第一篇:201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面对宏观经济运行走低,资源市场疲软的巨大压力,双鸭山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优、优中求快”总基调,突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全力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局面。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经济总量保持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5.1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9.5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239.0亿元,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126.6亿元,同比增长2.1%。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2.7:45.6:21.7调整为34.1:43.1:22.8,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89.5亿元,同比增长5.8%。粮食喜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31.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603.2万亩,实现粮食产量260.25万吨,同比增长6.8%。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7.2%。畜牧业存栏平稳增长。大牲畜47.2万头,同比增长4.2%。其中,奶牛1.9万头,同比减少10.2%;生猪154.8万头,同比增长3.2%;羊63.5万只,同比减少3.3%;家禽1002.8万只,同比增长1.4%。畜牧业出栏两增两减。牛27.8万头,同比增长7.3%;羊59.6万只,同比增长1.8%;生猪205.2万头,同比减少3.4%;家禽1481.9万只,同比减少0.8%。主要畜产品产量三增三减。全市牛、禽肉产量分别为4.2万吨、3.0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3%、1.3%;猪肉16.4万吨,同比减少3.4%;禽蛋2.4万吨,同比减少14.4%;牛奶4.2万吨,同比下降15.0%;绵羊毛1321吨,同比增长2.9%。
3.规模以上工业略有下降。全市规摸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煤炭行业影响较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个行业大类中有3个新增行业,9个行业同比增长,6个行业同比下降;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同比下降21.3%,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下滑。二是轻重工业增速同步回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9.5亿元,增长12.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3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0.0亿元,下降9.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6个百分点。三是地方企业实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主要是靠地方工业增长拉动,地方好于中央,中央好于省属。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3.8%,中央工业实现工业增
加值7.4亿元,与上年持平,省属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下降11.0%。四是节能降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36.2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3%。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0.75%,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21户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8%,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3.9亿元,同比下降6.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2.0亿元,同比下降21.3%;实现税金41.9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工业实现利税72.1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8.0亿元,同比下降9.4%;实现税金34.1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0.4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4.0亿元,同比增长4.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为34.0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0.8%。
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增长12.8%。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开工22个,占省下达双鸭山市重点推进产业项目的95.7%,投资完成80.3亿元。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76个,占全部开工项目的7.2%,投资完成145.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2%,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9.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8亿元,占全市投资的9.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49.9亿元,占全市投资50.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7.2亿元,占全市投资39.8%。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项目开工458个、投资完成20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6 %。其中实际完成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8个,投资完成47.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22.8%。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6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26.0%,限下零售额完成70.0亿元,同比增长9.1%;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7.8亿元,同比增长13.8%,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12.8%。
6.外贸进出口同比略有下降。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12.0亿美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进口0.5亿美元,同比下降66.6%;一般贸易完成6.3亿美元,同比下降33.0%,边境小额贸易完成3.8亿美元,同比增长80.4%,其他贸易完成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饶河县完成8.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进出口总值67.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金额4568万美元,增长16.0%。
7.公共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长。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0亿元,同比下降
8.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2.9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支出项目中增长较快的多为民生类支出,其中环境保护支出2.9亿元,增长34.3%;医疗卫生支出7.1亿元,增长
2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亿元,增长19.7%;农林水事务支出13.3亿元,增长4.0%。
8.金融总体运行稳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3.3亿元,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4.7亿元,增长11.2%。各项贷款余额432.8亿元,增长12.1%。存贷比为76.8%。
9.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734元,同比增长
3.9%,总量居全省第6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40.61元,增长7.7%。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8.7%,比上年降低4.6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89元,增长10.5%。
10.居民消费价格趋于理性。今年以来,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落,1-3月CPI比上年同期累计上涨4.3个百分点,1-6月累计上涨3.0个百分点,1-9月累计上涨2.0个百分点,1-12月累计上涨1.7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主因是食品类价格上涨,1-12月食品类价格同比累计上涨3.0%,拉动CPI上涨1.0个百分点。受南市区居民回迁影响,房租下降,居住类价格同比累计下降3.1%,对物价稳定贡献较大。
11.房地产开发全面回落。实现商品房施工面积302.5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2.9%。其中,新开工面积118.5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7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9.3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63.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4.2万平方米,下降61.9%。
二、经济运行中的几个不利因素
1.工业增长外部压力较大。从生产来看,一是煤炭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地方煤炭企业停产,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3%;二是建龙钢铁受房地产开发增速回落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从效益来看,由于煤炭价格一路下行,双鸭山矿业集团亏损31378万元;由于计划发电指标减少,发电机组普遍开工不足,使双鸭山国电和大唐热电亏损29039万元。
2.国家宏观政策制约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趋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等因素对全市投资增长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国家房地产开发宏观调控政策使全市房地产开发缩减,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完成20.5亿元,同比下降8.8%。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4.1:43.1:22.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低于一、二产业。虽然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缺乏新的增长点,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仍然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教育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产业,而且企业规模小,形不成集团,上下游企业链还不健全,限制了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信息传输、科技服务、文体娱乐、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牵动第三产业多个行业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先天不足,开发不够,导致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三、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全市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提高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坚持扩张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突出增量来促进结构优化。一手抓招商引资、项目投入,以增量扩张总量;一手抓结构优化,提高招商质量、项目水平,以增量优化结构。
1.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调整
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做精种植业,加大优良品种培育、引进、推广和普及的力度,扩大优质品种覆盖面。推进“主辅换位”,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科技含量、良种覆盖率和规模化养殖程度,促进养殖业的大发展。加大对市场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组织举办特色产品展销推介会,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2.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一是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煤、电、钢、粮加工是全市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保持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切实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认真研究国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借煤炭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契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煤化工、新能源、新建材工业发展步伐,确保到“十二五”末,形成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三是着力调整中小企业发展思路。把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作为中小企业振兴发展的方向,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市场细化分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目前,双鸭山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服务业总量小、层次低,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发展是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激活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产生的需求,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激活民资、破除行业
门槛,加快改革步伐,让“两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二是重点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大电信、金融、交通、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旅游业、文化体育等低资源消耗、高社会效益的行业发展。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这些经营模式节能环保,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发展空间非常大。
第二篇:201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06年以来,双鸭山市以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经营体制,全市农业经济连续八年保持了快速发展。
一、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93.5亿元,比2005年增长3.2倍,连续八年年均递增9.9%。其中,农业增加值为43.2亿元、林业增加值为1.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为47.4亿元、渔业增加值为0.9亿元,连续八年分别年均增长8.6%、8.5%、11.3%、3.6%。畜牧业增长速度高于农林牧渔业1.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比2005年的0.3万元增长2.6倍,扣除物价因素,连续八年年均增长13.4%。
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2.05亿斤,比2005年增长1.1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9.8 %,其中,水稻产量达到11亿斤,比2005年增长了1.6倍;玉米产量达到38.9亿斤,比2005年增长了2.4倍;大豆产量2亿斤,减少了5.9亿斤。全市粮食单产水平普遍提高,2013年水稻亩产521.64公斤、玉米亩产520公斤、大豆亩产140公斤,比2005年单产水平分别提高了52.1公斤、2.66公斤、9.58公斤。全市粮食生产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宝清
县、集贤县、饶河县得到了国家或省级粮食生产大县奖励,全市也得到了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市奖励。
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2013年畜牧业出栏, 生猪205.2万头,牛27.8万头,羊59.6万只,肉鸡1026万只,分别比2005年增长0.9倍、0.7倍、1.3倍、0.2倍,连续八年分别年均增长8.4%、6.1%、10.8%、2.3%;肉类总产量24.8万吨,蛋类总产量2.4万吨,奶类总产量4.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0.9倍、0.23倍、0.22倍。全市生猪生产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集贤、宝清两县受到了国家级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奖励。
三、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到2013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了169.2万千瓦,比2005年的74万千瓦增加了1.3倍;农机作业面积631万亩,比2005年增加189.3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95%,比2005年提高了9.25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加强。到2013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123.2万亩,比2005年增长了1.2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10.7%;旱涝保收面积达到了27.9万亩,比2005年增长了0.3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3.1%。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2013年全市温室面积为1305亩,大棚面积7905亩,比2005年分别增长0.8倍、0.5倍,连续八年年均分别增长5.3%、8.9%。
四、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农林牧渔业结构变化呈现“三降一升”态势。农业、林业、渔业比重不断减少,畜牧业比重不断上升,跃居了“半壁江山”以上。2013年,在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为43.2亿元、林业增加值为1.5亿元、渔业增加值为0.9亿元、畜牧业增加值为47.4亿元,比重分别为46.2%、1.6%、50.7%、1.5%,与2005年相比,农业、林业、渔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了10.5、0.8、0.7个百分点,畜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呈现“两增一减”态势。2013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03.2万亩,比2005年增加124.7万亩,其中,水稻面积为120.4万亩、玉米面积为405.6万亩、大豆面积为70.7万亩,比重分别为20%、67.2%、11.7%。从粮食种植面积变化来看,高产作物水稻、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逐渐减少。与2005年相比,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面积比重,分别上升10.4和43.8个百分点;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下降了54、2个百分点。
五、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步由农村向外转移。到2013年全市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达到了13.7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近1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了8.9%,其中,离乡到县的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出省从业人员的达到
1.9万人,出国从业人员的达到0.15万人,比2005年分别增长0.8倍、0.3倍、1.4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六、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到2013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17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达1.2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2.1万户,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291个、8785人、1.7万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72个,粮食专业合作社211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74个,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31个。比2005年各类专业合作社个数分别增加198、161、42、18个。
第三篇:黑龙江省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二〇〇八年×季度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编
二〇〇八年×季度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市(地)交通局(全称)
一、概述。
简要概括辖区内交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1、截至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完成计划情况及与去年同期相比较情况;
2、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情况;
3、侧重说明重点工程、农村公路、水运建设及运输场站具体情况和进度;
4、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三、公路、水路运输生产
1、各相关单位上半年公路水路客货运输生产完成总量及与去年同期比较变化情况(使用图表说明);
2、我省集装箱、重点物资和大宗货物运输情况;
3、本阶段客货运量变化原因分析,重大事件对运输的影响;
4、推进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四、交通行业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情况。重点反映汽柴油、水泥、沥青等消耗情况。
五、对交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及具体政策建议。
六、在报告中,要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
1二〇〇八年×季度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编
新情况、新亮点,采取的主要措施。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做到有数据、有分析。并要对下季度及全年交通投资、运输和交通经济运行走势做出预测和判断。
七、报送时间:季度报告于当季最后一个月的30日前、报告于每年12月30日前以正式文件上报省厅计划统计处。
二〇〇八年×月×日
第四篇:2014年1-6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6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经济运行情况
年初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影响,行业间、区域间发展很不均衡,全市经济呈低速开局,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上半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五个主要指标增速与一季度及1-5月份比呈稳中有升的走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7.5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2%,二季度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1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10.9亿元,同比增长3.8%。
一、主要特点
1、农业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克服气候多变、部分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全市(不含绥芬河)共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比同期高1.9个百分点。一是菌菜生产贡献突出。今年全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有小幅增长,粮食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0.2%。菌菜产量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1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9%;上半年食用菌种植规模36亿袋(块),同比增长10%,食用菌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8.5%,带动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同比增长9.9%,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5%。二是渔业与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实现渔业增加值2489万元,同比增长7%;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40万元,同比增长10.9%。三是畜牧业生产低位徘徊。年初以来,生猪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下滑幅度较大,畜牧业产量呈现下滑趋势,上半年,肉类产量9.9万吨,禽蛋产量2.1万吨,牛奶产量4482吨,同比分别下降1.3%、3.2%、28.2%。
2、工业生产稳步走高。上半年,全市(不含绥芬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同比增长8.1%,比1-5月份回升0.5个百分点。一是非公经济企业贡献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经济企业达到42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7.7亿,同比增长11%,对全市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13%。二是支柱产业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2.0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八成。从增速看,在八大产业中有六个产业呈现正增长。其中:林木工业、食品工业、新材料工业、医药工业等四个产业同比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分别增长12.4%、14.5%、10.5%和18.7%,八大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4.2%。三
是区域性矛盾有所改善。市区工业增速降幅自3月以来每月均呈持续收窄的走势,与县域工业发展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全市工业经济区域性矛盾问题有所改善。上半年市区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的20.5%,同比下降6.8%,降幅比1-2月收窄了17.3个百分点;县域实现增加值81.6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的79.5%,同比增长12.8%。
3、项目建设进度趋缓。上半年,受投资意愿不足的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2亿元,同比增长6.7%(含绥芬河完成投资227.9亿元,同比增长4.3%),比1-5月份回落4个百分点。一是大项目拉动力强。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6.3亿元,同比增长58.7%,增幅高于全市投资5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量的41.6%。其中,本年开复工项目158个,同比增长41.1%,本年新开工项目38个,同比增长31%。二是建设项目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建设投资完成182.5亿元,同比增长8.2%;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完成24.7亿元,同比下降3.3%。三是第一产业投资增速较高。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1亿元,同比增长4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3.8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6.9亿元,同比下降1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4.3亿元,同比增长22%。
4、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上半年,全市强力扩内需、提业态、促消费,消费品市场逐步回暖,呈现总体运行平稳攀升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9亿元,同比增长13.4%(含绥芬河为215.8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一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一是城镇带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78.9亿元,对消费市场贡献率为86.5%,同比增长13.4%,增速高出乡村0.5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高出一季度0.4个百分点,回稳态势较明显。二是批零业成主要力量。上半年,批零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9.8亿元,同比增长13.8%,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个百分点。受政策因素影响,住宿餐饮业增幅缩窄,零售额中餐饮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0.6%,较商品零售额增速低3.2个百分点。
5、对外贸易持续下行。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经济增长趋缓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对外贸易延续上年的下行走势,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38.5亿美元,同比下降43.0%,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4.1%,增幅位居全省第十位,扣除绥芬河进出口总额实现14.6亿美元,同比下降27.6%。其中出口21.1亿美元,同比下降29.5%;进口17.4亿美元,同比下降53.7%。一是对俄贸易下滑明显。上半年,全市对俄进出口总额实现27.0亿美元,同比下降21.6%,占全省对俄贸易总额的25.4%。其
中出口实现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进口实现8.8亿美元,同比下降55.3%。二是骨干出口产品有升有降。上半年,服装出口实现7.7亿美元,同比增长51.3%;纺纱织物制品出口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农副产品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蔬菜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75.9%。鞋类商品出口2.0亿美元,同比下降37.3%;机电产品出口2.1亿美元,同比下降68.4%;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5375万美元,同比下降78.5%。三是主要进口产品有增有减。上半年,全市进口原木3.2亿美元,同比35.9%;锯材1.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纸浆1.0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全市原油进口
6.3亿美元,同比下降76.2%;肥料进口1.2亿美元,同比下降58.5%;铁砂矿进口7393万美元,同比下降56.9%;成品油进口2132万美元,同比下降69.2%。
6、服务业发展平稳。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平稳发展,金融业、旅游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全市公路客运量1684.9万人,公路货运量139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和1.9%;航空起落架次2144次,同比下降6.2%;航空旅客吞吐量26.2万人,同比增长24.9%。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204.6亿元,同比增长5.7%;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31040元,同比增长4.4%;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01.6亿元,同比增长17.4%,存贷比达到51.3%,比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25.4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0.7万人次,同比增长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9%,旅游外汇收入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7、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受骨干税源企业停产、减产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上半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实现79.0亿元,同比下降5.9%(扣除绥芬河实现72.9亿元,同比下降4.9%),比1-5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2.5亿元,同比增长5.0%(扣除绥芬河实现48.8亿元,同比增长8.0%),比1-5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实现105.4亿元,同比增长9.5%(扣除绥芬河实现97.0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民生支出56.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3.2%。一是主要税种增长乏力。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18.5%、9.0%、0.8%和25.1%。二是市区带动力强。上半年,市区全口径财政收入为37.3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县(市)增速23.4个百分点;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5.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县(市)14.5个百分点。
8、物价水平持续平稳。年初以来,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平稳,连续5个月在1%以下的水平波动,最低月份为2月份,同比下降0.5%,最高的月份为6月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涨幅低1.7个百分点。1-6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走低,累计比同期下降2.0%,降幅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4%。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加之全市经济运行中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全国看,内需外需均不旺,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4%,增速比同期低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比同期低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增速比同期低2.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2%,增速比同期低7.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增速比同期低0.6个百分点。从全市看,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均大幅低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
4.8%(21.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2.3%(11.2亿千瓦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重。
2、区域性发展矛盾十分突出。上半年,全市经济区域性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市区经济走势较弱。上半年市区GDP同比仅增长4.5%,对全市的贡献仅为2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比全市平均增速低14.9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县市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上半年,受烟厂调整产能影响,海林、穆棱烟草税收大幅下降,致使两市财政收入分别下降20.8%、18.6%。三是口岸县市对外贸易大幅下滑。上半年,东宁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1%,绥芬河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9.5%。
3、主要行业、重点企业生产大幅下滑。受国内经济下行、压缩过剩产能、调整产业政策及成本上升过快等因素影响,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有11个行业生产下降,其中炼油、炼焦行业生产下降10.5%、化学原料业生产下降22.3%,造纸行业生产同比仅增长2.6%,增幅比同期低0.1个百分点。另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有三成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恒丰、卷材等26户亿元以上企业生产呈现大幅下滑;受外部市场萎缩、产销价格倒挂等因素的影响,北方水泥、宁安倍丰、首控石油等34户大中型企业生产全面停产。上半年,全市只上报3户新增企业,与今年全市的目标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半年新增企业压力凸显。
4、投资需求下降,项目建设进展相对较慢。目前,全市大部分投资项目都要依靠自筹资金开展建设,由于国内外需求不旺,投资需求明显不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直
接导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缓慢。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复工项目570个,同比下降15.3%。其中,工业开复工项目221个,同比下降30.7%;新开工项目243个,同比下降48.8%,其中,工业新开工项目99个,比同期下降54.4%。
三、三点建议
上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省政府于6月下旬出台了今明两年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把稳增长列为国家和省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建议全市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稳步发展。
1、抓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好省65条,组织各相关部门,一条一条的对接省政策,进一步放宽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帮扶力度,激活壮大市场主体;围绕国家和省调整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新产品市场和下游市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抓经济运行。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定期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分析指标、查找问题,共研解决方案,尤其是对当前停产的首控石油等34户规模以上企业,要深度分析原因,采取包保机制一厂一策地解决实际困难,使停产企业尽快步入正常生产经营轨道。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对当前影响企业生产的动力、运力、资金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三是深入挖潜。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业、贸易、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和指导,对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企业进行时时监测,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四上企业”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以尽快进入国家平台,形成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抓项目推进。抓紧启动一批新建重大项目,全市应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建设机遇,加快推进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哈牡客运专线、牡丹江至佳木斯环线等一批重点铁路项目;围绕牡丹江独有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项目,缩短项目审批和落地时间,尽快投资建厂,使全市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发展态势,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回升。
第五篇:经济运行情况
二
2013131
2012年科右中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盟统计局反馈,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0028万元,可比增长13.5%,完成目标值48亿元的100.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072万元,可比增长
6.2%;第二产业增加值173077万元,可比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175万元,可比增长32.8%,完成目标值9.5亿元的100.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79万元,可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72742万元,同比增长30.3%,完成目标值77亿元的10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041万元(不含石油零售额),同比增长20.0%。(撰稿 张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