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大全)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紧迫性,而要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就要全面发展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育。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处于奠基地位,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所以,精神文明的贯彻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而在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否能得到完整的学习更是小学教育不能忽视的。所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
首先,小学教师通过对小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可以影响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需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学好人文社会科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它培养出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的是祖国的下一代的小学教师。不容置疑,小学生是需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梁小民教授对人文社会科学作用的认识,十分精辟。他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是取决于他的知识,而是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专业教育不同,素质教育着重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认识、观察世界,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给受教育者一个专长,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某件事情该怎样做,而是告诉你思考问题的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小学生时,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人文知识一点一滴的告诉他们,也许小学生本身只能理解浅显的概念,但通过持久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中,这样,正确的人文知识对将来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无形中会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匡扶作用,有利于祖国下一代的将健康成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阐释了这样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这里,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可以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从之一点来说,我个人认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习自然科学。
其次,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匡正社会风气的作用,这也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目前,青少年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呈现出居高不下的局面。早在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率约为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而到70—80年代初,数量已有所上升,增为70%以上。到了2000年,少年犯罪率也是居高不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犯罪率?社会的影响是最本质的。青少年学生富于幻想,求知欲又极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很容易会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而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它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而传播人文社会科学最好的,最快捷的手段就是通过教育,小学教育更是从根本上传播了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更是迫切和必然的。再次,现在我国对人文知识的缺乏,更需要我们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早些年,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失落,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原因,从左的、教条主义的观点出发,视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强的阶级性,以至将人类学、社会学等作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否定。前些年,在片面强调发展商品经济的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而将不能立竿见影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文社会科学放在了一边。以至于这些年我国人文科学并没有像自然科学那样呼声高。而这些年建设和谐社会,人本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我国人民的人文素养。我们不能在只重视自然科学而不重视人文科学了。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总结与指导,而哲学正是人文精神最为重要的一环。简单来说,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就如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如果方向正确,科学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进步。然而如果人们的精神和信仰被愚昧和盲目笼罩,正如正号变成了负号,巨大的科技成果将会直接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毁灭。因此,无论科学的本质和素质如果加速人类的能力进步,人类精神上的进步才是文明进步的根本象征。这就是人文的力量,也是精神文明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并且从小学开始就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它有利于对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无形中会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匡扶作用,对社会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防止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同时还有利于纠正整个社会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状况。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帮助学员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略)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2.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的轮廓和学习的原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
2.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意义。
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趋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
4.《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同初等教育的实践联系起来。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内容轮廓、学习方法。
2. 难点:“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建议 针对学员学习这门新课程的实际思想问题进行讲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结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方法。
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运用上述知识解说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社会功能。
二、内容要点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述
1.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
2.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性--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
第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2.难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和发展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四、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部分在讲授中宜多援引实例,帮助学员切实理解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一章三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4学时,3学时,3学时(指离职进修的学时分配,业余进修及函授进修可按比例类推,下同);第二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5学时;第三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3学时。
3.设计图表,简明扼要地显示以“人类的自我认识”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主
干学科所构成的体系。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果。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开始思考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教学要求
1.了解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概貌。
2.了解现代若干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进展,初步认识它们的科学价值。
3.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4.初步运用某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观点、方法,分析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现实社会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综合中有分化;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新突破
1.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都是在20世纪取得了新突破的传统人文学科。
2.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4.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当代中国文艺研究。
5.对宗教进行科学研究的现代宗教学:20世纪宗教学的发展轨迹;当代中国宗教学的重要进展。
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
1.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成为跨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而总体上仍然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20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进展;现代语言学:跨越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与开拓。
3.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进展;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的全方位影响;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
4.20世纪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20世纪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现代人类学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
第七章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1.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科际关系十分密切。
2.20世纪管理学迅速崛起: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世界管理学的思潮流派;当代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0世纪经济学不断接受挑战: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4.20世纪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学的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学。
5.20世纪法学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走向;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并存。
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三、重点难点
1.重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和总体特点;传统人文社会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及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的发展道路、功能影响诸方面的共通特点;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学科性质的相通之处;管理学、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轨迹和前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2.难点:各重要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主要思潮流派;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四、教学建议
1.突出重点部分,深入浅出地解说难点;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四章四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1学时,3学时,1学时,3学时;第五章第二、三、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1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第七章第二、三、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八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6学时。
3.运用图表化繁为简。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初步思考
各门人文社会学科与初等教育实践的关系。
第三编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的关系。
2.了解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3.提高文理互渗、改革初等教育的自觉性。
4.学习运用跨学科方法分析在初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具体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1.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教育科学思想的萌生;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三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心得体会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对人文社会科学概说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好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首先这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它综合了七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语言文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音乐。以下是我对这几部分的了解: 第一部分语言文学,里面总共包含六个小点:语言学、文学理论、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语言学主要包括传统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传统语言学的特点是:它的着眼点不是语言本身,而在于解读古代文史典籍、宗教经文或满足哲学、逻辑学的需要,语言研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因而处于附属地位;它以词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并且大都局限于本民族的书面文献;它主要采用“辨别”、“归类”的方法,寻找并确立一些要人们遵用的条文,如同医生开出的处方一样。历史语言学的诞生及其巨大成就,使语言学摆脱附庸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此语言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特征在于:一个语言实体,一定要有一个形式和一个意义;形式内部存在着一个排列组合的次序和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转换生成语言学将是今后一个研究重点。第二,文学理论包含本质论、文本论、创作论、接受论。文学的本质是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中才表现出来的,因而文学的本质体现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和语言性上。作品构成是一个独立、完整、有机统一的世界,是以一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载体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文学创作可以划为三阶段,作家的创作主体起了很大的作用。接受论就是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和批评。第三,古汉文学包括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第四,中国现代文学有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层面。第五,少数民族文学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第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包含学科概述、世界文学、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哲学有四个小点:追本溯源话未来:哲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迷宫漫步:哲学的难点、热点、疑点、重点问题探索、名家风采:著名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名著掠影:著名哲学家著作简介。第一,第三部分经济学总共有三大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生产、经济学在中国的发战与面临的挑战、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著述。
第四部分历史学分为五点:中国历史研究的大趋势、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和疑点、传统的世界史编纂体系、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重构世界史新潮流中得国内外名家著作举要与点评。第五部分社会学包括三小部分:社会学发展概况、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学名人、名著。
第六部分心理学有三点:心理学的发展概貌、心理学家的名家、名作、重大历史事件、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七部分音乐也是三点:概说、声乐作品的欣赏、器乐作品的欣赏。
第四篇:电大专科小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人文社会科学
2.时代主题
3.人文主义
4.接受美学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A.管理学B.经济学
C.法学D.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A.政治学、历史学B.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D.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A.理论B.实践
C.社会环境D.人的素质
4.“计算机十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A.美国B.韩国
C.泰国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D.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
A.完全参与观察B.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D.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A.维纳B.申农
C.贝塔朗菲D.普利高津
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A.科学哲学B.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D.结构主义哲学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A.科林伍德B.克罗齐
C.鲁滨逊D.布罗代尔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
A.-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B.-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种行为主义心理学D.-种生理心理学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D.自我实现
13.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B.“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D.“瑞典学派革命”
15.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A.孔德B迪尔凯姆
C.韦伯D.帕森斯
16.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 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B.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A.欧文
B.圣西门
c.赫尔姆霍兹D.卢梭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9.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A.乌中斯基B.杜威
C.皮亚杰D.布鲁纳
2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
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3.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目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答案不求一致,尤其鼓
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共计20分)
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试卷代号:207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4.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B2.D3.A4.D5.B
6.D7.B8.C9.C10.B
11.A12.D13.D14.B15.A
16.A17.D18.A19.B20.A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答案要点
(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4分)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3分)
2.答案要点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1(3分)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分)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2分)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3.答案要点
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3分)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分)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2分)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2分)
4.答案要点
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5分)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5分)
四、论述题(共计20分)
答案要点
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3分)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3分)
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3分)
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3分)
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3分)
(本题要求具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占5分)
第五篇:教育学类-人文教育专业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人文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
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具体规格为: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4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安徽省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
主要课程名称:
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
中国教育开发网
中国特级教师高考报考方法指导〈专业报考版〉
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
中国教育开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