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人物消息
(一)人物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1.人物消息的含义
消息是报道新闻事实的,是否存在人物消息,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消息只能叙述事实,写人物,那是通讯的职能。其实,“事实”的含义是宽泛的,有头有尾的事件是事实,不构成完整事件的人物的行动也是事实。写消息当然应该侧重于完整事件的报道,但也不能拒绝以人物为中
心的写法。何况人物和事件本来就是分不开的,所谓事件,说到底也就是人物的行动。一些突出人物的消息,换一个角度去看,仍然有一个中心事件在里面,只不过人物比事件更突出一些罢了。所以,我们认为,人物消息是存在的,否则,像《刘胡兰慷慨就义》、《活着的黄继光——杨朝芬》、《经济学家赶集》等消息名篇,在分类时就找不到归属了。
人物消息就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某个特定人物的事迹和行为的新闻体裁。
2.人物消息的特点
(1)人物成为消息的中心
多数消息都是以事件为中心的,其中虽然不可能没有人物,但人物都不占据核心地位,在有些消息中甚至人物身份、姓名都不明确,只以“当地居民”、“课题组的科学家们”、“有关人士”等笼统的指称来代替。在人物消息中,人物不但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而且在运载思想内涵方面,比事件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请看下面这篇人物消息:
刘胡兰慷慨就义
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匪军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阎军又问:“今后你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候,阎军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70多岁的老人杨桂子等几个人,又威胁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定地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稿
在这篇消息中,事件已远不如人物更重要。深刻揭示主题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刘胡兰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形象。前面全文引用过的《活着的黄继光——杨朝芬》,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2)有较多的细节描述
人物必须靠细节才能写活,如果只是概括介绍,人物就会干巴巴的,形象立不起来。我们可以再看一篇细节丰富的人物消息:
经济学家赶集
3月4日下午,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北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
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 兴致勃勃的挤进人群, 东瞧西看, 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便问是怎样运进城里来的。有几个顾客正和卖主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1元2角0.5公斤。薛暮桥同志高兴地说:“好,我也买1条。”卖鱼的拣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活胖头鱼,一称,2.5公斤重。薛暮桥同志一边付钱,一边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一条擀面杖。这时,一个老头在叫卖挖耳勺。他赶忙过去花3分钱买下一个,说:“我很早就想买这么个小东西,总买不到,今天算是盼着了。”
赶完集,来到市场管理所。薛暮桥对管理所同志说:“这样的市场多开辟几个、分散一些就更方便了,是不是可以让那些较富裕的社队自己投资建市场呢?”“我看要进行教育,做到公平买卖。我们以国营市场为主,农贸市场作为补充,提倡社队集体卖货,也保留少数商贩。”
──1980年4月25日《市场报》
其中的细节描述就比较多:挤进人群,东瞧西看;买活鱼;买挖耳勺;与管理人员对话。通过这些细节,人物形象得以生动展现,读者有如临其境、如睹其形的感觉。
(二)人物消息的写作要求
1.选好人物,写活人物
写好人物对人物消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写好人物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活,就是说这个人物是有生命的,不是一个干巴巴的寓言式的抽象品,不是证明某一理念的道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为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选准人物,不仅要发现人物身上的新闻价值,还要注意他身上的体现的生活质感。
需要特意说明的是,人物消息所写的人物,可以是先进的、正面的,这是主流;也可以是落后的或反面的,当然这种概率要小得多。美国合众国际社所发的一则人物新闻《靠跳伞获得成功的空中强盗库普》,就是以一名仍在通缉追捕的空中强盗为主角的。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代表,我们不妨也看看全文:
靠跳伞获得成功的空中强盗库普
合众国际社新奥尔良电(原电日期不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和惟一的靠跳伞获得成功的空中强盗d·b·库普现在的情况如何?
现在他在哪里?他抢来的现金又在哪里?
3年以前,在感恩节除夕,库普在波特兰登上一架开往西雅图的西北东方航空公司的短
程班机。
这架飞机起飞不到5分钟,库普就动手干开了。
他威胁说,飞机到达西雅图后,必须给他送来20万美元,用20美元1张的钞票支付,此外还得给他3具降落伞。否则,他就拉响一枚炸弹。
在这些要求得到满足后,他让乘客离开飞机,然后,他命令机组驾驶这架波音727客机飞往雷诺,沿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西部飞,然后横穿中部山脉。就在飞机飞往雷诺的途中,库普从飞机尾部出口跳了伞。
这一事件发生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类似空中骑劫事件,这使得乘飞机旅行变得危险起来。
然而,在劫机者中只有库普拿到了钱,跳了伞,从而战胜了法律。依照法律,库普仍在被通缉。
负责领导联邦调查局波特兰分局的特工人员朱里叶斯·玛松说:“这是一件现行刑事案件,在本州是这样,在全美国也是这样。”
他说:“我们仍感到有压力,只是不像过去那样沉重罢了。公众还记得这个案件,他们一想到这个案子,就不由得想到我们。
“破案工作几乎毫无进展。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过是排除某些可能性,以及证实或否定某些线索。
“付给库普的面值20美元的钞票,没有一张在市场上出现。”
很显然,库普是把这些现款揣在身上跳伞的。
有这样一种猜测,即库普跳伞后,落入伍德兰以东的墨尔文湖中,这个地方在华盛顿州东南部,距波特兰30英里。联邦调查局和陆军部队对这个地方仔细搜查过,但不能证实这种猜测对错与否。
对一个通缉犯进行报道,也许有些离奇,这个通缉犯的作案手段更是离奇。不过,这里面确实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破案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人们关心的事情就是新闻。这篇以罪犯为对象的人物消息,在选材上倒不乏可取之处。
2.要有新闻事实
写人物消息,有“因人写事,以事现人”和“一事显人”的说法。人固然是人物消息的中心,但静止的人物不能成为人物消息的主角,人物消息报道的是行动着的人,人的行动就形成事实,就构成事件。所谓的“因人写事,以事现人”,是说要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所谓“一事显人”,是说人物消息是通过一个事件来反映新闻人物的面貌。
3.把握好跟人物通讯的区别
人物消息跟人物通讯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人物消息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来写,只写人物的一时一事,而人物通讯则在较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表现人物,内容比人物消息丰富。
第二,人物消息采用概括叙述和简笔勾勒的写法,人物通讯则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
第三,人物消息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人物通讯的篇幅可以简短,也可以长达万字以上,总的来说比人物消息长得多。
【 例文 】
新闻人物:阿富汗临时政府首脑普族领袖卡扎依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消息:阿富汗普什图族领袖哈米德·卡扎依被选为阿富汗政府的首脑。由他担当带领自己饱经战火的国家恢复正常生活的重任,是异乎寻常的。
既有传统的联系,又有现代的经验,卡扎依由此赢得了参加波恩会议各方代表的支持,虽然他缺席会议。现在他正在阿富汗与部族武装准备对坎大哈发起总攻。
这也是新政府前途的基础。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北方联盟保证与占主导地位的普什图族分权,以在经历二十三年战争后恢复和平。
阿富汗问题专家拉什德说:“北方联盟的三巨头也愿意与南方和他们相似的现代派和谈。”他指的是北方联盟中年轻的改革派,比如他们的代表团团长卡努尼。
卡扎依的传统履历再好不过。卡扎依身材高大、有些谢顶,留着经过修剪的胡子,他是坎大哈地区的大部族普帕扎依的领袖,还是王室的后裔。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入侵时期,他曾经资助和武装部族战士。他在四十五岁时就成为了部族长老,同时还掌握着许多现代技能,包括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喜好照相。
卡扎依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四年期间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他的家族在芝加哥、波士顿、旧金山和巴尔蒂摩经营餐馆),因此他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中新网2001年12月5日
第二篇:人物消息
所谓人物消息,即对人物的主要特点放大和再现,对人物进行集中突出的描绘,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人物消息。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二个场面,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在结构上,既不同于一般新闻,也不同于一般人物通讯,而是取二者之长,常常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读者看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仔细观察局部特征,选择一个侧面加以报道。
〈实例〉
发生在宝鸡一客车上的怪事
两记者制止车匪抢劫遭毒打
司乘人员不予相助反说多事
编者按:正义与邪恶,勇敢与冷漠,在这一个小小的车厢里对比得如此强烈和鲜明。宁丽君和刘斌是两位优秀记者,他们面对暴行,立即拿起手中的武器——相机;他们是优秀的公民,他们不仅在新闻媒介上呼唤正义,而且在危险时刻,挺身维护正义。与此相对照,这两位司乘人员的行为多么令人不齿。
社会治安,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维护。当歹徒行凶之时,只有勇敢地挺身而出,才能为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配合。犯罪分子在心理上是虚弱的,只要上下一心、群策群治,我们就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本报西安3月26日电一伙歹徒在长途汽车上公然对乘客搜身抢劫,两名记者挺身制止遭到毒打,而车上司乘人员不帮助记者还埋怨他们“多管闲事”,范文《人物消息》。这是日前发生在陕西省宝鸡县境内的一起怪事。
3月12日,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和这家报社的青年记者刘斌乘宝鸡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的一辆长途大客车外出采访。上午9时半车行至西(安)宝(鸡)南线公路宝鸡县钓渭乡附近时上来9个人,他们拿出两根红蓝铅笔行骗,引诱乘客参与赌博。见无人理睬,这几个人便公然对乘客搜身抢钱。当他们围住一位老农强行搜身时,记者刘斌起身怒喊:“你们干什么?!同时迅速按下照相机快门。这时歹徒中有人喊:“抢他的照相机!打死这个爱管闲事的!”三四名歹徒围住刘斌拳打脚踢,女记者宁丽君拚力阻拦并怒斥歹徒:“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两名记者一边奋力保护照相机,一边与歹徒搏斗。一歹徒抓住刘斌的头发将其后脑勺在车厢上连续猛撞,一块车窗玻璃被撞碎。另一名歹徒则用拳猛击刘斌面部,致使其鼻血喷涌而出。此时,车上其他乘客却都沉默。歹徒见此更加肆无忌惮,大喊停车;车停后,几名歹徒跳下车从公路旁抄来钢筋、木棒和铁锹,上车后让司机继续开车接着行凶。两名满身鲜血的记者拚力抓住铁锹把,歹徒便用钢筋、木棒在记者身上猛戳乱打。上午10时许,在一个村庄附近歹徒大喊“停车”,随后扬长而去。
在这近半个小时里,车上近20名乘客大部分在中途停车时夺路而去,对歹徒的行为,两名司乘人员也不上前阻拦。当记者疾呼“司机师傅请把车开到派出所”时,司机不予理睬,而歹徒喊停车司机就停车,喊开车司机就开车。歹徒下车后,客车开到宝鸡县蜀仓乡附近路口,两名记者要求司机将他们送往距公路约两公里的乡政府或乡卫生院,被司机拒绝。记者只好互相搀扶着下车。此时,大个子男青年售票员却忽然大喊:“你们别走,赔我们的车玻璃!”客车司机也说:“谁让你们多管闲事?”
刘斌伤势严重,当天被送往宝鸡市住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他被打成脑震荡,面部、头部、腹部、腰部等多处软组织挫伤。宁丽君身上有多处青肿。
这一事件发生后,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市、县公安机关在案发当晚根据记者奋力保护的照相机中拍下的歹徒抢劫作案现场照片,在宝鸡县幕仪乡擒获7名歹徒,另有2名歹徒在逃。经初步审查,这个9人犯罪团伙仅今年春节就在西(安)宝(鸡)南线公路班车上连续作案5起。两名记者勇斗歹徒保护群众的事迹和两名司乘人员的行为在陕西省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安启元等和许多群众到医院看望慰问记者,高度评价他们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时希望司法机关依法严惩歹徒,要求有关方面对司乘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贤良
边江
刘鉴
孟西安)
第三篇:消息五(范文模版)
中文系“老帅哥”姜书良教授举行告别仪式
“老帅哥” 姜书良教授一出场,爆满的C—101顿时人声鼎沸,同学们的掌声一阵接一阵所有中文系的学子们纷纷大声喝彩,尖叫。姜书良教授在2013年6月5日这一天,举行告别怀化学院仪式。告别他在怀化学院的这10年的讲台生涯以及热爱他的中文系学子们。
这一次属于汉语言活动有些与众不同,不少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一听说这消息就提前到场,广电10级报纸班的同学们强烈要求老师另行时间上课,同学们飞奔赶往会场。此时已是座无虚席,但不少同学还是愿意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听“老帅哥”的讲座这与以前汉语言举行的活动强制要求参加截然相反。
此次告别仪式由人气高涨的刘忠扬教授担任主持人,而他的一贯讲话作风也是深的汉语言学生的喜欢。一开始他就幽默的称姜书良为“老帅哥”,引来会同学们一阵惊讶的尖叫声。大家纷纷喊“老帅哥”来一首歌。限于时间,保留自己的“美好”形象,也就免了。
告别仪式的主要时间是姜书良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还给同学们留下了五句话。其一:要有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或是人生的择业,都要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针对大四的学姐学长要积极就业。其二,要有责任感。例举小孩子保护妈妈的例子加以说明,阐述“围观效应”。其三,要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认可。其四,要有热情。学会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凡事保持热情,就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其五,要有自信。一个人往往是呗自己所打败的,对自己充满信心。每一句话他都用自己的经历或是经验把这些在同学们耳里听腻了的道理讲得动人感人。
仪式最后,刘忠扬教授对“老帅哥”做了高度的评价并以此告诫同学们:要有超级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同学们纷纷献上鲜花或是茶具表达对姜教授的恋恋不舍,上台与他拥抱,合影。告别仪式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
第四篇:消息评析
消息评析范文一
动态消息: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
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本报讯
昨日下午5时许,市交电站陈梓良同志来到团市委宣传活动部,请求为其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
他向工作人员叙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7月6日下午2时30分,文昌阁小学三年级女学生刘灿,在黄兴路皇仓湾学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不省人事。刘灿的母亲是在长沙打工的农村妇女,见到这情景,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然后,这位青年人带着他们母女坐上他的摩托车直奔省人民医院。他抱着小刘灿来到急救室.医务人员马上进行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急需动手术,这位青年当即掏出身上的400元作治疗费用,然后驱车离开医院,几分钟后,他拿来了3000元作为住院费用。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拉作他感谢救命恩人,并请求他留下姓名。这位青年说:“救人要紧,莫管我的姓名。”这时,小刘灿的母亲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但他还是说:“你去照顾女儿,我还有急事。”然后,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由于抢救及时,小刘灿已转危为安。医生说:如果不是送得及时,小刘灿就难救了。
(原载1993年7月9日《长沙晚报》,作者;罗建、颜可锋、蒋建华)
评析范文:
客观叙述
余味悠长
一个是“受人滴水恩,定当涌泉报”;另一个则把救死扶伤.视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引为准则的碰撞,构成了第四届(1993)“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一文的全部内容。
这篇消息从报道的选材、叙述方法及表现技巧上来看,这篇530个字的消息,却不失为一篇佳作,值得我们去分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这篇消息的主题,就是抓住了受恩欲报和施恩不图报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冲突。作者通过对一个事件的简洁叙述,突出地把两种观念以及它们的碰撞,形象而动人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但是作者要表述的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也接受了。题材好,事件本身发人深省.作者只要把新闻事实讲清楚,用不着去引申或抒发什么,就可以达到宣传某种思想,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和感染读者的目的。
这篇报道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写得很真切。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在题材之外,发挥的余地很大。新闻报道则完全不同,记者笔下,不能像搞文学创作那样搞“典型化”,而只能找典型,找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仅不能虚构,连添枝加叶都是不允许的。为此,记者必须勒于寻觅,勤于深入采访和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找感人的细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记者(通讯员),不愿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作品来。
这篇消息在叙述方法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的叙述方法是采用的平铺直叙的顺序法,即实实在在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什么倒叙、插叙,一概都没有用。先是写来人请求为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后是写来人讲述他外甥女骑车不慎摔伤被素不相识的人相助得救的经过.最后写医生讲如不及时抢救的危险。至此,文章夏然而止,留下悠长的回味。
一般说来,写文章最好不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尤其写通讯更需忌讳。可是,为什么在这篇消息中,这种叙述方法却使读者兴趣盎然地读下来又不觉枯燥呢,奥妙就出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具体细节,把事件讲得娓娓动听。
请看文中写的:“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抓住他感谢救命恩人”:“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 在新闻采写中,现在人们经常谈论客观报道手法的影响大。客观报道手法的使用,不仅是个新闻写作中写作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反映记者(通讯员)的采写作风。一个手里没有过硬的有说服力和感人的新闻素材的作者.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明,你想客观报道也客观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乞求于概念化的叙述,不着边际的描写,令人反感的感慨。现在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文中并无动人的货色,有的只是记者(通讯员)大段空洞的议论,或作无病呻吟式的抒情,或拼凑一大堆吓人的新名词,或收罗若干句格言警句,以示自己学识之渊博和见解的深遂。实践证明,这是记者(通讯员)的歧途。
消息评析范文二
综合消息
取下神像挂地图
本报讯(通讯员李钧德
记者王方杰)东黑河是豫南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县级以上的地图上从来不见踪影。但在当地人觉得最神圣的中堂位置,却有20多户农家取掉神像挂上了各色各样的地图。
东黑河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东北部,地势低洼,村民们因十年九涝一贫如洗.在茅草屋里度日月。不傍城不邻镇,谁要跑一趟五六十里外的县城,都是轰动全村的新闻。东黑河穷.东黑河闭塞,东黑河又很无奈。除了偶然外出看见别处的繁华产生瞬间的梦想,就是在家里挂一幅全神图。每逢春节,一把香火,几个响头.图的是万事如意,生财有望。然而,神仙求遍了,东黑河依然穷得叮当响,过着光嫁姑娘不娶媳妇的苦日子。
当外面的风终于吹来时,东黑河人开始探头探脑地闯世界。1986年春节过后.最远只到过县城,家里从未满过仓的李满仓,带着俩刚成年的儿子,拿着从当民办教师的邻居家借来的一幅河南省地图.徒步北上郑州。凭着庄稼人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三年时间,他们学会了修理钟表家电的全套技术。到沿海贩了一阵手表零件,瞅准农村黑白电视销售的空档,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1989年春节,拥有10万元家产的李满仓,在全村第一个用地图换下了自己敬了几十年的全神图。
李满仓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让村里的年轻人彻夜难眠。几天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进行了神像和地图的“交接”仪式。从此,广州、大连、北京、新疆,到处都出现了三五结伴的东黑河人。地图把东黑河与外面的世界拉得越来越近,东黑河人的腿也越来越长。每到农闲季节,80%以上的青壮劳力都会拿着一张地图走出去,做木工,搞建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盖起了一座座钢筋水泥或红砖青瓦的楼房,挣来了儿女的学费,养育了自己的老人。
青年木工李列到大连奋斗了几年后,在那里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商场,被村民们戏称为“东黑河的常驻大使。36岁的李世英从走村串户替公家收粮,到成立自己的农副产品购销公司,走南闯北,手头总不离一本地图册。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家的地图也由县、地区到省次第更换,今年换了第四次,变成全国地图了。在他家的《中国政区图》上,有三分之一的省份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划上了各种记号。他说:“咱也知道啥叫地大物博,东黑河到底在哪 里了。凡是图上画过的,我都去过了。总有一天,我会把地图上的所有省市都划上几道。”
年过花甲的李陈氏,尽管没上过学,没学过地理,但她认识地图上的北京、新乡、西安、上海,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4个儿子在那些地方打工或工作。看着地图上一片黄绿色包围着的西安,好像儿子就在身边。
东黑河周围的农民,也外始喜欢地图了。上蔡县新华书店说,1993年、农民从他们那儿买走了17500幅地图。
(原载1994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评析范文:
巧选角度
以新取胜
所谓角度,就是事物与人们视野之间构成的位置,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对人、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人们拍照一样.从正面、侧面拍照,形象的美是不完全一样的。新闻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诸如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一个任务的完成,一项技术革新的成功,一次战斗的胜利,等等,都与多种因素有关。就一个物体而言,有好几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三角体有4个面。构成事物的诸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扣响读者的心弦,就可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
古人作诗很注意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如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并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大好春光之时,诗人为何不去直接描写国内百花齐放的盛景,却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一枝出场的红杏呢?妙就妙在凝笔写一枝,却能让人想象出园内之多。
写诗如此,来写新闻报道更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取下神像挂地图》,在选择角度上可谓胜人一筹。这篇消息在选择角度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使报道不断出新。以这篇报道为例,他写的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取下神像挂地图。写农民生活的变化,应该说其角度是很多的,比如经常采用的写农村急剧增长的产值利税指标,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工厂,写农民手中存款的增加,等等。而本文作者,不囿于已有的老套路,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属于那种琐细而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从农家中堂悬挂物更换交替这一角度,透视中国农民的思想变化,无疑是新闻报道中上乘之作。
二是从以小见大选择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还有一个大小的问题。角度,角度,顾名思义就是一角。因此,在选择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如贪大求全,角度选的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也就不佳。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必然就窄,写起来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以这篇报道为例,农村上房的中堂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是农民供奉祖先灵牌和各种神像的宝地。但在豫西农村,这块农家最神圣的地方,近年来却挂上了地图。农民李满仓凭着一张地图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拿着地图走南闯北,做木工,搞建筑,办家具商场;农民李世英拿着地图走村串户替公家收购粮食,办起了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报道中的这些小的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现代,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沧桑巨变。广大农民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全世界所注目、惊奇的经济成果,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价值现上,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明,从愚昧迷信到信仰科学的心理嬗变。真可谓窥一班见全豹,一点水见太阳的以小见大的好角度。
题型:皆为应用题
一、请评析所给消息优缺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30分)
评析内容: 真实、准确、客观、公正、清晰、人性化等。结构、语言等。
除了有观点外,一定要有分析说明。
“扫盲先进乡”。原文是按照事件层层深入展开的,缺点是这篇报道新闻性很强,应该给出导语,否则容易湮没最有价值的信息。
《车到柳园》本文报道角度好,通过柳园站的几次会面,巧妙表现了李忠红一家人的深厚情感;结构精巧、繁简得当;父亲形象真实感人。
例一:某红军团工兵连以“文”育人效果显著:
点评:这篇消息抓的问题比较具有新意,主题也不错,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作者足够重视:一是时效性不强,至少在导语里应找出一个合理的由头;二十“增强文化氛围”与“七次活动”的关系没有表述清楚;三是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具体实例。例二:出过问题的单位就不能评先进?
点评:虽然稿件反映的问题不是太新颖,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在部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这个问题抓一抓还是很有必要,来稿寄到编辑部时,正是部队开展“双争”评比活动期间,所以很有针对性。稿件的文字还算比较干净,希望作者在写作视野上再放宽一些。例三:供水定时定量,智能环保节约 点评:
二、请评析所给通讯的采写特色。要求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并进行比较充分的论证与说明
人物通讯采写要求:
一、深入调查了解采访对象,准确展现人物个性特点,避免类型化
二、充分利用背景材料,展现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
三、通过典型事例、典型言行表现人物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叙事目的明确,线索清晰,脉络通畅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主要情节点和转折点,避免平铺直叙
三、请根据第二题材料撰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并制作标题。(40分)
好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新鲜:时效和时机
客观:区分事实和记者个人观点、情感 ;
公正:平衡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信源:明确消息来源;
清晰:结构清楚、主题鲜明、文字简练 人性:以人为本、有故事
真实性
准确:事实准确
避免合理想象、夸大、渲染,用词避免歧义,多使用名词和动词,交代消息来源 新鲜及时:时效性;时机性
放下锄头
扛起镜头
河南许昌农民自拍“贺岁片”
本报讯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贺岁片”《鬼子进村》。
1月25日《鬼子进村》在兴源铺村开始试拍。
今年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导演与摄像,又是编剧。剧本是根据1945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段史实改编而成的。赵兰卿称,想通过此剧,让后辈不忘记这段历史,爱国爱家。
30多名演员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演员,全部自愿出演,不要报酬。
剧中道具除购买军装、枪械之外,其他都是村民动手做的。
“演员都是熟人,场地又熟,还是村里过去的事儿,这个剧拍出来肯定有意思、有价值!”村里一群众说。
试拍期间,83岁的楚长法一直在现场,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是该片的军事顾问。他亲历过那段苦难,可以给剧本把关。
如何分析新闻通讯采写特色?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第五篇:消息格式
消息格式
消息的特点、种类
(一)消息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做到真实性,就必须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消息强调用事实说话,在抓住事件本身全过程的同时,还必须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抓住有思想意义、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这种报道必须是客观地、公正地、忠实地描述所见所闻的事实,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杜撰和虚构。失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最大的背叛,是对广大受众的最无礼的衷读。
作为新闻写作的当事人,写假新闻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的规定,新闻一旦严重失实且含有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即构成侵害名誉权。
2.时效性这里头包含时间与时机两个问题。西方新闻学认为“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而在所有的消息文体中,动态消息的时效性最强。消息的采写应充分抓住第一时间,而把握住发布、报道的时机同样至关重要。迅速及
时采写完的消息什么时候发布,应把握好报道的时机。通常以受众的关注程度、事件的重要程度、重大时间点为报道时机,以此为基点报道的消息才更具有时效性。
3.可读性呆板枯燥、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令人生厌等等,都是消息写作中的大忌。任何一篇消息,如果没有可读性,不管其主题有多深刻、新闻价值有多高,也不能算作成功。新闻的价值一般包括指导性、启发性、警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也就是要对受众的生活和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4.简明性消息是对新闻事实做简明扼要的报道。它往往抓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等新闻要素,将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地报道出来。即使有描写,也只是抓住一两个核心细节,重点突出、略加点染。消息的写作,除了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需作必要的描述外,一般不必浓墨重彩、工笔勾勒。
《二)消息的种类
作为传媒中最常见的一种新闻形式,消息的类型比较多。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消息可分为国际消息、国内消息和地方消息;按报道的题材和内容来分,消息可分为政治消息、经济消息、科技消息、文教消息、社会消息、军事消息和体育消息等;按传播媒体划分,消息可分为报纸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和网络消息等。我国新闻界的习惯分法,一般是按消息的写作特点和表达形式来划分的,通常可以将消息分为五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
1.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是新闻媒介中最常见的一种消息,它是指报道当前发生、发现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具体事实的一种形式。动态消息又可以分为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前者是指报道一个单独的突发性事件,后者是指时间性相对较弱的新成就、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等等。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是我国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通常在这类消息的开头部分抓住一个相关的最近新闻点,即“由头”,以引起对时效性不是很强的主要事件的报道。
动态消息一般都要求五个W(When.Where.Who, What, Why)和一个H(How)俱全,一般都有导语、主体、结尾,必要时还要穿插背景材料。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事实交代清楚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2.综合消息顾名思义,综合消息不是一事一地式的报道,它是一种报道面广、材料丰富、时效性较差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反映的是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和问题,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善于分析、把握全局是这一消息形式的特点。具体地说,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却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同类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
综合消息的写作有两种基本的综合方法:一是横断面的综合,将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各种事件加以横向的综合,概览全局;另一个是纵深度的综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有深度的分析综合,可以产生深入持久的影响力。在写作中,无论采用那种综合方法,都必须以大量的具体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反映出具有共同性的主题思想。
3.经验消息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注意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的由头,体现新闻特点。
4.述评消息也叫“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或“新闻分析”,是一种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兼而有之的消息种类,这种消息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它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述评合一的报道形式,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和评议揭示其本质意义,指明其发展趋势,用以指导现实工作。
因此,写述评消息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即那些政治上需要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事实做出回答,并用精辟的议论去取得受众的认同。在写作中,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结果,帮助受众理解事态的本质和真相。它要做到就事论理,就实论虚,一针见血。
5.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揭示新闻事实内部联系的一种连续性报道形式。它除了报道新闻事实,还解释和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以深度见长,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而且也有助于深人挖掘新闻事实所隐含的意义。例如,2003年春夏之交的北京 “非典”疫情,各大媒体均是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多层面、多角度、长篇累犊、前后相接地予以充分报道。
三、消息的格式写法
消息的格式与写法就是由其主要结构要素构成的写作要件及其写作要领。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1.标题消息的标题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有时不小于消息的正文,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消息的标题,要求写得既能够吸引读者,又能够概括内容,具有精警、启发的作用。消息的标题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这类标题根据需要在有些消息的标题中出现,它在正题前面强调意义、渲染气氛、交待背景、说明来源,是起铺垫和引导作用的标题。引题的字数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一行。多数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大致对偶的两个分句;其内容一般没有正题那么重要、实在,否则会喧宾夺主,对正题构成损害。
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表达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消息标题中的地位最重要。正题在制作时,要完整清楚地表达新闻事件,可以虚实结合但要以实为本。
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是位于正题后面、对正题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标题,其作用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做出评价、对正题中不能涉及的详细情况进行交待、强调新闻事件的特点和特殊意义等。副题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是用逗号隔开的几个分句;可以在正题下面居中排印,也可以在正题下面像正文一样排印,一行印不完可以折到下一行,并不居中对齐。
消息的标题从形式构成上,主要有单行式、双行式和多行式三种。
(1)单行式。即只有一个正题,它是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神六” 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
(2)双行式。这种标题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即由引题、正题构成的“引主式”标题和由正题、副题构成的“主副式”标题。如:
全民化机制化法制化国际化(引题)
河北青年志愿者行动上新台阶(正题)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闭幕(正题)
温家宝出席闭幕式第十一届全运会将于2009年在山东举行(副题)
以上两例,第一个是“引主式”的双行标题,引题强调意义,正题表达事件本身的结果。第二个是“主副式”的双行标题,主题表达事件与核心内容,副题补充说明正题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
(3)多行式。这类标题就是将引题、正题、副题全部体现在一则消息的题目中,构成一个各司其职的标题整体。如;
飞船安然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引题)
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正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副题)
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贺电(副题)引题渲染气氛、交待背景,振奋人心;正题直接明了地交代新闻事实;副题通过国家最高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现补充说明新闻事件所引起的高度关注。
撰写消息标题,应当力求做到:内容要新颖,形式要醒目。具体采用哪一种标题形式,需要作者根据消息内容和报道的需要来设计。
2.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中以简练、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语言表述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感召力。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往往取决于消息的导语。可以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
导语的写作通常离不开“五W”,也就是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楚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When, Where.Who.What.Why);也有的再加上一个How,即如何,于是有人也称之为新闻六要素。常见的导语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陈述性导语。这类导语的特点是首先向读者交待一件出人意外的事、史无前例的事、非同寻常的事,通过开头的生动陈述,以引起受众的高度注意。例如2005年11月1日《辽宁日报》第11版发表的消息《建平首次发现化石》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本报讯记者张辉报道10月28日,记者在朝阳市化石管理办公室得知,从未发现过化石的建平县,最近在其境内发现了木化石。至此,朝阳5个县(市)已全部发现化石,成为名副其实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2)概括性导语。概括性导语也就是综述性导语,这类导语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全篇消息的梗概。例如: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日电】经过长达15个月的艰苦谈判,美日两国政府于1日凌晨在此间达成部分贸易协定。鉴于汽车和汽车零件谈判尚无结果,美国依据贸易法“超级301条款”从即日起开始对日本汽车贸易行为进行调查。
(3)描写式导语。描写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清晰的画面,使读者如临其境,并吸引读者快速阅读消息的全文。这类导语在消息中如果用得好,可以产生极好的效果。请看《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31日第十版的消息《“背包政府”进村来》的导语:本报讯10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忠山村委会前人头攒动。刚从里头出来的赖昌华扬起一张土地使用批复证明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忠山村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远,若自个儿去办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乡里公安、林业、农业、土管、民政等部门进村来办公,给农民办事提供了方便,被老乡们称为“背包政府”。
这篇消息的描写性导语主要是表现现场气氛的,从人头攒动的整个现场气氛到赖昌华的有感而发,都是描述性的。这样的导语首先在开头就设置了整个消息的大环境,也渲染了气氛,使受众身临其境、大受感染。
(4)提问式导语。这类导语就是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上海绒布厂试制出可做裙料的印花灯芯绒》一文的导语: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神奇的品种。
(5)引语式导语。这种导语采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或者引用名言警句、古诗古文,或者引用消息中人物的语言,用以渲染导语的意境,或者提示、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影响。这种导语的运用,一方面要与消息的内容相关,另一方面所引用的内容应该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起着过渡或渲染作用。如2005年 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的消息《“神六”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神六’的成功发射,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研究生胡铃心激动地告诉记者。昨日,南航大数万名学子观看了神六升空的现场直播,“神六”的成功发射激励了他们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3.主体消息的主体是指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任务和作用是对导语的解释、展开和补充,在消息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主体的结构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
(1)按时间顺序。就是根据事件本身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安排新闻要素,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导语部分已简要介绍了事实梗概或结果,主体部分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层层推进、脉络清楚。如2005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其主体完全是采取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现简要列出其中的时间顺序标志:这样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受众最需要知道的就是事件的全过程。所以,按照时间顺序,便向受众完整展示了事件的全过程。这样的主体给受众的时间观念非常清晰,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得非常清楚。
(2)按空间顺序。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综合消息的结构安排,即将发生在一定时间、不同地点的新闻事实,按横向空间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花开几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使新闻事件围绕一个主题、跨越不同空间,给受众以广阔的信息量。如2005年10月23口《人民日报》第三版的消息《禽流感警报再响新措施接连出台》的主体内容就是这样安排的:
……英国政府21日证实,一只从南美进口至英国的鹅鹉在隔离检疫期间死于禽流感。罗马尼亚21日也宣布,在该国东部与摩尔多瓦共和国接壤的瓦斯卢伊县境内发现一只死于禽流感的苍鹭。
俄罗斯图拉地区新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
瑞士政府21日宣布,从本月25日至2月15日,所有家禽均不得在户外饲养。
(3)按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安排材料。主体展开的各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也可以是主从关系、点面关系、对比关系等等。这种写法有利于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与意义,条理较为清晰。如2005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刊登的消息《“神六”砒砺清华学子报国志》,其主体就是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
博士生孙宇涛在撰受记者采访时高高地举起国旗,他对记者说:“我为祖国更加强大而自豪!这也让我有更大的信心投人到这个事业中去!”……
让同学们更为骄傲的是,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在成功归来后将成为他们的同学。据透露,为了培养研究型航天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将对在役的14位航天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工程硕士培养,考试合格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例中,上段与下段在语意表达上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下段承接上段并围绕新闻事件,是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陈述,并紧扣题目。从逻辑关系上说,主体与题目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因果关系。
4.结尾一般来说,消息的结尾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消息的结尾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结式。一些新闻事件比较复杂、新闻要素较为全面的消息,可以在结尾单独成段作以概括总结,使受众在消息的收尾处对整个新闻事件又有一个整体上、概括性的理解。如2005年7月4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登的消息《大泥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果丰硕》的结尾:
截至目前,GMS合作共动员资金近53亿美元,开展各类项目119个。其中,贷款项目19个,总投资近52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100个,赠款金额超过1亿美元。
(2)展望式。在表述完新闻事实后,对其发展方向和结果做出预测,或给人以鼓舞、或向人敲起警钟。如《中华母亲的素质巫待提高》这则消息的结尾:
我国目前已有2亿多个家庭,2亿多名母亲,而其中70%又在农村。要提高这部分母亲的素质,不但是当前的重任,而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社会工程。
这种对前景的展望,是一种警钟式的、带有忧患意识的展望,使受众在获知了这则消息后进行深思。
(3)评论式。通常指消息的主体以叙事为主,而在结尾处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新闻事实所隐含的道理或意义表达出来,使新闻对感性内容的叙述得到理性升华,使新闻所描写的个别事实释放出普遍的意义。具体表达时,可以直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别人之口进行评议,或者转述有关的评价。如《光明日报》 2005年7月4日第4版的一则消息《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开评》的结尾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开展15年来,推出了一批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青年,对激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艰苦创业,自觉奉献,奋发成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结尾适合述评消息的写作,起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4)补充式。在收尾的时候,对新闻事实作适当的补充说明。补充的内容必须与核心新闻事件有紧密的联系。例如,2005年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第7版的一则消息《“神舟”六号将进行航天医学实验》,其结尾采用的就是补充式:
据悉,这次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航夭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是这次空间生命细胞搭载项目的主要科研人员。
这一结尾处的补充说明,不仅使结尾与消息的主体内容相呼应,而且点出了新闻事件的相关人物,也使这则消息更有吸引人的看点。
总之,消息的结尾类型还不止这些,根据消息主体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各种相承接、相照应的结尾。有的消息还可以略去结尾,戛然而止。
5.背景材料所谓背景,在新闻写作上指的是烘托新闻事实的材料,故称为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用来解释事件发生或者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而服务。新闻背景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放在导语部分、主体部分或结尾部分。
常见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1)说明性材料。用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政治背景、历史演变以及新闻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特点等材料。
(2)对比性材料。在报道某一新闻事实时,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性质、特点和意义,往往同时运用今昔对比、正反对比、优劣对比等与新闻事实能够形成鲜明对比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对比性背景材料。
(3)注释性材料。用来注释、解说有关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物品性能特点、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材料。
四、消息的写作要求
1.培养新闻敏感。把握新闻价值能否写出好的消息,关键是在消息写作之前,能否鉴别正在发生或进行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平时的学习,包括政治学习和新闻业务学习,提高新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新闻实践,通过观察、思考,通过深人现实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采访,挖掘出事件本身的现实意义。
2.熟悉消息写作的结构要素,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灵活运用在写消息时,不可忽视新闻的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体现新闻事件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以及如何。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时时树立这样的一个新闻意识,就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首先应把握主要的新闻要素,然后再思考如何在消息稿中冶到好处地表现这些要素。表现这些要素,可以全面体现、也可以部分体现;既要在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中体现,也可以在结尾和背景材料中体现。
3.主题集中,中心突出消息的文字简短,主题集中,写作时不能拐弯抹角,更不能枝蔓丛生,一定要主题思想集中,中心突出。只有集中到一个思想或一个问题上进行选材和写作,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所要报道的事实写清楚、写透彻。为此,既要避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又要避免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在消息写作的实践中,最好是一条消息体现一个主题思想。4.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能针对不同媒体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从总体上说,消息的语言风格应该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的。消息面对的是各个层次的广大受众,所以,消息的语言只能是大众化的。同时,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媒体又是有区别的,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报纸的语言追求严谨、含蓄;广播的语言要求口语化、完整化;电视的语言祟尚直接、简练;网络的语言强调抢眼、点到为止。所以,消息的写作就应迎合不同的媒体要求,充分体现风格各异的“媒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