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2 08:3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第一篇: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充分明确了今后 “三农”工作的方向,衡阳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财政穷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2,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衡阳农村统计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衡阳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加快推进衡阳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对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一、**新农村建设初现端倪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有效地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党中央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2005年衡阳农村形势继续走好,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6,继续保持了上年的增长势头,一举扭转“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在2左右徘徊的局面。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60万吨,2005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通过抓优势产业带建设,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发展高中档优质稻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与2000年相比油料产量增长

10、烟叶产量增长134,水果产量增长5.2倍。出栏牲猪、家禽、水产品产量比2000年分别增长11.4、39.7、18.8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6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42家。2005年共完成销售收入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连接基地面积150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

(二)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长多年徘徊的局面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例如,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格政策,引导粮食价格合理回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在减免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大政策,大幅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2005年全市全免了农业税,结束了历代历年皇粮国税的历史。近两年,全市农民共减少农业税3亿余元,受益良种补贴资金2.3亿元,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资金2.4亿元,农民人均获益120多元。在多种政策合力下,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衡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29,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10.65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出现了少有的好势头。在“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幅达7.9,其中,种养业收入年均增幅7.5,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9.2。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2005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01亿元,一批病险水库得到整治,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支持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解决农村3.2万人和1.2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自2003年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543公里。其中,通乡公路三年累计完成659公里,完成投资3.97亿元,新增57个乡镇通水泥路或沥青路。通村公路三年累计完成884公里,完成投资额1.2亿元,新增233个行政村通公路;三是保护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一方面,扩大退耕还村面积。自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项目以来,全市退耕还林8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0.8万亩,2005年争取国家林业专项资金投入1.04亿元,完成人工造林36.3万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近两年国家和农户共同投资新建沼气近4万口,2005年更新改造“两省灶”6万余户,推广太阳热水器6000台,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居民做饭取暖用燃料。全市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6;四是农村通讯事业迅速发展,通电话的村4218个,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49台,拥有手机46台;五是农村用电难基本解决,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已进行农电网改造村2230个,占全市行政村的45.6,电网改造村实现了城乡用电一个价,停电

第二篇:加快XX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充分明确了今后 “三农”工作的方向,XX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财政穷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2%,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XX农村统计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XX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加快推进XX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对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一、XX新农村建设初现端倪

近几年,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有效地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党中央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2005年XX农村形势继续走好,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6%,继续保持了上年的增长势头,一举扭转“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在2%左右徘徊的局面。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60万吨,2005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通过抓优势产业带建设,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发展高中档优质稻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与2000年相比油料产量增长10%、烟叶产量增长134%,水果产量增长5.2倍。出栏牲猪、家禽、水产品产量比2000年分别增长11.4%、39.7%、18.8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6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42家。2005年共完成销售收入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连接基地面积150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

(二)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长多年徘徊的局面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例如,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格政策,引导粮食价格合理回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在减免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大政策,大幅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2005年全市全免了农业税,结束了历代历年皇粮国税的历史。近两年,全市农民共减少农业税3亿余元,受益良种补贴资金2.3亿元,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资金2.4亿元,农民人均获益120多元。在多种政策合力下,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XX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29%,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10.65%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出现了少有的好势头。在“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幅达7.9%,其中,种养业收入年均增幅7.5%,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9.2%。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2005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01亿元,一批病险水库得到整治,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支持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解决农村3.2万人和1.2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自2003年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543公里。其中,通乡公路三年累计完成659公里,完成投资3.97亿元,新增57个乡镇通水泥路或沥青路。通村公路三年累计完成884公里,完成投资额1.2亿元,新增233个行政村通公路;三是保护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一方面,扩大退耕还村面积。自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项目以来,全市退耕还林8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0.8万亩,2005年争取国家林业专项资金投入1.04亿元,完成人工造林36.3万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近两年国家和农户共同投资新建沼气近4万口,2005年更新改造“两省灶”6万余户,推广太阳热水器6000台,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居民做饭取暖用燃料。全市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6%;四是农村通讯事业迅速发展,通电话的村4218个,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49台,拥有手机46台;五是农村用电难基本解决,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已进行农电网改造村2230个,占全市行政村的45.6%,电网改造村实现了城乡用电一个价,停电率大幅下降。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

一是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04年在耒阳市进行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以来,现已扩大到XX县、常宁市,参加合作医疗农民172.68万人,参合率73.14%,截至2006年3月止,9453人获得632万元就医补助;二是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从2005年起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岁后,由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实现了多年来率先实行计划生育农民群众的盼望,2005年发放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295.5万元;三是大力扶持贫困户和加快敬老院建设。近几年部分特困户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千方百计扶持农村生活困难群众。近两年为困难群众新建爱民房600余栋,每年定期定量救济超过10万人,其中五保户近4万人,定期救济金额2600多万元,其中,五保供养金2300多万元,目前全市有敬老院145所,床位5256张,收养4500人,一大批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五)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全市各级财政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实施阳光培训工程,有计划、分批次,分类别培训农民工,使阳光工程形成了“市场+订单+培训+就业”的运行模式,帮助农民工顺利实现由“苦力型”向“技能型”和“智能型”转移。两年来XX市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2.9万人,转移就业2.7万人,转移就业率93%,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14%,2006年市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农民工就业培训投入,将对1.5万农民工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转移就业规模。

(六)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

近几年,农业科技项目成果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依靠科技推广独具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40%。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XX县超级稻两优培九超高产栽培成功,亩产超过800公斤,耒阳市“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早稻示范面积1200亩,良种覆盖率100%,技术应用率90%,衡南县重点推广应用烟叶优质、高产栽培调剂技术,生产的烟叶各项指标达到了国优标准,耒阳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科学实行配肥、供肥、施肥,平均每亩耕地可节省成本35元,该市农民可增收1750万元。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5%,比“九五”期末提高9个百分点。

XX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据调查,95%以上的农村干群支持新农村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但是,XX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难点,需要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

二、XX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XX“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面貌有较大的改善,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来势看好。但必须看到,XX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处在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民增收压力大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近两年XX农民收入年均增加4000元,但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继续靠政策补贴拉动农民增收难。前两年,农民收入靠政策补贴增长约4个百分点,财政难于在较高基础上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二是靠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难,2004年粮食、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3%,2005年以来粮食、牲猪价格明显下跌,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三是靠低成本拉动农民增收难,2004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11%,使种粮农民人均减收48元,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有一部分被抵消了,2005年化肥、农药、种子价格继续上涨,今年以来趋于稳中略升,看不到下跌因素;四是靠减少自然灾害拉动农民增收难。从历史上看,XX的自然灾害严重,是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加上近几年动物疫性较为严重,这些不确定因素一旦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粮食生产一个重要因素是耕地,而XX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难度加大,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万亩,XX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不足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市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38万亩。当前,因城镇拓展、修路、农村居地建房等占用耕地,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优质、稳产、高产田不足六成,有的耕地水资源短缺,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因此,XX保护耕地资源形势相关严重;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全市共有各类水利设施42.65万处。其中:各类水库1535座,大多老化严重,病险水库达826座,占水库总数的53.8%,塘坝42.5余处,塘泥淤塞的达95%,蓄水量不足40%。水利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农机装备水平偏低。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粮食生产的投入机制不完善。种粮补贴的渠道不多、范围较窄、水平较低,增加幅度小、稳定性差,粮食产销的利益平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缺乏长久重农抓粮的动力。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一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多。农村整半劳动约445万人,据测算,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按每个劳动力可耕种4亩耕地计算:需要劳动力113万人,剩余劳动力达332万人,据调查,外出务工半年以上劳动力为127万人,尚需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二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据市农业局对1717名劳动力的调查,大专以上文化的7人,占0.41%,高中或中专文化的133人,占7.75%,初中文化的1143人,占66.56%,初中以下文化的434人,占25.28%,尽管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上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大专以上文化占7%以上相比差距甚远;三是农村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程度低。据农村抽样调查,在全部整半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过5%,在外出就业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约为14.5%。由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从事的工种技术成份低、工资待遇差、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年收入约7000元,其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43%,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达45%。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一是义务教育薄弱仍是难点。部分中小学教室及宿舍简陋,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条件更差,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环境更为艰苦,还有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不能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学业;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大部分没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更没有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多数乡村没有合适的演出场地、没有放电影的条件,没有开展活动的场所,给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造成困难;三是养老保障有待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除少数富裕村实行老有所养外,其余村的养老保障几乎是空白。全市尚有五保供养对象4.05万人,集中供养0.4万人,集中供养率只有12%,在五保对象供养标上,国家要求不得低于当地农民上一年生活水平,据调查,实际供养相当于应保标准的75%左右;四是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不宽。全市7县市5区,仅有XX、耒阳、常宁三县市实行合作医疗试点,尚有4县5区约420万农民没有参加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不高,少数地方群众积极参加意愿不强,主要是农村医疗市场比较混乱,药价虚高问题突出,农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可能等于零,甚至是负数;五是农村科技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际用于农业科技经费较少,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乡村两级农技人员所占比重小,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据调查,30%的人员没有进行农技学习和培训进入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能担任技术指导。

(五)农民生活设施建设薄弱,居住环境不尽人意

在交通方面,还有156个村不通汽车,即使通公路的村,绝大部分行政村依然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机耕路,路面基本上没有硬化。在能源消费方面,大都是以柴草和煤炭作燃料,使用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不到10%。在农村卫生方面,全市76%的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在城市,约占82%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4%的公共卫生资源,农民饮水大都是井水、泉水和河水,饮用自来水的行政村仅占9.3%约55万农村人口。有80%以上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在村容村貌和居住方面,农村建房缺乏规划,分布无序,杂乱无章,村道狭窄,房檐连屋角,采光不畅,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生活垃圾随便堆放,进行“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的农村住户不到8%,进展缓慢,居住环境不尽人意。

(六)农村基层机构运行较为困难

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乡统筹村提留和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减少。中央财政按照以前农业税及附加实际征收数为基数,给予乡、村农业税减免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资金数额有限,很难满足基层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村级机构更是难以为继。此外,乡、村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前些年,乡、村盲目发展乡、村企业,修建乡、村办公楼,加速推进“普九”工程,超前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供资垫付农业税,逐步形成的历史债务比较沉重。少数地方农村财务管理不民主,收支无计划,操作无章程,监督不得力等原因,造成农村基层机构运行较为困难。

三、XX新农村建设对策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要坚决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之中。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有以下对策思考。

(一)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既要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民建房模式,又要规划水电路、通讯和科教文卫服务事业等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还要考虑人防、环境保护等因素。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保护历史文脉,体现文化内涵,不搞千篇一律。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突首位。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从XX实际看有以下途径:一是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大米、蔬菜,优质草食动物、水产品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抓好粮、猪、禽、林、果等产业链建设,增加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上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五是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农民发挥自身优势搞规模种植养殖,创办经营实体,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

国家将通过各类项目逐步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项目如期保质地在农村落实。对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应组织人力配合实施;对帮助农村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项目应保证全面落实;对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农民或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性福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对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全作经济、农业服务业等)的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应坚持执行。

(四)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投资方式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农民应当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建设的优秀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拨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建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建设,解决单家独户不好办也办不了的事情。政府在投资方式上,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更多地依法、依规采用补助、贴息、奖励、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资金物资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采取“统一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模式,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

(五)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消化乡村办学债务,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尽快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求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求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名村。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领导能力。首先是选好配强村班子,把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拔进村支两委班子,特别要选配好“一把手”;其次强化民主管理,认真执行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真正做到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务村民管,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积极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第三是转变村干部工作方式。村干部应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经纪人和龙头企业的作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开展工作,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推动工作。

第三篇: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我认为必须围绕重点,结合实际,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激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1、抓好立足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就是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宣传方法上做文章,在深入细致上下功夫。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宣传栏、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组织力量,深入圩镇、村组、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使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切实把群众的积极性调起来,把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出来。

2、找准切入点。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要以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切入点,赢得农民群众的衷心响应。要通过出台一系优惠政策,帮助农民改水、改厕、改路,全面推进“三清三改”,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要转变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农村“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使病残孤寡农民生活有保障;要抓紧抓实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生活保障水平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把握着力点。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可以在各村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新农村建设公约》、《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等村民自治章程,依靠群众的“自治组织”力量,解决一些乡村两级干部想干又不好干的事。如组织开展“告别陋习,树立新风”等活动,切实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变生活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还可以通过“五老”组成文明卫生监督队,轮班督促村民搞好环境卫生,杂物堆放;开展“文明卫生户”、“卫生庭院”评比,谁家的卫生好,谁家的卫生差,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村民评议,切实提高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觉性,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要围绕工作重点,完善机制,出台政策,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向心力

1、把握规划龙头。我县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农村?除了应该定位于“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更要结合我县各乡镇、村的实际,制定突出我县客家特色的村镇规划。一是要根据各村落的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兼顾到群众便利等问题,确定各村规划方位和特色。并广泛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后,再付诸实施。二是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避免规划建设“两张皮”。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共建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和上下联动、城乡共建的良好氛围。比如财政、交通、计划、扶贫、水利、卫生等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在工作安排上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严格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各挂点单位在工作力量上要对新农村建设给予重点支持,派出精干力量指导协助挂点村做好工作,并力所能及地给予资金扶持。二是健全投入机制。从我县各乡镇、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缺口比较大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要广辟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大胆探索县、乡、村共同投入,挂点单位支持投入,社会各界赞助投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也要积极争取村民的支持,倡导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要按照开源节流的原则,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三是建立奖励基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如“三清三改”、公路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做得好的乡镇、重点村,从奖励基金拔出专款,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出台相关政策。一是要尽快出台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壮大农村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二是要出台信贷扶持政策,对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以类似商品房按揭的形式把房产作抵押,逐年还本付息,如40%—60%,在3至5年内归还。三是要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开发政策,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盘活农村土地市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统一审批、统一建造、统一定价的原则,由各乡镇成立新农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分期实施。

三、要结合实际创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农民,保持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1、要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要立足县情、乡情、村情,打好特色产业牌,做大做强果业、烟叶、养殖等特色产业,要引进、壮大一批有规模、有实力、辐射广、科技含量高、能带动农户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外销型龙头企业,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如沙地镇,可以充分依托“沙地板鸭”这个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猪—沼—果”、“猪—沼—鱼(菜)”等生态农业,山上种果,水中养鱼、养鸭,家中养猪和建沼气池,有效地解决“三改”中“改厕”的难题。

2、围绕支柱产业,创办、完善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我县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上,许多乡镇都没有设立,部分乡镇即使设有果业协会、生猪养殖流通等协会,也都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不灵通等问题。要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围绕各乡、村的支柱产业,创办和完善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经济合作组织,做到乡乡有协会、村村有分会。同时,要切实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集、掌握市场信息,加大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使新经济组织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实现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3、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手段,培育新农民。一是按照“围绕产业抓培训,依托平台搞培训,整合资源搞培训”的思路,积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农民、产业工人转变。二是创新两个载体,以职业技术学校和农民夜校为载体构成培训网络,把培训学校办到产业基地上,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请种养大户传授技术,现身说法。三是结合各乡、村的产业实际,在各乡镇、村设立乡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订阅一些科普杂志,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用科学文化武装农民的头脑,切实转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从而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

第四篇: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1月19日,随县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邯郸市肥乡县、河南长垣县、山东平原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亲身感受了三个县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给我的触动很大。几个地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思维发散、思索大胆、思考超前,在融会上级方针、政策的情况下,勇于突破资金、土地、项目、政策等瓶颈和束缚,走出了一条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路子。对比先进,查找自身,我觉得无论在思想上、行动上、政策领悟上都有很大差距,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我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牛头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理应走在全县的前列,特别是一年来市、县领导多次视察我镇,给我们的工作既鼓足了信心,又增加了压力;既提出了要求,又赋予了勇气,因此在临行前我结合镇域实际,仔细思考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相关问题。

1.“地”从哪里要。前期占用如何运作,后期复耕或市场开发如何操作,建新不拆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前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后有时代发展所驱动,是摆在我们当下的首要难题。

2.“钱”从哪里来。占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建等需

1要大笔资金,乡镇财政很显然无法负担。

3.“人”往哪里去。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是导致当前村民意愿与政府导向之间不协调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生活水平与规划不协调、社区一体化时间如何掌控方便。

同时还有农村两委的调整、选举、作用问题、如何处理信访稳定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问题及如何处理显性财政收入与隐性财政收入等问题。

二、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建设的总体思路

考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令人震惊,催人奋进,学习先进,对照自身,看到了我们的不足,我们要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进行消化领会,更要把我镇发展落差的势能转化为崛起的动能。为此,我镇确定了“一个核心”、“两个集中”。

“一个核心”是“科学发展”。学习肥乡县从“乡”到“城”的转变过程,我镇要在十年内完成从“城镇”到“城区”的建设,制定“三步走”:到2010年末全面启动北戴河火车站西出口至三岔口片区的规划设计及拆迁准备工作;深化205国道、宁海道两侧环境卫生整治,继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以宁海道一侧为试点初步运作牌匾整治,并取得切实效果。到2012年末,完成南新庄、南甸子、牛头崖3个社区建设任务,使宁海道两侧精品住宅初现规模;修编镇域规划,其中2003年我镇村庄建设规划把44个村合并为22个社

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要着重修订该规划,加大村庄撤并力度,力争把39个村合并为12个社区,这方面我们准备大投资,请资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完成这项工作。到2020年末,按规划完成社区合并;全部完成今年上报的12个村新民居建设,完成宁海道绿化、亮化工程,使宁海道成为新城区靓丽一景。

为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大力推进“二个集中”:一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对南新庄等3个村实施整村拆迁,采取“农村宅基地臵换统建安臵房、对购买商品房予以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分层次向城镇集中,进而解决城镇化和农民住房问题。二是农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村民股份合作、土地资源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办法,将土地以入股、返租倒包等方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或实行企业化运作,发展有机、绿色、特色种植,实现零散土地集约化;或走向市场进行招拍挂,用商业开发后的节余资金反哺农民。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成立办公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和政策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准备成立办公室,抽调农经、土管等所(站)精干同志,进行系统业务培训,赋予一定的职能,逐步完善镇出台的《旧村改造暂行办法》,统筹统管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新民居建设等。

构建新产业体系。逐步建立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商贸流通为主导、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机械加工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旅游服务重点承载中低端旅游群体,与北戴河错位发展;商贸重点是整顿牛头崖大集及周边商铺,通过环境的改善形成家具、小商品等市场群落,拉动人流物流。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围绕西陆庄花卉、都寨棚室基地、太和寨“金麒麟”西瓜等镇域名品、名地、新品来开发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既当“菜篮子”,又做“后花园”。工业重点是以主动接受北戴河通联公司和长白机械厂辐射,把我镇打造成为高效、低耗的小型机械加工之地。

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做成“一揽子”项目,坚持市场主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领域综合化和投资形式多样化”的思路,统一打捆包装,统一招商,力争每年引进千万元项目1个以上,营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开发商与村民双赢”的全新格局。

强化基层党建。平原县将876个行政村合并成为180个社区,不仅优化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而且促进了社区干部队伍精简高效、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我们要以此为典型,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中,加快农村向社区的合并,坚决克服消极畏难情绪,鼓励敢走新路、敢出新招、敢于碰硬的工作态度及方法,达到基层党建的“精兵简政”。

发动村民。通过广泛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而激发群众的热情。坚决按照村务流程,严格履行村内民主决策制度,把好各项“程序履行关”、“民意征求关”,使村民成为新民居建设的主力军。

提供保障。农民迁入安臵房后,通过各种渠道,使一部分可以继续从事原有二、三产业、一部分利用补偿金进行经商或投资、一小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再通过政府、集体、个人各出一部分资金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考察归来,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南、北戴河服务基地的牛头崖必须学会借鉴,这种借鉴,要摒弃孤芳自赏,缩短摸索的过程,摆脱固定模式和思维;要避免大拆大建,做足海域文章,把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统筹结合,这些成功经验,为我镇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也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趁势而上,积蓄力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勤奋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海强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新形势下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思考

---对“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响石镇党委、政府以“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调研课题,通过视察“群乐人家”建设、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了解到当前加快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工作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下几点看法及意见。

一、新农村综合体基本情况。

“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位于县城西南,以响石镇群乐村为核心,涉及响石、圣灯2个镇4个村,核心区面积1.85平方公里、农户450户、1895人。

自2012年6月启动“群乐人家”建设以来,坚持规划引领、适度集居、突出产业特色、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生产生活要素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原则,按照“一三五七”(一个目标、三个原则、五个重点、七项机制)的工作方法,有效破解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规划、用地、保障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取得了明显效果。综合体完成投资14850万元,整体流转土地5000亩,新建四合院民居53户、风貌改造423户,1200平方米“1+6”党群服务中心、800平方米广场、水电气等公共附属设施18项,于2013年10月底全面竣工,通过初评和总评,名列内江市一等奖第一名,初步实现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

“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既直接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也对农村的文明意识,行为方式取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上“散、小、全”;在居住环境上“脏、乱、差”;在思想观念上“等、靠、要”。为此,要加快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规划建设难。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没有规划、没有设计,绝大多数农村建房都是讲究风水迷信学说,各自为阵,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土地浪费较多。房子盖了几年落后了,又撤了再盖,资金浪费也大。房子凌乱,道路也凌乱,公共设施不好完善,要完善耗资也大。若要重新规划,集中连建,就得拆除许多村民住房、猪栏牛舍等,撤除房屋成本大,同时少数群众把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要撤除他的房屋当成发财之良机,将借此时机,漫天要价,这样给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是群众动员难。随着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一个村留下来的没有几个人,而且能留下的基本是病残老幼,能做事的没几个,找不到几个人来配合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工作。加之,联产承包到户多年,群众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大都抱着“我有吃有穿有住不求你”,开会动员来参会就是给干部的面子,“不听、不从、不干”态度的人居多,要出钱来改善房屋,国家补助多点可以考虑;环境、风貌、公共设施,是为了好看,我们不出钱差不多。因此,要把群众思想统一到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上来很难。

三是品质提升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内容多、投入资金大,省、市、县三级项目专项资金有限,当地乡镇政府财政又很据紧,要建设品质高,资金就必须大。由于投入不足的情况,存在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房屋刷白、道路硬化等建设内容停留于表面,显得建设形象有些生硬,房屋一般多是长方体,房前屋后美化、绿化面积太少,文化、休闲、锻炼场所象征性的有一些,根本不能满足人民发展的需要,缺乏建设品味、文

化品味,隔不了几年就落后了。这使得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整体效果达到高水平、精品质有一定难度。

四是经济发展难。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在家农民年龄基本都是40岁以上,由于受到自然条件、自身素质、文化知识等因素影响,只起到一个“看家”的作用,难带领群众找到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农民只能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作为经济收入来源,年复一年的按部就班,品种没改良,种植方式没改变,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农村经济发展自然就找不到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切合当地具体实际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很难使得经济发展有突破。

五是长期管理难。新农村综合体建好后,公共设施的管理,比如:公共环境卫生,路灯及其水、点费用等,新农村综合体不是一级组织,群众有一种“谁建设、谁管理”的错位思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认为自己是建设的“配角”。同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存在今年建、明年散的现象,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村社管不到、群众到不管,长期以往,就会出现管不了也管不好的“怪圈”,使得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出现管理难这个难题。

三、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应在提高农民思想意识、科学定位规划、打造精品工程、着重制度完善等方面狠下功夫,以确保新农村综合体布局好、建设快、管理好,建出效益,转为实惠,真正发挥出新农村综合体的巨大能动作用。因此,建议在“高、浓、精、壮、建”五个字上狠下功夫,确保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顺利进行。

一是所谓“高”,就是高标准抓好建设规划。必须要有好的规划才能建成好的新农村综合体。新农村综合体要规划先行,用规划指引建设,全域覆盖,要对本区域的村民建房建设在什么区域,建成什么样式和规

模提出建设标准,今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设计完善。解决盲目建房、随意建设的问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本着“规划一次性敲定,建设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进行规划,确保规划制定后二、三十年不落后;“建大房子”,“建好房子”,是每个人终生的一件大事,要考虑当地实际,量力而行,一蹴而就不可能,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做到建设科学合理、有序推进。现在,规划部门只重视城镇的规划,无暇顾及农村的规划,这一现象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执行规划必须严格。好的规划还要过硬的落实,才能体现其价值。各级干部要认真执行,不能随意改变,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按规划建房,不能破坏规划的总体效果。要长期坚持,不能因干部一变建设规划就跟着变。

二是所谓“浓”,就是浓氛围激发建设热情。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不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各级要高度重视,把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做到逢会必行、遇事必抓。二是要精心组织,把任务逐个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目标,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三是要培育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思想素质,让群众成为建设主力军,形成上下一心建新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主潮流。

“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实践证明,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激发他们的建设热情是关键。政府在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不能包揽。坚持群众“自主商定,自主投入、自主管理、自主监督”的民主管理办法,实行统一规划统建、自建、联建等多种方式建设,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政府要用政策激励引导,按标准建设

给予补助,消除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政府要把重点放在公共设施的完善上,权责分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才能顺利推进。

三是所谓“精”,就是精品质打造建设典范。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要起到示范作用,就要建成精品工程,几十年都不落后。不能搞千篇一律,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把该村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把它固有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精品质”新农村综合体典范。我镇“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就把白墙、灰瓦、穿斗、翘檐”为主格调的川南民居特色风格和聚居区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与山水相融、浑然一体的格局融入到综合体建设中,打造成宜居宜游的丘陵地区新型社区典范。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要功能完善。除了有文化活动广场、“1+6”党群服务中心外,还要有足够的绿化;环境的美化既体现农村文化,还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行移风易俗;体育、锻炼设施不能太少,让新农村建好后农村也象城镇样,那么气派。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品质关键在投入,有强大的资金保证建设就又快又好。“群乐人家”县、市给予了大力支持,打捆了农业项目的资金给予扶持,使得建设才得顺利进行。但还是有投入不足的问题,使新农村综合体品质不够高。

四是所谓“壮”,就是壮产业打破发展瓶颈。深度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新路子,让当地群众感受到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带来的实惠。比如,“群乐人家”新农村综合体,利用“养殖园+种养殖农民合作社”两大支柱,带动农户发展“稻—蟹”、“稻—虾”养殖达1万亩,每亩稻田能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综合体建设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局面。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第一引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引进了上海业主成立隆昌田园特种水产养殖园,新建68口标准化养殖池,核心区养殖面积达2000亩,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华绒毛蟹、娃娃鱼、鳄鱼等10余种水产品,带动农户发展5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初步形成田间特种水产养殖,土里优质黄花梨,山上绿树成荫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增强农业合作的“帮公促农”发展能力,走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以田园特种水产养殖园为基础,成立群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纽带,帮助企业拓宽销路渠道,提高农户种养技术水平,真正实现“三赢”局面。同时,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并依靠科技,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增强发展后劲。五是所谓“建”,就是建制度实现民主管理。新农村综合体是农村社区,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不跟上,建了也管不了多久。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村级治理机制,着重完善建后管护机制,使得新农村综合体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建成一个建设得漂亮、管理得科学的新型新农村综合体。建立利益联结、民主管理、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有效制度,以制管人、用制帮人,从而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体系,让广大群众成为新农村综合体的管理者、受益者,凸显出体制优势。

下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衡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衡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快衡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26个行政村,总人口41.5万,其中农......

    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宛庆丰贫困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加快房山新农村建设

    (专刊)第 27期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6年6月26日携手共建新农村合力建设新家园按照区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由区委组织部与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研......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

    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2

    1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提 纲) 一、关于“三农”工作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全面......

    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任务最艰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子该怎么走、从哪里突破,结合罗城实际,谈......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