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10:3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任务最艰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子该怎么走、从哪里突破,结合罗城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不一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较多,因此,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以我们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例,我们全县共有11个乡镇,东部龙岸、长小安、黄金几个乡镇土地广袤肥沃,加上地沿接近柳州,受柳州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优势的辐射以及农民接受的知识和信息丰富,生产生活发展较快,经济基础较好,农民生生活质量较高。而西部由于地处喀斯特地区,大部分是大石山区,近年来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抗病抗灾力低,生活质量不高,而东门、四把等中部地区原部分群众靠山吃山,开小煤窑被迫关停整顿,再加上许多依靠煤矿生产销售维持生活的农民群众又未能及时转复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致使部分群众收入锐减。形成了罗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新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因此,在目标要求上,要分层次、分阶段。分层次,就是针对新农村建设起点有先后、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的实际,在标准制定上不搞“一刀切”,使各地的标准既积极又科学,并从发展实力、收

1入水平、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量化,以便落到实处。分阶段,就是贯彻村镇规划是龙头、基础设施是保障、发展经济是根本、富裕农民是关键的要求,分步实施发展规划,防止出现人们担心的“一阵风”、“搞突击”甚至大拆大建等问题,决不让新农村建设成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方式上方法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如针对罗城西部地区的现状,鼓励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特优产业、壮大经济,扩充经济容量,宜林则林、宜烟则烟、宜果则果,做到多种经营同步发展,而后利用试点的成功经验在面上铺开。

二、充分认识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建设富裕新农村,必须狠抓经济发展不放松,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发展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罗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少数民族山区农业县,全县有36.22万人口,31.48万人在农村,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人口比重大。罗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

1、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开发利用罗城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糖蔗、野生毛葡萄、林果、牧鱼、桑蚕、烤烟、木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产业企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是农业第一

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真正把农业科技作为农业第一生产力加以重视、发展。大力推广良种、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3、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夯实农民增收基础。罗城农业基础设施较差,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旱涝保收能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4、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从近年看,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外出务工管理,做好劳务输出的各项服务工作,引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三、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制度;抓好乡风文明建设,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健康和生态意识、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我们罗城结合本县实际,将利用了3至5年的时间,开展20251省道公路沿线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以此推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示范带创建活动的目标:一是把省道公路沿线的四把、东门、小长安等3个乡镇建成市级文明乡镇,完成“八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广播电视站、一个宣传文化站、一个图书馆、一个电影院、一个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圩日宣传点、一个宣传长廊、一个运动场所)。二是沿线11个村民委全部建成县级文明村,力争2个村创建成自治区文明村,5个村创建成市级文明村。全部完成“四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广播电视接收站、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宣传栏、一个运动场)。三是沿线59个自然屯,要有70%的屯建成县级文明屯,90%的屯做好巷道硬化建设,40%的屯建有文化室,“三户”(遵纪守法、科技致富户、小康文明户)评比面达100%,沼气入户率达90%以上,村民饮用安全卫生水达100%,使用卫生厕所达90%以上,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充分认识基层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强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选好配强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卫生保险制度,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减负增收为目的,完善农村税负政策;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保证农民物权收益;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

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保护农民利益。

六、充分认识政府引导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建设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找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字”的总体目标落到实处,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强有力的领导者、设计师,又是引领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的引导者。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既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设计规划,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切忌主观和长官意志,大包大办,把新农村建设搞成“为民作主”的“想象工程”;不顾能力的“面子工程”;违背农民意愿的“形象工程”;弄虚作假的“应付工程”,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从各地方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群众心理去组织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实现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群众称道、满意的良好工程。

第二篇: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宛庆丰

贫困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总体要求,更应该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从自己最能做到、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

一、结合实际,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特别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对此寄予了很大希望。而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如不加以克服,将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一是表现为信心不足。认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何容易,在发达地区提建设新农村还差不多。况且贫困地区农村与发达地区农村差距很大,不在一条起跑线上,首先要缩小这种差距后再谈新农村建设,否则,即使建设也是低水平的新农村,甚至担心搞得什么都不象。

二是表现为难有作为。认为农业是自然经济,再努力干农业发展也快不到哪里去,况且每年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从事的诸多工作中,最能体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工作就是农业,费力了不一定见效,因此,建设新农村干与不干都差不多。

三是表现为唯工业论。建设新农村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实行以工补农。贫困地区工业发展大都十分落后,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以工补农,在这种情况下,抓工业才有希望,抓农业没有出路,干脆就只抓工业,靠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来抓新农村的建设。四是表现为依靠心理。建设新农村没有投入是建不成的。贫困地区的投入从哪里来,主要还是依靠上面,上面有多大的投入,新农村就有多大的建设,什么时候有投入,我们就什么时候搞新农村建设。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五是表现为急于求成。建设新农村慢了肯定不行。作为贫困地区要普遍建设新农村有难度,那么就高标准的办点作样来体现加快新农村的建设。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办点作样很难有推广价值,一个县要普遍达到办点作样村的水平,没有30—50年的发展还不行,这种作法实际是搞成了新村建设而不是新农村建设。

上述种种表现,都是对建设新农村认识上的不明确。那么,贫困地区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我认为首先要结合实际确定建设的目标。通过调查,我们结合花垣县的实际,提出了用3-5年时间,实现村村“六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达到村村“六有”:有一项稳定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户有一栋舒适实用的房舍,青壮年农民有1-2门实用技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村民享有民主管理权利,适龄青少年享有九年义务教育;做到村村“六无”:无违法犯罪、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无虐待老人妇女儿童、无脏乱差、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乱砍滥伐现象的目标。我们认为通过努力,实现了这一目标,就是我县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突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建设新农村,明确了“六通、六有、六无”的目标,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就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为此,在“十一五”期间,我县将从六个方面加快建设新农村。

(一)突出农业产业建设。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建设滞后,正因为产业建设抓的不够,农民的生活才不宽裕。实践已经证明:那个村有产业,那个村的老百姓生活就宽裕。为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决消灭产业空白村,引导和帮助每个村建立和形成产业。一是选准规划好产业。根据花垣县农村地理和自然条件情况,在前面地区的乡镇重点发展柑桔和蔬菜产业,在中间地区的乡镇重点发展药材青蒿和畜牧产业,在后面地

区的乡镇重点发展烤烟产业,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建立起造纸桤木原料基地。二是扶持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湘源生化、合力纸业、太坤公司和天隆酱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其发展订单农业建基地,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支持其扩大规模,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三是为农户提供产业服务。只要农户从事规划的产业项目,政府免费为其供种供苗,并组织技术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四是制定奖励政策。对新形成产业的村,凡是成片连块开发在500亩以上,人均养猪1.5头以上,人均养牛一头以上,每年奖励村里5万元,连续奖3年。对新形成的产业开发大户,凡成片连块开发在100亩以上,养猪200头以上,养牛50头以上,每年奖励大户1万元,连续奖3年;养家禽一万羽以上,奖励5万元。

(二)突出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贫困面比较大,帮助这部分人摆脱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应有之举,可以说没有这部分人的脱贫,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一是要落实惠农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把免征农业税、种粮和良种补贴、退耕还林、产业扶持、合作医疗、教育扶贫、购置农机补贴、贫困救助和农村低保等惠农政策落实到村、到农户,用政策调动起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建立起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好老百姓无钱看病、因病返贫的问题。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所有村卫生室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同时全面推行免费为少年儿童卫生防疫、免费治疗肺结核和麻风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免费为精神病患者供药等政策。其次要建立起救助保障体系。做到对所有五保户应保尽保,并且在今年内实现所有乡镇都建有敬老院,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做到对所有贫困户应助尽助,并相应的提高其最低生活补助标准,确保其有饭吃有衣穿。

(三)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即使建设了一些基础设施,水平也不高,仍需我们下大力解决这一瓶颈制约问题。按照“六通”的目标,在未来3-5年,电力建设上我们要完成57%的村农网改造工程;要解决好6.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要实现通村道路的提质和养护;今年电信要实现村村覆盖,100%的村通移动电话;与此同时,今年要完成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建设渠道配套工程,使农业人口人平旱涝保收面积达0.6亩以上。

(四)突出教育文化事业。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落后。为此,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证。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完成所有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基础上,今年要实现所有乡镇都建有寄宿制学校,并对寄宿的贫困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同时要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进职校的比例要由现在的47%上升到70%以上。要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实现乡乡建有文化站,并对25个具有苗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村,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起村文化室,建立起文艺宣传队伍。

(五)突出生态建设。过去,贫困地区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代价来求得发展,建设新农村不能走这条老路。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继续实施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每年新建沼气池5000口以上,沼气的入户率达62.5%以上;从明年起,每年给每户农户无偿提供3—5包水泥,帮助农户逐步完成改水、改厕、改厨、改拦、改浴、改舍;同时,积极实施异地脱贫搬迁工程,将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质灾害严重的民乐镇下椿木、团结镇耐子堡等村的农户搬迁到集镇。

(六)突出基层政权建设。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村班子。要继续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农村广大党员理想信念,认真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存在的矛盾问题。要加强农村党员活动室的建设,每年高标准建设50个村活动室;在提高了村干部补贴、给予任职15年以上退下来的村主干以及农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补贴的基础上,可考虑给予年满70岁、党龄在30

年以上的农村老党员以50元/月的生活补贴;要严格村主干的任职条件,对那些不能胜任的要撤换下来,对那些不符合任职条件的绝不拉夫凑数,勉强上岗任职。

三、注重方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在贫困地区要办成一件事本来就很不容易,更何况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就更要注重方法,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一方面会出现不负责任,建设新农村喊在口头上,不落实在具体中的走过场现象;另一方面会出现强行推进,不量力而行,不尊重农民意愿,从而激化矛盾的现象。

(一)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落实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不搞强迫命令、长官意志、“一刀切”。二是要教育引导农民自力更生。在广大农民中传播新观念、新技术和有用信息,让农民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自己的事,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而不能“等靠要”、搞包办代替,依赖政府和外界投入,从而自觉投入新农村建设。

(二)注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能因为强调建设新农村就忽视了城镇化、工业化,必须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聚积财力支持农村,才能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才能使农产品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增值机会。今后五年,我们将考虑财政新增部分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即使财政没有新增,也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每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增长1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将制定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企业家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还将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就业的优惠准入条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促进城市的扩容,农民的增收。

(三)注重集中资金办大事。要改变过来投入上“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资金支持能对农业加快发展起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做到投资一项、成功一项、见效一项。“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对县本级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开发资金、民族发展资金、涉农部门专项资金、国土整治资金以及其它支农资金实行整合,实行统一制定规划、统一申报项目、统一安排资金、统一实施项目、统一项目验收、统一监督管理。在新农村示范试点建设、农业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使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

(四)注重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尽自己最大努力,又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总体上坚持以人为本,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关心的增产增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实际问题。

2006年9月6日撰稿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作者系湖南省花垣县人民政府县长)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程远。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

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

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在培育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利用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特色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群,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二是采取“公司 基地 大户”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养殖业“一十百千”工程(即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全县罗非鱼年产量达1万吨、瘦肉型母猪年末存栏达10万头、马山黑山羊年饲养量达100万只、马山土鸡年饲养量达2000万羽,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一番)。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公司、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成立协会等方式,建立了马山黑山羊种羊和马山土鸡种鸡生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以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此扩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异地安置等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近年来,马山县投入资金1.54亿元,实施贫困村道路、校舍、沼气池、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通讯光缆等项目建设,解决了9.6万人行路难、饮水难和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

程远。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

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

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在培育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利用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特色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群,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二是采取“公司 基地 大户”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养殖业“一十百千”工程(即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全县罗非鱼年产量达1万吨、瘦肉型母猪年末存栏达10万头、马山黑山羊年饲养量达100万只、马山土鸡年饲养量达2000万羽,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一番)。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公司、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成立协会等方式,建立了马山黑山羊种羊和马山土鸡种鸡生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以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此扩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异地安置等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近年来,马山县投入资金1.54亿元,实施贫困村道路、校舍、沼气池、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通讯光缆等项目建设,解决了9.6万人行路难、饮水难和用

电难问题;发放贴息扶贫贷款2350万元,扶持4500多户群众发展生产;投入500万元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建设,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实用技术培训,智力帮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解决12736人的温饱问题,全县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24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6.17万人,扶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

4.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促进城乡协

调发展。一是要抓好农村教育工作。抓好贫困地区的高中和职业教育,着重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子弟上高校难的问题。大力实施以“八荣八耻”、热爱家园、遵纪守法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村两级卫生院改造和标准化建设,争取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医疗救治体制,为农民看病、治病提供保障;三是要加强文化建设。重视抓好重大节日、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好“三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积极发展农村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体育的生活化、大众化;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机制,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等,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农村殡葬改革。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推行以火葬为主的农村殡葬改革,提高贫困地区的文明治丧水平。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了的党员培养成村党支部领导,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带动力和战斗力;二是继续抓好大学毕业生选任村官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2005年以来,马山县以乡、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选派12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委任职;先后培训党员7100多人次;抓好农村党员帮扶工作,已有1237名党员乡土人才与4950个农户建立帮扶关系,创建党员中心户405户,帮带农户3150户;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试点工作,共有2450名农村党员找到了适合的岗位。全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6.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一是全面启动“农家课堂”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二是实施“示范教育”工程。要以致富带头人为典型,通过言传身教,带动邻里乡亲共同致富;三是大力实施农民转移培训工程。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组织服务工作;四是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和技术返乡创业。

近年来,马山县加强了对务工人员输出前的培训和返乡后的扶持,劳务输出的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外出务工人员10万多人,年外出劳务总收入4亿多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劳务输出正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马山县已有乔昌玩具厂等30多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的企业,投资总额2200多万元,安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00多人,全县共有上万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投入到反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贫困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只要我们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立足贫困地区的实际,切实从群众最急切、最现实的实事抓起,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就一定能取得成效,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第五篇: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而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形势更为严峻,有诸多不可回避的难点、难题,必须清醒认识,并认真解决,也必须发挥扶贫开发在新

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作用,首先要分析与认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第一,解决广义的贫困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致,内涵与标准相通。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包括经济意义的狭义的贫困,还包括社会、文化、政治意义上的广义的贫困。从广义的方面理解,消除贫困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内涵与标准是相通的,途径与手段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消除经济意义上的绝对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贫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障碍,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贫困人口不能稳定解决温饱,不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

第三,贫困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也自然是重点。贫困地区因其长期贫困,加之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也就决定了贫困乡村必然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第四,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农村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贫困地区要想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然离不开“治穷工程”和“发展工程”。因此,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将扶贫开发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加快减贫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是最佳结合点。当前,整村推进扶贫等项扶贫工程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扶贫方式,其建设内容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一致的,是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二、清醒认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阜新作为全省的重点贫困地区,分析其贫困的成因与现象,特点较为明显,消除贫困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一是城乡双重贫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有限。作为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这一主导产业的逐渐枯竭,伴随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剧增,社会保障压力巨大。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全市经济总量不大,城市与农村同样贫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

二是贫困人口大量存在,返贫现象频繁发生。到2005年年底,全市仍存在贫困人口24万人,低收入人口36万人,贫困乡(镇)30个,贫困村256个。这部分贫困乡(镇)、村和贫困人口长期以来仍未摆脱“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束缚,经受不住一般自然灾害的袭击,因灾而贫、因病而贫、因学而贫、因婚而贫、因建房屋而贫的现象在这部分地区频繁发生。今年严重的伏旱表明,我市农业基础仍很脆弱,扶贫任务仍任重道远。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户增收渠道狭窄。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偏远之所,部分贫困群众仍未摆脱自给自足的落后状态,缺乏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农业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且农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贫困农民基本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增收渠道单一,难度也越来越大。

四是精神和物质同样贫困,个别乡村摆脱贫困的思路不清,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由于长期贫困,信息闭塞,观念落后,部分贫困村的干部群众甚至部分乡镇政府,仍然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宁愿苦熬受穷,也不愿苦干摆脱窘境。尽管有些乡村和农户也有着脱贫致富的愿望,也不断努力尝试,却因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失败,丧失了信心与勇气。

三、如何发挥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方针不变的前提下,扶贫开发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重点有整村推进扶贫、产业化带动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扶贫等等。只有努力使这些新的方式方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以整村推进扶贫为切入点,努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整村推进扶贫即以贫困村为单位,采取集中资金、集中扶持的办法,实施整体推进,最终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实施此项扶贫工程,这对我市现有的贫困村来说是个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如果我们通过五年的努力,占全市40.2%的贫困村基本脱贫了,也就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最困难的问题,全市新农村建设就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是以培训转移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建成新农村。因此,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在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

育、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使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转移实现脱贫致富。

三是以产业化带动扶贫为切入点,努力调整贫困村产业结构。贫困地区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结合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产业化扶贫的实施,在产业化

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断调整优化本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是以移民扶贫为切入点,不断促进贫困地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对部分就地脱贫难度极大的贫困村、户实施移民扶贫,进行异地开发建设,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迁移,并结合各类小区建设和各部门实施的各类益农工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创建移民新村和移民扶贫科技园区,彻底解决这些贫困村存在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

五是以社会帮扶为切入点,促进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民主、法治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下载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张庆平昌远平当前民族贫困地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任务重、困难大,相比发......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2

    1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提 纲) 一、关于“三农”工作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全面......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

    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今年4-5月,本人参加了由**州政协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我认为**州作为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抓住机遇,形成合力众所周知,**州的社会经济还非常落后......

    对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

    对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一、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贫困地区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人口集中成片分布的地区。贫困地区大多地处边陲、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

    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最终定稿)

    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

    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xx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农业人口占93%以上,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基础设施落后,新农村......

    对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对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裴国智贫困地区在实现生产发展上,伴随各地基层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