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8: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街道关工委利用一个月的间,围绕小学生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三、几点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偏离了主流

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4%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2%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18%;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5%。

2、不会去体谅父母

放学回到家,有6%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5%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3、情感交流能力缺乏

调查显示,有4%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2%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3%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

4、缺少责任心

调查发现,18%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6%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3%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5%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

5、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调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6、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四、问题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2、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3、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五、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环境”,良好的家庭、家教及家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影响小学生道德品性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教育,观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革新。学校通过发放家教小报、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外,还应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如校信通等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习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习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如何培养人格化习惯?

① 良好习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

② 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格化好习惯。

(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

(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

(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习惯评估方法

③ 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人格化好习惯。

(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

(2)加强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

(3)强调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

(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3、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4、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应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情感交流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篇: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2

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未来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小学生约4亿,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教育已引起了政府的相当重视。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有关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有的放矢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听说钟灵街小学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获得了宜宾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而且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该校的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形成网络,携手共建,做了大量工作,究竟成效如何?我走访了该校,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部分小学生家长座谈会、学校德育工作者座谈会了解该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现将调查、分析、了解的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小学生对于理想信念、同情、友谊、责任、勇气、善良、助人、正直等我国优秀道德传统有较强的认同感。对于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态度反映出时代特点和进步趋向。该校小学生基本具备与年龄相应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对本次调查问卷中几乎所有的思想道德问题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最好的、正确的。

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值观模糊,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脱节严重,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突出。较多小学生的权利遭遇过成人或其他小学生的侵害,小学生接受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心态与暴力暗示较多,容易走向各种反社会行为。因此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展开了大量的调查。

(一)小学生现在的思想道德理念。

在对“升降国旗时,面对国旗,你该怎样做”的问题选择中,有95%的小学生选择会带着一种神圣的感情行注目礼;当问及 “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有92%的孩子选择“自豪”,有8%的孩子选择“无所谓”,可见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的大事仍是孩子们的思想道德主流。当然对于部分孩子“无所谓”的选择,有我们认为孩子还小,孩子的成长还将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热爱祖国”的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永恒主题。

(二)小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

在对“您长大后最想干什么”,有20%选择“官员”,25%选择演艺明星,24%选择科学家,10%选择企业家、15%选择教师、6%选择医生。回答“工人和农民”两个选项的人数为0。

在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选择时,有80%的孩子选择了“宁可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可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孩子们选择了后者”。

对于“您的学习目的是” 有65%的小学生回答“将来有个好职业、高收入、过舒适生活”。

(三)小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当有行动不方便的乘客上车时,有90%孩子选择主动让座;秋游后你的纸屑怎么处理?有95%的同学选择“扔进果皮箱”;看到公共场地的纸屑,你会怎么做?有99%的同学选择“捡起来”,有1%的同学选择

“假装没看见”;再对“你在学校的义务劳动时的态度”的这一问题的选择中有95%的孩子选择了“积极参加”;在对《日常行为规范》内容的态度选择中“你闯红灯吗?”有1%的孩子选择“经常”,有96%的孩子选择“没闯”,有90%的孩子认为必须完全遵守。可见小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较强。

(四)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对有无环境保护意识的选择中,有78%选择有,有20%选择偶尔有,当问到“你会不会吃野生动物时”,有90%的孩子选择“不会吃”,可见环保成为孩子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该校环境保护教育实施的结晶。

(五)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

孩子们在和“父母吵架”、“兄弟姐妹”、“同学相处”相处中,他们追求真善美,85%认为和父母讲清理由,95%和“兄弟相处较好”。

对于“当您与同学(同伴)发生冲突时,您会采取”回答“视对方的态度再作考虑”的占15.2%。

二、关于几次专题座谈会的况报告

德育应该引导小学生为了更好地享受个人权利而自觉履行个人义务,为了实现自身的幸福而去主动去维护他人的权利,主动提高思想道德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在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成长也牵涉亿万个家庭的幸福,而且我们县城的多数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还有少部分孩子是单亲家庭,因此、我们特别调查了广大家长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情况。

通过几次座谈,普遍家长认为: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各种媒体给小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和老师。一些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为了商业利益,迎合成年社会的一些低级趣味和人性中的阴暗面,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加之电视、动画片等宣扬暴力、色情成分太多,对小学生成长很不利,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小学生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加强小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父母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往往过多依赖于学校,分数至上,忽视做人。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父母家人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社会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较少,一旦出现问题就将所有责任归结于学校,一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尽到管教义务,而学校说教无力,造成失管,甚至个别小学生有偷盗行为,家长发现后却依然不闻不问,采取纵容态度,一些家长经常处于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焦虑状态。另外,由于社会的竞争机制,好些孩子父母忙于生计,“隔代养育”、“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有的孩子受关爱过多,所以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当然行为习惯也可想而知了。有的孩子欠缺呵护,品行、认识畸形发展,也成为了社会的累赘。

在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座谈会中,教师们认为由于受评估机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难。青少年理想信念淡薄现象普遍存在,信仰多元化,个人主义、信用主义等,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利益二字,自我意识膨胀。一些学校班级人数多,过于宠大,平均一个班60个小学生,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时间管,同时,教育方式、方法不多,创新不够也导致小学生的外在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老师简单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二是工作难。许多学校、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太大,除了要完成升学率、辍学率等硬指标,另外教育、安全等责任一揽子压在学校、教师身上,造成工作难做,疲于应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今后工作方向

综上所述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目前社会道德风尚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但是相对来说我校德育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将正确处理好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因此,钟灵街小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

1、建立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的全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在创新上想办法,注意相互协调与配合。

2、认真解决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针对小学生不自觉完成学校教育、违法校纪校规等情况学校出台相关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应该如何管小学生、管到什么程度,不但有利于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有利于保护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切实为学校、老师“减负”。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的同时,建议给予学校、教师更多的关注,作为承担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任务的主要群体,当前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待遇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积极性容易受挫,身心疲惫,个别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有时候容易带情绪工作。

三是配合部门联动。在公安、文化、城监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时,针对网吧、游戏室、摆摊设点等情况加大处理力度,社区居委会要与学校共同协手加强小学生八小时以外监管,家长所在单位,也要考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加强联系,沟通,力求不出现脱节的问题。

四、是要注重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积极开展体验教育、成长教育、养成教育等,教育内容要创新,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又如诚信教育,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五是加大教育投入。尽可以为各学校多提供一些相应教育材料,有条件希望可以成立工读学校。

3、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小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要精心组织设计面向小学生的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丰富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

4、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尤其是要动员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社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素质,使这一部份人群明白“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家长”。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通过以上这些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要适应该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也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充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并让社会教育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基础。三个方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确保该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取得良好成效。

第三篇:关于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嘉兴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组于6月份分别对三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有共发放问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

一、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情况综述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平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了40%,平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城市学生还好,占了却30%,而农村孩子只占了10%。

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发现,公交车上5%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4%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4、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 调查显示,有3%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5%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

5、责任感缺乏 调查发现,14%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1%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1%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公交车上发现有人行窃,有13%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6、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会闯红灯,其中10%的学生是有人走过去,他也走过去;有5%的学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绿灯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闯红灯;1%的同学不管红灯绿灯,都照走不误。又如在外出旅游,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选择随手扔地上的同学有3%,选择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没有就扔地上的有25%。到图书馆借书后有16%的同学有时会忘了归还,经教师提醒才记起,有1%的同学总是忘了归还。

7、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 调查显示,27%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有2%的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网站,16%的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查学习资料,3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制作电脑作品。有1%的同学经常出入网吧。

8、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显露。调

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据统计,现在城市中每个班级中约有2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而农村家庭中离异家庭也在逐渐上升,现在每个班级中约有1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

市化的进程,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够你一辈子化的了,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

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4、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过分地强调“外烁”,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但是为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一是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育活动规划缺少横向整,往往各自为政,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也没有发挥德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学校德育活动缺少纵向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规划。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二是德育活动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学生是“客体”、“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忽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被动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动正是造成学生言行不

一、缺乏责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而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

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学校层面

(一)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习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习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如何培养人格化习惯?

1、良好习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

2、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格化好习惯。(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习惯评估方法

3、努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人格化好习惯。(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2)加强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3)强调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二)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三)“体验中的教育”——在实践中育人应成为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体验教育”。德育不能没有“体验”,首先因为道德素质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成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内化必须在反复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其次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中的教育”有以下两种操作思路:

1、“小课题研究”少先队系列主题探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到社会上做调查,到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访问、请教,上网、到图书馆、书店找阅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讨论问题,自已寻求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实实在在地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合作解决问题。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着去理解“德”的规范,体会“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多次的实践,反复的体验,使孩子逐步养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2、“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亲身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服务岗位”,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 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

饭、洗衣、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老师为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担任“小小辅导员”、“一日校长”、“一日校工”等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行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社区服务作为“岗位”,担任“社区志愿者”、“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在大自然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爱护大自然作为“岗位”,担当“环保小卫士”、“环保宣传员”、“废旧电池回收员”等角色,体验动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调查、生态环境 评估、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等,获得自然界和谐与美好的真实感受,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本领。

(四)系列化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应为成小学德育的主要形式 相对于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容易跟着社会“热点”、“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动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将由大队部组织开展的少先队大中队活动与校教导处、文艺组、体育组、科技组、信息技术中心等组织开展的蕴含丰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动整合起来,将校内和校外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有德育主题引导下的几大板块的系列化活动体系,既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过去德育活动与其他活动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状态,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构建学校德育活动的崭新模式。其次是对每一板块的德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并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形成自身的系列。活动规划既考虑到不同的教育阶段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又考虑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避免了过去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孤立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倾向。而随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和活动的不断深入,活动设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设计新的活动。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作铺垫,后面的活动巩固前面的活动,并又为更新的活动创造条件,这样前后连贯,使学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五)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应成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英特网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网络的资源无限,点击无限,拓宽与探索无限,对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是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也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其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更是严峻的挑战。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一味地 “堵”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激起孩子的更强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转于社会上的网吧而一发不可收拾。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将更加危险。因此正确认识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找到行之有效的驾驭网络之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是信息时代带给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学校应充分挖掘、开拓学校在现代教育 技术上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实施策略有:

1、挖掘

学校现有资源,成立“红领巾网校”,以此为主阵地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的活动环境。

2、“雏鹰电脑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电脑网络活动

3、“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为基点,构建渗透于学科教学的网络文明应用环境。4、“家校协同”为着力点,构建网络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实

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

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1、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

2、畅通家校渠道,尤其加强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形式的研究。?社会层面 我们在注意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时,更需要对整个社会(区)这一少年儿童成长与学习的隐性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

革,主要可以从二方面入手: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媒介环境、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

(一)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

1、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发挥媒介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总体上说,要根据当代少年儿童发展需求来设计媒介内容,并重点考虑如何使少年儿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资源。(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执法,以法律手段来净化少年儿童所接收的媒介内容。(2)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3)加强媒介及媒介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建设。媒介应为少年儿童树立起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符合社会未来方向的多元化榜样,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媒介几乎造就了一个没有榜样的时代,或者造就了一个只有歌星、影星和英雄的时代。(4)还需要改善少年儿童对媒介的参与:①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成为主角,鼓励少年儿童说出他们真正的意见,不要将成人意见强加给少年儿童,使之成为成人“操纵”的对象;②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机制来专门进行少年儿童的受众调查及处理、回复少年儿童来信,以保障大多数儿童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媒介产品的意见;③注意平衡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利用媒介发表言论的机会;④借鉴国外经验,在评审少年儿童产品或制定有关少年儿童媒介政策时,成立少年儿童评审团或有计划地听取少年儿童的意见。总之,应该努力使儿童成为少年儿童媒介的真正主人。

2、制定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政策、法律,完善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技术(1)政策上。对有益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表演者,政府实行扶持、优惠或奖励政策,与此相应的是对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者的打击和惩治。(2)法律法规上。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以尽可能为少年儿童的媒体保护提供相对系统而完备的法制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的与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有关的规章主要有等等有十多种。但是从以上有关的保护性措施来看,主要还停留在部门性规章上,而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内容。因此,尚须在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及时地把对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方面的已成熟的做法纳入立法与司法程序;二是积极研究信息传播、文化市场、信息交往的跨地区和跨国际性,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发展变化,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前对少年儿童的媒介保护进行立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执法本身是法律发挥实际作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依法保护少年儿童不受媒体不良信息的侵害,预防青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3)技术上。如开发相应的商业软件,限制未成年人的邮件通讯对象和网上聊天对象、设定能够访问的站点、限定上网时间、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拦截网址和过滤内容,可自动升级反黄数据库

等。

(二)、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1)从社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社区文化环境。①从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来说,要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复合型的活动和发展空间。既有适合儿童嬉戏、玩耍的公共体育场所,也可适当建一些劳动基地,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欢乐,更应有文化设施,如社区纪念馆、社区标志、图书馆、阅览室等。②就社区制度文化建设来说,应为儿童构筑一个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规则体系。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如社区教育委员会,可由社区成员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组成,协调社区儿童教育事宜,管理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规划和落实各种具体的教育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法律和规章制度,如社区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成员民主政治参与制度、社区教育制度、文化和娱乐设施管理制度、媒介传播制度、影视游戏分级制度等。③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要承担起双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一方面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一个多样化的精神家园,以满足儿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形成有效的导向机制,帮助孩子们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去鉴别、选择,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所以,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引导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另外,社区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儿童进行文化教育。(2)构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监护和支持系统。一是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在城市可以作为社区行政机构的一个组织部门。中心有心理咨询机构、学习辅导机构、成长环境欠缺或流浪的少年儿童支持机构、流动少年儿童支持机构、失足少年儿童矫正和救助机构以及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研究机构等。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如离退休干部与教师、各级职能部门的干部和具有法律、教育、社会、伦理、心理、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热心人士)组成。要设一定量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可以聘请兼职人员,要注意吸收大学生和青年充实力量。二是建立专门的问题少年儿童预防和矫正机构,以完善少年儿童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制度,使少年帮教、矫治工作落到实处,使失足的违法犯罪少年走好人生之路。这种矫正教育,是对被矫正少年进行特殊教育辅导、特殊关心帮助的一种社

第四篇: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冲击力度也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祖国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德育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德育务求实效的科学发展观念,要把增强德育实效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德育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下面谈谈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学生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长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才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成效。

(1)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学生要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版图和首都。第二,学生应该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的和丰富的资源文化。

第三,学生应该了解、学习并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第四,对于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学生应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五,学生应加强了解中国的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六、学生应把爱国与爱家乡联系起来,真正做到融为一体。

(2)学生文明礼貌教育

学生,应礼貌待人,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和生活习惯,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尊重长者。提醒或鼓励学生在节日、重大纪念日以及生日时向家长、亲戚、朋友以电话、书信等形式向他们表示慰问和祝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让学生做到“和气、文雅、谦逊 ”。要用尊称,委婉的语气词,客气的词语,和善的表情等。培养学生讲究文明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既包括个人卫生,也包括公共卫生和劳动卫生,并养成习惯。

二、加强学生遵纪守法教育。

“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如果离开纪律,整个学校或班级就失去了行为规范,将会各行其事,一盘散沙,不成其为集体。教学和其他一切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只有统一的纪律,才能协调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运转,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所谓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讨论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自然交织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一)教学具有教育性

教师的治学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形象仪表,以及个性特点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和教学活动以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教学活动本身而言,教师要巧妙地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强教学的教育性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工作的分内事。

(二)课堂教学有切实保证

课程管理的改革强调学科教学有固定的课时、相对稳定的教材、有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体系,且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规定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四、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与研究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时、适量地渗透,提高德育效果。

(一)利用好时机,适时、适量地渗透

1、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决不能把各科都上成政治课,而是要求老师努力

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应紧紧地把握知识点,把德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考试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

2、研究学生思想,寻找最佳结合点。学科德育渗透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否寻找到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如此,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兴奋点、情感点、变化点;要善于捕捉时机,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要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德育渗透时对症下药。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挂图、投影、幻灯片、电视录像片、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教材。在数分钟内,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情感,教育效果大大超出教材要求。通过史实的再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相关风景图片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我们树立德育务求实效的科学发展观念,把增强德育实效性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才能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它需要师生的协调与内在统一,才能为建立和谐校园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我们在xxxx老师领导下,组织中开展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xxxxxx2、调查地点:xx小学

3、调查方法:走访座谈、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过程

调查对象以涵盖全市重点中、小学,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为调查点,按各自的问

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5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100名、初中生200名、高中

生200名;男生287名、女生213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498

份,内容涉及学生理想与追求、法律意识、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方面。(调查

表附后)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四.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如今未成年人的优点明显,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优点是思维活跃,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有创新精神,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缺点是依赖感强,缺乏

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精神较差,奉献精神不强,个人主义严

重,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等等。

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

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54.5%;对诚实守信、人

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

统计数据反映:——你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享受物质”占7.2%;“精神追

求”的还有1.8%:——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2.55%,“权力

最重要”的占0.80%;——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11%,“专家教授”的仅占3.90%,“英雄模范”的占5.20%;——每月零花钱在“100元左右”的占8.9%,“200元以内”的占4.6%,“200元以上”的占3.2%;——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2小时的占6.8%,不到2小时的占2.6%,从不上网的占0.6%等等。

五、调查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将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尽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目的更加务实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问题,而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同学把“享受物质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在回答“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很小一部分人选择“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当今学生更现代,更人性,也更加务实。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他们早早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压力,贫富差距的加大,更使得他们懂得金钱的重要性。如问题三,80%的学生都同意“没有钱,就谈不上享受生活,就无法实现精神追求”。当然我们不能把它做为个人主义来批判,应该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个人与金钱的关系。

但近年来,各中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升学率的压力下,学生的分数渐渐成了老师最重要的追求。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气氛下,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产生困惑,这种困惑更体现在初中学生身上。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过分看中“分数”,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热爱学习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今后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更倾向多元化。希望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知识分子,而想当老板的并不多,只占

2..6%。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苛求是越来越高,对收入稳定、丰厚的职业也更青睐。但选择农民和技术工人不到1%,事实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任何职业,更加需要一批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教师在注重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的同时,也应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培养。

3、信息网络化的利与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不仅被电子化,而且被网络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制约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猎奇心强,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受到不良影响也最为严重。当然通过网络,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8%以上的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玩游戏或聊天。

在调查中我们更了解到多数中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的缺乏抵制力,更有7%的学生期待着发生网恋。

应当承认,多媒体及网络的使用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存在的,中学生也无法抵御新生活、新色彩、新潮流的诱惑。“学校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电视和网络一个镜头”,“五加二等于零”,反映了这一现状。由于多种影响,中学生群体中成为一种共性:饮食跟着广告走,穿戴跟着名牌走,娱乐追着名星走,应酬跟着大人走。尤其是不健康的色情内容已给中学生群体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

调查题目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查问卷

基本信息: 性别:

学历:

(1)、你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

A 享受物质生活B 一种精神追求;C不知道;D 其它 A 男;A 小学; B 女; B初中;C 高中

(2)、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能找个好工作; B 包销祖国、服务大众C为了父母

(3)、“没有钱,就谈不上享受生活,就无法实现精神追求”,你同意吗?

A 同意;

B 不同意

3(4)、“没有理想,就谈不上享受生活,有了钱也没意义”,你同意吗?

A 同意; B 不同意

(5)、你怎么看同学间的物质(如手机等)攀比现象?

A我不会与人进行此类攀比 ;

常,没什么不对的;

(6)、你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A非常满意;B一般满意;C有点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B 很无奈,明知不好但没办法;C很正

(7)今后理想的职业是:

A知识分子;

E农民B机关人员;C老板;D科技工作者 F技术工人

(8)、你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你会用法律手段解决吗?

A 会; B 不会

(9)、你的崇拜对象是:

A 明星; B 专家教授; C英雄模范;

(10)、你每月的零花钱在左右:

A 100元左右;B200元以内;C200元以上

(11)、你每天上网时间多长?

A 少于一个小时;B 1-2个小时;C 多于2个小时;D:从不上网

(12)、你一般在哪里上网?

A 家里;B 网吧;C

学校;D 其他

(13)、你上网是为了:

A 聊聊天;B 发邮件;C 看新闻;D 玩游戏;E 查学习资料;

(14)、你相信网恋吗?

A 相信,觉得有发生的可能性;

相信

(15)、你认为自己对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抵制力:B 相信,但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C 不

A 很强;B 比较强;C 比较弱;D 很弱

(16)、你认为由社会或者家长监督下学生使用电脑:

A 有必要;B 无所谓;C 不必要

(17)、你认为中学生谈恋爱:

A正常现象;B 比较正常;C 不大正常;D 不应该

(18)、同学向你请教一道你懂的问题,你经常怎么做?(客观现状)

A、详细讲解思路

B、简单说明结果

C、爱理不理

D、说不会做

下载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

    如何求真务实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作......

    关于××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5篇可选)

    关于××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探索新形势下......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区教育局我区所辖22个办事处和11个乡镇,人口57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小学85所(其中市区41所)在校小学生54798人,中学15所(其中市区1所),在校......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