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藁城开发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07信计 200719311009 李龙
藁城开发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09年全球都在经济危机下显得很萧条,股市,基金。。回到家,家里人也说今年的钱不好挣呀,几家欢喜几家忧,我们市的开发区却依然火爆,就此我们和同学一起访了访。了解一下家乡经济。
虽已进入严冬,但是藁城经济开发区的华药工业园区首个投资20亿元的新型头孢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销售产值80亿元。据了解,整个华药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
2009年藁城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实现税收11.27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围绕“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税收过百亿,三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的目标,该区今年将以规划扩区为契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做大、做强、做优“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国际食品”三大主导产业,聚全区之力戮力打造千亿园区。
去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藁城经济开发区扩区成功,规划面积由8.4平方公里扩大到26.3平方公里,破解了制约开发区持续发展的瓶颈。该区以“对接省会、连接藁城、满足项目”为目标,累计投资12亿元完善了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构成四纵四横的路网,并与省会槐安路、和平路等道路实现了对接。不仅如此,该区拥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内陆港口——石家庄内陆港,货物不出开发区就可办理入关的一切手续,目前该港口三期工程已经启/ 6
动,完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内陆港 “一关三检”的职能,为项目大聚集、大发展提供良好物流平台。
目前,开发区投资超亿元的6个大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汇聚,为藁城经济开发区打造千亿产业园区提供了强力支撑。
藁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2005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展到近2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增加了3倍,为经济快速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几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态势,走出了一条产业立区、发展强区、特色兴区之路。
大项目促进经济快发展
开发区始终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生物产业基地”和“省会工业经济新城”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主体拉动作用,重点实施了“招大商、招名商、招外商”战略,形成了以大项目、外资项目为支撑,以生物产业为主导,装备制造、健康食品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呈现出“建设规模大、市场份额大、回报率高”的喜人局面。几年来,先后引进美国ADM、日本日绵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商事、瑞典富士华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制药、华药、石家庄四药、四方通信等上市企业5家,投资超亿元的石家庄卷烟厂、中电投良村
电厂、河冶科技、宏昌天马、太行机械厂等较大规模项目60余家,总投资达130多亿元。
在已建成的项目中,同类产品规模、产量及市场占有率称得上世界之最、全国第一的企业不断涌现。华北制药集团华胜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链霉素生产厂,统领着世界同类产品市场;投资近10亿元的倍达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半合抗生产企业;华北制药集团爱诺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公司生产的丁苯酞软胶囊是国内治疗脑血管病领域的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全国获得专利最多的产品;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软包装大输液生产线单线生产能力全国最大,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已占领了全国高端市场;益海(石家庄)粮油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冀凯富士华集团金刚石工具产销量居全国之首。
为把“石家庄速度”落实在重点项目建设的行动上,体现在科学发展的结果上,开发区连续3年实施了“项目攻坚年”活动,凝聚全区之力加快项目建设。今年以来,通过采取集中开工、项目分包、重点督导等措施,加快了总投资102亿元的39个项目的建设进程。目前,投资超亿元的合佳保健品、阳光药业、阜达化工等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已陆续投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药优金、华药白蛋白等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封顶,石药高科、华药玻璃、澳欣新能源等项目已经完工,“十一”前后将竣工投产;投资30亿元的东方热电一期项目6月30日举行了开工仪式,预计2010年底将正式并网发电
供热。投资6.4亿元的河冶科技、投资超亿元的兴发金刚石等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十一”前主体工程完工;作为建设重点的两大生物医药工业园区,投资55亿元的华药工业园和投资45亿元的石药工业园均已成功列入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华药非青等子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据估算,两大工业园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新增50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70亿元的利税。
此外,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等招商策略的实施,先后与国内外10余家投资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青岛啤酒等项目近期可正式签约,发展后势强劲。2008年,开发区完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46亿元、工业产值121亿元、财政收入6.8亿元,预计今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大变样”构建发展新平台
在投资对设施环境的改善上,开发区坚持以“对接省会、连接藁城、满足项目”为目标,累计投资12亿元完善了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八通一平”配套设施建设,四纵四横路网已经构成,区内通车里程达36.4公里,并与省会槐安路、裕华路等道路实现了对接,正在建设的工业大街南延及槐安路、扬子路、南二环东延工程,与藁城主城区、化工园区连接将更加紧密,拉开了发展的新框架。今年以来,按“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要求,该区又筹集1亿多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区整治改造、道路畅通、环境净化、形象提升等重点工程,使开发区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内陆港三期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内陆港“一关三检”的职能,把石家庄内陆港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物流中心,为项目大聚集、大发展提供与沿海城市比肩的优越条件。投资6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内可达到一级A排放目标,设施配套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具备了承接大项目的基础条件。
大舞台展示发展新形象
开发区辖3个村、几十家规模企业,为打造和谐有序的党群关系、政企关系,开发区坚持把亲民、利民、安民和服务客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优环境、凝聚合力、促进和谐的大舞台上增添了开发区发展的“软实力”。
开发区把客商关注的服务环境作为建设和谐开发区的主攻方向,积极构建开发区与企业之间和谐共赢的良好大局。为解除企业跑办手续难等问题,首创成立了“代办”办公室,专人全程为企业代理各项手续的报批业务,解决了企业人生地不熟、办事缓慢的问题。成立赔偿办公室,确保客商在无任何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建设,避免农企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为客商建设发展争取了时间。大力推进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标准、创新服务质量“三创”工程,提出了“企业到我区、事事都满意”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零缺陷、进场零障碍、施工零干扰、生产零事故、社会零信访”的服务标准,以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赢得客商满意。
让开发区的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是开发区的办区宗旨。近年来,开发区不遗余力地从居住环境、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关注群众,使开发区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节节升高。在居住环境上,区辖3个村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每村都建设了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已经建成66栋农民住宅楼,2600多户农民住进了新居;在就业方面,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大力开展了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先后安排3700多名失地农民在区内企业就业,提高了群众收入;在教育方面,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连续10年对特困学生开展的救助活动,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医疗方面,在为老年人增加生活补助的基础上,拿出资金支持全区群众参加合作医疗,参加率达100%,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出行方面,先后开通了3条连接省会的公交线路,方便了群众和职工出行。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开发区将按照“拉开大格局、构筑大框架、满足大项目”的建设思路,全力构建比肩沿海城市区位优势和“零缺陷”的服务环境,以“敢当五大基地之首、敢进省级开发区之优、敢领生物基地之先”的胆识,借助规划扩区的重大机遇,努力建设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三大产业园区,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利税过百亿”的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要的是时间希望在未来开发区能办的越来越好。
第二篇:开发区经济发展报告
开发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2011年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
(一)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1.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8.24亿元,同比增长63.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8亿元,同比增长188.9%;市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2.28亿元,同比增长155.8%;境外实际到位资金完成3312万美元,同比增长82.3%;财政总收入完成59671万元,同比增长7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321万元,同比增长100.5%。
2.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沙文园区南部四横三纵路网基本建成。沙文园区已累计开工道路总长为34公里,通车里程接近19公里,依托道路引导的开发空间,已基本满足项目入驻的需求。成立“贵阳国家高新区和谐园区促进会”,这是全省首家工业园区和谐促进会,目前会员共计58家,其中个人会员3名,单位会员55家,已筹集315.2万元资金。和谐园区促进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园区矛盾化解志愿行动,着力解决了一批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的社会矛盾。对拟建、在建重点项目组成跟踪服务队,按照“重大项目+服务团队”、“中小项目+服务专员”工作方法,深入项目一线,进行跟踪服务,加快项目进度。沙文园区已开工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共34个,规模创历年之最,产业项目投产达产预计可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创造利税40余亿元。2011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同时,通过政银合作、利用土储贷款、采取BT模式等方式强化建设资金保障,共筹集建设资金39亿元,创造高新融资新纪录。3.主导产业取得新发展。坚持打“高新”牌,走“跨越”路,切实盘活存量,先后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重点扶持了振华新材料、皓天光电、景峰药业、航宇科技、振华欧比等20余个技改提升项目。全部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80—100亿元。奋力做大增量,加速项目集聚,以重大项目带动重点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在沙文园区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基地,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目前,四大产业基地已聚集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150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创造利税40余亿元。
4.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100强及省内大企业,开展“招大引强”,并逐步实现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2011年,四个专业招商组分赴上海、北京、福建、香港、浙江、广东等地招商65余次,接洽项目80余个,引进4亿元以上项目4个、3000万以上投资项目10个,相继引进了顺络电子、北科生物、万联生物医药等重点招商项目。组队参加了赴港招商、粤黔招商、粤沪川招商、酒博会、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系列大型招商活动,成功引进顺络迅达工业园、北科生物干细胞再生医学产业化基地、万联生物医药白蛋白系列产品生产线等项目。认真筹备全国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和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招商引资工作,成功签约项目达13个,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加工、文化产业等6个领域。
5.创新能力取得新提升。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筑核心动力圈。建成了锂离子电池、耐热高强韧铝合金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了8个院士工作站,聚集了8名院士,并支 持院士与企业合作研发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通过“项目+资本+人才”、“职位+年薪+股份”等方式,成功引进以国家“千人计划”美国归国博士高潮为核心的共聚焦高分辨率显微镜研发团队、以美国归国博士季泳为核心的LED蓝宝石材料研发团队、以美国归国博士于庆凯为核心的石墨烯项目研发团队、以瑞典归国博士牟端为核心的高效多功能热泵系统研发团队等20余个创新团队。在做大做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的基础上,建成了火炬软件园、硕士生博士生创业园、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园、民族文化产业园等孵化器及配套设施,黎阳天翔、高新泰丰、恒浩电子等孵化毕业企业进入加速器发展,孵化器建设实现新提升。2011年,新增孵化企业150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61家,贵阳火炬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即将成为全省首家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贵州京安丹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CMMI三级评估,成为我省第一家通过CMMI评估的软件企业。
(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项目投资拉动成效显著,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98个,省市重点项目27个,完成投资达136亿元。相继建成开发大道三期、中广线小河段道路改造工程、小孟园区供水加压泵房,启动了小孟园区一、三、五号路、王宽变电站、开发大道至王武监狱道路及王武大沟排水主干线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完成小孟园区土地征收5200余亩,房屋征拆700户,房屋征收16.5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开挖1100万方,讯发烟胶、同城物流、创新铝业等一批配套项目正加速落地,小孟园区标准厂房、翁岩城中村改造、中航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土地一级开发及险峰、普天等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建设全面推进。
2.工业发展优势凸显。围绕优势产业加强骨干企业培育,061、011、海信、詹阳、同济堂等企业提速增效、不断壮大,枫叶管材、凯沃重工、刘老四食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区工业企业累计达到582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家,累计达到75家,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24家,基本形成了航空航天、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烟草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小孟工业园区共实施建设项目42个,其中工业项目31个,基础设施项目11个,建成了一批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引进了一大批优势产业项目。奇瑞客车项目落户园区并启动建设,中航产业园、中煤盘江、普天新能源、险峰机床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最典型的园区之一。
3.消费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坚持以市场为龙头,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全区商贸流通业活力和潜力日益显现,消费增速加快,经济繁荣活跃。海纳广场、珠江商贸广场顺利建成,沃尔玛超市、菲翔购物等连锁店先后入驻。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销售商品房43.6万平方米。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22%。
(三)白云经济开发区
1.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项目建设,拉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98亿元,同比增长78%,是全市十个区市县中第一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市下达力争目标任务的区县。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协调服务制度,实施重点项目工作队包保服务,采取警力 警务进项目、整合资金扶项目等方式,全心全意抓项目服务的优化和提升,让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项目推进顺利。全区107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项目96个,开工率为90%,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为计划(40亿元)的18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7%,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列入省(市)的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占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207%。
2.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1.18亿元,同比增长31.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家。成立了“贵阳铝材料工程技术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贵州省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聚合物复合材料院士工作站”两家院士工作站,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3家,区级技术中心达28家,有效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加强企业技改引导,申报产业振兴与结构调整资金支持项目3个,组织企业申报省、市技改资金支持项目45个,共争取资金5117万元,组织推荐市级科技项目29个,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1184万元,有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全年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398.5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总产值能耗为2.97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降低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55万吨,比去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
3.园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凸显。高新沙文园区、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全面推进,园区水、电、路、气、管网、通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金苏大道、麦沙大道、云环东路等主干道进展顺利,部分已建成通车,铝兴路延伸段、南海路A段及五号支路A段等大量支干线全面开工建设,园区配套设施、排洪大沟、电力设施建设 及迁改工程顺利实施,拆迁安置楼、标准化厂房及产业项目等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具备了大工业项目入驻和工业高速增长的条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入驻。高新区内现已聚集了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67家,已成功引进中航集团、中电集团、中国南车集团等2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铝工业基地已签约项目13个,已开工建设项目7个。2011年年底高新区、白云区27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使高新区、白云区逐渐成为贵阳市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4.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贵阳宝通工业物流园一期和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全部完成,肯德基餐饮名店成功开业,打造了被誉为“贵阳迪斯尼”的贵阳欢乐世界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以“蓬莱仙界”为重点的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快速推进,成功举办了贵州现代农业展示区现场观摩会暨避暑季乡村游活动,颇具特色的高标准、高水平旅游项目和旅游精品路线初步形成,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30.37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旅游直接收入3562万元,同比增长34.58%。
二、2012年开发区经济发展展望
(一)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1.推动城镇化进程。完成正在施工的金苏大道六标段和七标段、麦沙大道三标段和四标段及麦苏、金干南及延伸段、干田等5条道路,完成投资6.4亿元;新建金干北路、四苏路、青山路等3条道路,完成投资5.6亿元。启动麦架河防洪及景观整治工程及麦架河截污工程,完成投资4.6亿元;启动两条一回10KV电力线路架设,完成投资约0.24亿元。启动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完成投资1.58亿元;加快艳山红安置房、沙文安置房一、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2亿元。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抓大投小”的基本原则,持续不 断的狠抓中航黎阳、中电振华、南车集团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力促贵州科学院、中航物资、福斯特等项目快速、高效投产、达产,大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以LED蓝宝石衬底材料为核心,带动上下游资源及产业的开发应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以皓天光电、群升集团、汉能集团为代表的光电光伏产业集群;以友诚集团为载体,打造中德医疗合作科技园,进而建成富有产业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园区。借助国家逐步开放低空空域的机遇,以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3.强化龙头带动与技术改造。强力推动产业高位嫁接,大力引进产业龙头项目,着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主品牌,争创国家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龙头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区级技改资金逐年递增,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
4.聚集发展高端服务业。紧抓贵阳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贵阳新火车站站前功能规划等机遇,依托金阳行政中心与金融商圈,建成技术研发、创新孵化、信息软件、资本运营、科技商务“五大中心”,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已开工的神舟科技二期、翔明科技、贵阳高新信息软件中心、煤田地质局二期、西部研发生产基地、神奇联合广场、环科院佳境天城商住楼、精一科技一期、中航国际交流中心等9个项目,力争 到2012年累计完成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1亿元;全力推动金浩田科技商务港、贵盐生态科技动力港、益康、茅台、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绿地标志性建筑、吉奥、金利电脑、天任天毅(商业)、英纳科技研发中心等10个新建项目建设进程,完成投资17.8亿元。强力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促进贵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做强做大贵州省外向型经济,优化招商环境创造条件。
(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强力推进小孟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和管理高效运行。进一步深化园区规划,高水平、高标准地开发建设园区。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大道四期和园区五号路建设,启动开发大道三江口至劲嘉段拓宽改造工程,加快王宽至陈亮段小黄河改造和综合管网配套建设,建成王宽变电站、启动花梨变电站建设。实现奇瑞客车、中煤盘江、险峰机床、中航贵阳电机、中航云马专用车等重大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主动协调生产要素供应,确保企业高增长生产需求;抓好对工业经济的动态预警监测和调度,保障企业高增长生产的正常营运;继续组织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分层次的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推进企业融资需求与投融资机构的对接与协调,通过搭建多渠道政银企合作平台,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的投融资,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深挖区内企业关联配套能力,努力形成就近配套、委托加工的协作配套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产能,积极抢占市场。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0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申报专利200件,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重大科技成果 转化3-4项。
3.推进城镇化建设。完成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二环四路”城市带的规划,精心搞好城市设计。加快桐荫路、环城高速金竹互通、中曹路等道路建设,启动金戈路二期、珠江路延伸段、清浦路、长江路三期、清水江路改造以及清水江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地下人行通道建设。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龙王村、中院村、大坡村等城中村改造,加快华阳厂、动力厂等棚户区改造步伐,有计划启动尖山村、珠显村以及矿山厂、纺纱厂、电机厂等家属区的改造。建成和完善一批给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六个休闲广场建设改造。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金竹片区的规划建设,年内完成杜家坝供水工程、金家山提灌站管网改造。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让农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与城市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
(三)白云经济开发区
1.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统筹推进规划、审批、用地指标、征拆、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项目要素,真正做到招商服务围绕项目转,项目引进后围绕落地转,力争年内引进项目落地率达50%以上。全力做好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的服务工作,保障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工、建成投产。
2.加快产业提升步伐。进一步引导铝及铝加工、新材料、食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铝及铝工业重点抓好贵州中铝铝业年产15万吨铝板带加工、贵州华科年产2万吨高性能铝合金、贵 州铝城铝业每年6万吨电解铝固体废料无害化处理、福建融音科技公司合金管件、铜铝精加工基地、贵州今飞汽车铝轮毂等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贵州凯科特无缝振臂气囊专用材料、威顿晶磷三氯氧磷和三溴化硼、大众橡胶美国岱高等项目建设。食品加工业重点抓好娃哈哈饮料公司四期和五期扩能技改、烟叶复烤生产基地、年产40万吨“燕京”啤酒等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贵州华恒多路阀和新合金阀、河北景浩智能电子瞄准器、首钢水钢集团赛德公司年产40万吨钢构件、中泉电气新型变压器、贵州赛诺管业、远隆风机机械加工、贵州中航汽车转向器、星光电器等项目建设。
3.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依据现有企业生产规模和对财税的贡献能力进行分类排队,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纳税突出重点企业,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生产要素倾斜等措施,支持和帮扶企业快速发展,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科研投入,多渠道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依靠创新支撑企业向产业规模化迈进。重点扶持南方汇通轨道交通高强度铝合金、中航标高温合金和钛合金高强度紧固件、永青仪表工程机械电子监控、贵州三占特殊用钢轧机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突破50亿元。
4.全面盘活工业存量。全面核清区内闲置资产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研究企业停产原因,采取招商引资、出租出让、重点企业低成本收购、同业兼并重组和产业上下游产品配套等措施盘活工业存量资产。重点引进国内铜箔生产企业改造重组贵州鑫铜博电子,引进投资伙伴改造重组三占集团一期生产线,加快盘活无产出、无效益 企业的闲置厂房和资产,在第三季度前有一批停产企业复产,形成新的增量。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边启动基础设施、边引进项目建设”的要求,确保年内有2-3家企业落地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全面启动都拉综合保税区建设,借助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年内启动申报、规划、征拆、招标等工作,按照“成熟一块,封闭一块”的方针,加快推动一期工程建设。
第三篇:开发区经济发展报告
开发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2004年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
2004年,三个开发区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生产总值1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GDP的22.55%;引进内资46.95亿元,增长30.42%;引进外资2639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6.48亿元。
(一)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增势强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工业总产值(地域口径)81.69亿元,为全年目标的111.9%。完成工业增加值(地域口径)24.74亿元为全年目标的101.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7亿元为全年目标的214.46%,完成招商引资市外境内到位资金10.08亿元,完成境外资金88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7266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35万元。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0项,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
在《2003年中国火炬计划报告》中,贵阳高新区经济增长速度排名第5位,经济增长幅度排名第19位,综合加权排名第28位,经济发展规模排名第45位,基本实现了综合排位前移。
开发区坚持抓大促小,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结构、壮大了产业规模,产业规模效能日益凸现。知识经济产业化基地微硬盘项目实现总投资1.49亿美元。1.0英寸微硬盘产品系列已累计生产92万片,产品90%以上进入国际市场。成功研制出针对智能手机的0.85英寸样品。成功申报微硬盘生产基地为“科技部863产业化研发中心”。引进了贵州世华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先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上游配套企业。马来西亚ASAS FILTRATION公司、新加坡创新科技等十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协助精化新材料、维讯、兆信等企业成功地申报了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省级创新基金1项,共计110万元。全面完成创业大厦主体工程,中心在孵企业93户,新增孵化企业32家。协助企业申报科技部创新基金获准立项4家,金额总计100万元,获省级创新基金20万元。新天园区将外延式投资拉动增长方式逐步转移到盘活现有各种资源的内含式投资拉动上,盘活了贵阳磷化总厂、贵阳丝普纶化纤有限公司等不良资产。引进41家企业,新建、改建项目20余项。
(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21.74亿元,同比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7亿元,增长2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02亿元,增长69.2%;实际利用外资753万美元,增长
6.8%。财政总收入完成4.24亿元,增长21.05%,地方财政收入2.85亿元,增长28.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7亿元,增长15.9%。
坚持抓增量、盘存量,积极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工业整体盈利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积极引进麦科特、普新镁业、吉仁制药、佰仕特制药等企业入驻。促进海信、361等一批工业大项目建成。积极支持同济堂药业、青岛汉缆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生产,提速增效。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0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7.18亿元,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8亿元,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清理整理市场,努力改善环境,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扩大消费需求。抓好花溪大道汽车、工程机械市场走廊带的建设,支持汽车超市和4S店等一批汽车商贸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集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旅游,成功举办了“小
河区首届杨梅节”。金融机构实现存贷款余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三产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35%,有力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泛开展产业招商、会展招商、企业招商。设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招商引资办事处,招商引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全年共接待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及国内投资客商800余人次,新签约项目224个,协议引进资金50.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全口径)20.37亿元,增长49.3%。目前,韩国希杰饲料、销和污水处理厂等新引进企业已建成投产,贵州贵航青年轿车执照项目进展顺利。利用存量引进了普新镁合金等一批项目。各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出口总额4634万美元,增长23.6%。
(三)白云经济开发区
2004年白云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完成生产总值53.63亿元,同比增长15.1%(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高出近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2.39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7.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1亿元,同比增长15.3%。
工业强区第一方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加大力度重点扶持铝及铝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食品医药四大优势产业。中铝贵州分公司120万吨氧化铝改造和17万吨四期电解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完成,国家“863”微硬盘研发中心、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相继入驻。南方汇通微硬盘年生产规模达82.1万片航洋电脑建成投产。食品医药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已形成娃哈哈、领先食品、天龙魔芋、泛德制药、信邦制药等一批食品医药龙头企业。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71亿元,同比增长20.9%。四大优势产业产值达63.6亿元,比上年净增17.03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4.2%。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工业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拉动全区生产总值增长达8.1个百分点。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构建知识经济产业发展平台。加入了中国材料网理事会,成为中国材料网常务理事单位。办好了贵州(贵阳)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为各部门、专家和企业在知识经济产业方面搭建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建的平台。
二、2005年开发区经济发展展望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三个开发区GDP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
(一)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地域口径)确保完成83.95亿元,增长15%,力争完成90.72亿元,增长 20%。工业增加值(地域口径)确保完成27.95亿元,增长15%。完成进出口总额7207万美元,增长15%。招商引资市外境内资金确保完成11.09亿元,力争完成11.57亿元。境外确保完成862.5万美元力争完成925.75万美元。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3项,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实施核心产业带动战略,确保综合排名继续前移。继续加大对基地的投融资力度,2005年计划完成微硬盘5个车间的投产,实现0.85英寸、1.0英寸品种的批量生产。启动0.85英寸样品垂直读写技术的研发并逐步推向市场。确保园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再前移2~3位。加快安大、高峰、大唐高鸿、EADS等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形成现实生产力带动区域相关资源和配套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强与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效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多元化产业链。加快神舟科技、英纳科技等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包装印刷、成套设备、4S店产业化项目的启动。科学实施项目管理,将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具备开工条件的6个产业项目提前启动,力争上半年完成产业园标准厂房(95000万平方米三栋主体)建设。采取合资联建等形式,力争筹措资金2亿元,全面推进产业园东部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贵州轮胎股份有限
公司2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建设。加快金阳商贸走廊建设,完成金阳商贸走廊环评工作。完成北方车辆大世界、施格汽车城等企业的项目审批工作,促成其尽快投入运营。
实施创业孵化带动战略,释放孵化创新能量。推动创业中心开展好ISO9000服务标准认证。创业大厦交付使用后,确保入驻的17家企业能够尽快启动,在孵企业(含场地外孵化)不少于110户。孵化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让1~2项。为1~2户孵化企业争取投融资金。加强与贵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合作,抓好“投融资平台”和“创业孵化中心企业孵化器数字平台” 项目的落实,实施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兴企业的孵化。
(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5%。
用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园区、外贸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要重点支持工程机械行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提升工程机械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带动效应。抓好飞达工具项目的落实,形成与西南工具相结合的工业基础性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青岛汉缆、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等企业提升电力器材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要加大361项目协调力度,积极支持贵航集团产品研发和生产,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群。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发新药。继续加大对普新镁业、广航等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并带动一批企业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花溪大道汽车工程机械市场带建设,推进专业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继续打造“兰花博览会”、“贵州石文化艺术馆”“名片”,发展城市休闲观光旅游。发展大型超市、配送中心、专营店、便利店等现代服务业,引导和鼓励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和应用,稳步推进服务行业信息化。继续培育和扩大发展新兴服务业和中介服务。
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重视和发挥行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服务。
(三)白云经济开发区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940万美元。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区“十五”计划。
围绕上述目标,2005年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充分发挥5个驻外招商处作用,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以开发区四大特色产业园区(IT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铝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配套能力强、产业支撑效益明显的项目。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确保实现年内引进符合“四大产业”且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确保引进利用外资项目2个。重点支持中铝贵州分公司120万吨氧化铝扩建、17万吨四期电解铝和5000吨精铝等项目,积极支持华光铝型材厂、贵州铝加工厂、塑力线缆等铝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在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支持苏西(中国)铜箔、蓝天科大新材料、镁合金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年内投产达产。以1英寸微硬盘项目为龙头,通过引进上、下游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贵阳娃哈哈、领先食品、信邦制药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国家星火科技项目天龙魔芋的建设工作,增强新老企业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促进食品医药业不断发展壮大。紧紧依托现有龙头企业,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与四大优势产业紧密关联的领域上来,重点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骨干民营企业,确保实现非公有制增加值增长17%以上。以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国家“863”微硬盘研发中心、省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省纳米工程材料技术中心、省理化测试中心和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源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以促进重大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为目标,吸引配套产业有效聚集,逐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相衔接的产业链格局。
第四篇:藁城三中管理制度现状调查报告[最终版]
藁城三中管理制度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教育教学之所以取得现有成绩,尤其是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教育要进步,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为依托,只有实现了教育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实现教育进步才不会成为空谈。我实习小组以藁城三中为调查对象,对学校各方面制度进行了调查,并做了深入分析,以求对中国普通高中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 现状 管理制度 藁城第三中学
一、基本信息
藁城市第三中学始建于 1956年,原名为藁城市南孟中学,1995年更名为藁城市第三中学。2004年被评选为“石家庄市示范性高中”。
学校占地 150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到2010年底学校有52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210人。学校有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和教工宿舍楼。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学设备先进,服务设施齐全,是一所实施全封闭管理的寄宿制学校。
藁城市第三中学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求真务
实,努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被评为石家庄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先进单位”等,连续七年被藁城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生管理
藁城三中作为中考考点,每年中考前,都积极做好准备,美化校园环境,安排整理考场,为中考考生提供舒适的身心环境。三中现在的招生办法主要是宣传单模式,学校分配教师下基层发放宣传单并详细的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当然学校也在不断的进步,进行正在进行的网络化改革,将逐渐减少教师下基层的状况,而利用网络的优势宣传三中的特色。
三中每年的生源主要集中在藁北地区,即学校周边的村镇。但是,由于政策原因,农村师资在不断流失。在这种现状下,德困生、学困生的跟踪管理就大打折扣,效果每况愈下。一些优秀的学生也转移到城镇上学,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学生的普遍能力下降,基础知识薄弱,教育工作愈发艰难。
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抓的比较全面,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有选择性的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深抓基础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校经常性的开展文体活动和心理培训活动,比如五四青年节文艺联欢、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不疲惫于学习,在各种学习和生活活
动中提高综合能力。
藁城三中的一大特色是,学校在教学楼的每一面墙壁上悬挂体现名人事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阅读特色教学等内容的精美版面。另外,学校通过组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使各班教室的墙壁变成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展示台,既有体现书法、绘画、作文等方面的才艺展示,又有体现荣辱观教育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公示栏”、“劳动光荣榜”,还有体现“心理教育”的“心灵对话”、“班级公约”、“名人名言”等,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浓厚文化氛围。
三、教师管理
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重要保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学校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一人,本科学历以上38人。每年会补充一部分新生力量,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有激情、有想法、有素质、有创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为老师创造了舒适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学校为老师们准备了公寓楼和单身宿舍,使老师们免去奔波;为老师们开设教职工食堂,价格非常便宜;每周每位老师有两天的休息时间。当然,享受学校优厚条件的同时还要遵守学校的规定。这里要求老师们坐班制,休息之外的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都要去办公室坐班,以保证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老师。
学校会定期组织老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经常组织各科老师去石家庄、正定等一流中学听课、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同时学校很支持老师们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论文发表等。
在教师管理方面,学校秉持以为老师提供舒适的环境换学生们优秀的成绩。
四、管理制度
藁城市第三中学机构设置包括校长、党支部书记一名,主持全面工作;一是抓办学的方针思想;二是抓办学的方向,办学的特色;三是抓学校的人事安排;四是抓学校的财务管理;五是抓校风建设。德育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抓德育工作,抓学校基建、美化、净化校园管理,抓学生伙食团管理。教学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抓教风,抓教育教学、教研、课改管理;抓招生、毕业生管理;教师业务培训。安全副校长:负责学校师生安全。学校教务处:承办校长交给的其这工作任务教务处副主任协助主任做好教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学校德教处:协助校长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完成德育工作总结,抓好学生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纪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创建优良校风。学校总务处: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和师生服务的思想,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学校校长会、行政会和校长的决定。
学校实行寄宿制,每两周休息一次,老师有事必须请假,严格实行请假制度。
学生规范:
一、自尊自爱,注意仪表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教师规范:
一、爱国守法
二、敬业奉献
三、热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五、学校积极发展特色教育
藁城三中以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全面成长、学校文化整体提升为发展总目标,更新办学理念,确立了“质量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藁城三中不断研究校本化的课堂改革,探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具体改革方法。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较强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师生强烈的创新意识,这些无疑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实践高效课堂改革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被评为石家庄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先进单位”等,连续七年被藁城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未来发展规划科学化
全校齐动员使学校实现“五优”,即: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
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优异,把我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省内有较大影响的普通高中寄宿制学校。
办学条件是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和自身努力,坚持实用、先进、科学的原则,在未来的三年中从校舍、设备、软件三个方面形成优良的办学条件。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要强化育人质量意识,培养“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心理健康,体魄健美”,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藁城三中结合学校教学特色,在采用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教学与管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阶段,藁城三中的制度合理、科学,而且有了制度管理监督体系,正如祖山升起的红日一样,向成为普通高中特色教育的典范学校迈进!
第五篇:-开发区18年经济发展要点
*开发区2018年经济发展要点
“>*开发区2005年经济发展要点2007-12-16 23::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开发区2005年经济发展要点*开发区2005年经济发展要点(2)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2005年经济工作要点2005年,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潍坊市“三北”开发大势,加速全面建设寒亭海化的重要一年。海化区经济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市建设“三北”重化工业基地为契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以建设生态工业城镇为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整体推进工业化、城市
化,努力打造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全力推进海化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寒亭北部地区的工业新区。根据全区加快发展工作会议要求,2005年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0;财政总收入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100;招商引资增长100,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
一、认真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遵循突出发展盐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中心区这一主导思想,确定了“一港二带六区”和“六纵四横一环”的框架性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5个细部规划:一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工业加工等重化工业,以及物流业、沿海旅游业等产业。二是卤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切实加强卤水资源管理,实现有限资源的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三是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包括路网、电网、热力、供排水、防潮坝、绿化等6个细部规划。四是商流服务业规划。一方面是以“二带”为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崔家央子村的沿路经济。另一方面,开发建设崔家央子村东,以新海路为轴心的物流园区。从而使北海路、新海路成为海化区两条经济商贸走廊。五是城镇规划。以央子镇区为中心,西扩北展,加大建设强度,增大城市容量,到2020年,形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
二、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总抓手,以潍坊港扩建和北海路延伸为契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和土地优势,以引进投资大、强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为重点,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加快实现项目进区的新突破。2005年,确保实际到位资金达到3亿元,力争完成4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0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个,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外
资项目1个。主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招大引强,加快“三园”建设。2005年,继续以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突破口,5月底前完成现有工业加工区东北角、央赣路以东、新海路以北这一地区的土地调整和路网建设,为项目进区提供充足的空间。以市场化手段,多元化投融资,规划建设部分高标准车间,为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项目提供集中发展空间。重点加快海龙工业园、海王科技园开发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部分投产达效。海龙工业园计划投资—2亿元,新上无纺布后加工项目和复合无纺布项目;海王科技园位于工业加工区以西,重点发展氯碱和其它化工项目。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同市电力公司协商,促使五洲电力园落户海化区并尽快开工。二是注重外向型项目的引进。发挥土地和资源优势,突出境外资金、项目引进,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精心筹备好区政府安排的,由海化区牵头的招商活动。抓住全市“三北”开发和全省建设
半岛制造基地的战略机遇,以承接周边发达国家产业、资本转移为重点,加大同外商的对接力度,力争年内引进3-5个外资项目。三是切实加快现有项目的进度。对海鑫维尔化工、沃尔特化工、上海浦东染化等在建项目,落实好项目包靠责任制,加快建设进度,力争5月份投产达效;对山东众邦、康富特公司等已投产项目,鼓励引导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对丽波日化、热电联产项目、海龙复合无纺布、12万吨氯碱、染料中间体等五个已签订合同或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进一步靠上工作,确保今年5月份前开工建设。四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植骨干企业。鼓励康复特、海王化工、第一盐场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低档次产品,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企业优化升级。并在建设用地、投资政策等方面向这些企业倾斜和支持,加快形成纳税大户群体,扩大经济税收总量。同时引导这些企业积极
参与招商,引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和上下游配套项目,尽快在海化区内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五是通过政策拉动,形成发展合力。正确处理好“大区”和“小区”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良好的全程服务,提高全社会参与海化发展的积极性,吸引区直部门和乡镇、个人参与海化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年内承载安置区直部门、乡镇引进的项目10个。
三、配套基础设施,筑好发展平台一是加快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海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水、坝、热、绿、电等六个方面。在道路建设方面,按照
*开发区2005年经济发展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