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08:2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0〕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决定》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人民陪审工作实际,现就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断深化认识,全面加强人民陪审工作

1、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弘扬司法民主。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重要的、直接的形式,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深刻认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陪审员在司法审判领域中联系群众、熟悉群众、代表群众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让普通公民协助司法、见证司法、掌理司法,充分体现司法的民主功能,可以更集中地通达民情,反映民意,凝聚民智,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人民民主。

2、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有利于保证司法的公正、廉洁。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有效实现大众思维与法官职业思维的互补;人民陪审员的群众视角、不同职业背景和专长,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公正。人民陪审员具有知民情、解民意的优势,并以群众熟悉、易懂的语言解读法

律,有利于劝导说服当事人互谅互让、息诉解纷,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人民陪审员来自各界群众,他们参与审判,提高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促进了司法公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合议庭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共同抵御各种非法干预,有助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

3、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有利于增强司法权威。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坚持司法工作的群众路线,使司法活动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群众、贴近时代要求,这是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司法公正、司法走近人民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社会各界客观了解法院工作的真实情况,减少、消除社会上对法院审判案件可能产生的误解,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从而更好地实现案件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拓宽选任范围,严格任免程序

4、各基层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案件的数量及特点、人口数量、地域面积、民族状况,以及满足上级人民法院从本院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的需要等因素,按照人民陪审员选任名额不低于本院现任法官人数的二分之一的比例,并在经费保障、培训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数量,及时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5、人民陪审员选任一般应当每五年选任一次,也可以根据当地审判工作需要,依照法定程序适当增补人民陪审员。开展增补工作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增补工作情况逐级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6、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建立人民陪审员以及候选人员信息库,并根据所在区域、行业、专长等要素归入不同类别,以适应陪审工作的需要。

7、在选任人民陪审员工作中,应当注意兼顾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结构比例,注意吸收社会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员,以体现其来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8、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本辖区工作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民陪审员退出机制。由于职业或岗位发生变动或者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继续履行陪审职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9、人民陪审员在三年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陪审案件超过三次的,视为辞职。人民法院应当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三、依法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权利

10、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安排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判,当事人无法定理由不得拒绝。

11、第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民商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安排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判。

人民法院征得前款规定的当事人同意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的,视为申请。

12、当事人一方申请适用陪审,另一方不同意的,人民法院不安排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但属于法律规定应当适用陪审的案件除外。

13、人民法院应当为人民陪审员查阅案卷、参加审判活动提供工作便利和条件。接到陪审通知的人民陪审员,应当在案件开庭前完成阅卷工作。

14、审判长应当指导、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行使权利。案件审理中,经审判长同意,人民陪审员可以参与案件共同调查、在庭审中直接发问、独立进行案件调解等。

15、合议庭应当保障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过程中自主、独立发表意见的权利。审判长和合议庭其他成员不得施加不当影响或阻碍。

16、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分歧的,应当将其意见写入笔录,必要时,人民陪审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但应当说明理由。人民陪审员提出的要求及理由应当写入评议笔录。

17、人民陪审员应邀列席参加审判委员会讨论其陪审的案件时,除不得行使表决权外,可以在审判委员会上发表意见。

四、完善随机抽取机制,规范陪审工作程序

18、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科学、规范、方便操作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抽取参加案件审理的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确保《决定》关于人民陪审工作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原则得到贯彻执行。

19、参加案件审理的人民陪审员,应当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来确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采取适当方式,从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人民陪审员。如案件审理确有需要,可以在相关地域、行业、专业等类型的人民陪审员范围内随机抽取。

20、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法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在其所在地级市辖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21、海事法院、林业法院、铁路法院、垦区法院、油田法院、矿区法院、开发区法院审判案件依法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可在其所在地级市辖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或案件管辖区内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22、人民陪审员兼具人民调解员身份的,不得参加陪审由其先行进行调解的案件。

23、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应当遵守司法纪律和礼仪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24、人民陪审员的回避,参照有关法官回避的法律规定执行。

五、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全面提升陪审能力

25、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提出本辖区人民陪审员培训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26、人民陪审员经任命后,应当按照规定,在依法参加人民法院案件审判前接受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应当根据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安排。岗前培训主要由各高级人民法院或由其授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承担。

27、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官职业道德、中国司法制度、审判纪律、司法礼仪、廉政规定以及法律基础知识、审判工作基本规则等。人民法院也可结合本地区案件特

点与类型安排培训内容。

28、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任职期间的人民陪审员进行政治理论和新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培训。日常任职培训主要由人民陪审员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承担。

29、任职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应当根据人民陪审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除了采取集中授课培训外,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庭审观摩、案例教学、模拟演示、电化教学、巡回教学等方法,以及组织人民陪审员对热点、难点、重点案件进行专题研讨等。任职培训不得少于20个学时。

六、强化管理与考核,落实经费保障

30、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现实条件设立人民陪审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并落实人民陪审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31、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对人民陪审员进行动态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建立陪审工作绩效档案,着重就陪审案件的数量、出庭率、陪审能力、审判纪律、审判作风等内容进行考核,人民陪审员的廉洁自律、公正司法情况,纳入所在基层人民法院廉政监督工作范围。

32、每年年终前,由人民陪审员所在基层人民法院将考核结果书面通知人民陪审员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同时将有关考核情况报送当地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和司法行政机关。

33、人民陪审员与参加合议庭的法官享有同等的权利,同时也应当履行同等的义务。人民陪审员在履行陪审职责期间,如出现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视其情节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照法定程序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建议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对其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4、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纳入人民法院办案(业务)经费开支范围。各级人民法院应当积极与同级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落实现有政策规定的内容,加大经费投入,规范使用范围。

35、各高级人民法院研究确定本辖区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

36、人民陪审员参加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以及其他法院审判活动的,由相关法院按照规定给予补助。

七、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制度落实

37、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陪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落实到位。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下积极稳妥地推行。积极主动地向党委、人大汇报重大问题和进展情况,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38、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主动出面帮助下级人民法院多做工作,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人民陪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9、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宣传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力宣传人民陪审员

制度的重要意义,总结宣传优秀人民陪审员的经验、做法。改进宣传方法,注重宣传人民陪审员的典型案例和显著效果,争取社会各界对人民陪审工作的充分认同,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关注法院审判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积极稳妥推进人民陪审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陪审制度改革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法院座谈会综述

胡夏冰 高领 刘淑丽 金晓丹

2014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在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全国部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法院座谈会。与会代表就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改革重点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司法改革任务,改革试点法院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认真梳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玲指出,广东省目前人民陪审员队伍已经达到9800多人,提前完成“倍增计划”任务。根据中央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广东法院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经验。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院长徐素平指出,香洲区法院在改革中注重扩大选任范围和渠道,严把人民陪审员资格审查关口,建立随时报名机制,增强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和奖惩机制。今年以来,香洲区法院探索试行“5人制”大合议庭审理案件机制,实行人民陪审员在裁判文书上亲笔署名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薛春江指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要实行陪审员深度参审机制,让陪审员了解案情、查阅案卷、庭审询问、参加合议、参与裁判文书制作,庭审中给陪审员提供询问当事人的机会,合议时让陪审员率先发表意见,保障人民陪审员深度参与案件审理。为此,东城区法院制定了《关于人民陪审员深度参审的规定》,效果明显。

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张云指出,南充法院在坚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基础上,将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从大专放宽至初中和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将大部分群众公信度高、社会感召力强的基层群众和村社干部纳入候选范围,注重吸收不同行业、性别、年龄的人员参加陪审工作,改变了人民陪审员“官多民少”、“城里人多乡下人少”的局面。对所有人民陪审员根据地域、行业、专业等特点,分类建立信息库,开庭前由法院随机抽取并通知案件当事人。同时充分考虑人民法庭和中院、基层院机关案件不同特点,按地域、行业、专业有所侧重地随机确定,确保人民陪审员产生的随机性和广泛性。充分保障人民陪审员的参审权利,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承办法官必须提前3日通知陪审员阅卷。庭审过程中,陪审员享有与法官一样的调查发问权。案件评议时,为确保独立发表意见,由人民陪审员首先发表意见,如与法官意见出现严重分歧,主审法官在案件判决前向分管副院长请示或提交审委会讨论;审委会讨论有陪审员参与的案件时,邀请陪审员参加并发表意见。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政工科科长高旗指出,雁塔区法院建成陪审员信息库,为做好陪审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实行专业人才“小循环”定案抽取方式,有效发挥了人民陪审员专业特长,提高了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建立陪审工作QQ群,每天上传开庭安排表,运用信息技术规范日常陪审活动,确保陪审工作有序开展。

云南省富源县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金福全指出,富源法院在选任陪审员过程中坚持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坚持农村与城镇相结合,放宽了学历条件,将熟悉社情民意、善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层乡镇干部、综治维稳人员、人民调解员、村(居)委会干部以及农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纳入陪审员队伍,该部分陪审员占陪审员总数的78%。并且建立申请陪审制度,在立案和送达时,让符合条件的当事人选择是否申请陪审员参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随机抽取制度,对陪审员信息进行编号公示,立案时告之当事人该项权利,如当事人申请,经审查符合陪审员参审规定的,于开庭前7日从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目前随机抽取仅限于城区案件,乡镇中心法庭辖区案件因地域跨度太大,不宜实行随机抽取。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夏雯指出,鼓楼区法院落实“倍增计划”后,对人民陪审员实行分组管理。同时对人民陪审员参审程序进行改革,建立人民陪审员信息库,当事人可选择人民陪审员。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院长马贤兴指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要注重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陪审员的阅卷权。至少在开庭3日将有关阅卷材料交给陪审员。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人民陪审员应当至少在开庭3日前来法院阅卷。二是人民陪审员发问权。建立庭前提示制度,开庭前法官应主动向人民陪审员介绍案件争议焦点,耐心解答人民陪审员有关案情的提问。在法庭调查过程中,人民陪审员如有疑问,经审判长同意可以随时发问;审判长也可以视案件具体情况提示人民陪审员是否发问;在法庭调查程序结束以前,审判长应当询问人民陪审员是否需要发问。三是人民陪审员评议权。合议案件前,法官应对本案的争议焦点、涉及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主要证据等作详细介绍。合议案件时,应按照人民陪审员、普通审判员、审判长的顺序进行。人民陪审员评议案件时应当围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充分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人民陪审员应当认真阅读评议笔录,确认无误后签名。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敖广恩指出,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全面地分析目前人民陪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改革方案。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孙文彬认为,人民陪审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除缺少宪法依据和现有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外,还表现在:人民陪审员实行固定五年任期制,造成实际参与司法程序的公民人数较少;由人民法院直接聘请或邀请某些特定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导致社会公众参与司法的广泛性、代表性不够。同时,有的陪审员参审意识不强,使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陪审制度难以落实;庭审过程在有的地方基本由法官操纵,陪审员参与审判流于形式,甚至成为法官的陪衬,并且在合议庭评议案件时陪审员往往只是点头附和,结果使得人民陪审员制度成了摆设;不少受理案件较多的法院,安排少数人民陪审员常年参加陪审工作,使人民陪审员成为“编外法官”。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金军认为,目前人民陪审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民陪审员在司法活动中存在着 “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等现象。人民陪审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单靠法院很难解决。人民陪审制度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吴家金认为,目前人民陪审员的代表性不够广泛。一是数量不够,即使全国所有法院都完成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陪审员数量与全国总人口相比仍然只占极少的比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目前仅仅极少数社会公众享有参与司法的权利,通过这些人反映的民意,也不一定是社会的主流民意。二是构成不科学,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所占比重远远高于普通民众,致使人民陪审员队伍“官员化”现象普遍存在。公务员队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陪审员,其价值取向、立场等,与普通群众有所区别,他们与职业法官更接近,致使他们不能相互弥补职业及价值偏见。三是社会阶层代表性不足。城镇居民的陪审员数量远远高于农村村民陪审员数量。这背离了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也造成了陪审员与其所代表的阶层、行业人口数量成反比的尴尬现象。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尹振宇指出,目前社会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不够了解,法律层面没有形成人民陪审员参审支持体系,许多民众对于担任人民陪审员的积极性不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处副主任周明辉指出,目前陪审员参审作用发挥不够理想,有时随机抽到的陪审员以在外地、工作忙或其他种种原因为由不参加案件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庭审活动的开展。法律没有规定陪审员不参加陪审应承担的责任,导致有些陪审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有的长期不参审,影响了陪审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实行“倍增计划”后选任进来的农民陪审员,由于对案件事实缺少正确判断或对法律规定掌握不多,不敢发表意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徐素平指出,目前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陪审走过场”现象,削弱了人民陪审制度监督司法的积极作用。同时,一些专业领域(如保险、会计、建筑工程、证券、医学、知识产权等)的专家型人民陪审员数量不足,不利于特殊类型案件的审理。

薛春江指出,过高的学历条件阻止普通群众进入陪审员队伍;有关规范性文件对哪些公民不能担任陪审员规定得不够具体和明确;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较为模糊,操作性不强,导致实践中哪些案件由陪审员参审不好掌握。目前对陪审员参审案件比例的硬性规定不太符合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没有必要让陪审员参加。随机抽取方式有时难以落实,随机抽到的陪审员有的借口有事不能参审,法院对此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夏雯认为,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在案件信息方面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人民陪审员对案件审理难以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导致人民陪审员不能实质性地参与案件审理。

高旗认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如何处罚违法违纪的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不属法院人员,对其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出现违法违纪问题难以处罚。部分人民陪审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容易形成人情案、关系案。部分人民陪审员作风纪律不好,给法院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对人民陪审员的廉政纪律处分最多是免职,承担责任的往往只是法院和法官。

金福全指出,随着陪审员“倍增计划”的实施,陪审员误工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体量增大,加之地方经济近年来不够景气,地方财政入不敷出,陪审工作经费十分紧张,已严重影响到陪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民陪审员制度未来改革的建议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院长助理王韶华认为,应当重新建构陪审员参审案件的诉讼结构和组织形态,可以称之为“参审团”或“陪审庭”。具体构想: 一是将陪审员从合议庭中分离出来,组成独立的参审团或陪审庭,保证陪审员独立参加庭审,独立进行评议,独立提出事实认定意见。独任法官或法官合议庭负责对法律适用作出裁判;二是增加陪审员人员的数量,保证其对事实认定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参审团或陪审庭至少要由3名或5名以上陪审员组成;三是参审团或陪审庭在法庭上单独设置席位,可参照英美陪审团,设在审判台一侧;四是参审团或陪审庭独立对事实认定,独立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不受法官影响和干扰;五是参审团或陪审庭与法官对事实认定不一致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确定,或者参审团或陪审庭意见一致的,而与法官意见不一致的,原则上以参审团或陪审庭认定为准;六是长远设计实行参审团或陪审庭完全独立负责事实认定,法官只负责法律适用,对于参审团或陪审庭作出的事实认定,除非有重大情事外,原则上不能提出上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地方干部处副处长黄必良认为,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应当依法进行,建议适时制定“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人民陪审的性质和功能、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和机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和程序、人民陪审制度的保障措施等。

河北省沧县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李兴昌认为,人民陪审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司法制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陪审制让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司法,因此参与案件陪审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其基本义务。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资格和条件应该放宽,尤其在农村基层法院,更应当降低学历条件的要求。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院长梁伟认为,要完善人民陪审员的抽取机制,保证陪审员参审的随机性。建议采用法院随机初选与当事人最终选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陪审员的人选,增加当事人抽选环节。开庭时,双方在听取候选陪审员基本情况后,可选择自己的人选,双方都有一定数量的否决权;经多次选择后,确定双方都同意的人选作为该案陪审员,这样可以提高人民陪审制度的公信力。

徐素平指出,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应当正确定位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和职能。陪审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发挥司法的民主性,避免由职业法官垄断司法权的行使。建议陪审制度入宪,在未来修改宪法时把陪审制度增加进来。同时,要修订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立法,尽快制定专门的人民陪审员法,对人民陪审员的资格条件、选拔程序、任职办法、职责范围、权利义务、解任条件、处罚规则等问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薛春江指出,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普通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陪审员通过普通的认识判断能力对案件事实认定发表意见,不再参与法律适用。规范陪审员的选任资格和条件。应当放宽现行的对陪审员学历条件的限制,除必要的政治条件外,规定只要具有正常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达到一定的年龄、没有犯罪记录就可以成为陪审员候选人,以便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司法审判中来。

尹振宇指出,随着人民陪审员队伍的迅速扩大,管理和经费保障压力剧增,建议落实人民陪审员管理专门编制人员,尽快解决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问题,以便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孙文彬认为,人民陪审制度应当坚持并不断完善。现行规定人民陪审员任期五年过长,这实际上减少了公众参与陪审的人数,不符合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扩大社会公众参审范围的要求,应当适当缩减人民陪审员的任期。同时进一步明确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案件范围。

吴家金认为,要按照“平民陪审”的要求扩充陪审员队伍,争取使每个大的农村村庄和城市社区都有一名人民陪审员。增补陪审员时,应改变以往的以组织推荐为主的陪审员选拔机制,推行“海选”,注重提高基层群众的比例,吸收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员,以体现其来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适当放宽学历要求,把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群众威望高作为主要选任标准,把敢于主持公道、热心陪审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重要考察指标。

马贤兴认为,不应当将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目标定位于达到专业法官的水平。实际上对大多数人民陪审员来说,特别是在陪审员仅仅只需要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下,这样的目标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应当将人民陪审员培训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掌握基本的参加审判所应当知晓的知识,比如关于审判纪律、司法礼仪、陪审流程等,并围绕这个目标设计培训方案。建议为人民陪审员发简明扼要的陪审小册子,小册子用通俗、简明的语言介绍人民陪审员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实现人民陪审员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

第三篇: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

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反映。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进一步促进我市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推进行动计划目标落实

市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督导、人事、发展规划、师资、财基、基教、政策法规、民办教育、评估中心、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保障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指标如期高质量完成。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印发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穗府办〔2011〕44号)要求,在区(县级市)政府建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2011年内成立本区(县级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统筹本区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加大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

市、区两级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1年起,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费附加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幼儿园建设。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落实好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拨款工作。市、区(县级市)教育局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对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教科研发展等进行资助,对未列入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公办幼儿园给予补助。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会同级财政局,2012年根据实际探索制定本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三年内对新建的公办园进行奖补。

市、区(县级市)政府要建立健全涵盖公办、民办幼儿园优抚对象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2年10月前,市教育局制定学前教育资助办法,对在本市接受学前教育的我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及其他优抚对象进行资助,保障其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三、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实施公办幼儿园的“增容扩优”工程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公办幼儿园资源。

本文所指的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结合本区现有公办幼儿园资源实际,合理设置布点,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确保2012年,各区县公办幼儿园占比达20%,力争2013年公办园占比达30%以上。市教育局每年公布各区、县级市公办园数量、比例等情况。

(二)促进现有公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各区、县教育局对辖区内公办幼儿园,重新登记造册。登记注册管理实行属地管理。镇(街)、村集体办幼儿园的登记造册情况送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对公办幼儿园定期进行业务指导、监督评估并开展对园长、教职工的资格审定、职称评聘、考核培训等工作。

市教育局积极会同市物价局、财政局,于2012年在成本调研的基础上完善我市公办幼儿园收费政策。

(三)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管理。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积极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验收过程,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科学规划和验收合格。建成后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应无偿移交当地政府,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资产属国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要办成公办幼儿园。原已改制的公办幼儿园或交由社会力量承办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合约期满应逐步回收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

四、加强对民办园的规范管理,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一)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指办园规范、收费合理、面向大众的民办幼儿园。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本区域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民办园的收费状况制定本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每年5月份前进行认定并公布名单。市、区两级财政研究建立竞争性资助机制,通过奖补、资助等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资助。接收财政经费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原则上一年内不能调整收费。

(二)扶持各类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市、区(县)两级教育局可通过奖励等级幼儿园、公民办对口帮扶、派驻公办教师、教育培训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提高民办园教玩具、幼儿图书的配备水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民办园保教质量。探索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民办园支教模式。民办学校用电、用水、用气、排污、通信等公共服务价格,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与公办学校执行同一标准。任何单位不得违法向民办学校收取任何费用。民办学校对违法收费有权予以拒绝,并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三)把好入口关,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广州市举办幼儿园基本条件》等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并完善本区、县级市民办幼儿园设立、变更、终止制度。对新申办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办学主体、资金、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审查工作,严格把好办园准入关。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通过视导或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建立民办幼儿园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民办幼儿园的年检工作,通过年检,对民办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教育教学、教师资格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督查,进一步规范其办园行为。对当年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当地区、县级市教育局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整改复检仍不合格者确定为“年检不合格”。对年检基本合格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的处理。

(四)整顿无证办园。

对经核查属无证办园的,首先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指导和督促其进行整改,申领办园许可证,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整改后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未达到要求的,各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申请由各区、县级市政府成立无证办园联合执法小组,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规、条例,及时依法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到2013年,全市消除无证办园现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可研究制定学前儿童看护点标准,设置学前儿童看护点。

(五)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根据《广东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第6条规定及《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民办幼儿园应当设立风险保证金,用于学校发生清算、突发事件以及其它有关事宜的处理。风险保证金属于本园资产,实行专户存储,由其与办学审批机关、开户银行三方签订监督协议共同鉴定。未经审批机关书面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动用风险保证金。

五、加快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切实加强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

白云、萝岗、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7个有农村地区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2012年,通过新建,承租、改制的镇中心幼儿园收回改(扩)建等方式,实现100%镇建设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80%以上的镇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镇中心园,并合理配置事业编制的公办幼儿教师。对按开展建设的工作的区、县级市,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按比例对其进行扶持。

(二)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扶持。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加大对幼儿园布局调整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布局。2012年,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应举办1所以上的独立幼儿园。市、区两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分配向农村倾斜,对集体性质的农村幼儿园进行扶持,配备好保教设施、玩教具和幼儿读物等。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继续实施“镇、村一体化”试点工作,以镇中心园带动村办园的建设,促进村办质量发展,努力为农村幼儿提供规范、良好的教育坏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入园,优先照顾入园。

六、加快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及时统计本区域学前特殊儿童的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各类幼儿园招收适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根据需求,各区、县级市选定1所以上幼儿园设立特殊教育的幼教班,区(县级市)特殊学校也要附设幼儿园或幼教班,努力扩大学前特殊教育资源。市、区两级应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设备等方面给予扶持。到2013年,实现全市残疾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

七、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

从2012年起,在本市开展规范化幼儿园评定工作。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结合本地实际,对辖区内达不到规范化标准的公、民办幼儿园制订计划,进行改造。2012年,各区、县级市完成规范化幼儿园的比例达到45%以上;2013年,7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规范化幼儿园。2013年下半年,市教育督导室将组织对全市各区、县级市规范化幼儿园进行终期验收。对完成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任务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财政进行奖补。

八、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一)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根据幼儿园数量配备负责学前教育的专职行政管理干部和专职教研员。根据省制定的幼儿园编制标准,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会同区、县级市编办,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确保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逐年配备到位。

(二)探讨建立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教职员工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实行持证上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园长、教师资格、专业人员认定和聘用制度,严把教师资格准入关。幼儿园主办单位必须招聘具有相应资格的园长、教师。将教职员工持证上岗率作为幼儿园年检的重要依据。专任教师持证率不达100%的幼儿园,主办单位应及时予以调整,确保每年年审时,专任教师持证率需比上一增长10%。保健医生、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也需持相关资格证书上岗。

中小学富余教师需经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并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后,方可转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幼儿园园长需经所属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各区、县级市民办幼儿园聘用的园长、教师需在所属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涵盖公民办幼儿教师的三年培训计划,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建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园长工作室制度,加强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名师带徒”、“名师教法展示课”、“名师论坛”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后续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公办教师对岗交流派驻到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支教的新路子。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三年内我市幼儿园园长培训率达100%,副园长、中层负责人培训率达90%,专任教师培训率达80%。鼓励和支持幼儿教师参加学前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学习。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可根据本区实际,研究对幼儿教师学历提高进修进行资助鼓励的办法。努力构建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

(四)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维护幼儿教师权益。明确公办园编制内教师、聘用教师、民办教师待遇问题。

争取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与中小学教职工同等待遇。公办编制幼儿教师与当地公办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的职称评聘、工资、福利、退休等政策。

2012年,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会同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等因素,出台当地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指导意见。民办幼儿园要建立教职工工资专户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民办幼儿园及教师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幼儿园为教师补充购买商业保险,或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建立教师年金,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各区、县级市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物价上涨水平,逐步引导民办园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确保专任教师工资逐步提高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稳定和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九、科学保教,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一)建立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

加强对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工作,开展机构教育、家庭科学育儿、托幼师资培养等专项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市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以点带面地开展3岁前婴幼儿教育的研究,在成熟的社区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教育工作的研究,以婴幼儿教养课程研究为突破口开展托幼机构3岁前婴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以公办幼儿园为依托,积极配合街、镇,开展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公办幼儿园现有的良好师资、环境和教育经验,开展多样化的、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坚持以灵活性与有意性相结合、定期活动与随机活动相结合、社区资源利用与园所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其学前教育的辐射作用。每个学期开展两次以上的、面向社区3岁前散居婴幼儿或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

(二)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明确各年龄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指导,实行制度化的集体视导,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实施过程性监督和指导,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开展对幼儿园教玩具、图书配备标准的研究,为幼儿创设良好、丰富的学习环境。研究切合我市实际的教师指导用书和相关教学资源,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及农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开展“百园牵手”活动,增进各类型幼儿园优势互补、合作学习、共同发展。采取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经验介绍、专题研讨等形式支持民办及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发展,市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切实提高民办及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民办与公办之间的办学差距,实现优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三)完善幼儿园教科研指导体系。

健全市区两级学前教育教科研指导网络,明确教科研人员工作要求,确保教科研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指导,提供教育教学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

加强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区域性教科研工作。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开展制度化的教学能力竞赛活动,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抓好区县教研员培训和中心教研组建设,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区域性业务引领人员,通过成立名师讲师团、名师(园长)工作室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交流沟通,形成我市教科研工作的核心队伍和指导力量。

(四)构建全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测。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保教规律,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游戏为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的保教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尊重与发展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创设丰富安全有益的教育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园所文化;禁止举行幼儿入园考试和幼儿教育使用小学教材。

市建立广州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标准,建立幼儿保教质量预警机制。推进市示范性幼儿园建设,2013年,全市示范性幼儿园不少于15%。

十、完善安全保障工作机制

完善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机制。依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制定并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各区、县教育局要定期对区辖内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并积极配合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做好其他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十一、加强督导监管机制

切实履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质量监管责任。健全辖区内规范化幼儿园的评估、认定和定期复检制度。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常规性教学视导和等级幼儿园督导评估、规范化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幼儿园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起具有长效机制的动态质量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机构规范发展、科学发展。

第四篇:南昌县“一二三四”举措推进人民陪审工作

南昌县:“一二三四”举措推进人民陪审工作

作者:南昌县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13-07-09 14:37:47

江西法院网讯 2005年至2012年,南昌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7043件,且每年参审的案件数都在增长,2012年,该院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案件 1295件,占该院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数的89%。该院在人民陪审员工作中,通过采取“一二三四”工作举措,有效推进了人民陪审工作的全面发展。选好一支队伍。在选任工作中,该院除进行前期宣传、公告、资格审查、联合政审、公示、报批等程序外,创造性地增加了面试这一环节,通过自我介绍、回答试题、面试提问、谈话交流等形式,对侯选人员的文化素养、法律素质、社会阅历、道德水准、协调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确保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文化水平高、行业来源广、工作能力强。

落实二项制度。该院于2006年6月制订实施了《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和《人民陪审员陪审补助管理试行办法》二项制度,并于2011年4月对《补助管理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一是对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费用补助作了详细的规定,根据陪审员是否有固定工作,分别给予就餐费、交通费等办案补助。并且为陪审员统一购置服装,保证了庭审着装的规范。二是在陪审员的使用上,制定了陪审员分组使用、依序通知使用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参审机制,即将陪审员分组划入机关各业务庭和各人民法庭,由立案庭根据分组在机关各业务庭里的陪审员依序通知,由各人民法庭根据分组在各人民法庭里的陪审员依序通知,且定期轮换,确保人民陪审员平衡、有效参审,促进参审机制的良性循环。

做好三大保障。一是教育培训,素质有保障。该院积极组织新任人民陪审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就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礼仪进行学习;不定期组织人民陪审员进行庭审观摩,为人民陪审员订阅《人民法院报》、《司法文件选编》等学习资料,组织召开人民陪审员座谈会,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审判业务技能。二是有话语权,尊严有保障。该院规定,开庭三天前必须安排人民陪审员进行阅卷。在案件评议过程中,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发生分歧的,其意见必须如实写入笔录。三是党委政府支持,经费有保障。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法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南昌县财政将人民陪审员经费列入预算中。

发挥“四员”作用。一是裁判员。该院大力推行“二陪一审”模式,即二个人民陪审员加一个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缓解了法官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调解员。针对多发的婚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该院安排具有相关工作背景、专业背景的人民陪审员开展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该院还安排一些纠纷处理经验较为丰富、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陪审员参与信访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矛盾。三是监督员。人民陪审员通过参与案件审理,可以发现审判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审判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四是宣传员。一方面宣传法律。该院陪审员多次在座谈中向法院反馈,他们在本单位经常向同事进行法律宣讲,陪审员自身在工作中也更加注重依法办事、依法决策。另一方面宣传法院工作。陪审员通过参与审判工作,加深了对法院执法办案的理解,特别是对法院“案多人少,法官压力大”有了切身的体会,他们在与同事、亲朋好友的交流中化解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误解,提升了法院形象。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www.xiexiebang.com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颁布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2009-07-17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9〕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

干意见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下,人民法院不断推进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执行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执行的力度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1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www.xiexiebang.com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案结事了;要努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增强说理性,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要表述准确、清晰,并充分考虑判项的可执行性。

(三)建立有效的执行信访处理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设立专门的执行申诉处理机构,负责执行申诉信访的审查和督办,在理顺与立案庭等部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四级法院上下一体的执行信访审查处理机制。上级法院要建立辖区法院执行信访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在人民法院网上设置专页,逐案登记,加强督办,分类办结后销号。进一步规范执行信访案件的办理流程,畅通民意沟通途径,对重大、复杂信访案件一律实行公开听证。要重视初信初访,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信访终结机制的作用。加大信访案件督办力度,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开展执行信访情况排名通报。完善执行信访工作的考评机制,信访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

(四)强化执行宣传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同党委宣传部门的联系,将执行工作作为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执行工作宣传的整体规划,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要与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跟踪报道、现场采访、设置专栏等方式,开展执行法规政策讲解、重大执行活动报道、典型案例通报、被执行人逃避、规避或抗拒执行行为的曝光等宣传活动。要高度重视民意沟通工作,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意见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3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www.xiexiebang.com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执行案件信息与其他部门信用信息的共享,并通过信用惩戒手段促使债务人自动履行义务。

(三)实施严格的执行工作考评机制。要完善和细化现有的执行工作考核体系,科学设定执行标的到位率、执行申诉率、执行结案率、执行结案合格率、自行履行率等指标,合理分配考核分值,建立规范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由各级人民法院在辖区范围内定期、统一进行,考核结果实行公开排位,并建立末位情况分析制、报告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实行执行案件质量评查和超期限分析制度,将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纳入质效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执行人员考评机制,建立质效档案,并将其作为考评定级、提职提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规定科学的结案标准,建立严格的无财产案件的程序终结制度,并作结案统计。建立上级法院执行局和本院质效管理部门对执行错案和瑕疵案件的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上级法院撤销或改变下级法院裁定或决定时,要附带对案件进行责任分析。本院质效管理部门发现执行案件存在问题的,也要进行责任分析。

三、继续推进执行改革

(一)优化执行职权配置。一是进一步完善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管理机制,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除外)对所辖地区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进一步推进“管案、管事、管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案件执行重心下移,最高人民法院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5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www.xiexiebang.com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三)合理确定执行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要理顺执行机构与法院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推进执行工作专业化和执行队伍职业化建设。实行严格的归口管理,明确行政非诉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执行,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财产刑等统一由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加强和规范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和高、中级人民法院的质效管理部门承担执行工作质量监督、瑕疵案件责任分析等职能。

四、强化执行监督制约机制

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强化执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一是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对执行权进行科学配置。区分执行审查权和执行实施权,分别由不同的内设机构或者人员行使,使各项权能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执行权的正当行使。二是对执行实施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风险防范。除编制很少的地区外,应当对执行实施权再行分解,总结出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不同组织或人员负责,加强相互监督和制约,以此强化对执行工作的动态管理,防止执行权的滥用。三是加大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力度。认真实施、严格落实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通过办理执行异议、执行复议和案外人异议案件,以及上级法院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等途径,纠正违法执行和消极执行行为,加强对执行权行使的监督。四是进一步实行执行公开,自觉接受执行各方当事人的监督。建立执行立案阶段发放廉政监督卡或者执行监督卡、送达执行文书时公布或告知举报电话、当事人正当参与执行等制度。要抓好执行公开制度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7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