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yyy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两个率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近年来科学发展的基本
实践
近年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发展“五类经济”,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全市经济社会、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突出富民优先,小康进程明显加快。坚持把充分调动人的创业积极性作为富民强市的着力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2001年起,我们先后开展了“人人都来创造社会财富”主题教育和“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县)”大讨论活动,致力于发展老百姓经济和劳动力经济,形成了创新创业创优的良好氛围。预计(下同)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3290家、注册资本3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2万户,分别是2000年同期的19倍、22倍和13倍。民营经济呈现出迸发性增长的态势,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20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28和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7亿元,人均储蓄突破万元大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4.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1平方米,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8.02。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实现全覆盖。对照省里制定的全面小康4大类18个单项指标,我市已有9项达标或基本达标。
(二)突出调优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以工兴市、全面小康”的主攻方略,大力实施工业化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化经济和桥头堡经济,全市经济呈现速效并举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6.5亿元、销售收入271.5亿元、利税16.1亿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184.4、189.5和191.2,形成利税增幅好于销售、销售增幅好于产值的良性循环。致力于做强做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0年增加148家,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0提高到30。以项目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全省开创“三资”开发农业先河,建成各类农业园区35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716家,投资总额14.28亿元。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22。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6,比2000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在市场建设上,已形成绣品、建材、商贸等规模市场6个,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财政收入7.1亿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66.1和98.9。连续三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50强行列。
(三)突出集聚要素,改革开放强势拓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化和国际化战略,加快发展增长点经济,对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完成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及镇集体企业改制任务。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市镇两级机构精简42.4。在全省较早启动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学前教育全面推向市场,民间力量兴办中小学20所,1家国家级示范高中成功实施股份制改造,组建xxx职教集团;50家公办医疗机构完成改制,各项社会事业迸发出新的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由2000年的638项减少到239项,减幅为62.5。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连年翻番,提前达到苏南中等发达县(市)水平。上半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超1.8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7500万美元,分别是2000年同期的10倍和55倍。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上半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5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78.6,连续12年位居yyy六县(市)之首。对外经济合作一路攀升,上半年完成外经合同额3500万美元,营业额2800万美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163、108。坚持内外并举,深入开展“接轨上海、策应广深、学赶浙江”等活动,积极寻求共赢发展,由此引进外资项目163个,投资总额5.1亿美元;内资项目72个,投资总额16.6亿元,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
(四)突出以人为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持之以恒地把知识化作为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以打造“崇学xxx”和创建学习型城市为载体,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了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463人
第二篇: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yyy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两个率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近年来科学发展的基本
实践
近年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发展“五类经济”,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全市经济社会、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二)突出调优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以工兴市、全面小康”的主攻方略,大力实施工业化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化经济和桥头堡经济,全市经济呈现速效并举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6.5亿元、销售收入271.5亿元、利税16.1亿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184.4、189.5和191.2,形成利税增幅好于销售、销售增幅好于产值的良性循环。致力于做强做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0年增加148家,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0提高到30。以项目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全省开创“三资”开发农业先河,建成各类农业园区35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716家,投资总额14.28亿元。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22。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6,比2000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在市场建设上,已形成绣品、建材、商贸等规模市场6个,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财政收入7.1亿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66.1和98.9。连续三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50强行列。
(四)突出以人为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持之以恒地把知识化作为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以打造“崇学xxx”和创建学习型城市为载体,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了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463人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比2000年增长10以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连续四届被评为全省县以上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集体。全面推进“诚信xxx”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被命名为省文明城市。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xxx之夜”广场文艺晚会,演出100多场,先后有16个镇进入省级群众文化先进镇行列。全力打造“法治xxx”,广
泛开展“四五”普法,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高度重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不断巩固和完善具有鲜明xxx特色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获得“全省首批社会治安安全县”和“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称号。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市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考察预告制,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实行市级机关纪检干部垂直管理和轮岗交流制度,副科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有序展开,“赛场选马”的机制初步形成。
在肯定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合理利用的空间还很大,产业集聚的进程比较迟缓;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比较大的差距;少数干部的政绩意识与群众观念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相比还相对滞后;少数企业和市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创业和人居环境的优化还有待努力,等等。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最基本的体会: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要求,作为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性措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以改革激活内力,以开放集聚外力,以发展凝聚民力,全市形成了奋力赶超、跨越发展的浓烈氛围。这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之处。二是注重人的积极因素的充分调动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充分集聚。坚持以人为本,顺应群众的致富愿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坚持内外并举,引入市场机制,打造成本洼地,配置发展资源,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这是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三是实现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人的素质建设的和谐协调、良性互动。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环境发展指标,既重视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又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这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内涵。四是保持经济运行中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摈弃粗放型发展的做法,坚持走质量型发展道路,使经济增长的源泉转移到依靠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全市经济发展步入速效并举的轨道。这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无论对全国发展还是地方发展,无论对当前发展还是未来发展,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刚刚召开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yyy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推进跨越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上率先统一,认识上率先领悟,实践上率先突破,保证“两个率先”顺利实现。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我们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举措要更好地坚持,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方面要予以完善和创新。从近几年我市的实践来看,市委先后提出的“五大战略”、“五类经济”、“五张名片”的发展取向,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体现了区域特色和发挥了比较优势,突出了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兼顾了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这在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发展效应。我们要进一步放大这些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让强的更强,将弱的变强,争取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更要在科学发展、人本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方面做好表率。
(一)坚持加快发展,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不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物质基础,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就无法化解。国家从宏观上把握一定的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县域经济的平行发展,也不是背离历史规律的匀速发展,更不是要在低水平上砍长补短、停快等慢。我们不能因为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就动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能因为遇到暂时的困难就坐视加快发展的机遇从身边错失,而应把加快发展的主题唱得更响,劲头鼓得更足,氛围造得更浓。当然,加快发展不是简单的粗放式增长,而是要在更高起点上追求高速度,在新平台上体现新水平,更加自觉地走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我们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推进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加快发展。一要强化集约发展。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核心,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以集中布局实现集约发展。努力探索工业集中区建设,实行团队开发、合成开发和连片开发的新途径,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办园,引导相似相关企业以资金、技术和产品为纽带向工业集中区集聚。提高项目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投资强度小、技术含量低、产出效益少的项目进入。建立有效机制,引导全社会节电、节水、节能、节地,建设节约型社会。二要强化生态发展。切实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围绕建设“绿色xxx”和打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型产业,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确保gdp增长而排污量下降。全面推进以治水、增绿为核心的生态城市建设,推广工业项目建设与绿化建设配套实施等先进做法,加快“五城同创”步伐,尽快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三要强化公平发展。把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更好地结合起来,兼顾各方利益,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让各类群体享受到改革和发展成果。要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因失业失地、因灾因病致贫而产生的困难群体,切实安排好他们的长远生计。努力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财力分配、人才开发等方面予以倾斜,组织发达镇与欠发达镇牵手合作,加强产业链接和资源互补,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二)坚持率先发展,更加注重人本发展。市委提出在苏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周边的竞争态势,综合把握了全市人民的致富愿望和省委、yyy市委的工作要求,是量力而行、积极可行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我们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要更加注重富民优先。小康目标中,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与人均gdp3000美元一起作为核心指标,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关注民生,帮助民富。我们要把“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县)”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促进更多的社会成员走上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道路,使广大百姓通过创业获得更多的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靠内生动力尽快富裕起来。率先的重点在富民,富民的难点在农民。我们在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一系列政策的同时,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互动、工农互促,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素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二要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核心是素质发展。我们要以深入实施知识化战略、建设“崇学xxx”为载体,充分发挥我市的科教优势,加快建设学习型组织,构建全面终身教育体系。要完善科教文卫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和健康需求。三要更加尊重人的权利。要尊重群众的物质利益,为民谋利不争利,使群众的收益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实现,使群众的合法所得得到充分保障。要尊重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权利,充分听取民意,真诚接受监督,使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要尊重群众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三)坚持跨越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强调主动的、非常规的赶超,追求为实现赶超而必须保持的较快发展速度,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增长就进入了加速上升期。这在苏南已得到了充分验证。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00美元,已经处于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始终把跨越发展、跨江争雄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推进跨越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把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升级作为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一要做强工业,增强支撑力。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把做强做大骨干企业作为培育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壮大一批年销售超亿元的规模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资本营运。大力开展争创名牌产品活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yyy市名牌产品,使特色产品成为引领经济强势增长的助推器。二要做优农业,增强推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目标,按照立足市场、强化特色、建好基地、发展龙头的总体思路,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差别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推动形成若干特色农业经济板块。大力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鼓励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建设农村,增强农业对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基础作用。三要做大服务业,增强拉动力。服务业对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促进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要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知识密集度高的新兴服务业,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充分发挥地处苏通大桥北桥头堡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构建连接苏南与苏中、苏北腹地的物流枢纽。积极培育发展绣品、农副产品、建材、家具等大型批发市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群。大力发展娱乐、体育休闲、酒店、特色餐饮等服务业,培植新的亮点。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
(四)坚持重点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突出重点,以重点统揽全局带动一般,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近几年来,我们每年抓几项实实在在的重点工作,有效突破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同。今后,我们坚持突出重点的同时,要兼顾全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形成事业兴旺、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发展局面。一要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围绕建设“法治xxx”,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精心打造“平安xxx”,创建全省最安全县(市)。巩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重视解决与改革发展稳定不协调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二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进文化。以创建文明城市、建设“诚信xxx”为载体,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和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彰显人文优势。三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配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树立发展为先的用人导向,大胆启用“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老百姓信得过”的优秀干部。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继续做好年轻干部外挂下派工作。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以为民负责、为民谋利、为民服务作为首要的价值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关于应对宏观趋紧的主要措施
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运行的新情况、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使我市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口。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找准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找准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发展的着力点。
(一)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化挑战为机遇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容易出现转折的时候;越是外部影响增大的时候,越是需要挖掘自身潜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开拓前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把握规律,紧中求活。深入研究经济工作新规律、新特点,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机遇,用创新的手段创造机遇,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作为优化招商引资结构的契机,提高质量,提高档次,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把能源和原材料短缺作为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降低消耗,降低污染,降低资源成本;把国家加强金融调控作为开展资本经营的契机,用好民间资本,用好境外资本,用好股市资本;把外延性扩张的困难作为苦练内功的契机,加强项目储备和人才开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加强经济工作的各项基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发动群众,谋求突破。积极拓展政策性空间,在不碰“红线”的情况下,鼓励基层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凡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允许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凡政策具有上下限幅度的,按照有利于本地发展的标准执行。机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敢于负责,采取灵活性措施,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思路、放开手脚、打开局面。进一步增强争先意识,自加压力,攀高比强。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现实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把精神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紧紧咬住全年的目标任务,负重奋进,争先进位,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在yyy六县(市)争第一。要学赶“吴江速度”,按照经济规模“市级五年翻番、镇级三年翻番、企业一年翻番”的目标,开展“双争”竞赛活动,激励全市上下敢于超越自我,勇于争创一流,形成争先恐后、争作贡献的浓烈氛围。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立足高起点、对照高标准,争创全国、全省先进,为我市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要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体现在有力推进重点工作上。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推进民营经济。继续保持民营经济迸发性发展态势,深入开展镇、村民营经济竞赛和小康户、小康示范户、小康标兵户评选活动,确保今年全市私营企业数及注册资本、个体工商户数在yyy市保持领先。坚持量质并举的方针,在规模和质量上求突破。大力引导领证项目尽快投产,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使新办民营企业的纳税比重、民营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大幅提高。深入推进集聚发展,打造家纺色织、电子元器件等特色经济板块的品牌优势。妥善处理铺天盖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与政策的摩擦。改进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加开拓的精神推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精力和主要力量放在主攻优质项目上,重点盯住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对符合国家调控政策、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今年确保引进一批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鼓励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利用品牌、技术、销售以及新开发项目等优势,与外资嫁接。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加大项目信息源的跟踪力度,促成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加大政企联手力度,继续创新金秋经贸洽谈会组织形式,实现招商效果最大化。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推进农民增收和“五城同创”。在全面落实支农政策的同时,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与市场主体建设工程、农业结构调整与项目农业工程、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与技能培训工程、农产品质量体系与品牌创树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干部“双带”工程。发扬“万众一心,负重奋进,持之以恒,止于至善”的创建精神,着眼于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加快绿色通道、绿色生态圈、园林小区等工程建设,扎扎实实做好“五城同创”的基础性工作。
(二)积极解决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化不利为有利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的“四紧”环境日趋突出,这是对各级干部应对能力和发展本事的严峻考验,也是当前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考验。
以集约利用为立足点,突破用地瓶颈。各地一定要在节约用地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要增加容量。进一步加大投资强度,新进入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必须达到市定标准以上。鼓励项目多空间发展,工业建筑达到一定层次的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鼓励各类资本建设标准厂房,引导中小企业进入标准厂房兴业发展。对用地规模大的项目,实行一次规划、分期供地的办法,有效利用土地指标。二要盘活存量。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对已征未供的低效益、低技术、高污染项目要进行置换;对已供未用、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要坚决收回;对已供已用但投资强度未达到标准的,要通过服务和引导,促其达到标准;对企业改制、镇村合并、学校调整后的闲置土地要合理利用。引导和促进存量土地在企业间流动,在流动中提高使用价值。提倡企业利用现有生产场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现有土地产出率。三要扩大增量。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着重复垦河边、路边和滩地、废沟等,新增一定的土地或耕地。充分挖掘土地置换的政策空间,用好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土地整理折抵政策,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尽可能使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项目盘子,确保符合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用地。
以市场调节为切入点,多方融通资金。一要拓展民间资本。鼓励中小企业互相融通资金;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企业出资、政府扶持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市外担保机构前来开展业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坚持依靠市场,开辟融资新渠道,解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二要用好金融资本。为重点企业、新增长点企业做好流动资金贷款项目的推荐和协调工作,促进银企对接;建立激励机制,对增加贷款投放和拓展中小企业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力争今年信贷规模不低于去年。三要挖掘内部资本。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大力压缩两项资金的不合理占用,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申报农业开发项目、工业技改项目和科技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以组织协调为着力点,缓解电力紧张。电力的需求缺口大于往年已成定局,必须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一要科学调度。积极向上争取用电指标,加快推进电网配套工程建设,努力增加电力供给。充分利用技术、行政、经济等措施,全面落实错峰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有序供给,确保重点企业和高效企业正常生产。动员企业调整生产班次,充分利用好夜间电和低谷电,以企业主动错峰为主,被动限电为辅。二要合理利用。引导企业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鼓励人员多、耗能少、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小发电,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引导企业更多地把耗能产品或部件外发加工,弥补当前电力供应不足,做到停电不停产、缺电不减效,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要厉行节约。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全社会增强节电意识,倡导“居民空调升高一度”,必要时采取机关、企事业单位空调让电,高峰时段控制城市亮化负荷等措施,保障工业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要切实化解拆迁难题。在充分保障群众利益、过细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拆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化被动为主动
作风是环境,是形象,也是竞争力。特别是当前宏观趋紧的新形势,对干部的作风更是一种考验。各级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大作风转变力度,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实事求是。要确立科学的政绩观,越是改革力度大,越是发展速度快,越要保持冷静头脑,越要强调实事求是,决不能好大喜功,导致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决不能盲目攀比,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决不能劳民伤财,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使工作和实绩经得起群众的评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使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奖励和重用,形成勤政为民、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二要真抓实干。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谋功”一定要有,“做功”更加重要。否则,再好的决策也难以落实,再美的规划也只会落空。要“快干”,立说立行、说干就干,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放松,始终有一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意识,始终有一种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争先精神,全力拼抢,奋力赶超。要“真干”,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点示范,把工作措施分解到每一环,把序时进度分解到每一天。要“巧干”,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尤其在宏观趋紧的情况下,更要积极探索,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要“苦干”,对认准的目标,有一抓到底的盯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狠劲,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精神,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为。
三要执政为民。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讲求真务实,就是要求加快发展之真,务为民谋利之实。各级干部要牢固确立“富民优先”理念,以富民的成果检验发展的成果,以富民的程度检验发展的速度。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之上,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发展上,集中在让人民得实惠上,统筹兼顾好不同群体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始终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去掉推诿扯皮的习气,革除效率低下的作风,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
同志们,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埋头苦干,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xxx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中共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5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6.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2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5.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1.3%。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80亿元,增长2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19.2:43.8:37调整为17.01:47.69:3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27个,是去年的3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0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30.7%,超过了改革开放26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1.0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517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38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4.9 %和68.8 %。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6.7%;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30人,增长30.6%。
——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0.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54亿元,增长138.9%。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30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超亿元项目11个,分别比去年净增109个、63个、6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新进区企业200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22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0%。
——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8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8万户、私营企业4174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57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20个,其中超10亿元的2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5%、92.6%、92%。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10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亿元,交通建设投入5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860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花木面积6.28万亩、外向果蔬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江苏长寿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项目农业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新增3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71个,投资总额4.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51.7元,增长14.3%。
——综合改革卓有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国资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94家改制企业中,除3家正在扫尾外,已全部实现“产权关系清,劳动关系清,法律关系清”。供销粮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系统今年共变现资产1.7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资产变现总和。粮食企业改革完成了抵押资产清偿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教育卫生改革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了9所民办学校,组建了如皋市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加快市属医院改革步伐,上海仁济医疗管理公司顺利托管经营新合并的市人民医院,磨头等6家中心医院完成产权转让。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分别达到97%和9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作用进一步发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各镇、各部门推行了《重大决策行为规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行了正科职领导干部的公推公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次在境外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市外联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了“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选派机关干部服务非公企业,深化机关与社区的“结对共建”,启动“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全面推进“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以“直选”和“一肩挑”为主导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五条禁令”,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突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统战、人武、双拥、群团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新进展,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县级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改水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有线电视推广成效显著。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了“五保合一”工程,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9%。
今年我们在“紧运行”的宏观形势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并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准确判断形势、高点定位目标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前提。我们综合分析如皋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加压力,挑战极限,提出了“乘势而上,负重奋进,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目标定位。面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聚焦重点不动摇,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的潜能,努力寻求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关键环节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根本。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跨越先行新实践,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扬苏南之长,取浙江之经,狠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引擎”,取得了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改革和征地拆迁中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的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强市与富民的互动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跨越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关键。我们注重用党的先进性凝聚人,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始,建立了常委分工片、班子成员挂钩镇和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并制订了考核办法,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效能革命”,机关部门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批创业典型,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全市形成了“户户竞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生动局面。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组建同业商会等途径将数百名企业主集聚在加快发展的旗帜之下。我们充分发挥统战、群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个层面投身跨越先行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锤炼干部队伍、增强执政能力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保证。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精神境界,打牢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我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发展经济的责任意识、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锤炼干部,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我们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干部队伍的活力进一步焕发。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入手,标本兼治,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卓有成效的措施,锤炼了干部队伍,各层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涌现出一大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攻坚克难、勇于争创一流的党员干部,为跨越先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今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对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干部作风建设与如皋全面跨越的要求还有差距,开拓创新、化解难题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今年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复杂形势下,我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市各镇、各部门、各级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市广大镇村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大量矛盾,承受的压力最大,工作的难度最大。没有他们的艰辛努力和默默奉献,没有他们在基层工作中发挥的骨干作用,我市工作要保持这样一个好局面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关心群众、善待群众的同时,不要忘记关心基层干部,善待基层干部。在此,我代表全体市委常委,向同志们、向全市广大基层干部,并通过大家向全市广大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真诚的感谢!
二、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明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2005年是实现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追赶跨越目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综观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明年我们将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跨越发展。
(一)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我们面临着全面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年的低迷后开始走出衰退,进入了新的增长期,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国际资本和产业继续加速向我国转移,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资本和产业集聚的“热带”。从国内环境看,支撑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利好因素仍未改变,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将由前阶段的适度从紧向中性方向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江苏省委提出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全面跨越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从如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我们进入了全面跨越发展的崭新时期。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首次进入百强,名列第89位。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和人均GDP分别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大关,这是我市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我们进入了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显著加快,经济发展的活力将显著增强。可以说,我们迎来了一个发展能量的快速释放期、集聚外来资本的空前旺盛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急剧扩张期。面对这一“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高点定位,不仅要在南通六县(市)和苏中14个县(市)中跻身前列,还要在沿江15个县(市)中快速进位,更要在长三角经济板块上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大步赶超。
(三)从如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看,我们必须承担全面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从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看,明年我们完全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但是对照201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我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就人均GDP而言,今年我市人均水平预计为1000美元,到2010年要达到3000美元,就必须以每年19.2%(现价)的幅度递增;就农民人均纯收入而言,今年我市预计为4138元,到2010年要达到8000元,就必须以每年11.6%的幅度递增。城市化水平、公共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识和时点意识,以全面跨越发展为“十一五”良好开局和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从我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现状看,我们完全能够担当起全面跨越发展的重任。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立足自身实际,确立了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我们放大后发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以沿江开发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工作强势推进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路。二是狠抓重点、推进落实的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来,我们始终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等重点工作,并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季度点评推进制、重点工作督查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实制度。三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激活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潜能;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挑战性极强的工作任务,创新思路,合力攻坚,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本领不断提高的“双丰收”。四是协调各方、和谐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注重协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协调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之间的关系,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出现了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五是加强党建、强化队伍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以有效的学习培训提高人,提升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水平,开阔了广大干部的视野;以生动的实践锻炼人,将市镇村三级干部推向经济建设一线,从整体上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以科学的机制激励人,一大批思想作风正、发展思路清、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以创新的举措实施“强基”工程,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显现。这些为我们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了能力支撑。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从宏观发展环境看,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中央对土地、信贷这两大“闸门”将继续严加把守,一些生产要素的供求矛盾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财政、货币的“双稳健”政策将对加快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我市发展现状看,尽管这两年有了很大进步,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总体实力仍然不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诸多矛盾仍然存在。从新的发展阶段特点看,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期”;既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的时期,又是一个存在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这些对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推进明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全面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既顺应了发展大势、遵循了客观规律、反映了内在要求、切合了自身能力,也体现了不畏艰难、自加压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可能性、必要性、紧迫性和挑战性的高度统一。据此,我们确定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三个突破、三个高于、三个达到、三个加快”,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产值和规模工业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全市达到145亿元,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47 %;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48 %以上。新批协议注册外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和工业项目投入的增幅均高于50%:新批协议注册外资确保7.5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确保1.8亿美元、力争2亿美元;工业项目投入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总户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2%,新增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占比达到25%以上: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000户新增私营企业2200家。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加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剔除农业税增长26.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增长14.1%以上。
三、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措施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又快又好的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务实性和有效性,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开放型经济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全市上下必须高度统一认识,毫不动摇地走吸纳型、集聚式发展之路,毫不动摇地抢占新一轮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有利地位,毫不动摇地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在全市上下齐抓共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主阵地招商。近两年来,各镇、开发区、各部门整体联动,四面出击,形成了招商引资全面推进的喜人局面,我们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并力争在主阵地招商上寻求更大突破。发挥主阵地和主体力量作用。个开发区要进一步发挥主阵地作用,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0万美元;如皋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000万美元。招商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化队伍作用,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000万美元。“两区一局”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的贡献份额要力争达到75%以上。夯实基础力量。如城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做各镇招商引资的领头羊,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00万美元;丁堰镇要发挥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优势,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00万美元;柴湾、石庄、下原、吴窑、搬经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白蒲、林梓、东陈、九华、长江、江安、磨头、桃园、皋南、袁桥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万美元;雪岸、高明、常青、黄市、夏堡、郭园等镇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00万美元。激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企业联结市场的源头优势、与客商直接接触的感情优势、承载项目的平台优势,突出“嫁接式”招商。凡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4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要通过“保姆式”服务,激发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外引外、增资扩股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如皋籍在外能人资源,调动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热情;要对侨眷、侨属、台属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实现以侨引资、以台引资。
2.在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招商。全党动员、全员发动是近两年我市招商引资连续“撑杆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在继续激活每一个招商细胞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招商。项目包装专业化。在精心筛选项目的前提下,组织专业人才进行项目包装;在做好企业包装、产品包装的同时更加强化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整体包装。组织推介专业化。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方式,探索专题招商、推介招商的策划组织专业化。招商人员专业化。招商局要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集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工作踏实的正规化招商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如皋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两个开发区要加大招商力量的整合力度,不拘一格招揽招商专业人才,并探索建立为我所用、市场化运作的专门招商组织;各镇都要探索建立能够激发招商主体活力的企业化招商主体。
3.在行政推动和市场化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市场化招商。实践表明,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我们要在继续坚持高效组织推进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的新途径。开展节会招商。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简朴、务实、有效”的原则,高频度开展宣传推介、集中签约活动;精心组织第三届沿江经济洽谈会和经济技术洽谈会,以两会作为招商引资过程控制的时间节点,集中展示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招商引资成果。推进委托招商。与各类行业协会、国外驻华机构、企业驻外办事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专业招商人员乃至社会自然人建立招商契约关系,委托他们进行招商。实施中介招商。心选择资信好、实力强的境内外招商中介机构为我们进行招商引资,同时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们在信息搜集、项目包装、项目推介等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4.在优惠政策招商和内在优势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内在优势招商。对我市而言,营造招商的“成本洼地”仍显必要,但凸现内在比较优势更有利于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区位交通优势招商。主动融入上海都市圈,抢抓苏通大桥、盐通高速建设的时间差,做足宁通高速、204国道、334省道、新长铁路的交通优势文章,把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招商。发挥农业主导产业和工业传统产业的优势,通过引资嫁接提升产业层次;围绕区域十大板块做好产业配套招商,要紧紧围绕做强做大沿江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钢铁冶炼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推进深度加工。环境资源优势招商。用足用好“长江、长绿、长寿”人文环境资源,通过三大品牌聚焦世界目光,吸引外资落地;大力推介教育如皋、平安如皋,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打造效率如皋,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构筑外来投资的快速通道。
5.在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外经外贸工作。紧紧围绕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新派劳务人数2700人、劳务营业额7200万美元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规模。要更加注重策应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着力打造名品、精品,大力培育出口大户;更加注重整建制、独立承包型的对外劳务输出,进一步提升外经工作的组织水平。
(二)更加注重提升结构层次,实现项目投入新跨越。
项目投入是加快我市由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向中后阶段跨越的动力源。我们要在尽快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以项目投入综合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1.优化产业结构,力求投入质量新突破。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着重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投入强度高、就业岗位多、税收贡献大、比较优势强的好项目;更加重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等传统产业,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促进产品升档升级;切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大力引导神马、九鼎、南天、高压、力星、华冠、华峰等企业尽快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提升汽车及配件、重油化工、机械冶金、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的比重,不断做大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2.狠抓规模项目,力求投入总量新突破。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全民创业涌现一批、沿江开发集聚一批、产业配套延伸一批、积极向上争取一批、成果转化开发一批等途径,确保全年投入超千万元项目20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两个开发区全年进区超千万美元项目都必须达到1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至少2个,如皋经济开发区至少1个;如城镇要确保4个亿元技改项目,并新引进2个亿元项目;丁堰镇要确保有3个亿元项目;高速、国道、省道及如港公路沿线各镇要确保突破1个亿元项目;其他各镇要突破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规模企业明年都要有大幅度的投入,今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都要新上规模以上技改项目,其中超亿元企业的技改投入量要在千万元以上,超5亿元企业要在亿元以上。通过大投入实现大产出,确保明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重点骨干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1家。在扩大项目投入总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重在破解难题,力求投入速度新突破。针对当前影响投速的突出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项目落户镇区要通过盘活存量、增加强度、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有效破解用地难题;通过多方式保障失地失房农民利益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通过现场考察、资料分析、深入洽谈等手段准确把握项目主体的资信状况和投资实力。项目服务部门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按照新的投资管理体制,着重把好公共环境和公共安全两大关口,该放开的必须放开;进一步转变作风,按照“一切为了投资者”的要求,着力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政策的框架之内找准依法发展的结合点。市重大项目协调领导组要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动态,在继续实行定期会办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即时协调和现场协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全年新上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净增规模企业100家。
(三)更加注重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实现沿江开发新跨越。
沿江开发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增长极和爆发点,必须一如既往地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努力实现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总量持续翻番、新城建设拉开框架、功能配套初步到位、项目投入形成气候、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三年突变”目标,并以起步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大沿江的开发开放。
1.以产业规划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按照沿江开发产业规划,积极包装推介大型船舶制造、重石化深加工、钢铁冶炼等主导产业项目,瞄准日韩、欧美、港台地区和上海、浙江、广东等国内外500强大企业、大集团展开招商攻势,进一步提升落户项目层次。与此同时,通过新城区的开发、专业园区功能的完善、标准厂房的建设等途径,带动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精细化工、机电加工等延伸产业的招商,与城市建设相关联的服务业招商,与沿江生态农业资源相衔接的现代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招商,加快健全沿江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度。切实加强与五大石化企业的沟通,引导他们参与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建立招商引资服务总公司,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招商;强化现有招商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提升招商人员的整体素质。
2.以“一区四园”为载体,加大项目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搭建项目投入载体。大新城区、精细化工园、机电工业园、物流园、生态园的建设力度,增强吸聚能力。新城区重在拉开框架,精细化工园区重在完善功能配套,机电工业园区重在标准厂房的建设,物流园、生态园重在开放市场、引进资金尽快启动。加快项目投入进程。建立与业主的互通机制,对在谈项目落实专人跟踪,千方百计促成合作;对签约项目强化“一条龙”服务,推动项目迅速转化;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走访制和服务责任制,通过高效组织、高质服务促进企业早日形成效益。针对服务沿江项目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继续租用、雇用、柔性引进规划设计、商贸经营、外语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临港型项目投资额必须控制在1000万美元或亿元人民币以上,后方腹地利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必须达到规模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业主码头共用机制,确保岸线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3.以功能开发为突破口,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思路,负重奋进,重点抓好沿江一级公路、疏港路长青沙段、主城区骨干道路、长青沙大桥、皋张汽渡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内联网、区外通达的交通网络。重点突破功能配套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重抓好热电厂、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公用码头、星级宾馆、行政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建立海关、海事、商检、边检、航道管理等港口办事处;尽快设立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服务机构;超前包装居住小区、沿江综合性二级医院等重点城市功能项目对外招商,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全年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总量力争达到10亿元。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提升共开共发水平。牢固确立“大沿江开发”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港口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港口开发区与后方腹地的关系,真正形成共开共发的良好格局。两个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动开发、错位发展。如皋经济开发区要以建设中心城市新城区的定位,实施高水平开发,快速提升形象,增强集聚能力;以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的加快完善,强力吸引具有城市工业特点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开发区的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推动区内村(居)率先实现现代化。明年要确保完成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10亿元、工业项目投入10亿元。各镇要打好沿江牌,更加重视引进与港口开发区主导产业相联系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招商的有效性和全市产业的关联度。市沿江经济开发指挥部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适当充实成员单位和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型领导干部充实到指挥部,进一步提高指挥、协调、服务沿江开发的能力。
(四)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实现全民创业新跨越。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是规模经济的“孵化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我们要在进一步扩张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走联动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构筑全民创业的广阔平台。实施市镇村三级联动,强势打造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发展平台和组织平台。市级注重构筑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民营经济网站,为全民创业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组织银企合作、建立互助型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等途径,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大力引进各类适用型人才、定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为全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全民创业提供科技支撑。各镇注重打造发展平台。各镇和两个开发区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全市完成100万平方米。如皋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30万平方米、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10万平方米;重点镇力争建成5万平方米,一般镇力争建成3万平方米。要加快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建设和改造专业市场,加快实现集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组道路的联网联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镇入区。村级注重夯实组织平台。大力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两委会”成员在全民创业中的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能人、大户在全民创业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开展争创“民营工业亿元村”、“小康示范户”活动,发挥活动载体对全民创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进一步形成全民创业的铺天盖地之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提高开业率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规模以下企业向规模企业的转化率。
2.走集群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打造全民创业的板块特色。发挥产业规划的指导作用。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集聚发展。各镇要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制定民营经济板块发展规划;区域相连、产业类同的镇要加强横向联合,共谋发展,做大板块,形成一镇一品或数镇一品的集群特色。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从舆论上引导、政策上鼓励、要素上倾斜,推动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外协件本土加工,催生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加工户,形成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以东方、焯晟、阳鸿为龙头的石化板块;以英田、上海轮胎、庆华为龙头的汽车及配件板块;以力星、高压、昌升为龙头的机械板块;以金元、丁纺、泰慕士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板块;以融翔、宏茂为龙头的钢铁板块;以九鼎为龙头的新材料板块;以上海制皂、双马为龙头的精细化工板块;以华冠、皋鑫为龙头的电子板块;以长寿、银燕、玉兔为龙头的食品板块;以华东铸业为龙头的液压件板块。发挥同业商会的凝聚作用。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快同业商会的组建步伐,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扩张力。在发挥好同业商会维权、自律、沟通等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行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凸显行业的聚合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市级重点培育2个超20亿元、8个超10亿元的特色经济板块,镇级、村级要分别培育5亿元以上和亿元以上特色板块,全市培育民营经济亿元村30个。
3.走规模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放大全民创业的旗舰效应。激励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开放重组扩规模,着眼长远利益,积极投大靠强,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横向联合扩规模,加快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增强竞争力;引导企业多元发展扩规模,发挥主业优势,延伸发展触角,形成一主多元的发展格局;引导企业外向开拓扩规模,到市外、省外、境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好“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强化内涵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推动民营企业寻求科技支持,通过自主研发、对外联合、购买专利等途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2005年全市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32家、新培育科技亿元企业18家、与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研发机构4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00个、开发科技项目100个;推动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本、诚信的现代企业新形象。实施强体战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2005年全市争创省名牌产品2只、南通市名牌产品3只;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推动九鼎集团加快上市步伐,加大对南天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进入辅导期,同时培育力星、英田、昌升、神马、江中等一批上市梯队。
(五)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新跨越。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村,希望在农民。必须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创新思维,调整理念,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繁荣农村,跳出农民致富农民。
1.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之举。加快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在继续强势推进花木盆景产业发展、打造江苏花木经济第一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外向果蔬、栽桑养蚕、优质生猪、如皋黄鸡等产业的发展,明年全市花木盆景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外向果蔬达到14万亩,桑园面积达到12万亩,优质生猪出栏60万头,饲养如皋黄鸡1800万羽;加强种养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发展,全市新建市级农业园区2个、镇级农业园区33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大长寿品牌优势,新增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加快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扩大市场占有率,延伸产业链,增强生产基地的拉动力。明年要确保新培植年销售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家、超5000万元的3家、超亿元的5家、超5亿元的1家。加快突破“三资”开发农业。要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开发农业,推动我市龙头企业与外来资本、先进技术和国外市场嫁接,迅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明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总额必须突破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各镇至少新增1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2.坚持以城镇化繁荣农村。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小城镇,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科学制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如城镇陆桥村、红星居、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柴湾镇镇南村、白蒲镇朱家桥村、丁堰镇新堰村、九华镇九华居、石庄镇永新居、吴窑镇吴窑居、黄市镇联络新村等10个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水利三年建设规划,保证河道底清、面洁、岸净、坡绿、灌排自如,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拓展开发的领域和深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加快农村路桥建设,切实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路桥通畅美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以“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为重点的“三清工程”,明年要有30%以上的村达到三清标准,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生产生活环境。
3.坚持以非农化致富农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年新增百人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发展持证农民经纪人2000人以上。大力扶持勾衣结网、绗缝、宠物玩具、红木雕刻、皮革手套等传统特色产业,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致富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能力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进城入镇。放手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劳务、技术整建制输出的总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层次,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建筑业。围绕跻身“全省建筑十强市”行列的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调优结构,开拓市场,做强企业,确保明年施工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110亿元,收入超过30亿元,职工分配超过15亿元,新增2家一级资质企业,创造条件申报1家特级资质企业。大力实施规模战略,全市形成以六建、江中2个超30亿元企业为龙头,以一建、东陈、下原等5个超5亿元企业为基础,以一批超亿元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企业集群;积极拓展市场空间,稳定东三省,扩大京津沪,主攻长三角,进军大西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用人机制创新,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材料,采取招聘、培训和柔性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更加注重科学有效组织,实现环境建设新跨越。
环境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经济工作最有效的抓手,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孵化器”。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诸多制约,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建设,为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提供第一载体。
1.以科学民主为原则,精心组织城镇规划修编。根据加快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的建设体系,做好如皋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编制和完善各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注重规划好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布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在组织专家进行设计的同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可执行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2.以完善机制为保障,精心组织重大工程建设。明年,城市建设围绕8亿元的投入目标,重点实施“二三三”工程:美化如泰运河南北岸和外城河南岸两条河岸;开发益寿路两侧、育贤路两侧、青云路内侧三个区域;大力推进道路桥梁、区域供水、旧城改造三大工程,完成中山东路、海阳南路、安定街两侧商业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改造,加快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完成50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和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任务。交通建设围绕5亿元的投入目标,重点实施“二三三”工程:基本建成盐通高速和新长铁路两大交通枢纽在境内的接口;基本建成沿江一级公路、334省道如城至丁堰段、江曲线北段等三条骨干道路;实施45座农村危桥改造、镇村通达工程扫尾、村组道路连网三项惠民工程。面对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必须着力在健全组织推进、资金筹措和工程管理三大机制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程的指挥体系,市镇村三级联动、既各负其责又紧密配合的协作体系,责任单位牵头组织、有序实施的推进体系。积极探索以地筹资新途径,继续实行市政、交通工程与土地的捆绑对接;精心包装城市和交通建设项目,加大推介招商力度,采取BOT、TOT、BT等方式吸纳各类资本;提高城建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的融资能力,努力赢得金融、信贷及国债的资金注入;继续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财力支持。完善招投标机制,吸引优质的、有资本实力的施工队伍参与城乡工程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进度质量控制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严格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高速和高效。
3.以文明创建为龙头,精心组织“六城同创”。围绕“年内建成江苏省文明城市,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省级验收,加快申创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园林城市”的目标,健全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务实高效、通力协作、督查严格的组织推进机制。在搞好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环境整治和各类软件建设。建立健全以城建部门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相关单位为依托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狠抓城镇、社区、公路环境的综合整治,促进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改善,使城市管理迅速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区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全年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巩固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成果。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化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扎实做好省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机关的创建和申报工作。
4.以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为重点,全力促进服务业的提速发展。着力打造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会有力地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服务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围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的目标,坚持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举,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切实加大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力度。着力引进万家福、苏宁电器等境内外知名的超大联锁超市,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塑造全新的商业文化和购物环境。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精心包装专业特色市场对外招商,加快苏浙、亿丰等大型市场的建设步伐,壮大市场规模,着力培育1个超30亿元市场、1个超20亿元市场和2个超10亿元市场,全市市场成交额确保达到6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滨江近海、交通迅达优势,建立配载集散物流中心,发展沿江、沿铁路现代物流,培育专业仓储、物流企业,积极融入上海物流网。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多渠道保护、开发长寿文化资源,启动城市主要文化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做优做精标志性景点,叫响“长寿之旅”品牌;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资讯、技术、中介、财会、法律等新兴服务业。通过以上途径,努力将服务业培育成为全面创业的重要平台,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加地方税源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七)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发展新跨越。
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跨越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必将为如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法律保障。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和法治环境。健全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把法律监督延伸到社会各个层次,把民主监督推广到党委政府决策的更多领域,以开放的胸襟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努力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科协、工商联、侨联等人民团体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人武、双拥、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不断拓宽营造和谐政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新途径。加快建设“法治如皋”。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增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带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围绕建立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机构内部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公正执法,建立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良性机制。全力打造“平安如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风险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
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发展舆论环境;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广大市民中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以倡导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形成厚德笃学、文明诚信、拼搏创新、超越争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培养好如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配置使用、鼓励激励、社会保障、有序流动等方面的政策,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公益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的需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放大名校效益,叫响如皋教育品牌;采取订单式、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包括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立体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如皋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市属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镇医院经营管理行为,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和医疗质量。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运用市场经营的理念,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各类艺术团体和文艺协会等载体,做好文化产业文章;加快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有线电视县(市);以承办2006年省十六届运动会部分项目为契机,筹划建设多功能体育馆。认真执行三大基本国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土地节约利用和规范管理,争创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提高人口素质。
(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新跨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实现跨越发展与加快富民的互动并进,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三个优先”、“四个到位”。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的需求优先安排;坚持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明年必须帮助2000名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就业机制。取消各种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就业政策,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企业职工权益。推行岗位工资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完善最低工资制,推行欠薪保障制和灵活就业工资制,力争全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大幅度提升。
2.重视分配,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坚持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的原则,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人数2400人,失业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在推进镇机关全面覆盖的同时重点引导城镇企业参保;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做到“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问题。
3. 统筹安排,高度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兼顾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贫困劳模、农村“三老”、特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解决好他们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控减农民负担;建立健全财政对困难群体的资助体系;继续认真实施“百村万户”帮扶工程和百名农技人员到村挂职工作;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二三产业开发,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长久得益;高度重视农村积累性矛盾的化解工作,多措并举,壮大镇村财力,有效压降债务,尽快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多渠道化解改革发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纠纷,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重在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努力建设信仰坚定、执政为民、锐意进取、生机勃勃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才能为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以“强干”为核心,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决策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担当者。党要管好党、执好政,最关键的是要把干部队伍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突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把跨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准确判断形势,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综合协调当作“第一功夫”,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既突出重点,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又放眼全局,推动三个文明的协同并进;把稳定当作“第一责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见微知著,善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筑和谐社会;把依法办事当作“第一素质”,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善于寻找发展经济、善待百姓的结合点,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改进作风当作“第一追求”,增强落实决策的能力,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发挥好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全方位考核评价政绩,探索上级、同级、下级、群众考核评价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公众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民主测评制度;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加大公选领导干部的力度,试行基层党委班子成员公推直选,探索干部破格提拔办法和正常退出机制,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严格执行问责制、罢免制、引咎辞职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无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浓烈氛围。按照全面跨越发展的要求,加强干部的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注重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继续分层次组织赴境外、市外的培训,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百千万”培训工程,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各级干部都要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学习,自觉加强学习。要通过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增长见识、增长才干。要把干部理论学习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干部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在加强干部培训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干部的实践锻炼,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跨部门竞岗交流、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探索打通党政、企业、专业三支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途径,继续选派干部到企业和镇村任职,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跨越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
(二)以“强基”为支撑,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大力激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总结以企带村建立村级党委、总支的经验,进一步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新经济组织上。切实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争创“双五好”镇、村党组织,确保明年全市80%的镇、60%的村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2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成为“双强”型书记,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全民创业、跨越发展中的核心堡垒作用。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市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议事委员会,逐步形成社区各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和各方力量,切实做好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尤其是要做好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在服务社区建设和广大居民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切实加强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大力实施“党务工作者素质工程”,积极开展“星级评定”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政治导向和保障作用。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以“争当党员小康示范户”为平台,非公企业以“党员人才工程”为平台,机关以争创“服务先锋”为平台,社区以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栋、争当优秀党员的“三带一争”竞赛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强堤”为保证,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执政形象。
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就必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高筑防腐防蛀的大堤,始终将公共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各负其责,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一人带一班、一级带一级。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廉评廉考廉、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任前谈话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和民意测评制度。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自身廉政建设。市委常委率先垂范,继续执行保持自身廉洁的六条公开承诺,坚决做到工程承包、建设不打招呼,深化改革、利益调整不打招呼,干部任用、提拔交流不打招呼,纪检、司法工作中不打招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网络。坚持教育在先、约束在先、监督在先,狠抓制度建设,创新监督方式,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党务公开,构建纪检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对有权部门和热点岗位的监督,强化对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构建预防腐败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惩腐纠风力度。只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才有说服力、反腐败才有威慑力、纠风工作才有推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反腐力度,毫不手软地惩处腐败分子。要以查处权钱交易案件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大案要案。要继续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抓住典型案例,重拳出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一查到底,坚决制止一切阻碍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巩固“五条禁令”成果,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以效能提速为核心,构建“效能革命”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增强机关服务能力。
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实现明年如皋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为加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2005年中共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5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6.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2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5.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1.3%。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80亿元,增长2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19.2:43.8:37调整为17.01:47.69:3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27个,是去年的3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0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30.7%,超过了改革开放26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1.0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517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38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4.9%和68.8%。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6.7%;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30人,增长30.6%。
——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0.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54亿元,增长138.9%。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30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超亿元项目11个,分别比去年净增109个、63个、6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新进区企业200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22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0%。
——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8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8万户、私营企业4174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57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20个,其中超10亿元的2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5%、92.6%、92%。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10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亿元,交通建设投入5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860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花木面积6.28万亩、外向果蔬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江苏长寿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项目农业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新增3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71个,投资总额4.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51.7元,增长14.3%。
——综合改革卓有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国资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94家改制企业中,除3家正在扫尾外,已全部实现“产权关系清,劳动关系清,法律关系清”。供销粮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系统今年共变现资产1.7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资产变现总和。粮食企业改革完成了抵押资产清偿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教育卫生改革有序推
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了9所民办学校,组建了如皋市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加快市属医院改革步伐,上海仁济医疗管理公司顺利托管经营新合并的市人民医院,磨头等6家中心医院完成产权转让。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分别达到97%和9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作用进一步发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各镇、各部门推行了《重大决策行为规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行了正科职领导干部的公推公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次在境外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市外联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了“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选派机关干部服务非公企业,深化机关与社区的“结对共建”,启动“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全面推进“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以“直驯和“一肩挑”为主导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五条禁令”,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突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人武、双拥、群团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新进展,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县级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改水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有线电视推广成效显著。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了“五保合一”工程,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9%。
今年我们在“紧运行”的宏观形势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并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准确判断形势、高点定位目标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前提。我们综合分析如皋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加压力,挑战极限,提出了“乘势而上,负重奋进,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目标定位。面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聚焦重点不动摇,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的潜能,努力寻求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关键环节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根本。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跨越先行新实践,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扬苏南之长,取浙江之经,狠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引擎”,取得了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改革和征地拆迁中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的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强市与富民的互动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跨越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关键。我们注重用党的先进性凝聚人,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始,建立了常委分工片、班子成员挂钩镇和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并制订了考核办法,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效能革命”,机关部门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发挥新闻~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批创业典型,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全市形成了“户户竞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生动局面。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组建同业商会等途径将数百名企业主集聚在加快发展的旗帜之下。我们充分发挥~、群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个层面投身跨越先行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锤炼干部队伍、增强执政能力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保证。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精神境界,打牢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矗我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发展经济的责任意识、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锤炼干部,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我们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干部队伍的活力进一步焕发。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入手,标本兼治,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卓有成效的措施,锤炼了干部队伍,各层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涌现出一大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攻坚克难、勇于争创一流的党员干部,为跨越先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今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对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干部作风建设与如皋全面跨越的要求还有差距,开拓创新、化解难题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今年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复杂形势下,我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市各镇、各部门、各级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市广大镇村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大量矛盾,承受的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三个突破、三个高于、三个达到、三个加快”,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产值和规模工业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全市达到145亿元,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47%;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48%以上。新批协议注册外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和工业项目投入的增幅均高于50%:新批协议注册外资确保7.5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确保1.8亿美元、力争2亿美元;工业项目投入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总户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2%,新增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占比达到25%以上: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000户新增私营企业2200家。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加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剔除农业税增长2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增长14.1%以上。
三、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措施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又快又好的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务实性和有效性,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开放型经济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全市上下必须高度统一认识,毫不动摇地走吸纳型、集聚式发展之路,毫不动摇地抢占新一轮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有利地位,毫不动摇地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在全市上下齐抓共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主阵地招商。近两年来,各镇、开发区、各部门整体联动,四面出击,形成了招商引资全面推进的喜人局面,我们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并力争在主阵地招商上寻求更大突破。发挥主阵地和主体力量作用。个开发区要进一步发挥主阵地作用,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0万美元;如皋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000万美元。招商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化队伍作用,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000万美元。“两区一局”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的贡献份额要力争达到75%以上。夯实基础力量。如城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做各镇招商引资的领头羊,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00万美元;丁堰镇要发挥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优势,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00万美元;柴湾、石庄、下原、吴窑、搬经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白蒲、林梓、东陈、九华、长江、江安、磨头、桃园、皋南、袁桥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万美元;雪岸、高明、常青、黄市、夏堡、郭园等镇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00万美元。激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企业联结市场的源头优势、与客商直接接触的感情优势、承载项目的平台优势,突出“嫁接式”招商。凡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4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要通过“保姆式”服务,激发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外引外、增资扩股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如皋籍在外能人资源,调动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热情;要对侨眷、侨属、台属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实现以侨引资、以台引资。
2.在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招商。全党动员、全员发动是近两年我市招商引资连续“撑杆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在继续激活每一个招商细胞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招商。项目包装专业化。在精心筛选项目的前提下,组织专业人才进行项目包装;在做好企业包装、产品包装的同时更加强化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整体包装。组织推介专业化。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方式,探索专题招商、推介招商的策划组织专业化。招商人员专业化。招商局要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集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工作踏实的正规化招商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如皋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两个开发区要加大招商力量的整合力度,不拘一格招揽招商专业人才,并探索建立为我所用、市场化运作的专门招商组织;各镇都要探索建立能够激发招商主体活力的企业化招商主体。
3.在行政推动和市场化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市场化招商。实践表明,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我们要在继续坚持高效组织推进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的新途径。开展节会招商。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简朴、务实、有效”的原则,高频度开展宣传推介、集中签约活动;精心组织第三届沿江经济洽谈会和经济技术洽谈会,以~作为招商引资过程控制的时间节点,集中展示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招商引资成果。推进委托招商。与各类行业协会、国外驻华机构、企业驻外办事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专业招商人员乃至社会自然人建立招商契约关系,委托他们进行招商。实施中介招商。心选择资信好、实力强的境内外招商中介机构为我们进行招商引资,同时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们在信息搜集、项目包装、项目推介等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4.在优惠政策招商和内在优势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内在优势招商。对我市而言,营造招商的“成本洼地”仍显必要,在完善功能配套,机电工业园区重在标准厂房的建设,物流园、生态园重在开放市尝引进资金尽快启动。加快项目投入进程。建立与业主的互通机制,对在谈项目落实专人跟踪,千方百计促成合作;对签约项目强化“一条龙”服务,推动项目迅速转化;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走访制和服务责任制,通过高效组织、高质服务促进企业早日形成效益。针对服务沿江项目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继续租用、雇用、柔性引进规划设计、商贸经营、外语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临港型项目投资额必须控制在1000万美元或亿元人民币以上,后方腹地利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必须达到规模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业主码头共用机制,确保岸线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3.以功能开发为突破口,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思路,负重奋进,重点抓好沿江一级公路、疏港路长青沙段、主城区骨干道路、长青沙大桥、皋张汽渡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内联网、区外通达的交通网络。重点突破功能配套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重抓好热电厂、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公用码头、星级宾馆、行政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建立海关、海事、商检、边检、航道管理等港口办事处;尽快设立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服务机构;超前包装居住小区、沿江综合性二级医院等重点城市功能项目对外招商,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全年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总量力争达到10亿元。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提升共开共发水平。牢固确立“大沿江开发”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港口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港口开发区与后方腹地的关系,真正形成共开共发的良好格局。两个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动开发、错位发展。如皋经济开发区要以建设中心城市新城区的定位,实施高水平开发,快速提升形象,增强集聚能力;以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的加快完善,强力吸引具有城市工业特点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开发区的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推动区内村(居)率先实现现代化。明年要确保完成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10亿元、工业项目投入10亿元。各镇要打好沿江牌,更加重视引进与港口开发区主导产业相联系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招商的有效性和全市产业的关联度。市沿江经济开发指挥部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适当充实成员单位和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型领导干部充实到指挥部,进一步提高指挥、协调、服务沿江开发的能力。
(四)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实现全民创业新跨越。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是规模经济的“孵化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我们要在进一步扩张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走联动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构筑全民创业的广阔平台。实施市镇村三级联动,强势打造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发展平台和组织平台。市级注重构筑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民营经济网站,为全民创业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组织银企合作、建立互助型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等途径,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大力引进各类适用型人才、定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为全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全民创业提供科技支撑。各镇注重打造发展平台。各镇和两个开发区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全市完成100万平方米。如皋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30万平方米、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10万平方米;重点镇力争建成5万平方米,一般镇力争建成3万平方米。要加快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建设和改造专业市场,加快实现集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组道路的联网联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镇入区。村级注重夯实组织平台。大力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两委会”成员在全民创业中的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能人、大户在全民创业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开展争创“民营工业亿元村”、“小康示范户”活动,发挥活动载体对全民创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进一步形成全民创业的铺天盖地之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提高开业率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规模以下企业向规模企业的转化率。
2.走集群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打造全民创业的板块特色。发挥产业规划的指导作用。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集聚发展。各镇要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制定民营经济板块发展规划;区域相连、产业类同的镇要加强横向联合,共谋发展,做大板块,形成一镇一品或数镇一品的集群特色。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从~上引导、政策上鼓励、要素上倾斜,推动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外协件本土加工,催生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加工户,形成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以东方、焯晟、阳鸿为龙头的石化板块;以英田、上海轮胎、庆华为龙头的汽车及配件板块;以力星、高压、昌升为龙头的机械板块;以金元、丁纺、泰慕士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板块;以融翔、宏茂为龙头的钢铁板块;以九鼎为龙头的新材料板块;以上海制皂、双马为龙头的精细化工板块;以华冠、皋鑫为龙头的电子板块;以长寿、银燕、玉兔为龙头的食品板块;以华东铸业为龙头的液压件板块。发挥同业商会的凝聚作用。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快同业商会的组建步伐,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扩张力。在发挥好同业商会维权、自律、沟通等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行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凸显行业的聚合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市级重点培育2个超20亿元、8个超10亿元的特色经济板块,镇级、村级要分别培育5亿元以上和亿元以上特色板块,全市培育民营经济亿元村30个。
3.走规模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放大全民创业的旗舰效应。激励联合重组。引导
企业开放重组扩规模,着眼长远利益,积极投大靠强,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横向联合扩规模,加快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增强竞争力;引导企业多元发展扩规模,发挥主业优势,延伸发展触角,形成一主多元的发展格局;引导企业外向开拓扩规模,到市外、省外、境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好“两个资源”和“两个市潮。强化内涵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推动民营企业寻求科技支持,通过自主研发、对外联合、购买专利等途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2005年全市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32家、新培育科技亿元企业18家、与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研发机构4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00个、开发科技项目100个;推动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本、诚信的现代企业新形象。实施强体战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2005年全市争创省名牌产品2只、南通市名牌产品3只;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推动九鼎集团加快上市步伐,加大对南天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进入辅导期,同时培育力星、英田、昌升、神马、江中等一批上市梯队。
(五)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新跨越。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村,希望在农民。必须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创新思维,调整理念,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繁荣农村,跳出农民致富农民。
1.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之举。加快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在继续强势推进花木盆景产业发展、打造江苏花木经济第一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外向果蔬、栽桑养蚕、优质生猪、如皋黄鸡等产业的发展,明年全市花木盆景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外向果蔬达到14万亩,桑园面积达到12万亩,优质生猪出栏60万头,饲养如皋黄鸡1800万羽;加强种养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发展,全市新建市级农业园区2个、镇级农业园区33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大长寿品牌优势,新增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加快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扩大市场占有率,延伸产业链,增强生产基地的拉动力。明年要确保新培植年销售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家、超5000万元的3家、超亿元的5家、超5亿元的1家。加快突破“三资”开发农业。要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开发农业,推动我市龙头企业与外来资本、先进技术和国外市场嫁接,迅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明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总额必须突破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各镇至少新增1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2.坚持以城镇化繁荣农村。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小城镇,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科学制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如城镇陆桥村、红星居、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柴湾镇镇南村、白蒲镇朱家桥村、丁堰镇新堰村、九华镇九华居、石庄镇永新居、吴窑镇吴窑居、黄市镇联络新村等10个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水利三年建设规划,保证河道底清、面洁、岸净、坡绿、灌排自如,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拓展开发的领域和深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加快农村路桥建设,切实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路桥通畅美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以“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为重点的“三清工程”,明年要有30%以上的村达到三清标准,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生产生活环境。
3.坚持以非农化致富农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年新增百人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发展持证农民经纪人2000人以上。大力扶持勾衣结网、绗缝、宠物玩具、红木雕刻、皮革手套等传统特色产业,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致富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能力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进城入镇。放手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劳务、技术整建制输出的总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层次,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建筑业。围绕跻身“全省建筑十强市”行列的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调优结构,开拓市场,做强企业,确保明年施工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110亿元,收入超过30亿元,职工分配超过15亿元,新增2家一级资质企业,创造条件申报1家特级资质企业。大力实施规模战略,全市形成以六建、江中2个超30亿元企业为龙头,以一建、东陈、下原等5个超5亿元企业为基础,以一批超亿元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企业集群;积极拓展市场空间,稳定东三省,扩大京津沪,主攻长三角,进军大西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用人机制创新,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材料,采取招聘、培训和柔性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更加注重科学有效组织,实现环境建设新跨越。
环境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经济工作最有效的抓手,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孵化器”。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诸多制约,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建设,为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提供第一载体。
1.以科学民主为原则,精心组织城镇规划修编。根据加,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风险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
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监督,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广大市民中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以倡导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形成厚德笃学、文明诚信、拼搏创新、超越争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培养好如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和~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配置使用、鼓励激励、社会保障、有序流动等方面的政策,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公益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的需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放大名校效益,叫响如皋教育品牌;采取订单式、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包括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立体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如皋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市属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镇医院经营管理行为,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和医疗质量。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运用市场经营的理念,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各类艺术团体和文艺协会等载体,做好文化产业文章;加快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有线电视县(市);以承办2006年省十六届运动会部分项目为契机,筹划建设多功能体育馆。认真执行三大基本国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土地节约利用和规范管理,争创拾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提高人口素质。
(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新跨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实现跨越发展与加快富民的互动并进,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三个优先”、“四个到位”。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的需求优先安排;坚持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明年必须帮助2000名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就业机制。取消各种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就业政策,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企业职工权益。推行岗位工资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完善最低工资制,推行欠薪保障制和灵活就业工资制,力争全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大幅度提升。
2.重视分配,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坚持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的原则,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人数2400人,失业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在推进镇机关全面覆盖的同时重点引导城镇企业参保;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做到“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问题。
3.统筹安排,高度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兼顾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贫困劳模、农村“三老”、特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解决好他们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按照“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严格控减农民负担;建立健全财政对困难群体的资助体系;继续认真实施“百村万户”帮扶工程和百名农技人员到村挂职工作;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二三产业开发,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长久得益;高度重视农村积累性矛盾的化解工作,多措并举,壮大镇村财力,有效压降债务,尽快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多渠道化解改革发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纠纷,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重在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努力建设信仰坚定、执政为民、锐意进娶生机勃勃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才能为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以“强干”为核心,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决策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担当者。党要管好党、执好政,最关键的是要把干部队伍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突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把跨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准确判断形势,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综合协调当作“第一功夫”,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既突出重点,牢牢抓住经济建
全面跨越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实现明年如皋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为加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2005年中共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5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6.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2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5.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1.3%。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80亿元,增长2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19.2:43.8:37调整为17.01:47.69:3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27个,是去年的3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0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30.7%,超过了改革开放26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1.0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517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38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4.9%和68.8%。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6.7%;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30人,增长30.6%。
——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0.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54亿元,增长138.9%。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30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超亿元项目11个,分别比去年净增109个、63个、6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新进区企业200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22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0%。
——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8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8万户、私营企业4174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57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20个,其中超10亿元的2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5%、92.6%、92%。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10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亿元,交通建设投入5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860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花木面积6.28万亩、外向果蔬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江苏长寿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项目农业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新增3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71个,投资总额4.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51.7元,增长14.3%。
——综合改革卓有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国资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94家改制企业中,除3家正在扫尾外,已全部实现“产权关系清,劳动关系清,法律关系清”。供销粮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系统今年共变现资产1.7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资产变现总和。粮食企业改革完成了抵押资产清偿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教育卫生改革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了9所民办学校,组建了如皋市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加快市属医院改革步伐,上海仁济医疗管理公司顺利托管经营新合并的市人民医院,磨头等6家中心医院完成产权转让。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分别达到97%和9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作用进一步发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各镇、各部门推行了《重大决策行为规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行了正科职领导干部的公推公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次在境外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市外联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了“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选派机关干部服务非公企业,深化机关与社区的“结对共建”,启动“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全面推进“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以“直选”和“一肩挑”为主导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五条禁令”,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突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统战、人武、双拥、群团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新进展,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县级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改水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有线电视推广成效显著。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了“五保合一”工程,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9%。
今年我们在“紧运行”的宏观形势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并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准确判断形势、高点定位目标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前提。我们综合分析如皋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加压力,挑战极限,提出了“乘势而上,负重奋进,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目标定位。面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聚焦重点不动摇,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的潜能,努力寻求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关键环节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根本。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跨越先行新实践,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扬苏南之长,取浙江之经,狠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引擎”,取得了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改革和征地拆迁中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的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强市与富民的互动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跨越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关键。我们注重用党的先进性凝聚人,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始,建立了常委分工片、班子成员挂钩镇和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并制订了考核办法,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效能革命”,机关部门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批创业典型,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全市形成了“户户竞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生动局面。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组建同业商会等途径将
[1][2][3][4][5][6]下一页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