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学与人类未来
生态学与人类未来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因为只有地球 才具有生命存在所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水和生物赖以生存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能再生和不能再生的资源和能源。生物随地球环境演变而产生而进化,作 为生物进化史上迄今为止最高层次的人类,也同样是地球的产物。人是与环境同步发展起来的,环境 创造孕育了人类;反过来,人类又根据自己的意愿,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与未来的关系,说到底也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可是,正是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人,同时也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一系列具 有全球性的种种问题,陷我们自身于困境之中。这是由于人类认识自然不够的结果。的确人类认识自然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最初,人类是畏惧自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从逐渐认识自然走向无视自然,自命为自然的主人,自然的主宰者,拥有任意处置自然的大权。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人们缺少悟性,缺少一种文化教育,一种在开发自然、变革社会,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过程中的经常反思。现在是从无视自然觉醒过来走向重视白然的时刻,责无旁贷地由自己来解决 自己所造成的恶果。
未来不是过去的重复,也不是现在简单的继续,要做到继往开来,把未来看成是现在的直接结果。而人类生态学恰恰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隆。它既有立足现在,探索、洞察、预测和规划未来的性质,同时也有立足未来,评估,审视并检验 人类现在的决策与行为的性质。人类今天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正是来自昨天的失误;而今天的错误,又更将加重明天的困难。
未来的生态文化、环境文化则是以协调未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是以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思想为核心的一种科学文化。人类正在步履全维艰地走向生态文化、环境文化的时代。人类生态学在许多国家正日趋社会化,而一些学科也正在日趋生态化。生态文化的兴起,意味着人类和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一种文化。人类生态学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波欧克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它既包括生物群落之问的相 互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了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种种问题。这就指出人类生态学实际 上是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一个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学的发展,将缓解或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将绘制出未来生态文化、环境文化绚丽灿烂的图景。人类生态学从其学科原理的深处,崇尚控制、节约,长远、持久,改革、开放,人道、正义,公平、合理,合作、共存,协商、互让、相互尊重,兼收并管,减少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压力,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反对挥霍、浪费,放纵、污染,狂妄、贪婪,自私、封闭,侵略、剥削,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根除生态的恶性循环、生态文化、环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在对人 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引起一场深刻的思想和观念的变革。
“百年树人” ,是我国重视思想教育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向未来的生态文化、环境文化,实质上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意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其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教育事业正是为了迎接未来所做的一种准备。教育还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 的未来意识,把握大趋势和发展方向。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提高了,生态文化、环境文化是会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
未来的时代是宏伟壮丽的,但道路也是艰难的。危机固然是令人烦恼的,但它往往也是促使人们反思的清凉剂,是导致更新、进步、升华的源泉。它鼓励和鞭策着人们共同去探求合理解决的办法。未来的生态文化将在21世纪逐渐显露出它的异彩。
1004010523土木五班王世禄
第二篇: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浅谈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观《逃离克隆岛》有感
初教院 小教114 竺丽雯
就影片中展现的场景来说,由于背景是2019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未来,未来的高科技造就了高尚、舒适却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在我们感慨、羡慕以后便利惬意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反思人类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类影片的确发人深省。
总所周知,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要要求,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物化的当今社会,科学转变为是实践技术的同时(即科学到科技的这个过程中),由于科学家或是机构正在“异化”。我们对自然怀有一种敌意、不敬,由此产生了一种分裂和对抗的情绪。人类心灵深处从前不曾被激发的趋利性、盲目性,在一些世界范围内的实例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从人性上,我们几乎迷失自我、抛却人伦道德,用一种病态的理念、态度妄想支配超越本身能力的东西——为了什么?欲望、财富?!我甚至可以说:人类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了完全的相互信任,因为这是一种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生物。而这种对高深莫测的科学都毫不敬畏的态度,比什么都可怕。
曾有科学家这样预言:“人类如毁灭,应归咎于自身。” 那么,“人类会自我灭亡”,真的只是一种大胆夸张吗?我不这样认为。
显然,科学技术现在已经人类进步的动力,然而,深藏再这种表象下的,是深深的隐患——科技给人类造成一种不安全感。表面上,我们的生产生活因其而愈加轻松灵便,以便于我们尽早脱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而寻求高端享受。但是,当这个速度过快、欲望过强时,这种基本、善意的保障就转变为某些智者的担忧,“超人文”的社会科学造成了人类的“快餐式”生活、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了能源枯竭、增加了人性迷障„„如果睁大双眼我们就会发现:潜在的危险正在一次次以危机乃至灾难的形式上演„„上类无限度的探索、破坏、发展,最终以自然的形式报应在我们身上。
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①,但显然,实现它还任重道远。具体来说,我们能够做的有以下几大点:
1、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对传统高耗产业进行改造,用高新技术改造。
3、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4、尽力保护环境,消除污染。
5、提高人类科技素质,实现人与科技同调的现代化。
另外,在影片中,男主角的个性鲜明,属于思维大胆奔放(很契合他被克隆的对象的性格)、敢想敢为的个性。而事实上,在其他机器人或是生化人(克隆人)的类似灾难片中,主角都是独具新意,勇于冲破悲剧命运的勇士。这让我们不得不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怀疑、批判精神是人类最具颠覆性的力量,能够揭开科学和生命的庞大骗局,当然,这首先需要勇气和实力。外国人相较于中国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有一颗敢于冲破世俗、不畏艰险困苦的心吧。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思考,衍生出大胆创新的民族性格。这一点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每个人都有惰性,总喜欢习以为常,安于现状,遵从习惯的力量。原来是怎样的就怎样,昨天怎么做的,今天照本宣科地做,这样轻车熟路,不用太多思考,也不费什么劲,更不会有什么困难、风险。但这样也难以有创新和巨大的进步发展。惰性也可以称为惯性,这是事物的劣根性。习惯于常规,不求开拓创新,这是许多人之所以一辈子平庸的原因。
开拓创新是前进、发展的动力,只有开拓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做一个时时自新的我。但创新有度,不能太出格,太没有原则。(如凤姐,那就是哗众取丑了!)创新,首先需要认识本我,洞察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要明确发展目标,方向明才能决心大,有动力;再次要打好基础,脚踏实地,尽可能收获知识技能,积累能量以待时变;最后就是勇于实践,常常自省总结,锲而不舍,不耻下问。
㈡
不平等的问题不仅凸显在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在科学的庞大领域内,我们需要时时谨慎、处处提防,因为后果人还无法承担。
所谓的科学本无止境,甚至我们至今还无法人为地明确划分出不同科学种类之间的界限。所以,面对未知的未来,谁敢肯定的说:
诺亚方舟只是个传说?空中楼阁只是个幻想?机器人永远不会产生思维?克隆者一定会臣服于(人类为他们制定的)既定命运?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一旦机器人(或生化人)有思维了,就可以创造自己,创造出比人类更有劳动力的奴隶,自然也不需要人类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机器人又有了感情那就不一定了!„„可是,要有感情比要有思维难多少?!
也许又有人反驳,人类制造的东西,怎么可能超越自身存在呢?那么我只能说你太自信了。放眼世界,人类能掌控的部分远远小于未知的部分。未知技术是否能超越人类极限,科学家都无法下论断。人工智能②的未来,远远比人类的未来更莫测。因为他是人类人工智能的扩展和延伸。
备注:
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
主要成果有:人机对弈、模式识别、自动工程、知识工程等等。
第三篇:基因工程与人类的未来
基因工程与人类的未来
班级:13级生科02班
学号:13300226
姓名:李想
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基因工程的历史、发展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让人们更加了解人类在基因方面的发展过程和明白基因工程的利弊,使人们更加惊醒,希望未来的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人们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来创造出一个新的物种,也可改变地球上已有物种的某些基因,从而改变其性状。这种技术对人类甚至对地球的影响是无法被忽略的,不过无论什么技术都有其利弊,其主要还是看人类对其的用法,用之好则好,用之坏则坏。关键词:基因工程、人类、未来、利弊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o expound the his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and future for mankind, let people know m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in the aspect of gene and underst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make people woke up more, hope that the futur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Genetic engineering(based engineering)say again gene splicing technology and DNA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People can through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to create a new species, also can change some genes of the existing species upon earth, to change its character.The effect of the technology of human beings on the earth even cannot be neglected, but no matter what technology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main or the human to its usage, with the good is good, bad is bad.Key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human, in the futu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前言
基因工程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极大的发展,并且将其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如在生产领域,如今所说的转基因食品就是基因工程的产物;还有在环保、医疗、食品、植物的新品种研究和动植物的物种延续等。
现在的基因工程已经着手解决人类更加难以突破的领域,如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科学家们希望利用基因工程使得药物基因重组从而达到想要的结果;还有在治疗蔓延在全世界的艾滋病方面科学家也希望能在基因工程方面有所突破。
本论文主要阐述基因工程的历史、发展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让人们更加了解人类在基因方面的发展过程和明白基因工程的利弊,使人们更加惊醒,希望未来的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文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者其他截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的技术[1]。首先该技术高效、经济,这是传统产业工程无法比拟的。它能按人类需要来设计和改造生物的机构和功能、生产出优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品种。在低投入的情况下,能够高效生产出所需商品。而且外源基因只要进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就可以遗传给后代,育出的优良品种,可持久利用。其次,该技术具有清洁、低耗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现代基因工程所利用的原料是可再生及可循环使用的,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极少产生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废物。再次,该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有优势。基因诊断更有预见性和准确性,而且基因治疗可从基因水平上纠正疾病,从而是疾病得以根治[2]。
1、基因工程发展历史
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1944年 3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现DNA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分子。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69年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第一个基因。1980年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小鼠。1983年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1988年 K.Mullis发明了PCR技术。至此,基因工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各个领域。
2、基因工程所应用的领域 2.1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节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2]。如:日本将嗜油酸单孢杆菌的耐汞基因转入腐臭孢杆菌,改菌株能把汞化无吸收到细胞内,用它处理污水就能解决被汞污染的环境问题,又使得汞得以回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微生物工作者培育出了一种以PCBs(聚氯联苯)为食物的细菌[3]。
基因技术的发展,也为防止农林害虫提供了有效的新技术手段,微生物农药因此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重视[4]。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致病菌级害虫的影响,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农药控制病虫害,这是造成食物中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5]。而如今,宜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各种抗病、抗虫基因转移到大豆、玉米和水稻等多种重要农作物种,利用转基因职务自身的能力抵抗外界病、虫的危害,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6]。
2.2食品产业
基因工程技术在绿色食品资源改造方面及绿色食品品质改良方面都有极大的应用。在绿色食品资源改造方面如有植物性食品原料、动物性食品原料和微生物食品原料等资源改造。在植物性食品原料资源改造方面主要应用于增产、抗病虫害等;动物性食品原料中主要引用于动物优良品种的发展,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于动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独特优势;在微生物性食品原料的资源改造方面主要利用遗传改造的微生物来转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来生产真菌蛋白食品。
对于绿色食品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天然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和减少生产过剩中的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等。如改善植物油脂品质,一些在植物油脂代谢中比较重要的基因已被克隆,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油脂中的组分提供了便利[7]。
2.3医疗、药物
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而如今不仅应用于改变基因缺陷的遗传病,而且还可用于治疗肿瘤等癌症病症[8]。例如: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第三位[9];而在肝癌介入治疗的方法中所需要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便是基因工程技术[10]。不仅在肝癌治疗方面,在其他癌症治疗和其他疾病方面也得到了应用;如:血友病、卵巢癌、脑血管痉挛、乳腺癌以及乙型肝炎等疾病。
而针对某些疾病治疗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大量生产了一些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如治疗白血病时,将细胞因子转入肿瘤细胞制成的基因工程疫苗治疗白血病已取得较好的疗效[11]。而对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微生物有着极大的作用。微生物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12]。
3基因工程的利弊
基因工程的发展不仅影响到了环保领域、食品原料和生产领域、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还影响着人类的工业领域,甚至,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推动,计算机行业也在进步,并还将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13]。所以基因工程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好处是无法估量的。
凡是有利便有弊。虽然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如果对其运用不当,将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现今,人们对于某些转基因问题还难以做出确切的答复,如人类的健康会不会收到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外援基因会不会破坏体内其他调节基因的平衡,是否会引起细胞病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可能要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和实验才能得出结论[14]。
4.结语
我们在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转基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品种的生物控制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没有可靠的生物控制措施之前,应严格禁止其进行生产和进入开放的自然生态系统,只有其生态安全性达到了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时,或无生殖能力的动物和植物才能允许进入自然界进行生产,也只有这样才是有益于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在看到基因工程为人类社会的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人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并不断探索,以期让基因工程技术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15]。
参考文献
[1] 张军梅.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1,36:11-12.[2] 杨林,聂克艳,杨晓容,高红卫.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7,5:30-34 [3] 胡金川.基因工程技术在肽抗生素制备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报,2003,16(8):611-613 [4] 黄传杰.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1,9(3):320-324 [5] 黄大昉.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与展望[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11(2):111-114 [6] 韩剑宏,唐运平,倪文.环境生物技术在微污染源岁中的应用与展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96-97 [7] 刘新平.基因工程技术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影响[J].南昌高专学报,2006,1:99-101 [8] 董自梅.基因工程与医疗[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5,2,8-8 [9] 刘慧媛,陈志敏,曾健伟,等.4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新医学,2013,44(2):123-126 [10] 刘广才.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与展望[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163-164 [11] 王飞,陈慧慧,李建.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5):1158-1162 [12] 韩倩倩,王春仁.基因治疗产品、细胞治疗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在欧盟的监管[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05:244-246.[13] 毛传清,祝娟.论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36-37 [14] 章洁东.试谈基因工程技术的利弊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26-226 [15] 张军梅.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1,12:11-12
第四篇: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从工业化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能集约地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促进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服务的进行。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其中住房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问题。特别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代城市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新的城市历年对生态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态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生态学是以自然界的有机体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激化,生态学家在投身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的狭隘的纯自然的倾向和学科局限,把人类活动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作为宏观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目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科学和城市科学的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古代的中国人居环境、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都体现了城市生态学的思想理念。20世纪70年代一批生物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环境影响下动植物区系的变化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前景所做的估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人和生物圈(MAB)计划,其目的在于研究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环境过程和环境压力,找出人类合理管理生物圈的途径和方法。此外,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于1974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态学大会成立了“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并组织出版了季刊《城市生态学》杂志。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IUE)、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ALE)、欧洲联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都开展了相关研究。我国城市生态学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生态学传入我国,引起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家的广泛兴趣。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1986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其重点在于城市
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问题。198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学研究与国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1997年12月,全国第三届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专题讨论会在深圳和香港的相继召开,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1990年中国生态学会在珠海和澳门展开了生态城市研讨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8月在中国深圳召开了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并讨论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这些都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与“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概念虽有联系,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别。
生态城市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有: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
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建设生态城市包括以下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态城市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他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方法(urbanmetabolismmethod)、生态足迹法(Footprintmethod)、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cycleassessment)、模糊数学方法(fuzzymethod)、单指标评价(individualindicatorassessment)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integratedassessmentmodels)等。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当前我国正在研究评价指标的规范化问题。评价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其选取应遵循以下3方面的原则:
第一,代表性。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所选指标要能反映该城市的本质特征、复杂性和质量水平。第二,全面性。指标体系应具有综合性,全面反映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应使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第三,规范性。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使用国内外公认、常见的指标的原则,使指标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此外,香港在研究城市生态时成功地运用了城市代谢法。在广州和青岛等城市生态的研究中则引入了生态足迹的方法。
4.展望
根据城市化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应当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探索,特别是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第二,扩大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即从由单一的城市为对象的研究,转变为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和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研究;第三,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第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的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令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第七,加强国际间、城市间和社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第五篇:解密纳米 纳米技术与我们人类的未来专题
解密纳米 纳米技术与我们人类的未来
纳米技术的进步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江泽民
纳米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还会是一场产业革命!-----钱学森
◆ 从了解纳米技术开始: 纳米 其实是一个长度单位: 米= 毫米 1毫米 = 微米 1 微米= 纳米
也就是说 1纳米 = 米(即1米的十亿分之一)
在纳米的尺度范围内(1--100纳米),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和分子来创造物质的能力和技术,称为纳米技术。
通过纳米技术所制成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与一般材料的超常规特性。纳米技术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我们的衣食住行。现在无论是打开电视,或翻开报纸,随处可见关于纳米科技的报道!
早在1982年美国一位科学家罗雷尔博士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人类才看到了纳米世界。从那以后世界便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纳米科技。罗雷尔博士由此荣获1986年诺贝尔奖。
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毫米-----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和改良蒸汽机 引发了第一次工业产业大革命;
微米------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电气(微电子技术)时代。引发了第二次工业产业革命;
纳米------以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为标志,必将引发第三次工业产业大革命!
二十一世纪必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 各国对纳米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视程度: 美国:
克林顿总统:“我的预算支持一个比较重要的、新的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的能力,价值为5亿美元。试想一下这些可能性:材料将10倍于钢而重量只有其数分之一;国会图书馆内所有的信息可以压缩到一块方糖那样尺寸的器件之中;当癌病变只有几个细胞那样大小时就可以探测到。我们的目标可能需要2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但这恰恰是为什么联邦政府要再此起重要作用的原因。”
2001年1月21日,克林顿总统宣布了国家纳米技术倡议 并在2001年财财政中增加26亿美元,美国政府认为,今天的纳米技术就如同50年代的晶体管,其科研和产业化将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节约资源和能源,纳米技术是开发未来微型武器的技术基础,是国防工业的未来
德国: 拟建立或改组6个政府与企业联合的研发中心,并启动国家级研究计划。
法国: 最近将投资8亿法郎建立有6万平米、拥有3500人的微米/纳米技术发明中心。配备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扶植建立创新企业和申请专利。
日本: 80年代初投巨资,91年设施了为期10年、耗资2.25亿美元的纳米技术研究计划。目前,每年2亿美元推动新的研究中心建设和国家级研究计划。
英国:制定了包括机械、光学、电子学等领域的8个项目的纳米技术研究计划。
中国: 目前每年投入5亿在纳米技术研究,每年增加20%-30%投入。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中科院金属所的纳米铜,晶粒30nm,是常规铜的几十万分之一,表现了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变形50多倍而无裂纹„
安然是我们民族的企业,又是一个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无论是国家、省或者是市,都对我们的企业寄予厚望,并给予了强大的支持,为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然现已在沈阳、上海、成都、天津、西安建立分公司。公司还将在广州、湖南、北京等设立分公司,计划在国内把安然事业做好、做大、做稳、做强,把安然事业的大本营、根据地建好后,将陆续在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韩国„„建立分公司,安然承诺永不放弃直销,公司在直销界奋进的目标就是世界直销业前几名!◆ 安然公司有哪些优势?
优势一:具有国际战略意义的高新科技---纳米技术
公司董事长刘润东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之一,获奖理由:高科技造福人类,在无竞争领域稳健布局,为日后做大做强从容蓄势!
获奖实况视频:http://www.xiexiebang.com/u/2765393060 汗蒸房工程原理及盈利详解
欢迎加盟安然汗蒸连锁www.xiexiebang.com qq:1055419796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