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简要回顾十一五期间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简要回顾十一五期间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各种挑战考验,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闯新路,攻坚克难促发展,先后作出了发展“三化两业”、推进“四大突破”、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完善全市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各项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14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141.07亿元增至297亿元,增长1.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4.5亿元增至78.68亿元,增长1.2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2亿元,增长1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6亿元,是“十五”的5.7倍,尤其是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改写了贺州无铁路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使贺州迅速成为了广西面向粤港澳的开放合作前沿;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五年累计引进项目2630个,到位资金721.7亿元;城镇化率从30%上升到35%,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与此同时,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2010’桂台客属联谊会暨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民生工作全面推进,“小财政办大民生”经验得到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各级人大科学决策、依法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务实作风得到弘扬。
第二篇: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
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大纲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机制
【内容提要】
1、“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2、“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内容精讲】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一、时代背景
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前提。
(一)“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二)“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三)“十一五”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够完善的体制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四)“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五)“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二、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1页
(一)《纲要》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提供了基础。
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
(二)《纲要》编制的主要特点
(1)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
(2)在规划指标上,按属性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3)在规划形式上,《纲要》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4)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依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制定“十一五”规划,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
三、《纲要》编制的目的和定位
《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对发展阶段及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1)“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形势跌宕起伏,我们有效应对和化解了各种挑战与矛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2)“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完成,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3)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不仅对当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
【2009年考题】“十一五”时期,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市场潜力巨大
B.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C.国民储蓄率较高
D.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E.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ACDE
2.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二是“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三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纲要》分析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
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指导原则
1.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真正做到“六个必须”,《纲要》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六个立足”,进一步回答要什么样的增长、靠什么增长和怎样增长的问题,以进一步调整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发展的方式,明确推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1)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2)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3)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人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4)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5)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
(6)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规划指标
(一)发展目标<大纲要求>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与挑战,根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9个方面的目标:
1.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06年真题】“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是()
A.实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实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D.实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答案:C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4.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人均收人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07年真题】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
A.35%
B.40%
C.47%
D.50%
答案:C
第三篇:20120105 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简况(宣传册)
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是贺州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矢志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内外环境,面对极其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奋力前行,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力发扬开拓新业精神,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快、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物价回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0亿元,首次迈过300亿元大关,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30%;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0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增长12%,多数指标在全区排位实现了前移。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在探索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征程上迈出了又一坚实步伐。
一、以“保投入、保扩量、保速度、保质量、保控价、保进位”为目标,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针对今年世界经济趋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物价上
涨形势严峻等问题,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大力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化解经济下行和物价上行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取得比预期要好的成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一是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利用迎接2012年建市十周年庆典和推进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多次上北京、跑南宁,加紧对接国家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大力支持,创下了获得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的历史之最。其中,今年一年获得国家项目资金是“十一五”期间的总和,争取土地指标也有大幅度增长,有效缓解了资金、项目、土地、能源等发展瓶颈问题。二是着力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力实施江河治理、饮水安全保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建设四大工程,创下了争取上级资金和完成水利投资的两个历史新高。以建设广西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万元增收工程、“234”农业产业化工程和三大增粮增收行动,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富川瑶族自治县率先建设成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三是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培育五大支柱产业,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初步构建了电力、林浆纸、铝电子、大理石、稀土和钨钛锡六大产业链,预计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36%,工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六大园区建设,贺州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被确定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信都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通过自治区评审,规划新建稀土产业园、钨
钛产业园、石材产业园,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完成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正式奠基开园,华润雪花啤酒厂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今年六大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资64.2亿元,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增长43%。大力抓好百里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建设贺州至富川一级路,构建百里工业走廊大动脉,整合沿线工业园区,工业走廊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金源稀土年产2000吨永磁材料竣工投产,金广稀土公司金属甩带项目和金利材料公司稀土发光材料项目正式启动,新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8%。四是着力抓好商贸旅游业。精心实施黄姚古镇、姑婆山客家风情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预计今年全市接待游客6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和44.5%。大力发展物流、保险、信息、商务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五是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完成了《贺州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建设项目计划》编制工作,和谐征地拆迁1.14万亩,建设一大批工业、城建、农业、民生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增量在100亿元左右,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六是着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贵广高速铁路、永贺高速公路贺州段、贺州火车站至姑婆山二级公路、八步经黄姚至昭平二级公路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贺州机场列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七是着力加快城镇化步伐,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城镇化率由去年的35%提高到37%。扎实推进以城东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大会战,累计完成城建项目投资75.7亿元,贺州五星级大酒店开工建设,绿洲家园、太白湖公园、文化中心、农民回建安居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贺州大道完成改造,碧桂园一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开展建市十周年庆典筹备工作为契机,研究部署“五城联创”工作,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二、以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提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建设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两广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东靠步伐,加强与粤港澳交通、园区、产业全面对接。加快推进信都经济区和粤桂合作贺州—佛山试验区建设。成功主办2011年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贺州专场签约会、首届广西园博会贺州园、第六届广西贺州农展会等系列展会活动。开展系列重大出访考察活动,取得了丰硕经贸合作成果。与中国铝业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纸业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铁十六局集团等央企和自治区交通投资集团、北部湾集团等区企达成一系列重大项目投资意向,给贺州产业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注入了强大活力。今年全市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510个,新签项目投资总额275亿元;外资(含续建)项目到位资金8927万美元,增长26.9%。与此同
时,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重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扩权强县进程,平桂管理区正式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四大投融资平台建设,成立了贺州市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工作顺利推进,中国银行贺州支行升格为分行。
三、以发展基层民主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我们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加强人大工作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重要人事任免权,支持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召开贺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和新一届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二是切实加强政协工作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召开政协贺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完成了政协换届选举工作。三是切实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加强宗教管理,重视对台工作,圆满完成侨联、民盟贺州市委会的换届工作。四是切实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办案,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五是切实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六是切实加强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七是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八是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大力支持驻贺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再次获得“全区双拥模范城”荣誉。
四、以建设文化先进城为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建设先进文化、树立贺州新形象作为加快贺州崛起的一个战略举措来抓,加快建设文化先进城。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向钟世才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道德新风尚。二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进社区、进村居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素质。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着力打造瑶族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传媒中心、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功承办了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贺州”慰问活动和“2011’贺州〃首届广西作家节暨《客家大歌》创作采风活动”。四是加强党管舆论工作,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组织开展新闻发言人培训牢牢把握社会舆论引导的主导权。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南宁和市内多次举办“十一五”以来成就展,多次邀请中央和区内外
重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贺州,贺州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干部群众开拓奋进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五、以“小财政办大民生”为导向,促进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着力提高基层民政能力,走出了一条“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新路子。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投入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达14亿元,顺利实施了贫困村道路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沼气池建设、市幼儿园迁建、市职教中心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安居惠民、社会保障惠民、城市管道燃气等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二是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4.0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三是进一步扩大城乡困难群众低保覆盖面,在八步、昭平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全市有20.3万人参加保险,覆盖率为85%以上。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落实补贴资金3176.9万元,惠及19万城镇、农村低保人员和五保对象。四是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9328套,改造农村危房1.84万户,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908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五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对我市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验收。六是加强价格监管工作,采取临时干预措施,投入控价补贴财政资金452万元,在城区各大市场启动政府限价猪肉、限价食用油销售工作,CPI由7月份最高的9.4%回落到12月份的6.7%。
七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第五轮创新计划,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1.11%和36.17%。实施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3.8亿元启动贺州高中迁建和贺州二高扩建工程,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通过了自治区评估验收,荣获“全区职业教育攻坚进步市”表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实现全市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4.34%。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自治区人口计生委推荐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在全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45枚,金牌总数排全区第6位。与此同时,新闻出版、食品药监、档案、老干部、残疾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途径,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先后三次召开了政法和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平安贺州”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深入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调解、大防控”活动,特别针对进京、进邕非正常上访人数、次数增多趋势,及时跟踪监控,认真开展思想教育,依法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效理顺群众情绪。二是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定出台《贺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若干意见》,推进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在城区特别是“两抢一盗”高发区,布控了8个城区流动警务站,增加了警力,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案件发生。部署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先后组织开展“春季攻势”
专项行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三大战役”,率先在全区突破“清网行动”在逃人员下降80%的目标任务,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建设覆盖重点路口、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加强防灾、疾控等应急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全民宣传教育,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了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对道路和水上交通、公众聚集场所、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10个行业(领域)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我们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定出台了《贺州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召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会,大力开展“绿满贺州〃大种树”和创建“绿色生态园林单位(小区)”活动,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完成山上造林24.8万亩、通道绿化52公里、城镇绿化面积443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排全区第一位、全国第三位。超前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三县两区的林改工作均高质量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大力抓好矿山、河流污染综合治理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
经济,新建农村沼气池1.1万座,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1.1%,排在全区前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实施污染减排计划,加快节能重点工程建设,加大重点行业节能力度。今年市本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节能减排指标基本完成。
八、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集中换届为契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我们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集中换届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一是隆重热烈地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市营造了知党、爱党、兴党的浓厚氛围。二是认真抓好换届工作。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程序,圆满完成了四级换届工作。特别是今年8月我们召开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极大鼓舞了全市各族人民加快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壮志豪情。同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为贺州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三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强化“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坚持“选优配强、公道和谐”的原则,严肃换届纪律,切实做到了“阳光换届”。今年以来共调整干部532人,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性别、党派、民族、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公开选拔聘用、“广推优选”、“公选择优”等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今年面向全市“广推优选”了 29名正副处级领导干部,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广推优选”了117名科级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面向县乡两级“广推优选”百名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面向全区、全市“公选择优”30名科级干部实行跨区域跨部门竞争上岗,有效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在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我市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二。五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兴贺”战略,进一步完善了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双千计划”和“百人计划”,引进了一批优秀紧缺人才。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书记创新工程”,创新实施党组织建设“入屯上链进城”工程。认真做好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深化拓展“农事村办”工作,全面完成了村级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100%建立了党组织。七是深入开展“强作风、重落实、促发展”活动。市委、市政府拟定了1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和21项重点工作,与市直相关单位签订责任状,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同时加大“问绩、问廉、问责、问效”力度,扎实开展“治庸”、“治懒”工作,大力整治中层“梗阻”、基层“板结”等突出问题,通报批评单位63个,查处“庸”、“懒”干部15人,形成了“言必行、行必果、果必实”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八是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纠风治乱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深化政
府采购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率先在全区建立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得到中纪委和自治区纪委的充分肯定。
2012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大将胜利召开,贺州也将迎来建市十周年大庆。
根据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贺州实际,明年我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十年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保好”的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多措并举稳增长,抓住时机转方式,坚定不移抓开放,“五城联创”迎市庆,加大力度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崛起的崭新贺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建市十周年!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积极作为,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是以扩大内需为根本立足点,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全力提高城镇居民的购买力、扩大消费规模,全力培育出口主体、扩大出口规模,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以壮大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着力破解发
展瓶颈难题,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以提升县域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抓产业、抓项目、抓城建,在全市打响一场县域经济攻坚战,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打造出地方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超百亿元、财政收入超十亿元的经济强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四是以扩大开放合作为动力,深化与梧州、玉林、贵港三市的务实合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方面支持,大力推动信都经济区建设,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五是积极推进市庆筹备工作和“五城联创”活动,以实施城市建设大会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城建、交通、社会事业等六大类60个市庆工程项目,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文化先进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广西卫生城”和“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创建工作,以城市崭新面貌迎接建市十周年。六是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加快建设市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基层文化设施等一批文化项目,精心提炼出富有时代气息、具有贺州特色、被市民广泛认同的贺州精神,创作一批影视剧、歌舞剧、歌曲、小说、民族特色文化丛书等文艺精品,加快培育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瑶族特色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石文化产业和莲文化产业。七是继续按照“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扎实做好各项惠民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八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贺州建设,狠抓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九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篇:某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依靠班子的坚强领导和协调运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拼搏进取、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gdp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和市级山水园林城市,人民群众生
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但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率不高、活力不足的矛盾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区位优势欠佳,交通、水利、金融投资等“瓶颈”制约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完善,贫富差距等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没有根本消除。因此,“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负重加压、奋力追赶”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县总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一条主线、实现两大突破、打造四大品牌、推进三项建设,使基础更加扎实、发展更加科学、城市更加靓丽、农村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跨出关键步伐”。把握一条主线注重科学发展
把握一条主线,即要始终把握“打基础、提速度、促和谐”这条主线。从××正处于“负重加压、奋力追赶”重要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发展,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打基础、提速度、促和谐,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实现“前十年打牢基础”的战略任务,为“后十年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争取主动、积蓄力量。
未来五年是我们大力夯实发展基础的五年。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无论是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硬性基础,还是融资环境、干部人才、办事效率等软性基础,以及产业基础、生态基础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客观上看,这些成绩与××加快发展追赶先进地区的步伐相比,与既快又好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提出,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着眼长远,着眼全局,着眼可持续发展,从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改善政务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大力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未来五年是我们加快提升发展速度的五年。经济发展快慢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的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不够快、不够充分,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来五年,既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更是决定××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期。因此,我们提出,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按照能快则快尽量快的要求,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发展速度,通过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未来五年是我们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是,各项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随着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化,人民内部矛盾有了新的表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压力还相当大,打造和谐××的任务还相当重。因此,我们将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两大突破提升整体实力
实现两大突破,即坚持以工业和旅游为突破口,带动××经济的整体提升。××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尽管近年来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二三一”产业格局已经基本确立,但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技术水平不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仍然是××面临加快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最大障碍,也是税基不稳、财源不旺的根本原因。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五金生产历史悠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享有“中国西部五金之都”的美誉,年交易额在40亿元左右;二是锶盐储量丰富,已占到世界锶盐产量和锶盐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
左右;三是工业园区潜力巨大,龙水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享有各项优惠政策;四是工业强县意识已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另一方面,××又是旅游资源富县,作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遗产所在地,××不仅拥有××石刻这个世界级品牌,而且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等一批优势资源,每年都有各级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各界知名人士、游客参
观考察,是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仅2005年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旅游经济是朝阳经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旅游做大做好。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以工业和旅游为突破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全县整体经济实力。这不仅是××近一两年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体会,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实现工业经济的重大突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做大规模,提升效益。突出特色,就是要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锶盐化工、五金、汽摩配件和机电、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建筑材料、新兴产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努力把××建成世界最大的锶盐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五金生产销售出口基地、重庆新兴的机电零部件工业基地和重型汽车集团的重要配套产品基地。打造亮点,就是要按照“一点两轴三区”(以龙水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以大邮路、大铜路为两轴,全县划分为核心工业经济区、重点工业经济区和工业发展辐射区)的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突出工业园区经济主战场的地位不动摇,按照“打基础、树形象、拼招商、增效益”的园区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新板块、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做大规模,就是既要“造星星”,大力引进适合××特点的各种企业,更要“造月亮”,针对××单个企业实力弱、产业分散、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的状况,通过市场方式,加快资源整合,走联合发展之路,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提升效益,就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技术基础体系,逐步形成以龙水五金、红蝶锶业等名牌产品为核心、关联产品为支撑的产业群体。力争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7以上,工业对财政的直接贡献达到45.3%以上。
——实现旅游发展的重大突破。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坚持背靠大集团、规划大气魄、开发大市场、投入大手笔,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科学规划,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文、生态兼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管理,就是要完善“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旅游运行机制,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强化景区管理,不断增强旅游经济活力。整合资源,就是要对县内旅游资源和周边著名景点进行整体打造,大力挖掘底蕴深厚的石雕、五金、美食、农家、民俗、宗教等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整体推进,就是要在旅游宣传、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内涵挖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21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格局。
打造四大品牌彰显城市魅力
打造四大品牌,就是要打造石刻、五金、锶盐和生态品牌。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的象征。近年来,××依托县域各种资源,努力培育和发展地方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石刻、五金、锶盐和生态四大特色品牌。“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品牌优势,通过品牌塑造,彰显城市魅力。
一是做精石刻品牌。××石刻作为重庆市“三大旅游精品”和重庆唯一的世界遗产,早已成为支撑××乃至全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做精这一世界级的石刻品牌,是×ד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将充分利用世界遗产这块牌子的吸引力,突出“精美石刻”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和市场促销,发挥石刻景区的旅游龙头作用,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石刻保护和研究,申报建立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和世界遗产动态监测示范点,加快编制《××石刻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建立文物保护项目储备库,引导办好宗教节会活动,筹备开好××石刻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是做强五金品牌。五金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已有1000余年历史,2000余个花色品种,基础雄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与“××石刻”并称××两大“名片”,在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加快五金产业发展摆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行业协会管理,业主制经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特色战略和人才战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市场体系和投融资体系建设,提高五金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中国西部五金之都”品牌做响,把××建成全国三大五金产销基地之一,实现整个五金行业的上档升级。
三是做大锶盐品牌。××的天青石矿在全国储量最大、品位最高,以天青石矿为原料的锶盐化工已成为××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以创世界一流锶盐企业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锶盐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针对锶盐是不可再生资源型产业的特点,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坚持“保护性开采、综合性利用”的原则,按照“稳固中间,狠抓两头”的要求,加大锶矿资源勘探力度,发挥锶盐资源优势,在“深、精”上狠下功夫,在引进或自主开发锶盐产品深加工企业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发展精细化工,重点发展电子级(高纯度)氯化锶、硝酸锶、金属锶以及高档磁性材料,延长锶盐化工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锶盐之都”品牌。
四是做优生态品牌。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创建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多块全国或市级生态、卫生牌子,标志着我县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启动并争取早日率先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以此为契机,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路子,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形成生态经济新模式,使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将生态打造为××的又一张名片。
推进三项建设构建和谐××
推进三项建设,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县建设和政务环境建设。推进三项建设,贵在创新,重在实干。要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通过扎实推进三项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重点是以实施“133工程”为抓手,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寻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133工程”即按照“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好、农民收入高、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班子强”的要求,选择1个乡进行整乡推进,选择3个村作为市级示范村,选择30个村作为重点推进村。“133工程”突出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公共事业发展三个重点,具体在“三建”、“四改”、“五提高”上下工夫,示范村三年达到市统一标准,推进村三年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三建”就是建优势特色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服务设施;“四改”就是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五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未纳入“133工程”的村从看得见、摸得着、短期能见效、农民得实惠的实事抓起,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率先启动生态县建设。重点在构建“三大体系”上狠下工夫。一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坚持用生态的理念抓经济、促技改、搞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广泛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融合生态与石刻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二是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城镇建设中做到人居建设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人居环境;三是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培育“自然、仁爱、和谐”的文化理念,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大力倡导生态价值、生态伦理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抓好生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培育全社会生态意识,在全县上下形成自觉保护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县建设的良好氛围。注重开发生态文化力,将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重复利用、生产过程相结合,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提高社会发展质量。
——坚持创优政务环境建设。优质的政务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就政务环境建设而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创优政务环境永无止境。一是深入开展“四走进”活动。继续开展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四走进”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密切党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深入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办事网络,服务向生产、科技、流通和社区四个领域延伸。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深入开展“效率革命”。执行“四个严禁”,即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坚决处理影响发展环境的人或事;四是继续坚持完善政务环境公开评价制度。
第五篇: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计划
调研工作计划
一、调研重点及日程安排
(一)10月11日——工业经济。
1、上午8:30到经信局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经信局、黄金办、节能办、行业办、招金集团、中矿集团、玲珑集团、金宝电子、康泰集团、鲁鑫贵金属等单位具体分管业务负责人。调研内容:(1)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二次创业、三年翻番”、“8151工程”、“393工程”、“千亿工程”等重点工作情况,市级工业总量及增幅与06相比增长情况;2010年七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情况,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情况,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五大主导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情况,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市级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及2011年市级工业总体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情况。(2)黄金产业转型。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包含境外),十一
五、2010年新增储量及完成自产和冶炼加工黄金数量,全市黄金转型情况;(3)骨干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数量,招金、玲珑销售收入,中矿、鲁鑫、国大、金宝、康泰等企业转调情况;十二五及2011年各骨干企业具体发展安排,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促进全市发展的意见、建议。(4)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十一五市级工业实施技改项目总数、技改投入及节能减排完成情况;2010年企业研发创新情况,节能减排等情况;十二五及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2、下午2:30到科技局,由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1)十一五重点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2010年高
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增长幅度,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十二五及2011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2)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
(二)10月12日——服务业经济。
1、12日上午8:30到发改局服务业办,主要负责人介绍。调研内容:(1)服务业总体情况。包括五年来增速、规模、占比、结构等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下步总体发展目标、重点和推进措施;2010年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及工作亮点;十二五及2011年服务业发展思路、重点工作。(2)现代物流业。“两大综合物流园区、四大专业物流中心、四个层面信息平台”总体规划实施情况,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情况;突破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举措、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工作目标、重点和突破口。
2、12日上午10:00到流通行业办,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十一
五、2010年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包括商贸体系、重点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服务名牌培植等;七大商圈规划落实情况;十二五及明年商贸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安排等。
3、12日下午2:30到旅游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十一
五、2010年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包括旅游开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综合收入、占三产比重等,“金泉山海”旅游集群项目建设情况,工作亮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及明年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措施。
(三)10月13日——民营经济。
13日上午8:30到中小企业局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中小企业局分管领导介绍总体情况,并由中小企业局通知机械、食品
等重点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分管业务负责人与会发言,每个行业2-3家企业。调研内容:(1)十一
五、2010年民营经济总体情况,包括规模、增速、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两带三区”建设情况,近年来招引新上项目、基础设施投入等。(3)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举措,“5152”、“2152”和“千户企业工程”等扶持政策实施情况。(4)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贷款公司运作情况。(5)十二五及2011年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措施等。
(四)10月13日——农业经济。
13日下午2:30到农业局,分管领导介绍,经管总站参与。调研内容:(1)农业经济总体情况。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共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粮油总产量及年均增长率;发放各项惠农补贴总额;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总额。(2)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果。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果业、养殖业、观光农业等发展情况;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创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十二五及2011年结构调整思路、举措。(3)沼气建设情况。
(五)10月14日——城镇化建设。
1、14日上午8:30到住建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总体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亮点,存在的问题,明年工作安排。
2、14日上午10点到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介绍。调研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情况,十一五建成区面积扩大情况。十二五城市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区、滨海科技产业园、东城新区等园区发展重点。(2)城镇化水平提升情况、城市绿化覆盖率。(3)十大城建工程最新进展情况及明年打算。
(六)10月14日——外经外贸。
14日下午2:30到商务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1)招商引资。十一五招引总体情况,现有外资企业数量,三个引进情况;2010年招商引资完成情况,重点再谈、在建和完工的招引项目;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2)对外贸易。2010年进出口情况,重点企业出口情况,出口扶持政策;2010年预期目标。(3)对外开放。现有友好城市情况。(4)十二五工作思路、重点。
(七)10月15日——项目建设。
15日上午8:30到发改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1)项目建设总体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数,实施的过千万元重点项目数量,其中过亿项目数,竣工投产数,举例亮点项目;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2011年项目建设主题及总体盘子安排。(2)市里要求的黄金转型项目、引进外资项目完成情况。(3)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包括引进、建设、储备等各个环节。(4)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5)内资引进。十一五及2010年引进情况。(6)十二五规划情况。
(八)10月15日下午至25日——各镇(街道、区)。各镇(街道、区)重点调研内容:十一五及2010年总体工作情况,GDP、财政收入增幅,工作亮点等;项目建设情况;黄金转型;骨干企业培植;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情况。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安排。
1、15日下午2:30到开发区。基础设施、企业园区情况。2、18日上午8:30到齐山镇。
3、18日上午10:30到夏甸镇4、18日下午2:30到毕郭镇。
5、19日上午8:30到金岭镇。
6、19日下午2:30到蚕庄镇。
7、20日上午8:30到大秦家镇。东城新区建设进展情况。8、20日下午2:30到阜山镇。
9、21日上午8:30到张星镇。
10、21日下午2:30到辛庄镇。滨海科技产业园有关情况。11、22日上午8:30到泉山办。
12、22日下午2:30到罗峰办。
13、25日上午8:30到梦芝办。
14、25日下午2:30到玲珑镇。
二、调研要求
1、综合一科要提前1天通知被调研单位做好准备,并切实搞好对接;被调研单位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材料,有座谈要求的还要落实好与会人员和会议室。
2、行政科安排别克商务车全程陪同。
3、综合一科在每天调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调研内容。
市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