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 冀教版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P62、P63
教学分析与建议:
活动一,教材首先呈现了小朋友在超市和书店购物的事情,引导学生交流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那些地方用到钱和自己的化钱经历,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也可以录制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录像短片。
活动二,呈现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条件的师生在课前准备一些真币,先让学生自己认,如果有不认识的,全班一起认。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得一些不同面额人民币的信息。如花纹、图案、人物、背景、盲文等。最后,使学生了解人民币有硬币、纸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活动三,呈现换钱的情境,了解元角分的单位换算。本节课设计情境是先把1元换成角,再把1角换成分,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尤其是通过换零钱呈现人民币的换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情境图,说出情境图中的信息来进行,也可以请同学进行换钱表演,还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10角可以换1元,10分可以换1角的。练一练的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引导学生多拿几次,只要学生拿对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
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使我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本单元通过换钱认识元、角、分的关系,通过购物、小小快餐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通过商品价格调查和自办“小商店”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树立起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
3.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时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通过超市购物和书店买书等学生熟悉的事情,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其次,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最后,通过在银行换零钱的情境学习1元=10角,1角=10分。教学情景的选去由大到小,由生活到课堂,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尤其是通过换零钱呈现人民币的换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加深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左右教学分析 冀教版
左右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二是自身左右的认识。认识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选择了每个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场所----教室为素材,通过兔博士“观察教室,用左右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室中物品摆放的位置关系。呈现了师生观察、谈话的学习情境。由于描述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比较难,所以,教材特别设计了教师与学生观察方向相同的引导情景,帮助学生认识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设计的目的,首先教室是所有学校现实的、学生熟悉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其次,教师的谈话,既丰富了教材的语言呈现方式,重要的是,体现了教材所倡导的师生平等交流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三是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和交流等活动,教师不需要再准备所谓的教学情景、教具与学具。
2.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班教室的现有资源,开展观察、交流活动。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和交流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表达,教师要给予引导。认识自身的左右,教材设计了“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的教学指导语,呈现了两个学生描述自身某些器官的情境图,如亮亮指着自己的右脚说:这是我的右脚等。这个情境,既是对蓝灵鼠教学指导语的进一步诠释,也是对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引导。需要说明的是,同学间的互相指认左右的活动,教材设计了第2爷练一练的第2题。根据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况,在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右后,互相指认一下同学的左右。
教学中首先采取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如可以是同桌,也可以自己找伙伴。在“做一做”中,设计了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的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摆和交流的空间,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体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设计了小朋友排队的示意图,其中第2个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如有的同学可能站在聪聪的角度描述,认为聪聪的左边有两人,也有的同学会以自己为观察者,认为聪聪的右边有两人。只要学生能够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第五篇:2018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练习题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
重点总结:【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 1角=10分
【3】人民币计算方法:元加元,角加角、满10角变1元;
4.1张100元钱可以换()张10元钱。
5.1张]00元钱可以换()张50元钱。
6.1张50元钱可以换()张20元钱和()张10元钱。
7.5元8角比6元少()角。
或元减元角减角、角不够减,借1元变10角再计算。
一、填空。1、1角=()分
8角=()分 70分=()角
60分=()角 2元=()角 30角=()元
3元2角=()角 12角=()元()角
12分=()角()分
4角8分=()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7分=2分 12分○5分=1角7分
90元○4元=94元
8角○3角=1元1角
40分○60分=1元
9角○5角=1元4角
3、在○里填上“>”、“<”或“=”.
9角○1元 8角9分○9角8分
1元○10角 3角7分○4角
9分○1角 1元○9角9分
4元○4角4分 8元4角○10元
五、换钱填空。
4.5个2分—共是()分,可换成()角。
2.2个5角是()角,可以换成()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张1元钱。
8.7元5角比5元多()元()角。二.计算.
5角+2角= 7元+3角=
5分+4分= 2元8角+5角=
30元+8元= 1元-7角=
3元4角-8角= 1元-10分= 三.看图填钱数.
(1)一把扫帚和一个水壶,一共多少钱?
(2)一个书包和一本练习本,一共多少钱?
(3)一个水壶比一把扫帚贵多少钱?
(4)一本练习本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钱? 四.判断题.
一条围巾要5元7角,请你在最简单的付钱方法后面打“√”.
(1)5张1元,7张1角.()
(2)2张2元,1张1元,1张5角,2张1角.()
(3)1张5元,1张5角,1张2角.()一条围巾要5元7角,五.应用题.
(1)方方拿了1元钱,用了9角,还剩多少钱?
(2)一个黄气球5角,一个小兔气球8角,一个黄气球比一个小兔气球便宜多少钱?
(3)王芳的妈妈今天在菜场买了6角钱的,4角钱的,5元钱的,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4)小明有2元钱,买羽毛球用了9角,还剩多少钱?
(5)小梅给希望工程捐了8元,还剩5元,她原来有多少钱?
一.填一填.
(1)1张能换()张,能换()
张,能换()张.
(1)1张能换()张,能换
()张.
六、1解决问题
1、妈妈买一件上衣需要62元,买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30元。(1)、买一条裤子需要多少元?
(2)、买这样的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2、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