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供销社2007年工作重点
文章标题:市供销社2007年工作重点
(___市供销社提供)
一是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12。二是实现利润总额2000万元,增长15。三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5亿元,增长15。四是实现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0亿元,增长15。五是新建为农服务社60个,创建三星级社15个。六是新建专业合作社10个,力争15个,其中销售规模300万元以上5个。七是新增连锁网点350个,配送中心2个;连锁经营销售额23亿元,增长15。八是新建、改扩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家,全系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43亿元,增长13。九是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新建再生资源市场1家,新建改建回收网点30个,交投站2个。十是开展农民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其中中、高级培训100人次。
《市供销社2007年工作重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供销社2007年工作重点。
第二篇:市少先队工作重点
市少先队工作重点
2013年**市少先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团市委和省少工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少先队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工作品牌,推动少先队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1、积极开展“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出“三观”、“三热爱”教育在少年儿童心中萌芽的实际情况、形成逻辑和影响因素,探索开展“红领巾成长正航向”主题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三热爱”。
2、扎实推动少先队品牌活动形成教育功能。紧紧抓住“学雷锋”、“五四”、“六一”、“七一”、“十?一三”等重要节庆纪念日,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红领巾心向党”、“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先锋、找榜样、争四好”、“手拉手”、“雏鹰争章”等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少年儿童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加深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3、组织开展青少年创新实践体验活动。坚持围绕育人的根本目标,不断创新丰富工作方式和手段,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体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创新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少年儿童良好习惯和一系列思想意识的养成,更好地成长进步。
二、积极探索实践育人路径,竭诚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1、坚持开展“心愿直通车”活动。坚持做好2013少年儿童心愿的征集和网络上传工作,确保心愿上传信息的合理准确。加强与社会各界公益组织的联系,扩大“心愿直通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更多少年儿童满足心愿。
2、深入推进“手拉手”活动。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一批“工作基础扎实、阵地建设规范、活动特色突出”的少先大队,与少先队工作相对薄弱的学校建立“1+1”帮扶对子,通过以强带弱、相互支持的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组织开展典型选树活动。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组织开展**市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表彰活动,并鼓励区(县)和学校培育、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少先队工作机制和品牌活动。
4、扎实做好“一元一份爱?汇聚正能量”主题教育。广泛动员城区学校少年儿童捐赠爱心压岁钱,建立“一元一份爱”红领巾爱心基金,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提供帮扶。
三、巩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
1、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指导学校建好鼓号队、广播站、网站、宣传栏等少先队阵地,并学好、用好队报、队刊;组织好全市少先队鼓号操大赛、少先队员最喜爱的游戏(活动)发布等活动,提升少先队工作水平。加强少先队组织微博建设,建立全市少先队组织微博信息数据库,使微博成为学习研讨、沟通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2、组织开展辅导员培训。通过互观互学、专家讲座、课堂交流、结业考试、学习考察等方式,组织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为广大辅导员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做好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少先队宣传工作。坚持做好向中国少先队、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及山东少先队等网站的信息上传工作。探索创办**市少先队工作电子期刊,实行区县少工委轮流承办,并在红领巾之家QQ群、**团市委网站等平台发布。
4、探索成立少先队工作联谊会。制定联谊会的工作章程和相关管理办法,推举产生联谊会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学习考察等工作和活动,为广大少工干部学习研讨搭建平台。
第三篇:市销工作总结
大学生市场营销学会2012—2013学 工作总结
随着这一年的即将结束,我们社团的活动也将告一段落。一直以来,大学生市场营销学会以“营销自我,经营天下”为宗旨,以团结广大营销爱好者为目标,注重团队合作,工作认真努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一个学年以来,我们市场营销学会全体成员都以自己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社团的各项活动中来,为社团的发展壮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年社团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社团骨干成员的培养和各项活动的展开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内部事宜
1、培养协会的骨干方面
社团干事经过上半年的历练,已经了解了学会的相关情况和发展,干事的做事和交流能力也有了提高。此前我们也观察了学会干事,了解了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学会所能提供的平台,首先我们针对做事态度好,不怕吃苦的干事,在活动中让他们去筹划,我们理事监督和提出改善意见;还有每次例会让一些干事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下学年的构想等去培养他们。也通过一些方式去克服他们的缺点,如策划书细节的完善,对挫折的处理态度,部门之间的协作途径等。
2、社团内部管理方面
对待内部管理,我们协会理事也想着通过各种途径去提高学会内部管理,本学期改变以往例会的传统模式,干事会议加入新的内容,语言营销、肢体营销渗透其中。开会期间,各部门最少有一名干事发言,报告本部门工作中新发现的不足。
3、社团内部交流方面
除了每周定期开例会之外,课余时间还会通过电话,短信,qq等方式和理事及干事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把我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大一会员交流,告诉他们如何在大学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处理好学习和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活动
1、迎新晚会
本活动有利于促进学会在新生中的认识和了解,也表达了学会对他们的关心与欢迎,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不会感觉到陌生与无助,也让大一的学弟学妹能够切身感受到本社团的影响力。
2、新老生交流会
交流会的举办有利于新老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上一届的理事把他们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和大一新生交流,对于大一新生的疑问,我们大二理事都给了很好的解答。通过这次交流,大一干事都有信心把社团建设的更好。
3、营销论文征集大赛
营销论文征集大赛一经宣传,便受到会员的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新的思维,把他们在生活中营销自我的经历写下来,在营销自我中获得真知,这次论文征集大赛让他们学会了真正思考和感悟
生活,感悟青春,感悟营销,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锻炼。
4、“我的中国梦”营销自我才艺大赛
作为我市场营销学会的常规活动之一,在5月4日举行,这次活动激发出了广大营销爱好者的热情,为同学们提供了营销自我的舞台,激发了同学们敢于展现自我的激情,为市场营销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让大家更加了解如何去营销自我,去寻求多方面营销,让大家在活动的快乐中学到不少的东西,相信这次活动大家会收获颇多的。
5、营销九周年图片展
回顾过去,问心无愧。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营销九周年图片展,让广大营销会员能够更好的了解营销的含义,也让我们体会到市场营销学会走过的风雨历程,也给广大营销爱好者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社团会在社团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会越办越好。
三、经验总结
1、强化管理、搞好自身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水平,完善服务职能,开创新局面的突破口。
2、加强社团内部建设,明确分工,合理安排,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使社团工作更具效率。
3、注重干事能力的锻炼,培养他们做事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4、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团队合作,努力履行好本社团的工作要
求。
5、注重部门之间的交流,扬长避短,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营销人将发扬优良传统,在院的八百工程指导下,遵守学院的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团结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为他们真正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社团会在社团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强大!
大学生市场营销学会
第四篇:市文化局2007年工作重点
一、主要工作任务及重点项目
1、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积极做好“海龙屯”保护利用规划的报批和维修立项申报工作,组织制定“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保护利用规划并积极协调做好报批工作,认真做好“___会议会址”主楼维修、“红色旅游商品一条街”打造、陈列馆二期扩建工程、毛泽东等20个人物陈列布展、组建红色旅游发展公司,完成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建设,加强杨粲墓防火防盗等设施建设。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机构、保护标志、保护档案“四有”工作,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划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和保护工作,着力做好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抓紧做好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
2、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今年5月底启用市图书馆并面向社会开放,加强市博物馆建设并力争今年底启用,完成县(市)两馆建设并力争通过达标验收,积极争取汇川区“两馆”和仁怀市文化馆建设项目,争取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改建项目,积极争取市群众艺术馆和市文工团建设项目,进一步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试点工程的网点建设(含镇、村延伸点建设)。
3、着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的专家和人才,深入研究和发掘___特色文化,力争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小说、诗歌、散文、歌曲、书画、杂技、舞蹈、影视和综合性的文艺节目。大力度、大范围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推介工作,尤其是瞄准中央级媒体和发达城市进行宣传推介,让外界通过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___,积极建议举办《___之夏》艺术节,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4、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生动的社会实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结合“四民社区”和“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举办一次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力争举办一次全市文艺调演。开展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创建评优活动。深入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三下乡”活动。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农家书屋”、“农家文化乐园”工作和“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结合市图书馆开馆,在全市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5、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市、县(市、区)两个积极性,实施规范、有序、有效的监管,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组织制定文化发展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多元资本投资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制定“扫黄打非”工作行动方案,建立“扫黄打非”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组织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市场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举办1—2期执法人员培训班,召开一次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文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引进和吸纳优秀的文化工作的各种专业人才。以“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不懈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知识和业务工作,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管理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做好工作规划和布署,扎实有序地推进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制定《___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抓紧筹备全市文化工作会议,高质量起草领导讲话和工作要点,计划在元月底召开工作会议,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布署。
3、加强组织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领导请示报告工作,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主动地向省和国家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汇报工作、咨询政策、了解信息,力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4、积极争取加大财政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力度,为文化工作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建议建立各级财政对经常性文化工作的经费预算保障制度。市文化局争取购置一辆工作用车,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
5、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工作的活力。吃透上情、摸清市情,认真制定好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奖惩激励机制。整合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团体和文化功能的资源互补。
第五篇:人社局2012年工作重点
2012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部署,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以“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工作要求,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才保障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
一、推进城乡充分就业
(一)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城镇新增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大创业”“大就业”格局,加大就业促进力度,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扎实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工作,有效落实各项考核指标。采取更加积极有力措施,进一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全面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年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就业6.6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结合全域XX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援助制度,将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已转让的)处于无业状态的本市居民,统一纳入全市失业登记管理服务范围,发放《XX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扶持政策。深入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和促进产业发展规模用工政策,进一步扩大城乡就业。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推进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围绕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劳务精品战略,深化跨区域劳务合作,积极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入实施系列就业援助计划和就业巡回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四)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贯彻落实扶持创业税收优惠新政策,深入实施“五大创业工程”,继续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迎检工作,努力形成XX创业文化。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促进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成功创业。
(五)大力加强职业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深入实施就业培训券普惠制度和系列特别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率,增强城乡劳动者市场就业竞争力,提升城乡劳动者稳定就业率。充分发挥“1+10”技师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和全省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承办“第四届中国•XX就业与创业促进会”。
(六)全力做好重大项目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富士康、仁宝、纬创等省、市重大招商项目人力资源招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专项督察制度,完善政策促进、市场配置、统筹协调三项机制,实施校企合作、区域合作、回引工程、招募宣传四项行动计划,分解下达专项目标任务,形成重大项目人力资源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七)全面优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完善就业援助和就业失业管理实名制,加强职业供求
信息分析和人力资源市场季度供求信息发布工作,提高就业信息服务质量水平。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能力和效果。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八)继续
扩大城乡社会保险参保规模。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年参保人数分别不低于420万人、430万人、220万人、210万人、31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参保人数不低于240万人。加大成府发〔2009〕31号文件执行力度,妥善处理好2008年4月11日以后被征地农民参保问题,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
(九)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办法。贯彻落实成委发〔2011〕23号文件精神,制定并实施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推进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向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接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保险关系转接机制,确保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按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为全市104万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
(十)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逐步扩大谈判范围,促进医疗费用降低。探索建立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管理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机制,争取6月实施。总结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试点运行情况,出台实施《XX市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暂行办法》,实现课题目标并力争通过人社部结题评审。以按病种付费为突破口,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控制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实施“多层次、复合式”的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充分利用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平台,改革医疗费用结算审核方式,逐步实现由清单逐笔审核向抽查审核、事中审核、全貌审核转变,降低医保经办成本,提高医疗费用控制质量。
(十一)完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深入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继续加强“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与社会调查失业率“双轨”分析报告制度。出台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补充规定,扩大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完善生育医疗费支付方式。深化国家级城乡居民生育保障试点工作。
(十二)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和程序,科学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深入落实市政府165号令,加大查处违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力度,兑现举报违规套取社会保险基金奖励制度。推进定点医疗机构诚信等级管理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强化医疗、生育保险反欺诈工作。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健全基金巡查和内控制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和效能。
(十三)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积极配合部、省开展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和全国内控大检查,切实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迎检工作。按照成委办〔2011〕51号和成委办〔2011〕52号文件要求,积极做好市属退管工作站管理的破产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工作。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业务网上经办和重心下移工作,不断扩大覆盖范围。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大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深化养老金资格审查、异地就医结算等社会保险经办区域合作,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效率。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全面推进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继续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倾斜政策。分产业、分专业组团赴外地招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满足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工业集中区的人才急需急用。编制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聚集。研究制定适应产业发展的引进人才政策和办法,拓展引进急需紧缺和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范围。完善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引进人才享受政府安家补贴和财政奖励政策。
(十五)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和服务新机制。做好2011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确保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此类人才不低于30%。完善“专家+项目+基地(站)”的专家服务模式,创新专家服务抓手和平台。按照《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站暂行办法》,为重点企业、产业功能区构建人才(专家)创新创业平台和公共服务窗口,推进新型人才工作站建设,新设立人才工作站5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0家。开展优秀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评选表彰活动。
(十六)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打破体制内外界线,面向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推行部分高级职称和全部中级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试行初中级职称“以用定评”方式,探索建立新型评价机制。制发《XX市有突出业绩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办法(试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特殊人才提供人才评价“绿色通道”。结合农村基层特点,拟制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XX市农村实用人才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人才评价城乡一体化。
(十七)统筹实施重要人才开发工作。指导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科学确定博士后招收计划,力争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编制《2012年XX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计划(草案)》,强化资金监督管理。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
(十八)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组织开展纪念《公务员法》实施六周年活动,深入推进《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贯彻实施,建立《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务员职务和级别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新录用公务员初任职务及级别确定办法,完善市政府部门处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任免及职务、级别晋升备案制度,配合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研究副厅(局)以下公务员享受上一级职级待遇政策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研究制定公务员激励办法,完善公务员辞职、辞退具体规定,规范公务员调任、转任、回避、奖励、处分等办理程序。
(十九)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2012-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加强公务员“四类培训”、公务员职业道德全员培训和对口培训。完善公务员培训计划、学时登记、考核等制度,将培训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深入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和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管理。加强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和公务员登记审批工作,加快公务员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公务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十)继续做好政府表彰奖励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法》、《国务院表彰奖励工作条例》的立法和宣传、贯彻工作。按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做好2012年市政府表彰项目审核等日常工作。配合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做好全国抗震救灾英雄、省抗震救灾模范休假疗养工作。认真做好《汶川特大地震XX抗震救灾志•人物卷》编撰工作。
(二十一)继续做好参公管理工作。严格把握参公管理审批标准和程序,做好事业单位参公管理的审核、申报工作。按照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做好参公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和工资套改工作。研究制定参公管理单位人员管理意见,规范参公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全面清理已批准参公管理单位,对不符合条件的已参公管理单位向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申报取消参公管理。
(二十二)继续加强公务员管理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基本资料和基础数据管理。组织公务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做好市县两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上派下挂锻炼工作。加强公务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军转安置工作
(二十三)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建设。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首次岗位聘用收尾工作,实现全市事业单位基本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日常工作制度。研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数据软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据库,逐步实现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名制管理。
(二十四)继续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开展全市事业单位实施工作人员聘用制情况检查。完善事业单位按岗聘用管理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的管理和指导,力争基本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和按岗位聘用工作。进一步巩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成果,完善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公开招聘制度,实现90%以上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全覆盖。
(二十五)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组织市属事业单位2012年公开招聘,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备案手续。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考试,规范公开招聘面试工作,促进公开招聘考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继续按照成委发〔2008〕36号、成委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加大从一村一名大学生、优秀村社干部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完善市属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措施。
(二十六)继续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完善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制定《XX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规定》,优化全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按照成委发〔2008〕10号、成委发〔2008〕36号文件要求,继续做好选派城区专业技术人员支援服务农村基层工作,落实支援服务人员生活补贴等待遇,加强监督监察,确保服务质量。
(二十七)继续加强军转安置工作。按照2012年军转安置工作部署,进一步挖掘安置潜力,拓宽安置渠道,健全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工作机制,探索和改进安置办法,确保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建立健全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自主择业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扶持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军转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实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专项目标管理,全面落实、及时兑现解困政策,确保企业军转干部队伍总体稳定。
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十八)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国家、省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公务员分类管理进程,研究提出符合不同类别公务员特点的工资待遇政策实施意见。继续配合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二十九)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与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原则,稳慎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研究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激励与制约机制。
(三十)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和调控,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调节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七、巩固和谐劳动关系
(三十一)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日常巡查和书面审查,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工作机制和跨地区案件协查机制,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和跨地区重案要案,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全面深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巩固“两网”基础,完善管理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动态”监督管理。坚持以执法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守法意识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十二)加大人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信访工作力度。加强人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基础建设,依法建立市、区(市)县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一步做实市县两级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实体机构;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程序和制度,逐步形成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和企业共同协调处理人事劳动争议的工作网络。加强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实体机构能力建设,强化人事劳动争议仲裁的规范运行,充分发挥“调裁结合、以调为主”的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功能,加快劳动争议仲裁信息化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办案业务的学习培训,提高仲裁队伍办案能力,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强化人事劳动保障信访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任务,强化责任主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发生。落实信访维稳工作研判制度,加强信访综合分析研判,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三十三)推进劳动合同制度贯彻实施。推进小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推进集体合同“彩虹计划”,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继续完善特殊工时制度,加强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管理和服务。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工作,加强基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进一步扩大三方协调范围,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妥善处置产业调整、关闭破产、改制重组企业职工分流安置问题。
八、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三十四)强化督察督导。重点抓好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大项目人力资源保障、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目标的督察,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十五)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调研工作制度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工作机制,提高调查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强调查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与运用,编辑出版《XX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内部刊物,定期刊发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配套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创新实践成果。
(三十六)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创建法治城市活动,配合立法机关认真做好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工作,重点做好我市社会保险地方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工作,研究制定适应我市统筹城乡发展、与《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和相关办法,加快《XX市就业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健全和完善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地方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重点抓好《社会保险法》宣传和培训,营造全民遵守《社会保险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良好氛围。推进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认真做好行政争议处理工作。
(三十七)完善发展规划。贯彻落实《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研究制定《XX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制定发布《XX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加快完善《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梳理《部市备忘录》推进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完善推进措施,确保《部市备忘录》明确的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三十八)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三级管理、四级服务”模式,制定《XX市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加快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及队伍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温江示范区建设,形成全区3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的服务能力全覆盖和就业社保业务功能全覆盖,年底前一、二、三圈层各一个区(市)县完成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不断降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成本。
(三十九)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宣传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和舆情员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和舆情监控业务培训,强化“一岗双责”责任意识。加强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政策新举措新成果的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网络宣传,继续编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试验区建设专刊信息》。创新宣传渠道,建立市人社局官方微博。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加强舆情应对和处置。
(四十)深化政务公开。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加强政府信息查询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权力公开和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认真办理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和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四十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机整合原人事和劳动保障信息资源,实现基础软硬件系统、业务执行标准、培训能力和业务能力“四统一”,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建立宏观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力争4月1日前建立养老保险数据分析模型,年底前建立就业和医疗保险数据分析模型,进一步完善优化统计功能。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完善医疗支付接口信息化管理规范,为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监管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加快12333电话咨询扩容改造,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咨询服务效能和质量。
九、加强自身能力素质建设
(四十二)推进机构改革。指导区(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机构改革,通过理顺职能、优化机构、整合队伍,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做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服务上形成品牌。
(四十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干部人事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按照新的“三定”方案,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做好机关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
(四十四)抓好党建工作。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努力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继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四十五)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积极营造把工作当学问研究、把工作当事业追求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
(四十六)加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营造清简务本、清廉务实的良好风气。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执行力,提高公信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