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08:1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

第一篇: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

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

恩波学校

点睛:

形势与政策的选择题10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角度。

一、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集中在当年的几中全会上,今年就是四中全会;

二、国际上的重大时事,占三分之一的分数;

三、中国主要领导人(主要是一把手即国家主席,总理以下的再重要也不需要看)在重要的国际场合的主张和签署的重要文件。

与形势与政策有关的重点题,(每年至少有一道重点题)如去年的股份制,去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的伊拉克战争,就是考查形势政策与有关知识点的结合。

所以复习形势与政策既要确保10分的选择题,又要确保与之相关的重点题。国内时事部分:

一、今年的四中全会

主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两门课(邓三和毛概)有结合。

(一)、与毛概的结合:

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内容作为主要角度准备

角度一: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全国范围带有广泛群众性,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此为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而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与联系(分析或者辨析题)[据陈宪奎说一定要准备]

准备原因(废话一段):

研究命题老师:预防为主,集中关押,200块钱补贴,所以北京上海中青年老师全部退出,主要是退休的老教师参与命题。所以功底在于找根据,强调鲜明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性,有条件可以看看主要命题老师发表的文章,观点。

答题核心两个方面:最大的区别: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区别。民主革命时期党建是为武装斗争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而现代党是执政党,党的建设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决定性质)联系:都是为了使中共建成两个先锋队(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的政党。

角度二:毛泽东建国后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包括今年新增的两个务必)

[附录附上,见后①]

(二)、与邓三的结合:(包括四中全会的多选题)

分析题(五个角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客观依据,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并且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执行,在具体实践中包括哪方面的内容(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主要任务)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1.理论依据:(1)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展开三句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要真正作到并且始终作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展开到此程度可以了,不必再多说。

(2)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新的伟大工程内容展开: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关键一句话)

新的伟大工程概括一句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经得起风险考验的,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是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

2.客观依据(前三条是四中全会文件中的句子,最后一条是十六大的语言):(1)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挑战。(3)在国际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三大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台湾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历史依据)80多年来,我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一个为争夺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全国政权且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被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必然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3.重要意义:关键词:一个根本,三个关系到,三个始终

我们党掌握政权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不断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中全会单选题)

4.(四中全会多选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

关键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五个方面的任务

(1)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4)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能力。

5.(四中全会多选题)党执政55年的基本经验:

(1)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3)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4)立党为公,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5)三大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6.(四中全会多选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也可能是分析题的得分点)

坚持一个指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三个基本(基本路线、方针、经验),一个核心(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一个关键(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领导队伍为关键),一个重点(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为重点),一个基础(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为基础)。

7.(四中全会多选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1)要使我们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2)成为三大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3)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执政党

归根到底是党要成为始终作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四中全会单选题

1.党的建设中最根本的是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的领导发展的能力。

3.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4.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机制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宪法修改

(一)选择题:

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2.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3.把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4.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写入宪法

(二)分析题:修宪与哲学的结合1.(1)把保护私人财产权写入宪法的哲学依据: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关系

(2)把人权保护写入宪法的哲学依据:人权属政治上层建筑,宪法属法律上层建筑,两者都是为同一个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和服务的。(两者的反作用)

2.用马哲观点分析人权问题:

(1)经济分析,一定的人权是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比如资本主义本质上以资本主义为基础。哪一个生产关系与那一种人权相联系。

(2)阶级分析,在阶级社会中,人权具有鲜明的阶级特点和阶级内容,不存在超阶级的人权。

(3)历史分析,任何人权都是特定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联系)

三、台湾问题:(5.17声明,重要多选)

(一)五个决不:

1.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决不妥协

2.坚持和谈的努力决不放弃

3.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

4.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

5.对台独决不容忍

(二)给台独指出的两条道路

1.悬崖勒马,停止台独活动;2.一意孤行,玩火自焚

(三)单选:

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英时首次代表中国提出《统一法》的构想。

四、香港问题:

1.2004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支持香港自由法案》的严重性:这是对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的粗暴干涉,严重损坏香港的长期稳定和中美关系,也损坏美国的自身利益,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突出体现。

2.全国人大对《香港特区基本法》的解释:即2007年后香港立法会的选举是普选还是间接选举的问题。

五、其他国内问题:

1.2004年2月17日至18日,新华社播发两个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

2.2004年国务院第五次通过了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是农民增收的问题。

国际时事部分:

一.朝核六方会谈:(去年考了主要成果,今年可能考重要意义)

(一)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2.有利于改善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3.为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中国处理朝核六方会谈问题的立场、政策:始终坚持以国际法为准绳,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而应根据事实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决定;既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也反对美国打压朝鲜,反对美国增加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力量,也反对日本借此加快军事大国的步伐。

二、北约东扩和欧盟的扩大:

1.2004年3月29日,有七个国家正式加入北约,是北约55年来最大的一次扩大活动,成员树达到26个。这七个国家是: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和斯洛伐克。

2.(1)有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使欧盟的人口达到4.5亿,国民生产总值10万欧元以上,成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经济规模最大的地区经济组织。

(2)欧盟通过宪法条约草案(多选):这是欧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欧洲人民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表明新欧洲正在形成,确保了欧盟有效的运行。

三、伊拉克问题:

联合国2004年6月18日通过的1546号决议的主要内容:

(1)6月30日之前结束占领

(2)将全部主权归还伊拉克

(3)承认伊拉克临时政府为合法政府

(4)美英联军在大选结束后撤军

(5)伊拉克政府可以完全控制安全部队,但对美英联军无否决权

(6)伊拉克政府掌握全部石油、天然气的收入

四、其他国际时事:

1.印度、日本、德国联合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在5月10日结束的第14届印度人民院(下院)的选举中,出人意料地击败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执政5年的瓦杰帕伊政府虽然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低收入阶层却并未从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受益,导致了全国民主联盟的失败。

3.柬埔寨新国王是诺罗敦•西哈莫尼。

4.2004年3月加勒比国家多米尼克与中国建交。

5.美英虐囚事件:这一事件暴露了美国人权政策的虚伪性,迫使两布(小布什和布赖尔)公开道歉,被迫在军事法庭审判有关士兵,被迫推迟两周发表人权报告,不仅打乱美国的计划,促使更多的美国人民反思伊拉克战争,且使美民主和人权的神话受到严重的冲击。

6.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1)撤出(所有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4个)定居点:(2)加快建设隔离墙;(3)重新安排以色列国防军;(4)解除对巴勒斯坦城市的封锁。

五、胡锦涛提出的重要主张(可能考一两道题)

1.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美时提出了和平崛起理论。

2.2004年,在博鳌论坛上,胡提出推动亚洲紧密合作的四点主张:

(1)政治上平等互信

(2)经济上互利共赢

(3)文化上交流借鉴

(4)安全上对话协作

3.胡对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三点意见:

(1)加强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合作

(2)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互补

(3)加强文化交流,丰富交往内涵

4.2004年1月,胡访问非洲时关于中阿(阿拉伯国家)的四项原则:

(1)相互尊重,增进政治关系

(2)共同发展,密切经贸往来

(3)相互借鉴,扩大文化交流

(4)维护和平发展,加强国际合作

5.胡关于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合作重点:

(1)继续加强安全合作

(2)大力推进经济合作

(3)深入开展人文合作

第二篇:2013 形势与政策 之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之我见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二、台湾问题现状

现状台湾问题发展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纯属中国内政问题的本质仍没有改变。2005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在对台“四点意见”中就两岸关系现状做了定位。他说:“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对此,有学者评论说,这种对两岸关系现状的阐释,把1949年以来两岸尚未统一的状况明确限定在绝非主权和领土的层面,定义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没有因为两岸尚未统一而出现割裂,完全符合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的客观现实。既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也关联到台湾过去数十年在岛内行使的相关政治文件,提醒台湾当局必须尊重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台独”势力上台,力谋分裂中国 蒋氏政权时期,蒋介石誓死宣称“汉贼不两立”,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国号,即是用中华民国还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统一中国的问题。1988年,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攀上台湾权力顶峰。在其任期前期,即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关系突破种种阻力,曾取得重大发展,一度处于70年代初以来发展最为快速与互动较为良好的时期,不仅经济、文化等各项领域的交流不断突破与发展,而且事务性、经济性商谈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体现为“九二共识”的取得和“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

内因:“台独”势力上台,力谋分裂中国。

蒋氏政权时期,蒋介石誓死宣称“汉贼不两立”,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国号,即是用中华民国还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统一中国的问题。1988年,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攀上台湾权力顶峰。在其任期前期,即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关系突破种种阻力,曾取得重大发展,一度处于70年代初以来发展最为快速与互动较为良好的时期,不仅经济、文化等各项领域的交流不断突破与发展,而且事务性、经济性商谈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体现为“九二共识”的取得和“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

但是,自1995年以来,李登辉的“台独”面目逐渐暴露于世人面前,力谋分裂中国:在两岸关系上,鼓吹“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两岸分裂分治”,并以此作为处理两岸关系及对外关系的基点,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拖延统一进程;在国际上,则千方百计推行“务实外交”,鼓噪“参与联合国”,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并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台湾问题呈现出新面目。

2000年,前任台湾“总统”陈水扁第一次登台,沿着李登辉的“台独”路线一路直走,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愿意回到“九二共识”立场上来。不仅如此,民进党当局还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的立场,一意孤行“去中国化”的政治路线,挑衅大陆,挑起两岸之间的紧张与对立,甚至提出与推行“公投”、“制宪”与“建国”的“激进台独时间表”,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对话及协商机制陷于停顿,使两岸关系陷于空前危机与紧张局面。台湾问题演变成为分裂与反分裂的问题,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以及“台湾独立”的斗争。2005年5月14日台湾“任务型国大”选举结束后,围绕“修宪”问题,陈水扁更是全力动员,以确保包括“公投制宪”内容在内的“修宪”方案得以通过,从而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制造阴影。这也是台湾问题在内因上达到一个顶峰阶段。

外因:美国等国家对台湾的干预。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期,国际格局中苏攻美守、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残酷事实,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催生了三个“联合公报”。美国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同意最终从台湾撤出武装力量和军事设备。但中美建交三个月后,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为台湾提供法理保障。这表明,中美建交以后,美国一方面表示遵守中美联合公报,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同时又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继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扶植台湾,阻挠着中国的统一。至此,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以台制华”、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的政策。也正是在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支持下,台湾问题才迟迟难以解决。

日本与台湾问题 日本是台湾问题形成的最初原因所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拉开现今台湾问题得以形成的序幕。虽然台湾回到了中国人手里,但是日本重新染指台湾的野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后初期,日本在对华关系、台湾问题上紧紧跟随美国,大谈“台湾归属未定论”,谋划“两个中国”,干涉中国内政。70年代中日两国建交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程度有所收敛,基本遵守了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基本履行了日本政府对中国所做的承诺,把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

现形势下我们要处理好台湾的问题,就要处理好以上的两个方向。

连宋登访大陆 2005年的春天将永远镌刻在史页上。在事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首次回到大陆,令普天下无数华人华侨为之激动、欢呼。继这之后,亲民党也组团回到祖国大陆祭祖、拜谒黄帝陵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的责任。美国应该了解: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

总得来讲,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只要我们顺历史潮流而行,多动脑筋,好好把握时机,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之路一定能够尽快找到,祖国统一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之国家安全

形势与政策之国家安全

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所以本文就从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入手分析。

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日本的存在如芒在背,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警惕,当然,和谐是我们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只是现在看着日本打着各种幌子、喊着各种口号而我们还是一再忍让无动于衷时,感触颇多。

俄罗斯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菲律宾

中菲历来是友好邻国,明朝时统治菲律宾的苏禄国国王甚至跟随郑和的船队到北京去朝见永乐皇帝,国王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最后在中国去世,现在山东德州还有苏禄国国王墓。菲律宾自宋朝以来就有华人移民,大部分时间都与当地人和平共处,曾经一起抗击西班牙,美国和日本侵略者。不过近期就不同了,70年代以后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诸岛问题上相持不下,中国虽然一再忍让,不断把国界向北迁移。但是菲律宾人心不足,经常趁中国需要和平之际不断非法占领南海诸岛。邓小平还曾经和菲律宾总统有直接冲突-菲律宾总统说争议岛屿离菲律宾更近,而邓小平却反击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导致不欢而散。中国现今国力不足,邓小平死后一心专著经济发展。所以有许多岛屿都被菲律宾占领了,最近菲律宾又攻占了几个中国岛屿,两国关系比较紧张,还需要以后慢慢解决。利益使人熏心,果不其然。

朝鲜、韩国

而一直被外界称为中国友好邦联的朝鲜,走上了与世界对抗的局面。关闭的核设施又重新启动,并不断试射导弹。更放出狠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其内政,明确的表示出“谁惹我就打谁”的备战状态。最近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爆。谁也不希望邻国具有威慑自己的核弹。中国极力反对朝鲜进行核活动。并劝其继续参加六方会谈。另外联合国安理会也采取了对朝鲜的强硬措施。战备充足的美国更是虎视眈眈。朝核问题产生的国际影响极其重大。

同样与朝鲜一个半岛,一个民族的韩国,却对中国抱有不小的敌意,因为自古他就是中国的属国,所以说我们侵略他们;因为抗美援朝我们的正义之举,说我们居心叵测阻碍他统一。韩国人自尊心很强,因为老受欺负,别人碰不得;别人的东西,老说是自己的,因为他们没有。

印度

中国的处境已经难堪,但与第三世界的千年老二,印度也是纠缠不清。中国不是一个暴力的国家,但不意味着不懂暴力;当初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向从不存在的麦克马洪线那边推进了30万平方公里,初步显示了自己的武力,其中一些战役令人咂舌,竟有一个战士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个战士俘虏180印度士兵;半个紧急凑起来的连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我们的军队一直打到距离新德里只有数百里的地方。把印度人打得吓破了胆,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一直对中国畏之如虎,也许印度到目前都没有全国统一计划生育,是想以人数取胜,只是如果还是那种作战能力的话,就是把国土堆满人也是不够的。其实从本质上,中印都是从数百年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有着同样庞大国土与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可谓是难兄难弟,欧美资本国家更倾向支持印度只是想利用它牵制住中国的脚步。而同样的,中国的强大也为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荫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众矢之的感觉可不怎么好。中国不存,印度焉附?这个道理并不是太难懂,所以中印之间和平发展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向。当然,如果印度想搞非主流,后果自负。

巴基斯坦

对于邻邦小国巴基斯坦,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除了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飞机,坦克大炮外,毛主席几乎决定派兵增援巴基斯坦,挽救了巴基斯坦,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之中,除了做外交和道义上的对巴基斯坦支持外,以无力对巴基斯坦做军事上的支持,导致巴基斯坦失败,失去东巴基斯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能保住自己当前的领土完整和对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是与中国的支持紧密联系的,巴基斯坦人民都知道这一点,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从上到下对中国都心怀感激,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巴友好的原因。再者,去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在巴基斯坦境内得到了十分严密的保护和极高的待遇,甚至国家元首级人物出席传递仪式,这就毋庸置疑的说明了一点:中巴友好。

尼泊尔

中尼之间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唐朝时,尼泊尔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在尼看来,中国一直是强大的,而且又相邻,对待中国要保持着足够的亲和力,但另一方面就得罪藏独分子,尼是个小国,面临着被其颠覆的危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反藏独分子,中国也会考虑到利害关系,支持尼方,并与之加强联系。尼泊尔,缅甸,柬埔寨这些国家是中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亚洲的形势瞬息万变,短短几张纸是无法概述的21世纪发展是主题,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所缔造的国家绝对不容它人小觑,炎黄的血脉流遍华夏土地,注满红色旗帜,悬起的五颗星星注定将插上世界之巅。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之政治体制改革

形势与政策之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将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前置条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在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来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二是无论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均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稳步推进”的方式来进行,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这样做,就中国国情而言无疑是正确、有利的,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已对经济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造成不利影响,当然不能急于求成,但需要有更大力度的举措。

5月27日,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与不利影响相互碰撞,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攻坚和突破。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认真把握和坚决落实以下四个改革着力点,即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

二、更加注重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

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更加注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温家宝总理近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在中央领导人近来频繁触及深层次改革话题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希望十七届五中全会就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由此协调未来五年各领域改革全面

推进充满期待,可以说是再自然不过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

政治体制改革的机遇有时“可遇不可求”,因此需要我们格外珍惜并勇于抓住机遇,顺时应势,有所作为。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育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继续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及社会整合、国家崛起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目标,都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意味着,政治体制改革既面临着较好的机遇,也存在着机遇稍纵即逝、失之难再的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而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中央反复强调:中国不搞西方多党制,不搞“三权分立”。我是支持这种讲法的,但是,不搞多党制,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可以不尊重其它政党在中国“政改”中的主体地位,他们同样代表着众多社会阶层,同样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有权参与到中国政治的任何运动中去,搞“一党制”并不是让其它政党靠边看。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既有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使改革开放得以深入的经验,也有因政治体制改革不力而影响和延误改革开放的教训。我们应当认真汲取这些经验和教训,遵循改革的正常逻辑和客观规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的操作技艺,坚定地将政治体制改革推向新的水平。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之心得体会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但是,我对这门科目有一些自己的意见。

首先,这门课程开课以来,不怎么受到同学的关注,我觉得应该要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的认识,多作宣传。并配套一些相关教材。或者同意订购一些时事政治的书刊或杂志,让我们能够经常性的关注形式政治,了解国内外最新大事件。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然后,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l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

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下载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阵磨枪之《形势与政策》专题(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之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听后感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10级经济3班 姓名:栾昊 学号2010210051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

    形势与政策之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之心得体会——关于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几周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

    对《形势与政策》之愚见

    对《形势与政策》之愚见 对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我的个人观点是应该以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为第一要务。 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感兴......

    形势与政策之两岸关系 论文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所属课程:院系年级: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联系电话:指导教师: 年 月 两岸关系之深思 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点话题,作......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 班级:09英本2班,姓名:梅文莉,学号:0920031219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

    《形势与政策》之心得体会2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斜沟乡中心学校 马成祥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

    形势与政策之钓鱼岛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钓鱼岛 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

    形势与政策之西藏问题

    我对西藏问题的思考 西藏,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这里的天圣洁而高贵,这里的地宽广而深沉,这里的人民虔诚而勤劳。这里是诞生奇迹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格萨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