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解主任培训1
七甲坪镇组织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培训 村级织换届选举之后,村调委员成员也产生较大变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工作的需要,提高调解员队伍业务素质,5月26日上午,七甲坪镇召开了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会议,镇相关部门领导及45个行政村书记、主任、村调解员参加了会议。
业务培训会上,七甲坪镇分管领导龚路生对全镇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人民调解员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人民调解工作应做到及时、公正、规范;二是人民调解员要加强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提高人民调解案件的成功调解率;三是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全镇形成定期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进一步巩固全镇稳定形势。七甲坪司法所蒋振环所长从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对新任调委会成员做了培训:一是《人民调解法》的讲解。学习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介绍了人民调解的程序,人民调解的相关技巧等。二是规范人民调解文书格式。目前,因书面协议或协议的不规范而导致双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蒋所长详细的讲解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人民调解协议的规范签订、签订时的注意事项、履行的督促和档案卷宗的规范管理等。
三、常见纠纷的处理。蒋所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调解纠
纷经验,讲解了家庭纠纷、邻权纠纷、赡养纠纷等基层常见纠纷的人民调解技巧和方法。
本次会议力争使调解员尽快掌握人民调解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巧。通过学习,调解员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基本熟悉了工作制度,掌握了工作方法,明确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解员们受益匪浅,表示要学以致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认真的精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民间纠纷的坚强可靠的“第一道防线”,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甲坪镇综治办
2011年5月26日
第二篇:调解主任培训材料 2017第四季度
调解主任、调解员业务培训材料
一、解决民间纠纷的方式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矛盾纠纷,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宗族之间、单位之间、个人之间都不可避免,有矛盾纠纷就要解决,不能和平解决就可能诉诸武力,而以武力解决往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就产生了调解。美国就经常充当世界警察为其它国家调解纠纷,叫做调停或斡旋,也从中捞取一些好处。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个人解决纠纷方式则常常是复仇,那是非法的,也会把自己搭进去,不值得。
在我国现阶段,民间纠纷的一般解决方式有诉讼、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人民调解。诉讼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官司,它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有时效限制,后面会讲。司法调解是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组织的,分庭前调解和庭后调解,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再由法院依法判决。法院调解结案有利于执行,有些法院还规定调解结案率不得低于80%等等。行政调解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管理领域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比如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进行调解,国土部门对土地纠纷进行调解,公安机关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人身伤害纠纷组织的调解等等。仲裁是指当事人事先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则将争议提交某某仲裁机构仲裁,一旦约定,仲裁机构就有对该纠纷有最终裁决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约定,单方申请仲裁是不会受理的。这种方式一般是解决商事纠纷、合同纠纷的。我国还有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凡是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如涉及劳动合同、工资福利、休假、工伤等等方面的争议,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要向劳动部门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才能起诉。关于人民调解我们下面再讨论。
二、人民调解的历史渊源和法律依据
人民调解是我国特有的制度,设立依据是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二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委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司法所负责。
其实在我国民间调解自古就有,就是我们俗称的说闲事,只不过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没有制度化。古代从事调解的一般有族长、亲戚朋友和邻居等,其中族长最有权威,说一不二,说是调解实际上是裁决,那就不像我这个司法所长,有时嘴皮子磨破了,双方还无动于衷。
三、人民调解的组织机构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每三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除了我们在座的村干部外,还可以吸收一些德高望重、热心调解事务的人参加。其实有不少老党员老村干部很有经验,他们也乐意参与调解。上次每个村报了几个调解员的名单,如果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那我们就轻松一些,同时也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乡镇也设调解委员会,成员就是政府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大家可能还存在两个误解:一是认为司法所是专门的调解机构,不管纠纷大小都让找司法所。其实司法所的职责是指导和协助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要是离开了在座的各位,那我们这两粒人马纵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在你们的地盘上发生的纠纷还请各位当仁不让,先行调解。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欢迎打我电话,我会尽力予以解答。二是认为只有我们主持签订的调解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调解协议书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一旦双方签字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力,你们村里主持调解的也是一样,再加上调解人、参加人的签字,就是一份完整的协议书。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应当遵循的工作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绚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人民调委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调解,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八条规定,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制作笔录,根据需要或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有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的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印章。协议未达成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可以请求基层人民政府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最高院,法院在审理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第十四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委员会的补贴经费,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解决。
五、调解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罪与非罪的问题
我们要调处的是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治安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处理,不在我们的调处之列,那我们就要掌握好罪与非罪的界限。比如杀人、纵火、投毒、强奸、盗窃、诈骗、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等都属于犯罪,应及时报案,不能越俎代庖,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但是有些纠纷与犯罪又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尤其是故意伤害案,有的当事人或者出于担心,或者出于其它目的,往往喜欢夸大事实,动不动就报派出所,动不动就打110。曾所长就经常向我抱怨,他们处理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事纠纷。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这种情况,2006年,杨梅村有名的张祖佑与李国栋发生矛盾,在扭打过程中张祖佑的母亲上前去帮忙,被李国栋推倒在地,摔断了手,鉴定为轻伤。这就是民事纠纷,我们要及时调处。记得那次是刘主席、我和谭部长三个人去的,要李出600元医药费,他同意了,但是他老婆不同意。后根据我们的建议,张祖佑的母亲向法院起诉并胜诉了,李国栋家赔了大概1100元。
(二)起诉的时效问题
一般诉讼时效是两年,就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如果不起诉就丧失了胜诉权,当然这中间又有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的情况。
如果民事纠纷调处不成,要及时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不要错过诉讼时效。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从侵权之日或损害发生之日起算,四类案件适用一年的特殊诉讼时效,它们是: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六、常见纠纷的调解
一般农村纠纷划分为:
(一)婚姻家庭纠纷;
(二)相邻(邻里)关系纠纷;
(三)房屋宅基地纠纷;
(四)生产经营性纠纷;
(五)债务纠纷;
(六)损害(伤害)赔偿纠纷;
(七)遗产继承纠纷;
(八)经济合同纠纷等。
(一)如何化解婚姻纠纷?
按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这是我们在调处婚姻纠纷中所应首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适用这些原则,要注意各项原则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只强调某一原则而忽略了另一原则;还要注意各项原则的相互配合,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相配使用,以便更好地解决纠纷。
2、如何化解干涉婚姻纠纷?①依干涉婚姻纠纷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办法处理的原则。一般来看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较轻微的干涉婚姻自由行为;第二种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第三种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害人死亡的行为;第四种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并非法对害人实行拘禁的行为。后三种属于犯罪行为,应报告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只有第一种行为可以通过调解的办法化解。②维护婚姻自由的原则。③告诉才处理的原则,但为防止纠纷激化,人民调解组织要掌握时机,主动及时地做好疏导工作。
3、如何化解恋爱纠纷?首先要摸清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有针对性地调解疏导,总的要求既要着眼于思想上教育,又要体谅和帮助他们解决恋爱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遵从“友好分手”原则。对恋爱纠纷中形成的财产纠纷,属于一方向另一方索要的,一般应退还另一方;属一方向另一方赠与的,给予适当返还,实际支出,经过协商合理分割。
4、如何化解婚姻纠纷?①法律不禁止当事人订立婚约原则;②婚约订立自愿原则;③婚约解除自愿原则;④赠与财物处理灵活原则。
5、如何化解事实婚姻纠纷?①在1986年3月15日以前没配偶的男女,未经民政部门办结婚手续而生活在一起的,现在应补办;②在1986年3月15日—1994年2月1日间,没有配偶的男女可认定为事实婚姻。③1994年2月1日后为非法同居,不按婚姻关系处理处理,而应根据纠纷争执内容,有什么纠纷,处理什么纠纷。
6、离婚纠纷、子女扶养问题、赡养问题,一般都是到法院解决的比较多,我们就不再共同探讨。
(二)如何化解邻里纠纷?
邻里纠纷一般由生活琐事引起、因子女引起、因迷信行为引起,要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①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②公平合理,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③团结互助,互谅互证的原则。本着互谅互让原则,哪怕一方当事人自愿放弃权利的,只要不违法就应当允许。
(三)如何化解房屋宅基地纠纷?
房屋宅基地纠纷是农村民间纠纷中表现比较激烈的一种。因关系到长远利益,纠纷一旦发生,当事人往往寸土必争,互不相让,极易引起互相斗殴,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化解这类纠纷难度大,一般应与国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疏导,妥善解决纠纷。化解由于宅基地四至不清的建房纠纷,一般的方法是要首先告诉建房当事人立即停建,直到查明情况,纠纷得到解决。之后应查清宅基地是否已经经过重新规划。如果已经重新规划,则要以新规划的宅基地四至界线为准;如果未经规划,又无法查明原宅基地四至界线,则参照长期以来各自使用的情况,本着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原则进行调解。如果建房一方并未侵犯另一方当事人宅基地使用权,则应说服另一方当事人停止干涉,支持建房一方当事人进行建房。如建房一方确属多占宅基,并侵犯了他人或集体的合法权益,则应说服建房一方当事人退出多占的土地。
(四)如何化解遗产继承纠纷?
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遗留下来的财产。如果该公民的财产在他生产就处理了,或赠与、或出卖了,那就不能算他的遗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非法取得的财产,如抢劫、偷盗、贪污获得的财物,不是合法财产,应予追索。被继承人死亡后,单位给予他的未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无生活来源的配偶的生活抚恤金、补助费,不属于死者遗产,其他家庭成员无权继承。首先坚持男女平等原则:①在同一继承顺序中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②男女双方互有继承权。夫妻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一半分归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③维护寡妇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法律允许寡妇带产再嫁。其次是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再次是要遵循养老扶幼,团结互助的原则(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的老年人在分配遗产时,一般应得到较多的份额)。配偶之间互有继承权。那种和平被继承人非法同居而没有正式确定正式夫妻关系的人,和被继承人只有婚约而未登记结婚的人,与被继承人生前解除婚姻关系的人,无继承权。但对领取了结婚证尚未同居,一方死亡的,其配偶应有继承权。
除此之外,还有生产经营性纠纷、债务纠纷、损害(伤害)赔偿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因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细说。现在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各位村干部配合好:
1、什么是“五.五”普法?
2、信访条例的主要内容?
3、一定要订婚吗?
4、解除婚约后,女方要不要退还三金?
5、水果园四周安电网违法吗?
6、庄稼地放农药,要注意些什么?
7、黄瓜抹农药违法吗?
8、紧急避险的损失由谁负?
9、正当防卫要负刑事责任吗?
10、见义勇为受益人有补偿责任吗?
法律知识的积累,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而调解技巧的掌握要循序渐进。今天,我们仅仅是相互交流一下,关键还是靠在座的各位村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勤积累。
第三篇:调解主任培训材料 2017第一季度
任
二、调解员业务培训材料 零一七年檀溪镇调解主 1 檀溪镇第一季度调解主任、调解员业务培训材料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调解程序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矛盾也呈现主体和内容的多样化、成因复杂化等特点,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大幅上升与法院审判力量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使审判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强调当庭宣判率的矫枉过正又引发上诉、申诉、缠诉案件的大量增加和执行难等问题,不仅使法院工作陷入负重和被动,同时也使当事人对法院、法官的公信度降低,使法院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制度重新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此,2002年9月,司法部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重申了人民调解的性质,并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范围、组织形式、调解行为及其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最高法院则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审理人民调解协议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一、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
依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工作有三项基本原则: ㈠依法原则
依法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解工作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依法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⒈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和调解的矛盾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民间纠纷,是指发生在公民之间的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 生的纠纷;公民与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的有关人身财产权益方面的矛盾纠纷,如果双方自愿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进行调解。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主管的案件,如治安案件、刑事犯罪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进行调解。对于由治安案件、刑事犯罪引起的轻微人身伤害的赔偿纠纷,不需要进行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可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
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要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矛盾纠纷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调查了解,查明矛盾纠纷发生的事实后,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依据,分清是非责任,说服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规定的依照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或当地民俗习惯进行调解。
⒊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任何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相背的调解协议都是无效的。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要求重新调解,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纠正。㈡自愿平等原则
人民调解自愿平等的原则,是指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坚持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人民调解的自愿平等原则表现在四个方面:
⒈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如果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强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矛盾纠纷的方式虽然有多种,如申请受理、主动受理、排查受理等。但不管那种方式受理,都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同意才能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前提。在这里要处理好主动受理与当事人自愿的关系。实践中调委会往往根据群众的举报 或在排查工作中得到矛盾纠纷信息主动前去调解,这与当事人的申请调解并不矛盾,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主动受理时,也要征得双方当事人的 同意,如果当事人不同意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要向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说服当事人转变观念;如遇激化征兆,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主动采取防激化措施,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⒉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时,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居间调解,在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要求,在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意志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耐心疏导,劝说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严禁采用任何压制、逼迫、威吓、辱骂甚至休罚等简单粗暴的手段和违法乱纪的行为强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还要平等地对待当事人,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决不可支持一方,压制一方。
⒊调解协议的签定必须双方当事人同意。人民调解委员通过说服教育,统一了当事人的认识,消除了双方的矛盾,根据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制做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同意签名后,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当事人如对调解协议书有不同意见,应当补充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不能强迫当事人签字。
⒋调解协议要由当事人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因为调解协议是依据事实和法律达成的,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就是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责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帮助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但不得采用强制的方法强迫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反悔,调委会可以重新调解,也可以指导当事人向基层人民政府申请处理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㈢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的调解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委会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或引起争执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剥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解工作的时候,同样应当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能限制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亦不得以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而拒绝受理。
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不意味所有矛盾纠纷都通过诉讼来解决。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是有条件的,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对不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条件的矛盾纠纷,人民法院或调解组织应当向当事人讲清楚缘由,动员当事人放弃不必要的诉讼,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这不违反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也不是说当事起诉或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就不闻不问,一推了之。人民调解对起诉或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的,诮主动向人民法院或基层政府提供有关情况,随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发展变化情况,一旦发生纠纷激化苗头,诮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协助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政府做好工作,圆满解决矛盾纠纷。
二、调解纠纷的程序和方法
调解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即纠纷的受理、调解前的准备、进行调解、调解结束。
㈠纠纷的受理。纠纷受理分三种情况,一是申请受理,即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用口头或书面材料要求调解委员会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二是主动受理,即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群众反映、有关部门单位转告、纠纷信息员报告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大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主动及时的登门调解。三是移交受理,即己告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 认为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在征得通过当事人同意后,移交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时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⒈接待当事人。调解人员对当事人的态度要和蔼可亲,以礼相待;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全面了解矛盾纠纷的情况和当事人的真实要求;要表现出公正无私的工作作风,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⒉审查当事人的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不应受理: ⑴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有关部门管辖处理的; ⑵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正在审判的; ⑶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⑷己构成犯罪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 ⑸已经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处理完毕的。
⒊纠纷的登记。经审查,符合调委会受理的矛盾纠纷,调解人员应认真进行登记。对于受理的矛盾纠纷,登记是进行调解的第一道程序,是决定受理的文字记载。调解人员在登记时,应尽量记当事人的原话或原意,切不要加入自己的分析判断。对于可以当即调解解决的矛盾纠纷,也可调解解决后补办登记。对于不受理的矛盾纠纷,调解人员登记后注明移交的机关或人员,作为掌握矛盾纠纷发生情况和信息资料及移交的手续。
⒋确定调解人,安排调解时间,做到不推、不拖、不积压。如果矛盾纠纷涉及到其他调委会,需要其他调委会共同调解的,受理矛盾纠纷的调委会应及时通知有关调委会,并主动介绍矛盾纠纷情况,以便组织有关调委会共同调解。㈡调解准备
⒈调查纠纷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要进行调解,首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这是调解前最主要的准备工作。调解人员要通过耐心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矛盾纠纷的有关情况,向知情人及周围群众调查,实地勘验等方法,弄清矛盾纠纷的性质、争执的焦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目前的程度;证据及证据的来源;当事人的个性特征和当事人对矛盾纠纷的态度;以及对纠纷当事人起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关系等情况,并写出调查笔录。⒉对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综合分析判断的方法,对调查获取的全部矛盾纠纷的材料进行比较、鉴别、分析、判断,从而判断矛盾纠纷的性质、争执的焦点,各方当事人的是非与责任。⒊拟定调解纠纷的实施方案。拟定调解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应在对纠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确定调解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准备好消除双方争执的各种可行性方法和技巧;三是调解中当事人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四是化解矛盾纠纷所需的法律、政策条款。
㈢进行调解。调解人员首先要与当事人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宽松融洽的气氛,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和心理障碍,在稳定各方当事人情绪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其次,调解人员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指出各方当事人的过错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说服各方当事人互让互谅,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第三,对达成调解协议的要制作调解协议书。㈣调解结束。调解结束有两种情况:一是达成协议而结束的调解。二是没有达成协议即调解不成立而结束的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责任帮助、检查、督促教育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常用的办法与措施有四种: ⒈回访。达成调解协议后,对易反复的矛盾纠纷或有具体给付内容的矛盾纠纷一定要进行回访。回访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协议的执行情况,了解当事人对矛盾纠纷的调解态度,及时 发现、解决影响协议履行的问题,巩固调解效果;发现调解效果有过错的,及时予以纠正。
⒉运用道德的力量和公众舆论来约束当事人履行协议。对于依法、依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不涉及个人隐私或无不宜公开调解内容的调解协议,特别是有教育意义的调解协议,调委解会可以公布协议内容,使当事人在社会道德和舆论的监督下自觉履行协议。
⒊在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单位领导帮助下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
⒋帮助受害一方当事人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调解后没有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根据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告知当事人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申请行政主管机关调解,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是简易经济纠纷,还可告知纠纷当事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于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应主动配合基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做好当事人的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预防纠纷的办法
预防纠纷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它与调解纠纷工作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它是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防、减少矛盾纠纷为目的,采取的具体有效的处理矛盾纠纷的措施。矛盾纠纷的预防比调解更积极、更主动,对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总结实践经验,预防纠纷的方法主要包括:
㈠预测纠纷。矛盾纠纷一般都有潜伏、萌芽、形成到激化的过程。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对矛盾纠纷的调查研究,分析、推断,预测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趋势,了解各种矛盾纠纷在什么时令、什么地域以及何种人群中容易发 生和激化,从而掌握矛盾纠纷发生、激化的规律,做好超前防范,避免、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㈡纠纷预防。人民调解委员会有组织、有目的地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的做法叫纠纷预防,其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种:
⒈因时预防。人民调解组织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具有时令性的特点,对一定阶段、一定季节的多发性矛盾纠纷予以预测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把时令性矛盾纠纷减少到最底限度。
⒉因地预防。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地域性特点,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发生。
⒊因人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不同类型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⒋分类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发生变化规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矛盾纠纷发生。⒌重点预防。人民调解组织对本地区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人、户、事、场所进行分析预测,实行重点控制,以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⒍普遍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纠纷的自我控制、解决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㈢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积极地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的重大刑事案件、自杀事件的作法叫防止矛盾纠纷激化。行之有效的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方法主要有: ⒈抓苗头,建立信息网络。建立预防矛盾纠纷激化的严密防线,形成耳聪目明,快速反应的调解信息网络,是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重要手段。为了扩大人民调解工作防激化的视野,人民调解组织应该把触角延伸到楼院、车间、班组,建 立十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形成完备的矛盾纠纷的信息反馈系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苗头,主动开展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激化。
⒉抓重点,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是人民调解组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司法行政机关的统一部署,逐人、逐户对矛盾纠纷进行登记、分类、汇总,逐一落实调解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重要措施。通过排查,人民调解组织对辖区情况做到四个清楚: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底数清楚,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清楚,对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楚,对矛盾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难点、热点纠纷,群体性纠纷清楚。这样一来,人民调解组织就可以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调解不了或应由有关部门处理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⒊抓调解,果断制止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对于有激化征兆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应做到“快”、“敢”、“稳”、“细”、“准”、“紧”、“访”。
“快”就是对正在发生的易激化纠纷,要直接赴现场快,采取措施快,制止事态发展;
“敢”就是要求调解人员面对激化险情,要发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冷静排险,防止事态扩大,为进一步做疏导工作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稳”就是稳住当事人,防止不事人铤而走险,行凶杀人; “细”就是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使双方当事人明大义,识大体,消除隔阂; “准”就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当事人思想转化,打消激化念头;
“紧”就是各个 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特别是对群体性纠纷,更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访”就是对易激化纠纷调处后要及时回访,发现有反复苗头时,及时工作,以巩固调解成果。
⒋抓治本,强化公民法律意识。用社会主义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公民,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法制和道德观念,是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活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人民调解制度,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人民调解工作,对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只仅学习了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知识,大家下去后还需要认真地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为建设法治、文明、富裕、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第四篇:调解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北票市五间房镇城子地村地处城郊,共有3个村民组,775户,1873人,村总面积3.428亩,国道“305”线和北纺路穿越全村。由于地处城郊,工农杂居,各种矛盾纠纷错综复杂。1980年1月,王秀武被推举担任城子地村调解主任,他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担。
一、心系群众,情系一方
王主任刚一上任,就有10多起新旧矛盾纠纷摆在他面前,每天村委会里都有当事人要求他给解决问题,由于人数众多,有时甚至影响了村委会的正常办公。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退缩,更没有向上级领导叫苦,而是想方设法的为群众解决问题。他说,既然担负着了这样的责任,就一定要干出个这样子来,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当时城子地村委会办公条件比较艰苦,只能和其他部门合用,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王秀武坚定心系百姓、情系一方的信念,靠着自己的双腿走遍了城子地村大大小小的村民组。同时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提高业务素质,他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利用晚上时间钻研与纠纷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虚心向律师、法律工作者请教。经过一段艰苦深入的摸底排查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终于将积压的10多起新、旧矛盾纠纷全部调解成功。他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到百姓人家、田间地头了解民俗、民风、了解村民的思想状态、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普法宣传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依法调处,情法相融
当前,人民调解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过去的注重劝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向依法调解、情法相融转变。王主任在调处矛盾纠纷时,善于用法律、法规教育人,以亲情、乡情感化人,最终达到化解纠纷,稳定社会的目的。在农村,许多民间纠纷发端于一些生活琐事。当看到乡亲们往往因为宅基地、地界、分家产、债权债务、养老送终等事情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亲人反目,邻里失和,他深深地感到,虽然造成矛盾纠纷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些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是较为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让群众懂法、守法。他经常利用化解纠纷等机会用以案说法等形式宣传法律,提高群众法律意识。08年6月中旬的一天,王主任刚从一个村民组调解完一起涉法纠纷,在回去的路上,被该村三组的刘某拦住,刘某向他诉说儿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苦楚。他听说后,二话没说,顾不得疲劳就随刘某去其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刘某儿女的工作,教育其子女应对老人依法尽赡养义务,虽然对老人在一些家务事的处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但子女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或遗弃老人都是违法的,情况严重的将受法律制裁。在做好子女工作的基础上,他还劝慰刘某与子女和睦相处。通过对刘某及子女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并进行法制宣传,刘某的两个儿子就赡养问题达成协议。当赡养协议书签订后,周围的群众纷纷表示,这件事,也让他们懂得了赡养老人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情,还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今后一定要好好学法,做孝敬守法的公民。
三、事无巨细,及时介入
王主任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涉及群众利益,有不利于和谐的事,如果调解不及时,会酿成大祸,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我就有责任去管,而且要管好。”。十几年来,他受理的矛盾纠纷中不乏鸡毛蒜皮的琐碎事,但他从未因嫌事小而将求助的群众拒之门外。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主任,王秀武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忠诚履行了一名人民调解员的光荣职责。在他的工作努力下,城子地村从20xx年初至今,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民转刑案件发生,无群体性上访事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成绩得到了五间房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第五篇:在全区调解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全区调解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区司法局在这里举办为期三天的调解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在授课内容上安排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制作》、《当前治安形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领会精神调整工作思想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我认为这个培训班办的很有必要,而且也比较适应江北的实际情况,对于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对刚负责调解工作的同志,应该是有很大帮助。希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努力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对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既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任务面前,人民调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围绕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必须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由各种原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涉法上访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越级上访、进京上访、集体上访增多,组织化倾向明显,有的跨地区、行业串联,有的采取自焚、自杀等极端行为,有的到党政机关和重要场所聚集滋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秩序。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建国以来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调解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法院主持下的司法调解,也有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进行的行政调解,还有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的人民调解。其中,人民调解是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化解民间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它符合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的客观实际,符合我国民间长期形成的“和为贵”、“息讼”等追求和谐的民族社会心理和历史文化传统,而且具有遍布基层、深入群众、便捷、灵活、不收费等多种特点和优势,因而广为基层群众所接受。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继承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都对人民调解作了明确规定,人民调解已经成为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近百万个人民调解组织、数百万人民调解员每年调解的民间纠纷都达几百万件,有的年份达上千万件,防止了大量的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避免了大量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发生,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基层社会稳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民调解也是坚持执政为民、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纠纷,大多数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利用调解的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党和政府重视、关心和维护好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至关重要。通过人民调解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仅方便群众,为群众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特别是化解大量的生产经营性纠纷,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人民调解扎根基层,了解民情,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反馈给党和政府,有助于党和政府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因此,人民调解工作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做好这项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总之,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以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不断抓出成效。
二、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重要手段,成为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2002年以来,各镇、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批转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目前全区共建各类调委会225个,人民调解员937人。每年调解的民间纠纷达到1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有了新的强化,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把化解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作为首要任务。要根据新形势下民间纠纷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及时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努力把可能激化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各地人民调解组织不仅要搞好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的调解,而且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突出的难点、热点纠纷开展调解工作,化解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做到哪里有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及时有效化解民间纠纷,保证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要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科学地把握民间纠纷产生演变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大力调解的同时做好预防工作。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网络优势,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为及时处理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提供信息。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严防民间纠纷激化引起自杀、凶杀、群体性事件。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贴近基层、联系群众的特点,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要承担起“第一道防线”的重大责任,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的组织网络,特别是巩固、加强村、居和乡镇、街道调解组织,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各地要把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条件,把懂法律、懂政策,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志选聘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要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制意识、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政策水平、法律水平、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民调解队伍。
要坚持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方向。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化解自己内部矛盾的重要法律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其主要任务是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人民调解工作的显著特征就是民间性、自治性。因此,人民调解不同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也不同于司法审判,必须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坚持便民利民的方向,充分运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平等协商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
三、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人民调解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的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改革与发展中注意兼顾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相结合起来,从源头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在矛盾纠纷出现后,要善于运用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及时有效地予以化解。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纠纷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不仅要善于运用、而且要关心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努力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加大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宣传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区司法局要把人民调解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指导,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规范性加强检查指导,努力提高调解协议的效力。要注意总结推广人民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使自身组织不断健全,制度不断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区人民法院特别要加大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既是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的法定职责,也是及时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区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通过依法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支持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业务水平和调解技能,增强他们在调解工作中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要与司法行政机关密切合作,探索各种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如邀请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邀请人民调解员协助诉讼调解工作等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要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的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
同志们,人民调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清人民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任务和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在全区调解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全区调解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