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记叙文》
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记叙文
【摘要】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第二,观察要细致。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我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叙事要具体真切: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关键词】 观察生活 要求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学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个性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刘安琪同学,在描写数学张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张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张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张老师反会问上一句:
“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得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刘安琪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张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了。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张舒粉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班主任,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冬天的一个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以后记得穿厚点。”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主任。等同学们都到齐了,便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这篇作文,注重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王顺贤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字读成了?”王顺贤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王顺贤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 ‘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词典高兴地叫起来,说: “哦,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学生初中生活的开始,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老师耐心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第二篇: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
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
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
广西宾阳县大桥中学/朱华
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再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一、怎样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情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把这六个方面都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交代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门间接表示出来。如“公鸡唱歌了”,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叙述中一定要把这三方面写好,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二、怎样安排记叙的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序 顺序,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都写得十分清楚。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任何事情的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叙述,这样写能使文章的层次清楚明了。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放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止点,顺序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也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写,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之间要对的合适
我们所要写的那件事情,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愿,必须要仔细地分析它们之间能否对得上号,能否从这件事中感悟出这样的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的。“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六、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一般来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要和后面的内容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一定要加以重视。
七、如何才能做到一个“漂亮的开头”?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写法;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
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就把整件事情的起因交代清楚了,让人一看就情不自禁地进入状态之中。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事情所发生的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
在文章的开头采用一些不寻常的语句,让人看下去感到好奇和疑惑,迫切地想知道下面将要发生的事情。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明的语句就把文章的主要事件表达出来,这样直截了当地,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八、如何才能做到“结尾有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在文章的结尾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让读者知道整件事情的结果。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
有的记叙文在结尾的时候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相呼应。
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
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这是叙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在叙述的时候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这样才会使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今天又认真听了一下专家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理顺了一下我的思绪,并把我对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一些感受呈现出来。
我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不外乎有下面这些:选材不新颖。无典型事例,详略不得当,人物的形象不突出。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选材方面经常流于一般。写朋友,他们的友谊往往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两人起先很要好,后来因一物或一事产生矛盾,而后他(她)或我搬家,我们和好,互送礼物。写老师,老师必定在灯光下改作业,备课,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则写他们为生活奔波,生病带我去看医生等等。像这样的材料,虽能为中心服务,但太老了,没有新鲜感,也就缺乏感染力。
而针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针对学生“只做一般的叙述,没有细致的描写。”这一缺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去写人,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在具体的事件中自己表现自己,让人物自己哭,自己笑,作者不要随意作旁批,使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训练学生描写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开展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二.针对学生“叙述平淡,没有情感渗透”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弄清楚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文学真实,怎样在作文中表现文学的真实。告诉学生我们不是没有素材而是没有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感情写进文章中去。
三..关于现在学生生活贫乏,没有记叙文的写作素材问题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的不是素材(他们的生活比我们丰富得多),而是如何利用素材的问题。
要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他就不会觉得写作文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完成任务。当学生将写作当成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乐事、不能不做的事时,他就有了写作的兴趣与激情,他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的素材在有思想的人眼里却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四..同时,要写好记叙文广泛的阅读也必不可少,学生往往是在模仿中成长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他们模仿的最佳对象。许多大作家都是在模仿前辈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的风格的,记叙文的写作也是这样,离开了模仿学生会无所适从。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写作什么文体的文章,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方法是次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我们可以利用创办文学社、校刊、校园网、让学生做网络博客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第四篇: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刘峰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表达一定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它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练习其它各种体裁文章的基础,它的基本表达方式、写作思路和结构特点等对于别的文体,都有普遍意义。下面就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谈谈我的看法,以便同行们指教。
记叙文主题,也称主旨,或称中心思想,一般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的。任何文章的主题,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实际生活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思考、提炼,逐渐形成和产生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脑”和“灵魂”。在学生作文定了题目,有了写作材料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要明确、集中,让学生知道写这篇文章的宗旨,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主题不明确,信笔写来,必然是堆砌材料,不知所云,也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主题在作文中起指挥全局的作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动笔之前,要让学生清楚,这篇作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问题越明确,目的越单纯越好,动笔写作时要紧扣主题,围绕主题行文,力求不离题、不跑题。在使用材料表现主题上,要做到集中、严密,避免与主题脱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学生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记叙文可按写人、记事分类。写人应从教师、同学、父母、朋友等最熟悉的人中去收集,收集能反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风貌的典型材料。记事应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注意掌握一些有头有尾、有情感、有意义的事件。
可以从以下必个方面来准备材料:
1、写自己:这是写个人的成长。可以写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好成绩;也可以通过某个人的影响、教育而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缺点;也可以通过某件事或某一经历受到教育、启发;还可以写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困难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前途等。
2、写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这可以围绕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情来写;也可以写家庭成员给我的影响;家庭的幸福、欢乐、忧愁等。
3、写学校:学校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境。可以写同学之情、老师的教诲、集体的温暖、生活的启示。
4、写社会:重点积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歌颂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材料以后,就可以安排文章的结构了,结松的安排也十分重
要。它不单是写作的技巧问题,实质是作者思想方法、认识方法的反映,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结松布局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和严密。结构凌乱、松散,往往是作者思路混乱造成的。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清楚;只有思路精密,才能结构严谨就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总式:即总起——分述——总收式。它的特点是:开头总起,点明题意;主体
部分,分层展开;结尾归纳总结,又与开头相呼应。
2、并列式:就是文章各层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但各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总括起来表现或说明一个中心。如《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这一类型。
3、递进式:就是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必要准备,后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必要发展。全文起承转合,逐层递进,最后点明题旨。如《白杨礼赞》、《爱莲说》等属类。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通过结构训练和辅导,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搭架子”的本领。但文章的结构应当服从于内容,同时各种结构形式也不是灵妙药,不可生搬硬套,要引导学生领会要点,灵活运用。
怎样进行记叙文的练习呢?按照记叙文文体的基本要求和表达方式,首先,可以把它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个类型。然后将它再分解,如写人的可以进一步分为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等。然后根据各人片断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列举范文进行示范,再辅之以报刊文章和习作的引导,让学生按照练习范围,进行片断仿写和独立单项练习,最后,在完成各项片断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整篇训练、整篇写作。
总之,教师在按照程序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时,一定要本着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项到综合,从片断仿写独立完成,不断练习反复实践,逐步提高,使作文训练走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我想信,认真按照这一方法加强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大大的提高。(胡昌贵 荐)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邱庙中学 刘翠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 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 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张也同学,在描写数学胡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胡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 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胡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胡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胡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张也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胡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 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 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例如庄严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 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 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 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知识渊博的人,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 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 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 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 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让作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