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管理制度
村庄环境管理制度1
1.1目的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科学指导和引导村庄整治,切实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1.2规划任务
村庄整治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村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村庄整治的建设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具体安排村庄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排水等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3规划依据
1.3.1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2县或(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3.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3.4村庄总体规划;
1.3.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编制原则:
1.4.1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的各项建设。
1.4.2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方便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4.3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推进节能省地型村庄建设,避免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公路展开布局。
1.4.4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镇居住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
1.4.5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或海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1.4.6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1.5规划范围和村庄规模
规划范围指行政村或自然村范围。整治村庄的人口规模大于200人(或50户以上)的大、中型基层村和中心村;新规划建设的村庄规模应尽可能超过200人以上。
1.6规划的制定
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具有规划编制资格的单位具体承担。
1.7规划审批实施
村庄整治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的主要内容
2.1村庄整治规划的分类
2.1.1村庄整治规划分为改建扩建型和新建型村庄规划。
2.1.2改建扩建型村庄:现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可能形成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并可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
2.1.3新建型村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规划建设的村庄,如移民建村、迁村并点及其他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而新建的村庄。
2.2村庄整治规划的要求
2.2.1改建扩建型村庄:应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旧村改造要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村庄扩建要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空间形态、道路系统等方面保持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在原有基础上沿1—2个方向集中建设,避免无序蔓延,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2.2新建型村庄:应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
2.3用地标准
2.3.1新建型村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控制在80~100平方米之间;
2.3.2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的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
2.3.3村庄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及其它用地(生产建筑、仓储、公用工程用地)所占比例:居住建筑用地占55~70%、公共建筑用地占6~12%、道路广场用地占9~16%、公共绿地2~4%、其它用地占5~10%。
2.4公共设施规划
2.4.1公共设施包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公益型公共设施和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理发店、娱乐场所、物业管理公司、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
2.4.2布置原则:配套水平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庄交往活动的`需求;小学应按人口和服务半径及其它要求进行布点。
2.4.3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
2.5住宅规划
2.5.1原则: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推广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人畜分离。
2.5.2标准: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xx0平方米。
2.5.3住宅日照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尽可能南北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布置。房屋间距旧村改造不得小于南侧建房高度的0.7倍,新村建房不得小于1.0倍。山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米(属消防通道的还应满足消防要求)。
2.6基础设施规划
2.6.1道路交通规划
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0~14米,建筑控制线16~20米;
次要道路:红线宽度6~8米,建筑控制线10~12米;
宅间道路:红线宽度2~5米;
主、次道路间距宜为120~300米;
注意配置公共停车场。
2.6.2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输配水管网布置等;用水量应包括生活、消防、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2.6.3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
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和雨水量。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2.6.4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
2.6.5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预留邮政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
2.6.6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通道位置。
2.6.7能源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
2.6.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结合农村改水改厕,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
2.6.9消防规划: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2.6.10防洪规划:按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
2.7竖向规划
村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
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符合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设计;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选用台地式;建筑场地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2.8景观环境规划
2.8.1原则:重点加强村口与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合理利用特殊地形地貌,形成地方特色;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
2.8.2建筑风貌规划: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体现地方特色;住宅应以坡屋顶为主,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形成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各类公共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和方便人的活动外,必须与村庄环境相协调,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新建建筑应强调与原有建筑风貌的协调。
2.8.3绿化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布置绿化,植物配置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
2.8.4河道景观规划:尽量保留现有河道水系,并加以整治和沟通,保持岸线自然走向,采用斜坡形式,并与绿化相结合。河道设计应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
2.8.5环境小品设计:包括场地铺装、围栏、花坛、园灯、座椅、雕塑、宣传栏、废物箱等。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应乡土化,利于排水;围栏设计要美观大方,宜采用通透式;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各类小品主要布置于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尺度适宜,结合环境场所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营造丰富的村庄环境。
第三章村庄整治的技术文件要求
3.1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以上各专项规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并和取舍。
3.2技术文件要求
3.2.1进行村庄整治的规划,基本成果要求是“三图三表一说明”(现状图、规划图、设施图、村庄用地汇总表、主要指标表、行动计划表、说明书)。
3.2.2现状图。比例尺1:500~1:1000,现状图应标明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面、道路、工程管线等,各类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2.3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规划图纸要标明硬化道路、宅前小路、排水沟渠、公用水塘、集中供水、公共活动场所、公共绿地、集中畜禽舍圈、保留民房、保留祠堂、拆迁民房、违规民房、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堆放点等。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必须明确标明四至范围,并指出其属性,包括村外散户迁建、村内拆迁新建、新增本村村民宅基地等。数量较多的村外整村迁建应明确规定拟迁建的村名和户数。
3.2.4设施布置图。比例尺1:500~1:1000,设施图应标明道路红线位置、横断面、交叉点坐标标高,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排水沟渠的走向、宽度、主要控制标高,配电线路走向和有线电视线路,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等。
3.2.5主要指标表。包括村庄人口、村庄户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筑面积、农房拆除率、农房保留率、道路建设或硬化面积、改建沟渠长度、保留空地(含自然状况与绿化用地)、集中的畜禽圈舍建设面积等。
3.2.6行动计划表。包括整治项目清单、项目具体内容、投资额、政府补助情况、项目用工量、村民申报类型、村民选择程度,开工和完成时间等。
村庄环境管理制度2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根据我村创建20xx年度“清洁家园”考核标准要求,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道路保洁制度。
(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2)全面推进垃圾袋(桶)装化,每家每户发放一只垃圾桶,保证做到垃圾不出门。
(3)实行每天一至二次的上门收集,保证各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对于重要、敏感地段要反复清。
(4)道路地面要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
(5)实行8小时巡回动态保洁制度。
2、河道保洁制度。
(1)成立河道保洁小组,增加河道保洁人员,对河面、两岸实行全方位保洁。
(2)河道保洁做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各类垃圾、无堆积物。
(3)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理,要消灭各类污染源,制止群众乱倒垃圾行为。
(4)加强河道两岸绿化的维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5)加强河道水质的.管理,制止乱清洗等不文明行为。
3、公厕保洁制度。
(1)公厕保洁员,要严格按照下列保洁标准,对公厕实行全方位保洁。
(2)每天清扫不少于两次,实行8小时动态巡回保洁。
(3)用药物开展不定期的灭蚊蝇活动。
(4)定期做好抽粪工作。
三、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
本村区域内的住宅、各类活动场所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
1、包卫生:对于随地吐痰,乱倒生活垃圾、乱泼污水、乱扔果壳、乱张贴、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禁止各类运输车辆沿途抛撒各类垃圾和建筑材料,卫生保洁员要加强管理,欢迎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监督;负责清扫自家门前路面,清除各类污物,对阳台和庭院及时整理,保持房前屋后整齐、清洁、有序。
2、包秩序:积极参与管理保护公共设施工作,对于门前乱搭建、乱设摊点、乱停车辆、乱堆杂物,以及打架斗殴、影响村容环境和扰乱社会秩序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3、包绿化:按村里有关要求完成各自的绿化任务,并管理维护好自家的花草树木,禁止毁坏、攀折花草树木的行为。
4、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各家各户都要自觉履行义务,保持门前整洁。村将“门前三包”工作纳入今年镇、村开展的“最清洁户”评选活动之中,届时将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四、建立“义务劳动日”制度
由村确定一年内不少于2次的全村“义务劳动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生开展“全村卫生大清洁”活动,并组织人员对卫生“死角”进行义务清扫;动员村民适当承担相应的卫生保洁义务,共同实现村庄环境美化、农户庭院洁化、村容村貌优化的目标。
广大村民是村庄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体。因此村庄的环境建设和维护就必须要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并自觉遵守长效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既爱护小家,又保护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共同努力把孙家沟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庄环境管理制度3
为全面进一步提升我镇村庄环境面貌,打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根据《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
各村(居)、市镇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城乡建设的一个中心任务和惠及群众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各村(居)要对辖区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把此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责任感、紧迫感。镇相关单位要紧密配合,督促指导,加强考核,切实加大推进力度,以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为主要目标,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明确目标,大力有效实施
(一)根据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各村(居)要准确把握村庄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活条件为目标,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块为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规划布点村庄要完成“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推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疏浚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面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以“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村庄整治任务于20xx年前完成,全面实现四个目标:即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二)要紧紧抓住村庄环境政治的关键环节,重点在强化规划引导、抓好环境卫生、完善设施配套,注重特色塑造上下功夫。要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房立面、绿化美化等整治工作,提升环境水平,加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要按区域特色、类型推进村庄整治,强化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对规划点村庄要重点突出规划布置、环境卫生、完善配套设施,对非规划点村庄的整治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要求。
(三)各村(居)要积极构建村庄环境整治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整治资金到位,落实村庄设施运行维护、河道管理、绿化养护、垃圾装运、环卫保洁及各项制度,进一步充实水、陆保洁和绿化养护队伍,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各村(居)还要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制定村民普遍接受的村规民约,探索建立村民参与和管理村庄的有效途径,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各村(居)、各单位围绕村庄环境整治目标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加强目标任务考核,完善长效考核机制、措施。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要把整治工作任务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日常巡查、明查暗访等形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确保按进度、按要求、按标准完成整治任务。
村庄环境管理制度4
为深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根据我镇《关于20xx年度全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20xx年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以自然村为基础,以行政村为考核单位,整体推进、全面整治。对已创建达标的行政村,要围绕长效管理,抓巩固、抓提升。朝阳庄村要确保通过省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村考核验收,孙王村、薛杨村、茅山北村、姜太村等4个行政村,要对照“一星级康居村”和环境整洁村创建标准,确保通过考核验收。
二、考核内容
1、为民办实事(15分)。按照党委、政府总体要求和各村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管理,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得全分。完不成任务的按比例扣分。
2、长效管理制度落实(25分)。具体做到“五有”:即有人员,每500人配备村庄保洁员1人(5分);有合同,与保洁员签订书面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工资报酬、奖惩措施(5分);有责任,村明确专人负责村庄环境管肪,落实岗位责任,巩固创建成果(5分);有考核,村与村庄保洁员、村庄环境管护员进行考核,每季一次,并有考核记录(5分);有效果,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5分)。有一项不达标扣基准分。
3、村庄垃圾集中收运(15分)。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员队伍,落实垃圾填埋场和保洁员责任制,签订保洁清运合同。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收集、转运。上述措施有一项未落实扣5分。
4、村庄河道清洁(15分)。落实河道保洁员及保洁责任制,做到村庄河道岸边无垃圾,水产无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桥头及码头无杂物。河道保洁率达95%以上,有一项不落实扣5分。保洁率按达标标准加减分。
5、村庄绿化、亮化、美化(15分)。村旁、宅旁、河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并落实绿化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制作;村庄道路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措施;村庄房层墙面等无乱画乱贴;村庄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电力、电信、有线电视“三线”整治有序。上述措施有一项不达标扣3分。
6、卫生厕所普及(15分)。完成确定所户改厕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5分);加强公厕管理,落实保洁人员及保洁责任制(5分);无露天粪坑(5分);卫生厕所普及按标准加减分。公厕管理不到位扣5分。发现一处露天粪坑扣1分。
7、对往来已创建达标的'5个行政村,通过市复查、验收的得全分,对今年按标准创建5个行政村并通过市考核验收的得全分,凡未通过市验收的,对照考核项目按比例增减得分。每项加减分不超过基准分。
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 为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镇村分级负责,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管理。
第三条 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镇村分级负责,专业管护,队伍管理与农民群众自行维护相结合的办法。
村容村貌管理
第四条 村庄在入村口有标准村名标识,村庄街道整齐洁净;临街住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家庭厕所一律设在庭院内,有条件的村庄可规划出柴草堆放点,集中统一存放;没有条件的村庄,柴草一律垛放在农户庭院。
第五条 村庄内实施建筑要按照镇镇、村的总体规划进行。住房要统一标高,房基基本保持水平一致。
第六条 村庄内住房建筑施工时,现场材料、机具等应堆放整齐,不得侵街占道,影响交通。建筑施工的建筑废墟以及废弃家具等大件垃圾由施工单位或个人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不得倒入生活垃圾存放点或垃圾箱,建筑垃圾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第七条 村庄内不准乱贴标语、张贴广告、乱设广告牌匾、悬挂有碍村容村貌的物品。
第八条 村庄内有排水设施,有垃圾集运点,有公共厕所,无污染源。
第九条 家禽家畜一律圈养,引导养殖户逐步向养殖小区集中。推行“一建四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厨、改厕、改庭院),建立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站,推行社会化管理。
第十条 农户庭院柴草、杂物摆放整齐有序,院内、室内干净整洁。村庄道路、巷道管理
第十一条 村庄道路、巷道由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管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道路,不得占道打场晒粮,不得阻碍交通。道路两侧的公共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畜舍或其它设施。
第十三条 连村路及村内街道要保持路面清洁,平坦、完整、畅通,路肩的宽度要一致。第十四条、村庄道路、巷道管护人员对村庄道路、巷道实行定段责任制,并签定合同。管护人员按镇村要求或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第十五条 村委会要经常对村庄道路、巷道管理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树木花草及文体设施管理
第十六条 村庄的树木花草和文体设施由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管护。
第十七条 绿化管护人员要及时进行浇水、防虫、施肥、修剪等,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树木花草进行检查,做到不缺株、无人畜损坏。对缺株、折损或被人畜损坏的,要及时报告,并进行补栽。
第十八条 绿化管护人员对树木、花草实行定段责任制,并签定合同。管护人员要按镇村要求或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第十九条 文体设施管护人员要定期对文体活动器材和设施进行修护,确保设施完好无损坏。
第二十条 村委会要对绿化树木、花草、文体设施管护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和落实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公约,由专职管护队伍管理与群众自我维护相结合。
第二十二条 根据实际情况,村庄主副道路要设置足够的垃圾池,村要设立固定的垃圾存放点。
第二十三条 农户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或桶装化,每天定时与村内清扫的垃圾、杂物由保洁员运送到垃圾存放点。垃圾存放点的垃圾要清运及时,日产日清,运输过程中不得造成二次污染。村庄环境卫生要达到无垃圾乱倒、无粪土乱堆、无柴草乱垛、无脏水乱泼、无畜禽乱跑、无杂草丛生,巷道日常清洁。各村垃圾存放点的垃圾由村负责集中清运到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
第二十四条 环卫管护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卫生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无损坏,对损坏的,要及时报告并修复。
第二十五条 环卫管护人员实行定段责任制,并签定合同。管护人员要按镇村村要求或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第二十六条 村委会对村庄环境卫生的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镇人民政府责任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镇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根据镇政府所在地街道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或修建高标准垃圾池,设置在主副街道;
(三)落实部分专项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资金;
(四)参照城市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统一组织村庄环境卫生管护的承包工作,有条件的积极推行农村垃圾物业化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健全专业管护队伍;
(五)负责检查督导各村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制定落实对各村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要把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好坏与村干部的工资挂钩,与各项评先评优挂钩;
(六)负责对各村村庄环境卫生专兼职管护人员履行合同情况,特别是对垃圾清扫清运、储运等环节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督促其严格履行合同;对专兼职队伍违约情况进行记录并追究责任。
各行政村责任
(一)依据本办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二)负责根据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或便携式户用垃圾桶,合理设置在村街两侧或各户,并确定村村级垃圾临时存放点,同时负责将村垃圾转运至垃圾填埋场或镇垃圾中转站;
(三)负责对村庄环境卫生管护人员的监督,确保村庄治理效果;
(四)组织开展农户家庭之间的卫生评比活动;
(五)落实部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资金;
(六)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搞好门前“三包”,对维护村内道路、卫生设施、照明设施及花草树木的承包人实施责任监督。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根据季度检查督导的情况,每季度由镇人民政府对各村落实管理制度情况做出评价,作为对各村环境卫生管理考核的依据,对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果不到位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的分值。
第二十八条 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的村,列入本办法管理;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的村,从2011年1月1日列入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由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