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说课稿

2024-0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春》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春的消息》是我国著名诗人金波为孩子们写的一首春天的诗歌,介绍了春天的几个特点:蝴蝶飞舞、雏菊开放、枝头吐出绿苞、田野钻出嫩绿小草等,意境很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品读。这样的诗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课标里对诗歌教学的建议是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情感、年龄的特点,学习这课我定了四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诗文。

(2)在读中理解“牵引”、“雀跃”、“明丽”、“面颊”等新词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诗文。

(4)仿照第三、四小节格式写诗。

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这样确定是因为课标对一到九年级的阅读都提出了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词语。只有在第一课时完成了这些初级目标,才能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完成后两个目标,这样确定是因为这篇诗文适合学生品读,只有让他们反复品读才能品味、积累语言,而仿写是让学生学习运用的过程。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文本,体会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能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并仿写。

【教法学法】

教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我准备采用以下四种教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范读。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范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指导方法。 (2)两种不同读法对比读。(3)抓重点词语品读。(4)想意境读,比如这句“风,摇绿了树的枝条”让学生想春天的风是轻轻地,枝条就像坐在摇篮里荡秋千。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想到这种意境,读出味道来了。(5)由扶到放,重点指导难读的一、二小节,第三小节的“爱怜”一词,剩下小节放手让学生采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练习读。

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的。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采用以下两点学法:(1)读中感悟法。课标讲“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2)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里讲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这里我引导学生仿写就是一个学习运用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注重教学的细节。板书课题时,为了吸引每一位孩子,我让他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并引导他们注意“春”字捺的起笔位置,“息”的心字底三点起笔落笔位置。这样孩子们不仅记了字还懂得怎样写字更漂亮。读了课题后,我这样引导:这首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的画卷,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我声情并茂读完请同学们说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枝条、小鸟、蝴蝶、雏菊、溪流、阳光、小草等这些春天的景物。因为这首描绘春天的诗歌孩子们都有生活体验,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让他们去概述内容不容易讲出来,但通过想象画面就非常容易讲出来了。

2、品读诗句,领悟语感

这首诗歌最难读的是第一、二小节,第三小节的“爱怜”一词。品读第一小节,我重点指导读第一、三、四句话。第一句“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我引导他们想春天的风是轻轻地吹,枝条就像坐在摇篮里,轻轻地、柔柔地读,就读出意境了。第三句“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引导他们理解整整写出了冬天的漫长,要读出漫长就必须拉长重读。第四句“你看,春天已经来到!”引导学生体会盼望了那么长时间,春天终于来了,心情的兴奋该如何读?并请他们注意标点叹号,让他们知道读出感情不仅仅要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情景,还要看标点来品读,来体会情感。品读第二小节,我重点引导两处,一处是“让我们换上春装,就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冈”。这处我采用两种不同读法对比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孩子们着急地到野外去玩,要读出着急的心情就必须语速加快。一处是“到处是春天的欢笑”,到处写出了孩子们高兴地玩了很多地方,处处都留下孩子们的欢笑,这里我这样处理:会读书的孩子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那“到处”除了树林、山岗还有哪里?孩子们会想象还有田野、校园、花园等一些地方,我引导他们思考,这么多地方,怎样读才合适?第三小节,“爱怜”一词,我准备采用换一换的方式来理解。这样问他们“爱怜不如高兴好,高兴地捉住再高兴地放掉多好,换掉吧?”这时学生就会从两个高兴重复了不能换,放掉蝴蝶时是不舍,不是高兴来反对我的建议。我趁机板书出爱怜,告诉他们怜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可怜”、一种是“爱”,在这首诗歌里应该是哪种意思,得出是爱后,再试着读出这种意思来。

在引导学生品读完这些难读的地方后,我让他们依据刚才的方法练习朗读其他小节。

大家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有强烈的情感,所以在品读这个教学环节我采用一些适用的教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既理解了诗文,达到了感情朗读这一目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3、仿照第三、四小节写诗

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我让孩子们仿写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指导孩子写诗,并不是要让孩子个个成为诗人,而是为了引导孩子走向生活,引导孩子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并从中学会表达。

4、推荐阅读诗人金波的另两首诗歌。谈谈感受。

此环节设计缘由有二:一是引导学生读诗、品诗,创造出诗的氛围,让诗进入学生生活。这就会给他们心灵上播撒下诗歌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诗歌就会在他们心中发芽、长叶。二是让学生知道诗歌有意思,只要多观察、多动笔,也可以写出诗歌来。

四、说板书

1 春的消息

枝条 小鸟 蝴蝶 雏菊 溪流 阳光 小草 杜鹃 风筝 桃花

爱怜 雏菊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孩子们上台板书,不仅对这些词语加深了印象,而且在老师对字的品评中更加清晰地明白怎样写字更漂亮。凡是孩子们理解有困难的的词语如“爱恋”、“雏菊”我都端端正正板书到黑板上,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学习运用。

《春》说课稿2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及本诗写作背景;

2、把握前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3、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结合背景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春望》学习

(1)节奏划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全诗学习

①首联:

重点字词:国:国都,即京城长安。深:茂盛,繁多。

全句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

情感指向:忧国

表达内容:写出了京城中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荒凉景象。

②颔联:

重点字词: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恨别:悲恨离别。

全句翻译:繁花因感伤国事而难禁涕泪四溅,飞鸟也因亲人的悲恨离散而惊心。

情感指向:忧国伤时

修辞手法:拟人

特别理解:

这是拟人写法,移情于物。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表明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

③颈联:

重点字词:烽火:战争。抵:值。

全句翻译:立春以来战火不断,已绵延多月,家人的音讯很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情感指向:思亲

修辞手法:对偶、夸张

特别理解: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用夸张的手法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④尾联:

重点字词:白头:指白发。浑:简直。

全句翻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白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情感指向:悲己

表达内容: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

特别理解: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以及哀叹自己发短衰老的情怀。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描写破败山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1、《春望》中,表达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句子是:

2、《春望》中,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上)第20课《传序书箴四篇》中的一篇,

《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

本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地点在今陆兆山桃花岩。从弟即堂弟,。文章记述了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2、教学目标

(1) 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4)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2、李白的名诗名句。

五、说教学程序

(一) 作者简介及其“序”

(二)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三) 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四)结合文意探究主旨

(五)背诵默写

《春》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词《武陵春》是选自20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统一编排。单元中五首词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感受”“欣赏能力”对聋生来说难度偏高。针对本班聋生的语言基础薄弱、知识面相对窄的学情,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女词人李清照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b、初步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a、引导聋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聋生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聋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鼓励聋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体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聋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前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后一个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赏析能力。对聋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采用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聋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组互相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伸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达到发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强思辩能力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李清照愁从何来?

4、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描述法

引导聋生合理想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养了聋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

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喜爱之情。板书课题。

第二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展示词人的个性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养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养聋生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这个环节。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聋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除聋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先作个示例,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准备、教师引导。聋生品味、教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教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教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欣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疑惑,学会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索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写“愁”的技巧。因为聋生常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发展聋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聋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春》说课稿5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一)本课教学重点的定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新教材《品德与社会》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课。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课文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名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

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开春时节社会主要劳动者及其工作方式,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学会抓紧时间、遵守时间,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养成教育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给学生上这一节课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让学生从中明白春天是一年之首,也是做好计划安排的时机,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制订个人计划,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展望。

2、本课文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时间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主题。本课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警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课文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

三、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突破、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媒体演示法、实践体验法、情境教育法、观察调查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

突破、解决教学重点的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而是突出呈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致力于低起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把思想品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来促成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把本课设计为五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运用多媒体,初步感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一组配有解说词的优美画面,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感知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光,万物苏醒了,到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春天也是一个成长的季节,从而,使学生与媒体间有了互动的过程。

活动二:让学生续编故事,探究明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材的使用有选择,学生就会真正体现出主体性。本课的故事内容较简单,但深刻的道理却蕴藏在其中。我先让学生听老师来讲故事,并出示有关故事的图一片,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比较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有收获。续编故事这一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但应注意的是在最后的小结中要有层次的提高,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活动三:故事交流,学习名言。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在上面四个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没有必要解释名言的意思,只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名言,自己来体会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以及懂得我们每个人应该要珍惜时间。

活动四:参与实践,体验感悟。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让学生亲自来体验,通过动手写一写,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这一过程来找出一个答案,再通过教师小结的提升,让学生初步认识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时间,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这一较抽象的理解,教师适应当放低要求,只要学生能体悟到一点就可以了。

活动五:指导实践,初步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

生活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为了使这节课的教学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上,先让学生夸一夸周围的学生,然后进行自评,使学生懂得自己正处于童年时期,应该紧紧抓住这段美好的时光,多学习知识和本领,进一步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

《春》说课稿6

环节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是富有魅力的季节,对于这个季节,文人墨客们总会有很多感受,杜甫留下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自得;王安石发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白居易吟出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欣喜。

师:那么在作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散文《春》,来领略他笔下的春日美景。

(板书:春 朱自清)

环节二:整体感知

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呢。举手的同学这么多呀,我们有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条文学常识,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著名的散文集,诗人,学者。还有哪位同学有补充?

师:后排的同学为大家补充的是一则朱自清的生平逸事,毛泽东主席曾经赞誉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在拒绝领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气概。看得出大家课下下了不少功夫,把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老师为你们点赞。

(划线的这几句话有没有很熟悉?没错,就是前面《背影》里的。)

师:培根说:读书是为了思考。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关键的词、语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文读完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靠窗的这位同学。

师:你说本文紧扣“春”的主题,作者从盼春写到绘春,再到赞春,描写了一幅幅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概括得真是简洁、准确呀。请坐。

(板书:盼-绘-赞)

师:是啊,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那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呢?我们请后排举手最高的同学来说一下。你说本文描绘了,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你找得真是又快又全面,请坐。

环节三:深入研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这些图画里你们最喜欢那幅图画,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喜欢的原因。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有点讨论最热烈的三组。三组代表说你们最喜欢春草图。你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和“钻”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也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描写,没有意识和情感的小草,似乎也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描写春草图景的句子吗?你读得真好,让我们也仿佛感受到春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

师:五组代表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现在请你们分享。五组代表说最喜欢春花图。请你来解读一下这一部分。没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花色彩的艳丽,“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用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通过比喻和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文章写得美,你的解读也很美。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感受春花烂漫的美景。

师:还有吗?有请一组代表。一组代表说你们最喜欢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里用重叠和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和绵长。

师:是啊,通过同学们的解读,朱自清笔下的春景更美了。他描写的所有的景物,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性。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在表达,描绘了四幅春景图后,为什么还要写迎春图呢?

师:有请中间的这位同学。你说这样由景及人,春到人欢愉,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俗语,更启迪人们把握时光,奋发向上,辛勤劳作。迎春图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你的解读很有深度。请坐。

师:那除了迎春图,作者哪里还写到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呢?

师:语文课代表胸有成竹,你来说。你说课文开头盼春,写出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结尾三个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写了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你的见解真是入木三分,老师忍不住要为你点赞。

师:是啊,作者喜爱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

师:请同学们带着理解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爱和赞美。

师: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你们对春,对大自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幅待染的画轴

(板书:画轴)

春雨绵绵胶似漆,学海潺潺永无涯。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师:请同学们课下也试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季节。

《春》说课稿7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课题及作者 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春》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三、说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探究合作,构建新课堂。

(一)导语设计,激发美。(1分钟)

先播放一组春光图,在优美旋律的中,教师激情导入: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春景,会让你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本堂课我们继续走入朱自清的春,细细赏读作者的生花妙笔奇在何处。

[说明]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导语通过音乐、图画、诗般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发对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同时也交代了学习要点。

(二)跳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课文提纲。(2分钟)

[说明]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这2个环节是3分钟。

(三)学生自读,体会景物特点,体会春色美。(10分钟)

在初一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

《春》说课稿9

一、说教学目标

a、引导聋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聋生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聋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鼓舞聋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③、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a、体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生疏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转变所持的看法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聋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受。

前两个目标侧重力量目标,后一个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出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悟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此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同学对词的感悟、赏析力量。对聋生来说有确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接受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商量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关怀聋生深化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观赏、领悟词的美丽语言和美丽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商量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力量及合作探究力量。我留意小组相互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依据生疏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长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期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到达进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加思辩力量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女人都宠爱装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转变过程?

3、李清照愁从何来?

4、你最宠爱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假如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怀疑吗?

描述法:引导聋生合抱负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育了聋生丰富的想象力量。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学问,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支配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依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接受小组合作商量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主动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留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供应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宠爱之情。板书课题。

其次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呈现词人的独特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预备;老师对预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育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力量,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育聋生概括力量及动手力量。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力量和概括力量,所以我特地支配了这个环节。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留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聋生自由朗读,结合解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商量沟通。

3、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老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学问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开放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退聋生的畏难心情,老师先作个示例,借以到达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商量,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沟通,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欢快。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尝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女人都宠爱装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转变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宠爱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预备、老师引导。聋生品尝、老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观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教。

第四步、拓展延长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假如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商量、老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尝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商量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相互碰撞,消灭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怀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老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观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观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怀疑,学会发觉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终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寻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稳固所学内容,拓展延长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开放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消灭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尝写“愁”的技巧。由于聋生经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进展聋生形象思维力量和提高聋生读写力量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春》说课稿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边的柳树,小草都冒出了嫩绿的小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想不想在这个时候跟老师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2、去哪儿呢?(出示课题:春到梅花山)

指名读,集体读

3、看图

4、告诉老师,看图,你最想说些什么?

5、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老师也有话想说,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7、老师有感情的配乐背诵课文。

8、其实,老师说的就是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先将方框内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2)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

(3)认读词语:

(4)指导读好长句子:

(5)分段抽读课文。(长句子老师领读)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老师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模仿老师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准备交流: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抽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出示第一句话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吗?

(3)“寒气“是早春的气候特征。

(4)是啊!在寒气还没有退尽,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梅花就开放了。(加点),梅花

开得够早的啦!

(5)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读(1——2)集体读叙说:盛开的梅花是什么样儿的呢?

3、“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你“指的什么?我又指的`什么?

4、谁上来贴一贴?

5、树上只有四朵梅花吗?有多少?这很多的梅花都是。

6、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想象得到吗?(闭眼)

7、这只是一棵梅花的一部分,这梅花山上有多少棵这样盛开着花儿的梅花树?(满山)花儿一朵挨着一朵,树儿一棵挨着一棵,站在山脚下,抬头看这满山的梅花会是什么样子呢?读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8、“彩云”加点,云儿怎么会是彩色的呢?那都会有什么颜色啊?

(出示图:白色的梅花连成了一片,成了一片白云。粉红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粉色的云。深红的呢?绿色的呢?)

9、梅花山上象这样的云有多少?(加点:片片)

10、这样的梅花,你喜欢吗?说你的感觉?表达一下你的感情!

11、把你的这份感觉,对梅花的这份感情读出来,好吗?述说:刚才是站在山脚下,现在让我们走近点,再走近点。出示第三句:

1、自由读。

2、“晶莹透亮”上加点,注意到这个词了吗?

3、看图,这几株植物都可以用“晶莹透亮”来形容,那“晶莹透亮”的梅花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4、这梅花不仅好看,还好闻呢。你闻到什么?

5、如果你现在就在梅花丛中,看着眼前这些晶莹透亮的梅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

6、把你对梅花的这份喜爱说给梅花听,梅花很有灵性的,它能听到的哦!(指名读——集体读)述说: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感觉到梅花山的梅花很多,很美。(集体述说:梅花山的梅花每年都能吸引许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赏梅,赞梅。当众多的游人穿梭在梅花丛中,梅花山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说的是人们喜爱梅花,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这一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

(1)第一句话是总写,说的是人们喜爱梅花,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样喜爱它的。

(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先说时间,接着说的是在什么地方(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再接着说的是看花的人多,(涌动人流)很高兴(成了欢乐的海洋)

(3)理解“报春、涌动人流”,“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4)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说明来梅花山观赏梅花的人很多,人们的心情十分愉快,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说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上的语句。

a各自练习,同桌对说

b大胆在全班说说

c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3、回忆全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梅花盛开

第二自然段写来梅花山看梅花的人很多。

4、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四、教学生字

1、读生字(有拼音——无拼音)

2、学习两个生字

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记字的笔顺,书空。在田字格里板书学生描红

《春》说课稿1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课标与课文: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春》这一课就是要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进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②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情感,领悟作者细致的观察与准确描写的方法。

5.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设计:

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这一思想,我设计了“回忆春天——感受春天——品味春天——畅谈春天——歌咏四季”这五个教学思路。前三个环节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四个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最后一个环节由春天引申向四季,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阅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启发、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第四,熟读、背诵优美文段的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象,就会有无限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燕子回来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妙笔生花描绘了春天。如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师生齐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春的美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民篇《春》。(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说明】唤取学生对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理清思路——感受春天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几幅图画?

【设计说明】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检查生字词,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说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

(三)、研读赏析——品味春天

1.精段颂读:

朱自清先生将赞美、喜爱之情融于景物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小草,花儿,柔风,细雨,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那么,这五幅春景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文宜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导学,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寓教于读,寓学于读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

2.精心潜读:

同学们读的好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吗?(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提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①抓关键词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辞句

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方法:圈点勾画

【设计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配乐朗读:

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过细致的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他们以鲜明的感情色彩。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放音乐,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说明】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四)质疑反思

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2.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审美训练

1.拓展延伸——畅谈春天: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说“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有人说“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就考察了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能力。同时,学生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且在展示作品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

2.学以致用——歌咏四季:

刚才我们为那一片片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天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在我们惊叹这些作家精彩的文笔的同时,你是否也有一些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写练笔: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图画,以夏、秋、冬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设计说明】这是学生学习迁移的过程,读写听说关键是要落在写上。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环节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六)结束语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五、板书设计

朱自清

宏观: 山 水 太阳

景:{

微观: 草 花 风 雨 人

情: 新 美 力

【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说课反思

1.这篇课文我没有设计检查生字词环节,因为如果象以往一样把它放在引入课文之后讲授新课之前,则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和老师的范读,生字词一关已能基本解决。

2.以往《春》的教学,注重逐段逐层的分析,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所以这次教学设计,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着重突出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让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春》说课稿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10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

2、领略《春夜喜雨》中的诗情画意。

3、展示收集的诗歌

教学重点:联想品析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小学阶段,我们也学过不少诗歌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当我们望着高挂下来的瀑布时,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时,就会自然地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看来难不倒大家呀。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新诗。(板书:春夜喜雨)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赏析诗歌,

师:那诗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1页,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它和我们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板书:五律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 ),(板书杜甫)对这位诗人你有什么了解?生说后(出示杜甫简介)生自由读。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把诗读流利、读出节奏。(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出示诗的节奏)分组读,齐读。同学们读出了诗的节奏 、韵味。真棒!

师:请同学们再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生:喜。(板书喜)喜就是什么心情?杜甫因什么而喜?

那杜甫为什么因为这场雨而喜呢?这场雨有什么好处呢 (出示一、二两句)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诗? (生朗读一、二两句)

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好)

师:春雨好在什么地方? 能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

(板书:知时节)

师:是呀,这场春雨来得真及时呀!奇怪哦!这春雨其实是想下就下了,在诗人眼里,怎么就变成了春雨知道时节了呢!作者把春雨当成了什么来写?(人)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我们的心,来得及时,善解人意。春雨就像我们的朋友”“就像我们(亲人)”“就像我们的……

这真是一场好雨! 怎能不令人欣喜呢?(生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我听出了其中的喜。

这场及时雨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呢?(出示3、4句)齐读,谁来说?

师: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潜”)

师:这个“潜”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师:是啊,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

它来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润物)

(板书:润万物)

师:它是如何润物的?

师:是呀,春雨就是这样无私、默默无闻的滋润万物,作了好事,又不留名。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感情读3、4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春雨,你有什么愿望呢?假如你是一棵小树苗,你会对春雨说什么?

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大家对于这场知时节、能润物的好雨是既欣喜,又感激呀。感情朗读三、四句吧。

师:这样善解人意、解万物之渴的好雨,作者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啊。

(出示五、六两句)

师:请男同学齐读五、六两句。

师: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情景?

师:你从哪个字词体会到喜了呢?

生:野径云俱黑。(说明雨继续下。下个够,是一场透雨。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那万物多高兴呀!诗人望着这(板书(雨意浓)夜晚心中充满着喜悦呀!(有感情地朗读),

看着雨意正浓的情景,诗人兴奋的猜测等到天亮时肯定是:(出示七、八两句)(全班齐读)

师:诗人想象第二天早晨将会是怎样的情景?(生说意思)

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那诗中是用哪个字来形容这样的景象的? “红”和“重”

师:为什么?

生:“红”写的是花;“重”写出花儿有了雨的滋润,非常饱满的样子。

师:非常正确!若不是细雨的滋润,哪有这般美丽的景象?这万紫千红的花还带着雨滴呢。 这“花重锦官城”的瑰丽景观,都是知时节、润万物的“好”雨的恩泽啊!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此时,田里的禾苗是什么样子?山上的树木呢? 那大自然的一切呢? ,

师:这真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板书:春色美)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诗吧。 (全班齐读)

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

(全班齐读全诗)

师: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万分欣喜,不由得赞叹——

(全班齐读全诗)

师: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不由得赞叹——

(全班齐读全诗)

三、拓展、总结1 同学们,优美的诗词往往具有非常强的韵律感,可以谱成很动听的曲子,好,咱们来欣赏欣赏吧。(升华诗情画意)播放古诗新唱。

2、在咱们学过的古诗词里,还有很多写雨的诗句,比如

还是好多描写春天的诗,能展示收集到描写春天的诗吗?号称“诗圣”的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我们学过他的诗有。(展示)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诗歌。

3、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诗的海洋里慧眼拾贝,让我们满载而归。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起步,今后在诗海中走得更远,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

《春》说课稿13

说课内容共分为5各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第三部分说教法,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分成了5各部分,分别是激情导入,读——春,悟——春,写——春,每一部分设置了超级链接,可以直接进入相关的部分。

第一个环节激情导入,让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等,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朱自清生机盎然的春天。

第二个环节是读——春,读在这个环节贯穿了三次,第一次教师范读,纠正字音,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等,利用希沃中自带汉字进行讲解。第二次,看视频,并且描绘春天的美丽画面。第三次,比赛朗读: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朗诵,同学加以评价指导。

第三个环节是悟——春,学生通过听2-6自然段的音频,找出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春花图和迎春图,利用思维导图和蒙层擦除,可以清晰的展示2-6自然的内容。

接着回答“作者描绘美丽的春景有什么目的”点明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了歌颂春日新、美、力。学生再次通过默读感受春天的新美力,并且思考为什么作者的语言如此的生动形象?通过点拨,引出对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学习,此处,我通过链接网址直接学习比喻和拟人,老师说的少了,学生的自学多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宽学生广度。接着可以拉下板中板让学生现场写几句比喻句和拟人句。(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得以突破)

第四部分写——春,是对课堂的一个整体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仿写《春》中的一段,我先写了一段,并且运用了蒙层,擦拭出现。然后学生写好,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录屏,将学生的作业拍照传到电脑上,和同学们一起修改点评。

第五部分拓展训练,使用希沃中的课堂活动——超级分类,将描写四季的诗句放入相关的季节当中。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环环相扣,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难点在此处突破)

家庭作业是对课堂上的练笔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再现了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结语

本节课应为两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完美的融合了语文学科、希沃、互联网,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的效率,也为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谢谢大家的聆听

《春》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诗人的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弄得农田锐增,百姓不堪重负。虽然大批寺院耸峙,蔚为壮观,也不失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诗人显然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反对态度,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默写《江南春》。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对如何学懂古诗已有一定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感到累、烦。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说教法

漫画大师丰子恺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位先生把一块块泥放进模子里,印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泥娃娃。这就是我们传统教育——千人一面,抹杀个性。

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干这种“做泥人”的蠢事了。那么,在遵循教学共同规律的同时,应让语文教学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从旁组织、指导、点拨、激励、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学法

1、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难问题,课前查询诗人简况和写作背景材料。

2、学生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每个学生教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所以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彻底放开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合作探究理解意境,读中感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一)师用言语表扬激励,树立信心。(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自信。)

(二)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感悟诗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先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并给予奖品表扬激励,设小组奖、个人奖。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情趣盎然,紧接着把学生带进新课,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每一上新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后让学生尝试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所说的和所提的,老师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以便在学习古诗中深入渗透探究解决问题。

(二)知诗人,介绍写作背景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诗人进行简介及介绍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了准备,同时帮助其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具体,才能理解得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让学生认真听,仔细观察图像后,说说对这首诗的总体感觉。再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由于学生理解特点及机能的差异,所受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方法,决不强求一律,厚此薄彼。)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

(四)明诗意,入境悟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我将随机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像、朗读,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借助工具书,找自己要好的伙伴进行探讨研究等等,尊重学生群体中常态分布的“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在唐风古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读情画意间从容释放。

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意识,以往的小组活动成员大多是由教师分配指定的,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通过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他们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使课堂焕发出了活力。

2、汇报自学成果,进一步解诗明意。

学生个性生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心理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充分发挥。让学生随时表现这些潜在的能力,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因此,我主张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权利(如前面的诗歌朗诵赛、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等等,现在的自学后的汇报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3、提疑、释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而,在教学中,我交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课前,问学生预习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课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课后,问学生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直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朗读者立足于诗的总体,把诗人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融会贯通起来。所以我在这里先让同学们回想诗人杜牧和写诗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让诗人的情来激起自己的情。我先出示大屏幕投影——江南春天美景,再配上一段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接着让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全诗,把诗人喜爱美好春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师读生评价。

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然后,因势利导,激发其写作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使其想象得以再现。

5、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像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着神奇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一首诗往往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学生此时已充分理解了诗意,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6、欣赏、积累知识。

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五)扩展延伸,旨在打破课堂的界限,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展示欣赏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课后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小结下课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本篇板书我依据作者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展现文章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调理结构,强化理解,这样做是依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件性原则进行的。

附: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热爱 黄莺 绿叶红花 晴朗明丽

美好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 春风 生机勃勃

讽刺封建统治者 南朝 八十寺

朦胧迷离

(忧国忧民) 楼台 烟雨中

《春》说课稿15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电子琴曲《春舞》片段。

电子琴曲《春舞》是中国音乐学院社会业余考级电子琴十级的曲目,由旅美钢琴家、作曲家孙以强先生所作钢琴曲《春舞》改编而成。乐曲蕴含着浪漫主义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异风格,充满对新疆地区美丽春光的憧憬和想象,旋律优美委婉,听来让人心旷神怡。本课新授乐曲第四乐段(部分),用托卡塔式的双手交替八度,模拟新疆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手鼓的敲击,将乐曲推向高潮,描绘出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校外教育的原则是以德育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活动为载体,内容、形式多样化,注重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其个性,而校外教育中的电子琴教育则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对兴趣性、技能技巧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将音乐新课标理念和校外电子琴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同时紧扣“趣味性、主动性、创新性”的核心原则,以趣味性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其个性发展,重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表现。在强调对电子琴技能技巧的掌握中,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和拓宽,将自然、地理、文学、音乐、人文等多元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艺术综合渗透,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基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电子琴教学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必须加强培养的原则,同时考虑到九级阶段的学生在技能技巧上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再针对本课的知识要点,结合情感教育,我制定了如下四个教学目标:

1、充分调动人体感官功能,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从而更好地体验美,感受情感的愉悦,理解音乐的感情,体会乐曲意境,把握音乐内涵

2、培养在音乐中聆听的好习惯,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对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表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表现音乐情绪的能力。

3、完成《春舞》第四乐段(部分)的弹奏。训练学生左手和右手相同的弹奏灵活性,以及运用手腕进行双手快速交替弹奏的方法;在练习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的深刻印象及了解体会,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自豪感,培养主人翁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本课新授部分托卡塔式的双手交替八度,将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表现技巧,进行了一定难度的发展变化,由单音到双音、由慢到快、由弱到强,以扣动心弦、振奋人心的节奏、和弦演奏将乐曲推向高潮,对演奏者的手指、手腕、手臂的控制,演奏技巧、节奏感均有较高的要求。而只有掌握了准确的弹奏方法,学生才能更好的演奏出乐曲所需要的效果来。因此乐曲前两个重点难点设定为:

1、掌握左右手快速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交替弹奏;

2、准确完成左手八度音程与右手琶音式的配合弹奏。

在电子琴的学习上,高级别阶段的学生,在进一步强化演奏技能技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在体会音乐情绪内涵的基础上,能够以个体的理解对乐曲情绪进行演绎,来更高层次的激发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其音乐创造性。因此第三个重点难点设定为:

3、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性的演绎出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变化。

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三项教学准备:

1、PPT课件:包含图片、音乐、视频、资料。

2、新疆手鼓(12寸)10个。

3、教师用电子琴1架,学生用电子琴10架。

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复习拓展、新授、总结情感教育四个部分,按照“春的召唤”、“轻歌曼舞”、“激情飞扬”、“鼓乐声声”、“春之寄语”五个段落展开。给每个段落一个小标题,是想以文学的魅力,给学生对乐曲情绪的暗示。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导线索,以春天带来的情绪变化作为贯穿整个过程的桥梁,最终以“春舞”为情绪的高潮展现,运用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各种手段进行教学。

一、导入部分——春之召唤。

导入部分是乐曲的引子部分,计划用时8分钟。

首先从课题中的“春”入手,用四季美丽景色的变化来引出主导线索“春”,同时教师示范演奏引子部分,从视觉、听觉上让学生首先体验、享受到美感。随后从视觉效果上展示出冬在春面前的节节败退,画面定格在看似娇柔而弱小的新芽上,并以雪莱名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把春天到来的意义引申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感受自然力量的神奇和不可抗拒、文学语言的美和深长意味,导入课题“春舞”,并进一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引子部分的情绪并尝试进行表现。

二、复习拓展部分——轻歌曼舞、激情飞扬。

复习拓展部分是由学生已经完成的乐曲前三个乐段组成,计划用时15分钟。

轻歌曼舞是乐曲的一、二乐段,也是学生完成质量最高的两个乐段。首先请学生中完成出色的一名学生以自己对引子部分的理解,来进行领奏,用他对乐曲的诠释,在全班学生面前形成示范带头作用,既能让学生感受同龄人的演奏,增加自信心,又能激发学生之间对电子琴学习的相互竞争,鼓励学生更投入的练习和大胆的表现自己。领奏之后,通过全班齐奏,将一、二乐段进行复习,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随后通过观赏优秀演奏示范,辅以教师对乐曲简单的分析,在学生自主体会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领会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并鼓励思维的创新,能根据个体独特的音乐感受加以表现。

激情飞扬是乐曲的第三乐段。通过一段欢快热烈的新疆舞蹈视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来烘托音乐效果,使学生对这一乐段音乐在速度、节奏、演奏方式的变化有更加鲜明深刻的印象。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以个体感受尝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示范表演等形式,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和创造,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自身的体会和表达,鼓励多元选择和个性因人而异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肯定每个人的练习成果,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讨论,以及齐奏,使学生加强合作意识,培养聆听的习惯,训练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促进电子琴演奏基本功的提高和完善。

三、新授部分——鼓乐声声。

新授部分是乐曲的第四乐段,计划用时20分钟。

首先以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手鼓音乐来激发好奇,再让学生直接接触手鼓,以最直观的方式来感受、了解民族乐器,并用手鼓练习从乐段中分解出的各种节奏型,以兴趣性的学习,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随后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视唱、分手练习、双手练习等实践手段,以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辅助的形式,使学生逐步熟悉、掌握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完成对新授部分旋律的弹奏。再以集体练习的方式,针对性、有目的的解决乐段中的两个弹奏技术难点:双手音程(十六分音符)交替弹奏、左手八度音程(八分音符)与右手长琶音(十六分音符)的配合弹奏。在学生基本完成弹奏之后,教师对乐段进行不同速度的示范演奏,既让学生对这一乐段产生完整的印象,又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更加直观的感受,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四、总结情感教育部分——春之寄语。

总结情感教育部分计划用时7分钟。

先在学生基本完成新授部分双手弹奏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全曲的完整示范弹奏,让学生得以对乐曲有完整的了解,对各乐段之间的情绪对比、速度对比,以及表现方式能有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认识。示范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手鼓进行伴奏,促使他们加入到对音乐的体验和演绎中,通过创新思考,更加准确的表现出音乐情绪。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由青年钢琴家郎朗演奏的《春舞》,通过对同为键盘乐器的钢琴和电子琴在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上的对比,促使学生产生对音乐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以郎朗成功之后的背景故事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本课学习的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加以统一。学生感受着钢琴家对乐曲的体会和演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放松课堂学习和练习的紧张感,进一步享受美,愉悦身心,并结束学习。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教学全过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

谢谢大家!

朱自清《春》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文章的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所展现的大自然中的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热爱人生。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启发式、提问法、解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而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教学难点是弄懂作者描写春天的语言的内在含义,感悟作者笔下的春景。

二说学情学法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提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多次让学生朗读课文,读顺,读熟,并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欣赏春天的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定一下环节

环节1.导入新课。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春天。学生无非回答两种答案,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春天的人占大多数。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活力,给人以努力的力量。每当春天到来人们总情不自禁的抒发自己内心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古人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曲赋。课前布置学生去积累搜集有关春的古诗文,了解古人对春的感受。接下来看看今人是怎么赞美春天的,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朱自清的著名抒情散文《春》。

环节2.走进作者。学习课文之前简单的介绍作者,让学生对朱自清有初步的了解。

环节3.课题解说。解说作者写《春》的写作背景。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下这篇精品散文。不仅仅是为了赞美春天,而赋予它新的内涵-----渴望一个新的社会的出现。也表现了他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环节4.研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由我示范朗读,读出感情,先带领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春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熟悉字词,正音解字。并把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标注读音,加深印象。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者的热爱之情。并给学生提示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要把握好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

(4)理清文路。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个朗读接龙,一段由一位同学朗读。学生读一段老师简单的讲解这一段的大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简单的了解。讲解完之后根据大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分为三个部分。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课文也描写了五副春景图,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5)再读,深入探究课文。请学生自由快速的朗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句子并举手发言。提问后老师一一给以解疑。老师在解答时学生也可思考问题。在解答完全部同学的疑问后老师反问学生问题,问学生作者把春天当作是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来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6)齐声朗读课文。最后请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同时要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下载《春》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15篇) 《春》说课稿1 一、说教材在《春》这首诗中,诗人关注的并不是外在的春天蓬勃滋长的自有事物,诗人更多地是倾心和专注于自己的直觉和知性,当然这种直觉是和......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5号参赛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

    春说课稿

    《春》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0号参赛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

    《春》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朱自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罗兰瀑布......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春......

    朱自清 春 说课稿

    《春》朱自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罗兰瀑布》《理想》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