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时间:2021-01-31 05:0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第一篇: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从起始年级抓起,让初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有着关键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篇一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篇二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点是自觉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旦被学生掌握了,就会产生激励学生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常以理想、志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推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十分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目的。这是保证学生能够持久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心理交往,启发积极情绪。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师生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交往。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对差生不可冷淡,不能挖苦,要宽容友善,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情感,才会激发学生学好老师所授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他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满足和体验,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再上一层楼的心理状态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成绩的快乐。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强化他们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愉快情绪。

教学方法得当,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反之,方法陈旧、落后,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单调、乏味,引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练习应做到精思巧设,不搞“题海战术”,才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出的题目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学生始终不感到困难可怕,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其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起来,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有勇气攻克。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表现欲。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发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要善于以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我们有时上新课,一两句话也往往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篇三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在教学《当兵的人》这首歌时,就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一、导入的环节,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为了谁》深深吸引学生,接下来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歌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我以“兵”为线索展开教学,采用了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初听歌曲时,我出示问题: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复听时,提问: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就课堂实效来看,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划一划4/4拍的指挥图示或者利用学校现有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将会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也是本课的不足之处。当讲解“进行曲”这一概念时,我采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边踏步边演唱,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进行曲的的特点。但这教学环节美中不足的是歌曲的音调对部分同学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当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声线及时作出调整,应该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拓展的环节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片段,还伴有背景音乐,而背景音乐正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曲。我设计意图是:一是想通过聆听,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行曲”的认识,加深印象;二是想通过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目睹军人那种高大、威武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歌曲《当兵干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和平年代的军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就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知,我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美。此外,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学生自然、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第二篇: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笔者发现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心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l.什么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教师怀着平静、愉快的心境与学生相处,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且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寡欢的状态,因而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师职业要求我们提高心境,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良好心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因为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引起注意。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2

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新课标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艺术表演、艺术批评、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和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体验式、探究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丰富了艺术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

快乐无限一:把快乐带回“老家”(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资料

师: 孩子们,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资料,行吗?

生:行!

师:这首歌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请你们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例如:服装、草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2)有条件的同学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回来。

(彭可荧一2班)生:老师,我妈妈在育新幼儿园当老师,她会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学习一两个动作……

(刘子健 )生:老师,我们家有很多的民族图片,是上次妈妈旅游的时候买的,我到时候带回来,好吗?

(温梓源)生:我爸爸去过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

师:太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找资料,下一节课一起带回来好吗?

生:好!

快乐锦囊: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各个同学及其家庭成员的所长,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快乐无限二:快乐大家庭聚会(上课学习)--游戏课堂、边学舞蹈边学歌曲

片段一:

(上课前同学们教室门口列好队)

师:同学们请你们骑着马儿到“大草原”……

生:模仿骑马的动作进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师:是呀,老师上网下载了蒙古这块美丽的草原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让音乐课成为“快乐老家”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3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音乐之声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4

04月24日下午,上了一节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25分钟的欣赏课中,我用了录音机和CD机作为教具,给学生欣赏了《梁祝》呈示部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在内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25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内容,容量大了。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时间安排得也不够恰当,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因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复听的过程能随乐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如只选择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在时间上会从容很多,着重欣赏主部主题,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乐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导入。

这一环节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设问:“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故事的情节。而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时,略显仓促,含糊其词。

如当时可设计成这样的板书形式,整个思路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易掌握音乐主题发

展的每个环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写景“引子”)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抒情“爱的主题”)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2、讲解概念。

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把协奏曲的概念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突然。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赏完后总结时再概括,直接讲述“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时,可抓住“协”字做文章,“协”即“协助、合作”之意,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3、开始欣赏音乐。

在欣赏每个音乐主题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标明确。

如在听赏引子(写景)部分时,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并结合导入部分的歌词,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联想到的画面。

在听赏“爱情主题”时,也是先给出问题“这一主题跟我们前面听过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复了几次?是连续重复还是穿插重复?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没能把《梁祝》的“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中,故有误导的倾向。如能委婉的把“爱情的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起对周围的亲朋好友、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听赏连接部和副部时,先把问题摆出“这一部分的速度、节奏、旋律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表达《梁祝》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感受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了解到听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故在最后设置了3分钟的互动。

从头欣赏完整的呈示部音乐,“请同学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来即兴创作一段舞蹈。”但因时间已到,临时把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听歌曲《梁祝》并跟着哼唱。使学生更深刻记忆《梁祝》“爱的主题”,起到深化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作用。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5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主部,即草桥结拜。

上课前我先播放音乐《梁祝》,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教师。导入时我提了个问题(刚才播放的音乐节选自哪部作品?)在点出课题后,我开门见山的简介了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节课都在我我的计划中顺利地结束了。

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反思,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这是我《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一亲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对此课作了以下修改:在导入时改问“我们刚才所听的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学生答完后再听一遍问“除主奏乐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乐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钢琴协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鸣曲式”这一概念由于其理论性十分地强,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课时,在“英台抗婚”、“化蝶”这两大部分欣赏完之后再介绍,在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开部”等字眼都用“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来替代。

在完整欣赏“草桥结拜”前,又增加了主题音乐的学唱,由于有的学生会哼唱主旋律,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强烈。然后在分段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分析了音乐的重要情绪及使用的主奏乐器等等。

经过这一修改,在第二个班上时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6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粹、清晰。孔子不只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实际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实际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实际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粹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装置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和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原本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终究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当无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小朋友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点点残暴。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示,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办”,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办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身画画的要求高中一年级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示,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溢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出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 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学生为初中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2、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认为听不动。3、学生大都接触过《梁祝》的音乐,而且对其中《化蝶》一段较为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整节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

除了对学生分析外,我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把重点放在欣赏过程中,其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运用分段欣赏与讲解相结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各段的音乐表现力与元素。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不同乐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对各种乐器有所认知,并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用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设计提问使学生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由于,欣赏内容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为旋律欣赏和教师 讲解。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环形面积教学反思环保作文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8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一、提问引导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二、歌词学念

每次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忽视学念歌词这个部分,直接跳过让孩子学唱。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当孩子学会之后大家齐唱时,常会碰到某个部分的词唱的`含糊不清,可能连孩子们也不知这里是唱什么,只是用一个含糊的音代替。一直这么下去,孩子们每当唱这首歌曲时都会在这个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为一种习惯性,这样对于学习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学时,先前是忘了让孩子们先念再学唱,由于歌曲比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来还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现象。于是我赶紧补上漏洞,让孩子们学第一段时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地方讲的是什么,最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三、动作学习

在歌曲后面还有配套动作,这给我节省了很多创造的时间,而我发现这套动作在孩子们歌唱时是属于安静的运动,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进行,而且小朋友对于手指上的小动作反映不是很灵敏,有些孩子做的动作比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来大家都努力学习了。在课堂学习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这套动作,算是给孩子们一次手指锻炼,课外我在复习时,又带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孩子们唱的带劲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比较喜欢活泼点的。

不管是简单的歌曲还是复杂的歌曲,对于音乐教学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的去摸索,并坚持走这样的步骤,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今后在音乐教学上就更上一层楼了。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0

本次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懒猫》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结合故事、课件、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时候,能分辨出音乐的轻重,根据轻重声音,他们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也给这个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惊愕交响曲》中的“惊愕”,我可以在刚开始引出的时候,铺垫词语“惊愕”;虽说有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整段音乐的`结构,但是总体来说图谱的利用还是不够,可以与音乐配合;吃饼干的环节可以省略,用动作代替;在胸饰的摆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细考虑,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里贴好或者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来撕取,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兴趣也很浓,我可以在以后的艺术教学中,多多开展此类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

这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听到音乐脸上马上就洋溢着活泼的神情……

这首歌的教学相对比较容易,孩子们接受的很快。

这首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把歌曲生动的唱出来。

所以我用讲故事来作为本课的导入,先让学生听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再由一个学生生动的把故事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唱的部分,唱会不难,就是有几个字“萄、鹂”,最后一句的“要、我”偶尔唱不准,还有第二段的歌词不容易记牢,其他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在情绪的把握上,学生表现力部够,歌曲演唱的有些呆板,我就采用了,师生互动分别扮演蜗牛与黄鹂鸟的.角色,一遍一遍的表演唱,效果很好。后来在学生单独上台表演的部分,学生也能发自内心的加上动作表演,非常生动、形象。

在最后我还在歌曲中加入了三条节奏,让学生模打,他们模打的成绩只能给70分,但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很喜欢这三天加入的节奏,我想,以后还可以经常尝试在歌曲中加入创编节奏,他们一定会越打越棒的!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2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上本次活动前,我有点担心,因为这是一节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个活动,他们是最喜欢打打闹闹,学什么功夫不功夫的,我担心在课上孩子们会打闹成一片,我会疲于管课堂纪律,所以在课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让孩子们学得不到位。

1.反复听音乐。

这个音乐节选自屠洪刚的《中国功夫》,不过作了很多的修改,音乐的节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念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歌词和歌曲的长度,歌词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较难的部分都修改过了,很适合孩子的学习。我之前也是对这首歌的歌词不太熟悉,因为磁带上的歌曲变了以后,我就反复听歌曲,分出间奏和幼儿表演的部分,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提醒孩子们哪里做什么动作,再让幼儿来分辨。

2.降低动作难度。

我看了书本上的动作以后,我决定自己改动作,并去掉变换动作的环节,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第一次练习,不需要那么多的内容,只要孩子先掌握这些内容,换动作可以到下午的音乐游戏中进行。我自己改编了几个动作,反复做了几遍后,能跟上音乐节奏完整的一套下来很顺手,就决定这样教。

3.变换上课的角色。

刚开始看碟片的时候,孩子们是目不转睛,等到了我练习的时候,就有好动的孩子要跳出来了,我一看,不行,马上改变上课思路,我就说成自己是师傅,我要选功夫练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们看我演习一套动作很有架势后,听我口气还严肃,所以好动的孩子立马就收住了,个别还在动的.,我就马上表扬几个能干的孩子,告诉大家我决定收谁做徒弟,这下一来,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连几个嗲嗲的女生也开始了她们的花拳绣腿,音乐一放,还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时间把握恰到好处。

时间把握不准一直是我上课的一大弱点,这次的课堂正好把握准了,回顾一下,还真的是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中的灵活机智让自己体验了一回成功。

结合这堂课,我反思本周的其他活动,上的比较失败是健康活动,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随堂课也要像公开课那么精心准备,下足功夫,就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保证让孩子在每堂课上获得一定的信息量。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实行的。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3

设计意图:

开学不久,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音乐喷泉的神奇、好玩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加上了动作表示。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的变化来表达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新《纲要》精神,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喷泉的各种造型。

2、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引导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喷泉》。

2、幼儿观察过音乐喷泉,有过肢体活动的经验。

3、带锁的套盒,桔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谈话。

教师带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用动作暗示幼儿坐好。

师:刚才我没有说话,你怎么知道要坐好呢?

幼:(因为你坐好了,我们就知道要坐好)

(因为你用动作表示了,暗示了)

师:你们知道老师平常喜欢干些什么吗?(教师用肢体动作表示唱歌、看书、跳舞等等)幼儿发言。

师:你们喜欢干什么?也用动作表示,让老师猜猜。

二、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进行肢体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段风的音乐,请你们来表演风中的柳树,好吗?

幼儿听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提示现在是微风----大风----狂风。

请幼儿表演风中的柳树,教师随机指导、提示。

音乐停止后简单提问: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幼儿简单表述自己的表演。

三、引导幼儿表现音乐喷泉

1、出示魔盒激趣。

出示魔盒,师:你们猜猜这里面有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也不知道。大家只有完成盒盖上的要求才能拿到钥匙打开盒子。要求:请小朋友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师: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在哪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

2、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看课件(一),欣赏音乐喷泉后提问:你看到的喷泉像什么?(皇冠、楼梯、金字塔、桥、生日蛋糕等等)

喷泉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乐的轻重、快慢有关)

音乐轻柔舒缓的时候喷泉是怎样的?(低低的、慢慢的)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音乐强烈的时候喷泉会怎样的?(喷得很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师:音乐喷泉真有趣,现在我们就来表演有趣的.音乐喷泉吧。

幼儿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教师及时对进行肢体表演的幼儿给予肯定和回应。

3、听音乐合作表演音乐喷泉。

师:刚才大家做得都不错,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段录像。

看课件(二),并定格喷泉画面,引导幼儿观察。

师:喷泉是怎样变化的?你们会做这样的喷泉吗?请你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喷泉,用什么动作来做。

(幼儿找合作伙伴,商量做什么造型,如何分工)

师:音乐喷泉开始表演。(幼儿分组合作表演音乐喷泉)

师:刚才每个组做的动作都(不)一样,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喷泉还有那些变化,怎样来表现。请听清楚音乐的强弱,喷泉又要开始表演了。幼儿分组合作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教师指导、简评。完成盒盖的要求,打开盒子,里面还有一个小盒,盒盖上也有要求。

四、游戏:剥桔子、吃桔子。

小盒盖上的要求:全体小朋友听音乐表演一个大桔子。

师:你们吃过桔子吗?桔子有些什么?(皮,桔瓣)怎样才能象一个桔子?幼儿讨论,发表意见。(外面是一层桔子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桔子)

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剥皮(一片一片的剥,外圈幼儿一个一个蹲下再躺下)

教师吃桔子(一瓣一瓣的吃,里圈幼儿一个一个蹲下,没蹲下的是桔子籽)

教师简评,(可重复这个游戏。)完成小盒盖的要求。打开盒子取出桔子,大家一起分享桔子。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4

在当代的教学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我在初一、三班上《雪绒花》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用具,课堂上用此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讲述着:一年有四季,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说:“冬季”。我就让学生思考:冬天有些什么景象、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于是学生根据我的提示,逐渐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学都沉浸在这“美丽的雪景”中,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里顿时不悦,这时他唯恐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提示性问这位学生:“请问你在干嘛?”那位同学望着我回答说:“我是属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里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学费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时,我已阴转多云了,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冬天雪花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动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属蛇的,现在也开始冬眠了”。我用赞许的目光和满脸的笑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该同学一番。在该学生的影响下,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锹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学们发挥着想象,课堂活跃起来了,整个一堂新授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后来我就想,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位学生批评一番,这样处理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这不仅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影响了班内其他学生的兴致。可见,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举足轻重的,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上,当教师放下尊严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园”,教师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朋友。我想: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爱的感召力,是对“教育人情味”的热切呼唤,是还生命以绿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相信,只有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5

这次音乐活动,教师能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汽车开展活动。各种新奇有趣的“怪汽车”深深地吸引了孩子,激发起他们参与和探索的热情。整个活动的学习内容在音乐和游戏中融合于故事情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说来有一下几个体会:

1、层次分明,逐步递进

本次活动一共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第二个是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用已有经验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引出故事。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利用情景结合动物图片,学习歌曲。在这个环节中,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孩子们记住歌词。同时通过动作的模仿,使孩子们理解不同的汽车部位。动作与歌曲结合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满足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此次活动从过程的设计看,教师都能紧紧围绕目标,创设有趣的情境,一环扣一环,自然展开,丰富的内容贯穿整节课,从而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唱唱、玩玩的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进行表述,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游戏主导,音乐渗透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用了有趣的多媒体动画,这个很快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用帮助小动物想办法,自己开怪汽车等等情景,让孩子一直参与其中。同时老师不断的开放性的提问,如“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有什么运水果的好办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开始,而歌曲《怪汽车》则作为载体,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编唱,调动多种感官表现怪汽车。教师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多听、多感受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这对学习歌曲是很有帮助的。感受旋律教师也采取了多种形式,如完整示范,听音乐示范等等,让孩子们在感受、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将歌词填进乐曲中,尝试演唱。

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课堂上的主导的比较多,在创编阶段拓展不够,如果能在仿编时教师示范把握好度,不能局限孩子们的思路,阻碍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孩子达到哪种水平。我觉得可以再提供部分水果图片,给予孩子们想象的支撑,或许孩子们的表达会更好。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

一、主题与背景

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一、主题与背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本质”。因此,该如何合理、适当地运用姊妹艺术等学科综合的内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在一节学唱歌曲《过新年》的公开课上,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并能歌表演。就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汇报表演”,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学生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活动。由于形式多样丰富,学生兴致勃勃、激情高涨。

忽然,我看到有一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皱着眉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是在上音乐课吗?”“是啊!”我好笑地看着他。“为什么音乐课会人那么多人画画、剪纸,还有做贺卡的,我觉得这像一节美术课呀!”我半蹲着的身子,因为他天真、朴实的话顿时僵在那里!

对啊!这是节“音乐课”,怎么让我上成美术课了。回过神来,我迅速走到讲台边,对已经准备了好一段时间的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完成了吗?如果没有完成的,请下课再去完成好吗?”“老师!还没画完呢!让我们再画一会儿吧!”“老师!等会,儿歌还没编完!”学生都坚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不忍打断他们,我就焦急地等了一会儿。

过了几分钟,他们总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个个满怀欣喜。在音乐声中,他们有的表演着,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着。“小朋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欣赏了你的优秀作品,现在请把你的作品等放进去。最后,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歌曲吧!”说着,我就弹起了钢琴,可很多学生还沉静在欣赏作品成功的喜悦中,难以回过神来。七零八落地开始表演唱以后,我发现学生装唱的时候,感情还不够到位,没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时候,很多人的动作不够协调,也不敢放开地大胆地跳起来。

三、问题讨论

以上综合汇报表演这一课堂环节,虽然教师运用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形式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多样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这样的综合教学,并没有完成本课“学会歌曲《新年好》并能歌表演”这一基本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师执教的有失偏颇。从本质上说,该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与音乐没有密切联系,脱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音乐”这一课堂的“主线”。

新课程提倡各类学科的综合以后,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中出现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各科综合的运用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是课改带来的新成果。《新课标》同时也指出“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若综合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引用过多的形式而脱离音乐主线,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偏离《新课标》,成为我们教学的败笔。因此在实施综合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各科运用的“时机”、“程度”和综合教学的“运用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音乐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服务”。加教师在具体安排以上歌曲的综合汇报课时,可以安排成舞蹈编排小组、乐器伴奏小组、合唱演绎小组等与音乐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另外再加入个别非艺术类的教学环节,没必要用则不用。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不管综合教学能引起多大的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时候才适时地用;与音乐联系不太紧密的环节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教学设计更应该围绕教学的目标、围绕音乐的目的进行展开,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光彩夺目而喧宾夺主。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2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粹、清晰。孔子不只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实际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实际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实际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粹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装置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和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原本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终究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当无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小朋友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点点残暴。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示,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办”,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办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身画画的要求高中一年级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示,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溢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出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3

1、用故事去引发想象。

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特别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时让学生说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

2、用表演激起情感体验。

在学完歌曲之后,我便让学生上来表演,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对猫和老虎的个性把握得较好!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还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歌曲表现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较为精确!歌曲最后一句歌词:“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唱的很有表情,把小猫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3、以兴趣为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今天这节课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模仿动物来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到最后,探索到最后,而且效果很好。

4、探索过程有浅入深,环环相扣。

要使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探索,教师必须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研究学生,根据学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识水平进行设计。

5、教师语言的引导。

教学过程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语言的引导是致关重要的。在探索过程中,除了让教师自己来说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的方式从中来体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很喜欢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编写是在原来歌曲的基础上,把它变成了(卡农式)!学生比较的陌生。于是,我就顺势把歌曲的两个声部变成了“两只老虎”,请学生来唱第一只老虎,我就在后面当第二只老虎,让学生听,找一找这两只老虎有什么区别,学生听了几次后就找出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与我合作,从扮演简单的第一只老虎开始,然后逐渐让他们也来扮演第二只老虎。最后由学生来扮演全部的角色,就这样慢慢的学会了歌曲!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的。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性艺术表演课,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即兴做动作,在本节课我设计以“两只老虎”的律动组织教学。进一步通过模仿老虎和小猫声音与动作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用肢体即兴做动作。

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小猫可能用了什么好的方法智斗老虎时,学生们思路敏捷出乎意料,我及时用赞美的语言和奖励头饰的方式鼓励肯定他们。

在歌曲教学中循序渐进解决重难点,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小猫用了什么办法智斗了老虎。在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时,我应该给学生多些时间表现小猫的神气动作,不宜仓促。再引导他们唱到“只凭一招会上树啊,‘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时用手势来写一个“王”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唱准唱对“王”字的时值,学生们掌握的很好。在“老虎被弄的稀里糊涂哎”这个环节我课后反思应该在“稀”字处板书上画两个圈,再在“涂哎”时写出要数的拍子,这样就更容易的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乐句的时值。也可以渗透音乐知识,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自己找出时值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简单评价。在本节课表演环节我引导学生佩戴头饰师生表演、生生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表现歌曲,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在歌词编创环节,我原本设计加入猫和老虎的叫声只是在“吔吔吔”和歌曲结尾处,结果学生观察力丰富,思路开阔,基本每句都加入了声音,使得我不得不及时改变思路,第一次表演时加入的声音比较紧凑,显得有些慌乱。第二次表演时我给学生分了组,这时就有了层次,课堂的表现效果也非常显著。

新课程指出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音乐游戏,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所以在拓展活动中,我设计学生戴头饰表演、创编歌词、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小组合作表演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合作,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5

上这节课我虽然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可是实际教学却没有按即定的教学思路进行,因为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我发现学生与我原教学设计所要求的程度有很大的差距:

1、孩子们对节奏没有概念,使得节奏创编这个环节不能如期完成;

2、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能充分地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拘谨。

于是,我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就把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并且感受舞蹈的快乐、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多次的聆听来感受熟悉歌曲,并学会歌曲,解决好切分节奏这个难点;

二、在教学中,我大量地穿插了舞蹈的表演,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情感,以自己的饱满激情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勇气,最终使其勇敢地随着音乐快乐舞蹈;

三、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我在欣赏《霍拉舞曲》时,与学生们共同围成圆圈舞蹈,并且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感受乐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全课教学达到了高潮。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6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会“听”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7

《猫虎歌》最具有特色之处是符合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故事改编的,有情节有鲜明的形象。本课我揣摩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以故事带领孩子快乐游戏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情境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1、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歌曲《猫虎歌》本来就是由一则儿童故事改编创作而成的.,于是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猫和老虎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计了悬念,让学生联想、回答并模仿猫和老虎的声音与动作,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很快就掌握了猫和老虎的个性特征。

2、动作创编解决难点。

歌曲中的结尾两句“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是本课的难点句。在朗读歌词时就让学生配上动作,“弄”字处用画圈表示疑惑,“哎”字摊手,表示老虎还在思考解决。“王”字用猫师傅给自己的3个大拇指,并在树上向着老虎得意地语气来说这句话,编创这些动作来帮助解决难点。

3、以创编为契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完歌曲之后,因为有前面对歌曲演唱和情感的认知作铺垫,学生对猫和老虎的个性特征都把握的很好,创编的动作也非常到位,表演很有创意,很形象生动;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他们对歌表演就丰富多了,情感也激发出来啦。尤其是歌曲的最后一句:“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学生双手叉腰,然后用手指往前一指,唱得特别起劲,特别有表情,把小猫得意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还请出串铃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来,就这样孩子们边唱边伴奏,沉醉在自己创造的美妙而又悦耳的乐声中。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8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

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0

《长大要当宇航员》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们“长大要当宇航员”的理想。全曲仅四个乐句,富于乡土气息。歌词中的衬词,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轻快、活泼的特点。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的优秀教案思路是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身,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自身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示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考虑,充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体表示如下:

一、律动导入,让音乐被快乐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强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动教学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导的启迪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发明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就是以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带领学生一起律动,给学生们发明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发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的教学。

二,适时哼唱,让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教学手段,而且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用具,学生能够张嘴就来。因此在学唱环节我先让学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哼唱中让学生自身去发现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和点节奏、四分休止符、切分节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第一遍由老师带领哼唱,第二遍老师不带唱,学生自身听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时在学生每一次的哼唱后都作出相应的评价与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这样,通过哼唱旋律这个保守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有效地走进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为后面的歌词加入作了有效的铺垫。同时,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歌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连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都乐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投入范唱,让音乐清晰出现

教师的范唱有着磁带、光盘无法比拟的一个优点——对比。声音的对比、表情、动作、情绪的对比等等。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模仿力强,假如光听声音,也许只能模仿其声而难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师不同的演唱中学生才干获得审美的体验,逐步意识到怎样才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学歌曲环节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范唱外还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多篇与对比,这样做不只能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轻松地解决一些难点节奏的学习。例如教学“2 2 5︱2 5 5︱2 6︱1 0︱”这一乐句时,学生很容易把“|2 2|”这一八分音符唱成两个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范唱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怎样表示的。有了老师动情的范文,准确的音准掌握,学生也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极力地去模仿老师的歌声,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用歌声把它表示出来。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通过情感体验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完全进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主动地像小朋友一样天真烂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小朋友们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天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多篇、发现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课堂气氛逐渐高涨,始终充溢欢声笑语。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也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教科书、黑板、乐器、图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录音机、唱片、电影、电视等视觉与听觉媒体辅助设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又将电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课开始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上学歌》这课时,我制作了清晨鸟语花香,旭日东升,人声渐显的动画。话外音:太阳公公醒来了,花儿在晨光里笑了,红的脸,黄的脸。小朋友们背上书包上学去,小鸟在前面给我们带路,……一年级孩子对动画特别感兴趣,特别是那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们的心弦,课堂兴趣倍增。又如在欣赏《星光恰恰恰》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夜渐渐拉下帷幕,一群可爱的小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会要开始拉,随着欢快跳跃的音乐,小星星们扭动起来。这群可爱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乐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是,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多少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埋怨学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实上,小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加上小学生具有小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没加什么辅助性的素材或教学活动,他们是没有这个耐性来坚持下去的。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尽管安静的听,我想也是很被动。固然,会出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音乐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说明它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我想,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

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生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我在课件设置上,简介乐曲内容时,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资料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多机并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乐曲欣赏环境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场景。音乐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欣赏的情境,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仪、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体对化解重、难点的作用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所在往往抽象难懂,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难点之处应用了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动、静结合无疑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和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什么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例如: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过多媒体,使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

四、多媒体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引入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音乐课创造出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它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能较好的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良好动机,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美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们必然情绪高涨,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乐以他独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桥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小学音乐《小雨沙沙》这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一上课,老师首先出示一幅多媒体课件:(音乐大楼),然后讲解;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有一座奇妙的音乐大楼,里面住着几个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歌曲都是由他们组成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这些作曲家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小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多媒体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学生在声、图、音、像的多媒体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地全过程之中,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2

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新课标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艺术表演、艺术批评、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和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体验式、探究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丰富了艺术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

快乐无限一:把快乐带回“老家”(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资料

师: 孩子们,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资料,行吗?

生:行!

师:这首歌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请你们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例如:服装、草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2)有条件的同学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回来。

(彭可荧一2班)生:老师,我妈妈在育新幼儿园当老师,她会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学习一两个动作……

(刘子健 )生:老师,我们家有很多的民族图片,是上次妈妈旅游的时候买的,我到时候带回来,好吗?

(温梓源)生:我爸爸去过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

师:太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找资料,下一节课一起带回来好吗?

生:好!

快乐锦囊: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各个同学及其家庭成员的所长,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快乐无限二:快乐大家庭聚会(上课学习)--游戏课堂、边学舞蹈边学歌曲

片段一:

(上课前同学们教室门口列好队)

师:同学们请你们骑着马儿到“大草原”……

生:模仿骑马的动作进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第四篇: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笔者发现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心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1、什么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教师怀着平静、愉快的心境与学生相处,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且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寡欢的.状态,因而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师职业要求我们提高心境,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良好心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因为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引起注意。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2

在当代的教学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我在初一、三班上《雪绒花》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用具,课堂上用此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讲述着:一年有四季,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说:“冬季”。我就让学生思考:冬天有些什么景象、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于是学生根据我的提示,逐渐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学都沉浸在这“美丽的雪景”中,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里顿时不悦,这时他唯恐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提示性问这位学生:“请问你在干嘛?”那位同学望着我回答说:“我是属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里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学费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时,我已阴转多云了,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冬天雪花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动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属蛇的,现在也开始冬眠了”。我用赞许的目光和满脸的笑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该同学一番。在该学生的影响下,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锹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学们发挥着想象,课堂活跃起来了,整个一堂新授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后来我就想,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位学生批评一番,这样处理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这不仅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影响了班内其他学生的兴致。可见,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举足轻重的,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上,当教师放下尊严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园”,教师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朋友。我想: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爱的感召力,是对“教育人情味”的热切呼唤,是还生命以绿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相信,只有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3

上本次活动前,我有点担心,因为这是一节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个活动,他们是最喜欢打打闹闹,学什么功夫不功夫的,我担心在课上孩子们会打闹成一片,我会疲于管课堂纪律,所以在课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让孩子们学得不到位。

1.反复听音乐。

这个音乐节选自屠洪刚的《中国功夫》,不过作了很多的修改,音乐的节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念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歌词和歌曲的长度,歌词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较难的部分都修改过了,很适合孩子的学习。我之前也是对这首歌的歌词不太熟悉,因为磁带上的歌曲变了以后,我就反复听歌曲,分出间奏和幼儿表演的部分,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提醒孩子们哪里做什么动作,再让幼儿来分辨。

2.降低动作难度。

我看了书本上的动作以后,我决定自己改动作,并去掉变换动作的环节,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第一次练习,不需要那么多的内容,只要孩子先掌握这些内容,换动作可以到下午的音乐游戏中进行。我自己改编了几个动作,反复做了几遍后,能跟上音乐节奏完整的一套下来很顺手,就决定这样教。

3.变换上课的角色。

刚开始看碟片的时候,孩子们是目不转睛,等到了我练习的时候,就有好动的孩子要跳出来了,我一看,不行,马上改变上课思路,我就说成自己是师傅,我要选功夫练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们看我演习一套动作很有架势后,听我口气还严肃,所以好动的孩子立马就收住了,个别还在动的,我就马上表扬几个能干的孩子,告诉大家我决定收谁做徒弟,这下一来,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连几个嗲嗲的女生也开始了她们的花拳绣腿,音乐一放,还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时间把握恰到好处。

时间把握不准一直是我上课的一大弱点,这次的课堂正好把握准了,回顾一下,还真的是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中的灵活机智让自己体验了一回成功。

结合这堂课,我反思本周的其他活动,上的比较失败是健康活动,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随堂课也要像公开课那么精心准备,下足功夫,就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保证让孩子在每堂课上获得一定的信息量。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实行的。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4

本次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懒猫》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结合故事、课件、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时候,能分辨出音乐的轻重,根据轻重声音,他们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也给这个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惊愕交响曲》中的“惊愕”,我可以在刚开始引出的时候,铺垫词语“惊愕”;虽说有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整段音乐的结构,但是总体来说图谱的利用还是不够,可以与音乐配合;吃饼干的环节可以省略,用动作代替;在胸饰的摆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细考虑,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里贴好或者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来撕取,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兴趣也很浓,我可以在以后的艺术教学中,多多开展此类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5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音乐之声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7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8

设计意图:

开学不久,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音乐喷泉的神奇、好玩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加上了动作表示。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的变化来表达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新《纲要》精神,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喷泉的各种造型。

2、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引导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喷泉》。

2、幼儿观察过音乐喷泉,有过肢体活动的经验。

3、带锁的套盒,桔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谈话。

教师带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用动作暗示幼儿坐好。

师:刚才我没有说话,你怎么知道要坐好呢?

幼:(因为你坐好了,我们就知道要坐好)

(因为你用动作表示了,暗示了)

师:你们知道老师平常喜欢干些什么吗?(教师用肢体动作表示唱歌、看书、跳舞等等)幼儿发言。

师:你们喜欢干什么?也用动作表示,让老师猜猜。

二、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进行肢体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段风的`音乐,请你们来表演风中的柳树,好吗?

幼儿听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提示现在是微风----大风----狂风。

请幼儿表演风中的柳树,教师随机指导、提示。

音乐停止后简单提问: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幼儿简单表述自己的表演。

三、引导幼儿表现音乐喷泉

1、出示魔盒激趣。

出示魔盒,师:你们猜猜这里面有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也不知道。大家只有完成盒盖上的要求才能拿到钥匙打开盒子。要求:请小朋友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师: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在哪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

2、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看课件(一),欣赏音乐喷泉后提问:你看到的喷泉像什么?(皇冠、楼梯、金字塔、桥、生日蛋糕等等)

喷泉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乐的轻重、快慢有关)

音乐轻柔舒缓的时候喷泉是怎样的?(低低的、慢慢的)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音乐强烈的时候喷泉会怎样的?(喷得很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师:音乐喷泉真有趣,现在我们就来表演有趣的音乐喷泉吧。

幼儿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教师及时对进行肢体表演的幼儿给予肯定和回应。

3、听音乐合作表演音乐喷泉。

师:刚才大家做得都不错,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段录像。

看课件(二),并定格喷泉画面,引导幼儿观察。

师:喷泉是怎样变化的?你们会做这样的喷泉吗?请你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喷泉,用什么动作来做。

(幼儿找合作伙伴,商量做什么造型,如何分工)

师:音乐喷泉开始表演。(幼儿分组合作表演音乐喷泉)

师:刚才每个组做的动作都(不)一样,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喷泉还有那些变化,怎样来表现。请听清楚音乐的强弱,喷泉又要开始表演了。幼儿分组合作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教师指导、简评。完成盒盖的要求,打开盒子,里面还有一个小盒,盒盖上也有要求。

四、游戏:剥桔子、吃桔子。

小盒盖上的要求:全体小朋友听音乐表演一个大桔子。

师:你们吃过桔子吗?桔子有些什么?(皮,桔瓣)怎样才能象一个桔子?幼儿讨论,发表意见。(外面是一层桔子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桔子)

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剥皮(一片一片的剥,外圈幼儿一个一个蹲下再躺下)

教师吃桔子(一瓣一瓣的吃,里圈幼儿一个一个蹲下,没蹲下的是桔子籽)

教师简评,(可重复这个游戏。)完成小盒盖的要求。打开盒子取出桔子,大家一起分享桔子。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 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学生为初中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

2、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认为听不动。

3、学生大都接触过《梁祝》的音乐,而且对其中《化蝶》一段较为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整节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

除了对学生分析外,我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把重点放在欣赏过程中,其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运用分段欣赏与讲解相结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各段的音乐表现力与元素。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不同乐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对各种乐器有所认知,并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用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设计提问使学生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由于,欣赏内容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为旋律欣赏和教师 讲解。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环形面积教学反思环保作文教学反思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0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主部,即草桥结拜。

上课前我先播放音乐《梁祝》,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教师。导入时我提了个问题(刚才播放的音乐节选自哪部作品?)在点出课题后,我开门见山的简介了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节课都在我我的计划中顺利地结束了。

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反思,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这是我《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一亲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对此课作了以下修改:在导入时改问“我们刚才所听的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学生答完后再听一遍问“除主奏乐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乐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钢琴协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鸣曲式”这一概念由于其理论性十分地强,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课时,在“英台抗婚”、“化蝶”这两大部分欣赏完之后再介绍,在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开部”等字眼都用“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来替代。

在完整欣赏“草桥结拜”前,又增加了主题音乐的学唱,由于有的学生会哼唱主旋律,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强烈。然后在分段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分析了音乐的重要情绪及使用的主奏乐器等等。

经过这一修改,在第二个班上时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1

04月24日下午,上了一节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25分钟的欣赏课中,我用了录音机和CD机作为教具,给学生欣赏了《梁祝》呈示部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在内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25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内容,容量大了。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时间安排得也不够恰当,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因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复听的过程能随乐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如只选择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在时间上会从容很多,着重欣赏主部主题,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乐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导入。

这一环节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设问:“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故事的情节。而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时,略显仓促,含糊其词。

如当时可设计成这样的板书形式,整个思路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易掌握音乐主题发

展的每个环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写景“引子”)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抒情“爱的主题”)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2、讲解概念。

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把协奏曲的概念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突然。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赏完后总结时再概括,直接讲述“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时,可抓住“协”字做文章,“协”即“协助、合作”之意,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3、开始欣赏音乐。

在欣赏每个音乐主题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标明确。

如在听赏引子(写景)部分时,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并结合导入部分的歌词,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联想到的画面。

在听赏“爱情主题”时,也是先给出问题“这一主题跟我们前面听过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复了几次?是连续重复还是穿插重复?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没能把《梁祝》的“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中,故有误导的倾向。如能委婉的把“爱情的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起对周围的亲朋好友、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听赏连接部和副部时,先把问题摆出“这一部分的速度、节奏、旋律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表达《梁祝》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感受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了解到听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故在最后设置了3分钟的互动。

从头欣赏完整的呈示部音乐,“请同学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来即兴创作一段舞蹈。”但因时间已到,临时把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听歌曲《梁祝》并跟着哼唱。使学生更深刻记忆《梁祝》“爱的主题”,起到深化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作用。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2

《长大要当宇航员》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们“长大要当宇航员”的理想。全曲仅四个乐句,富于乡土气息。歌词中的衬词,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轻快、活泼的特点。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的优秀教案思路是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身,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自身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示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考虑,充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体表示如下:

一、律动导入,让音乐被快乐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强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动教学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导的启迪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发明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就是以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带领学生一起律动,给学生们发明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发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的教学。

二,适时哼唱,让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教学手段,而且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用具,学生能够张嘴就来。因此在学唱环节我先让学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哼唱中让学生自身去发现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和点节奏、四分休止符、切分节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第一遍由老师带领哼唱,第二遍老师不带唱,学生自身听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时在学生每一次的哼唱后都作出相应的评价与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这样,通过哼唱旋律这个保守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有效地走进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为后面的歌词加入作了有效的铺垫。同时,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歌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连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都乐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投入范唱,让音乐清晰出现

教师的范唱有着磁带、光盘无法比拟的一个优点——对比。声音的对比、表情、动作、情绪的对比等等。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模仿力强,假如光听声音,也许只能模仿其声而难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师不同的演唱中学生才干获得审美的体验,逐步意识到怎样才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学歌曲环节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范唱外还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多篇与对比,这样做不只能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轻松地解决一些难点节奏的学习。例如教学“2 2 5︱2 5 5︱2 6︱1 0︱”这一乐句时,学生很容易把“|2 2|”这一八分音符唱成两个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范唱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怎样表示的。有了老师动情的范文,准确的音准掌握,学生也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极力地去模仿老师的歌声,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用歌声把它表示出来。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通过情感体验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完全进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主动地像小朋友一样天真烂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小朋友们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天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多篇、发现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课堂气氛逐渐高涨,始终充溢欢声笑语。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3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一、提问引导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二、歌词学念

每次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忽视学念歌词这个部分,直接跳过让孩子学唱。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当孩子学会之后大家齐唱时,常会碰到某个部分的词唱的含糊不清,可能连孩子们也不知这里是唱什么,只是用一个含糊的音代替。一直这么下去,孩子们每当唱这首歌曲时都会在这个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为一种习惯性,这样对于学习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学时,先前是忘了让孩子们先念再学唱,由于歌曲比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来还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现象。于是我赶紧补上漏洞,让孩子们学第一段时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地方讲的是什么,最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三、动作学习

在歌曲后面还有配套动作,这给我节省了很多创造的时间,而我发现这套动作在孩子们歌唱时是属于安静的运动,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进行,而且小朋友对于手指上的小动作反映不是很灵敏,有些孩子做的动作比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来大家都努力学习了。在课堂学习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这套动作,算是给孩子们一次手指锻炼,课外我在复习时,又带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孩子们唱的带劲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比较喜欢活泼点的。

不管是简单的歌曲还是复杂的歌曲,对于音乐教学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的去摸索,并坚持走这样的步骤,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今后在音乐教学上就更上一层楼了。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4

这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听到音乐脸上马上就洋溢着活泼的神情……

这首歌的教学相对比较容易,孩子们接受的很快。

这首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把歌曲生动的唱出来。

所以我用讲故事来作为本课的导入,先让学生听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再由一个学生生动的把故事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唱的部分,唱会不难,就是有几个字“萄、鹂”,最后一句的“要、我”偶尔唱不准,还有第二段的歌词不容易记牢,其他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在情绪的把握上,学生表现力部够,歌曲演唱的.有些呆板,我就采用了,师生互动分别扮演蜗牛与黄鹂鸟的角色,一遍一遍的表演唱,效果很好。后来在学生单独上台表演的部分,学生也能发自内心的加上动作表演,非常生动、形象。

在最后我还在歌曲中加入了三条节奏,让学生模打,他们模打的成绩只能给70分,但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很喜欢这三天加入的节奏,我想,以后还可以经常尝试在歌曲中加入创编节奏,他们一定会越打越棒的!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15

这次音乐活动,教师能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汽车开展活动。各种新奇有趣的“怪汽车”深深地吸引了孩子,激发起他们参与和探索的热情。整个活动的学习内容在音乐和游戏中融合于故事情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说来有一下几个体会:

1、层次分明,逐步递进

本次活动一共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第二个是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用已有经验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引出故事。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利用情景结合动物图片,学习歌曲。在这个环节中,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孩子们记住歌词。同时通过动作的模仿,使孩子们理解不同的汽车部位。动作与歌曲结合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满足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此次活动从过程的设计看,教师都能紧紧围绕目标,创设有趣的情境,一环扣一环,自然展开,丰富的内容贯穿整节课,从而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唱唱、玩玩的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进行表述,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游戏主导,音乐渗透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用了有趣的多媒体动画,这个很快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用帮助小动物想办法,自己开怪汽车等等情景,让孩子一直参与其中。同时老师不断的开放性的提问,如“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有什么运水果的好办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开始,而歌曲《怪汽车》则作为载体,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编唱,调动多种感官表现怪汽车。教师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多听、多感受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这对学习歌曲是很有帮助的。感受旋律教师也采取了多种形式,如完整示范,听音乐示范等等,让孩子们在感受、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将歌词填进乐曲中,尝试演唱。

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课堂上的主导的比较多,在创编阶段拓展不够,如果能在仿编时教师示范把握好度,不能局限孩子们的思路,阻碍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孩子达到哪种水平。我觉得可以再提供部分水果图片,给予孩子们想象的支撑,或许孩子们的表达会更好。

第五篇:音乐课后反思

《音乐家莫扎特》课后反思

这次音乐考核课,我选择的是《音乐家莫扎特》,这节课的重点分为:1.介绍音乐家莫扎特。2.学习演唱歌曲《渴望春天》。3.学习音乐基础常识,“升号”的认识以及6/8拍子的认识。

在课后经过反思,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介绍音乐家莫扎特的过程中,用了过长的时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上课兴趣减弱。

2.在讲述基础乐理知识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在范唱歌曲的时候,乐句的划分比较长,在评委老师的建议下,应该采取第一遍“简短易学”的方式授课,第二遍逐渐加长乐句。

4.在“变化音”的听辨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听多练几次,然后用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记住“变化音”的特点。

5.在歌曲的情绪激发上做的不足,范唱时应该注重演唱的细节,在第一遍教唱歌谱时就带入情绪演唱。

6.涉及的知识点过多,选材难度偏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使得没有完成教案上的教学内容。

改进措施:

在音乐课堂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听歌曲打节奏、设计问题、小组讨论等方法。在传授基础乐理知识的部分,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并提出难点,加以解决。在范唱方面,第一遍范唱时就带入情绪演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能用较好的情绪演唱歌曲,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应当适量的授课,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内容适当,并且能很好的掌握并应用。

通过这次考评课,在各位评委老师的点评下,知道了自己在授课时许多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很大提高,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会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改进,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下载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音乐课后教学反思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现在上高年级音乐课很没意思,为什么?学生兴趣不大,自顾自的讲话,讲他几句,还和你顶嘴,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

    舞剧音乐课后反思

    《舞剧的灵魂》教学反思 图音组:黄珍珍 我所上的是《舞剧的灵魂》一课,虽然课前经过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上完后在某些方面还能感到明显的不足。特作教学反思如下: 1、本节课我......

    音乐教研课后反思

    《音乐教研课后反思》 在教研员的倡导组织下,为期四天的音乐教师大教研活动结束了。通过十节课的观摩,我被每一节生机勃勃的音乐课堂鼓励着,感染着。现将本人教研后的反思表述......

    小学音乐课后反思

    篇一: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大全)

    初一音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每......

    初一音乐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初一音乐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作者:安安 教授音乐课已有一个多月了,现将这一段时间,在自我反思中,觉得工作中不足的地方如下列出,并加以解决。以便从此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一丝不......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音乐游戏课后的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音乐游戏课后的反思 昨天,我们带领小班的孩子们进行了一趟音乐游戏的课程,这次课程的主题是小老鼠吃米,其中主要的人物是小老鼠和小猫,我们都知道,《小老鼠吃米......

    五下册音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这首歌曲的难点地方是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