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研课后反思
《音乐教研课后反思》
在教研员的倡导组织下,为期四天的音乐教师大教研活动结束了。通过十节课的观摩,我被每一节生机勃勃的音乐课堂鼓励着,感染着。现将本人教研后的反思表述如下:
首先,我以为,优秀的音乐教学应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一是得有艺术课的基本特征,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应相得益彰。音乐有强大的感染力,耳边响起舒缓的丝竹,响起有节奏的行进曲,响起小调,响起有特色的民歌,我们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也是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往往这样的设计也决定了一节课的学习氛围。例如王老师的《法国号》一课,以优美的三拍音乐欣赏为主线,将感悟音乐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充分活动,创编动作、变换节奏、欣赏课件,每一个教学流程衔接自然,教学氛围宁静唯美,教学效果也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
其次,本次的教研课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花了很多心思,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兴趣是学习之源,小学生的兴趣又是很直观的,所以,老师们制作的课件相比以往精美实用了很多,教具也形象精巧,在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给我感受最深的这也是其中一点,每节课的课件和教具使用都恰当有效,使我们的教学始终融在美的艺术情境当中,突出了音乐这门艺术学科的特点。
在这十节课中,不难看出,每位老师都是根据自身所长来选择课 型。如马老师的民歌特别专业,她的歌声既给学生以美感,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张老师肢体语言丰富优美,她的《木瓜恰恰恰》一课,就是善于利用动作和手势引导学生将二声部歌曲处理得恰到好处。韩老师是一个经验丰富多才多艺的课堂引导者,她的键盘、舞蹈、歌唱,处处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教学中随意之处品用心,潇洒之下见细功。
老师们都意识到,无论课堂教学怎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终的目的是要见学习效果。让孩子多欣赏多感受,也不再是以往那种枯燥的听肤浅的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理解,而是能够在课堂中贯穿自己的独特教学方式。这一点上,大家殊途同归,尽最大的努力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到知识,拓展能力,使学生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的老师已经日渐成熟,都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务实不流于表面,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融洽和谐,教学内容丰富有活力,有的课堂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我去学习借鉴的。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各位老师新课的导入都十分精彩,独具匠心,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老师的引导下步入课堂学习的正轨。有开门见山式的,如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有激发好奇心的,像马老师:“你们喜欢旅游吗?”有故事激趣的,若孙老师:“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故事中的小毛驴是怎样的 一头小毛驴?”还有学科综合式的,韩老师出示的中国地图,既考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领略了各地风土人情;还有载歌载舞的,赵老师的出场舞姿翩翩若惊鸿,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则是在一个小角落里以歌声出场,让学生循歌而望,利用一首山歌叩开孩子心灵小窗,既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也使他们初步感受山歌的韵味„„有的老师设计的导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别有深意,都是以兴趣为动力,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这十节课老师们做到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保持课堂教学的流畅性;都能以富于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渲染情感氛围,以体态语言传达情感信息;而且恰当运用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吴老师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每位老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着一些不足。纵观十节课,除了以上提到的些许优点,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一已之见,仅供参考:
一、存在着 “夹生”课。部分教师过于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意境、活动氛围的创设上,学生们或编创、或律动、或探究,人浮于课,结果使教学目标打了折扣。例如,歌曲的演唱中,对声音的训练欠缺指导,学生不会保护嗓子,出现了喊唱、高音不够现象,不能够给歌曲赋予美感。
二、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是门艺术,好的教师应该是运用评价的专家。教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评价过程中还要体现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包含着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努力程度的肯定,教 师应该制定出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即时表现,情感投入和阶段性进步进行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并根据课堂状况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改善。
三、教师没有很好的参与到学生中间来,和学生的情感脱节,造成学习方向不明确。老师始终处在学习的边缘,对教学不利。
“细节决定成败”,其它一些教学细节上的欠缺,我想通过老师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定都能够弥补改进。
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多读书开阔视野,并留意教学中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力求使音乐教学更加完美,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希望这样的音乐教师大教研活动多开展一些,真正在实践中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二篇:音乐课后反思
《音乐家莫扎特》课后反思
这次音乐考核课,我选择的是《音乐家莫扎特》,这节课的重点分为:1.介绍音乐家莫扎特。2.学习演唱歌曲《渴望春天》。3.学习音乐基础常识,“升号”的认识以及6/8拍子的认识。
在课后经过反思,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介绍音乐家莫扎特的过程中,用了过长的时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上课兴趣减弱。
2.在讲述基础乐理知识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在范唱歌曲的时候,乐句的划分比较长,在评委老师的建议下,应该采取第一遍“简短易学”的方式授课,第二遍逐渐加长乐句。
4.在“变化音”的听辨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听多练几次,然后用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记住“变化音”的特点。
5.在歌曲的情绪激发上做的不足,范唱时应该注重演唱的细节,在第一遍教唱歌谱时就带入情绪演唱。
6.涉及的知识点过多,选材难度偏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使得没有完成教案上的教学内容。
改进措施:
在音乐课堂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听歌曲打节奏、设计问题、小组讨论等方法。在传授基础乐理知识的部分,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并提出难点,加以解决。在范唱方面,第一遍范唱时就带入情绪演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能用较好的情绪演唱歌曲,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应当适量的授课,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内容适当,并且能很好的掌握并应用。
通过这次考评课,在各位评委老师的点评下,知道了自己在授课时许多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很大提高,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会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改进,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第三篇: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
现在上高年级音乐课很没意思,为什么?学生兴趣不大,自顾自的讲话,讲他几句,还和你顶嘴,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我也没听过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我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我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教学反思《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我想以后上高年级的音乐课也应该让它动起来,少坐琴凳多挪窝,让学生自己触摸乐器,感受音乐,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成为他们喜欢的音乐课!
第四篇:舞剧音乐课后反思
《舞剧的灵魂》教学反思
图音组:黄珍珍
我所上的是《舞剧的灵魂》一课,虽然课前经过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上完后在某些方面还能感到明显的不足。特作教学反思如下:
1、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音乐是舞剧的灵魂”这一中心思想展开。重点介绍舞剧概念及舞剧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在舞剧中所起的作用。
2、为了让同学们牢记舞剧概念,我从播放无声的舞剧片段,让学生领会到音乐的重要性。
3、通过舞剧《天鹅湖》与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炊事班的舞蹈》《斗笠舞》一段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思考中外舞剧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而得出舞剧的概念,并使学生对舞剧有了直观感受。
4、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比欣赏来体验音乐在舞剧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而言,这一环节我自认为完成的较好。能充分让学生去聆听,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欣赏体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本课最大的不足我认为是活动与尝试这一环节未能充分展开。这一环节我原本设计的是让学生根据视频画面配音乐,根据不同风格的音乐配舞蹈动作。我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但由于前一环节在让学生欣赏音乐说出自己的体验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这一环节没有时间完成,影响了整节课的完整性。
另外,在听了其他参赛老师的课以后,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在课堂气氛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上,显得很不擅长,使得整节课学生都显得较沉默,师生间的互动不够充分,整堂课较平淡。
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其他参赛老师的经验,得到了专家评委的指点,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这些都将勉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精心对待每一堂课,热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笔者发现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心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l.什么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教师怀着平静、愉快的心境与学生相处,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且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寡欢的状态,因而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师职业要求我们提高心境,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良好心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因为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引起注意。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2
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新课标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艺术表演、艺术批评、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和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体验式、探究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丰富了艺术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
快乐无限一:把快乐带回“老家”(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资料
师: 孩子们,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资料,行吗?
生:行!
师:这首歌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请你们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例如:服装、草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2)有条件的同学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回来。
(彭可荧一2班)生:老师,我妈妈在育新幼儿园当老师,她会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学习一两个动作……
(刘子健 )生:老师,我们家有很多的民族图片,是上次妈妈旅游的时候买的,我到时候带回来,好吗?
(温梓源)生:我爸爸去过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
师:太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找资料,下一节课一起带回来好吗?
生:好!
快乐锦囊: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各个同学及其家庭成员的所长,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快乐无限二:快乐大家庭聚会(上课学习)--游戏课堂、边学舞蹈边学歌曲
片段一:
(上课前同学们教室门口列好队)
师:同学们请你们骑着马儿到“大草原”……
生:模仿骑马的动作进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师:是呀,老师上网下载了蒙古这块美丽的草原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让音乐课成为“快乐老家”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3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音乐之声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4
04月24日下午,上了一节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25分钟的欣赏课中,我用了录音机和CD机作为教具,给学生欣赏了《梁祝》呈示部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在内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25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内容,容量大了。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时间安排得也不够恰当,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因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复听的过程能随乐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如只选择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在时间上会从容很多,着重欣赏主部主题,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乐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导入。
这一环节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设问:“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故事的情节。而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时,略显仓促,含糊其词。
如当时可设计成这样的板书形式,整个思路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易掌握音乐主题发
展的每个环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写景“引子”)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抒情“爱的主题”)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2、讲解概念。
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把协奏曲的概念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突然。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赏完后总结时再概括,直接讲述“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时,可抓住“协”字做文章,“协”即“协助、合作”之意,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3、开始欣赏音乐。
在欣赏每个音乐主题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标明确。
如在听赏引子(写景)部分时,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并结合导入部分的歌词,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联想到的画面。
在听赏“爱情主题”时,也是先给出问题“这一主题跟我们前面听过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复了几次?是连续重复还是穿插重复?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没能把《梁祝》的“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中,故有误导的倾向。如能委婉的把“爱情的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起对周围的亲朋好友、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听赏连接部和副部时,先把问题摆出“这一部分的速度、节奏、旋律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表达《梁祝》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感受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了解到听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故在最后设置了3分钟的互动。
从头欣赏完整的呈示部音乐,“请同学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来即兴创作一段舞蹈。”但因时间已到,临时把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听歌曲《梁祝》并跟着哼唱。使学生更深刻记忆《梁祝》“爱的主题”,起到深化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作用。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5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主部,即草桥结拜。
上课前我先播放音乐《梁祝》,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教师。导入时我提了个问题(刚才播放的音乐节选自哪部作品?)在点出课题后,我开门见山的简介了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节课都在我我的计划中顺利地结束了。
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反思,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这是我《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一亲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对此课作了以下修改:在导入时改问“我们刚才所听的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学生答完后再听一遍问“除主奏乐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乐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钢琴协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鸣曲式”这一概念由于其理论性十分地强,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课时,在“英台抗婚”、“化蝶”这两大部分欣赏完之后再介绍,在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开部”等字眼都用“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来替代。
在完整欣赏“草桥结拜”前,又增加了主题音乐的学唱,由于有的学生会哼唱主旋律,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强烈。然后在分段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分析了音乐的重要情绪及使用的主奏乐器等等。
经过这一修改,在第二个班上时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6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粹、清晰。孔子不只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实际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实际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实际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粹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装置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和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原本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终究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当无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小朋友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点点残暴。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示,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办”,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办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身画画的要求高中一年级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示,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溢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出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 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学生为初中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2、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认为听不动。3、学生大都接触过《梁祝》的音乐,而且对其中《化蝶》一段较为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整节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
除了对学生分析外,我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把重点放在欣赏过程中,其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运用分段欣赏与讲解相结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各段的音乐表现力与元素。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不同乐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对各种乐器有所认知,并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用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设计提问使学生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由于,欣赏内容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为旋律欣赏和教师 讲解。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环形面积教学反思环保作文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8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一、提问引导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二、歌词学念
每次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忽视学念歌词这个部分,直接跳过让孩子学唱。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当孩子学会之后大家齐唱时,常会碰到某个部分的词唱的`含糊不清,可能连孩子们也不知这里是唱什么,只是用一个含糊的音代替。一直这么下去,孩子们每当唱这首歌曲时都会在这个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为一种习惯性,这样对于学习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学时,先前是忘了让孩子们先念再学唱,由于歌曲比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来还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现象。于是我赶紧补上漏洞,让孩子们学第一段时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地方讲的是什么,最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三、动作学习
在歌曲后面还有配套动作,这给我节省了很多创造的时间,而我发现这套动作在孩子们歌唱时是属于安静的运动,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进行,而且小朋友对于手指上的小动作反映不是很灵敏,有些孩子做的动作比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来大家都努力学习了。在课堂学习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这套动作,算是给孩子们一次手指锻炼,课外我在复习时,又带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孩子们唱的带劲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比较喜欢活泼点的。
不管是简单的歌曲还是复杂的歌曲,对于音乐教学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的去摸索,并坚持走这样的步骤,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今后在音乐教学上就更上一层楼了。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0
本次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懒猫》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结合故事、课件、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时候,能分辨出音乐的轻重,根据轻重声音,他们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也给这个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惊愕交响曲》中的“惊愕”,我可以在刚开始引出的时候,铺垫词语“惊愕”;虽说有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整段音乐的`结构,但是总体来说图谱的利用还是不够,可以与音乐配合;吃饼干的环节可以省略,用动作代替;在胸饰的摆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细考虑,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里贴好或者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来撕取,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兴趣也很浓,我可以在以后的艺术教学中,多多开展此类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
这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听到音乐脸上马上就洋溢着活泼的神情……
这首歌的教学相对比较容易,孩子们接受的很快。
这首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把歌曲生动的唱出来。
所以我用讲故事来作为本课的导入,先让学生听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再由一个学生生动的把故事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唱的部分,唱会不难,就是有几个字“萄、鹂”,最后一句的“要、我”偶尔唱不准,还有第二段的歌词不容易记牢,其他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在情绪的把握上,学生表现力部够,歌曲演唱的有些呆板,我就采用了,师生互动分别扮演蜗牛与黄鹂鸟的.角色,一遍一遍的表演唱,效果很好。后来在学生单独上台表演的部分,学生也能发自内心的加上动作表演,非常生动、形象。
在最后我还在歌曲中加入了三条节奏,让学生模打,他们模打的成绩只能给70分,但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很喜欢这三天加入的节奏,我想,以后还可以经常尝试在歌曲中加入创编节奏,他们一定会越打越棒的!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2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上本次活动前,我有点担心,因为这是一节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个活动,他们是最喜欢打打闹闹,学什么功夫不功夫的,我担心在课上孩子们会打闹成一片,我会疲于管课堂纪律,所以在课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让孩子们学得不到位。
1.反复听音乐。
这个音乐节选自屠洪刚的《中国功夫》,不过作了很多的修改,音乐的节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念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歌词和歌曲的长度,歌词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较难的部分都修改过了,很适合孩子的学习。我之前也是对这首歌的歌词不太熟悉,因为磁带上的歌曲变了以后,我就反复听歌曲,分出间奏和幼儿表演的部分,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提醒孩子们哪里做什么动作,再让幼儿来分辨。
2.降低动作难度。
我看了书本上的动作以后,我决定自己改动作,并去掉变换动作的环节,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第一次练习,不需要那么多的内容,只要孩子先掌握这些内容,换动作可以到下午的音乐游戏中进行。我自己改编了几个动作,反复做了几遍后,能跟上音乐节奏完整的一套下来很顺手,就决定这样教。
3.变换上课的角色。
刚开始看碟片的时候,孩子们是目不转睛,等到了我练习的时候,就有好动的孩子要跳出来了,我一看,不行,马上改变上课思路,我就说成自己是师傅,我要选功夫练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们看我演习一套动作很有架势后,听我口气还严肃,所以好动的孩子立马就收住了,个别还在动的.,我就马上表扬几个能干的孩子,告诉大家我决定收谁做徒弟,这下一来,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连几个嗲嗲的女生也开始了她们的花拳绣腿,音乐一放,还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时间把握恰到好处。
时间把握不准一直是我上课的一大弱点,这次的课堂正好把握准了,回顾一下,还真的是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中的灵活机智让自己体验了一回成功。
结合这堂课,我反思本周的其他活动,上的比较失败是健康活动,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随堂课也要像公开课那么精心准备,下足功夫,就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保证让孩子在每堂课上获得一定的信息量。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实行的。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3
设计意图:
开学不久,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音乐喷泉的神奇、好玩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加上了动作表示。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的变化来表达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新《纲要》精神,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喷泉的各种造型。
2、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引导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喷泉》。
2、幼儿观察过音乐喷泉,有过肢体活动的经验。
3、带锁的套盒,桔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谈话。
教师带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用动作暗示幼儿坐好。
师:刚才我没有说话,你怎么知道要坐好呢?
幼:(因为你坐好了,我们就知道要坐好)
(因为你用动作表示了,暗示了)
师:你们知道老师平常喜欢干些什么吗?(教师用肢体动作表示唱歌、看书、跳舞等等)幼儿发言。
师:你们喜欢干什么?也用动作表示,让老师猜猜。
二、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进行肢体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段风的音乐,请你们来表演风中的柳树,好吗?
幼儿听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提示现在是微风----大风----狂风。
请幼儿表演风中的柳树,教师随机指导、提示。
音乐停止后简单提问: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幼儿简单表述自己的表演。
三、引导幼儿表现音乐喷泉
1、出示魔盒激趣。
出示魔盒,师:你们猜猜这里面有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也不知道。大家只有完成盒盖上的要求才能拿到钥匙打开盒子。要求:请小朋友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师: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在哪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
2、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看课件(一),欣赏音乐喷泉后提问:你看到的喷泉像什么?(皇冠、楼梯、金字塔、桥、生日蛋糕等等)
喷泉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乐的轻重、快慢有关)
音乐轻柔舒缓的时候喷泉是怎样的?(低低的、慢慢的)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音乐强烈的时候喷泉会怎样的?(喷得很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师:音乐喷泉真有趣,现在我们就来表演有趣的.音乐喷泉吧。
幼儿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教师及时对进行肢体表演的幼儿给予肯定和回应。
3、听音乐合作表演音乐喷泉。
师:刚才大家做得都不错,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段录像。
看课件(二),并定格喷泉画面,引导幼儿观察。
师:喷泉是怎样变化的?你们会做这样的喷泉吗?请你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喷泉,用什么动作来做。
(幼儿找合作伙伴,商量做什么造型,如何分工)
师:音乐喷泉开始表演。(幼儿分组合作表演音乐喷泉)
师:刚才每个组做的动作都(不)一样,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喷泉还有那些变化,怎样来表现。请听清楚音乐的强弱,喷泉又要开始表演了。幼儿分组合作听音乐表演音乐喷泉。
教师指导、简评。完成盒盖的要求,打开盒子,里面还有一个小盒,盒盖上也有要求。
四、游戏:剥桔子、吃桔子。
小盒盖上的要求:全体小朋友听音乐表演一个大桔子。
师:你们吃过桔子吗?桔子有些什么?(皮,桔瓣)怎样才能象一个桔子?幼儿讨论,发表意见。(外面是一层桔子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桔子)
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剥皮(一片一片的剥,外圈幼儿一个一个蹲下再躺下)
教师吃桔子(一瓣一瓣的吃,里圈幼儿一个一个蹲下,没蹲下的是桔子籽)
教师简评,(可重复这个游戏。)完成小盒盖的要求。打开盒子取出桔子,大家一起分享桔子。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4
在当代的教学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我在初一、三班上《雪绒花》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用具,课堂上用此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讲述着:一年有四季,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说:“冬季”。我就让学生思考:冬天有些什么景象、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于是学生根据我的提示,逐渐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学都沉浸在这“美丽的雪景”中,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里顿时不悦,这时他唯恐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提示性问这位学生:“请问你在干嘛?”那位同学望着我回答说:“我是属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里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学费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时,我已阴转多云了,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冬天雪花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动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属蛇的,现在也开始冬眠了”。我用赞许的目光和满脸的笑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该同学一番。在该学生的影响下,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锹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学们发挥着想象,课堂活跃起来了,整个一堂新授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后来我就想,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位学生批评一番,这样处理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这不仅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影响了班内其他学生的兴致。可见,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举足轻重的,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上,当教师放下尊严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园”,教师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朋友。我想: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爱的感召力,是对“教育人情味”的热切呼唤,是还生命以绿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相信,只有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5
这次音乐活动,教师能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汽车开展活动。各种新奇有趣的“怪汽车”深深地吸引了孩子,激发起他们参与和探索的热情。整个活动的学习内容在音乐和游戏中融合于故事情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说来有一下几个体会:
1、层次分明,逐步递进
本次活动一共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第二个是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用已有经验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引出故事。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利用情景结合动物图片,学习歌曲。在这个环节中,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孩子们记住歌词。同时通过动作的模仿,使孩子们理解不同的汽车部位。动作与歌曲结合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满足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此次活动从过程的设计看,教师都能紧紧围绕目标,创设有趣的情境,一环扣一环,自然展开,丰富的内容贯穿整节课,从而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唱唱、玩玩的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进行表述,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游戏主导,音乐渗透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用了有趣的多媒体动画,这个很快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用帮助小动物想办法,自己开怪汽车等等情景,让孩子一直参与其中。同时老师不断的开放性的提问,如“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有什么运水果的好办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开始,而歌曲《怪汽车》则作为载体,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编唱,调动多种感官表现怪汽车。教师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多听、多感受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这对学习歌曲是很有帮助的。感受旋律教师也采取了多种形式,如完整示范,听音乐示范等等,让孩子们在感受、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将歌词填进乐曲中,尝试演唱。
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课堂上的主导的比较多,在创编阶段拓展不够,如果能在仿编时教师示范把握好度,不能局限孩子们的思路,阻碍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孩子达到哪种水平。我觉得可以再提供部分水果图片,给予孩子们想象的支撑,或许孩子们的表达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