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使者倡议书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1
同学们:
大家好!是一件造福人民,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作为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既是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有责任、有决心以实际行动实践文明言行,做一名合格的文明小公民,结合我校开展的向不文明行为习惯告别活动。在此,我们向全校小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1.自觉增强环境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公共设施,珍惜一草一木,保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保持环境干净卫生。不践踏花草,节约用水,用完后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节约用电,杜绝“长明灯”。拒绝不健康读物,远离毒品和网吧,人人健康成长,让家长和社会放心。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排队候车、依次上车;主动让座等。做到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游园,形成互谅互让、和谐相处、安全畅通的文明秩序。
3.文明用语。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言行得当,管住我们的嘴,不随地吐口香糖,不说脏话,告别污言秽语。谈吐斯文,礼貌大方;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真正做到言谈文明礼貌,交往真诚坦率,举止文雅谦逊,营造言行知礼、老幼尊爱、和睦同学、邻里的社会氛围,让我们的话语像春风般和善悦耳。
4.文明传递。自觉以微笑传递文明,和别人接触时,面带微笑,以适宜的方式,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让微笑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年是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决战之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热烈期盼各国运动员、游客来我国参加比赛和旅游观光。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的`礼仪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和朋友,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
今天,2008北京奥运会已近在咫尺,作为中国的小学生,作为z实验小学的小主人,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为此,我校要求师生都来参与 “迎奥运,做文明使者”活动。 并对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作2008奥运会的小宣传员。
二、认真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奥运增光。
三、文明礼仪伴随你我,树立少年儿童的良好文明形象。
四、关爱环境从我做起,见到垃圾伸伸手、弯弯腰,争做保护校园环境的小卫士。
五、小手拉大手,把文明用语带给家长,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六、积极参加锻炼,做个健康的小公民。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互相礼让讲文明。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争做文明先锋,为奥运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3
“人”怎么写呢?好多同学都说:人,一撇一捺。是的,“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我的回答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帮助,是见到老师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说的一声“对不起”......文明就是对人有礼貌的好品质。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吃东西前先洗手……文明是一种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爱护我们的校园。
大家请看我们美丽的特殊教育学校:桃花开了,开出了胭脂红的花朵;柳条绿了,吸引了唱歌的小鸟。爱护校园不仅仅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一片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堆垃圾,我们打扫;一朵花,我们珍惜;一棵草,我们爱护......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爱护校园,做一个爱护校园的小天使。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个春天里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走向文明!祝愿每个同学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在平安和谐的校园里唱歌、学习、成长!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4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第十四届厦门“9·8”投洽会、国庆61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全国上下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我们向全校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言谈举止文明有礼的小使者。
讲究个人卫生,穿着得体整洁;上下学时熟练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不讲脏话粗话;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互相谦让。
二、做公共场所文明有礼的小使者。
保持公共场所整洁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喧哗吵闹;观看演出时,提前入场,演出中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演出结束后,主动起立向演员热烈鼓掌;热情为他人指路;在车站、超市等公共场所有序排队,在公交车、校车上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三、做邻里相处文明有礼的小使者。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沟通;保持居住、学习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高空抛物。
四、做行路文明有礼的'小使者。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乘车时不往车外吐痰、扔杂物。
五、做旅游观光文明有礼的小使者。
爱护景区景点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乱扔废弃物,不踩踏绿地,不折枝摘花。
六、做网上交流文明有礼的小使者。
坚持文明上网,争做文明小使者,不浏览不健康、有害信息。合理使用网络帮助学习,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进营业性网吧,远离“黑网吧”。
古人说:“美言可以加身,美行可以加人。”广大同学们,让我们积极投入“爱厦门——做文明有礼的小使者”主题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充分展现我们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和良好风貌,让文明之花开遍厦门的每一个角落!
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
20xx年9月6日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5
老师们、同学们: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华夏美德。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何用?由此可见,文明对国家和个人有多么重要!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现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老师们应以优良的教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切实做到:举止得体、穿戴整齐、语言规范,不乱扔垃圾,不乱停乱放交通工具,遵守国家法律,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学生们应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树立现代文明意识,争做文明人;勇于向陋习开战,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具体做到:
一、语言文明,举止得体,告别污言秽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二、关心爱护每一个同学,同学之间不起绰号,对有困难的同学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热心的支持与帮助。
三、勤劳俭朴,不铺张浪费,节约水电。
四、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头发干净整洁,不染发、不烫发。
五、上课和自习在教室内文明学习,不睡觉,不大声喧哗;下课不在走廊起哄打闹。
六、注意公共和个人卫生,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
七、文明上网,合理科学利用网络资源,不进入卡拉OK、舞厅等娱乐场所。
八、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不在课桌上刻字画画。
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师生;
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家长和文明的孩子;
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公民。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让校园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成为环境优雅的学习乐土。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6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家乡马鞍山市在20xx年1月20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和倾注了全市人民满腔心血,也包含了我们全体中小学生的一份努力。荣誉的取得,贵在保持。我们要保持住“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光荣称号,就需要我们马鞍山市的每一位市民继续行动,积极投入一如既往“传承文明”的活动之中。大家部来尽一份心,出一把力,增一份光,添一道彩,马鞍山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在这里,我代表我校大队委全体同学向全市中小学生倡议:
首先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需要我们继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清除一个“小广告”,墙体会变得更整洁;捡起一张小纸片,地而会变得更干净;载下一棵小幼苗,大地将增添一片绿荫,说出一句温暖的话语,邻里之间会变得更和睦;让出一个座位,公交车上就会春风荡漾;救助一个残疾人,生活挑会增添一份希望平凡之中见精冲。细徽之处显文明。这此小事也许只是举手之劳,然而整个社会却会因为你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其次,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活动。亲爱的同学们,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像维护自己的形象一样,维护我们的家乡马鞍山的`良好形象,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我们的城市,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八方来客。让我们以文明的形象,务实的作风,良好的素质,共同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奖牌争光添彩,为家乡的文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同学们创建和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光荣称号,凭借我们的力量就太弱小了,可是我们每个人部有全体家庭成员做我们的后盾,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身边的每个人主动参与到我们这次的行动中来,让文明之花永远绽放在美丽的钢城马鞍山。
少先队大队委全体同学
20xx年3月2日
做文明使者倡议书7
同学们: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讲文明讲礼仪理应成为我们学好的第一课。
杰佛莱斯曾经说过: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我们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讲文明、讲礼仪”,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渗透着文明礼仪的本质。“讲文明、讲礼仪、”是同学生病时的一句问候;是楼梯中给同学的一次让路;是同学遇到困难时的一次鼓励;是校园里给老师的一次问好;是经过绿茵草地时的绕道而行。朋友,只要你愿意去做,“讲文明、讲礼仪”将是一件极为简单、快乐的事。
“讲文明、讲礼仪”不过是举手之劳。尊敬老师,遇到老师时,真诚的一句“老师好”,下课后和老师说声再见,让老师先行;爱护同学,当同学遇到困难时,真诚的帮助同学;热爱校园,自觉捡起果皮纸屑,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讲究秩序,上下楼梯有序行进,食堂就餐自觉排队。
“讲文明、讲礼仪、”不过是举“口”之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不经意的恶语可能给别人带来长期的伤害,而一句良言不仅给了别人启示和快乐,而且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见到老师问声好,请教问题道声谢;不小心碰到同学,说声对不起,同学流泪时,请用幽默让他破涕为笑;主动检起一片字纸,制止一个乱丢垃圾的人,主动做一次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文明礼仪真的无处不在,信口即可拈来。
“讲文明、讲礼仪”,仅仅是管住自己的小念头。当你想骂人时,请捂起自己的嘴;当你想打人时,请将双手背在身后.
我们放飞小鸟,他们会翱翔于自由的'蓝天,学校放飞我们,我们要书写下文明礼仪的诗篇!让我们在“讲文明礼仪,做文明使者”的主题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同谱写文明礼仪的乐章,唱响文明礼仪的音符,为建设文明、礼仪、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做文明使者,播文化种子
----一位中学教师的自费支教经历
当前,各种媒体上“种文化”的说法随处可见,而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老师施永忠则是一位热心于到西部“播撒文化种子”的文明使者。他在去年暑假,自费前往贵州省从江县支教,踏上做文明使者之路,从此,一直关注那里,并且用一年时间,把自己调查来的资料,写成《走进桃花源》这本书,并在学校、市教育局、教育出版社及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和一些热心公益人士的支持下,正式出版,赠送给从江县中小学作为乡土教材,为少数民族地区送去一份珍贵的礼物----充满活力的文化之种。希望从中小学生入手,播撒现代文明和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从而为西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西部经济的大发展打好基础。
可以这样说:施老师这位文明使者,企望通过这本书,在苗乡侗寨播下文化的种子,从而收获文明的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处于加速转型期,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的重组和经济杠杆效用的凸现,一方面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社会的变化,既开拓了当代中学教师的视野和思路,也影响了中学教师的价值追求和对理想的定位。
首先,从当代中学教师的道德追求来看,目前中学教师的价值取向在个体层面上呈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而在群体层面上则偏向实效性和功利化。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师价值观的社会本位取向开始向个体本位取向偏移。他们面对纷繁的经济社会现象和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不仅从感情上,而且从理性上都变得功利而务实。在道德观念、理想追求等价值取舍的天平上,表现出理想现实化的倾向。一方面,他们的精英意识逐步消退,自我定位渐趋现实,变得低调而注重实效,这是进步可喜的。但另一方面,中学教师在对生活、职业理想十分注重的同时,他们的道德、社会理想相对淡化。
不可否认,中学教师对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追求是完全正当的和必要的。但是,中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当代中学教师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提倡以服务人民为荣的思想和价值观,克服功利自私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定位与价值追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大会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并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概念的含义。他说:“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再次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的第一项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荣”。因此,当代中学教师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不仅应当牢固树立这一观念,学成之后还应当积极实践,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和服务人民。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施永忠,正是中学教师支教志愿者队伍中的典型。他象一位勤劳的现代文明使者,三次自费奔赴西部地区义务支教,给那里的孩子和老师带去知识和希望,带去都市的文明和信息,他就像清泉浇灌着山区孩子贫瘠干涸但又渴求希望的心田。虽然生活很艰苦,工作很劳累,但是他内心却充满着激情,因为奉献自己、服务社会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他在与我的交谈中提到:“怀着一颗嚼食菜根苦的心,却品尝到了一种如饴的甘醇,感
谢支教,它让我生命的时空得到了延伸,更新了我酸甜苦辣的定义,在那广阔而贫困的山区体验到了更多的生命意义。”他利用节假日,用自己以及学校提供的旅游经费,默默地用真诚和行动,前往被称作“第九世界”的贵州省黔东南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去支教。特别是今年暑假,他为了审定出版这一本乡土教材,为了给那里的老师作一次培训,为了去年暑假的那一份承诺,带着刚断了四根肋骨的身躯,忍着伤痛,再次前往从江县支教,实践着一名当代中学教师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及一名中学教师的神圣使命。
其次,从中学教师的道德义务的认识与履行来看,服从国家需要,积极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志愿支教,这些都属于道德义务行为。与法律义务的履行具有他律性不同,道德义务的履行具有自觉自律性,这种自律是个体内心对社会道德信仰的一种内化。当道德义务内化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责任感,就完全摆脱了一般义务所具有的消极他律性,而成为主体意识中一种自由自觉的选择,并从中升华出人性觉醒的高尚的光辉。
中学教师选择志愿支教最初也许是出于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或是瞬间的触动与震撼。正如作者在书的前言所写的:“为的只是一个梦,一个儿时的梦-----走很多的路,认识很多的人,见识更多的文化,献出力所能及的一点点爱心----就这么简单而执着。”可是当他们面对支教地区的贫困和落后,目睹那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他们看到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他们要为改变那里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当这些愿望内化为心中的道德责任感时,他们义无返顾,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他们要为贫困边远地区的孩童“讲解外面世界的精彩”,要用科学的火种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这种高尚的人性的光辉,让他们自觉履行了中学教师对社会的道德义务,并把这种道德义务延续下去。
而懂得感恩、力图回报社会的愿望也是中学教师支教志愿者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内在本源。“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共同互助的必然要求。施永忠老师自己就是从贫困山乡走出来的,是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使他成长为一名高级教师,一位民间教育机构评选的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为此,他一直想寻找机会回报社会对他的关爱。他说:“从小我就受母亲的影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母亲经常说一件事,我们家小时候没有钱买菜,是我邻居借了两块钱买的菜,我妈现在经常提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或者你所提供的帮助对自己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后来在大学里面,在我价值观和人生观慢慢趋于成熟的时候,又有那么多的好心人来帮助我,影响了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感恩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帮一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得起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对得起自己。”特别是他的爱人,在他面临绝望的暮色悬崖时,用呼唤叫回了他,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受人关怀时的温暖,也成就了他们的美满姻缘。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正是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这就是最充足的理由”。
施老师正是在受人之恩中认识到了道德义务的互为施受性,这种简单的“知恩必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支撑着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坚持下去,完成了他对社会道德义务的履行与实践。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推动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国家近几年实施了西部支教计划,几年来,国家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合理配置了人才资源,促进了西部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了中学教师转变就业创业观念,立志到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中进一步树立起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学教师支教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落后地区教育有着重大作用。而中学利用节假日自费支教,则是近年出现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去大力表彰和推进。事实证明,只有这样,西部才能更快的发展,社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相信,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日益优化,中学教师支教志愿者活动一定能闪耀出更加璀璨夺目的伦理之光。
《走进桃花源》是以宣传、保存和继承苗族、侗族文化为主要目的,供苗乡侗寨的师生
们阅读、学习用的乡土教材,是施老师几次支教活动中深入苗乡侗寨调查研究所得,是他为西部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作出的一份努力。他希望通过支教而带去的现代文明,通过这本书,能在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文化土壤上更好的生长,更好的发育,相信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动更多关注西部的人们从文化教育建设入手,引领西部农村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同时,他也结合西部经济条件、社会发展、师资水平等实际情况,对当地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利用假期,为当地教师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工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致力于改善西部的中小学教育,为当地中小学教师,也为后续的西部支教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意见。
当然,施老师的书也是一本真实的反映西部农村教育、农村生活的读物。书中通过他的亲身体会、真实记录,真实地再现了西部农村教育和西部农村的种种现状。所以我觉得,《走进桃花源》也可以是城市里广大青少年的课外读物。
在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教育过程中的城市化倾向日趋严重。在教育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几乎都是为适应城市生活而作。城市的孩子,一出门见到的就是喧闹的车辆和宽阔的街道,从一记事起就开始与电脑打交道。生活上的远离农村,与城市化倾向严重而导致的心灵上同故土的疏离,他们渐渐把农村忘却。因此,书中展现的西部农村同龄人的学习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可以让城市孩子了解同处一片蓝天下的另一方水土上同龄人的学习、生活、理想,唤起他们对农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培养更为广阔的世界观和对比的思维能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没有了对比的生活显得枯燥无力,尤其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他们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却忘记了农村那些为了生存的孩子。而通过本书则可以让城市的孩子了解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他们的生活。
笔者曾经去过一个中学,一位老师告诉我,现在学生就是待在厕所里,也不愿意在教室里上课,这说明了啥?我们总是一味地给孩子灌输知识,按照我们的观点认为他应该这样,应该哪样,却忘了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给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只有自己想变,才能改变,否则任何办法都不可能改变。本书可以让他们了解西部那些孩子们的学习,从而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同时可以通过本书真实的文字、照片等资料,对城市的孩子进行:
国情教育,认识到西部占祖国2/3的土地,农村人口近9亿;
公民教育:由于西部自然条件落后,很多地区靠天吃饭,常常十年九旱,许多孩子生活在比较贫困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环境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这就需要全社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认识到我国是个二元结构的社会,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需要通过他们将来的努力来缩小这种距离;
用真实的画面,对城市孩子进行思想和德育方面的教育。
在书的最后,作者希望见到更多的在职教师,象一批批勤奋的文明使者,无私奉献,不懈努力,为西部孩子送去爱心,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促进西部文化种子的萌发,从而为振兴西部,创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东部教育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