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

时间:2019-05-12 00: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

第一篇: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

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

篇一:把“比较”教学法进行到底

--观听杨慧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杨慧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十二个参赛选手她是第一个亮相的人;还因为,她的课堂始终贯穿着目前很少提及,说来也不够时尚,却极为实用、极为科学、极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法--比较。听完杨慧老师的课,我的想法就是:把“比较”教学法进行到底。

一、在比较中求同,感知“画龙点睛”的作用。

求同比较就是将相同的知识,或性质相似的材料放在一块加以比较,使学生利用材料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

杨慧老师这节课指导的是写作上的一个小技巧:画龙点睛。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画龙点睛”在写作中的作用,她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性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下面一组相关的材料: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走一步,再走一步》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给出材料后,杨慧老师没有急着让学生直接去找“点睛”之笔,而是先让学生认真感知,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仔细品读一下,这几篇课文的结尾之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杨慧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几组材料中,进行求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无论怎么学,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一致的。但是,思考的过程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方法的培养程度是绝对不同的。成功的求同比较,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智力,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在比较中求异,体会“画龙点睛”的方法。

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世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见解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种差异揭示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杨慧老师的这节课,开口小,驾驭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接受并掌握“画龙点睛”的写作技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她充分考虑到了学情,在“掌握运用”这一教学环节,她再次用到了比较法,与前面不同的是:这次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求异。

首先,杨慧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材料:

在我奶奶80岁大寿的那一天,各地的亲朋好友都来探望奶奶。奶奶表面上是不开心,说什么浪费钱,不用送什么礼物了,可是心里却非常开心的。因为以前往往只有她的八个儿女为她庆祝生日,今日却有非常多的人特意赶来庆祝,她肯定很开心!大家聚在一起,小的大的,男的女的,人们聚集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美丽家事》结尾之一

姐姐不计较我平时待她有多差,在那天我生病时,她尽心尽职地照顾我。我惭愧,平时我用不好的态度对待她,她却用美好的心态对待我。将心比心,我羞愧不已…… 家事就是家人相处而编写的一本沉厚的记事本。是的,家事是你与你的家人一道编写的记事本,里面记载着你与家人的快乐与忧愁,幸福与悲伤……这些家事都是美丽的!

--《美丽家事》结尾之二

……原来是这样,不过也对了,做人要讲究卫生吗!于是我便去把那些餐桌上的盘盘碗碗全部洗了一遍,还把全家都打扫了一遍,家里又恢复了妈妈在家时的整洁、干净的样子了!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不过这次是梦见他们谢谢我……

--《餐桌上的世界》结尾之一

有些人热衷于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常常奔走于花花绿绿的世界。而有些人则喜欢平平凡凡地过日子,安安静静地享受快乐。这些人,不追求过多的欲望,享受清淡,乐在清淡。他们的心,如清蒸豆腐般纯净。清蒸豆腐,它让我学会放弃追求欲望,静心生活,乐在平淡。哦,吃的学问还真多:餐桌上的世界,可真丰富!

--《餐桌上的世界》结尾之二

材料给出后,杨慧老师问:大家比较一下,同一篇文章,结尾有什么不同?

杨慧老师这样设计问题,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比较中,理解并自主掌握如何“画龙点睛”,这远比直接交代如何“点睛”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这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结果。其实,有时结果并不是第一位的,往往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才是首要。因为这关系到能力培养的大问题。而不同的探究方法,炼就着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程度的能力。

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

不言而喻,无论是学与教,方法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综观语文教学的实践,比较教学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借助于比较,让学生鉴别异同,从中找出事物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叶圣陶先生有言:“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杨慧老师的这节指导课,从不同角度灵活而科学地运用了比较教学法,十分符合本节指导课的指导内容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说,教法运用的得当、有效,值得借鉴。

比较产生发现,人生和事业也需要多比较,与杨慧老师比较,与他人比较,我们便容易发现自己,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感谢杨老师。通过你的课堂,我发现:比较教学法真好!

任水亮

2008年12月20日

篇二:成于“点”,功在“拨”

--观听潘金菊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听潘金菊老师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不由自主地被她轻快而严整的教学带入了学生的角色,惋惜:我没有举手表现自己。我太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回应她的每一次质疑、每一次点拨。因为,她的每一次点拨都撩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扉,激越着每一个听者的智慧。

可以说,潘金菊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成于“点”,功在“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思维、排除疑难、交给方法、发展能力。

一、点要害之处,拨学习方向。

潘金菊老师的课堂,每一次给出学习材料,她的设疑都是恰到好处的选择切入口,切中问题的要害,给学生以明确的探究方向。同时,她设置的问题都是层递性推进,不断扩张着学生的思维领地。例如:在研究阅读材料三时,她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追究了这样几个问题:

1.找出对折翅“小天鹅”李月相关的细节描写

2.哪些文字是图片上所没有的?

3.图片上所没有的抒情文字,作者是通过图片中的哪一个具体细节联想出来的?

问题一,从写实切入,学生容易把握思维方向,也帮助学生明确了这节指导课所谓“加法”的基数问题。没有基数,何为“加”?所以,这个问题是一切问题之“本”,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本”。

问题二,从问题一起源,因势利导,学生的思维顺势逆转,进入了就实捕虚的过程,轻松地解决了写作上“加法”的问题。

问题三,进一步深入,触及到写作时如何生成“加法”的问题,即如何找“虚”的生成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由于前面的设疑起到了铺设台阶的作用,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设疑的追究性和层递性,本身就是最好的点拨与引导。这样的“功势”形成了,学生的思维跨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善于设疑,相时而导。

潘金菊老师善于设疑。因为她不仅能在有疑处设疑,更能在无疑处设疑。这样的课堂,学生会从心底升起一种强大的求知欲,学习的过程就会演变成一个自主释放智慧光芒的过程。

例如:在“豁然开朗试技法”这一个环节,在引导同学们观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姚明和林浩牵手入场的感人画面时,她问了一个这样问题:从姚明、林浩的神态与表情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似平常的一问,在这里却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拓展的一举,推动了学生由表及里、由观察到联想的思维跨越。如果没有这一问,这个环节的学习就是残缺的,或者说是低效益的。有了这一问,就犹如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

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就是适时点拨。潘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整节课都闪动着“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教学智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结果,这是课堂教学的大智慧,也是新课程、新课标所要求的一名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例如:在潘老师提出了上一个问题后,学生一时很迷茫,无所适从。终究,这是一群初一的孩子,思维的发散性还比较欠缺。这时,潘老师相机诱导,说:“透过林浩咬着的嘴唇,姚明的目光,我们可以猜猜他们在想些什么?”

学生感知材料后,开始向材料的深度进发,但一时又难以突破思维的临界点,处于胶着状态。经潘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思维开始启动,在临界点发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从感知到认识、从表象到理性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点拨效果。

潘金菊老师的课真好!期待能多与她交流,从而收获她的收获。

任水亮

2008年12月21日

篇三:他的教学起点:学生意识

--观听杜少凡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杜少凡老师的课,我听得很仔细,生怕漏掉他的一言一行。边听我边为他的学生而庆幸。

余秋雨七岁就代替村民写信,那时,他面前就“站着”一个收信的人。杜少凡老师走上讲坛不足一年,他的心中就已站满了学生,难能可贵。学生意识--这是他这节作文指导课的起点,也是他语文教学的起点,更是他事业的起点。

一、他的课堂追求: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学生的“表现”。

“表演”和“表现”,一字之差,相距万里。前者是“目中无人”,只有教师自己;后者是“目中有人”,和学生一起,切磋交流,相互教育,共同成长。

在杜少凡老师的课堂上,他自己的言行很简单,他没有刻意去表演,而是着力去拓展学生的表现空间。例如:每个研讨环节结束后,他不是把教师预设好的结论滴水不露地讲一遍,展示一番,灌输一通。而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中肯的点评,在点评中帮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在杜少凡老师的课堂上,他的指导过程不是一种入侵,更不是一种心灵的殖民行为。

在个体学习遇困难时,他会放弃教学进程,及时组织群体进行讨论,不一味追求那种所谓的“教学过程完整。”小组式学习,贯穿始终。这是这节指导课的重要学习方式。

二、学习材料的选择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下面是本节指导课课堂学习第二个环节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

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

哪里出生?压根儿就搞不清!只恍惚记得好像在一个阴湿的地方咪咪叫。在那儿,咱家第一次看见了人。而且后来听说,他是一名寄人篱下的穷学生,属于人类中最残暴的一伙。相传这名学生常常逮住我们炖肉吃。不过当时,咱家还不懂事。倒也没觉得怎么可怕。只是被他嗖的一下子高高举起,总觉得有点六神无主。

--夏日漱石《我是猫》

“喀嚓,喀嚓,哧……”一个黑暗的厂房里,我--一张100元假钞,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出世了。

“去,把它换成真钞!”随着一个诡秘的声音,我从一个主人的手上转到了另一个主 人手里。

菜市场里,肉铺胖老板生意特别好。在肉刀的飞舞中,我被扔进了一个油腻的木匣子内。主人眉飞色舞地飞车走了。

--《一张百元假钞的自述》

这两段材料的语言不但鲜活,服从了本节指导课的需要,而且生动、有趣,十分符合初一孩子的心理特点,便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特别是材料的内容,猫和钞票的自述都符合初一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能进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进而共同分享大快朵颐鲜活语言的乐趣。

三、问题的设置民主而不专制,开放而不封闭。

这次大赛,很多教师设置的问题的答案都事先预设好了,并储存在了电脑中。所以,问题的设计指向性很强。这样,教学过程也就演变成为了对学生思维、情感、认识的一场残忍绑架,教师想方设法去“勾引”学生说出电脑里即将弹出的答案,也好自然进行下个环节,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华彩而无懈可击。

杜少凡老师的课这点做得不及他人,却因此高于了他人。

例如:展示了两幅玫瑰图片之后,他设置的问题是:在欣赏完这两幅作品之后,请你分别写出你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如果问题这样设置:哪一幅作品好,为什么?

显而易见:前者是开放的、民主的、人性的。它没有强行要求学生得出哪个好和哪个不好的结论,而是重在引导学生欣赏、感知、体验。这样,学生就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求答案上,而是集中在对美的感受上。这种没有结论的感受过程远比一个有完美答案的思考过程有价值。因为它培植了写作上很重要的一样东西:丰富的情感。

杜少凡老师很年轻,我们本不该要求他太多,但他这节课却给了我们很多。至少对于我是这样。

祝他更好!

任水亮

2008年12月22日

篇四:点评叶妙玲老师作文指导课《悬念之始》

作为比赛,教学当然也应该上出自我,上出个性,《悬念之始》一课中,叶妙玲老师巧用表演,先声夺人,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显示了教学机智,与课题不谋而合;在比较阅读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中的不足,教会学生辩证思考;教师教学在求真的同时注重解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当然,叶老师这节课也为我们指出了不少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就亮出了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训练加以验证的思路,虽然在我们目前教学中十分常见,却仍然是值得商榷的。有效的教学过程应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提出概念--实验论证”的过程,因为唯有建立在主动发现基础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课堂教学的结果也证明这一过程的重要性,由于这些方法的学习不是“习得”的,在实际运用“学以致用写悬念”环节中,学生习作并没有能很好地运用本节课所学。当然训练设计本身导向上的集中性,也让学生无法拓开思路,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又打出一个折扣。

点评人:张毓中

篇五:点评罗红梅老师作文指导课《言为心声》

高超的调控课堂能力和教师思想深处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罗红梅老师《言为心声--人物描写技巧大发现》一课的两大特色。整节课教师教学语言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到位的点拨评价,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为可贵的是罗老师始终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节教学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真正落实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然而金无足赤,白玉有瑕,本节课的不足与特色一样也是明显的,在我们强调作文教学的知识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写作知识的科学、准确。“个性、声像、灵动”是否可平列为人物语言描写的三大技巧?“灵动”是否就是指“引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即或题目“言为心声”能够概括表示“人物描写的技巧”吗?正由于在教学内容上探究不够,在授课中教师将“引语、提示语的变化”作为实际教学的重点,而这一内容又明显地不是学生写作实际最需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人物语言描写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知识。

点评人:张毓中

篇六:点评丁光楣老师作文指导课《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为青年教师,丁光楣老师对一堂常规的教学内容《一切景语即情语--景物描写衬心理》上进行了深度的发掘,从景情的关系、多角度具体写景、多修辞使写景形象化上组织教学,思路清晰,上出了新意。然而丁老师的这节课也暴露了一些青年教师教学中急需改善之处。首先是教学语言节奏过快,使学生无法细心的倾听;其次是在探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明显不足,给人以“拖着学生走”之嫌;最明显的不足是在不同教学环节过渡转换中,教师的引导不够或者说教学语言不够严谨,使教学环节不能环环相扣;比如由第一个知识点“一切景语即情语,情异则景异”进入“多角度写景、多修辞写景”时,建议通过两段“寓情之景物描写”和“不带情感的景物描写”相比较,进行适当的引导“景物本身并不着情,景物描写本身也不一定就寓情,只有将景物描写具体形象化,景物才会‘含’情”。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进行教学,我们的课堂也许就能高效得多。

点评人:张毓中

篇七:怎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符合我区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的呢?本次大赛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创新,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参赛老师对于有效教学共同想到的是“实践出真知”,任何能力都只能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形成,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中,在“怎么学”这一环节上,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评讲式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鲜明导向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感受、感知、感悟中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提升语文素养,这是参赛教师共同的优点,也是本次大赛的特点,更应该成为我区语文教学的方向。作文教学可以这样,阅读教学亦能如此。

点评人:张毓中

篇八: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执教:松岗中学黄建林老师)

一、特点:

1、关注学情。能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学习伙伴的位置上。在授课前真心实意地了解学生对作文的喜爱情况和写作上的困难。这样的开场,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就从情感上接受了这位“新”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也就为下面的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目标明确。黄老师在了解学情之后,发现学生在写作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就有他预设的问题(这说明他的预设符合学情),于是黄老师就向大家亮出了本节课的目标: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不仅师生明确了这堂课的目标,而且本节课黄老师也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3、选题小,操作性强。“小事见大”是松岗中学作文序列“以小见大”中的一个小“枝点”。他们把“以小见大”细化为“以小人物见大”、“以小事见大”、“以小物见大”,这就象魏书生老师的知识树一样,使每次训练的目标更单

一、集中,也就增强了操作性,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的确,我们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多数学生能学会把小事写得精彩或比较精彩,并能尝试着通过小事传递出美好的情感或某一方面的人生哲理。即多少有了“以小见大”的意识。

二、亮点:

1、黄老师始终满怀激情,以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2、课堂生成性强,特别是“如何把小事写得精彩”这一环节引导到位,师生互动到位,效果好。

三、建议:

1、对“小”与“大”的理解及其互相的关系,特别是“大”的内涵引导要更到位些,让学生体会得更透彻些。虽然黄老师也点到了“情”与“理”,但不够具体,不够明确。

2、对怎样“以小见大”这一重难点突破得不太好。怎样才能水到渠成,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事到“情”,由事到“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这个地方可能收获不太大。

点评人:杨峥嵘

篇九:诗化我们的情感表达

(执教:新华中学江细凤老师)

一、特点:

1、江老师自身素质高,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书卷味,且善于引导,善于点燃学生的激情,课堂气氛好,师生交流自然,顺畅。

2、选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有效。语言表达确实是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头疼的问题,不仅要让他们把真情实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还要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挑战性,也有可探讨性。通过本节课的一系列“诗化”活动,相信多数学生都有了“诗化”自己语言的意识,会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语言美一点,向着“诗化”的目标努力。

3、课堂学习活动安排得科学有序,非常精细。

学习活动一 创新表达悟技巧;学习活动二 赏析例文品技巧;学习活动三练习写作用技巧。

符合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作文教学活动化,指导过程化的原则。

二、亮点:

1、教师的言谈举止,特别是教师的语言和课堂氛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整堂课让所有在场的师生都沉浸在这种美的氛围里。

2、选题小,设计精,学习活动有效。要美化情感表达的语言,诗化情感表达语言的方法是很多的,江老师却只选取了“化虚为实”和“情景烘托”两种技巧来让学生反复体验、感悟、实践,使学生学有所得。

三、建议:

1、预设性太强,生成性不够。正因为江老师把课堂预设得过于精细、严谨,就没能给自己和学生留下太多的自由发展、自动生成的空间了。一定要按既定的目标、环节走下去,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地方。其实预设精细一点、严谨一点是对的,但不能太死、要留有“空白”,要允许自己根据现场情况做及时地调整,要有现场生成的意识。如有时学生的回答已经相当精彩了,但老师还是每次都要给出自己的答案,把学生拉到既定的轨道上来。

2、选材太窄,所选材料几乎全是“忧愁”的,容易让学生误会为诗化的情感表达都是忧愁的、悲苦的。

3、对“不再是决堤的海”这一诗句的理解,不能忽略“不再”二字。

点评人:杨峥嵘

篇十:“以实写虚”显真情

--表达能力提升体验课

(执教:海滨中学彭宏云老师)

一、特点:

1.善于鼓励学生,如开头的励志语填空,既让学生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2.选题务实,选材典型。

与江老师相比,彭老师的选题更小,更实在,而选材更典型,更全面,避免了只选一种情感的材料,课堂也因此更阳光灿烂。

3.课堂设计层次感强,有梯度,有深度,可操作。首先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什么是“以实写虚”,再以名家片段引路,让学生感悟怎样“以实写虚”。在怎样“以实写虚”这一环节中同样是有梯度的训练。由“运用比喻,以实写虚”到“写景烘托,以实写虚”,再到“描写情境,以实写虚”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幸福树”--幸福的写作文树上爬行,越爬越高,学得有趣又有效。

二、亮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发现,课堂生成性强,写作知识技巧全是引导学生习得的,体悟的,不是灌输的。

2.课堂始终洋溢着阳刚与阳光,老师游刃有余,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三、建议:

1.对部分学生的发言,点评要更精细。彭老师常常就是“非常好”三个字。

2.作文教学的主题意识需加强。形式只能也必须为内容服务。课堂也好,学生的思维也好,都应当努力做到收放自如--既要能发散开来,也要能围绕某一中心收得拢来。

点评人:杨峥嵘

第二篇:说课评委点评

教师院说课比赛评委点评及建议

1、结构要完整包括重难点的分析、说课内容的地位分析;

2、学情分析:基于教材,学生还不知道的部分,学生的年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3、个人的状态:自信、精神饱满、语气坚定;

4、三维目标的用词要准确,区别于旧教材;

5、教学过程需要重点展示,怎么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运用了什么教育理念、依据什么教育规律、教育思想;

6、区别上课与说课的区别,内容要简略;

7、课程设计要有创新,自己设计,而不是完全照搬网上内容;

8、说课详略得当,重点在于流程,而非知识的传授,把把握整体框架;

9、时间分配合理,注意前后的联系和呼应。前期分析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重难点,后面需要提及一节课结束了,教学目标有没有完成,重难点有没有攻克等等;

10、要脱稿,语言连贯、动作自然,不要照着PPT读稿子,要与评委有眼神交流;

11、面试时,要针对对手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不同点,比如大家都是同专业内容,则要强调自己的教育理念,反之亦然;

12、教法学法不能讲的太笼统,不要讲太多空洞的大道理,需要适当具体化;

13、说课主要是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做”;

14、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要适当给出依据,要参考教材和专家的观点,不能自己想当然的简单随意定,可将其贯穿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中。重难点突出自己的设计亮点和创新之处,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设计;

15、说课过程要注意连接顺当,注意使用连接词,让自己的表达更出色;

16、一定要熟悉说课的内容。

第三篇:赛课评委总结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代表老教师说几句话。我也非常荣幸地全程参加了“拥军中学第一届课堂教学大赛”,见证了刚刚起步的拥军中学在教学方面上迈出可喜的一步。

整个教学大赛分三个阶段:

在大赛第一阶段,我以老教师身份,代表理科综合教研组讲了一节“示范课”,发挥老教师的专长,为本次教学大赛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在大赛第二阶段,我以教研组长的身份,带领我们理科综合组教师,通过“备、说、讲、议、结”五环节,帮助年轻教师马玥准备一节参赛课,为本次大赛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在大赛第三阶段,我以评委身份,用了两个上午时间,现场听了六位青年教师精心准备的参赛课,严格按照教学大赛评价表为参赛选手打分,分享了参赛年轻教师的成功喜悦。

虽然在年龄上我算是老教师,但是在教学上却不敢枉为人师。我们年轻的拥军中学秉承过去的十三中学优良传统,教学上可谓卧虎藏龙。语文教研组中有才貌双全的大师语文教研组长-闫素霞老师,数学教研组中有德高望重的数学前辈-张虹老师,英语教研组有业务精湛的教研室主任-魏秀杰老师,理综教研组中有国家级骨干教师-崔丽华老师,文科综合组有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综合办主任-熊桂兰老师,艺体方面更有我们可敬可亲的领头人-柳成荣校长。

今天,我以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的身份说一说这次教学大赛的感受。

在参与这次教学大赛的人当中,我是距离“退休”最近的人——从今天算起还有两年零五个半月(900天),我依稀记得自己刚踏上教学岗位时的青涩,记得自己当年参加教学大赛时的紧张,也记得曾经的老教师对我的言传身教。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心情非常复杂。

首先,说说“老”。

以我今天这样的年龄,还依然在教学一线工作,依然和年轻人一样一周十几节课,依然参与一切正常的教学活动,依然担负着引领青年教师责任。这不是抱怨自己辛苦,而是觉得自己还没有老,还没有被淘汰,拥军中学还需要我们。我为我们这些老教师能在临近退休前一直战斗在教学一线而骄傲!

其次,说说“新”。

通过此次教学大赛,我看到了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看到了自己当年的那种朝气蓬勃,看到了拥军中学后继有人,看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形式。虽然我们学校不占天时地利,但是我们有新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拥军中学的希望。

本次教学大赛共有6节示范课,6节参赛课。

老教师的示范课,展示出渊博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

白絮老师的初一英语课,严格把握新课标,注重分层级教学,用有效的奖励积分调动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我在初四一班的《测量电压》一节课,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同一节课,运用到了“类比法”和“对比法”,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的实例,在“类比”中理解,在“对比”中记忆。张丹老师在初四二班的《垂径定理》一节课,注重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逻辑思维严密,习题环环紧扣,变式训练发挥到极致。

范士刚老师的常规体育课,从整队到练习,标杆式的口令和合理的运动前准备,都给整节课加分。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老师调动起来。

李曼丽老师的《水资源》一节课,既有高水平的多媒体展示,又蕴含着“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这样深刻的社会话题,教学中处处渗透德育教育。

黄国仁老师的《背影》一节课,把泛读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用声音感染学生,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师生都充满了书卷气的魅力。

老教师经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积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自己的教学模式。由于固守,所以难以革新。在贯彻“五环节”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依然有难以割舍的陈旧痕迹。

新教师的参赛课,展示出新生代的跳跃思维、热情洋溢及多元化教学手段。

邹德晶老师的语文课《小石潭记》,整节课妙语连珠,激情澎湃。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唯美课件,图文并茂,展现出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何玲老师的政治课《未来道路我选择》,处处设问,步步为营,巧妙地带领学生思考人生,不见慷慨激昂的说教,却是娓娓道来的明理,足见教师的教学功底。

马玥老师的物理课《力》,通过有趣物理实验揭示深刻的物理内涵,把一个貌似抽象的概念化解为浅显的实验,设计思维缜密,语言明晰简练,俨然是一颗冉冉的新星。

邓思琪老师的美术课《面具的设计制作》,打破了传统课的模式,把一台化妆舞会的前期准备搬到课堂,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和制作的契机,更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李兴楠老师的英语课《如何保护濒危动物》,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了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活跃课堂,师生互动默契,充分体会到课堂中的幸福。

罗红老师的数学课《勾股定理的应用》,注重理性思维培养,从生活实例入手,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为载体,把数学思想融入其中,看出老师的精心设计。

新教师,新思想,新动态,与老教师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由于对教材把握不够,在小问题的处理上还有瑕疵,课堂上的不同环节的衔接还不够自然。

诚然,教学上“教无定法”已是定局,也不可能有什么万能的模式。我们通过这次教学大赛,展示出不同风格的课堂,也彰显出不同学科的魅力。我们老教师在“示范课”上再展风姿,新教师在打造精品“参赛课”的过程中茁壮成长。每一堂课都是这个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进步都凝聚了老教师的倾心关爱与精准点拨。

身为老教师,帮助新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今天得益于老前辈们团结奋进的言传身教,拥军中学的明天需要我们发挥余热,不遗余力地无私奉献。

最后把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老黄牛》送给拥军中学的所有老教师们: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第四篇:赛课评课稿

听木洞片区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有感

本次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我非常有幸的聆听了全部的课。这次赛课,代表了木洞片区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使人受益匪浅。听了两天半的课,给我的印象是:一是,选手优秀。表现在形象佳,素质精,精神好。二是,组织周密。表现在学生优秀,会场井然,保障有序。三是,体现在赛课水平普遍较高。表现在课堂上书声琅琅,读写结合更紧密了,年段特点更鲜明了。

这次赛课,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教会学生学习。本次赛课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课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非常欣喜地看到,每一堂课的老师都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实践,真正地习得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以体验领悟为目的的认知过程和意义过程。可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体进行交流,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能够质疑的学生才是肯动脑筋、主动学习的学生: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才是思考力较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好学生。《与时间赛跑》、《女娲补天》、《三个儿子》、《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课,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质疑。尤其是杨莉莉老师执教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研读的学习欲望方面做得尤为成功。

二、加强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一是朗读的形式多样化,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浏览等。二是在课堂上让孩子的读书时间更充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孩子能有这种安静的时间,潜心的阅读,如《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许多的课例,出现了连续3到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心的读,安静的想,动笔批,这种批注,显然增加了阅读理解的程度,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具有深刻性。《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两课,更是将讲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写给合,给了我们一些非常好的启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课例呢,向我们展示了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规律。

三、让孩子触类旁通的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在这次赛课中也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像《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迷人的九寨沟》、《女娲补天》等更多的课例,都在关注着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形成,体现了有效课堂的“导-学-练”的精髓。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15节课中,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尤其使人鲜明地感受到这一次读写结合深入人心。教师们都真正围绕文本进行拓展,进行读和写结合。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要填写一些词语。总之,这些课在努力的挖掘出读写结合的点。尤其是《中彩那天》让学生再现父亲面对彩票那种矛盾的情景,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将父亲的矛盾心理写得栩栩如生,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次赛课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问题,再此提出自己的愚见。

一、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交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成为一种形式,大多都存在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沟通,全班交流反馈时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注重了生生的互动,但主要局限于朗读时的学生评价,并且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简单笼统的“声音洪亮”、“有感情”、“很流利”之类的,包括部分老师的评价也如此,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评价,教师也没交给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同时也说明我们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二、朗读指导缺乏实效。老师们虽然都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读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究竟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师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大多局限在理解相关内容后,请学生读,指名评价,再请学生读,齐读等流程。我们都知道:文章重在读中感,读中悟,语文的美是学生读出来的,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出来的。语文课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借助文本,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师在学生读的指导上,并没有体现出层层推进,一次比一次更投入,一次比一次更到位。小学语文,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老师一定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把握感情基调,抓住重点字词,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等,必要时,教师还要范读。

三、有的教师放手不够,问题简单化。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尊重儿童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总观整个赛程,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严重,并没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要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好像不是在让学生感悟课文,而是在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所以感悟不到老师所感悟到的,就频频问,问一个两个问到第五个终于问出来。或是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让学生接出自己心中那词。这还体现在稍有难度的问题或是小练笔的拓展中,填空式题型特别多,这其实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我们本次赛课的老师们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板书设计新颖,课件制作精美,教育理念先进,他们对孩子的那份喜爱,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值得我学习。“博采众长,熔于一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新课改这朵鲜花在巴南大地绽放。

第五篇:课赛评课稿

课赛评课稿

尊敬的周校长及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感谢给予我学习的机会,但我想说的是我在这里只是谈谈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感受,不算点评。昨天非常荣幸的聆听了六节精彩的课,让我受益匪浅。他们课堂上简练流利的课堂用语,潇洒自如的教态,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优美动听的声音,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精美实用的课件制作,良好的心理素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值得我借鉴的经验。他们的课整体设计都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跟学生的交流,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这些都充分展示了5位选手的教学风采与智慧,展现了选手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亮点:

(一)从教学设计来看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是课程标准在每节课的具体体现。从5节课来看,老师都能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来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使得目标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

1.5节课教学环节完整,结构清晰,环节紧凑分明,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方面把握较好,每一节课都基本包含了一定的新课导入、知识传授、师生互动、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等基本环节,显示了你们5位年轻教师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

2.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彰显教学艺术。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的组合,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彰显,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从本次大赛看,这节课都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及教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组合。善于挖掘教材资源,用活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比如:2号选手所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过程,发现完整的科学探究方法。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又不失时机提出问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想一想用一个三角形能否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学生想到把等腰三角形剪成两个完全三角形,再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另外,教师还用课件展示用割补法,重叠法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对有余力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4.教师基本功扎实,本次参赛的教师,都具备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他们语言准确流畅清晰,课堂上沉着自然、运用自如,在学生中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具有鼓励性、启发性。教师用学生喜欢语言,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评价,凸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选手们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还是比较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4号选手每提问一位学生,均能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及时准确的表扬学生。

(三)从教学效果来看

1.这几位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或者视频导入新课,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在实际应用与拓展环节,这几位选手都设计了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2.这几节课基本上均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各位教师都能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有的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操作,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的作用,使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只是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课堂教学过程比较紧凑、严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艺术还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这五位选凭借对课标教材的深刻理解,针对教材内容和要求,有目的地设计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联系实际的训练题目,既巩固新知,又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这样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活动的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课堂渗透德育教。比如:1号选手执教的《速度、时间和路程》课后播放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速度视频,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3号选手执教的《四边形的认识》练习多样化,层次分明;、5号选手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设计的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体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四)技术规范

1.运用多媒体以及特色教学,是教学锦上添花。参赛选手课件制作水平很高,多媒体操作熟练。运用多媒体很好的把教学情境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很好地解决了仅靠教师描述情境、学生干听的低效教学的问题。体现有效的辅助了教学,给课堂增添了靓丽。板书设计规范合理又美观。比如:4号选手执教的《认识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时间”作为数学知识尤为抽象,掌握起来还有一定困难。在课堂教学时,张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实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本节课上老师根据学生地特点递进式的引导学生,达到了预期效果。说明黄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也具备了相当过硬的基本功,值得称赞。

2.课堂的和谐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课堂上没有“假”

“大”、“空”的评价语言,出现的是有针对性、富有个性化、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语,如“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不错,但这个同学的发言更加完整、准确”,“这位同学的发言思路清晰、方法简洁”,“你很会思考”等。诸如这些简明而中肯的语言,学生既感到亲切,又一个和谐的课堂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加以恰当的引导和调控。4号选手做得比较好.(二)商榷问题

本次比赛虽然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永远是一

门遗憾的艺术!纵观这五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的共性问题:

(二)建议

本次比赛虽然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但教学永远是一

门遗憾的艺术!下面我提出几点建议:

1.要重视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不要流行于形式。稍有难度的题目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2.“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展示学生作业时,应放手让学生自行汇报成果,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形成,不应急于奉送结论,多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只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帮助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

3.多关注课堂细节关注,比如在板书及专业术语、过渡语的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教师的评价激励性语言,及时准确给予学生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改进的地方还有课堂上与学生思维的准确对接、演示的规范性、学生的姿态纠正、课堂语言的语速。教师的语言要更具感染力,在语言方面应该有激励性,可以更好地调控教学节奏。

4.注意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细节的处理,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述,不能因为老师的疏忽,给学生留下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印象。当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或汇报反馈时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给予说明,不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总之,这五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以上是我今天听课的感受,看法不到位,见解不全面的,希望各位老师见谅,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下载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赛课专家评课

    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专家评课(薛峰)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中午好!刚刚其实柯老师已经非常全面地对这一次观摩活动做了总结,我在下面听了,而且有很多的想法和我们柯老师讲......

    评课稿(郑赛)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评课稿 一. 背景资料 这是一节高二的生物课,主讲人是郑康。本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最后一节,主要是讲述了两个方面。一个......

    青年教师赛课评课发言

    聚焦学科特征 转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在第八届青年教师赛课万州阅读赛场的评课发言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董晓宇今天我代表评审组评课,我点评的关键词第一个是“......

    点评课模板

    《美国内战》评析政史地教研组组长 汪丽萍张艳老师在工作中一直脚踏实地的深入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学历史趣味课堂、高效课堂、互动课堂。本课的亮点1.突出一......

    赛课材料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Egypt Egypt is an ancien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It is in Africa. There are so many pyramids in Egypt. The Great Pyramid is ver......

    理科汇报评课点评稿(合集五篇)

    理科汇报评课点评稿 杨新茹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受理科评委组的委托,现将汇报课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不足、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本次汇报课理科共有高一、......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

    初中语文组赛课教案及评课稿

    初中语文组赛课教案及评课稿 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教会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怜爱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