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例点评稿
评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刚才的两节课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感谢两位老师精彩的展现。两位老师在精心准备教具,渗透有效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再次感谢她们提供给我们丰富的学习素材,给予我们思考的机会。本着研讨的目的,我简单谈谈我自己的想法,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1、师生互动,创设和谐的课堂(1)激趣导入
“Well began ,half done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入的过程为新课的呈现搭桥,铺路,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作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当老师呈现一些直观的事物时孩子会有新奇感,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内动力。苗老师导入的内容是《熊出没》主题曲,一播放就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为新知的呈现做铺垫。杨老师则先是同学生问好,打破了师生的陌生和距离感,然后一首chant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到了轻松愉快的英语的课堂上。
(2)这两节课都是单词课,在教单词时两位老师都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的基本理念,苗老师在呈现并教授新单词时,在句子中带出,如:lake There is a lake in the park.Is there a lake in the park ? 带读并呈现单词卡片,音形意结合达到了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杨老师在呈现新单词时也很好地做到了这点,clock
There is a clock.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较好,当然和两位老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活动密不可分。苗老师设计的“大小声”游戏,“熊大”“熊二”比赛爬山,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杨老师在各个环节中都有不同的设计,比如:“丁格隆咚锵”,“点兵点将”,传递卡纸练习单词,“分组抢答”。两位老师都是根据孩子好玩的天性设计出的这些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用语言交流,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遵守规则。
(3)两位老师充分地利用了板书和简笔画,把它们和口头语言相结合,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板书的伊始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引导,完整的板书又能引导语言的输出。两位老师的板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学生去复习和巩固。
2、教学基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教学要基于教材,又要适当的拓展教材。杨老师的拓展练习做的比较多,虽然是单词课,但是孩子们在练习中学会了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老师课堂教学语言,评价语言运用丰富,“Good job!”“Wonderful” “Great” “Good boy ” ”Good girl ” ……有效的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
3、课堂过程体现了英语教学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这两节课中,英语学习与简笔画,chant 音乐等艺术才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另外苗老师设计的情感教育,热爱地球,教育孩子树立环保意识,唤起学生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责任感,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两节课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课已经不是一届单纯教授语言和技能的课,而是融合各科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4、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苗老师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两组,并用学生很喜爱的两个卡通人物熊大和熊二比赛爬山的方法展开竞争,这样设计不仅符合主题,同时也很好的激励孩子们的积极参与。
这两节课的教学效果表明,只要老师能采用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较好的接受更多的语言信息,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利辛县实验小学
张静雅
第二篇:课例点评
课例《找春天》点评
看完了安瑞洁老师《找春天》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视频,我对这堂课作如下点评: 优点:
一、教学设计方面:
1、课题概述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的意图。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 体的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分析: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3、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列出了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有清晰的设计意图。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4、各教学环节的操作描述比较具体,并说明设计意图。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教学资源与主题相关,表现形式合理,基本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ppt,以及阅读材料。导航比较清晰,无错误链接,图文比较清晰。
二、教学过程方面
1、安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课堂气氛活跃。从找春天、说春天、抓重点词读课文、拓展阅读、写春天,条理清楚,环环相扣,一步步实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过渡也比较自然。同时,教学中也体现了学科特色,如,安老师让学生仿写创编,使同学们将课外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课文内容有机交融在一起,升腾出了发自内心的理解与赞叹。他们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将课内外的信息有机融合,放松地表现自己,发挥着自己的潜能,经历了由读到写,由积累到运用的全过程。使实践体会和课堂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各教学环节的操作描述具体,有清晰的目标说明。如紧紧抓住课文文本,词句去感受春天。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仔细地找啊找啊”使学生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感悟,把学生带入了春的世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语言的能力。教师重视学生阅读。从读入手,以读导读,以读导写。尤其在教师范读后学生试读环节,处理的非常到位。
3、多媒体运用较恰当,教学资源与主题相关,表现形式合理,基本符合学习者的年龄 特征和学科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拓展延伸,重知识积累。学生阅读相关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
商榷之处:
1、知识目标,没有具体指出哪些词需要认识和掌握,而且课文讲授过程中没有具体出 示。
2,有些目标不太符合年段特征,比如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后进行仿写创编,这样的目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似乎要求高了些。
3、教学思想中,尊重学生差异不明确,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4、教学中应加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现了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5、部分教学媒体ppt比较简单,对于其呈现的内容未作说明,可操作性不强,应该更细化,如:在找春天,说春天的环节,适当增加些视屏或动画。
6、本节课没有重视小组合作或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小组讨论自己心中的春天,以便资源共享。
7、教师语言有待进一步简练,应避免无效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
第三篇:图形的相似教学课例点评文字稿
评 课 稿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冯老师这节课总的来说,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学生认真、积极,课堂气氛良好。以下是我总结的三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首先整节课的过程很清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教师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相似图形中,引出我们数学中相似图形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相似图形中,进行内化与升华,从简单、特殊的两个正三角形、两个正六边形相似而存在的对应的边成比例及对应角相等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一般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这个过程,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又从特殊到对一般,得出图形的性质。同时,通过适当的例子与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一性质的认识与提高学生运用性质的能力。
第二个亮点: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中的电子白板的功能,对图形进行缩放,对边、角进行测量。整个过程直观形象,使学生很容易了解研究对象的一些特点以及真实的数量关系。从而顺利地解决这节课中相似图形对应边成比例的这个难点问题。这种做法,我们从心理学的统计和研究结果中知道,这样的视觉映像很容易给人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个亮点:按照最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冯老师已经能够做得很好了。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看到,学生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通过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抓住图形的特点,进行主动探究,找出图形的边与角的数量关系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认知的建构过程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很好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建构新的知识。
第四篇:点评古诗文教学课例
点评古诗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例
大化县第三中学
韦秀萍
2012-8-9 在大化县2011优质课比赛的课堂中,我感受了了魅力课堂之所在。一个理想的语文老师,就应该像一个优秀的导游,能够带领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走个来回,在课堂上能与学生一起幸福前行,就要有科学的教学流程设计,诗意化的教师课堂语言。
一、科学的教学流程设计-------以三中的陆丽珍老师《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的教学为例。
(一)学习目标的科学性。《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学习目标如下:
1、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思、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懂故事蕴含的道理。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定得准确。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目标定得明确。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能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有了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教学环节的科学性。《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环节 :1一初读,字正腔圆;二寻读,说文解字;三跳读,寻章摘句;四悟读,启示拓展;五说收获。
七年级学生,如何获得较好的语感,首先得掌握大量的字词,才能理解文意,感悟内容,从把握文本内容再飞跃到个人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主线明确,环节清晰,节奏和谐。
(三)是引导语言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合适的引导,能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有了借条,就能确认别人借你的钱了?就可以防止“万一”? 引出如字据中写“已还八万元”的借条。问“这样的“借条”能讨回钱吗?为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桥”搭的好,学习目标之“船”就“到了桥头自然直”。
在“悟读“这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调查 “你家借钱立字据情况”,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们不仅各自能表达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作法,还能反驳别人错误的做法。
课标中强调个性化阅读,但不轻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这样的课堂就做到了这点。
二、在课堂里,诗意化语言让老师尽情绽放着个性“魅力之花”-----以共川中学的韦贞妙老师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首先,导课很有诗意化。但凡学生说的有关“月光”的诗句老师都能说出作者、年代,并且能顺口背出全诗。
其次,课堂中老师的用诗意化语言,可以让学生走进苏轼的那个时代,可以让学生走进苏轼的旷达的内心世界里: “我喜欢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 我喜欢苏轼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 我喜欢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可爱 ”-------在“苏轼知多少”的环节里,在教师听似平淡的陈述中,苏轼的“名诗”或隐或现,而苏轼的人生经历则在教师具有情感的语调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起与落,悲与喜。
以如:苏轼,可以扶摇而上,也能逆来顺受,潇潇洒洒几十年,除了那么多的诗词文赋以及书法绘画外(古人的“文章憎命达”确实有道理),还有“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的佳话、传遍大江南北的“东坡肉”-----从课堂中,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要顺应自然,悦纳现实,直面人生的道理。
“读着苏东坡,我们想起了屈原,懂得了抗争虽然能彪炳青史但是也断送了自己;我们想起了贾谊,懂得了忧怨愁闷根本不解决问题; 我们想起了陶渊明,懂得了负气回避其实不是最佳的办法;我们想起了梁淑溟,懂得了棱角铮铮固然可敬却使自己受伤不轻;我们想起了柳亚子,懂得了“牢骚太盛”会让人“肠断”的道理。”---------也许,课堂上的学生更多地想到自己的人生,醒悟更多的人情世故。
“我想,‘倚杖听江声’也许会寂寞,因为没有能够真正地理解你,所有的甘苦只有自己清楚。或许,这是种无奈,但在无奈的同时又是平静的,至少这能说明,你一直是很坦然的。也许某一天,这世会多一个寂寞者,但却会少一颗茫然的心。”--------诗意化的,浪漫化的抒情能让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课堂。
“也许,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学学他们,哪怕是万分之一也够了。我回过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起坑坑洼洼的脚印,在想想他们,我的心没有理由不能平静”
-------老师,不就是学生人生观的引导者吗?这种超脱,正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需要的!老师给学生的,不只是价值,更应该是一种“价值观”。
“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教师在课的结束语中,通过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现自己出对作者的无限崇拜,对作者作品的极度喜爱,则引领着学生向往着那深邃美丽的经典文字,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教育!相信,这节课之后,学生就多了一个正面的偶像,苏轼会多了那么一群“粉丝”。
苏轼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节课里,学生在“喜欢”的前提下自觉地学习文言知识,不自觉地背诵下苏轼的美文。
课标中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这样的课堂,就做到了这一点。
第五篇:合并同类项课例点评
合并同类项课例点评
我校在新的学期里面举行一个校本教研活动,就是同一个备课组的老师结对进行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然后集中进行评课,上课老师要谈谈自己在处理教材时的心得体会,听课老师要谈谈自己听完课的收获与疑惑,第八周在七年级开展了一节,选材为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节整式的加减第一小节,内容为同类项的概念与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下面是此次公开课的精彩部分与点评。
1、活动1:课前小测
(1)(72)(37)18
(2)(1311)2
446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测自评,老师检查学习的效果,并叫两个学生将自己的解答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老师进行简单评讲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注意事项以及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点评:课前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这两个方面在本节课的后续学习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是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设计方面可以作进一步的优化,比如第1小题可以尝试改变为以下几道口算题:①、35 ②、68 ③、87 ④、25
⑤、34 ⑥、3⑦、1
1⑧、85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计算上来讲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喜欢做这样象玩游戏一样的活动,甚至教师还可以把它变成是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而且又能考察到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
2、活动2:同类项概念的引入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同类项这个概念时,分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提出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去表达长方形的面积;二是给出几组同类项,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它们的特点,从而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来.师生共同完成以下两个环节: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如图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列出代数式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引入:
观察下面给出的几组代数式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7ab , 2ab ;
②
8n , 5n ;
③ 3x, x;
点评:利用大家熟知的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问题来引入,使问题变得浅显易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图中大的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两个代数式8n5n和2222(85)n,学生大多数能表达出来,但老师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其实其中表达出来只是手段,关键是要得到两个代数式是相等的关系,从而引发下面一系列的思考: 你能计算吗? ①8a5a_______;②8x5x__________;③8xy5xy__________;④8x5y_____________.22为什么问题中的前3个都能相加,唯独第4个是不能相加的?这时候才顺理成章地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尽量地体现出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新知识的建构也就水到渠成.3、活动3:概念的学习
在这个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师生共同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二是通过一组判断题来进行巩固,三是通过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来加以灵活运用解决一些有关求值的问题.第一环节: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第二环节:学生做一组判断题,老师后面讲评
议一议: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是打√,错打
22ababx与y,()
与,()
3pa与3ap,()
abc与ac,()
a 和a,()
2和-3,()第三环节:通过对同类项这个概念的理解来求值: mn3xy是同类项,那么m=_______, n________.xy比一比 :
如果和
23点评: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单项式,逐步得到只有具备两个相同的条件才是同类项这个概念,并强调系数可以不同,然后通过6组练习题判别是否为同类项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而且在练习过程中突现学生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如x2y与xy2这种形式的单项式,二是两个单项式都是单独的数字比如3与2这种,然后加以讲评纠错,这样处理很好,但对于概念的学习老师只做正面的引导(强调两个相同),反面的引导(系数可以不同,顺序可以不同)较少,没有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的强烈对比,所以对学生顺利掌握与灵活运用就显得不够到位.4、活动4:例题的学习这个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尝试利用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例1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22xy3xy(1)+
(2)3f2f7f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___________,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_______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练习:下列各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指出错误的地方.2223x3y6xyyy0;(4)19a2b9ab210 7x5x2x(1);(2);(3)第四环节:把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
例2 合并同类项
(1)3a2b5ab
(2)
2y6y2xy5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练习:合并同类项
(1)7a3a2aa
3(2)4ab83b9ab2b 点评:例题的设计分两类,分别为例题1与例题2,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例题时,并没有一开始2222就做示范,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有几种典型的错误,把它们逐一地显示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再做一次示范解答,把错误的解答与正确的进行对比,并与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像这种让学习先学,老师后教,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是否能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好合并同类项法则很有帮助,这种处理的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但也有一小点瑕疵,那就是老师没有结合概念引入时的引例来进一步说明合并同类项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和进一步感受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运用.启示1:数学的原始概念的学习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点,老师们往往会忽略其重要性,认为一个简单的概念,只要单刀直入提供给学生就行了,而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慢慢引入,这恰恰是忽视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所以在这节课里面能有这样的设计,也体现出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启示2:数学学习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因为数学的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需要学生抽象性思维,怎样才能把抽象的理性思维变成形象的具体思维,这就需要老师多花时间去创设一些符合课堂实际的情景,比如这节课的长方形面积的表达就是一个好例子,但对于合并同类项老师并没有设计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把一堆苹果和另一堆苹果放在一块,或者把一堆苹果与另一堆桔子放在一块两种情况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加上能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直接用图片显示出来,就更加一目了然.启示3:在课学上真正做好关注学生.我想我们每个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必须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在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但遗憾的是我们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在公开课中走过场与匆忙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老师的自导自演、自弹自唱可以说是脱离了学生,也不顾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不注意及时的信息反馈,这样只会使自己的教学走入一个死胡同而没有任何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