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

时间:2019-05-12 00:4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

第一篇: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

春风细雨润心田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之情感育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生活实例,贴近学生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直观、形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的学生思想很活跃。因此,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而是要通过教师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现在的学生电视、电影看多了,不乏一些不适宜少年儿童的内容,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习气,时不时地影响着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把少年儿童不应有的习气也带到学校来。记得有一年,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学生,自持是做生意老板的儿子,花钱如流水,每天10元的零花钱是雷打不动。他就用这些钱买一些零食,分给班上的一些同学,让他们跟在他的左右,跟人吵架,甚至有时也会拉上一帮“伙伴”跟人打闹起来。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把思想品德课《我们健康成长》提到前面来上,并自己租来《少年犯》的VCD,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让他们观看。还让学生搜集发生在他们身边、学生能看到的一些事实,作为教育材料,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倾听他内心的世界。针对这一问题,还开了一次名为“友谊”的主题班会,并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同学友情,是不需要用金钱来交换的。慢慢地,他改变了。

离开学生的思想实际,讲大道理,高谈阔论,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对学生的思想起不到促进作用;我们只有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致身于情境中,才能燃起感情的火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学生情感,加深师生之情

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的沟通,是教好思想品德课的必要条件。由于应试教育和目前

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淡漠,使师生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联络的大门却在渐渐地关闭。

为了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首先我们教师要主动、诚恳,必要时做一些道歉、自我批评。有时一句“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今天老师脾气大了些,请同学们原谅。”……是很好的润滑剂,润滑着师生之间的磨合。在此基础上要多和学生接触,拉家常,体贴关心学生,要善于观察细微,发现学生的每一个怪异行为。我们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修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切忌主观想当然,不能把自己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头上,应时刻考虑到自己所教的对象是学生。你板着面孔讲道理,道理讲得再好,也是徒劳。你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态度要温和,言语要诚恳。我们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处理每一件事都要谨慎,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班上曾发生的一则事例:

一次我在上课时,有个学生向我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我发现了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是现场搜索“破案”还是。。?我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教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合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几天后,钢笔悄悄地回到了主人的笔盒里。拿笔的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我,讲述了他拿笔的原因:“……如果老师当场揭开这个„秘密‟,我就无地自容;正因为老师的宽容,我要更加勤奋地学习,报答老师。”我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当时“忍一忍缓一缓”的态度。是啊,只有学会宽容,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学生是会反思反省自己的言行的。也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宽容别人。特别是顽皮、固执的学生,大声呵斥、讽刺挖苦,将会适得其反。如果你对他笑一笑,摸一摸头,说些风趣话,他反而乐于接受。既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反之,就会犯急躁情绪,说出过激的话,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心理障碍。

三、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指导行为

小学生的感情既十分丰富,又具有可塑性。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是陶冶高尚情操、铸造美好心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个情节,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首革命歌曲,一张图片,一次生动的演讲等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或渲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景还可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促使学生的正确行为。

1.喧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记得我刚走上教师讲台,就任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第一节课就是《敬礼!亲爱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也象孩子一样,深深地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代曾经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培养,并讲了几个事例,流露出了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了全班学生情绪的共鸣。由于学生的情绪体验来自于自己的教师这一具体形象的事例,因而易于学生由衷地产生情感的涟漪,继而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让学生在歌声中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劳,因此,我们每一个都要尊重老师,热爱老师,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地道德认识,奠定基础。又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的第三课时《家人关怀我成长》这一课时,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孩子对父母无比的依恋,这种体验是每一小朋友都有的。我根据这一实情,在引入新课时,请一个小朋友独唱《我的好妈妈》,歌声使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父、母疼爱照顾自己的许多场面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此是爱父母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了。紧接着我组织同学讨论: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激动地叙述着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非常的爱父母,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2、触景生情,产生体验,达到情理交融。

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可借助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深化道德观念。在教学第五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第四课《欢迎来我家》这一课时,在学生明理后,我创设一个学生接待客人来访的表演情境。通过表演,既深化了学生有礼貌、热情待客的道德观点,又使学生受到了具体的礼貌待人的教育,使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在教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第一课时《“问号”之歌》一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故事以及爱迪生、张海迪、牛顿等名人奋斗成功的故事。上课时让学生上台演讲,使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成功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情感。并把班上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事例在班上作介绍,使大家产生“不怕困难、奋发上进”的豪情壮志。我还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孝敬长辈,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和乡邻和睦相处,热爱家乡等,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并搜集学生中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人和事进行表扬。还进行定期评比活动,使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情感教育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趣味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以情育人,永远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今后将继续坚持以情育人的教学法,指导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思想教育。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

谈如何提高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 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 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1.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2.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 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3.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篇:小学思品

小学思品《孝敬父母》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而现今思品课教育教学的现状看,却有过分重视空泛的、抽象的认识与理性说教而忽视真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感体验,致使许多学生道德认识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而道德行为仍很低下,从而导致思品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品德内化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

对与《孝敬父母》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整课体验次数达5次,占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二、设计思路

小学思想品德课第十册《孝敬父母》教材选用的是“陈毅探母”的事例。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我这样设计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课前、课中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激发学生热爱父母、报达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通过表演、辨析和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乐于帮助父母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评、演等体验父母的辛劳,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能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的生活,做个好孩子。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体验父母的辛劳,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

(一)、课前摸清情况

学生在以往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情感体验,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因而,我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从家长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学生原有的道德情感状况进行研究,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对家长的调查问卷来把握学生原有的情感。还组织学生设计了一张《成长卡》,在卡上贴上照片、用文字或图形记录成长中与父母之间难忘、有趣的事。调查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捕捉学生情感体验

中的火花,察觉其原有的情感体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从课前就开始了情感的体验过程。

(二)、课始入境入情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伊始,教师应营造一种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波动学生内心的“情弦”,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我在课始设计了学生自己介绍成长卡说一说体会,介绍自己的成长卡,找一找成长的变化,忆一忆成长中难忘的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之中,对新课学习有了情感上的初步体验。

(三)、课中情通而理达

良好的开端只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课中是一堂课的主体阶段。教师应该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的目的。

1、以情激情

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个典型事例或是一个学生的情感有时候可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情感。我在选用了《母亲》这首歌的MTV片段,把一些父母关心子女的行动与子女孝敬父母的细微之处呈现出来,再请学生来谈谈他的感想,以身边的事例感染其他同学、,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

2、以境激情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土壤。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动情”。我在本课采用角色换位,让学生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朗诵一首诗或演一演,从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又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会常碰到的两个情景:A说一说:晚饭后,小丽争着为妈妈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说:“你看,我说我来洗,你不听,这下好了!”小丽很生气说:“我再也不洗碗了!”B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业开始看动画片,妈妈加班回来了……在看了这样的情景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父母想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来演一演通过创设情境,达到以境引情、入境动情的目的。

(四)、课后将情转化为行

学生在课中动情,情感的浪花在心头涌动。到了课末,教师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通过外显,再次获得深化体验。我在课末,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孝敬方案》。我们常说,思品课教学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得注重课外的延伸,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外的实践体验,将情感转化为品行。设计《孝敬方案》,让学生把要为父母做的事列在卡上,并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在家亲自做一做,从中感受“孝”的愉悦及劳动的愉悦。让学生在课后更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多维度地进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丰富,情感在其中起者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内化,必然伴随着情感体验。一个感情冷漠的人,是不会有、也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因此,思品课教学,只有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激荡,`才能进一步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我在教学设计中,试图走出思品课一味传授道理的,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发生、升华,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

三、活动过程:

一、走近生活,体验疼爱

1、导入,生展示《成长卡》

师导言: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无尽的关爱,有很多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成长卡》。

生介绍《成长卡》并说说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背景音乐声

2、欣赏歌曲《母亲》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父母关爱我们的画面,感受到那冒着雨顶着风送到学校的小雨伞是爱,每一句谆谆教导是爱……父母无时无刻不想着我们,无处不牵挂着我们。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母亲》

二、表达心声,激发情感。

1、导入

师:听了这首歌,我非常感动,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这首歌唱出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也唱出了我们作子女的心声!歌唱家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可以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都可以。谁先来?

2、生反馈。

三、借助材料,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1、导言: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爱,虽然形式不同,但我们表达的心声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出示课题)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流传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能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你知道的故事吗?

2、联系自身说说孝敬父母的事迹。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甚至在我们同学中也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能说一说吗?可以说别人也可以说自己。先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3、看故事《该把礼物送给谁》,谈看法。的确,在生活中,一句舒心的话、一杯热茶、一块毛巾都能让父母感到子女的爱。孝敬父母应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体现。接下来我们来看个故事。

4、说说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将孝心转化为行动了,才是真正的孝顺。

5、角色体验

师:可说说容易,做做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了解到有的同学却常忽略对父母的关心,有时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我这里有两个情景,同学们来看一看,你遇到了会怎样处理?辨析题

(1)、说一说:晚饭后,小丽争着为妈妈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说:“你看,我说我来洗,你不听,这下好了!”小丽很生气说:“我再也不洗碗了!”

(2)、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业开始看动画片,妈妈加班回来了……

四、设计方案,指导行为。

1、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孝敬方案》。

2、发布方案

五、签订合同,指导生活

学生签合同。背景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四篇: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本学期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本学期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下载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让课堂回归生活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小学思品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思品教学经验总结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 我讲授了《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能关注社会的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他们发言很积极,课......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一、思品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

    小学思品教学设计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思品>教学反思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对各个问题的两面都加以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才有助于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为此要我们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