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思考
对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思考
[摘要] 坚持以人为本, 从教育、管理、服务的结合上来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把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与细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德育;全员育人;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要做到“全员育人”,就要做到齐抓共管, 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科的职能作用和教学部、班主任的核心骨干作用, 而且要做到全体教职工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和格局, 开展全方位的、立体 的学生德育工作, 真正把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与细处。我认为学生思想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非不够清楚问题, 主要靠思想教育;二是行为养成问题, 主要靠以管理为主的养成教育;三是具体实际问题, 主要靠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这三类思想问题, 虽不能截然分开, 但解决的方式可以明确分为教育、管理、服务, 所以三者必须结合。在此理念上,本文就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全员育人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刻内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工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课等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品质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是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中职学生德育
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发挥好这一作用, 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创新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中, 特别要注意强化以下认识:一是要优化教学体系, 充实教学内容。教学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内在的逻辑体系, 坚持精简、高效, 坚持创新、实用。特别是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品质教育课。
2、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始 终坚持让学生参与教学, 重视创设开放、民主、和谐 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来考虑问 题, 积极探索诸如专题讲座式的授课方式、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多种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多媒体 教学、网络教学、灵活宽松的考核办法等教学改革。
3、坚持开展好实践教学,不仅要在学校实训课堂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还要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教学(企业顶岗实习)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和建立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来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应当看到,不少中职学校社会实践教育不少是流于形式的, 没有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为此, 一是应将企业顶岗实习与专业学习和实践相 结合,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找准服务社会和个人成才的契合点;二是应将企业顶岗实习纳入学分制管理, 将企业顶岗实习与学生的综合测评、推荐就业等相联系, 使企业顶岗实习成为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和
个人素质的重要依据;三是应坚持走阵地化、基地化道路,坚持企业专班办学创新模式,不断深化与丰富合作办学内容,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健全学生服务中心功能。学校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 校园文化氛围与中职学生的文明素质密切相关。中等职业学校要着眼于人与文化氛围的互动关系, 服务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一是建设人文景点, 实行环境熏陶。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环境育人的观 念, 在创建园林式校园的过程中, 要进行综合考虑 和整体布局, 既体现本校特点, 又具有现代气息, 形成和谐、优美、自然、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景点建设要强调开放性、多样性, 如传统特色的融合, 中西文化的结合, 既要有赏心悦目求美、求雅的, 也要有警心励志求真、求善的, 使学生既受到美的熏 陶, 又受到形象生动的教育。二是健全学生服务中心功能,让学生有倾诉的地方,有问题、有疑难可以找相关的学生服务中心值日领导解决,建立谁值日谁负责谁解决的办事机制,既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及领导的参与全员育人的程度,又解决了学生的服务问题。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具有专业技术性、能力综合性、文体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五四元旦晚会等,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三种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 帮助, 即品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和就
业困难学生,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和突发事件干预机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超越、自我宣泄, 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建立突发事件干预机 制, 通过班主任、德育导师进入宿舍、班级与学生谈话等制度, 及时了解、发现、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情感上的问题。
三、建立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
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是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德育导师主要指导者,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要求每个班配至少一名导师以上,每天批改学生成长日志,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每月家访一至两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德育导师制不仅是一种良好育人模式,而且是一种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学生思想工作的一种模式。
四、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互联网是一把“双
刃剑”, 一方面, 它传播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 为中等职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 网络信
息带有很强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如果管理不好, 虚假的、不健 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就可能乘虚而入, 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 牢牢掌握网络的主动权, 根据“趋利避害”的精神和“充分利用, 积极建设, 加强管理”的原则, 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 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 既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 的主题学校教育网站,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又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挖掘一切教育资源, 让全校教职员工甚至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才能取得更大实效。
参考文献
[1]黄海燕, 肖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拓展新空 间
[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12)
[2]黄建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
第二篇: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专业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高一样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
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贻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过程,强化管理
职业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
动者的职业。因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要把握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应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和做好铺垫;此外,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第三篇: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工作的思考
摘要 岗位设置工作是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岗位设置的意义、岗位设置的难点以及在实施岗位设置工作中必须把握的原则等进行理论阐述,寻求建立人与岗位和谐匹配的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途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岗位 设置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人部发[2006]87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根据新党办发[2007]40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全区各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所有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变化。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应该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对上级下达的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一定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其中的精神,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使广大的教职工能够充分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步骤,从而达到领导与教职工在认识上的共识,为岗位设置管理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以及实施氛围。
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程序。首先,学校应根据文件规定对全校的岗位进行调查,并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设置方案,之后按程序上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第二,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全解全聘,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在全校范围内实施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第三,对工作岗位的等级、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签订相应的聘用合同。第四,上级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认定验收。最后,按照认定的工作岗位,对应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进行岗位工资变更,报上级部门批准,兑现工资待遇。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意义
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岗位设置,是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紧迫而又复杂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建立一支充满活力、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最终目的。
1.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情况,设置相应的岗位,将传统的身份管理转变成岗位管理,这样不仅调动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实现了用人的新机制。
2.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迫切需要。要实现学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就必须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必须在完成岗位设置之后,才能根据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能来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聘用后,按岗位兑现相应的待遇,最终实现劳动与收入的相互对应。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岗位设置的难点
1.学校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工作人员又相对较少,评价标准难以统一。
2.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多样化,有教师、实验、图书、会计、经济等多个系列,工作内容、性质、条件、成果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中又存在资历不均衡、业绩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很难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难以达到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岗位的均衡。
3.教学人员相对较多,人员结构复杂,特别是专业技术同一级别高等次职数的较少,而符合条件的教师较多,矛盾相对突出。
4.学校的党政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教学一线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相对较高,而学校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后,又不能把那些高职务、高档次的岗位都定在这些党政管理岗位,以免影响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这样势必会造成目前工作在这些岗位的教职工不安心工作或今后就难以选拔到优秀的教师从事这些管理工作的后果。
三、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岗位设置工作中必须把握的原则1.学校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做好人员配置情况的分析。岗位设置必须遵循“因事设岗”原则,以事为中心按需设置岗位,将对“事”的需求转化为对“人”的需求,从而实现人和事的和谐统一。按需设岗包括职能的需求、工作的需求、实际的需求,而设置的原则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各项职能。2.明确学校的岗位数量及要求。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核准的岗位职数,结合学校的现状,对学校核准的岗位要采取用足用好的原则,对各等级的岗位数量和其间将要退休或因其他原因将要退出岗位的人员做出预测,为今后引进人才和教师的晋升留足发展空间。
3.进行认真的岗位分析,建立全校各个岗位标准的岗位说明书。中等职业学校的岗位基本分为三类:专业技术岗位、党政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有些岗位的工作难以量化,而且对全校各类人员也不能采取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学校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对岗位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岗位分析的最终结果将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要包括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两大部分。岗位描述应明确岗位的名称、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环境、工作时间、聘用条件等内容,其中聘用条件中应明确这个岗位的工资福利待遇、晋升的条件、提高的机会等;岗位规范应明确这个岗位要求员工应当具备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健康状况、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协作精神等内容。一个好的岗位分析能够使学校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既能满足上级要求,又能促使教职工将自身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统一起来,实现岗位与工作人员的最佳配合。
4.做到全过程的透明操作。岗位设置过程一定要做到全过程的透明操作,让所有的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5.精心组织全校的岗位聘任。岗位聘任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的依据。每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必须以贡献和能力为导向,兼顾任职经历,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竞聘或选聘的聘任方式。竞聘上岗的全过程必须要体现出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的原则。应该采用以下程序和方法:(1)公布岗位: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将竞聘上岗的方案予以公布。(2)公开报名:符合聘用条件的教职工均可申报将要竞聘的岗位。也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参加竞聘。(3)资格审查和公布:对每个岗位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查结果向全体教职工公示。(4)实施竞聘:按照学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竞聘上岗程序和方法组织竞聘,竞聘可采取考试、考核、竞聘上岗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确定拟聘人员。(5)民主测评:对已确定的拟聘人员,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竞聘,都要进行民主测评。原则上同一岗位必须有两名以上竞聘者,拟聘人员应获得50%以上的信任票,对同一岗位只有一名应聘者时,应获得全校教职工60%以上的信任票。(6)聘前公示:根据竞聘结果,确定聘用人员。由学校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对决定聘用的人员,在全校进行公示。(7)签订聘用合同:公示结束后,学校应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前提下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岗位设置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学校从事这一工作的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到既要满足现实的需求,又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既要保证和继续提升重点专业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优势地位,又要能够给拓展和开发新的专业留有余地。同时岗位设置工作牵扯到每一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一些高职低聘或被聘到低档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那些没有被聘用的教职工,一定要做好分流和安置工作;而对即将到达退休年龄又未被聘用的教职工,应按照就高的原则平稳过渡,以保证学校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四篇:[高中班主任论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专业
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高一样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贻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过程,强化管理
职业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职业。因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要把握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应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和做好铺垫;此外,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四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去玩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第五篇: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评估工作引发的思考[定稿]
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评估工作引发的思考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占英
摘要:上级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对学校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工作实践中,许多学校往往会在评估、检查、考核临近前组织各办公室相关人员召开特别会议,进行条块分工,书写自查报告或汇报材料,各处室加班加点赶做(补做)佐证材料。据观察来看,每当这个时候表面上大家都很忙,但骨子里并不怎么紧张和重视。一些处室把往年的材料作简单修改后就打印交差了事,认为上面也就走走过程而已;也有一些处室平时开展工作不注重材料收集,导致已做过的工作材料不齐或没有留下痕迹;有些处室则因工作开展缺乏创新和改进,没有更多的总结和新意。然而,评估的真正目的是要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对于“迎评”工作,不应流于形式,学校要借每一次“迎评”工作之机,建立或完善内部评估机制,并将各处室及相关人员的工作效能纳入学校内部管理考核,使学校的“迎评”工作从被动走向自主常态化“内评”的轨道上。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常态化;思考
自2005年11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之后,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连续扩招,至200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工作重心已转向提高质量这一任务上,走内涵发展道路是所有学校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为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考核、评估。各学校需要结合上级相关部门管理要求及学校实际,建立或完善内部常态化评估机制,使学校管理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状态。
一、建立内部评估机制的政策背景
近年来,伴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先后印发出台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的政策、文件、通知。这些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开放性的文件、通知就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内部评估机制的指南。如:2007年6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2008年1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年12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9年1月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10年5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2010年1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3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2010年5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2010年7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2010年11月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11年11月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2011年12月印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10月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013年2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2013年9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
事实上,目前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乃至今后新的政策、文件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与改革、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实训等方面都是航标,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建立或完善内部评估机制,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工作形式简析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工作,目前开展的形式主要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省级合格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国家、省、市级骨干专业评估,国家、省、市级实训基地评估,国家、省、市、县教育督导评估等。这些形式的评估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区都有其明确的评估方案,各中职校应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做出相应的目标定位,参照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内部评估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内部管理培训,让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明确学校在一段期内的发展目标规划,使一些哪怕是非常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有目标性。
三、制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建立内部评估机制的核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评估,内容涉及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行政管理效能、教育教学质量、办学规模效益及社会声誉、学校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等等方面来体现。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的核心。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目前仅有陕西、河北、广东、河南、山东、湖南、广西、及福州市、北京市、南京市、青岛市等地的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北京、南京、青岛、河北、广西等教育部门还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国内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未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统一实行动态反馈型控制。上网能搜索到的仅有《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等有限的省区推出统一的执行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建立内部常态化评估
关于教学质量的评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从以往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质量评估看,没有专门针对职校的标准,往往套用中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略作修改),至使评估、考核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现质量标准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教学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估体系分项与学校实际工作分工结合不紧密、材料组织困难以及条目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等;二是评估方式不科学。表现为评估过程缺少行业及企业人员的参与,或使参与流于形式,同时也没有注重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三是质量评估监控缺乏有效性。多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并且由上级开展的带有全面性和总结性的外部评估,只是周性的开展,不能及时反映学校动态变化情况。因此,职业学校的评估工作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内部评估,使评估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常态化内部评估的建议 1.开展内部评估工作要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任何一项评估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肯定会涉及到人,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评估过程中肯定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因此,难免容易使人误认为是针对人的,尤其是针对教师的。其实并非如此,实施内部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实现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校教职工都能在一种严格、科学、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实践表明,来自外部的压力,无论是奖励不是惩罚都有难于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内部评估的目的不在于奖惩和划分等级,而在于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调动师生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开展内部评估工作要以师生为本,注重全员性。
“全面质量观”理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不仅仅是校长或管理者的责任,全体师生员工都应关心并参与质量管理。要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或学习质量的优劣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评估组的成员必须有学校管理者、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甚至吸纳校外专家、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第三方”评价主体进入评估组。同时,对评估对象的选取择要兼顾职务、职称、年龄等合理搭配。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改革中来,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教学质量,个个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局面。
3.开展内部评估工作,要注重全面性。
对不同岗位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不能过于单一,力求全面性,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权重。如:管理岗位侧重管理工作绩效的同时也不可漏掉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一线教师注重教学实绩的同时要兼顾师德、表帅、业务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等。后勤工作岗位细化到类,兼顾部分岗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上班时间要求上不能与教师岗位完全一致等等。
4.开展内部评估工作要注重常态化。
学校对各部门及各类人员工作的内部评估工作,既要有“日常”检查、记录、统计,更要在月末、期中、期末、学年末综合性考核。甚至是二年或三年为周期的总体评估。教学检查中,检查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作业批改与学生评价情况一并汇总,并建立教师成长业务档案,同时也为上级对学校的评估收集原始材料。
5.开展有内部评估工作,要注重时效性
学校开展内部评估工作,无论是对人还是对部门,既要看评估对象的过去,更注重现在与未来发展,既是看到过去做了什么,更要了解现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将动态性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将周期性评估与常规化评估结合,以达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撰写背景:
本人于2013年10月到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参加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长培训班。走出大山,走出云南,在上海学习、生活了十三天,让我再次真真实感受了东西部、城市与农村中职教育的巨大差距,造成差距的原因既有物质经济条件的差距,更有职教人在思想观念和学校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反思之余撰写此文,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简介:李占英,女,彝族,籍贯:新平,1968年生,中国共产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