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爱征文
师爱——最伟大的爱
韩美玲
热爱学生,在今天已经不是某位老师的首创,而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为师之道。
一、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在和学生打交道,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任何一个称职的教师是永远也不会嫌弃自己的学生。学生不仅需要我们的爱,而且学生也非常在乎我们的爱,这种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爱,她是血缘爱、亲情爱、朋友爱、同事爱的升华,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爱,这种爱可以滋润学生的心、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快乐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满足,就是师爱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师爱是一种理智的爱
教师不仅应该无私地爱学生,而且应该理智地爱学生。这种理智的实质在于教育目的和要求的明确性、全面性与合理性,在于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与多样性。师爱重在教人求真、教人做人、教人成才,使学生全面成长。教师对学生不能为爱而放松要求,前几天,有一个学生不认真学习,迟到、抽烟、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为了教育他,我和他谈话时讲到他再不改正,我就要报政教处给他处分。我讲这话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有所警觉、有所改正。但是他却和我说,他以前的老师却不是这样对他,而是不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老师说都可以原谅他。我认为这样就有所欠缺,我们爱学生是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教他求真、做人、成才才是对他真正的爱。
三、师爱是一种博大的爱
师爱宛如春风,她能吹开花蕾,唤醒万物;师爱宛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她能驱散严寒,温暖一颗颗冰冷的心。科学研究表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任何爱都不能代替的。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性格能向,没有什么特长。因此他也就很少得到老师青睐,但当他看到有的学生由于生病没来上学老师总会打电话去问候时,为了得到老师的问候他竟然谎称自己生病,在自己家里的电话机旁整整坐了一整天,可是老师的电话没来,第二天他就真的生病了。当这位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他为自己的粗心感到惭愧,第二天这位老师买了一束鲜花亲自到这位学生的家里去看望他,看到老师来家里看望自己这位学生激动的流泪了,病也好了很多。从此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位学生的学习也进步了。这就是说师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她既要爱“白天鹅”也要爱“丑小鸭”。
教师是一面镜子、是一本书。学生不仅仅跟教师学文化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在此,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都要努力做到德高、业精、心诚、身正、守信、志恒。那我们在春天播撒出“爱”的种子,在秋天就会收获果实累累。
第二篇:师德师爱征文
奉献爱,感受幸福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 我们当老师也是来寻求幸福的,不是受苦的!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幸福在哪里?—— 在我们心里!幸福它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心态。我们每个人都有条件体验到幸福。工作不是生活的负担,而是生活的过程,我们应该准
备好享受这个过程!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爱”源于高尚的师德。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是无私的奉献我们的爱。“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老师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老师是那样的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爱叫“师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望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所有的学生都称呼他为“妈妈”。20年前,青春洋溢的他从大学毕业就服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无怨无悔的他在那里他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兼任一个班班主任。从那时起,他每天6点起床,陪他的“孩子们”一起跑步、上早自习、吃早餐、学习……,一直忙到晚上10点督促完“孩子们”睡觉之后才回家休息。这样的日子20年如一日,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赢得了一级又一级的荣誉。曾经有很多同事都问他“你不累吗”?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生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开心、很幸福。放假时,没有了“孩子们”我反倒觉得累,觉得无聊”.作为教师,他奉献了自己无私的师爱,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可他一点也不觉得后悔,在奉献的同时他收获了快乐,荣誉,“孩子们”对他的爱戴,社会、领导、同事对他的尊重和敬仰。
师爱,是倾情的关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从进入教师队伍的那一天起,在我们年轻的心壁上,就雕琢着一种激情:爱我学生,立足本职、奉献教育、燃烧青春。您看吧,在骄阳烤炙的体育训练场上,在崎岖坎坷的泥泞山路中,在乡间的碎石小路上,在烈烈寒风的晨曦中,到处是我们高洲教师的足迹,是雨水、是汗水、是泪水……为了学生学习上有了进步时那天真的笑脸,为了学生成长中疑惑的释怀时那真诚的笑容,为了家庭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有一个辍学,为了留守学生不因缺少父母的爱而感到孤独,我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何以为证?晨曦的露珠可以作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书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家门口翘首期盼、等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
师爱是春雨,师爱是阳光。师爱,更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办公桌上那两个红红的苹果,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自豪!
作为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只有学会享受,我们才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既然痛苦都可以享受,我们为什么不换个心态,也来享受这教育的幸福呢?
曾经和学生一起比赛,一起欢笑;下雨时,学生急急忙忙地从寝室里给我拿来伞;生病的时候学生悄悄的给我发来短消息,老师你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啊;节日里,学生发来甜甜的祝福。。。所有的这一切都化成浓浓的幸福暖流,使我的内心无比的感动和丰盈。
一、拥有乐观的心态
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整天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总是喜欢与开朗、乐观的人在一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当学生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志趣,更开阔的眼界时,他们的思维就比较流畅,思考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他们在写作、解答的时候,角度站就比较高。好的教育应该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每一位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带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我们知道,快乐是一种美德,我们
要培养学生这种美德,当一个学生长期生活在快乐之中的时候,他就会形成阳光心态,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友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的灵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们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
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除了教他们文化知识外,还要教他们为人处事,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心中有爱,懂的关爱,学会珍惜。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完满的人格,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贯穿关注生命健康与幸福的生命教育,甚至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应该充满对学生生命的关爱、体贴和关怀,应该让学生感到当下生命的丰满和幸福。
三.提高自己的学识
作为老师,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是最幸福的,我们除了用心去关爱学生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读书可以拯救自己,帮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不学习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时代。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博览群书,胸有丘壑,方能在新形势下的课堂上驾轻就熟,一些具体的细节如怎样调控课堂、怎样设计教学进程等,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方法。文化素养丰富的教师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丰富的、细腻的和个性化的理解,课堂上才不会简单重复,也才有深刻的东西能吸引学生。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们的课堂就不能让学生学得到收获。从另一方面说,当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的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
四、对工作充满激情
一个幸福的教师,在他的身上,必然洋溢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同时还拥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教师的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要学会与时俱进,热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热忱是人的“内心之神”,“没有热忱,便没有伟大的成就”。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幸福的教师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用自己这把火去点燃学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保持住自己的热情、热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趣味性,使自己对工作、事业有一种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觉,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第三篇:大爱无声铸师魂”征文
“大爱无声铸师魂”征文
潜心育桃李 默默铸师魂
——学习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事迹有感
单位:新乡市第十中学
姓名:王建英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地址: 新乡市第十中学
电话:1356940123
4潜心育桃李 默默铸师魂
——学习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事迹有感
“你是转瞬即逝的流星,留下最闪亮的印痕;你是夏日一现的昙花,留下最美丽的芬芳;你伸出天使的翅膀,飞向最圣洁的天堂。你把爱镌刻在我们心上最深最深的地方,你是我们今世的永恒!。” 这首题为《呼唤---你快回来!》的诗是网上“永恒的流星”纪念馆为纪念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而作的。
说起汶川,汶川地震让人心悸,不愿回想;地震中的教师却化作永恒的流星让人敬仰,铭刻心间。谭千秋、严蓉、张米亚、吴忠红、汤宏、苟晓超、向倩、瞿万容、杜正香、吴忠洪„„灾区广大教师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选择了同一个姿势——紧紧拥抱着他们深爱的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奏响了一支支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让世人领略了教师的大爱与教师的奉献精神。更震撼着作为他们的同行的我!
我作为一名教师,已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我能从一名教务处职员成长为一名新乡市首届“模范班主任”;从一个操着浓浓乡音用普通话讲不成课的乡下姑娘成长为一名国家级骨干教师;从名不见经传到事迹入选 1998年《烛光颂——新乡市教师先进事迹选》、以及2005年《教育时报》教师节专号„„我所走过的每一步,无不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向前、向前、再向前!
我深深的热爱着党的教育事业,并把入党的誓言化作自己的言行。在近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班主任一当就是十几年,成为学校连续担任班主任时间最长的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的早出晚归,每天早读一个个的面改日记,每天的一个个谈心,默默用扎实的工作、执着的追求,赢得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同事的极好的口碑。多次被评为校文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新乡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教育系统优秀中共党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等,一张张证书一个个荣誉无不见证了我的无私奉献历程。
我更深深地爱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一干就是十八年。一本本厚厚的班级工作记录、一篇篇充满关爱批语的学生日记,记录的是我对班级付出的心血,见证的是我对每位学生的厚爱。我视班级如家庭、视学生如孩子、视家长如亲朋。爱
班级:为了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我摸索出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班主任工作五步法;爱学生: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根据“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提出“我要成为最佳的我”的自我锻造目标,使学生朝着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方向成长。建立了“班长轮流制”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个性特长展示活动。爱家长:为了和家长沟通,建立了家校联系日和联系本。生活上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关心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把爱洒向优等生、班干部、后进生、特殊家庭的孩子等等。如曹某,班长,在初三上期期末发现他上体育课时总是在一旁站着,课间也是很少活动。我就找他谈,他说:最近一直腰痛。我建议他去看医生。结果是腰椎键盘突出,需要住院治疗。但家长反映说他又害怕耽误功课,所以不愿意去治疗。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接受治疗。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带学生顶着寒风到他家,贫困的家庭条件让我心理很难受。我一方面安排学生每天轮流来给他补课,另一方面我拿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让他安心治病。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最终他又回到了学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和老师的鼓励下,他学习劲头十足,最终在中招考试中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一中。后来在给我的教师节贺卡上他写道:师恩浓似海,爱心创奇迹。今天的他也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还有:张某的手冻了,我织了写字手套送他;刘某父母双亡我更是送钱送衣送关怀等等,就连家长也把我当作倾诉的对象与我成了好朋友。多年来,我从未和学生及家长发生过任何冲突;送走了一批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留下的却是相同的赞誉;我所带的班级均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综合素质高,班级多年连续获得校文明班级,还曾获新乡市文明班级、红旗团支部;多年来我培养出多名新乡市中招状元。1998年我也被评为新乡市第一届“优秀班主任”等。
在教学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更是我的追求。一本本标注有拼音、内容详尽的教案;一个个赏心悦目、内容丰富的课件;一篇篇出版的优秀教案;自费购买的一本本参考书、一节节充满学生欢声笑语的课堂;无不记录着我在教学上的成长历程。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合作、创新为氛围,以培养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主体观念。形成了严谨、求实、深入、细致、极富感染力的个人教学风格。实现了教学思想由“知史应试”向“励志发展”的转变;教学目标由“高分升学”向“学会学习”的转变;教学内容由一“知”独秀向“知”、“能”、“德”、“情”、“习”五面并举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灌输”向“学生体验”的转变。构建了“历史探究教学模式”和“初三历史自主复习模式”,开展了“历史学习能力展示”、“历史小论坛”、“历史情景角色扮演活动”、“质疑天空”和“金钥匙金问号活动”、“撰写历史小论文”和举行“历史故事演讲活动”以及观看“历史影片” 等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历史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我被评为“全国目标教学先进个人”、“全国目标教学名师”、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成为省历史学会理事会成员、新乡市历史中心教研组成员、曾多次作市级示范课、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又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等等。
在科研上我率先承担九五国家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培训。在进行正常的授课之外又承担了“心理健康”课的授课任务。我认真备课、大量查找资料,积极动脑,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心理健康课”的授课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又在课余参加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在一个新的领域进行着大胆的研究探讨。因成绩突出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先进实验个人”。其后又担任学校“赏识教育”课题组成员组组长(成员为全校的班主任,多达60多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构建了赏识教育的运作模式、赏识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建立了赏识机制(学生自赏、学生互赏、家长欣赏、教师欣赏);总结出“赏识教育”教师的言语、表情、体态;编写成“赏识教育行为采撷”在学校班主任培训会上进行推广学习。已有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多个实验报告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多篇文章被录在相关专著中出版,其中参与编写的《家庭学习指导》作为初中家长学校教材在我市推广。为此2003年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多年来我以热情助人而赢得老师的称赞。老师来上课时,让学生擦好讲课桌和凳子;老师累时,我搬来凳子;老师有病时,我送上一杯水;老师嗓子哑时,我拿来了金嗓子喉片;老师生病了,我带领学生前去看望;老师遇到了困难,我想办法帮忙;老师遇到烦心事,我主动谈心劝解和开导„„。在组里,老师作课,我热心的献计献策,帮助设计教案和教学程序、制作课件、听课、帮助推敲修改教案等,在我的辅导下多名历史教师获得全国目标教学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市一等奖等。在学校,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在和我搭班的过程中,更是成长很快,在我的帮助下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逐渐
成为学校的骨干。
其实上面我做的这些事与灾区教师所作相比,是何其渺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坚持把爱撒向教育的方方面面,营造充满浓浓爱意的氛围和教育的乐园,在平凡之中“潜心育桃李,默默铸师魂”。
第四篇:师爱)
师爱,是无私的爱
通过学习《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课程,我感触很深,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在家里孩子沉浸在父爱和母爱中,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要有区别于家庭的爱,是智慧的爱。母爱带有盲目性,师爱是智慧的、理性的爱,是对学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只有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教育本质有了真正的领悟、对学生的个性爱好有所知晓,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孩子于理性的、平等的爱。
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充满着极大工作热情的教师工作者,在这块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我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关心孩子,爱孩子,细心照料孩子;做到为人师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耐心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记忆犹新。我用尽心尽责的工作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第五篇:师爱
师爱,需要艺术地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全部奥秘”。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都怀着赤诚的爱,这就是师爱。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许多教师往往通过严格的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造成许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对他们的这份爱,只是单纯地认为是对他们行为的约束,是对他们个性发展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不满、抵触、消极的情绪,易产生抗拒的心理。这样的话,无论我们教师花再大的力量,花再多的时间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渴望师爱是一种需要。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工作实践中,让学生理解师爱,我们教师就需要艺术地表达师爱,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人格上尊重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师爱,笔者认为首要的即是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一条重要法则,更是师爱的基础。互相尊重、理解,则关系融洽;失去尊重和理解,一味地苛责、批评,只会让学生感到沉闷和压抑,即使是表扬也显得空洞,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师爱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做任何一件事情也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爱生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相对待;爱生就应该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首先,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往所带的高年级学生的情况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已逐渐成熟起来,但还需要完善。他们特别注意自尊心方面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特别脆弱。许多教师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立的情绪的现象。
笔者曾亲眼看见过这样的一幕:在办公室里,一个教龄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着一个学生无奈地直叹道:“唉,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他好,可是他为什么这样不懂事呀?居然在教室里漫骂,说什么不要我管这样的话。唉,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这出自肺腑的话,闻者可能会理解这位教师的良苦用心,可是再看那个学生,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中,竟然还带着怨气。原来是今天这学生的作业没完成,老教师恨铁不成钢,在班上当众严厉地批评了他,想以此换来这个学生的觉悟,没想到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这个学生不仅没有悔改之心,还口出伤人。明明是爱生却换来了恨师,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位老教师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尊重学生。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中国有句古话叫“尊师重道”,自古教师的地位就相当高,而这个老教师总是德高望重,恰恰就习惯了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角色,在批评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今天,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新的思想指导下,老师不再是孩子们的“王”,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作为具有教育指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双重身份、以被尊重者自居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师道尊严”固然重要,但“生道”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尊严。而这位老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她当众批评指责学生时,无形中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笔者认为如果当时这位教师能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课后将其留下,先耐心地问他作业没做的原因,再与他讲清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即维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也让他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像这个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这个学生,我想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僵局,自然也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针对学困生,尊重也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从意义上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成绩差的学生,一类是思想行为差的学生。许多教师常说,宁可班上少几个考一百分的学生,也不要多一个学困生。可见学困生的教育是显得多么艰难呀。在工作中,真正能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教师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原先也是对着这类学生,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学生,可是由于这类学生的教育都带有一定的反复性,常常是好习惯没坚持多久,老毛病又犯了。同时迫于各类的比赛,均使许多教师在教育这类学生时显得心烦意乱,急功近利了些。这就表现在许多教师常希望通过各种的冷言冷语,甚至冷嘲热讽以换取仅存于他们内心的那份潜智,孰不知,我们的学生尚小,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我们教师的意图,而认为是教师对他们的厌恶,对他们的烦感,对他们的厌倦,让他们内心仅存的热情早早地失去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顽者更劣,差者更差,没有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这类学困生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试想这些学生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他们又怎么能理解我们教师对他们的爱呢,更别说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他们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思想行为并未真正成型,可塑性极强,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困生完全是有转化的可能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情感、个人隐私等。我们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要注意措辞和方式。措辞要含蓄而委婉;对他们的不良过去,不要揭伤疤,戳要害;在学生面前也要极力维护其形象,表现出老师对他们良好的尊重和信任。切不可挖苦、讽刺、甚至是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做出不尊重他们,伤害他们的过激举动。如果这样做,不但达不到转化的目的,而且他们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给我们的转化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二、感情上关心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师爱,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感情上关心每个学生。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是发自内心的着眼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必须有一颗爱生之心,爱在细微处,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感情上关心学生,就必须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表扬、赞赏,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们在关注他们,我们在关心着他们。例如:当逢年过节,学生送贺卡时,面对着学生亲手做的不是很精致的贺卡时,如果你是冷冷地对她说:“不要做这些无用的事情,把心用在学习上。”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扼杀了一个未来小设计师的成长。如果你用赞许的口吻说:“多么漂亮的贺卡,多么灵巧的手艺啊!你真聪明,你会做出更多更漂亮的贺卡,谢谢你呢?”那么,又将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个学生在你充满关爱的鼓励下,不仅学习成绩蒸蒸日上,而且今后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设计师呢。同理,当有学生迷上网上游戏,时常逃学,上课又昏昏欲睡时,我们教师忧心忡忡,深怕他因此耽误了学业。下课了,我们可以将请他到一边去,关切地说:“看到你真高兴,昨天你不来,大家都很挂念你,看你不在座位上,我真担心,以后有事要请假”呀,昨晚没有休息好吗,今天上课怎么打瞌睡了?当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在竞选班委落榜之后,泪水刷地淌下来,我们教师可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灰心,还有下次吗”?当一个平日里默不作声的小男孩正在座位上为参加演讲比赛而犹豫不决时,我们教师可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参加。任何人,都是希望被肯定的,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这群活泼的、可爱的、纯真的孩子。他们渴切地期盼着老师的鼓励、表扬、赞赏。在我们教师的关心中,学生理解了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得到教师的关爱,这便是他们内心迫切的心理需求,师爱能对他们能产生一种莫大的鞭策和激励,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时,不是我们爱得不够,而是我们表达得不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我们艺术地表达师爱,让学生理解师爱,感受师爱,就会增强教育效果。师爱就会像春天的雨露滋润沉睡的大地那样,使大地生机盎然,使学生健康成长.精品源自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