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教师经验总结——用爱心与智慧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
用爱心与智慧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
——也谈师德
摘要:关于师德的话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一个亘古长新的话题。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做到四个字:用心、用脑。心代表情感,代表爱,即爱学生、爱教育;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用脑,脑代表智慧,即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
关键词:爱心智慧了解创新
众所周知,在我们每个人的求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许多老师。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老师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同的回忆。有许多老师,曾以他们高尚的师德、高超的教学艺术为当时年少的学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这些老师留给学生的是美好的回忆,他们收获的是学生一生的感恩。但也有一些老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学生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甚至有个别老师,也许因为缺乏教学的热情与技巧,曾经在无意中抹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求知欲望,甚至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过伤痛。一个学生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老师,你知道吗?人生有三大幸,一是有好父母,二是有好老师,三是有好伴侣。”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老师在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在人生旅程中只能陪伴学生短短一程,对学生的影响却能如此之大。因此,如何才能做一个能给学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教师,做一个能影响学生心灵的教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逐渐感悟到,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做到四个字:用心、用脑。心代表情感,代表爱,即爱学生、爱教育;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用脑,脑代表智慧,即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
我先谈谈我的第一个感悟:用心去爱。
我们都知道,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就象在沙漠里播种,即使很辛苦,种子也很难生根发芽。爱是温暖学生心灵的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田的春雨。但如何去爱,却是一门学问。首先,我觉得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作为老师,我们从事的是奉献和付出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博爱的心,拥有慈母般的情怀。《孟子·梁惠王上》有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也是他们父母的心肝宝贝,学生父母把无限的信任给予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这份信任呢?天冷了,当我们打电话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多加衣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提醒我们的学生注意保暖?当我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时,我们想没有想到过我们的学生也正在为想家而流泪?我们有没有给他们暖心的鼓励与安慰?不要小看这些学生,他们有一颗比成年人更加敏感而脆弱的心,能敏锐地捕捉到来自老师的所有信息,并把他们记录在心。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简单的赞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问候,都会象一束阳光直射学生的心灵,带给他们温暖的感觉;而老师嘴角的一丝鄙夷,眼神里一闪而过的不屑,甚至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被他们尽收眼底,并化作一块阴云,遮蔽在学生心灵上空。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读课文,忽然听到有人吸鼻子的声音,我抬起头,看到一个男同学正准备从作业本上撕纸擦鼻子,我悄悄走下讲台,一边读着课文,一边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餐巾纸放在这个学生面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拿起了餐巾纸。下课后,得知这个学生是感冒了,我就把办公室里放的感冒药拿给了他。这本是一桩小事,却被这个学生记在了后来的一篇作文里,并被他命名为“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一位教师曾经跟我说起过她教学过程中的一件事:有一次,她所带的班级里一名女生突然发病,她毫不犹豫地和几个学生轮流背着学生往门诊部送。她说她没有想到背一个人会那么重,两条腿直发颤。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路小跑。让她欣慰的是学生的病很快好了。虽然过后这位教师的腿疼了好几天,但是却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这个学生本来非常不爱学习,从此以后对学习竟然认真起来,尤其上她的课,特别专注。凡是用心和学生有过长期交往的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付出爱,得到爱。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爱,教育效果往往让我们自己感觉不满,但如果对学生哪怕只是付出很少的一点点的爱,教育效果却会出乎我们的预料。只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学生的老师。
其次,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学生。
佛教中有一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接受过不同的教育,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去,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象一本书,有厚有薄,但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因为只有了解,才有接纳。只有对教育对象有所了解,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地就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这则故事向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问题:你了解你的学生吗?你有打开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吗?我想许多老师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有许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学生。因为每一学期要为许多班级上课,他们在老师眼里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学生。甚至他们还有着让人难以辨别的相似的面孔。课堂上,我们很容易因为赶教学任务而把他们当作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个体而具有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这样的教学象在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土地上耕种,效果难免令人沮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把自己变做学生,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回到少年时代,去感受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前途的迷茫时所特有的困惑与无助,去体会他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逃避与软弱,我们所做的不再是指责与抱怨,而更愿意陪他们走上一程,用我们有限的人生经验引领他们走出困境。我想当我们尝试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作为老师,我们得到了学生最珍贵的信任,他们愿意把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向我们倾诉,而学生卸去心灵包袱之后的欢欣与喜悦将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在教学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让我难忘的事情:有一个学期在一个班上课时,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她上课喜欢睡觉,而且几乎从来不带课本。有一次语文课,我发现自从我走进教室她就没有抬头,我就故意提问她,让她读一段课文。她抬头看了看我,又趴下了。在其他同学的一再催促之下,这位同学终于站了起来,却很干脆地说了声:不会!并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我说:你看,你上课老睡觉怎么行呢?你想过将来吗?没想到她脱口就说:无所谓!她淡然的语气与冷漠的眼神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刻,我没有半点生气的感觉,而是心痛,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十六岁女孩应有的眼神和态度。是什么样的经历与痛苦使她对这世界如此绝望?看着她手腕上包扎的纱布,我觉得我该找她谈一谈。下课后,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先问她的伤口疼不疼,是怎么回事。也许是看到我没有任何恶意,她也很坦率地回答我:不疼,已经习惯了。手腕是星期天在外边被人砍伤的,缝了十针。接下来她谈到了她的生活状态,可以说那是一种我完全不了解的充斥着暴力与仇恨的生活。我感到震惊,我真诚地对她谈了我对这种生活的看法。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次上课前,这个学生给我拿来了一本笔记本。翻开,竟是她写的带有日记性质的自传。原来她也曾经有过幸福的童年,也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八岁那年父母的离婚与再婚改变了她的世界,后母的虐待使她逃向了社会,走上了一条不正常的人生道路。其实,作为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她是那么渴望理解与关爱。日记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的挣扎与痛苦,迷茫与徘徊。有了这份了解后,我发现原来一点儿也不觉得可爱的学生,其实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路上碰见,她会很真诚地问“老师好”,课堂上也不再用冷漠的眼神回应我的提问。师生间有了更多的默契与信任,课下我和她有了更多的交流。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快我就不再教这个班级,和这个学生也很少再见面,但对这个学生我总觉得有一份牵挂。通过她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当我们以爱为前提,以了解为钥匙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发现那里并不是一片荒漠,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斑斓多姿的花园,这里需要呵护,需要细心地修剪。
为了进一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还应尝试在更多事情上“追赶学生的脚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一次,我在一个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形象”。有几个学生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现代化。我问具体涵义是什么。学生解释说希望老师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思想新潮,能理解甚至接受学生的一些标新立异的行为。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课间,学生们正在聊天,我的手机忽然响了。因为我的手机铃声是周杰伦的《东风破》,几个学生就很惊奇地问:“老师,你也喜欢周杰伦啊?”我说是呀,我觉得他的歌很好听,并随口说了周杰伦其他几首歌的名字。学生一听,来了兴致,就和我谈起了明星。因为我平时上网,有时会刻意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许多明星成名前的艰辛等逸闻趣事,知道的可能还不比他们少。学生觉得和老师有了共同语言,感觉师生距离一下拉近了许多。课后还有一些学生来找我聊天,我就趁机引导学生要正确追星,不要沉迷其中。平时在学生中流行的一些小说、杂志,我经常借过来看,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想了解学生为什么喜欢。在和学生谈话时,我可以有根有据地谈出我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去读更有价值的书。为了鼓励学生读书,我特意买了许多《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合订本,还有《南丁格尔传》《居里夫人传》《简.爱》等名著分发到学生手中,并经常就书中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探讨。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老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再次,爱是对学生的尊重、宽容与鼓励。
有一次,读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回忆他的老师李叔同的一篇文章,说李叔同年轻时是上海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后任浙江第一师范教师。一次,一名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自己以为掩饰得天衣无缝,谁知一堂课结束,讲桌边的李先生却用轻柔而严肃的声音说:“甲生等一下再出去”。甲生坐立不安地等,心想即使教鞭不打下来,一顿训斥肯定是少不了的。但终于等到教室里只有甲生与李先生四目相对,耳边却依旧是轻柔而严肃的声音:“下次上课时,不要看课外书了”。只此一句,点到为止,却如雷鸣般震耳。接着是一个诚恳庄重的微微鞠躬,然后,李先生轻轻走出去。这一躬,是礼貌,是恭谨,更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与信任。学生红了脸,从此对人也多了一份庄重。
李叔同鞠的这一躬,不仅印在了学生的心上,也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李先生作为一代大师,对一个小孩子能如此谦逊恭谨,他让学生折服的绝不仅仅是他渊博的学识,更是因为他超凡的人格魅力。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七年,培养出了丰子恺、吴梦非、潘天寿等一大批名冠中华的大艺术家。他本人,更是被代代景仰。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能容许采用粗鲁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他还说“做为一名教师,要记住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 ‘你是不可救药的 ’。”的确,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义务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我们中专学校的学生,他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已经历过太多的失败与打击,有许多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几乎被消磨殆尽。我们要用加倍的尊重唤醒他们的自尊意识,重塑他们的人格。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为我们倒了一杯水时,我们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当学生向我们起立时,我们应庄重的还礼,当学生向我们问好时我们应认真地致意。让学生在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体会到被尊重的欣喜与自豪,并把这自豪延续成对他人的尊重。有一位老师在课间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上课时,他发现一名同学在吃东西,他没有声张,趁同学读书的时候,悄悄走到她身旁,敲了敲她的桌子,低声问:“是不是早上没吃饭?”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下课后,学生为老师倒了一杯水,并用双手递给老师,老师也赶忙用双手接过来,郑重地说:“谢谢你”,并趁机表扬她待人接物的礼貌。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听课专心多了,也更有礼貌了。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我们要有宽容之心,决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特别是面对那些“不那么可爱的学生”。有时候,宽容比责备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也往往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侯”。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有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才是教育的根本。这就要求用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智慧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艺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有这样一句话:阅读的厚度决定心灵的高度。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科学知识的承载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在知识上与思想上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人们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教师要想把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去粗存精,做到在课堂上举一反三,信手拈来,并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随机应变,就需要自己不断吸纳新知,做源源不断的小溪,容纳百川的大海。
古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广闻博览,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中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累土成丘,积少成多,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丰盈而充实,渐渐也没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丰富的知识储备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既立足于教材,又超出教材,可以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可以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教材以外更广阔的知识的海洋,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人文情怀。
其次,创新、创新再创新
作为老师,我们都非常清楚目前中专学生的特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免会出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的沉闷局面。如何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把课讲得能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恐怕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老师面前的难题。时代在变,我们的学生在变。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求得发展。记得几年前曾经读过一本书——《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这是一本美国许多优秀教师写的介绍教学经验的书。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如果你不能选择你的学生,你至少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与方法,努力让自己对教学更有激情,尽力设计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那种彼此接纳所带来的亲切感与融洽感,使教学既充满挑战又富有乐趣。
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我就想,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受欢迎?秘诀就是把历史故事化,哲学生活化。于是,我就努力在课堂中尝试把抽象的哲学原理还原到生活中去。结果很受学生欢迎。看《非常6+1》,其中有一段是“你比我猜”。我灵机一动,在讲职业道德课“职业特性”一节时,我事先也设计了一些纸片,让一个同学根据纸片上的内容演示职业特点,另一同学来猜是什么职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游戏中理解了概念,加深了印象。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海伦.凯勒的伟大,在讲课前,我先让学生用丝巾蒙住眼睛,在黑暗中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在磕磕绊绊的摸索中,学生的心灵有了震动。上课时,他们的表情凝重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教学常教常新,充满灵气。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她应该洋溢着围炉夜话般的和谐与随意,弥漫着孔门“侍坐”式的平等和宽容;应该流动着人性的魅力与诗意的光彩,展示着温馨的情怀;更应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飞跃着瑰丽的想象。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平和亲切、睿智机敏、诙谐幽默、博学慈爱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最后,让我们化用冰心的一句话做结:爱在左,智慧在右,耕耘在三尺讲台,一路播撒美德与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灵的田地上培育真、善、美之花,收获无限芬芳。当我们回首往事,我们会毫无遗憾地说: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最光辉的事业。
参考书籍:
《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著)
《大学铸魂工程论》(张放涛等编写)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著)
《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洛阳卫生学校文科教研室邮政编码 471000电话***
第二篇: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摘要】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著名教育家夏乞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育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20多年的教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爱。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三篇: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观古今中外之爱心言论,爱心教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前提,培养学生有爱心是时代的呼唤,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时代呼唤爱心教育
在教育学生中,我遇到这样的案例:一学生因嫉妒而烧毁了同学的课桌和书本,遭到一群“伸张正义”的学生打骂。老师在教育他人要有爱心时,他说:“这世上除了我的父母,没有一个人对我好..”我班有个学生平时爱上网,父亲管教他,他说:“你现在打骂我,今后我不会孝敬你,你死了我不会给你买棺材。”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缺少爱,学生缺乏理解爱。分析当今中学生的现状,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误解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放纵。父母的外出打工,隔代教育的无力使孩子既缺少正常的父爱、母爱,又过多的接受生活的溺爱,情感的牵就,使孩子走入了误区。因此,给孩子多点爱,让孩子感受爱,使孩子理解爱,爱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爱心教育的内涵
春秋管子曰:“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观当今之教育方针,爱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提倡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助残救贫、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善待别人、善爱此生,共建和谐家园,打造幸福人间。实行爱心教育,一颗真心爱事业,一片真情为学生。培养学生有爱心,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爱心教育已迫在眉睫,爱心教育势在必行。
三、如何实施爱心教育
1.要有仁爱之心
一个有爱心的老师,要是一个多面人。有时是师长,有时是父母,有时是哥姐,有时是朋友。使自己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遇到开心事时的知心人。老师要平视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风雨同舟,并肩前行。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们的言行,对学生充满爱。因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感受到爱,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收获爱,也只有收获到爱的人才会去回报爱。
2.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宽容能化解矛盾,宽容能使师生、生生间感情更加深厚,使社会更加和谐。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两匹行进的小马,一匹马不小心咬伤了另一匹马的脖子,十分伤心,受伤的马不但没生气反而安慰犯错误的马。可见宽容是水,是一捧清泉,能抹去一时的敌意,使人冷静;宽容是火,能用爱心温暖人的心灵,明亮而温暖;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是一种对宇宙的胸襟,是人生如诗般的气度。教师首先要宽容学生,教会学生在宽容中理解别人,感恩别人。
3.要有一颗欣赏之心
人们有欣赏的眼睛,才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也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前不久宿舍管理员告诉我,我班有位学生晚上在门边小解,我把这个学生叫来询问,学生红着脸说:“我没有。”看着他红红的脸,我全明白了,我对他说:“孩子,你向来都很守纪律,是个爱清洁懂事的好学生,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老师相信你能正确认识这件事的。”几天后,他主动跑来向我承认错误,说对不起我。由此可见,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欣赏之心,记住老师的责任,我们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爱心和感恩。
4.要有一颗细致之心
在 教育 教学中,传授知识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细心。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中彰显老师的人格魅力,博得学生的认可、信赖、尊重。某老师上语文课时,一位班干部睡着了,老师叫醒他,问他晚上干什么去了,身为班干部,简直太不像话了。那位学生说:“我也不想睡觉。”老师认为他态度不端正,下课后,那位学生请假去治病了。从此,他对老师有了敌意,对班级事务也很冷淡,人也变得孤僻了。因为老师的工作不细心,而深深地伤了学生的心。因此,作为老师,只有慢慢“蹲下来”,才能听见花儿的声音,才能看到花儿的艳丽,才能嗅到花儿的芬芳。
四、实施爱心教育离不开惩罚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家长的过分宠爱,孩子无休止的要求,形成孩子思想的自私、行为的放纵、习惯的不良,实施惩罚教育十分重要。但惩罚教育又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事半功倍,运用得不好,会对学生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实施惩罚教育要把握好“度”。一是认识到,惩罚不是体罚;二是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简单;三是讲究惩罚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的惩罚就别具一格,他罚学生画画儿、写作、做好事,罚性格孤僻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罚胆小不发言的学生上课提几个问题。教育家魏书生罚学生写心理说明书。这类彰显学生特长的罚,与其说是罚,不如说更是一种激励;四是掌握惩罚主动权,避免错误的惩罚,造成“冤案”。以爱为中心的惩罚教育,才是最理智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总之,实行爱心教育,十分必要。爱心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大爱的心,讲究爱心教育的方式方法,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因势利导,我们的爱心就会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对我启发很大,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冷风呼啸而来,使劲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松。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用爱心关照游客,不一会游客“感动”的自动脱下斗篷到树荫下乘凉。这则寓言就告诉我们: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的热爱,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它在现实中具体渗透到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可见爱的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第四篇:用绿色撑起一片蓝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用绿色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郝富国
来源:《时代中国》2009年第05期
说起沙漠,大家总会想到西北的戈壁滩,遥远的腾格里,古人用“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这样的诗句延展出一望无垠的沙漠水墨画,当我们为沙漠的广袤雄浑而啧啧赞叹,又为漫漫黄沙铺天盖地而来倍感惊惧的时候,有谁能料想到,在我们近在咫尺的洋河南岸,就分布着冀西北最大的沙漠——黄羊滩沙漠。
黄羊滩位于北京西北方向上风口的宣化县境内,距北京直线距离138公里。全滩地处永定河上游一级支流的洋河南岸,总面积14.6万亩,全部为沙化土地,其中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占80%以上,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据统计,每年黄羊滩内表层沙土被大风刮蚀达2万吨,被洪水吞蚀达65万吨之多,成为影响北京环境质量和造成官厅水库淤积的重要沙源之一。2000年,经北京绿化基金会会长单昭祥引荐,时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军带着为首都北京“阻沙源、净水源、还蓝天,支持北京奥运做贡献”的夙愿,不忘社会责任,高举防沙治沙大旗,与宣化县人民政府一道,于2001年2月16日,在北京中信公司总部京城大厦举行了正式签字仪式。正式拉开了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的序幕,形成了中信公司以资金支持,北京绿化基金会以技术支持,宣化县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的“三位一体”治沙组织管理运行体系。历届宣化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指挥长的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指挥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八年风雨,弹指一挥间,在中信集团的巨额资金支持下,在北京绿化基金会老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工程建设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的治沙努力,从2001年开始到2008年,中信公司、宣化县政府、包括吸引社会捐助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按工程合同,中信治沙绿色工程在黄羊滩高标准高质量治理沙地任务2万亩,造林保存总株数达600万株,播草种3600公斤。当年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造林保存率达95%以上。共使用沙生植物品种35个,胡杨、沙枣、樟子松、沙棘等治沙先锋树种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共打机井4眼,修蓄水池3座,安装机泵5台,铺设配水管道2.55万米,架设输电线路6000米,安装变压器5台,修作业道38290米,工程区内约5000多亩林地可实现移动管灌。
“三位一体”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设者采取和创造的“综合治理”施工模式;“科学治沙”的治理模式;“绿富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委、中信公司、北京绿化基金会的领导同志们来了;省市主要领导来了;海内外的治沙专家学者、园林绿化企业的老总来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等海内外新闻媒体的资深记者也来了,各界人士对黄羊滩的治沙绿化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该项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了大量相关报道。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在全社会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立起一面公益治沙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辉旗帜。通过“三位一体”治沙管理体系的成功运作,引进和利用有效的治沙手段和治沙模式,中信黄羊滩绿色工程创造了冀西北干旱地区防沙治沙的最高记录。2003年被国家治沙办评为“全国治沙先进单位”,2005年被全国绿化办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同期被河北省评为“省级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并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单位”。2006年被授予“阿拉善生态大奖三等奖”。
漫步在林海浩渺、绿草如茵的黄羊滩内,远看黄羊山,山势陡峭迭起、气势磅礴。晴空万里之时,她突兀险峻、直刺苍穹;阴雨绵绵之际,她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恰如人间仙境;近观库容量近亿吨、水域面积达万亩的洋河水库,夏日里碧波荡漾,绿柳拂堤;初春和秋末天鹅嬉戏,大雁齐飞,胜似塞外江南。整个工程区基本形成点、线、面,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多组团、多材料、多层次的混交治沙模式。昔日两万亩黄沙遍野、寸草不生的荒漠,现如今已成为林茂草盛、鸟语花香的绿洲,林木覆盖率达95%以上。
治沙工程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内外林业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在工程区内先后有德国德累斯顿大学、马来西亚投资商、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广州绿能达生态研究所、吉林绿洲公司、省林科院等近20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在黄羊滩进行造林、种草、肥料、抗旱材料等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第五篇: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
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从教二十年来有1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着青春,用爱编织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以真诚的心灵去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一、忠于职守,以身作则
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已就应当是这种人。”班主任的人格、学识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因此工作中,我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担任班主任以来,我坚持不迟到不早退,每天与学生们一起出操做操;每次值日大扫除,自己也作为班级一员参与劳动;在教室内,只要见到地上有纸屑就捡起来丢到垃圾箱内;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我一直坚持做着,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就是一种力量,在我的影响下,班级的学生们也慢慢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春雨润物,细致无声
爱是教育之本,更是班主任之本,爱是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源泉。每接任一个新班,我总是先进行家访,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家庭情况等,并建立起学生档案。在工作中,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嘱咐学生随时添减衣服;学生生病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或自己领她们去看病;平时遇到一些需要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及时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我把更多的爱与关怀给予学困生,我坚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平时抓住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孩子树立起成长的信心。如我班的黄中意同学是个特调皮的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我找到他谈了多次,发现这位学生比较热心,抓住这个特点加以鼓励,让他专门管理班级的卫生工具,做得很是不错。还有苏恩慧同学,听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进出办公室知道随手礼貌关门,我及时表扬了他,要知道,在家里,在学校里,他获得表扬的机会并不多。从那以后,他在上课时不但听课认真,也能举手发言,课后见到老师也表现得特别有礼貌了。
我经常和学生贴心交流,以心换心,以爱博爱,让他们感到,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是值得信任的。经过不断地接触交流,很多学生愿意把烦恼事情向我诉说,有不想同父母讲的话愿意跟我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找我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我这儿找答案。爱心得到了爱的回报,原来在班级里调皮捣乱的孩子,也变得极其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
三.班级管理,适时犯“懒”
在班级管理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制订班级管理的方案和规则,班里的事情凡是能够发动学生做的都鼓励他们自己做,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首先要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班干部,由班干部督促其他同学共同实现自我管理。班级的很多事务,比如:每天督促打扫卫生,检查卫生,纪律管理,早读,黑板报的更换,小数目的收费,图书的管理,活动的开展等等各种活动,我都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去做,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要保持平常心,从容应对,按章办事,做到循序渐进、不知不觉地懒。必要的指导、约束和规范,一样也不能少。适时的“懒”造就了学生的勤,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不仅带来了班级管理层次的大提升,还使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班级在学校广播操、韵律操比赛、班容班貌、黑板报评比中都获得一等奖;在学校三项竞赛评比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多次被评为示范班级。
四、潜心钻研,硕果累累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我自觉阅读各种教育书籍,积极参加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学校的各项评比、教案规范化评比中,我多次获得优秀。我还建立智客、班级博客,把积累的教学理念、感悟、学生习作等发表上去,这些网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还搭建起我与家长交流的平台。而这些智客和博客也在县评比中都获得了一等奖。为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我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学习,获得心理健康C证、B证,还获得县心理优质课一等奖。一路艰辛一路歌,所教班级多次获县级、镇级文明班级称号,所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很好的成绩,本人多次获镇级先进个人、钱库小学“感动人物”称号,多次被评为十佳班主任。学校开展七巧板活动,让我负责辅导,我从零基础开始,购买书籍,下载资料,疯狂学习,过程是痛苦的,但成果是喜人的,辅导的学生参加比赛不断传来好消息,在县、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大量获奖,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师称号。同时跟其他老师共享资料和辅导心得,共同进步,使得学校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辅导老师。学校的七巧板辅导竞赛开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绩获得了市、县局的充分肯定。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我深知:要想在学生管理及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俯下身子,瞅准前方的路,用爱心与智慧耕耘,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