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沂三中升旗仪式要求(模版)
临沂三中升旗仪式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升旗仪式,使之庄严、有序、安全,成为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规定,特做以下要求:
一、升旗时间:每周星期一上午课间操时间9:40开始
二、升旗地点:学校运动场(如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则不进行)
三、总负责人:分管德育副校长
四、工作分工:
政务处:
1、负责学生组织管理,包括:学生行走路线划分、纪律、仪容仪表、着装、发式等。
2、总体协调工作。
3、班主任考勤工作。
4、国旗准备。
团委:国旗班训练、组织,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审核、演讲人培训,国歌音乐准备,音响设备的开放、准备等。
教务处:负责音响设备维修维护,音乐播放。
总务处:负责场地设施设备,用电设备等。
体育组:负责全体学生组织、整队。
年级:负责本年级、级部学生、教师的组织、考勤与要求。
五、规范要求:
(一)学生
1、准时到位。升旗仪式前的下课铃响后,全校学生按指定路线立即到规定地点集合,不得迟到和缺席。若已经开始整队时还未入列,则视为迟到。原则上不得请假(除特异体质或因伤病行动不便)。92、必须统一着校服(天气寒冷时可不穿校服),要求仪表整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到场后迅速站队,保持安静,不追逐打闹,不交头接耳。
3、站队时,每班站一列,按女生在前,男生在后,从前至后按由矮至高顺序排列,班级之间学生间隔一臂距离,各班举班牌者站在队伍前面一米处,全校南北成一排,对准标齐。
4、国歌响起时,原地脱帽肃立,神情专注,行注目礼;听国旗下讲话,应保持安静,认真,尊重他人。
5、升旗仪式结束后有秩序退场,不得无故提前离场(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一部从运动场北门退场,高三年级和高二年级二部从运动场南门退场)。注意保持场地清洁卫生。
6、上下楼梯注意安全,靠右行,不拥挤,不推拉,不喧闹。
(二)班主任
1、下课铃声响后立即到教室提醒学生迅速到规定地点集合,要求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指挥、带领学生按指定路线行进,不得无故迟到、缺席,认真做好升旗仪式的组织、管理,展现良好的班级风貌。
2、到场后立即指导学生排队,管理纪律,检查学生着装、发式及仪容仪表,严格清点学生人数。严格班级请假纪律。
3、整队完毕时,班主任站在学生队伍后面,随时观察、检查本班学生的秩序、纪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升旗过程中班主任应给学生作好表率:仪表端庄,脱帽肃立,神情专注,行注目礼,班主任之间不说笑、不交流,不带书本等与升旗无关的物品。
105、退场时指挥学生按秩序退场。
(三)年级主任
1、下课铃声响后,到年级办公室、教室提醒师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参加升旗仪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靠右行,不拥挤,不推拉,不喧闹。
2、清理各班滞留人员,清理未请假而不参加升旗仪式人员。
3、安排每个年级两位安全值日教师,检查、督促教师到位。
4、到操场巡视本年级学生及班主任情况,指导班主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处理偶发事件。
(四)其他教师
1、下课铃声响后立即到指定地点集合参加升旗仪式,不拖堂,不给学生答疑,不找学生谈话,不安排学生做收、发作业或其他事情,要准时到位,按指定位置站立,不得无故迟到、缺席,要为学生做好表率。
2、仪表端庄(一律穿正装),脱帽肃立,神情专注,行注目礼,不谈话,不带书本、不打伞、不拿扇子等与升旗无关的物品。
3、教师站位一律在学生南侧,按照年级、级部顺序依次站位,从北到南依次为高一年级一部、二部各一列,高二年级一部、二部各一列,高三年级两列,教务处、办公室一列,政务处、后勤处、综治办、督导室一列,年级主任、科室负责人站在本部门教师的前列。
六、考勤要求:
1、教师考勤,年级、级部主任进行考勤,上报本部门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勤教师姓名及原因,汇总到学校督导检查组和督导室,进行公布,并计入学校绩效考勤。班主任由政务处进行考勤。112、学生考勤,由各级部学生会进行考勤,检查内容包括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学生着装,整体纪律,入场退场等,进行赋分、公布,并按时上交政务处。
说明:学校其他集会、集体活动等参照以上要求执行。
临沂第三中学
2011年10月
第二篇:升旗仪式要求
xxx小学周一升旗仪式要求安排
本期升旗仪式应注意事项:
1、各班学生在两位班主任的带领下,按安保科安排的顺序有序地进入操场,并按指定地点立正站好,2、参加仪式的学生要衣着整洁(统一穿校服),系好衣扣、裤扣,脱帽,队伍整齐,不讲话,红领巾佩戴整齐,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时时,面对国旗行队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3、每班两位班主任老师站在自己班上队伍的位置:一位站在队伍的右前面(和第一位学生齐平),另一位站在队伍的后面。
4、所有行政人员和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按顺序在学生队伍的右侧(靠教学楼)站好并肃立。
5、所有教职工在升降国旗的全过程要认真严肃的对待,肃立致敬,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在升国旗时严禁自由活动。
6、升旗时,全体学生和教职工都应齐唱激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
7、周二到周五进行的升降旗要求见后。
(2015—2016开学典礼学生和教职工的要求同升旗仪式。)
xxx中心学校升、降国旗要求
一、升旗时间
(一)每周一全校集会,学校统一举行升旗仪式。
(二)周二——周五,早上8:18开始升旗。
二、降旗时间
(一)周一、周五下午15:30—15:40。
(二)周二——周四,下午15:50—16:00。
三、具体要求
(一)学生要求
1、全体队员起立,面向室内国旗敬队礼、唱国歌,庄严肃穆。
2、过道内、操场上的同学立即停下手中的事和脚步,面向国旗升起的方向敬队礼,唱国歌,庄严肃穆。升旗仪式结束后方可离开。
3、每天负责升降国旗的同学(升旗4人,降旗2人),动作规范,不嬉笑打闹,庄严肃穆,完成后绑好旗绳。周五与下周负责班级作好交接。
4、行课时间升降国旗风雨无阻。
(二)教职工、保安、工人的要求。
1、每天升旗时,听到口令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或脚步,起立(立正),面向国旗升起的方向行注目礼,唱国歌,庄严肃穆。
2、升旗仪式结束后方可做自己的事情。
3、如果只有一人的办公室,请办公室人员站到办公室门口面向国旗升起的方向行注目礼,唱国歌,庄严肃穆。
第三篇:升旗仪式要求
2013——2014学第二学期升旗仪式要求
要求:
1、升旗班级提前1——2周准备材料,并在前一周周五下午二节课后进行彩排演练。
2、如遇特殊情况(例如天气原因或者上级临时安排等)往下顺延。
如:本周应由四一班升旗,因特殊情况未举行升旗仪式,本周内的五天早晚升降旗任务由四一班旗手完成。下周四二班继续。
3、本学期升旗仪式程序增加了教师故事环节,升旗班级需提前搜集典型事迹材料。
4、升旗手要求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按时升降旗,并且提前一周到大队部进行操作培训,包括敬礼、旗手讲话等。
5、升旗班级职责为一周的进校文明礼仪监督,包括三个校门口的文明礼仪监督岗,每个门口6人,提前一周的周三到大队部培训。
6、新闻报道内容:
(1)国际、国内新闻:主要报道国际上和国家大事,包括时事政治和重要新闻等。
(2)校园新闻:主要报道校园大事包括各项活动、接受检查,和校园内典型学生事迹等。
7、辅导员讲话:要求围绕本周升旗主题,并以班级名誉号召全校学生提出希望和建议,共创和谐洁净校园,展现精彩人生。
8、升旗仪式材料(包括各项内的详细内容)严格按照提供的案例格式填写,并于活动结束后的1——3天内将打印好的文本上交,电子稿及时上传至ftp--少先队文件夹。
第四篇:升旗仪式要求
四方台学校升旗仪式要求
一、集合、踏步
1、听到音乐,马上整队进场,做到快、静、齐。单数学生站在标桩上,双数学生站在中间。
2、队伍整齐,精神饱满,保持前后距离,不得出现推、拉、挤等现象。
二、出旗
1、出旗时,升旗手和护旗手,伴随奏乐,以整齐的步伐前进,在升旗台前立正,面向升旗台,升旗手快速固定国旗校旗,一名护旗手拿旗角,等待升旗。
2、出旗过程中,全体学生保持肃静,立正,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三、升旗
1、在国歌前奏结束时,一名护旗手跨步把国旗展开抛旗,升旗手徐徐升旗,要求音乐结束时,正好升到顶端。
2、升旗过程中,保持肃静,立正,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标准队礼(右手五指伸直并拢,由胸往上高举过头,掌心向左下方,胳膊与肩部成45度夹角)。
四、唱国校歌
声音响亮,节奏准确,口齿清晰。
五、国旗下讲话
1、精心准备国旗下讲话稿内容。以安全、前沿时事、重大节日和德育为讲话内容。
2、讲话时要求自然流畅,语气生动,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六、升旗班
1、升旗主要由六-九年级完成,顺序由九年一班到六年四班依此类推,轮流升旗。各升旗班要提前选拔好升旗手及护旗手。
七、其他
1、无特殊情况,每周一10:00进行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准时到指定位置参加升旗仪式,全校学生统一穿校服,不得无故在教室滞留,因病须向班主任请假。
2、周二至周五升旗班每天早上7:20准时升旗,下午放学前五分钟准时降旗,如遇到特殊天气升旗班负责把国旗降下放到德育处。
3、升旗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严肃认真,不左顾右盼,不交头接耳。
四方台学校团队2012.11
第五篇:临沂小学升旗仪式活动总结
临沂小学升旗仪式活动总结
我校除雨雪等恶劣天气和节假日外,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
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也是良好的德育教育时机。现在我校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升国旗制度,举行升旗仪式时,有出旗、奏国歌、唱国歌、师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等程序。升旗手都是各班选出的优等生或近期进步大的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主要围绕历史事件纪念日,当今社会时事及学生常规教育来开展。
通过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及每次的升降国旗仪式,使学生心中祖国至上、人民为先的观念牢牢树立起来,不仅让爱家乡、爱祖国的德育教育更丰富、生动,也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一日生活,发挥更长效的影响。
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