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
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技巧
关键词:教师,谈话
摘要:作为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找学生谈话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对症下药,运用好“谈心”,把握好应有的尺度,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就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魏书生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作为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找学生谈话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灵,甚至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谈话形式,讲究谈话技巧,从而达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对症下药”,则更加需要讲究谈话的技巧。
一.话前准备
在和学生谈话之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首先要对谈话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因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的标志,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格关系极其重大。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表现为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怎样做”,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谈话内容与方式。其次,对谈话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行详细而又周全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二.适时适地
谈话前学生一般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在受“训”的思想上有顾虑,如不先消除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一问一答式的“审问”,甚至事与愿违。
1.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有的学生尤其是在犯错误的情况下,一听说跟他们谈话,便在意识里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层,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下去接受了,也仅是浮浅的,非自我意识,不能产生自觉行为。因此谈话前首先要创设好氛围,消除学生戒备心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谈话,从而启迪学生的认识,激发内因使学生产生自觉行为。
2.设计合理的谈话场所:谈话时,我们选择合适的环境,谈话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如在教室当众谈;在办公室个别谈;在校园里个别谈等,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确定是否要谈话及如何谈话。
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进行谈话。选择一个安静的一般只有师生两人在的“二人环境”中谈心,或者在回家路上、或者在放学过后,创设一种和谐、亲切环境,这样学生的心理轻松,谈心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前提;而对于涉及学生道理品质和个人名誉,以及违法乱纪问题的则应在较为严肃的室内进行,如办公室,德育处等。例如:我班有一个同学在上课时吃零食,这种现象老师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斥责,但是没过多久该同学又在课上吃零食。当我知道事情后,觉得老师这样处理学生方法欠佳,该同学也许会认为:反正被批评过,面子丢光了,破罐子破摔。我于是在一次放学后,及时和学生谈心,使他认识到事情害处。从此,该同学再没有在课堂上吃东西,专心听课了。
三.真心交流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有了这种诚心,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够推心置腹,才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如果缺乏满腔热情和诚意,谈话中就会出现无情训斥,以势压人,冷嘲热讽等错误做法,这样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不但不与你说实话,而且会和你“对着干”,使谈心失败。所以,要想取得与学生谈心的成功,诚心是首先要具备的条件。
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谈话,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都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教师只有像对自己的子女、朋友那样尊重学生,用甜美语言启迪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和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因此,与学生谈话时要面对面,不“以势压生”。及时调整师生之间的情绪,做到事半功倍。
谈话开始后,不要急于亮出谈话的主题和意图,以谈心的形式启发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当学生谈得情真意切时,可有目的地插上一两句,诱导学生吐真情,讲实话,用以证实事前了解的情况,获得新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在谈话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遇到不同的事情时,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有耐心,要会运用一些不同的谈话技巧来“因材施教”。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脆弱、心理承力低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学生。可采用比较舒缓的方法,对学生的劝慰谈话,态度亲切,情感真挚,而不是用态度强硬、“暴风骤雨”似的数落学生。通过期望、激励、鼓舞学生好学向上。而对于虚荣心强、自觉性高、偶犯或初犯错误的学生则采用暗示,选择适当的时空,运用教育机智让他们心中有数,但又不戳穿这层“纸”。往往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对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学生”,可采用警告方式,即拉响警钟、施点适度的压力。对这类学生谈话,措辞严厉,态度严肃,言之有据,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后果,促其改正错误。但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一片爱心,更要指出希望,不要穷追猛打。对于一些受处分,成绩差、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应施以更多的关爱。一般说来,班主任与这类学生效频率高,情感交流多,关心更全面,用班主任的一片爱心去温暖学生冷却的心,有效地防止“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因此,采用关爱式也许更适合他们。对一些性格外向、开朗、直爽的学生,班主任的谈话应用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要直接了当,快人快语。婆婆妈妈、旁敲侧击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反感厌恶。直接式的谈话,顺应了学生的性格、脾气,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信任他,爱护他,从而把信任作为骨在的驱动力,提高警惕了谈话的效果。对一些意志薄弱、缺乏恒心、方向不明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学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信,学有目标,增强了战胜困难和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用名人或自己的经历、成功的事实激励学生。
在谈话结束后也需要经常关心学生,多鼓励,多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那会效果更佳。
3.“学会倾听”。有时和学生谈话,教师也可以少讲,可以让学生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谈心常常是教师找学生谈,这势必造成一种误解:教师是谈话中的控制者和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聆听者。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常在师生之间构成一道无形的障碍;教师要转变“我是官,你是兵,我咋说,你咋听”的心理,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教,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同时师生之间要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不能只图嘴上痛快,说个不停,而要做个好的倾听者。学生说错话时,要允许其收回;学生做错事时,要允许其解释;学生有一些思想问题想不通时,要允许其多思考一段时间。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师生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学生讨论,让学生再讨论中明白事理。记得班级有位女生几乎天天发生“事故”。为此,我时常找她谈心,倾听她的心声,不仅找出了心中的“症结”,也帮助她找到了解开心灵困惑的一把钥匙。魏书生说:“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学会钻到他的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的爱他,尊重他,理解他。其实那些后进生更在乎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态度,他们更渴望思想上的交流、感情的 宣泄,心灵的慰藉。”
总之,运用好“谈心”,把握好应有的尺度,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就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2003年
《天津教育》2009-4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邹清龙 李华伟2010年第11期
第二篇: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随笔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聂懋冰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然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而赏识教育的倡导人周弘先生也说,“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太压抑就会开裂,太放纵就会膨胀。儿童的心灵又好比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敏感而脆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伤害。”
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作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带路人,我们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下面就拿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两个案例同大家一起分享。案例一:2000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就接手了一个人数不多,问题却很多的班级。全班24个学生,学习上两极分化严重、问题儿童较多、课堂纪律涣散、对老师不理不睬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在所有老师眼里这就是一个十足的“问题班”。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我真有些害怕和担心,“不用怕”,我自己鼓励自己。我接手之后,先花了一些时间了解他们,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了一次“我们来说悄悄话”的主题班会,首先,我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我自己,然后我让学生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我倾述他们的心里话。说实话,刚开始多数学生都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但我没有放弃,课后我继续坚持有意识的给学生写信,利用课余时间找 1
学生谈心,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系列活动。通过半期的努力,孩子们变了,慢慢地学生开始信任我了,有什么悄悄话都要和我说,自己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找我帮忙,甚至家中的困难也找我解决,私下里孩子们还叫我“知心姐姐”。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对这句话还半信半疑时,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在这次半期考试中显著提高,我感到很欣慰,对班主任工作也愈来愈有信心了。
孩子们的小小进步并不能让我满足,我想要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就必须用心去了解孩子。要想了解学生就必须和他们多接触、多交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磨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毫不设防”,敞开心扉无所不谈。总之,我们应该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总有一天你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案例二:我班上有一个叫张芳(化名)的小女孩,当时算是班上最难管的学生了,说脏话、打架、抢东西、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等,比起男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私下了解了一下这个小女孩的具体情况,她本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尤其体育成绩特别好,可是因为家庭原因,她越来越自卑,心理不平衡,总觉得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于是,常常找她聊天、拉家常,告诉她自己的优点。有一天,她
2突然好奇地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犯了错你都不骂我呢?”我笑着说:“我干嘛要无缘无故地骂你呢?”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许多同学都到你那儿告我!”我严肃地说:“你要是犯了错误,是我没有把你教好;你还小,很多东西都不懂,这不能全怪你。老师相信你,有一天你懂事了,一定会改正的,你觉得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脸红红的。此后,我惊奇地发现,小芳芳变了:搞劳动时脏活、累活抢着干,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行为习惯也有明显提高……
通过张芳的变化,使我深深地感受道: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具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去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值得我们去爱。“一株嫩草,从石块底下钻出来时,它希望得到的一定是和煦的阳光,而不是暴风骤雨。”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如果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对小芳芳不闻不问,我不敢想像小芳芳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有了爱心你才会舍得付出。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而对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他们。应该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给在他们略显逼仄的心灵有放
3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源,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感觉到。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 “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进行对话,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孩子们的自尊心、自强心,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进行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用自己那颗敏锐而富有感情的心来引导孩子向善、勤奋并不断的战胜自我。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我相信,我们也会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奏响一首首和谐、动听的歌曲,享受到教育的美丽与感动!
第三篇:倾听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倾听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内容摘要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常常为了孩子达到他们的要求而滔滔不绝地讲话,却很少倾听孩子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与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孩子需要能听他们说话的长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有批评与鼓励,我们更应该静下来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达到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倾听 ; 烦恼 ;辩解 ;快乐;注意。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教师坐在椅子上,学生站边上,“你今天做了什么事,啊!”“你为什么这么做啊!”“你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教师一连串的问话或训斥,往往还没等学生思考表达,就以学生说“老师,我错了”老师说“知道错了,以后不要再犯了,再犯的话就……”而结束,对学生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一无所知。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也就因惧怕老师的“权威”或“惩罚”而唯唯诺诺,因此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老师也就无法了解学生,教育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或只做表面文章,劳而无功,学生当面答应,背后依然我行我素,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首先而且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们”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我认为最好办法是做学生的倾听者。
一、倾听学生听什么
1、听学生的烦恼
据新华网报道:“你过得好吗?”有近九成的中学生回答“感到烦”,仅有10%的中学生表现烦的时候比较少。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烦恼,这些烦恼可能是学习上的或交友上的,也可能家庭的或社会的,这些烦恼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
1他们把这些烦恼说出来使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阳光。记得我刚毕业时,由于年纪轻心理上与学生很接近,经常与学生聊天一次有两个女孩到我房间玩,我们一起聊学习、聊生活、聊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聊着聊着,一女生突然很低沉,我觉得不对劲,就避开另一女生,十分诚恳地询问她,突然失声痛哭起来,“老师你觉得我姐还活着吗?”原来她姐姐曾经也很优秀地进入中专卫校读了一年,由于爸爸嫌她女孩不再供她学费、生活费,她姐姐从此三年杳无音讯,村里谣言说她姐肯定死了,母亲因此也疯了。而且她的父亲也不给她学费、生活费,得知这一切,我一边抱着她,一边安慰她:现在你好好学习,或许你姐在某个地方默默关心你,等你考上江中或大学,你姐就拿着学费回来让你高高兴兴上学,不再重演悲剧。从此,她也开朗了,她坚信姐姐一定在某个地方关心她并努力工作着,等待她的喜讯。一年后,她以优秀的成绩考上江山中学,欣慰的是姐姐真的寄学费回来了。
2、听学生的辩解
我想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时候:学生犯错误了,由于我们当时心情不好,时间紧迫等原因,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生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但很可能在一切行为的背后或许有我们所不知的因素。其实犯错误的学生最需要申诉自己的理由,也许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灭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我们看到这里,你会怎么想?)当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继续关注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林克莱特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才听到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试想没让小朋友说完话,我们会怎样判断他呢?
3、倾听学生的快乐
当学生感觉进步而快乐时,我们分享着,当学生找到生活的乐趣时,我们倾听着,用心感受学生成功的喜悦,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表达我们的感受,送去我们的鼓励与赞赏。本学期我新接了九(3)班,开学的第一天恰巧教室里没有粉笔,我就随口说了句:谁能帮老师去办公室拿点粉笔。马上有男生站起来“我去”,很快粉笔来了,“谢谢,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王勇”。晚饭结束时,我刚要离开教室,王勇跑过来,“老师,我们能一起抬饭桶吗?” “当然可以。”我们一起抬着饭桶边走边说,“老师,我今天很有面子。”“为什么?”“在班里您第一个认识我,现在又有那么多的同学看着我们一起做事,我多自豪﹗”原来学生的快乐可以来的这么简单,我们不是可以多给学生制造快乐的机会吗?
二、倾听需要注意的几点
1、转变观念,平等对话
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容易带有权威感和优越性,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者批评,或者教育,或者指点迷津指出缺点和错误,这种做法教师习以为常,感觉自己是在尽老师的责任,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仅不领情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教育反面,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时,要转变观念,学生与教师要平等对话,例如教师在倾听时要保持轻松自然姿态,包括眼睛的亲密接触,用点头或恰当的短语来显示你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对方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叙述,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尽情地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倾听要耐心,不要偏听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宠爱有加,渐渐养成了他们骄横偏激的个性,再加上他们的生活阅历浅,任性贪玩,易冲动,说话做事不顾后果,如果他本身正遇到不顺心的事,这时当老师的做法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或许会顿发无名之火,把一腔怨气发泄到老师身上,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自己尚未准确地理解学生时,就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对学生的想法作出误判。为准确了解学生内心,在倾听学生时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反应,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听他倾诉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在恰当时机指出他的错误,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毫无保留地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最近遇到一位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刚刚经过班主任教育,走出办公室去上课,没过十分钟他气匆匆从教室跑到操场,刚好撞上班主任,一看到,班主任气急败坏地责问:“你怎么老毛病又犯了,你到底想怎样?”那学生脱口而出“我就这样,不想上课怎么啦?”班主任更气了,我走上前去将学生拉走,“你为什么上课跑出来呢?”我轻声问,这位学生马上泪流满面,等他稍稍安静,我再详细询问,他便很委曲地告诉我“任课老师无故将他的卷纸没收了”,(后来我调查,原来是师生之间存在误解造成的)他觉得很委屈,一气之下就跑出来。设想如果只听他发火,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原因,只觉得他很“坏”,经常这样师生之间对立冲突就会越严重。
3、倾听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
时间和地点选择得好会收到良好教育,反之,则会适得其反。前几年我新接任九年级一个班班主任,我们班分到的男生寝室很大,大家都一张席一张席紧挨放着,可是有一张席却很意外,铺在离其他同学床位很远的一个墙边,我问他为何这样做,他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站着,为了整齐有序,我命令式地叫那位同学把床铺搬到同学边上,虽然那位学生做了,但看得出极不情愿,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他又经常请假回家,问他理由总是支支吾吾的。我决定探个究竟,一次他又来请假,我没有马上同意,而是随他走出办公室,边走边聊,终于他跟我道出了原因:他有尿床的毛病,床位离得远远的是怕同学闻到尿臭,经常回家是为了换裤子。之后,我对他多了份同情,少了份苛刻,并指导他可以带上闹钟定时排尿,带上干净裤子,随时准备,多清洗床铺等等,设想如果我在办公室逼他说出请假理由,在寝室逼他说出独处原因,他会觉得多尴尬。因此,选择适当时机和地点非常重要,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应选择适当时机和场合,让他有吐露心扉的轻松环境。
作为老师,唯有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叙述,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郑青岳浙江教育出版社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做一个聪明教师》王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班主任工作招招鲜》郑学志 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观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有感
假期期间观看了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四位优秀教师以 “ 爱的教育 ” 为主题做的精彩的报告。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使我更体会到了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真理,也更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他们身上有非常鲜明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作为人民教师具有的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的深刻感悟,他始终认为学生应是“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黄静华老师的“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邹有云老师的“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林崇德的“师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爱是师之魂”的深意,作为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我,开始了深深的思索:“怎样才能象这些优秀这样全心全意爱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用爱去拯救学生,并能使每一个学生接受你的爱,你的教育?使教育真正能够唤醒人的灵魂呢?”那就是以自己的爱,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这样才能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心灵的沟通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最美、最高的境界,人都 1
是有感情、重感情的。尤其是作为一名教育者,要使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被学生所接受,一般都要有感情的催化。当师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双方感情对立时,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道理讲得再充分也听不进去。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
记得有这样一个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阵冷风,想吹的行人把大衣脱掉。寒冷的风冷洌刺骨,冻的行人直喊冷,结果把身上的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心,心里暖烘烘的,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教师要做到与学生情感交融,让学生尊重、亲近、信任,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和平等信任的学生观;要像徐徐的南风一样,必须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来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与学生主动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家庭出现不幸的学生更应体贴关心,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即使批评也应出于对学生强烈的爱,注意循循善诱,以语重心长的口吻教育学生,激发学生自省的力量,催化他们改过的决心。
教师始终要以奋发向上的精神与态度去感染学生,以自
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情感人,以情激情。无为管理的真谛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也是受教育者的有为。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师生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相反,动辄讽刺挖苦,厉声训斥,学生情绪就冷淡、消极,恐惧不安。忌体罚,更忌心罚。这也给我的管理方式敲响了警钟,“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之后我在有些方面就有了改变,训斥明显少了,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事情给学生留有余地和时间,处理事情冷静了,寓情于理,以理服人多了。让学生走进自己,让自己走进学生。我采用谈心的形式,这种方法细腻、实用、有人情味,使学生既尊重你又敬佩你,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心理的支配,所以要想做好一名优秀教师,一定要深入人心。每个学生都是唯一,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坚持不懈,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展示老师的宽容与大度,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才会塑造出健康的自信的新世纪。
最后让我们以爱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托起灵魂尊严,以唤醒开启智慧之门,以修养积淀人格魅力,共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
第五篇: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做班主任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充分体现了我的爱心和宽容。如我班的曹君同学,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我就多让我参加集体活动。如在一次元旦文艺演出中,因我的出演(共6人),班级节目差点被“砍掉”,但我宁要挽救一
个学生,也不看重班级的某个荣誉。今年,在该生休学半个学期后又回班上课,我为其保密病症,并联系各任课老师给我补习,使我得到很大的欣慰,使其家长感动不已。又如我班的周宇行同学,母亲患绝症(现死亡);施达令同学父母七岁时离异,父亲常年在外不归家,他只跟80多刚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得知情况后,常常会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关照。如校服破了,书包坏了,我都会随手给他们缝补上,在中秋或一些假日,接他们到自己家里过;如陈婧同学母亲手术住院,家中无人,我自掏钱给我买好饭票,解决该生的吃饭(晚餐)问题;班里的金雅婷等同学家中经济困难,我会主动给他们买此资料等。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性。学生们在走近我身边的时候,渐渐地感到了班主任给他们的“慈母爱”,但也渐渐地体味到这也是一种严中的爱。如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大多娇生惯养,搞卫生时,拖地就像写大字,我就手把手地教,即使在冬天,我也亲身绞干拖把,拖干地面。这种示范对学生很受用。每次的值日生学生都会做到位。如有的学生早上总有迟到现象,多次纠正总是难改陋习,我采用每天早上6:00“叫早”,6:30“催走”二次电话联系,一星期下来,学生被我“牛”怕了,习惯改好了。回想起来,学生常常会感谢老师的严格使他有了收获。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注重的是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交谈和与笔谈。
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蔡颖杰、陈晴同学,本学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均是由于父母闹离婚而引起的。我一面与家长沟通,一面多方面关爱孩子,使学生稳定了情绪,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又如郭占莹同学,我的父亲早上5点钟就打电话到我家诉说女儿因厌学而闹情绪,母女一晚未睡成的情况,我在安慰了家长后,白天找孩子谈心,做工作,一连几天下来,孩子因为自己而得不到好成绩而灰心的心态调整好了,她带花似的笑容再现在脸上时。她父母亲一再对我表示感谢。
在平时和学生的谈心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很重要。我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全班近多半的学生家庭,有时既费时,又费钱。但我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那是很必要的。我班的郑敏同学住在石桥乡杨家村,一个农村地方,又无门牌,我整整花了一天时间家访,但从家访深谈后,学生深为感动,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我班的陈俐敏同学,因生胎里胎住院开刀,我去医院看望了我,出院后又到我家为我补课、送资料,我家住在江干区三叉村,来回打的费就得化将近五十元,但孩子通过我的谈心,顾虑消除了,身体养好了,学习跟上了。平时课余时间,我也把它作为和学生谈心的好机会。
我和学生笔谈,采用二种方式:一时详尽批阅周记,作朋友式的交谈,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作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体会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内涵和做人之道。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谈心,学生的心灵向老师敞开了,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如女生初潮,男生的单相思等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并解决在萌芽状态。
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督促的方法也要讲究艺术。如当前高中生中存在着早恋问题,对班主任来说,也很棘手,但我处理的方式是:不堵而导。因为在和学生的接触谈心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的早恋更多的是出于尝试,寻找刺激,出于虚荣等。交往的随意性和游戏性是其特征。其实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异性的好感非常正常,教师不能在男女学生的频繁接触中轻易去判断是谈恋爱,而应与学生细细分析早恋利弊,争取减少对学业的影响,尽力完善人格。处在萌芽阶段状态的就“掐死”为好,不能断交就加以节制,认识清楚就避免接触,一般我都和学生共同探讨,少告诉家长,不对外宣扬,尽力和平解决。因此,给予关注,给予重视,多方引导,以心交心,是解决学生棘手问题的最佳途径。
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相通,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了,班干部的责任心加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杭十一中班主任:魏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