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原创)(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1: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原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原创)》。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原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曹伟

学生学习物理必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纯粹地靠记忆与机械训练是不能适应将来的高考的。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抓基础。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务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学生一旦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再忘掉了。

第二,抓方法。在习题课上,老师解一道题目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跟住老师的解题思路,要让学生去思考,可以尽量多的提问,鼓励学生去回答问题,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了要点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停顿,以提醒学生的注意。

第三,抓课后。学生的课后作业务必要让他自己独立完成。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叫学生先看答案,理解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培养分析能力的过程,遇到实在不会的可以叫学生课后问老师。一旦培养成了学生的做题“惯性”就是没有作业,学生也会自己找题目去“练练手”这样长期“量变”的累积就会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手感”

第四,抓心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心理疏导是必要的,要让学生戒骄戒躁。特别是对那种基础较差进步不是很明显的学生,更是要多鼓励,多帮助。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短短几年的初三历史教学中,发现如今的许多初三生,不仅学习劲头不足,就连学习能力都比以前的学生差,真是一届比一届差。就以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来说吧,我所教过的3届的不同学生中,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历史综合题解题能力差这个通病,由于审题不好,答题不规范,造成回答的知识很混乱,甚至出现严重的离题偏题和漏答的现象,造成严重失分的后果。

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为了克服他们共同存在这个弱点,尽快将学生解答问答题的能力提高上去。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来试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我也上网查找过不少的相关资料,也找到了四五种解题方法,这些解题方法好是好,但理论性太强,解题步骤太繁,太过于理论化而感到枯燥,在教学中学生也比较难于理解和接受,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渗透以及多次的练习结果显示,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少部分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但大多数学生的解题能力仍然没有得到相应地提高。

为了寻找一种比较行之有效、通俗易懂的解题方法,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从本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解题方法,化繁为简,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且普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解题新思路,也称为解题三步曲。具体如下:

第一步:审好题,抓住有效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在审题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找出关键词,抓住题目所提供的任何有效信息,可在关键词下面,用笔划上一条线,如时间、人物、思想主张等,并加以提炼有关信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也就是说系统地回顾自己所学过的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组织好相关史实,把握住观点,并将历史现象、时间、人物、思想主张等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中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意义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能取得较高的分,反之,审题不清或审错了题,就会词不达意,离题万里,造成严重失分的现象。

如例一: 19世纪中期美国和俄国遇到了什么危机?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此题看起来难度并不大,但较为复杂,这对于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的初三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人曾于多次以此题来对自己所教的初三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不仅答得杂乱无章,丢三落四,而且有不少学生更是离题千里。如在第一问中有不少学生只看到危机,而忽略了另外一个信息---时间,因此就有经济危机的说法,错了一招,紧接着后面的设问步步跟着出错。这都是没能抓住“19世纪中后期”这个有效信息造成的。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没有审好题导致的错误。

其实正确的审题方法应该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比如时间:19世纪中后期;危机,解决等,这些都是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只要能牢牢地抓住这些有效信息,在答题过程中就不会造成偏题离题的现象,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第二步:列好提纲,分点设问

提纲反映了整个答案的内在联系,基本概括了答案要点,反映了层次关系,所以列好提纲,就基本上完成了答案要求,也为提高答题效率和组织好答案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审好题,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明确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根据题意要求列好提纲,分点设问,这样就可以更清晰、更快捷、更完整地写出答案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如果没列好提纲就凭着感觉答题,就可能出现错答漏答等混乱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但提纲力求简明,不必过详,自己明白即可。

比如上面提到的例一,可以把提纲列为:美国:黑人奴隶制,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废除农奴制。

提纲列好后,答案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错答漏答、颠三倒四等混乱现象的出现。

第三步:逐一作答

列好提纲后,然后针对题目的设问对应一一作答。有几个问就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析。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分不清楚是回答哪个问题,要知道,改卷评分是各个提问分别给分的,而不是问非所答也能给分。答题必须按问题的提问顺序对应答题,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一作答,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条理清楚,语句通畅连贯。这样既能省时间,又能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到此,解题就宣告大功告成了。

本解题方法不能保证学生都能获得满分,它仅仅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尽量避免出现答题错误,尽可能地争取更高的分数而已。经过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此解题方法确实是有效的,是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历史问答题的能力的。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沈萍贵鄂晓媛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策略分析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分析

高阳县宏润小学 闫小俊 张文霞

古往今来,让学生质疑问难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精辟论述。质疑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开始,它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而实现阅读的个性化。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爱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入手。而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则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入手。

1、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意改变课堂角色,把学习的主体真正还原给学生。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则把教师当作了权威,学生个性随之受到了压制,思维受到了束缚,因为害怕和教师不一致,学生不敢主动的质疑问难,久而久之,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这是每位教师都不希望发生的。因此,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必须先从创设民主的课堂入手,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转向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把课堂的学习主体还原给学生,教师不应只关注自己怎样“教”,应把更多的视野投向学生的“学”,努力打破“一言堂”的尴尬局面。

和谐民主的课堂,要求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不仅要充分的了解教材,更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以朋友的身份带领学生一道前进。

2、把赏识激励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人的一生,归结到底,都是在追求赏识和尊重。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离不开对学生的赏识激励。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初始阶段,很多学生不敢提问,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引来同学的嘲笑。这时,我便点名请一位学生提问,当学生提完问题后,我便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大力表扬。这样几轮下来,学生的顾虑被打消了,有几个学生主动举起了小手。

对学生的赏识激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而采用赏识激励策略,应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习惯,这种赏识激励不是违心的,而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认可。可以这样说,赏识激励策略是培养质疑兴趣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把“要我问”变成“我爱问”。

3、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仅仅依靠和谐民主的课堂、赏识激励策略是行不通的,创设学习情

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教学《詹天佑》,如果仅仅从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不仅会让学生茫然,甚至会对文本出现误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和学生搜集了大量材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把搜集来的材料进行了展示,詹天佑的形象在学生眼前鲜活起来,学生从当时的重重困难中解读到了詹天佑的伟大,从情感深处对詹天佑充满了钦佩。

创设情境分为多种形式,利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创设情境只是其中之一。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个体头脑中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创设情境;还可以借助摄像机、DVD等电子设备创设呈现情境。我们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二、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爱问”,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质疑:

1、从课题质疑。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展开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与文本对照,找出差距,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出示了题目,我便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质疑: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白杨是什么? 生2:白杨生活在哪? 生3:这种树有什么特点?

2、从插图处质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质疑问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请学生把插图和文章内容对照,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文中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可我看到插图中的军需处长并不像一座丰碑。

3、从语句重复处质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体会。

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师:文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了四次,你能找到吗?看到这样的现象,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呢?

生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使用这个词语,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生2:作者反复使用这个词语,不觉得单调吗?

4、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质疑。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就有学生提出

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周瑜明明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为什么还要找诸葛亮商议?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为什么还要摆酒席招待他?

5、从作者留白处质疑。

例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我便引导学生思考:

师:那么,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生1: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来新疆工作;

生2: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3: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然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不知道的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吗?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边疆建设者身上的崇高品质。

质疑的方法不胜枚举,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地渗透、引导与小结,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但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会有质的飞越。

三、利用质疑预习表,使学生“问起来”。

1、预习表内容

本张预习表包括了四个板块:题目质疑、字词质疑、句子质疑、部分解疑。(1)题目质疑:

对于题目的质疑可以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质疑,如:《桥》一课,同学们在第一眼看到课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桥?这座桥位于哪?这座桥什么样?也可以在预习完课文之后或是学完整篇课文之后,再次针对题目来质疑,如学生预习完课文之后,就又对题目进行了质疑。这时他们提出的问题肯定和他们第一眼看到题目时提出的问题不一样了。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并不是写的桥,而是写的人,为什么作者却用《桥》作为题目呢?我们这张预习表,是要求学生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质疑。(2)字词质疑:

所有与字词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放在这里。如学生们遇到一些读音不容易把握的字时就可以这样写:“和着琴音”一句中的“和”字应读哪个音?再比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也可以一一列举在这里。还有关于词语用法的疑问都可以写在这里:如“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中的“乘机”可不可以换成“趁机”?因为很多关于字词的疑问,学生大多能自己解决,所以这一板块,我们还设计了字词释疑一项,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学,或利用工具书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做上标记。(3)句子质疑:

所有和句子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写在句子质疑一栏中,但是我要说明的是学生提出的有关句子的问题,如果通过预习自己解决了,就不用写下来了。学生在预习课文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才需要记录在这里,留待课上解决。(4)部分解疑:

因为我们这张预习表是要求学生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质疑,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很多问题在学生们预习课文时能找到答案,所以要求学生先自己解疑。

2、预习表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我会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预习表,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尽量保证预习的效果。

学生完成预习表后,我会逐份检查,认真分析,因为这张表格能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通过分析预习表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比较共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解决的,因为这样的问题不仅出现频率高,而且肯定是真问题。如《桥》一课,我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表后,发现全班44位同学,有14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表达方式,比如:为什么说文中的老汉像一座山?为什么说山洪咆哮,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为什么说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呻吟是人具有的特点,木桥怎么会呻吟?既然有这么多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这些问题是针对文章的表达方法提出的,而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一上课,我就把这18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展示在大屏幕上。我先选了一个比较热门的问题:“为什么说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因为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了。)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作者在用拟人的方法突出木桥摇摇欲坠,即将坍塌的危险情况,并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有表现力。接下来,我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体会其它的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好处。这样,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就解决了。最后我还明确地告诉学生们,他们这是在就文章的表达方法提出疑问,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以后我们在学习其它文章时,也可以就文章的表达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预习表,我们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在质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老师就可以及时引导。比如初始阶段,学生根本不会提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根本看不出学生的疑惑在哪里。于是,课堂上,我们便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如可以在关键词

语处质疑,可以在重点句段处质疑,可以在文中矛盾处质疑,还可以在标点符号、课文留白处质疑。我们还教给学生怎样清晰表达自己的疑惑,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写明白。现在,再看同学们的预习表,我们发现,同学们敢提问题了,也会提问题了,但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杂,提不出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接下了,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老师首先查找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在课堂上一步一步教方法,力争使学生的质疑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

第四篇: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应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确实,孩子们从襁褓中开始牙牙学语,就享受着语言表达的快乐,他们乐此不疲的表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在实践中困惑且不断探索的问题。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课题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希望能在实践与探索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4、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克服惧怕心理。

2、如何利用文本资源,关注学生语言和写作技巧积累。

3、怎样指导观察积累,充实材料库,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4、如何进行人性化的评价,增强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2、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3、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4、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9—2010.10)准备阶段。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提出新的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管理。请专家论证方案,申报课题方案,再搜集相关的资料,组织培训,推出研究策略、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2010.11—2011.7)实施阶段。在骨干力量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展开研究,认真做好阶段性课题的总结与反思,并编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论文集,完成《案例集》和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阶段(2011.8—2011.9)总结阶段。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先进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答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饿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城市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题,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任,作文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作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协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无比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如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活动等等,切实提高学生苦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样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旧司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题材,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舒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协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这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小学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字斟句酌。我们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倡导互批、自批和众批,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及调查报告

(3)低、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录4次。(4)相应的论文。

(5)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扎实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活动至关重要,我们要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好。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是社会现实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与生活经验,以至于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对课外读物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作为语文老师,为学生创造零号的课外阅读条件,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一大保证。因此,我们应采用多种的方法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比如,教室里,可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开辟“读书角”、“心得体会交流角”等园地;也可设立图书角,并配备班级图书小管理员,图书定期轮换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上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吸引学生学习课外书;在训练习作过程中,及时表扬班中喜爱阅读的同学,请他们谈爱看书的体会,如何借鉴优秀习作来写好习作成功经验,随着年级升高,可开展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写作竞赛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浓厚的氛围,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这里,教师还可针对学生个别化的特性,介绍他们阅读相关读物,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对“贪玩、不求上进”的学生,教师应介绍他们阅读关于鲁迅、郭沫若、爱因斯坦等名人勤奋、自学成才的读物,让他们感悟到“低分未必无才,勤奋必定成才”的道理、对“高傲、好出风头”的学生,教师应介绍他们阅读诸如“大雁飞行”、“群狮捕食”等相关读物,让他们领悟到合作才能成功的真谛;对“懦弱,与世无争”的学生,教师应介绍他们阅读有关新加坡、日本等从地少人多的资源小国成为亚洲经济大国的相关读物,使他们领悟到如今世界充满竞争,惟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生存的道理,使他们真切地体验到读书有益心智,激起他们“我要读”的动机,真正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习惯。

1、讲练结合:这里的“讲”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阅读后自己讲。低年级进行简单复述;中高年级讲前拟发稿提纲,或拟要提的问题及答案。学生所提问

题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其他学生也乐于答题,促进全班学生对自读课文的研读。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文章,最喜爱的人物,最感兴趣的事。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自读自做,师生共同评议。学生也可自发组成一个读书小组,交流读书心得。

2、比较、扩展。在课内,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总结并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课后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运用从课内学到的学法,独立阅读理解,扩展学生课文阅读范围。如,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掌握了借物比喻的写作方法,这时可让学生课后学习《闷头花》、《甜藤儿》这两篇文章,思考解决文章是借闷头花和甜藤儿来告诉人们有什么道理。

3、交流讨论。阅读后,学生间可互相交流反馈阅读的情况,可共同讨论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互相交流学法心得。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日臻完善,同时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4、读书做笔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段、篇摘录下来。这摘录时可分类进行,如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为进一步运用这些好词佳句创造条件。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使它们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材料,形成能力。

此外,可举办阅读知识小讲座,传授一些较好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技巧,养成边读边想边批、勾、画、注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足够的时间保证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首要条件。如今的小学生仍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这成了进行课外阅读的严重障碍。为了给予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我们教师应首先做到改进课堂教学,少讲精炼。但是毋庸否认,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特别是许多边远山区的学校,课堂教学仍停留在“授受”的层面上。在课堂上,教师好像有讲不完的“知识”,问不完的“问题”。这样一来,大量的练习只好安排在课外完成,因此学生在课外时间只能淹没在所谓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之中了。为此,必须彻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少讲精练”上下功夫,多留些课外时间给学生。其次教师应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时间。过多的课业负担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自然也就挤掉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此,教师应依据上级有关“减负”精神,确实实施“减负”计划,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及学生的作业量。学生的作业(除实践性作业)尽可能在课堂里完成,而且应坚持精简的原则,坚决摒弃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以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选择学生合适的读物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方涉猎。写作知识要读一点儿,历史地理要读一点儿,童话寓言要读一点儿,科普文章也要读一点儿,切不可“偏食”,从而增加知识储量,这对于学好语文很有好处。所以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情节生动有趣的注音读物或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等进行阅读;中年级学生兴趣逐步发展,对于英雄人物事迹及科普知识饶有兴趣;可以为他们推荐这方面的图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而且可以适时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名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其次可采取课内外结合的阅读原则。坚持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效果大有裨益。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课内的学习延伸和补充。通过阅读,了解与课文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以及故事的发展等。如学习《只有一个一球》一文时读读《少年百科全书》,了解一些有关地球的常识;学习《狱中联欢》时读读长篇小说《红岩》,深化对革命前辈不屈斗争的感受和理解。(2)阅读技能的实践与运用。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帮助形成稳定的阅读技能。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原创)(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原创)(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

    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课题方案 贵阳三十中王保敏 研究内容: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研究对象:初一(2)班、初一(4)班 研究目的:通过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

    培养学生讲话能力

    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刻不容缓学生在校内校外乃至家庭生活的众多场合中,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其主要渠道都是靠说话,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也必须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现在的......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城固县沙河营镇上道院小学李 瑞 邮编: 723206电话:*** 择要: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以读为本,激发学生......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本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着“塑造心灵,启迪智慧”总体思路,做到务实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先进教......

    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改革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例如,一篇好的文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商州区板桥镇岔口铺小学雷建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案例分析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