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嘉定区江桥小学 金小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学会运用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陶冶高尚情操,为自身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建议中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的延传,不就向我们证实了“多读”的神效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付诸实践,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的“课外阅读”是指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放学后、休息日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网上。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而“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素养。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了解它,在了解的过程中会专心致志,会有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扑塑迷离的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有形无形的干扰,学生更是无暇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首先,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字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列出图文并茂的“新书推荐”内容,拿出自己所买的书籍和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趁热打铁,在教室中设立了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书籍,让学生阅读之心蠢蠢欲动。
2. 有目地的提供读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从学生的借书卡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年级以上以图书儿歌为主,二年级以故事为主,三、四年级以成语故事、寓言、神话为主,五年级除故事外,还爱看传奇的惊险小说等。男女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区别,女学生一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大于男孩,而男孩的兴趣更广泛些,对科幻类、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大一些,我们根据广泛的爱好,为学生提供读物,学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是最好动的,也是最有活力的。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保持阅读的持久性。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推荐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会随着电影的情节而道出情节发展内容,时而情绪悲愤;时而神采飞扬;时而嫉恶如仇;时而拍手称快。那瞬息万变的神情真使人忍俊不禁。同时,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班中举办读书漂流和交流活动,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声情并茂地推荐给对方,同时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兴致盎然地沉醉于书的海洋。
二.以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
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县得尤为重要。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速读光有速度不够,关键是质量,我还设计了是非题来检测学生的速读质量,同时还安排了一个反馈方式——说,并为他们提供了说话提纲(如:1.介绍阅读篇目 2.介绍主要内容3.介绍“我”的感想),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最后请其他学生依据说话提纲来评一评,亮一亮分。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 读懂原文 B 叙述原文要精练 C 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 D 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以提供充裕时间为保证。
学生每天要上课,课后还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时间所剩无几,尤其是贪玩的学生,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时间,我除了一节阅读课外,还把晨间和晚托的时间充实进去,这样使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进行阅读。
四.以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1.根据教材内容和作者,为学生提供拓展读物。例如:依据五年级教材中的《一棵小豌豆》,我们提供《安徒生童话作品集》作为学生的拓展读物;根据《天上偷来的火种》推荐《希腊神话故事》,根据《林海》推荐老舍《猫》、《四
世同堂》、《骆驼祥子》等的作品。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使阅读范围更广泛。在教师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同时,还要逐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学会选择读物。开始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向他们介绍图书室有什么书,是怎样分类的,建议他们可选择哪些书,同时指导选择方法:如怎样查阅目录,怎样了解书的内容——“阅读内容提要”,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章节„„然后每周安排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图书馆自由借阅。班级图书角也是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的好去处。图书角的书源来自每个学生,品种繁多,班级图书管理员,经常在学习园地上推荐好书,出墙报介绍个人阅读体会。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爱去的地方。
五.以加强阅读评估为保障。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和评估,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读书记载卡检查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量是基础,通过建立相应的“读书记载卡”抓检查落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标。“读书记载卡”内容为:时间、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老师或家长签名。
2.批阅“积累和写话本”评价学生阅读的质。能否根据要求,做好摘抄和积累,写下读后感想是衡量学生是否看懂读物的重要标志。因此每次检查后,我都适当评分并写一些“你真是个小才子(小才女)!”“你真会读书!”等语言对学生鼓励。如果发现学生积累的语言过于简单,对提高自身语言素养的价值不大,我会客气地附上一句:“老师发现,你的语言水平已经超过了你今天积累的语言!让你的语言的积累成为你语言发展的目标!”,激励性的批语,让我每次批阅都会产生来自于学生进步的惊喜!
3.开展活动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定期通过创设活动平台,开展经典朗诵赛,成语典故荟萃,名著导读,积累本、写话本展览,创编童话、寓言故事,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一分钟信息交流等活动,并进行“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展现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的品位,形成阅读的持久性和良性阅读循环
方式。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
金郝庄镇中心小学 康素芝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到一本好书,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在校期间,我建议孩子们多读好书,以便闲时阅读,因为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名人对话,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可见,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是聪慧的。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乐趣。可以增加广阔的知识,还可以写作文的时候用到很多优美的词语和段落等等。
1、多看课外书可以增加知识,懂得越多,视野也越开阔,同时也能从小就培养一种很好的习惯。
2、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可见,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
1、多鼓励学生。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2、正确利用好课外拓展。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了课文《草原》,可让学生读读老舍的文学作品话剧《茶馆》,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学了《小草和大树》可让学生读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 2
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6、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三、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四、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多彩的活动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教师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例如: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指导并帮助学生在年级内或学校范围内展览好的读书笔记,供学生观摩、参考。组织征文活动,对学校重点推荐的优秀图书,开展“读书一得”征文,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组织读书演讲,把读书活动和演讲活动结合起来。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竞赛,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著作或文章的作者、书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播放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等形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此外,还有速读竞赛、人物评说、交流心得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还能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充实学生的生活,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范文模版]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索能力摘要: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教育部对科学课标做出了修订,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理应受到重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概念、科学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探索 培养
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不同,形成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下面我谈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教育活动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如:有趣的吸铁石,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等都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给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学生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中学科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和学生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他们试一试哪些材料要沉?哪些能浮起?再想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能沉下去。在操作中,孩子们思维活跃,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进去,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石子,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也好。
三、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实验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科学兴趣,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动者。如教学《液体》一课时,做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实验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兴趣很浓。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玩乐中学习。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创造状态。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积极、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加强指导,提高探究素养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大量、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影响学生,满足学生人人都能操作、探索的需要,因此,我们平常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操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首先强调探究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玩高兴了要有所收获才行。其次交给活动的方法,有的活动如果不教给方法是很危险的,比如做“热水在冷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冷水在热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这个实验,不指导方法很容易让学生烫伤。再次要制定必要的规则,比如倾听的规则、“停”的规则、及时记录的规则等。关注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善于与同伴合作,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是否尊重事实,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指导学生带着目的去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得出的结论尊重事实等,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
五、注意适时的鼓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对孩子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不要横加指责,不要过多的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环节,如孩子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出现五角星、小红花、红旗等表扬的画面,还可以加上你真棒、太好了等语音,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电脑中的表扬对学生是一种新的刺激,很有激励作用。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学生一样的探索者,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激起学生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第四篇: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佚名
2010-4-9 来源:教学论文网
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南昌市新才学校易群
内容摘要: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本文主要阐述“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实验中所采用的最有效策略: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选编书目;有效指导;读书活动
一.课题提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98年4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95年8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我国台湾省于00年8月开始在全岛内从学校、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了儿童阅读计划。的确,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在少年时代没有大量阅读过中外名著的人,他就很难为自己的发展构建坚实的、宽厚的基础。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者,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其成长经历,无论他是否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肯定都会有过一个大量、专注阅读的阶段,肯定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且是得益于出了校门后的“课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多读课外书,因为书是启智的。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二.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我们实验班的老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们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童话卷、诗歌卷、散文卷、科学文艺卷、小说卷、故事卷;少年侦探易拉明科学探案系列——《神秘的脚步声》、《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逊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
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学习报》、《少年儿童故事报》、《报刊文摘》、《衢州晚报》、《少年报》、《读者》、《小学生时代》、《少年博览》等。
2.读书活动荟萃例析
(1)建立“读书积分卡”
建立“读书积分卡”。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每个实验班都成立了读书会,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实验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可积10分。设立“读书星计划”,四至六年级学生积满50分,可获得一颗读书星,获得30颗读书星,将荣获“班级读书大王”称号;获得60颗读书星,将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的学生,可获得老师赠送的精美图书一套。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a.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b.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实验班的每位学生都做得非常棒,在每学期一次的读书成果展览会上,孩子们的剪报本、摘记本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故事报、新闻报、诗歌报、作文报、图案报、生活常识报、数学报等精彩纷呈,摘记内容丰富生动,值得积累,很有价值。通过评比“优秀剪报手”、“摘记小能手”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热情。
(3)争当最佳图书推销员——孩子们开始热爱读书了,可书从何来?a.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里有藏书几十万册,除必读书外,每个学期再搞个调查,列出班内学生最想看的书目,每个月让图书管理员到图书室去借出多于班级学生数10本的书,做好有关登记后,一一借给学生看,然后在每天中午半小时阅读课中,学生可以随时先还后借,每次限借一本,最迟在7天内归还。b.学生个人购书。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课外书。在班内
搞个图书推销活动,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好书,再借给同学看,看完后讨论讨论。凡推销成功一人者可得10分,谁推销的多谁得分就高,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图书推销员”若干名,实验老师要对这些可爱的孩子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当然《借书制度》得人人遵守,爱护书籍的教育必不可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损坏丢失照价赔偿”得警钟常鸣噢。
(4)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
实验班每学期都要组织“读书节”主题读书会活动,且各有侧重,三、四年级为童话系列;五年级为古典名著系列;六年级为了解中外著名诗人、作家与作品系列活动。而背诵积累中华古诗词活动则始终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且这是长大以后没有办法弥补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五篇: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
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
《平阳少艺校教导处》 作者:陈碎林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第三次全教人开幕式上,江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把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使命,任务交给了教育。在这之前,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直截了当地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呆板的教学制度。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创新,在于创造性的劳动。大家知道,我国的学生在校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非常强,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的各项比赛中,成绩都非常出色,同样一类题目,中国学生已经做过成百上千道了,而外国学生才只知道一些皮毛。但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同之时,也曾发现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这种现象在我们温州地区的学生中,也常有发现,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对于我们小学常识课上的手工制作,科技制作小组等等活动中,如果老师没有讲到的,学生不知如何入手,主动学习,实践的能力不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针对实际,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组成课题组,集中了我校的精兵强将,对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所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的探索,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其次,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影响。美国科学家认为,有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的人才的新发现、新发现、新成果,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C?W?Taylor)提出,创造的劳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的创造性(creatirity),那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具有21世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我们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存着重大的意义。最后,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的人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实验目的
1、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假设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亦有帮助。
2、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把创新性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独创性)与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结合起来,综合培养才能凑效。
3、创设民主、安全、和谐及温暖的氛围是进行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必要的环境条件。
4、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差异(认知的、情感的)采取不同创新教育策略,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普遍的提高。
(二)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的教师要提高“为创造而教”的自觉性,发挥好主导作用。
2、基础性原则 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严格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3、渗透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活动训练的同时,要把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为一体。
四、实验对象:
从小学的五年级两个班中,选定五年(1)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由于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各只有一个班,只能分为实验前和实验后班进行比较。
五、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将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培养集中表述为:“四爱”、“六会”。“三爱”指爱观察、爱发问、爱思考、爱拼搏;“六会”指会观察、分发现、会提问、会想象、会解答、会活动。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林崇德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所以,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当然,这是就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或者途径而言。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既可以成为培育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窒息创新的坟墓。所以,我们为搞好这项实验开展了以下工作: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向实验教师印发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资料,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首先,我们搞清两个基本概念的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它是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它又不同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但有创新意识中的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还要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冒险精神。实践能力,它并不是单单指的行动操作的能力,还指它对知识自学探求、综合迁移的能力。其次,努力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在学生观上,我们鼓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允许落后,鼓励冒尖”,主张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又要大力发展个性。再次,在实验教师自学基础上,进一步将学习引向备课、评课,促进实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最后,大力倡导教师勇于改革,认真总结创新教育的教学经验。
2、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教师把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大脑风暴法”训练学生。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对办法或答案正确与否不必考虑,教师也不作任何评价,但要鼓励学生在别人的想法中寻找启迪,一直到再也提不出新想法为止。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修改、合并,从而产生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答案。因此,对于意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学过程,我们也将其分为了以下5个阶段:引导唤起、自学探求、多项求解、突破创新、综合迁移。从学生的活动情况和教师的辅助要求两方面来反映。具体见下表:
阶 段 学生的活动情况 教师的活动情况
引导唤起 在感性接触教学材料的同时,引发质疑、探索求解的兴趣和冲动。促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引疑。自学探求 跃跃欲试的情绪高涨,探索答案的激发,通过自学探求答案 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出自学提纲,提导学生方法,不断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引发、引深、引升。
多项求解 充分动脑,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条途径多方面、多角度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多项求解的机会,师生通过讨论,争疑,引导好学生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综合运用。
突破创新 克服思维定势,总结前一段的经验教训,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纳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图式,优化认知结构。综合迁移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并延伸到课外,强化知识,形成简单的独到见解。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放到整个体系中,肯定学生的探求结果,让学生在成功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3、创新作业法
创新作业应是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经验等尝试解决的问题(可在校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延伸、展开),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迁移、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教学、教材服务,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可全员参与。二类是由教材中得到启发引伸的问题,通过课后解决,得出结论,它不是对教材的解释、重复,可学生个别参与。例如:我们在五年级课文《滥竽充数》教学后,学生纷纷写出了作文《南郭后传》,作文的大意是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终是被斩,然而南郭之妻教他的儿子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最终成了当时最有名的吹竽高手。有的学生还把他取名为《南郭学艺记》写出了南郭总结教训,下定决心学到了真本事,齐溟王看见他这么有长进,不但免了他,还奖赏了他。这样的创新作业,不但学生乐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随堂表扬或橱窗展览,对具有独创性质的作品,我总是“小题大做”多加赞扬、鼓励。这不仅为日后创造新形象作好铺垫,而且,他那新颖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也会使班级中的同学找到自己创新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出众的新形象。
4、诱导质疑法
诱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好课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大胆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向权威挑战,去“疑人之所疑,疑人之所不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培养了学生的爱发问、爱思考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形象直观法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音像、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爱观察的能力。
6、想象引导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7、鼓励表扬法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如:一次音乐公开课上,一位音乐老师放了一段音乐,问学生: 音乐里的节奏型模仿了什么动物奔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马”。然而混杂其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了教师的警觉,;因为那个学生'刚才是说的是牛。此时,教室学生一片哄笑。在这哄笑声中,学生在低声嘟哝:'笑什么?牛急了也是会奔跑的。”如果此时,教师说:“我看你倒像是一头牛,不动脑子!”很显然这个学生以后绝对不会举手,然而我们的音乐老师还表扬了他,实践证明,这个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提问时,表现的相当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表扬鼓励法是我们经常要用的方法,我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不但能让回答得好的同学受到表扬,也让回答错误的同学也能受到老师的称赞。
8、组织讨论法: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完善的解决;或者提出多种解答方案而后通过集中思维,腮选出最佳的答案。
9、竞赛激励法: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过程中适当穿插“对抗比赛”“抢红花”夺金牌”等学习竞赛活动,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与潜力。
(二)以校园活动为阵地
通过自己的实践,人们往往能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去寻找和运用他所需要的知识,使他学会主动地、创造性的在实践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这是激发创新精神最有效的方法。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是要等到到先把头脑“装满”知识后才开始,而是一种掌握知识的积极的方法和必以之路。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很大胆地利用了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一切活动,以校园活动为阵地。开设了第二课堂,开展了科技教育,每周专设一节科技课。还专门开放活动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常规竞赛,如“七巧板”“小发明制作”多媒体广告设计”以及新厂品设计,等等。之后,为学生专门举办集体或个人展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他们乐于创造,乐于实践。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功,乐此不彼,长期坚持,不能说不是一个好方法。营造一种环境,让大家在这种创新活动下,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人尊重,并像一个慈爱的妈妈保护婴儿一样去保护他。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的一些文化布置,让其自己设计黑板报。我们还鼓励孩子创造出课间更趋向文明的玩法。我想,只要我们,长此以往,及时表扬鼓励,不失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以社会实践为课堂
1、走进大自然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它本身也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如:一天,我带着孩子上九凰山,观察秋天,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作业:“为什么一些树九月落叶,一些树十月落叶?”之后,学生就亲自去进行观察找答案,问老师问同学问爷爷,最后,他终于告诉我,那是跟季节和天气等客观因素有关的。
2、培养动口、动手及勤工俭学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动口,非常有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我们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可实践性的课题,让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我们叫了一个学生,要他研究,“人们运动后多长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于是,这个学生就自己先跑步、记录心率,然后自己进行分析,等到那天的晚自修,在登台演讲,他很高兴地在讲台上汇报自己的一大研究成果,获得了一阵阵掌声。此外,我们还允许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花来让其在教室外观察,我们还大胆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不用那么过份地讲究谦虚谨慎。
六、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小学校五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的结果如下: 表1: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班 27 21 100% 77.7% 提升了17% 对比班 28 18 96% 60.7% 我们对小学一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2: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23 22 100% 95.6% 提升了8.7% 实验前 23 20 100% 86.9% 我们对小学二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3: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28 28 100% 100% 提升了21.5% 实验前 28 23 85.7% 78.5% 我们对小学三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4: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37 35 100% 92.5% 提升了8.8% 实验前 37 31 100% 83.7% 我们对小学四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5: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38 36 97.3% 92.1% 提升了5.3% 实验前 38 34 97.3% 86.8%
从表1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宾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
从表2、表3、表4、表5来看,合格率都提升了,虽表5中实验前与实验后差距不大,合格率也未提升,但也可以说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大大优于实验前。
七、结论:
教师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从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是一年来教育实验突出的成果之一,这表现在:
1、加深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创造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教学的认识,创新教育不再是外在的东西了。
2、许多教师能自觉地进行教科研工作,研讨创新教育。有些老师还发挥创新精神,自己编一些训练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11月16日,泰顺县龟湖镇中心校教师来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时,我校教师还以一个创新的课堂,开放式的教学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备课、评课中不可或缺的思考和评价要素。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此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与提高,他们乐于动手、动脑了,大大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实验,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摸索逐渐积累经验。
八、讨论:
一年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实验,目前,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首先,我校是一所寄宿性的学校,有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开展起来因安全因素的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时间较紧:由于学生学得文化与艺术方面知识和技能较多,留下能够从事一些大难度的创新作业时间较少。
九、参考文献及附录:
1、陈至立,《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荐2001年3月
2、《创新教育理论新编》温洲市教育研究所 3、张景焕《创新课堂教学百例》山东出版社
4、赵丽敏、罗玲玲等〈〈创造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毅红〈〈创造力的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 6、赵宏〈〈人的思维与创造〉〉解放军出版社
7、温寒江〈〈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浙江省出版社
课题组组长:陈碎林
课题组成员:詹珍珍 周贤水
徐海清 林素芬 报告撰写人:陈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