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

时间:2019-05-12 01:4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

第一篇: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

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化整为零、同类排比、化大为小。

读书心得写作的主要类型有:感发型或随兴抒发,或借题发挥。不必面面俱到,但应观察深刻,文字灵活、论述型(贯穿全书,提纲挈领,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以及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藉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着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源流型(评介该书所涉级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该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以上诸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读书心得写作的重点内容包括:引言、纵向之历史性回顾、横向之生活经验、个人感思、结论。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有所不同。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但必须注意要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要完成一篇读书心得,首先列出这本书的基本资料,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有时也可以不拘形式、不用条列而在文章中叙述介绍。再写出这本书的内容大意,比如这本书主要在描述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摘要性的简介即可,千万不要冗长复叙,本末倒置。

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有许多可以发挥的地方,一本书的内容可能有五万字,一篇读书心得可能只有一千多字,当然无法面面兼顾,所以好的读书心得一定要选择重点,有感而发。不过别忘了,写读书心得最重要的关键——认真的阅读原作,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要点,要像蚕儿吃桑吐丝般吸收发表。如此必能提升我们阅读理解和鉴赏的能力,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今日阳新时间:2011-10-12 9:46:00文字大小:【 大中小 】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

一、借助讲故事活动诱读

讲故事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对于低年级教学更为重要。我在低年级教学时,每周设立一节“故事会”,每学期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准备1-2个故事。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故事书已成为每个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学生的书包中、课桌里、班级图书箱内可随时看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科幻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白雪公主”、“丑小鸭”、“女娲造人”、“揠苗助长”……学生们都能讲上几段。对一个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学期能讲上二三十个故事,相当于读懂二三十篇文章,这是个不小的数字。

二、借助读书交流会引读

读书交流活动是引导中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形式有:细品、复述、体会、表演、介绍。细品,大至布局谋篇,小至标点符号特别是对一些优美词、句、段细细品味。学生在细品中能更好

地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丰富、有新意。体会,有些文章,学生看过之后会感慨万千,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表演,即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表演出来。这样的交流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学生将看过的名著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作介绍,以激发其他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总之,学生要参加不同形式的交流就必须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三、读书给学生听

读书给学生听被吉娒?特利里斯说成是“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

从本学期开始,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每节课里挤出五分钟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读书给学生听,他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趣盎然。有一次,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的精彩片段,课后竟有多人到办公室向我借阅,还有同学用零花钱买了这部小说。在学校图书室开放的时候,我发现读书看报的学生我班最多。几个星期下来,读书成了班上的时尚,不少学生看上去颇有书生气呢!

四、结合课文学习,推荐课外读物

在教授课文时,可在学生学会独立的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惊弓之鸟”,我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太阳”等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可介绍“三国演义”给学生读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后,可参考大纲中的“小学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诵相关的古诗。

五、指导积累词汇

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句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并表明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同时丰富自己的语汇。在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若发现学生能运用从课文读物中的佳词美句,应抓住契机,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尝到甜头,乐此不彼。

第二篇:心得写作方法

心得写作方法

1.随记法

平时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将看到的能让自己有所感悟的事迹或者是物品记下来,并写上感受。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的感悟,无论快乐或者悲伤,欣喜或者痴狂,各种各样的心情都可以记下来,慢慢的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向。也可以知道是什么牵引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列:白白胖胖的云儿,像可爱的孩子洁白纯真的脸,用微笑衬托着蓝天,调皮的阳光透过云放射出金色的光线。微微的风温和的吹在我的脸上,我的心情一片大好。

2.共鸣法

有时候,老师会出一些写心得的作文,比如电影的观后感之类的。我们可以在看过这一个片子后,把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用几句话概括一下,然后找出泪点,夸大这个感人的地方,然后,加上自己在生活上能够有一些共鸣的地方,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再在结尾的时候点上一个题,或者来个首尾照应,那么一篇观后感就成型了,也不需要担心会篇幅太短这类的问题。

3.思考法

可以多借鉴一下像是文学名人他们的散文文集,可以从中去了解名人们的思想,看他们在生活中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可以从中做些学习,提炼,将他们好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就不怕写不出好的文字来了。

第三篇:心得写作方法1

心得写作方法

心得体会,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感受,要写出自己的感想和意见。如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读书心得体会的有下列不同的写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二)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读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以后,可以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写法,先说结果,然后说明为什么是这一种结果的原因。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

总之,心得体会写作的方式繁多,最重要的是写出你看过什么东西,对它有些什么意见和看法。养成写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也是加强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其关键点不在写了多少字,而是自己学习后真实感受“所得”。首先还是要“多读”,熟悉学习内容,起码要知道它到底讲了些什么;其次要多想,多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明白它的内在含义,再次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要摆正心理态度,不要把它当成一件不堪重负的任务来完成,就算它原本就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反正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为什么不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把它做好呢。事实上,许多成功事例都是从一件件小环节小事情方面积累起来的,我们要是能用心去写好每一次的“心得体会”,说不定还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四篇:论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论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文写作方法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这里也有几个讲究:

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

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

(一)关于文献梳理

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

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

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

2、如何梳理文献?

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

(二)如何使用文献?

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

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

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

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

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

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

三、论证的逻辑

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

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

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

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

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

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

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

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

五、论文的结尾

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

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

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

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第五篇:诗歌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得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得艺术就是诗歌。下面是诗歌写作方法有哪几种,请参考!

诗歌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

记叙人物得经历或事情得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得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得值得纪念得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得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得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得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得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得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得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得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得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得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得坚贞品格得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得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得辛劳,对句直抒诗人得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修辞手法(修辞格):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得事物形象化得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得山比做银盘里得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得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得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得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得茂盛和花得凋零。

夸张

对事物得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得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得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得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得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得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得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得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得落叶声对滚滚得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得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得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得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得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得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得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下载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心得的主要写作方法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蔗有多高读书心得

    双流区西航港幼儿园读书心得体会 —《甘蔗有多高》 藉此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活动,幼儿园开展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家庭”的读书月活动,全员教师、幼儿及家长都沉浸在此活动......

    《网络营销有绝招》读书心得

    《网络营销有绝招》读书心得 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营销、多媒体的信息形式、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模式、市场虚拟性和消费者主导的个性化营销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使得网络营销发展......

    《教有所得》读书心得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我多次看到李镇西的书,都没有想去认真地阅读。为什么呢?可能是自己没读这些教育书之前,都已经在心里下过定义,就是这类书要么板着面孔说教,要么故作深......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一: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教有妙招》一书,收集有150个育人范例,大部......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心得大全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心得 现在,教育随笔的写作越来越盛行,许多教师将它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的写作就是其中一种,可是初写时有误区,我愿和广大教师一起来探讨学习,放弃......

    赛达作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SAT作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Basics of the SAT Essay 1. You are only given 25 minutes to complete the essay. But trust me „when you take the real test, it’s not goin......

    有关于匆匆的读书心得有感[合集]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不论怎样,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有关于《匆匆》的读书心得体会,以供参考读书心得一轻轻地打开书本,低声诵起了......

    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有哪些[5篇材料]

    大学生读书心得笔记有哪些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