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积累教学案例
阅读积累教学案例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陶先生提倡“兴趣教育”,他认为兴趣是成事的关键.。因此,我认为有好书还得有阅读的兴趣。如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这一直是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老师所要直面的问题。我从我班的实际出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案例过程
开学伊始,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室内,张贴了很多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是我精心挑选的,从四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出发,多角度选择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对读书的阐述。有介绍读书意义的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有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等。还在教室一角设立图书角,取名为“语文午后茶”,里面专门放我每周为学生选择的课外阅读资料。这里面有与教材有关的拓展资料,有知名作家的童话故事、还有本班小朋友写的文章。我让学生在课余自由阅读这些资料,读后要做摘抄,并利用空闲时间交流。结果,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他们不仅争先恐后阅读这些资料,还为自己取了丰富多彩的别名纷纷“灌水”,甚至还有学生把自己的得意大作放到里面供大家看。这杯“语文午后茶”真是“喝”得津津有味。
二、案例分析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至关重要的。“语文午后茶”中的书本有的贴近学生爱好,使学生有阅读的动力;有的拓展教材内容,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学生产生了动力,就能主动去了解、探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我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能使学生避开芜杂的材料,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有价值的作品。
“不动笔墨不读书”,而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我要作精心指导、让学生在读书中循序渐进。读什么书,怎么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只停留在“看”几本书,而且看过就忘,那他读书的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读书活动的中心工作。即要求学生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喜欢的内容摘录下来,从段落到句子,乃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都可以。开始,学生往往只会摘抄一些好词,而忽略了一些好句。通过交流,学生懂得了怎样使摘抄的内容更丰富,更实用。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我利用三月份学校搞的小小读书节,对学生的读书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了有个性的创新。文艺节目中有以古诗文吟唱的形式,有以童话剧的形式汇报读书活动,有展示“读后感”的,阅读成果汇报交流成为我班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写作能力,增加了文化底蕴。
三、案例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得浓厚了,阅读面变得开阔了,现在他们不用我督促,也知道自觉地去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一些学生读书走马观花,只顾看情节,不去细细体会其中的含义。少数孩子语文基础薄弱,读书速度偏慢,兴趣不足,等等。我今后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教训,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第二篇:读成语,积累写作词汇教学案例[小编推荐]
读成语,积累写作词汇
---<<成语故事>>阅读积累汇报课案例
锦江小学
邓桂英
一、设计理念
游戏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大脑疲劳。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从而达到长知识、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成语故事》这本书是我班专题阅读的课外书,书中共有近两百个经典故事,生动有趣。每个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饱满,孕育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通过共读交流分享,既激发了读书热情,又积累了许多成语。
三、教学策略分析
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汇报分享,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反馈来进行教学,启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来谈论自己从书中所受的启发。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读书热情较高,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性。少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但还有小部分学生的言语思维有点滞后,甚至不愿发表见解。教学时将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帮扶。
五、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学生实际和本书的内容特点,通过游戏进一步交流,巩固所读的成语,提高词汇量,增强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一系列的成语竞赛活动。
2、核心目标:积累成语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3、附属目标: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准备
1、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当主持人,把活动场地设计半圆形,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方阵,并冠以不同的方阵名称。
(三)教学过程
1、导语
师:同学们,近两个月来共读的《成语故事》一书,走进成语王国,尽情享受成语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欢乐,相信我们的记忆仓库已经储存了许多成语,今天我们要把他们取来用一用,将在这里举行别开生面的比赛,希望同学们能大显身手,看谁能金榜提名,让人刮目相看。
参加今天这场比赛的有四个队:
红队---新康小学三年(3)班第一大组的同学,欢迎你们!黄队---新康小学三年(3)班第二大组的同学,欢迎你们!蓝队---新康小学三年(3)班第三大组的同学,欢迎你们!绿队---新康小学三年(3)班第四大组的同学,欢迎你们!
2、宣布比赛规则
(1)比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每队必答题由各队合作完成,答对一个成语得2分,其他队耐心倾听,影响他队答题者酌情扣分。(2)抢答题,在团队中商量,得出结论后迅速完成任务的,得5分。
(3)各队选一位博学多才的同学做队长。希望各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团结合作,旗开得胜。
(4)比赛共分四个回合:(出示课件)第一回合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第二回合 博闻强记 见多识广 第三回合 灵机一动 急中生智 第四回合 心有灵犀一点通
3、《成语故事》读书擂台 第一回合(1)第一局
师:首先进行第一回合的第一局比赛。这是一道必答题,在不少成语中含有动物的名称,请你填空。(出示相应课件)
红队:()肠小道 黄队:()立鸡群()视眈眈 调()离山 蓝队:杯弓()影 绿队:打草惊()()急跳墙 对()弹琴(各队看大屏幕依次答题)(2)第二局
师:第二局的题目也是必答题,很多成语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请你填空。
(出示相应课件)
红队:狼()狗()黄队:()高()低 蓝队:()重()轻 绿队:披()沥()(各队看大屏幕依次答题)(3)第三局
第三局的题目也是必答题,根据意思写成语,请你填空。(出示相应课件)
红队: 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黄队: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蓝队: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合。()绿队: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各队看大屏幕依次答题)第二回合
师:在第一回合“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比赛中,某队略胜一筹。第二回合“博闻强记 见多识广”,这一回合是抢答题。下面的成语跟某个历史任务有关,你能说出这个人名,讲出这个故事吗?(出示相应课件)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班门弄斧 百步穿杨 投笔从戎 惊弓之鸟 画龙点睛 第三回合
师:第二回合比赛,各队旗鼓相当,精彩分程,令人叹为观止。扣人心弦的第三回合“灵机一动 急中生智”就要开始了,大家有信心获胜吗?这一回合是抢答:看数字说成语,例:1 4(接二连三)。(出示相应课件)2 5(丢三落四)9 9 9 9(万无一失)5 10(一五一十)1 9(一言九鼎)第四回合
师:第三回合的比赛,某队遥遥领先,但是其他三队不要灰心,后来者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接下来进行的第四回合——“心有灵犀一点通”,请各队派出三位选手,甲点击鼠标,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个成语,乙背对屏幕,根据丙的神情,动作,表演,猜出这个成语(说出与之接近的也能得分)
穿针引线 一刀两断 东张西望 金鸡独立 立竿见影 拔苗助长 掩耳盗铃 咬牙切齿
(四)活动小结
师: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某队得分最高,被评为“成语大赢家”,恭喜他们。不过今天大家都是胜利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收获。
(六)、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游戏教学,把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体现出来,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在团结互助,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让同学们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三篇:积累运用教学设计范文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① 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② 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 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④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的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回忆成语故事背诵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检查。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背成语、积累成语。
1.听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成语的规律。2.学生齐读。
3.师讲述反义的成语的特点。4.学生自由讨论。5.检查
6.找带“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成语,看哪组写得多。
三、默写成语。
(二)阅读。
一、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1.看图导入激趣。
① 播放影片后,猜成语。
2.学生自读故事,完成自学要求。① 把短文读正确、流利。
② 读懂故事内容,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 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同桌交流理解成语的方法。④ 体会《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汇报交流情况。4.练习讲故事。① 讲故事要求。② 自己练习讲。③ 同桌评议。④ 指明讲。
第二课时
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⒈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⒉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⒊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⒋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⒈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⒉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⒊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⒋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⒌想后:结果会怎样?
三、明确演讲要求。
⒈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① 想好演讲的内容。(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② 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 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⒊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⒈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⒉鼓励第一次畅谈不理想的同学再来。
⒊综合评议,选出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到全班演讲。⒋各组代表演讲。
⒌小组评价,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扩展运动。
写一篇作文,把“最敬佩的行为”或“看不惯的现象”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作文:学写读后感。
2.做人:多读书,重情感,写好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读写作提示,了解写读后感的相关知识。
⑴什么叫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体会感受或受到的启发教育写出来,叫读后感。如吃东西,得奖,都书。
⑵怎样写读后感: 1.先要读懂,后写“感”。
如《雪道》中—讲老爷爷给孙子堆雪堆,修雪道的事。读懂你就会明白老爷爷这样做是为子孙们。
2.要捉“感点”。
如老爷爷年纪大了,又很胖,铲雪很费力。但为了孙子玩得好,他很情愿。这就是感点。3.联系实际,联系自己,写感受。
⑶小结方法:
一、读懂,二、抓点,三、要联。⑷写读后感易出现的毛病是什么? 1.把原文的话写下事当感想。
如开头写空话,怎样受感动,然后大段抄原文,结尾下决心。2.走另一面,脱离原文瞎说。3.东拉西扯,内容杂乱。⑸读后感具体的写作方法。
1.开头需要写你看的什么书、文章,怎样让我感动。2.简单写一下文章的内容。
3.写文章最叫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感点)4.联系自己或身边的事,写一下感受。5.结尾,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你的感想。⑹了解阅读方法,1.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理解它们的含义与作用。2.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人格。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概括中心。
5.了解文章的表现方法,语言特点是什么?
三、实例讲解。
1.出示例文《平分生命》。
四、课堂作文。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可以根据内容自拟,《xxx》读后感、观《xxx》有感。
第四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
二、学生自读自改。
1.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2.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第五课时
一、交流评议。
1.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习作由作者读。2.师生共同评议。3.评议要求。① 感情是否真实。
② 语言是否流畅,有没有写出“感”来。③ 还可怎样修改。
二、小组成员间互读互评
三、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扩写
第四篇:浅谈成语积累教学体会
浅谈成语积累教学体会 涟水县小李集中心小学
朱加霞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我国历代的文人学者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过“诗”的熏陶。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对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和气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远古的《诗经》还是现代诗,甚至从更广的概念范围讲,儿歌、韵语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提高人类文化素养的沃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评议教育经历了由“知识利益”向“能力利益”的教育模型发展的阶段。前者追求知识,重视知识的记忆;后者提出了“能力”的追求,有其进步之处,但太侧重于语文能力的训练,忽略了文化的感悟和熏陶。新课程标准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教学模型,虽然还重视记忆和训练,但也注意到了语感、感悟和熏陶,强调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
诗歌教学和语文味有什么关系呢?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一个人如果没有诗歌方面的修养,他将无法说话,无法进行高尚的语言活动。诗歌,能让孩子们领略宇宙万物的变幻、人心中跌宕起伏的情感,文字的妙用。读诗歌,或悲或喜,或真或趣,都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是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这实际就是语文味。诗歌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审美情操还是文化修养都起重要作用。有人担心儿童对诗歌的接受能力,片面地强调理解力对诗歌教学的决定性作用,往往忽视了儿童理解力和领悟力的弹性特点。实际上,我们从小就把这些语言中的精品教给他们,让他们去读、去悟,开始时他们可能并不理解或只知皮毛,但日积月累,在以后的语文实践中,在不同的语境中,他们肯定会接触到这些诗中的某一行或某个词,这时,他就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人把这比作牛吃草:牛先把草吞下肚子,休息时,再把草料吐到嘴中细细地咀嚼。孩童读诗也是这个道理,初读诗歌的时候只有朦朦胧胧的意象,以后在实践中意象越来越清晰了,就能理解、甚至运用了。这既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可以帮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强调诗歌教学的语文味,切忌将诗歌欣赏课上成思想分析课、词句训练课。以下几个提法有待商磋。
1.一、感悟诗意,陶冶美好情操。
诗歌是激情的流露,是诗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在刹那间的灵光闪现,它的主题往往是朦胧的,是复杂多样的。许多诗人写诗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并非得去赞美什么或是鞭挞什么。诗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无须太强调思想教育。古人读诗就有“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的经验。如果多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自己独特的体会去感悟诗歌,定能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这也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孩童读后虽然也知道讲的是诗人月夜中对家乡的思念,但在他们更深的感受可能就是其趣味性,等到他长大了,或是在另一种环境中,他们也许才体会到李白独在异乡的孤独感。对于诗歌的形式也是如此,理性化的分析和过多的词语解释只能把它分解成碎片,毫无美感可言。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需要用心去聆听,整体去感悟。指导小学生读诗,就要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读,从诗中感悟时光的流逝,自然美景,以独特的体会感受真善美的教育。
1.二、吟诵诗歌,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读诗的方法有许多种:默读、轻读、吟诵等等,我认为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自古有“三分诗靠七分吟”的说法。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引导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铿锵有力地读,一而再。再而三,放声朗读,动情歌咏,只有如此,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解其中味,才能晓其中情,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让读诗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请听听那低吟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再听听慷慨激昂的“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低头白云低。”每一次投入的吟诵,都能帮助学生们引发联想,构思意境,辨别美丑,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1.三、广泛涉猎,提高语言修养。
儿童学诗是一种兴趣激发、感悟的过程,涉猎面越广,学习欲望就越高,理解力也越强。新教材越来越注重诗歌欣赏,安排了很多诗文学习,但教师们应不受教材限制,把教材当作凭借,当作载体,鼓励学生从教材入手,放眼课外读物,在课外书中学,在生活实践中学,逐渐增加自己的诗文积累。比如读完《村居》再读《所见》《小猫钓鱼》,学完《咏鹅》再学《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读完《静夜思》又读《古朗月行》《枫桥夜泊》;春天的时候朗读《咏柳》、《春日》,冬天的时候吟诵《江雪》,母亲节来临时学习《游子吟》《示儿》……从课内引到课外,从正规教学引到实践活动,在季节中寻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欲望。总之,诗不怕多,能读就行,意不必达,能诵即可。广泛涉猎诗歌,是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开阔个人视野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教学资源的积累
从事了五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后,我对前辈们所说的“做语文老师难,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更难”有了深刻地理解,教学资源的积累。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博古通今,需要有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因此教学资源的积累就显得越发重要。
我说一下自己的认识。首先挖掘“教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材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它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我们只有在全面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等方面有了深刻分析;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意义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再次挖掘与发现,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如果教材这一资源不利用好,其他都是“无本之木”,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想呈现一节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就要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来挖掘教材。我在教学老舍的《草原》一课时就是如此。其次要注重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利用。例如,配套“语文读本”;学习报刊、杂志等,我们可以自己积累,也可鼓励学生一起积累。我在平时教学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预习课文时,可以把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摘抄。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应得到提高,一举两得。再次,收集同事、自己、学生的感悟和经验。教师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理念,武装自己;上课本身也是在积累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资源的积累》。只要我们坚持课后反思,坚持写教学日志,日积月累,不但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们的一些新奇想法也能给我们启发,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第四,从平常生活实践中积累资源。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教学资源随处可见,比如说,教室的墙壁,黑板,图片,还有我们布置教室时渗透进去的文化材料和图片,操场;还有孩子们,家长和家庭,社区和社区人士,以及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创造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要做生活有心人,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五,通过网络积累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搜集、积累与利用。我经常浏览《老百晓在线》、《中小学课件网》等网站下载试题、课件和搜索疑难问题。总之,我们不单要收集那些漂亮的、先进的教学资源,更重要是收集环绕在我们周围的适合我们供教学利用的课程资源。说到困难,一是资料多且杂,整理起来费时费力;二是难以坚持,教学资源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持之以恒。希望我们“用慧眼去发现,用恒心去积累”,让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