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01: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第一篇: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数学的课堂教学可以分成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种类型,现在各级各类的数学教学专家,对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已研究出很多道道来了,也形成一定的理论与课堂教学模式,可是对练习课研究得很少。如何在数学练习课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如何结合《新课标》的先进教学理念,更需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讨。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下面的这则教学片断或许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第85页,练习题17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学校组织秋游,有165个同学参加,大车可以坐45人,小车可以坐30人,每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吗?小组讨论。(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组

织学生讨论,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

(二)、想、议、算,交流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坐车? 解法一:可以坐1辆大车45人,剩下120人,全部坐小车,一共需要4辆小车。列成算式是:30×4=120(人);120+45 =165(人)。正好是全部有坐位。

解法二:可以坐3辆大车,45×3=135(人),剩下30人,就正好坐1辆小车,算式是:135+30=165(人)。师:你们两个能够经济合理的利用座位,很有商业头脑。你们将来一定能够在商业领域中大展宏图!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解法三:可以坐的宽松一点,我还有不同的方法:都坐大车,165人需要4辆大车。算式是:45×4=180(人)。还剩下15个坐位,可以让老师坐也可以让同学放行李。师:你也积极动脑了。而且还是一个友爱同学,尊敬师长的好孩子,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呀!(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被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盛开了。)

解法四:可以都坐小车,165人要6辆小车,算式是:30×6=180(人)。解法五:坐2辆大车,45×2=90(人),剩下75人,坐3辆小车有90个坐位,还剩15个坐位。……(每种方法都有赞同者,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热火朝天,讨论的气氛热烈。此时老师继续加深,逐步引导学生探求解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探索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变、阔、探,拓展延伸。师:这些办法都很好!同学包车去秋游,包一辆大车是350元,一辆小车是250元,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经济合理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上升为高潮)

解法一:用1辆大车和4辆小车,一共要用350+4×250=1350(元)。解法二:用了3辆大车和1辆小车,一共用了350×3+250=1300(元)。解法三:要用4辆大车。就是4×350=1400(元)。

解法四:用6辆小车,就是6×250=1500(元)。

解法五:用2辆大车和3辆小车,就是2×350+3×250=1450(元)。师:我们班如果去,你准备怎样安排?全校呢?

(四)、观察总结,知识内化师:假如你是我们学校的领队,你会选择哪一种坐法呢?(我会选择第2种!因为它最便宜!只用了1300元,而且没有浪费座位。其余的几种都要比较贵)。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学会合理花钱,因为我们所花的钱都来之不易。……

二、分析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不但能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同时也让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激发探索精神,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在上面的案例中,题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请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贴近自己生活,看得出他们很有自信,这也是老师很高

兴看到的,学生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有了参与的兴趣,还挺起劲的。当教师发愁不知咋办时,这正是好好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不愿意错过这大好时机。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灵感得以迸发,更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活泼的主动的发展,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2、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参与的全面性。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制造障碍,才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实践证明,学习上的成功,更能够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新的内驱力,给学习新的知识带来兴趣和动力。而这种动力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因此,我们强调“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因材施教,同时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达到全面参与学习的目的。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注意到向学生提供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如:“我们班如果去你准备怎样安排?全校呢?”这个开放性又有探索性的问题,使每一学生能积极思考,哪怕是后进生也能发现一两点小联系。这样做到扶放结合,循序渐进,在面临挑战时,锻炼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建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交流的全过程。

3、鼓励求异,培养学生参与的创新性。

在《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表明,数学要从通过一个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来学习,才能让学生获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培养。因为创新是不满足于原有状态,不依常规,在寻求变异中,从不同的方向思考,用新的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精心地设计问题,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能多角度地主动探索与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上述的案例中,首先让学生不迷信教师,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故意露出破绽,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其次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向学生质疑,教师不予评判,由学生相互评说,各抒已见。这样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最后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创性,各自设计自己的喜欢的方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次提供给学生是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学生参与的创新性。

三、反思

可以说,上述案例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但我们不能以点盖面,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体现。对教材而言,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跟进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是死的,可我们教师的运用是活的,这就要从“教课本”到“用课本教”,灵活应用、提倡多种思

维方式,让数学思想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出数学的实用价值。去年江苏考题提供“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两句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没有深刻的认识,即思维角度和深度,也就写不出新异的文章来。回头想想,到底给学生些什么,分数还是智慧,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激发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激发数学兴趣

王青红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有能力,却少有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成绩不突出,但如果教师能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使他喜欢学习数学,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迅速取得很好成绩,可见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能否取得成功,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真

正的有效教学。

一、设“疑”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疑”最容易引发人的探究反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设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的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的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而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心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而其他轮子则不稳定。这样设疑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趣味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继而发生兴趣迁移,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兴趣上。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数,考考教师:它能被2(3,5)整除吗?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数,都没有难倒教师,学生觉得教师太神奇了,这时教师紧跟说,不是老师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此语一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三、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在这样活泼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例如教师都感到:在教学一些概念、法则时,学生往往觉得很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觉得教起来吃力。可是如果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动手操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轻松而深刻的理解到掌握概念;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再动手操作探索出规律,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李美林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指责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敢于尝试。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例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王青红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4效的运用。“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三、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

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日志-------激发数学兴趣

激发数学兴趣

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一、设“疑”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疑”最容易引发人的探究反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设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的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的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而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心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而其他轮子则不稳定。这样设疑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趣味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继而发生兴趣迁移,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兴趣上。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数,考考教师:它能被2(3,5)整除吗?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数,都没有难倒教师,学生觉得教师太神奇了,这时教师紧跟说,不是老师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此语一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李美林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指责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敢于尝试。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例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王青红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4效的运用。“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三、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

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片断与反思

在我看来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我在教一年级的“10以内数的组成”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师:最后反馈小结。

反思:

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以上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第五篇:数学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又很广泛的学科,它是有一系列的概念、公式、规律组成的科学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学好数学,为学习其它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学习需要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什么?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能进一步丰富知识的内容有兴趣,对能进一步启迪思维的内容有兴趣,对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索新知识有兴趣,尤其是对自己还不明白,而有迫切需要知道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不断采用新颖的、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教师应善于积极创造传授知识的条件与情境,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善于把比较高深的内容变得十分通俗形象。例如:

在讲“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把现流通的人民币给学生观察,通过比较,学生自己就能发现人民币的特征,并且把自己对于人民币的了解介绍给同学和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对人民币的学习,学生还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课堂上还可以进行小小购物活动,让学生用手中的人民币去购买喜欢的商品,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上多举些身边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使学

生趣味盎然,消除对数学知识的神秘感。

二、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角。学生很快指出黑板、电视、窗户、桌子、书本等等很多事物上面都有角,但是他们指出的大多都是一个点。这时,我没有马上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大大的点,问学生:“这是角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是角,是点。”“可是,你们刚才指出的角都是这样的。现在,你们再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的指出这些角?”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明白了,角应该是由一个顶点和从顶点上引出的两条边围成图形。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一些生动的实例来增加问题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多举“选班干”,“选三好学生”,“学生排队做游戏”等实际例子,使学生领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兴趣。

如学习了万以内数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人数,帮助家长计算家庭收入;学习了米、千克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身高,书本、课桌的宽和长,用秤称出一个鸭梨或一个苹果的重量;学习小时、分、秒,可以让学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时间,会计算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这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

提出矛盾问题,引起学生急需解惑。

例如在教授“求平均数”一课时,可以在开始设计这样的活动。每组选出三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统计出一共跳绳的数量。

第一小组65+50+48=163(个)

第二小组60+65+58=183(个)

同学们齐声答到:“第二组跳的多。”这时老师可以加入进去说:“没关系。老师帮助第一小组。”老师一分钟跳了70个,加到第一小组中,65+50+48+70=233(个),这时有的学生答到:“第一小组跳得多了。”有的学生说:“不对,还是第二小组跳得多。”矛盾开始产生,学生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

四、适当增加学习中的难度,让学生“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在“求平均数”一课快要结束时,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经过统计,小明家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如下图

第一季度 24吨

第二季度 38吨

第三季度 21吨

你能不能求出小明家每月用水多少吨?

这道题学生需要动脑筋想一个季度是4个月,三个季度就是4×3=12个月。(24+38+21)÷12求出的才是小明家一个月的平均用水量。由此还可以引申求平均一天的用水量。学生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书本中没有的问题,感到了一种解决难题的满足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五、用知识迁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讲授“10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自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学生可以看书或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知识掌握也非常扎实。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了教学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激发状态,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知识的紧迫感,这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贯穿着许多知识之谜,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把谜一个一个地解开,由此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希望揭开知识奥秘的迫切心情,必然会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在心灵的深处闪烁着求知的火花。

下载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练习题激发兴趣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河南信阳息县二小李丹 摘要: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份,是诱发学生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堂组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笔者主要从创设导入情境、故事情......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2, 贴近生活使......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 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

    《故乡》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片断 (课型:公开课。内容:赏析鲁迅经典小说《故乡》中饱含的作者复杂的人生感受以及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听课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课堂上,主讲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欣赏并领......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如何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如何激发兴趣 廉莹巧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字母是十分抽象、枯燥的。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