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老敬老过重阳
《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小学 于海珍
一、课题:《尊老敬老过重阳》
二、教材。
我的设计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尊老敬老过重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三个基本特征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该课程强调: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基于以上基本理念,我对《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进行如下设计: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事。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这一内容标准而设置的,设置本课具有时代意义。首先,课改总目标强调,要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另外,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却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即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所占比率不断增长。联合国十分关注老年人问题,规定从1991年起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我国也在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本课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目的是通过重阳这一传统节目,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我从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以重阳节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热爱。
2、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
3、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使学生懂得爱亲敬长是中国的传统美德。4、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培养爱亲敬长的品质。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变化是学生不曾经历的,尊老敬老助老从平时做起,加强学生对老年人需求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了解身边老人的需求。
五、教学方法。
㈠、教法:
现代教学研究证明: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此,根据学习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现代学习方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主动参与策略;2、谈话与讨论策略;3、资料调查策略;4、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策略;5、访问策略。
㈡、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探究、讨论、发表见解、课前调查、课上访问等形式,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六、教学思路: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体现现代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㈠、乐知,就要调动起学生的“乐学”情绪。因此,活动开始时,以一首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吸引到“重阳节”上,激发学生对老年人的关注。
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课前针对重阳节的来历、风俗等方面安排学生进行小调查,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上将调查结果交流汇报。接下来,让学生为老年人设计一些节日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力。在了解重阳节来历及相关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表演——重阳节为老人做事,使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指导实践。
㈢、拓展运用。本节课是以重阳节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热爱,让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此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需要哪些帮助,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通过辨析明确应该怎样对待、关爱老年人。
㈣、总结延伸活动。在课上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道德情感。此环节在悠扬歌曲声中,激励学生将道德认识与情感落实到日常道德行动中,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学习做人。
总之,整节课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现实化、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开放化,教学方法情感化,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七、教学过程:
㈠、通过教学发现,本节课能体现以下两方面:
1、本课能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老年人的尊重热爱。
2、教学中能较好地体现现代学习方式。新课改的重点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现代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能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如:让学生为老年人设计节日活动,进行情境模拟表演等。
教学方案的设计总是美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上课,体会到本教学方案大体上是合理的,体现本学科特点: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强。但也有个别环节,由于设计时备学生方面不够充分对学生整体能力估计过高,致使设计目标不能很好实现。
㈡、改进意见和认识上的提升:
设计教学强调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本节课由于在备学生方面疏忽,从而影响了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可见备课时备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尊老敬老过重阳
《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使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上所有公民应该具有的美德。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爱老人、尊敬老人。
3.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资料的能力,并能主动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身边老人为家庭、社会做贡献的事迹;身边老人的生活需要。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1)生活中庆祝重阳节的录像资料。(2)采访老人,记录“老人心声”。【教学过程】 活动一:话说重阳
师:你们喜欢看录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仔细看一看,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放录像:欢庆九九重阳节。)
学生交流观后感。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关于重阳节,你们收集了一些什么资料呢?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内容涉及“重阳节”的许多方面,有习俗、传说、故事、诗歌、节庆活动„„
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老师也查了许多资料,知道了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有老人节,世界各国都有老人节。(课件出示:各国老人节的时间。)各国老人节分布在一年四季,所以有人说,一年四季都有老人在过节。联合国也十分关注老年人问题,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
师:今年的老人节,你为你身边的老人们做了什么?
学生汇报。
【活动指导要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生活。”教师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尊老敬老,以重阳节为切入点,通过看录像,交流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各国的老人节等,初步形成尊敬老人的意识。教师要在课前取得家长的配合,指导并督促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以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如果有的孩子在今年的老人节为老人做了些事,应鼓励,如果有的孩子还没有想到为老人做事,应正确引导。】
活动二:夸一夸我身边的老人
师:我们尊敬爷爷奶奶们,是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来听听一位小朋友是怎么夸自己爷爷奶奶的。
(课件:一学生在夸自己的爷爷、奶奶为社会、为家庭所做的贡献。)师:让我们也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在小组里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吧!学生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自豪地向全班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呢? 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的奶奶很能干,会做许多菜,每天我都吃得饱饱的,上课时一点都不饿!”
生:“我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还立了三等功呢!后来他还当过警察,抓过许多坏人!”
生:“我外公、外婆过年回乡下,把这么厚、这么多的钱送给了农民伯伯。” 生:“我奶奶原来是教师,培养了很多的人才。现在退休了,还辅导我们的学习呢。”
【活动指导要点:此一活动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诉真情、发真言,在“夸一夸”的活动中认识、感悟到老人们为家人、为社会献出的爱,以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的道德情感,为学生尊老敬老的行为观的内化作一铺垫。】
活动三:我们的敬老行动
师:是啊,爷爷、奶奶们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这么多的爱,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尊重。重阳节那天,你们准备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有的小组想制作贺卡,有的想唱歌、跳舞,有的想做一件家务事,有的想画一幅画„„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这么棒的办法。那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心意和祝福吧。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伙伴合作。
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准备着礼物,有的画,有的写,有的捏橡皮泥,有的唱歌、跳舞,有的编小品„„之后,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
师:孩子们,你们的每一份礼物都很棒。别忘了,重阳节那一天要送给爷爷奶奶,那一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活动指导要点:道德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直接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让学生在为老人们准备重阳节礼物的活动中建立“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当然,这个活动不是走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启发学生开拓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活动四:拓展延伸──关心老人在平时
师:同学们能想到在重阳节时敬老爱老的这么多的方式。可见,我们班同学都是尊老敬老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平时,我们身边的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照顾。老人们都有哪些需要呢?老师,为此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开通了一条老人爱心热线,想请你们来帮助老人们排忧解难,解决问题。
开通爱心热线:课件显示铃声及老人拨电话的画面。二位老人在电话中讲述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一位老人生病在家,亲人不在身边,怎么办? 另一位老人退休后,在家很孤独,怎么办? 学生通过电话,为老人出谋划策,安慰他们。
师:是啊,一句温情的话语,一份小小的礼物,都能给老人们带去许多安慰和快乐。那么,你们知道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有关资料。
师:老师也采访了几位老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课件放映老人倾诉心声的画面。)
老人甲: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老人乙:希望孩子们能陪我逛逛,聊聊天。老人丙:老人呀,不图别的,就图一家人平平安安。老人丁:希望孩子们努力工作和学习。老人戍:年纪大了,就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
师:社会上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老人们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请大家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爱心行动计划。实现计划最多的同学将获得爱心奖章。
学生制订行动计划,并交流。
师(小结):老人们真辛苦,为我们、为社会付出了许多许多,却无怨无悔!关心、尊敬老人,在重阳节那天,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在平时的每一天,更要倾注我们的一份关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在《常回家看看》歌声中结束此课。
【活动指导要点:让德育的地点冲出小课堂,走进大社会,由重阳节这一天延伸到平时生活的每一天,引导儿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尊老敬老”的道德意识。教师应注意打破课时的界限,注意活动计划的落实、活动的反馈与交流,让学生在“我为老人做事情”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以达成课标“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阶段要求。】
【教学点评】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颁布及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顿觉一股开放的改革春风迎面扑来,欣喜之余,却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新教材怎样教?怎样让我们的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开放,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延展„„”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开放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教材向学生讲述了一个个生活事件,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示社会生活的全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大胆取舍,补充学生确实需要的主题。《尊老敬老过重阳》这一主题活动,就补充了“夸夸我们的爷爷奶奶”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夸一夸”的活动中认识到爷爷、奶奶为家庭、为社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感悟到“为什么要尊老敬老”,为学生尊老敬老的行为提供“敬和爱”的情感铺垫,体现由认知到内化,由内化到行为的德育规律。
二、教学时空的开放
过去我们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上,把学生禁锢在与真实生活相隔绝的课堂世界内,造就了一个个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两面人”!《尊老敬老过重阳》这一课打破了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概念,让学生接受德育的地点由小课堂冲出,走进了大社会,同时,学生接受德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课前,学生调查、搜集关于重阳节、老人节的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让学生在“为老人做事情”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就受到了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尊老敬老”这一传统美德就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
三、教学评价的开放
以往的评价只注重了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形式单一,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在《尊老敬老过重阳》这一课中,教师就关注了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引导学生在“重阳节献爱心”实践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敬爱;在“爱心热线”活动中,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拓展延伸环节”不仅引导学生制订了“为老人做事情”的计划,还注重了计划的落实与反馈等,都体现了教师评价的开放意识。
整节课中,笔者倾听着孩子们稚嫩但却发自内心的话语,体味着稚嫩的话语中包蕴的浓浓亲情,欣赏着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个性化创意与表现,不禁欣喜地感 叹:看来,只要我们的教师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更多地用“心”去关注我们的孩子,何愁这门新课程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呢?
第三篇:《尊老敬老过重阳》教案
《尊老敬老过重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教学过程 一、一曲幽思入重阳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你知道它是写的什么吗?(播放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首诗写了重阳节的故事。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他写了自己在重阳节独自在他乡,没有亲人,感到很孤独,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中的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
孩子们,你们身边有哪些亲人不在你们身边呢?他们是否也牵挂惦记着你?你是否也想他们?
是呀,在这样的节日里,亲情显得格外重要。今天我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关于“重阳节”的话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一首千古思乡名句,把我们带回到亲人分隔两地,人离心念的情境中。激发了孩子们对不在身边的亲人的想念。二、七嘴八舌话重阳
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你都了解哪些? 是呀,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号召我们尊老敬老。中国有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谈谈重阳,谈谈“尊老敬老”的问题。(教师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让学生加深对重阳节意义的认识,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不要忘记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长辈以及那些孤苦的老年人,给他们送去关怀与祝福,培养学生从小尊老爱老的好品质。
三、诗情画意赞重阳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的太热烈了,讲得也很出色。据老师所知,历史好多诗人都留下过不少描写重阳节的优美诗文,就像上课时,老师所引用王维的诗。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收集任务,你们收集到了吗?
师:接下来我们要举办一个朗诵比赛,看谁表演的好。
【设计意图】:生诵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美文,佳句。在传统文化中,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的重亲情,讲孝道的民族精髓。
四、读懂老人在重阳
每个学生都是在长辈的关心中长大的,特别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更疼我们,可是,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生读采访稿,介绍自己爷爷、奶奶们年轻时的成就)
师:你们的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都很了不起,那你见过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吗?你觉得他们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时光就像一幅水墨画,记载了老人们火热的青春,如花的容颜。爷爷、奶奶,还有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老人。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家人贡献了全部的爱,别小看那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那是他们用心血化成的爱,我们应该这样对待老人呢?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中体验,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感情。
五、尊老敬老过重阳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尊敬老人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2、结合教科书上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老人节这一天,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3、小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
A. 请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身边老人的需求,课上讲讲老人的需求主要有哪些?根据老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考虑老人需要哪些帮助等。
B. 结合教科书第37页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尊敬老人,平时我们怎样做?特别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切实感受到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性。
4、情景表演
请几组学生分别设计并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做事情的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思考节日里如何尊老敬老。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学会将尊老敬老的活动由老人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情境表演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如何与老人相处。
六、赞老助老结重阳
师: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假如爷爷、奶奶现在来到了我们班级,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师:希望大家真正陪爷爷、奶奶过一个尊老敬老的重阳节,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孩子。我们经常把老年人比做夕阳,让我们祝爷爷、奶奶的晚年像夕阳一样灿烂!
第四篇:《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反思
《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反思
开发区沙河小学 李楠
短暂的四十分钟很快就会过去了。我希望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能在真境中孕育真情,在真情中发言,从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好道德的体验与感悟。《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开放,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五环节进行层层展开:既谈话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拨归纳,拓展延伸。本课以儿童自己的节日进行谈话导入,亲切自然。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采访,将自主学习提前,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采访,亲身体验到老人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情感目标在不教中自然形成。因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合作学习是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形式,使得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情感共鸣,同时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反馈点拨主要设计体现在学生对老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老人的具体关爱中。本课最后以音乐结束本堂课,将品德与生活与音乐有机结合,将本课情感推向高潮。
二、课堂实施
1、本课能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老年人的尊重热爱。
2、引导学生的行为,尽量淡化说教痕迹,通过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获得认知和道德情感。比如,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孩子们喜欢而又熟悉的活动方式——夸一夸爷爷奶奶,让学生在“夸一夸”的活动中认识到爷爷、奶奶为家庭、为社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感悟到“为什么要尊老敬老”,为学生尊老敬老的行为提供“敬和爱”的情感铺垫,体现由认知到内化,由内化到行为的德育规律。
3、过去我们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上,《尊老敬老过重阳》这一课打破了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概念,让学生接受德育的地点由小课堂冲出,走进了大社会,同时,学生接受德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课前,学生调查、搜集关于重阳节、老人节的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让学生在为老人做事情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
三、问题与不足
教学方案的设计总是美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上课,体会到本教学方案大体上是合理的,体现本学科特点: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强。但也有个别环节,由于设计时备学生方面不够充分,对学生整体能力估计过高,致使设计目标不能很好实现。设计教学强调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本节课由于在备学生方面疏忽,从而影响了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可见备课时备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3.12.4
第五篇:《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反思
《尊老敬老过重阳》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中秋与重阳》的第二个话题。现在的家庭生活中几乎是家里的几个老人同时去抚养和照顾一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儿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暗示。儿童关爱老年人的意识相对就比较淡薄。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孝亲敬长”是本课程总目标中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第一条。本课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这个传统节日,同时根据儿童的个性发展特点及情感体验与道德认知,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落实在懂得尊老敬老,并能落实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
我根据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分析,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环节一,传统节日对对碰。通过该活动向学生传递“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个信息,并提炼出学生较为陌生的重阳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环节二,从古至今话重阳。学生对重阳节知之甚少,本环节恰当地运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老年节的相关知识。环节三,尊老敬老过重阳。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并知道如何关心照顾家中的老人。环节四,付诸行动敬“夕阳”。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社会上的老年人。
根据上面的设计,我进行了试讲。结果发现整堂课虽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缺少学生的活动和师生的互动。而且在情感目标方面缺少提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又一次拿起教材,细细琢磨。教材中对重阳节的介绍所占整篇课文的篇幅比例并不大,而教材中的大篇幅内容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尊老敬老方面具体行为的指导。例如:36页的3幅图,意在要多陪老人;了解老人的爱好;多问候老人。37页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爷爷奶奶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要给老人让座?如果听不完奶奶的话就走,奶奶会怎么想?书中的这些内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引领和提示。因此,学生的主体活动就应该围绕如何关爱、理解老人和如何照顾、帮助老人这两个方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这几个问题归纳为三个具体的小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方面看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已经老了呢?我们该怎么做呢?2.你知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喜欢什么呢?在这方面你又是怎么做的呢?3.你怎样做能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开心呢?并结合选择如:小表演、交流讨论、看视频、唱一唱等适合儿童的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便乐于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互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老人同样需要我们做晚辈的关心和理解,我们要在生活上多去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修改之后的二次试讲中,感觉在“如何理解老人”这方面还是有一点欠缺。于是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温情感人的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这则广告虽然是学生们熟知的,但是在课堂上适时的引用,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他们感到了老人也会孤单、他们开始懂得心疼自己的爷爷奶奶们,当他们看到广告中的奶奶那样寂寞和难过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很难受。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了学生的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发生过同样一幕呢?自己的爷爷奶奶们是不是也曾有过伤心和寂寞呢?感动之余的交流让学生知道了在生活中“要用心去理解老人,有时间多陪陪老人”。此时,情感教育便在润物无声中得以升华。
最终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的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反思自己前前后后的三次修改,我有这样的几点收获。第一,每节课的活动不宜过多,要恰到好处,每个活动要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第二,活动的设计要源于生活,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为教学服务,为生活服务。第三,我们在备课时虽然不能拘泥于教材,但要尊重教材,要遵循教材,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我想把握住这三个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上得实在,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