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皮芒青
【内容摘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质的飞跃。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重点。下面本人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
时颠簸不已; 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增进理解记忆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增、删、变、调。显示动像和静像时,还应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主要显示动像;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而要适当增多一些起诱导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图像,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变“授鱼”为“授渔”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可利用课件良好的过程演示性能将所涉及到的过程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表述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在圆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很多老师都避之不讲,因为这个内容较为抽象,以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手持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线,甩动,让小球旋转一圈,叫学生观察小球走过的轨迹。这一做法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这样做学生不容易看清,因为小球走过的轨迹实在太快,一掠而过,留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我把这一过程用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颜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
在教学画圆的步骤和过程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让学生在下面看,部分学生容易走神,不注意看;而且教师示范时不可避免的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如果这一环节利用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先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用圆规在尺子上确定所要求的距离;再确定画圆的地方(定圆心),用圆规的针脚固定在纸上;最后,把圆规稍倾斜一些,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由于利用电脑来画,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明显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这时再让学生独立练习,效果定会更好。
五、即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学生的课外复习有时又因为家长不恰当的“压迫”而流于形式。计算机学习软件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
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 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 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拼摆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 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有30多种拼法,有的像机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车、有的像路标„„。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最终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第二篇: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
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身虽不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因,但却是这场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课程更新的一个重要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具备图、文、声、像并举的特点,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书本等)的功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变枯燥为有趣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
活,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贴近生活,引入时代气息,使教材变的“有趣”起来。例如,课一开始,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创设许多故事情境:(1)小朋友跟小精灵一起乘坐“嫦娥一号”到“月球上的数学王国”去探秘;(2)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分吃西瓜的故事;(3)乌鸦喝水的故事……这样一些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曲折的情节,把学生带进了童话般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好奇心和愉悦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变沉闷为活泼
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可以使事物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我运用网络搜集了很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圆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吃的月饼、有草原上的蒙古包、有2008奥运会的五连环、有自行车的车轮、还有井盖、民间的剪纸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这一切,使学生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的神奇、美妙,此时的内心体验远比老师的一一说教好上千百倍。当我问:“看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一反过去沉闷不语的状态,争着抢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圆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活的便利。”“圆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圆的特征,可以设计出许多美的事物。”“圆真是无处不在啊!……”
三、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教师传授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时,由于班里学生多,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总是“一人讲,众人听”,甚至有个别学生一堂课未曾轮到过一次。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上很被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在没有使用多媒体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小数点位臵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性质,死记硬背性质,做题时很容易出错。应用了多媒体后,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首先出现:1,10,100比大小,和50与5比大小。接着在这些数的前面都添上了零变成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即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和0.50与0.5的大小,学生特别想弄清结果,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学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去讨论,去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再用电脑投影进行演示,学生从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发现与思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变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学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接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往往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向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五、变少为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要学会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灵活的运用教材,充分的挖掘课本中隐含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它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后,我紧接着让学生思考1----100中谁的因数个数最多。开始学生以为数越大因数越多。我在大屏幕上为他们一一演示100、99、98、97……等数的因数。然而演示的结果与大家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们很困惑。接下来经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终于找到了60的因数最多。我又继续提问:你们还会想到60的因数多会跟时、分、秒有关吗?课件出示《数学王国》这本书中的答案。古时候人们恰恰是因为60的因数较多,才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定为60,这样就可以使许多关于时间的运算简便。又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这些秘密同学们都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中的网络自己找到答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魅力。
六、变慢为快
在小学数学阶段,以前由于利用原有的教学仪器对部分概念以及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导致教学起来学生不易懂且费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快速的展现教学内容,而且还省时省力。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通过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示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起初,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让学生迅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其次,在学生有疑问之处,我反复展示课件,并适时的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解开疑问,还可以准确反馈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准确快速的反馈。在课堂中,对于好的且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并对其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错误的,我们可以个别展示,组内交流,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节省了时间。此外,通过电脑出示习题也加大了练习的密度,节约了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总之,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教和学和谐共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积极创新的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作者:马惠平
2、《建构主义一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3、《小学数学教育》——《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胡国鸿
第三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滔滔不绝讲到尾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憧憬喜悦、兴趣、困惑与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英语教学过程中,作用不可估量,地位举足轻重。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词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最基础的部分是词汇的学习,因此,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以往,我们在教授新词汇的时候,一般采用不同形式一个一个出示所学词汇,然后逐个教授,带读,虽然学生也可以较好的掌握单词,但是我们都忽视了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跟着老师借助直观形象,出示哪个词就学哪个词,一直在被动地接受,他们自己的分析、判断和思维,又能得到多大限度的发展呢?而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之后,情况为之改变,多媒体集图形、声音、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引人入胜,适合学生口味,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或创设某一情境来辅助词汇教学,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教学动物词汇时,教学图片可以通过Flash来进行动画设计。授课时,学生看到的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运用的挂图或幻灯片展示的呆板的画面,而是一幅幅活生生、充满动感、童趣的画面,如:甩动鼻子的大象,机灵可爱的猴子,憨态可掬的熊猫——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增加了教学的魅力,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脑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发现和总结,能使学生保持很强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效率。然后请学生参与进来,给画面中的动物配音,比如:“Hello, I’m monkey ,I’m very clever, Glad to meet you.”在说的同时还可以请学生辅助动作,这样更形象逼真。最后,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录制好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用英语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来巩固词汇,大家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掌握了知识。再如:sunny、rainy、snowy、windy这些表示天气的单词是不容易用肢体语言表现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四种天气状况也不可能同时出现,给直观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些单词就能充分的被表现了。课件中那些天气的图像及声音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会对他们形成感官的刺激,因此,当课件中出现相应的单词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说这些单词,轻而易举地突破重点。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词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在具体的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领略词汇的涵义和用法,从而较全面、深刻的掌握了知识,巩固了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听力水平却没有较大的提高。原因有二,第一,媒体单一,从媒体看,局限于单一的录音磁带。尽管录音磁带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英语是一种自然语言,在交流时,不仅有声音,还包括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因而单一的录音磁带媒体难以满足语言学习的需要。第二,训练方法简单,大部分的听力训练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听力教学往往分成三个步骤——学生听录音——选择答案——师生核对答案。由于教学手段单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养成听英语时注意力不集中,消极依赖于最后对答案的不良习惯,从而不利于学生听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努力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英语听力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在播放听力材料时能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听力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播放过程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的定位内容,并反复播放,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外语听力教学自身规律的要求,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改进英语听力教学,既解决了听力材料单一的问题,又改进了听力教学手段简单的不足,让学生在形象生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纯正地道的语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承担着人类全球性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而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交际情境,一旦进入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具有向学生提供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和机会,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多媒体计算机能满足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然地进入角色,进行英语交际。例如:如教学Where’s the post office ? 这一单元时,如果单凭教师的讲,学生的说,一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式还是晕头转向。因此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有关问路和指路的课件,使每位学生都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交际热情被激发了,视、听、说结合,语言知识得到了巩固,语言技能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就在这个潜移默化地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强化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提高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过分重视语言点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单词——译课文——讲语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记忆——练习,在这种方式中语言脱离了语境,成为死板的东西,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问题意识弱化,思维迟钝。在这种教育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创造性荡然无存。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创新型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阅读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发展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把英语学习环境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可将抽象枯燥的课文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有关的语法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教JEFC Book 4 Unit 11 Lesson 42 “How the continents are moving”这篇文章时,因为此篇文章是一个有关地理知识的科普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课前从网络剪辑库中提取了一副世界地图的图片,设计制作了一个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单词和理解词义,通过对提供信息的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具体做法如下:当课件中呈现世界地图的画面时,用鼠标点击各大洲,当点击Asia(亚洲)大陆时,幻灯片上同时会出现Asia 这个单词并配上声音,以此类推 Europe(欧洲)、Africa(非洲)、Oceania(大洋洲)、Antarctica(南极洲)、North America(北美洲)、South America(南美洲)也以同样方法处理,这样课件中那些图像及声音形象地呈现学生面前时会对他们形成感官上的刺激,学生会很快学会这些单词,单词处理完之后,点击鼠标让各大洲慢慢移动成两亿年前大陆连在一起的图片,银幕上的图片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了一行字:“Can you find any of today’s continents?”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指出各大洲的位置,如果意见不一致,教师应给予帮助,接着点击鼠标让幻灯片切换成六千五百万年前大陆的模样,指导学生重新确定各大洲的位置,最后幻灯片慢慢变成如今世界地图的图案,这样,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世界各大洲的名称,同时也知道了各大洲在不同时期地理位置的变化,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非常兴奋,此时教师趁机将课文内容以问题形式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用多媒体重新播放,大陆从两亿年前一直到现在缓慢移动的精彩画面,并配有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读边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不感到枯燥乏味,信息技术与语篇整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完成了阅读全过程,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写作背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某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比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英语写作变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行,闻其声,然后有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的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My Hometown(我的家乡)一文,教师可以把关于本城市或乡村的一些图片播放,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的去写。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水平。
六、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有机地输入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网络是学习内容的获取工具,通过网络搜集跨文化意识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来安排,每个单元都会有主题,如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等。教师可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布置相关的任务,如寻找相关的文化常识来了解扩充课堂上的知识等。在教学:“See the world”模块时,有一节课是介绍各国的名称(English、Italy、Britain等),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些国家的特色,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最后可以以一个或多个国家为例,选用不同的软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编排。有的同学会选用Word来展示,他们做成了简易板报,题目是“各国风情”;有的同学则用他们找到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利用Powerpoint做成幻灯片,把各国情况展示给大家看;还有的同学选取了自己喜爱的一个国家,找到这个国家的一些特色来进行介绍。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练习,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外语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集成性,即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示在屏幕上,这一特点有利于增强对学习者感官的刺激。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用Powerpoint软件把句型和课文段落设计成幻灯片,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单词或短语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把一单元所有重要词和短语连接成一篇风趣的短文或把课文的复述内容设计成填空题,先让学生填空,然后把正确答案以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展示在屏幕上,必要时还配以鼓励性或祝贺性的音响效果,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记住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八、运用信息技术,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老师在一堂课中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书写各种单词、重点对话、句式,教学起来相当的繁琐,费力耗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需板书、图画、作业等内容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展示出来,就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能在相同的45分钟内,呈现更多的知识,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从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控制演示速度、课堂节奏或添加停顿,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可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极大的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既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其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柳树中学 聂 金 玲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成几何级爆炸式增长,知识传播的载体丰富多彩,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地、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工作、学习服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充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实与时代要求的巨大落差,促使我们必?要去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问题,探索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新模式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不用、滥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学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例如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设备等等,但是有的老师用起来就是不顺手,认为比较麻烦等等,致使先进的教学设备成了摆设。基于此,笔者立足于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寻找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范式,着眼于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等具体操作策略的探寻,期望于让我们偏远省份的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思维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
一、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首先,多媒体教学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多次传授相同的内容。其次,专业设置较灵活,能够随着发展来调节专业与方向,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再次,不受学校的限制与约束,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多媒体由于其生动、形象,因此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于学生受阅历等的限制,因此,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作品情感和学生情感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的调控优势,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形与声相结合的画面形式,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振。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究
1.运用信息技术,着眼以生为本,变“教学”为“研究”。
常规的教学方案通常是从教者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学设计的严谨缜密,丝丝相扣。这样的教学貌似无可挑剔,学生却始终处于被牵引学习的位置,与生命教育理念相去甚远,因此,将教学设计设为变革的起点。变“教学”为“研究”看似只是字面的小变化,但它蕴含的意义却十分深远。把过去的以教授为主的流程设计转变为小课题研讨。一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的化身,他们从至高的“教者”转化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研究者,探究者。二是学生参与融入学习的“度”是决定他能否在学习活动获取成就感的重要基石。“研究活动”不再有谁来“教”,没有思考就没有收获。孩子必须依靠自己的思考,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展示,激辩争锋这些变换的互动活动帮助自己最大限度融入学习,才能学而有成。三是随着学生的参与融入,他们在课堂自然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真理就是在这样的互动,对话中渐渐明晰,提炼生成。
2.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无趣、沉闷,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多媒体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形象地展现,加上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的特点,他们极易被多媒体所展现的图像吸引,从而产生兴趣。以《桂林山水》为例,在教授这篇课文前,教师可播放与桂林的山水景色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供学生观赏,让学生通过图像感受到桂林漓江“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等特点,还可适当地配上翡翠的图片,使他们对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有更真实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一个求学的状态。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有亲身体验过桂林山水的美,可是多媒体却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形象、逼真、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其对知识进行探索的积极主动性。
3.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事物,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初级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强,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视觉的作用下对所学的内容有清楚直观的认知与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片,将各种动物的尾巴特征形象地记忆下来。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思考中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
4.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拓展阅读的深度。
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母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识文断字、理解语言和掌握写作的技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其内涵,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发挥好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刺激学生感官,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气,还有助于拓展阅读深度,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媒体一定要基于实际,讲实效,重发展,注意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当前,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研究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开辟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打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是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语文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小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
第五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实验小学
易凤英
摘要: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代信息技术因其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可加大课堂容量,利于教师控制授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提高效率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静止的、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成活动的、形象直观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尤其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容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分析、综合、想像、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悬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从教学生被动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自主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在设计时运用课件展示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最
好的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运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数学中的某些概念、理论既抽象有脱离实际,教师的讲解只能使学生达到机械掌握,而简单操作演示,又往往达不到效果,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化繁为简,变模糊为清晰。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考虑到实验过程的复杂和难以具体操作,学生也难以掌握和应用。
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板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唯有计算机的演示,才能将此难点化解。于是,教师引入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紫色线段表示圆的半径,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表示圆的面积,并将圆多层次地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64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并领悟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此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想象和分析并让学生运用CAI去动手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下,同学们的答案有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把圆剪拼成梯形等各种图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与圆的内在关系,都能概括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直观的演示,难点自然迎刃而解了。无需教师的过多讲解,学生通过观察,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识的发现、思维和形成的过程,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探索。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采用了实验教学与电脑辅助教学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并结合软件中的图形与色彩的搭配,引导学生回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理思路,温习了‚形变而面不变‛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动手割剪圆形拼成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一个图形
用不同颜色二等分成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各分成八个相同小扇形,通过移动、翻滚、重组排成上下两行,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依次依次把圆进行16、32等分的同样割拼,外加近似长方形虚线框的闪动显示,学生很直观地看清,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那么学生再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就易如反掌了。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与形象观察的有机组合,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将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难点,不仅是学生掌握了公式推导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路,减缓了学生思辨、推理的难度,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使学生在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了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促进思维品质的升华。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融为了一体。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