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19-05-13 03: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第一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瓦子小学 余祖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学习上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数学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外,我还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一个星期只有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我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了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篇: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

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身虽不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因,但却是这场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课程更新的一个重要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具备图、文、声、像并举的特点,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书本等)的功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变枯燥为有趣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

活,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贴近生活,引入时代气息,使教材变的“有趣”起来。例如,课一开始,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创设许多故事情境:(1)小朋友跟小精灵一起乘坐“嫦娥一号”到“月球上的数学王国”去探秘;(2)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分吃西瓜的故事;(3)乌鸦喝水的故事……这样一些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曲折的情节,把学生带进了童话般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好奇心和愉悦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变沉闷为活泼

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可以使事物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我运用网络搜集了很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圆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吃的月饼、有草原上的蒙古包、有2008奥运会的五连环、有自行车的车轮、还有井盖、民间的剪纸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这一切,使学生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的神奇、美妙,此时的内心体验远比老师的一一说教好上千百倍。当我问:“看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一反过去沉闷不语的状态,争着抢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圆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活的便利。”“圆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圆的特征,可以设计出许多美的事物。”“圆真是无处不在啊!……”

三、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教师传授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时,由于班里学生多,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总是“一人讲,众人听”,甚至有个别学生一堂课未曾轮到过一次。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上很被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在没有使用多媒体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小数点位臵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性质,死记硬背性质,做题时很容易出错。应用了多媒体后,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首先出现:1,10,100比大小,和50与5比大小。接着在这些数的前面都添上了零变成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即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和0.50与0.5的大小,学生特别想弄清结果,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学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去讨论,去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再用电脑投影进行演示,学生从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发现与思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变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学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接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往往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向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五、变少为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要学会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灵活的运用教材,充分的挖掘课本中隐含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它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后,我紧接着让学生思考1----100中谁的因数个数最多。开始学生以为数越大因数越多。我在大屏幕上为他们一一演示100、99、98、97……等数的因数。然而演示的结果与大家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们很困惑。接下来经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终于找到了60的因数最多。我又继续提问:你们还会想到60的因数多会跟时、分、秒有关吗?课件出示《数学王国》这本书中的答案。古时候人们恰恰是因为60的因数较多,才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定为60,这样就可以使许多关于时间的运算简便。又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这些秘密同学们都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中的网络自己找到答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魅力。

六、变慢为快

在小学数学阶段,以前由于利用原有的教学仪器对部分概念以及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导致教学起来学生不易懂且费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快速的展现教学内容,而且还省时省力。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通过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示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起初,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让学生迅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其次,在学生有疑问之处,我反复展示课件,并适时的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解开疑问,还可以准确反馈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准确快速的反馈。在课堂中,对于好的且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并对其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错误的,我们可以个别展示,组内交流,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节省了时间。此外,通过电脑出示习题也加大了练习的密度,节约了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总之,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教和学和谐共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积极创新的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作者:马惠平

2、《建构主义一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3、《小学数学教育》——《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胡国鸿

第三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实验小学

易凤英

摘要: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代信息技术因其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可加大课堂容量,利于教师控制授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提高效率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静止的、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成活动的、形象直观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尤其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容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分析、综合、想像、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悬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从教学生被动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自主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在设计时运用课件展示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最

好的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运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数学中的某些概念、理论既抽象有脱离实际,教师的讲解只能使学生达到机械掌握,而简单操作演示,又往往达不到效果,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化繁为简,变模糊为清晰。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考虑到实验过程的复杂和难以具体操作,学生也难以掌握和应用。

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板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唯有计算机的演示,才能将此难点化解。于是,教师引入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紫色线段表示圆的半径,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表示圆的面积,并将圆多层次地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64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并领悟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此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想象和分析并让学生运用CAI去动手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下,同学们的答案有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把圆剪拼成梯形等各种图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与圆的内在关系,都能概括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直观的演示,难点自然迎刃而解了。无需教师的过多讲解,学生通过观察,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识的发现、思维和形成的过程,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探索。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采用了实验教学与电脑辅助教学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并结合软件中的图形与色彩的搭配,引导学生回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理思路,温习了‚形变而面不变‛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动手割剪圆形拼成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一个图形

用不同颜色二等分成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各分成八个相同小扇形,通过移动、翻滚、重组排成上下两行,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依次依次把圆进行16、32等分的同样割拼,外加近似长方形虚线框的闪动显示,学生很直观地看清,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那么学生再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就易如反掌了。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与形象观察的有机组合,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将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难点,不仅是学生掌握了公式推导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路,减缓了学生思辨、推理的难度,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使学生在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了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促进思维品质的升华。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融为了一体。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玉琴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揭示了数学内在规律,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而这些又常常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今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武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平移与旋转”这一章内容时,有的学生很难看出图象是怎么旋转的,但通过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找到旋转角,旋转中心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 1

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大家知道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四年级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二、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 2

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尽管有色泽明丽、充满童趣的情境画、示意图,但毕竟都是静态的,有些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物体的运动过程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这些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渲染气氛,提高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传播信息时,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容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四、实现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

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量角器的每一小格,每一条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更清晰、更直观。从而正确认识量角器。量角画角时,动态的显示量角器地摆放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量角和画角,展示学习效果,这样,较好突破了量角、画角这一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发展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运,在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出了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处理、应用这些信息探究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发展信息能力。

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小组长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蜂鸟每分钟振动翅膀的次数,有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教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网上下载收集信息,并指导学生处理信息,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紧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知识面,发展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

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皮芒青

【内容摘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质的飞跃。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重点。下面本人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

时颠簸不已; 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增进理解记忆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增、删、变、调。显示动像和静像时,还应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主要显示动像;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而要适当增多一些起诱导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图像,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变“授鱼”为“授渔”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可利用课件良好的过程演示性能将所涉及到的过程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表述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在圆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很多老师都避之不讲,因为这个内容较为抽象,以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手持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线,甩动,让小球旋转一圈,叫学生观察小球走过的轨迹。这一做法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这样做学生不容易看清,因为小球走过的轨迹实在太快,一掠而过,留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我把这一过程用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颜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

在教学画圆的步骤和过程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让学生在下面看,部分学生容易走神,不注意看;而且教师示范时不可避免的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如果这一环节利用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先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用圆规在尺子上确定所要求的距离;再确定画圆的地方(定圆心),用圆规的针脚固定在纸上;最后,把圆规稍倾斜一些,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由于利用电脑来画,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明显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这时再让学生独立练习,效果定会更好。

五、即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学生的课外复习有时又因为家长不恰当的“压迫”而流于形式。计算机学习软件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

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 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 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拼摆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 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有30多种拼法,有的像机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车、有的像路标„„。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最终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下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

    附件2 编号: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模板)所在学校:蒲江县寿安中学 学科生物 版本册数 北师大八年级上任课教师汪蓉课目名称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共1 课时 教学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成几何级爆炸式增长,知识传播的载体丰富多彩,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良好的信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999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增城市石滩镇岗贝小学 刘秋平作者简介:刘秋平,女,1981年出生,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龄8年,......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得师生角色、习惯等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信......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确定在......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景范集团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摘要】本文将以初中英语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作为研究基础,......

    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