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面对思想、文化多样化的现实,许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感到——现在学生工作难做。事实提醒我们,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再像过去那样满足于一般的常规管理,收效不大。因此,找准动力,转变观念,努力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就成了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找准源动力是提高有效性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并且在管理中蕴含着思想教育。事实上,管理的精髓不是“管”而是“理”。所谓“管”就是限制,其外在形态常以“不能做什么”来表示;所谓“理”就是引导,也就是“应该做什么”。一个人的品质是由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构成的,处于品质表层、直接以外显的形式表露的是行为规范,而处于品质深层、没有直接表露的是价值观念。所谓“不能做什么”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行为,它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一种行为规范,而所谓“应该做什么”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它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念。
过去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中之所以收效不大,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着眼于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比着眼于学生价值观念的时候更多,规定学生“不能做什么”比启发学生“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更多。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管理。实际上,价值观是行为规范之母。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主体价值观的确立先于行为规范的确立,二是行为规范是主体价值观的实际反映,是价值观决定行为规范。管理是一种“控制”,控制论的关键在于“中介”。管理工作必须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但不要直接去“管”,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意识,引导要比限制有效得多。学生一旦确立了“应该做什么”的信念,在实际行动中就会自动形成一种“不能做什么”的制约。解决了价值观念问题,很自然地就会解决行为规范问题,而单是着眼于行为规范的管理也许永远也不能实现管理的目的。管理的最佳状态是自动制约。任何一个自控系统都有一个动因,也即一个动力源,该动力源通过一个有机结构把自己的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调节。人的价值观念就是这样一个动力源,它是人的所有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的驱动力。
二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性的关键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要实现飞跃必须改“管”的工作为“理” 的工作,也就是改“不能做什么”的工作为“应该做什么”的工作。“不能做什么”是控制学生的行为,“应该做什么”是把握学生的内心,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管理模式,是由内在的“应该做什么”制约外在的“不能做什么”,是学生主体的自身制约。人是有自为性和主动性的,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提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耐心真诚、积极主动等,都是着眼于重视人的这种自为性和主动性;我们在管理工作中所犯的简单粗暴、强迫命令这样的错误,究其根本,也就是漠视了人的这种自为性和主动性。
学生品质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由价值观念到行为表现。目前,我们的管理基本上只顾及到了行为表现,这不是说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在的精神状态,但总是企图由行为上溯到对观念的教育。这是一种滞后的教育模式,因为行为是价值观的表现,价值观是因,行为是果,等到某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已经确立并且已有行为表现时再去企图纠正它的行为并由此而纠正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时,早已为时过晚。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老是出现这种类似于“救火”的情景,已经出现了问题才想起平时怎么没在这方面多加教育。我们只着眼于行为,这是一种以行为规范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以行为规范为起点,也以行为规
范为归宿,这是我们过去的管理体系的弊根之所在。虽然在管理中我们也应该追求学生行为上的效应,但这不是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管理本身也只是手段,它的目的首要的是主体价值系统的构建和健康发展。而行为规范,实际上只是为主体内在价值观念提供一个外在的参照系和可测的目标系统。这就是管理的主体价值原则,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的管理哲学。
当然,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系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管理者独自承担的责任,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我们的责任就是针对高校学生的特殊思想素质和群体心理规律,及早培育学生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核心因素,并促使其迅速成长。
其实,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并不是不重视学生主体的思想因素和观念因素,相反,我们长期以来始终把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的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在人的思想结构中,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是处于最上层的因素,它并不直接决定人的行为规范,直接决定人的行为规范的观念因素是价值观(包括伦理观和审美观)。这不是说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对人的行为规范不起作用,它们处在人的思想结构的最上层,因而也是人的所有观念和行为的比较深刻的原因。但是,第一,人的价值观早于人的世界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发育成熟。即人的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是建立在人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是价值观的升华。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已趋于成熟,他们已经可以对事物进行判断,但他们的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则正在发育成长之中。企图直接通过作用于青年学生的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来规范青年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必然表现出空对空的症状。第二,即使在人的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成熟之后,它们对人的行为规范起作用也必须通过价值观的转化才能实现,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规范人的抽象意识,价值观规范人的具体行为。前者经由后者并最终以后者的形式实现对人的具体行为的影响。第三,并不是人的所有行为都受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的支配,人的行为也不是都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在人的行为结构中,实际上只有那种重大行为才直接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决定的。应该说,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最高层次的部分,是在解决了学生主体的价值观念问题后对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升华,这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因而也是最后一个步骤。把什么都上升到世界观、社会观、政治观高度,看似高屋建瓴,实际上起了阻隔学生真正达到这种崇高境界的作用,因为它切断了通向这种境界的桥梁。为什么我们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总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就是因为我们跳过了价值观教育这一个必经的途径,我们隔的就是从个体走向社会、从自我走向崇高的这条通道。所以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最大敌人就是管理观念中的教条,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变化,提高其有效性,必须转变管理和教育的观念。
三引导学生参与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教育界有人提出:“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也就是说,教育活动 是由教育者的施教和求教者的自教这种双边活动共同组成的。”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以往的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首先在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将教育仅仅理解为他人教育,严重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不重视让学生参与教育过程。
为什么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呢?
首先,每个受教育者都是能动的主体,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活生生的内心世界。过去我们往往把受教育者看作被动的客体,仅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我说了,你就接受,就照着去做”。但实际情况却相去甚远。学生会以自身已有的认识和体验对学校的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和加工,甚至加以抵制,而不可能像一张白纸那样任教育者描绘。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种对自身和世界观的思考过程中,他们根据周围的各种影响,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自己的政治方向,改造和完善自己的性格,确定今后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加强自我教育。
那么,在新形势下应怎样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呢?
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启迪”上。如前所述,以往的教育在“应该”上着力比较多,但却很少考虑教育对象在想什么,他们怎样看待这些问题,他们的看法为什么是这样以及他们能够干什么,因而教育缺乏针对性。因此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上,教育内容应立足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判断和结论。
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过程,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要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必须以实践、思考为中介。而学生自觉参与的教育活动则是最为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参与中,受教育者由教育客体转变为主体,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积极吸收教育信息,自觉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和观念。
再次,要重视受教育者所受环境影响或人生体验等“偶发性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们说:“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写,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青年学生处在社会生活之中,并参与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氛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年,这种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教育者或长者的一句话,身边的一件小事或一个刺激,会像“触发器”一样,改变学生正在形成但又尚未稳定的心理结构、人格结构,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偶发性因素的影响,帮助受教育者牢牢抓住一个个关键的人生瞬间,促使他们自觉进行人生体验,从现实生活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张丽娟,女,41岁,锦州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处)长,副教授。从事学生工作16年。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五部。
通信地址:锦州市凌河区松坡路3段40号锦州医学院学生处
联系电话:0416—4673167***
邮编:121001
第二篇: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兼谈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论文摘要: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和教育工作。当前,我们要紧密结合高校特点,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唯物辩证法,积极探索科学正确的方针原则;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队伍强化,切实提高教育主体的有效性,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青年均寄予厚望和高度的肯定。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时就指出“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他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在1939年12月9日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指出一五四‟运动为北伐作了准备,„一二九‟运动则是抗日战争的准备。”这个讲话有力地驳斥学生运动没有力量的论调,充分肯定了青年学生在中国革命中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仍然十分重视青年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1957年l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t“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眦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青年一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们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青年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曾多次走进高校,与学生座谈亲自给大学生回信,满怀深情地说;“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与此同时,由于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也处在成长和发展的旺盛时期,生机蓬勃、奋发向上、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因此,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均高度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工作,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作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和指示。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人群,他们的品德素质是构成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的品德状况,从某种程度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在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真正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为指针,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关于青年教育工作论述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原则
1.坚持重点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是一个公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江泽民同志曾于1991年12月19日与厦门大学师生座谈时,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要有理想,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前进动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呢?邓小平、江泽民曾多次指出: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要“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使他们“清楚为什么中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懂得中国曾经是怎样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懂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把一个受尽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这样,他们希望祖国强大,要求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愿望,就能建立在符合历史实际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繁荣,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党内的不正之风和反腐斗争形势问题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坚持系统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高等院校学生来源于中学,中学学生来源于小学,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教育”,学校要培养好的风气,“教师有责任把这些好风气带动起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的家庭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江泽民同志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他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律教育。”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我所以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江总书记在庆祝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时,又进一步明确提高要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当前,我们要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的思想为指导,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综合治理,努力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好局面。
3.坚持两点论,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建党80年来,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针对人们思想意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坚持爱与严相结合;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些方针原则对
我们加强和增进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曾作了如下精辟论述:“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问分子,争取落后分子。“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要注意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特点,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二)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内容、手段和方法
1.机制创新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的工作很多,而机制创新则是重中之重。当前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克服传统领导管理机制上单纯由党委管理,并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存在的党政“两张皮”现象;建立经费保证、法规健全的保障机制,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稳定性;建立导向正确,指标明确,操作科学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去评价机制上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存在的“重智商,轻德育”的状况;建立信息灵敏,反馈及时,调控有力的督导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检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内容创新
从我党80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是和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重视内容创新息息相关。在目前,则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底基,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内涵,形成充满活力的新理论。1992年5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与首都应届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时曾要求青年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化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当积极学习和运用。卜„要把国外的这些有用的好的东西认真学过来。用来改进、提高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东西。“对广大青年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同时也要经常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高校特点大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国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断吸取新经验、新思想。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创新。如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中提出的“智、仁、勇三达德”的理想人格内容加强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借鉴和吸收西方伦理中的公正观念、法制观念、主体意识、追求科学、自由与民主的思想,充实和丰富并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3.手段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学习、接受知识和思想的方式,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全球性、匿名性、边缘性、开放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这对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互联网汹涌澎湃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社会文化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要正视和利用好互联网,创新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20OO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他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我们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创新思想政治
工作手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真正将高科技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一方面,要依靠科技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如北京大学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对校园网进行技术改造,规定所有上网者必须用学校登记ID和自己的密码才能登陆校园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匿名性的消极影响,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减少了许多人在网上滥发评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团组织网站和学校宣传网站,通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及时传播信息、知识和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和教育。同时,积极开发和制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并通过网络传播软件内容,主动抢占网上阵地。
4.方法创新
这是指在学习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时,要探索新的操作套路、创造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例如,在教育方法上,要注意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社会化过程和个体内化的过程统一起来;要采取诱导式的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达到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效果;要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达到顿然醒悟的教育目的等等。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注意科学性、多样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掌握规律,对症下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尽可能做到生动活泼,为学生喜闻乐见。
(三)坚持队伍强化,切实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调控者。其有效性是指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有助于实现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担负功能的积极属性,是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是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如何全面理解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有关论述并以此为指导,提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有效性,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在党内外五百万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中,宣传并使他们获得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是我们极为需要的,是一件大好事。他在1957年3月17日给周恩来等同志的信中还要求“下决心从党政两系统抽调几批得力而又适宜于做学校工作的干部去大、中学校工作”。从而达到加强和改进这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只有老师教好时,学生才能学得好。”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面向新世纪,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明确提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继续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素质。”在此。江泽民同志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视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素质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我们探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主体的应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其具体为:
所谓政治强,就是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主体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正确对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挫折与困难;才能
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才能自觉做到讲政治,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谓业务精,就是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具有丰厚的理论准备和相应的教育实践能力。首先,作为教育主体,自身应具有丰厚的理论准备,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施教的武器,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具有根本性的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生)的纽带,就不能正确地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育主体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日常学习积累和积极参加进修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知识素质。其次,作为教育主体,还应具备将自身的理论准备成功地运用于实际,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实践能力。否则,作为潜在形态存在的理论准备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的作用。因此,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锻炼,以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的身份深入学生实际生活,捕捉社会热点,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所谓作风正,就是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具有崇高的师德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言教的过程,更是一个身教的过程。教育主体自身的道德和人格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的重要思想,使自身在道德、情操、品行、作风、人格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敬业爱岗爱生,以满腔的热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才华奉献给教育事业,使学生信其师而行其道。
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号召全党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指出能否抓好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了解新形势,分析新问题,把握新特点,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与时俱进,全面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农村思想教育工作应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增强。
一找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当前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弄清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
找准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被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并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矛盾的双方。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解决好农民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接受教育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这一问题,也就是找准了切入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一些是消极落后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准确的把握,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关键是了解农民真实的情绪动态、思想意愿、利益诉求,把农民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弄清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把握结合点。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其他工作实现有机结合。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力戒“假大空”的说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做到“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第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去做。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和有的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正有很大关系。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改进基层干部的作风。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广大基层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并抓出实效。
三激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兴奋点: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方面,不断改进创新内容与形式,让农民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激发兴奋点。从农民的意愿出发,密切联系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方面,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农民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善于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让农民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细致深入,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很重要的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从自己做起。作为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切实提高素质,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真正体现先进性,以实际行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四篇: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经济条件的提高,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做大、做强,发展壮大,越来越不简单,企业如何取得主动决胜权,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这一方面不乏领导的英明决策与运畴帷幄;另一方面企业上下全体职工的团结一心取决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职工是组成企业的一个个因子,职工的因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与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因此,要提高职工素质与技能,优化职工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职工积极能动性,不断创新。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快速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作为企业发展关键推动作用的职工问题,现如今也成了企业一大难题。每年每月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因缺少人员或人员流失,而致生产脱节,甚至倒闭的例子多不胜数。因此要稳住现有职工,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虽说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关注,但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却一直以来仁者见仁,而
不断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也迫使企业加紧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而传统的说教与单纯的惩处,将越来越不适用而致淘汰。要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键还是得找问题根源,按发展规律,将心比心,了解员工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起到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一、从利益方面。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利不管是老板,还是一线职工,都有一个期待值,而不少企业为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尽量缩减成本,将工资成本也核算在缩减之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工资一直以来是产品成本中占极小的一部分,而产品成本绝大一部分是员工做出来的,倘职工只为己利,而不顾企业利益,浪费的成本将是不可估量的;还有不少企业高层领导,在理解企业的利益上,出现片面理解,而忽略了职工的利益是保证企业利益的潜在保障,而在生产工作上,有许多操作与管理上出现了不少麻烦,追求片面短时的利,而忽略长治久效的利,在生产淡季时缩减职工的工资,甚至变相裁员;而真正生产任务紧时,又拼命招人,不得不加高工资,也不征求职工的意见,从不注重职工的思想变化,以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职工,这种传统的目光短浅的管理模式,是阻滞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让职工看到或即将看到自己的利益,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如何进行呢?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薪资标准。,在合理调整定额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克减职工的工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没有利,啥都免谈,管理者眼光要放长远,要让职工能看到这个“利”,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这个利,职工有利了,干劲也高了,企业自然而然也有利了,皆大欢喜;企业管理者应将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管理计划蓝图向职工尽情展放,让职工相信,在这个企业工作,是有利的,让职工知道企业发展前景是好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要完善激励机制,经常进行宣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其次,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是员工利益的一部分,福利待遇给职工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保障,让职工无后顾之忧,领导者只需拿出好的福利待遇,让职工不再有漂泊、不安全之感,自然就会对公司忠诚,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职工流失,职工的积极能动性的调动,将会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
有些企业薪酬高,但福利跟不上,有些企业将工资控制得很低,福利上却做得很好,这都是极化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造成职工流失的可能,现如今的用人单位多,岗位多,而相对于僧多的情况,粥少却不容忽视,有不少职工也正是抓住了企业这一点,动不动就跳槽,虽然最后不一定满意,但当时还是很热衷跳的,这时就需要企业管理
者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职工要从长利益看问题,明白企业与职工是同一条船上航行。才会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在生活工作环境上。职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责任心不强,或经常离职跳岗,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满意企业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温饱不再成为首要问题的时候,职工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适时提高了,大多数职工已开始看重工作环境,而条件很差的工作,即使工资再高,也少有人去做。对于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人与人的底线又不一定,企业一方面要舍得共钱花力气努力去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对于这些职工,我们可以经常做些忆苦思甜方面的教育让职工看到目前的环境是暂时的,通过大家努力是可以改善的。
生活工作环境不好,是会让职工没了积极性,但现今的企业还有一种怪象,就是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让职工产生一种惰性。职工自我满足,认为目前这样不错了,不去积极主动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更不想去搞创新,这对企业是很不利的,就如一摊死水,要让死水变活就得多做做思想工作,要让职工感到压力,要让职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完善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不断给他们洗脑,企业也可以给他们换岗,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寻求晋升机会,在职工发展的
同时,也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在人格尊严上。自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的人格尊严已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台面。职工在取得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时,同时要求有人格的尊严,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而一些老板或领导,总喜欢将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对职工横挑鼻子,竖挑眼,总爱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职工,板着威严的面孔去训导职工,不尊重职工的思想,也不尊重职工的劳动,有时甚至瞎指挥,而造成职工反感,压抑,不自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而然影响到生产,影响企业发展。人的感情是最隐秘,最脆弱、也是最自私的,企业管理者应尊重职工,建立平等的朋友一般的关系,洞悉职工的思想,经常同职工沟通,给职工以温暖与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以上三点是基于职工所观注的焦点而论,围绕这三点,如何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职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个人与企业利益一致的分配制度,建立有利于职工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
二、建立健全培训和岗位竞争机制,帮助职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挖掘职工的创造性,经常组织开展针对性学习培
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技能,对职工的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给予鼓励或奖励,增强职工的创造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三、尊重职工,将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行使对企业的民主管理,以管理的民主化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实现;生产经营上,也需经常让职工参与,发表意见,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接受职工的监督,让职工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被尊重,从而也就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四、引导职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未来,教育职工认清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实现超越,而不是消极完成企业指派的某项工作,要让职工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适应生产需要,让职工了解,现在不努力,到哪都不行的道理。
五、人性化管理。重视职工的感情。随着日常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职工的情绪与工作态度影响着工作效率,管理者要经常注意调动职工的情绪,让职工身心愉悦地工作,可以经常展开一些娱乐活动,舒缓一下疲劳的心情,经常性对职工的工作给予鼓励性表扬肯定,对职工的过错,要视情给予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查清楚,不宜一棍死打死,要恩威并施。
六、公平公正管理。做为管理者,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教
育工作,首先得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说得很经典,管理者要让职工信服,就得有威严,做到公正公平,对人待事一视同仁,做为职工也都有效仿的榜样,管理者自身都做不到,职工是不会理会你的说教的,正所谓“上行下效”大抵也就是这个意思。
七、沟通从心开始。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其实简单一点也就是沟通工作,只有沟通才能了解,才能去理解职工,深入到职工内心世界,建立职工信任的桥梁,正确的沟通会使职工处于信任的和谐振状态,管理者将心比心,做好了沟通管理,让职工对你产生信任,余下的其他工作也就不是难题,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
八、企业文化管理。作为当今先进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企业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有助于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实效的保障。
不少企业管理者会说,企业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但职工还是不满意,还是没有主人翁意识,还是没有积极主动性,还是经常流失,还是会出现“用工难”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也许将一直存在,我们只能尽力去完善机制,完善管理,完善企业文化,在不断摸索中积
累经验。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企业文化理念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以人为本,人本创新”已逐渐被企业所认可,职工文化层次的不同、个体的差异、技术技能的掌握,已被企业管理者所关注,把握职工的心态,加以引导、培养、发展,将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必修的重点。
第五篇: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经济条件的提高,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做大、做强,发展壮大,越来越不简单,企业如何取得主动决胜权,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这一方面不乏领导的英明决策与运畴帷幄;另一方面企业上下全体职工的团结一心取决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职工是组成企业的一个个因子,职工的因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与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因此,要提高职工素质与技能,优化职工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职工积极能动性,不断创新。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快速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作为企业发展关键推动作用的职工问题,现如今也成了企业一大难题。每年每月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因缺少人员或人员流失,而致生产脱节,甚至倒闭的例子多不胜数。因此要稳住现有职工,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虽说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关注,但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却一直以来仁者见仁,而不断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也迫使企业加紧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而传统的说教与单纯的惩处,将越来越不适用而致淘汰。要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键还是得找问题根源,按发展规律,将心比心,了解员工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起到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一、从利益方面。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利不管是老板,还是一线职工,都有一个期待值,而不少企业为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尽量缩减成本,将工资成本也核算在缩减之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工资一直以来是产品成本中占极小的一部分,而产品成本绝大一部分是员工做出来的,倘职工只为己利,而不顾企业利益,浪费的成本将是不可估量的;还有不少企业高层领导,在理解企业的利益上,出现片面理解,而忽略了职工的利益是保证企业利益的潜在保障,而在生产工作上,有许多操作与管理上出现了不少麻烦,追求片面短时的利,而忽略长治久效的利,在生产淡季时缩减职工的工资,甚至变相裁员;而真正生产任务紧时,又拼命招人,不得不加高工
1资,也不征求职工的意见,从不注重职工的思想变化,以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职工,这种传统的目光短浅的管理模式,是阻滞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让职工看到或即将看到自己的利益,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如何进行呢?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薪资标准。,在合理调整定额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克减职工的工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没有利,啥都免谈,管理者眼光要放长远,要让职工能看到这个“利”,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这个利,职工有利了,干劲也高了,企业自然而然也有利了,皆大欢喜;企业管理者应将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管理计划蓝图向职工尽情展放,让职工相信,在这个企业工作,是有利的,让职工知道企业发展前景是好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要完善激励机制,经常进行宣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其次,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是员工利益的一部分,福利待遇给职工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保障,让职工无后顾之忧,领导者只需拿出好的福利待遇,让职工不再有漂泊、不安全之感,自然就会对公司忠诚,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职工流失,职工的积极能动性的调动,将会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
有些企业薪酬高,但福利跟不上,有些企业将工资控制得很低,福利上却做得很好,这都是极化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造成职工流失的可能,现如今的用人单位多,岗位多,而相对于僧多的情况,粥少却不容忽视,有不少职工也正是抓住了企业这一点,动不动就跳槽,虽然最后不一定满意,但当时还是很热衷跳的,这时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职工要从长利益看问题,明白企业与职工是同一条船上航行。才会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在生活工作环境上。职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责任心不强,或经常离职跳岗,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满意企业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温饱不再成为首要问题的时候,职工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适时提高了,大多数职工已开始看重工作环境,而条件很差的工作,即使工资再高,也少有人去做。对于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人与人的底线又不一定,企业一方面要舍得共钱花力气努力去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对于这些职工,我们可以经常做些忆苦思甜方面的教育让职工看到目前的环境是暂时的,通过大家努力是可以改善的。
生活工作环境不好,是会让职工没了积极性,但现今的企业还有一种怪象,就是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让职工产生一种惰性。职工自我满足,认为目前这样不错了,不去积极主动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更不想去搞创新,这对企业是很不利的,就如一摊死水,要让死水变活就得多做做思想工作,要让职工感到压力,要让职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完善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不断给他们洗脑,企业也可以给他们换岗,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寻求晋升机会,在职工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在人格尊严上。自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的人格尊严已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台面。职工在取得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时,同时要求有人格的尊严,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而一些老板或领导,总喜欢将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对职工横挑鼻子,竖挑眼,总爱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职工,板着威严的面孔去训导职工,不尊重职工的思想,也不尊重职工的劳动,有时甚至瞎指挥,而造成职工反感,压抑,不自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而然影响到生产,影响企业发展。人的感情是最隐秘,最脆弱、也是最自私的,企业管理者应尊重职工,建立平等的朋友一般的关系,洞悉职工的思想,经常同职工沟通,给职工以温暖与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以上三点是基于职工所观注的焦点而论,围绕这三点,如何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职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个人与企业利益一致的分配制度,建立有利于职工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
二、建立健全培训和岗位竞争机制,帮助职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挖掘职工的创造性,经常组织开展针对性学习培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技能,对职工的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给予鼓励或奖励,增强职工的创造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三、尊重职工,将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行使对企业的民主管理,以管理的民主化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实现;生产经营上,也需经常让职工参与,发表意见,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接受职工的监督,让职工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被尊重,从而也就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四、引导职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未来,教育职工认清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实现超越,而不是消极完成企业指派的某项工作,要让职工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适应生产需要,让职工了解,现在不努力,到哪都不行的道理。
五、人性化管理。重视职工的感情。随着日常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职工的情绪与工作态度影响着工作效率,管理者要经常注意调动职工的情绪,让职工身心愉悦地工作,可以经常展开一些娱乐活动,舒缓一下疲劳的心情,经常性对职工的工作给予鼓励性表扬肯定,对职工的过错,要视情给予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查清楚,不宜一棍死打死,要恩威并施。
六、公平公正管理。做为管理者,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得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说得很经典,管理者要让职工信服,就得有威严,做到公正公平,对人待事一视同仁,做为职工也都有效仿的榜样,管理者自身都做不到,职工是不会理会你的说教的,正所谓“上行下效”大抵也就是这个意思。
七、沟通从心开始。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其实简单一点也就是沟通工作,只有沟通才能了解,才能去理解职工,深入到职工内心世界,建立职工信任的桥梁,正确的沟通会使职工处于信任的和谐振状态,管理者将心比心,做好了沟通管理,让职工对你产生信任,余下的其他工作也就不是难题,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
八、企业文化管理。作为当今先进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企业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有助于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实效的保障。
不少企业管理者会说,企业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但职工还是不满意,还是没有主人翁意识,还是没有积极主动性,还是经常流失,还是会出现“用工难”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也许将一直存在,我们只能尽力去完善机制,完善管理,完善企业文化,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企业文化理念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以人为本,人本创新”已逐渐被企业所认可,职工文化层次的不同、个体的差异、技术技能的掌握,已被企业管理者所关注,把握职工的心态,加以引导、培养、发展,将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必修的重点。
如何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亲人”。
1、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新形势,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紧密结合业务发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业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服务。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针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做好思想工作,保持队伍稳定。
3、加强民主管理。积极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公司民主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4、中层员工的思想工作。积极发挥中层员工在公司各项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开展适合各阶层员工的文化活动,发挥好中层员工在业务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5、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公司“竞争、创新、激情、诚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指导企业发展、激励员工进取的经营理念,优化企业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6、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发现、培养和宣传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用典型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的精神影响激励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7、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相信员工、依靠员工,组织发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好企业。
8、坚持思想教育与关心员工权益相结合的原则。把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中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
9、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勤政,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10、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平等待人,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人们的不同性格、爱好和兴趣;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宽厚。建立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①情感激励法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情感的需求。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多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提高员工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努力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氛围。
②领导行为激励法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挥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③榜样典型激励法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力求上进而不甘落后的。如果有了榜样,员工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
④奖励惩罚激励法
奖励是对员工某种良好行为的肯定与表扬,以使员工获得新的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惩罚是对员工某种不良行为的否定和批评,以使员工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克服不良行为。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有人把批评或惩罚看作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