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1

时间:2019-05-12 01:3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1》。

第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李海花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现有的教材和学生。传授式的教学越来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因此,在小学中年段的教学中,以导学式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授式的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在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时,我就注意了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把握好教学的时机:

要想真正的调动学生沉睡的潜能,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的良好的时机,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说,恰巧,今年利比亚发生内战。在关注战事情况的同时,我们就可以关注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利比亚内战不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吗?学生一定会查阅到很多资料,也能更直观的感受战争,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因此,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2、确立适合于学生的导学思想:

要调动学生的潜能,还要确立正确的导学思路,以读代讲,读中

感悟。为此这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围绕这一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⑴ 自读,初步体会文中的情感。

⑵ 再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以读促感,以感促读,达到与小作者情感的共鸣。

⑶ 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读的同时联系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⑷ 多种形式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说,让读贯穿本节课的始终,体现读中感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的思想。不仅学生不感到乏味,乐“读”不疲,而且,课文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理解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书是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当然,这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读才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只有让学生自己读,通过读去体会,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特别感人的书信体文章。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设想将小作者这种失父之痛,渴望和平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让学生通过对朗读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来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因此在全文的设计上,贯穿了一个“读”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淡到感人。让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同时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的过程。让学生的心理完成了平静到起波澜直至被感动的过程。我想这种读甚至要胜过我们枯燥的一千句、一万句的讲解。所以,这节课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3、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才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而空洞的讲解,乏味的说教,早已经被现在的小学生所厌倦,又何谈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本文的教学我就联系当前利比亚战争和其他地区的战争情况,课题出示后就播放录像,创设情境;课中联系具体实例,加强理解;课后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实践。以此完成导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学习于轻松、不知不觉中。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有趣的捷径。

另外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比如课前提出的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和语文实践中提出的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在动机。不仅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形式多样,效果好。4、读写结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文实践:

学生的语文能力哪里来?它来源于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读写结合和语文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学生写的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根本。因此,这节课我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阅读,各抒己见。尤其是通过各

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尽管表述的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感悟。所以针对本课的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心声。为此有的学生制作公益广告;有的画漫画,配以一小段说明;有的绣十字绣,绣了和平二字;有的用诗歌、想象文、书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呼声。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语文实践广阔的空间。语文课上学生各显神通,尽展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仅学的高兴,而且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思想教育也蕴涵其中,一举多得。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照顾学生的差异,不必让学生„一二一,齐步走!‟我们应该让语文课的教学更具广阔的内涵,它应该是多学科的融合,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的发展。

回顾这节课总感觉应该更精彩。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们,他们应该更出色些。是什么影响了学生?仔细琢磨,发现:一节课有时为了完成多个目标,课前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而这种设计,有时恰恰是成了教师上课的锁链,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也使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仔细考虑: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

第二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中国北京二中的学生雷利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雷利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员被派往国外,不幸在维和行动中牺牲。雷利的信悼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强烈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每一个家庭都不再因战争失去亲人,让世界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共同的家园。作者以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字里行间都在痛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向全世界倾诉作为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心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虽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每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一、悟读交汇,深入文本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如:

如:我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之后笔锋一转:作者之所以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是因为他的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

又如过渡: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和雷利一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我们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

因“读”而更启人心扉。随后我又适时地引导:“这是谁的呼声?(这个中国孩子)这仅仅是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全世界儿童的呼声)这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通过层层推进的设问,学生最终理解了这呼声是全世界向往和平的人共同的呼声,学生这时的情已到深处,从而那声呼吁是发自内心的,是发自肺腑的!

二、师入情,生入境,情感共鸣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

如:师饱含深情地引:现在,作者日思夜想的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最美的鲜花来到机场。(悲伤音乐起)可是,我们接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他的征衣被鲜血染红了,连腕上的手表都浸满了凝固的血。此时,你就是那位中国孩子,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我的声音不禁在颤抖,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生:我想说“爸爸呀,您不是答应亲手给我答应给我戴上那顶蓝盔的吗?您怎么能不守信用呢?” 生:我想说“爸爸呀,您听见我和妈妈的呼喊了吗?”

生:我想说“爸爸呀,您怎么能舍我和妈妈而去呢?”

„„

这时,我适时地让学生谈谈此时的心情,从而让学生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心去读第四自然段的前三句。学生都能在朗读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在场的听课老师无一不感动。

又如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这些语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此后我又让学生看了一组组因战争而死亡的触目惊心的数据,紧接着我又适时的创设情境,在学生看那些令人心颤的图片时,我用低沉、发颤的声音说:“这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是孩

子的父亲、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战争中的孩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失去了御寒的衣服,还要随时躲避击中他们的子弹,轰炸他们的炮弹,在人群中惊慌失措的拥挤着,一个三岁的孩子眼含泪花,撕心裂肺的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那里呀?”这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眼圈红红的,这可是我预先没料到的结果,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在沉默了将近一分钟之后,学生们从心底里喷发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平!和平!和平!”铿锵有力的呼声响彻整个教室。我觉得这一环节的成功要归功于我课前精心准备的那段沉重的乐曲和几幅悲惨的画面,是它们把大家带到失去爸爸的悲痛中,此时多媒体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

回顾上完的这节课总感觉应该更精彩。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学生们,他们应该更出色些。仔细考虑: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要根据情况把更多的权利还给学生们。

再次回顾,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小编今天推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范文篇1

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这些语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还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

由于现在的学生离战争年代远,对战争了解的太少,更没有切身体会过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点,我借助低沉音乐的烘托、图片的渲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另外对于世界并不太平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自己补充了资料,学生也补充了资料,这样使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到读透。最后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全班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范文篇2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在指导学生小练笔时,我的设计是:学生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后。欣赏现在世界上的不太平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吧。(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话、一句名言或一幅对联.)学生情绪高涨,杨微玲引用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帅邑用小诗“书信形式写悲痛,父亲牺牲可光荣,维护和平春常在,维和军人真英雄。”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王若彤写下这样的诗“爸爸为国献生命,舍身只为保和平。大家齐心来行动,世界将会更光明。”就是这样的一句句感人的话,一首首精彩的诗,让我们为孩子们高呼,为他们而自豪,课堂生成五彩缤纷.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在指导学生小练笔时,我的设计是:学生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后。欣赏现在世界上的不太平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吧。(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话、一句名言或一幅对联.)学生情绪高涨,杨微玲引用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帅邑用小诗“书信形式写悲痛,父亲牺牲可光荣,维护和平春常在,维和军人真英雄。”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王若彤写下这样的诗“爸爸为国献生命,舍身只为保和平。大家齐心来行动,世界将会更光明。”就是这样的一句句感人的话,一首首精彩的诗,让我们为孩子们高呼,为他们而自豪,课堂生成五彩缤纷.《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范文篇3

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多幅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

一、确立适合于学生的导学思想:

要调动学生的潜能,还要确立正确的导学思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为此这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围绕这一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自读,初步体会文中的情感。

2、再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以读促感,以感促读,达到与小作者情感的共鸣。

3、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读的同时联系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4、多种形式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说,让读贯穿本节课的始终,体现读中感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的思想。不仅学生不感到乏味,乐“读”不疲,而且,课文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理解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有的说:“我一下子扑进爸爸的怀抱,在爸爸的脸颊上亲了又亲。”有的说:“爸爸,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还有的说:“爸爸,我一定向你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维和战士。”就在学生饱含激情的赞美声中,我一下子把话题拉到爸爸牺牲,学生的感情从颠峰一下子跌入低谷,我抓住契机,再次让学生想象此时的情景,随着思维的积极活动,学生联想、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学生们从心底里喷发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平!和平!和平!”铿锵有力的呼声响彻整个教室。

第四篇: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四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唐海田

2014.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教完本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主 悟出真情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课堂上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如我在引导朗读“痛失父亲”这一部分,先让学生了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尤其是王若彤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练笔扎实收获成果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在指导学生小练笔时,我的设计是:学生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后。欣赏现在世界上的不太平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吧。(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话、一句名言或一幅对联.)学生情绪高涨,杨微玲引用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帅邑用小诗“书信形式写悲痛,父亲牺牲可光荣,维护和平春常在,维和军人真英雄。”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王若彤写下这样的诗“爸爸为国献生命,舍身只为保和平。大家齐心来行动,世界将会更光明。”就是这样的一句句感人的话,一首首精彩的诗,让我们为孩子们高呼,为他们而自豪,课堂生成五彩缤纷.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到很多,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还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五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雷利深切地缅怀父亲,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但是现在的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很少数学生能体会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加入了图片的渲染,首先让他们观看一个收集到世界并不太平的视频(课前学生也搜集了战争及危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总结爸爸是个勇敢、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才。这样的一个父亲,让雷利感到骄傲和自豪。再让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和画面体会雷利的丧父之痛,从而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领悟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使孩子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雷利的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因我着急走完整套教学流程,使学生的“读”基本上流于形式,如我在引导朗读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时,学生对文中描写他的词句读得时间过短,难以体会雷利悲痛之中包含的骄傲、自豪之情。

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这一部分时,因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先说自己的内心想法,而是直接把孩子引导到雷利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限制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剥夺了孩子自由抒发心声的权力,虽然肯定会有许多孩子不约而同的说出雷利的那句肺腑之言。

教然后知不足,教学需要艺术,更需要磨练,这种锤炼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我会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了无愧于孩子们那清澈求知的眼神,继续向优秀的同行汲取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游刃有余。

下载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武功县实验小学 成敏红 教授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我感慨良多。上公开课这么久,我现在才知道,眼中要有孩子,胸中要有文章,将学生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概述 这篇文章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这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綦江县营盘山小学 李中林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现在的孩子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850字(模版)

    本文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杨永莲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利

    一位企盼和平的孩子 1996年11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