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教学材料
三年风雨路一段师生缘
辉县市第一职业中专段瑞霞
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夏天,我喜欢夏的繁茂和飘逸,但我又畏惧夏的焦灼与等待。作为教师夏天着实是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季节。高兴的是,必然将有许多学生通过高考迈入理想学府,成为天之骄子;同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追梦的途中成为折翼的天使,从此落入凡尘。我担心我并没有给后者充分的给养,而致使他们在生活中经受坎坷。但是转念一想,只有将一滴水放入大海,它才不会干涸,在社会中只要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正确乐观的处世态度,必将会得到良师益友的垂爱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嘛!作为老师,我希望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阅历扎下他们人生的正确态度根基。
花儿能有几日红,人的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有幸的是,我是一名见证孩子们从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的成长过程的教师。因人的青春岁月之宝贵,更使我顿觉责任之大。我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而使得这群可爱的精灵蒙受损失,因而面对他们我总有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我要感谢这种压力,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它,才使得我有了些许收获!
在我从教不足五年的时间里,经验无从谈及,我仅就我带这一届学生的过程和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尝试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教中职英语。众所周知中职生是中考的失利者,其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普遍成绩较差,这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自我评定。他们是怀着一种落魄的心态走进来的。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将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定为:重塑英语学习信心,发现英语知识乐趣。第一学期很多都是回顾初中基本知识点的过渡性内容,着眼于基本功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我从互联网上收集了许多,音像视频资料,让同学们手、眼、耳、口、脑并用,改变了以往单
一、古板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让他们在听力课上,欣赏流行的经典欧美歌曲的片段,然后填出所缺少的简单单词,又比如,表演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学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相当于英语国家的儿歌),或者观看一些好的带有英文字幕的外语片。总之,让他们觉得英语的学习可以是轻松愉悦的,改变对英语的畏惧和无助的心理定位。
当然,毕竟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还可以,这样的教学会让他们“吃不饱”,对于这部分学生则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我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材中的疑问,然后就重点、难点进行集中地讲解,我的角色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此外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课文的背诵比赛,或者在讲解练习题时给他们上讲台的锻炼机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巩固知识的同时,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
还有一部分学生最容易被忽视——中等生,他们既不会像差生那样让你为难,也不会像好学生那样给你惊喜,永远都是安静沉默的“乖孩子”。但殊不知,他们的心灵在经受着怎样的饥渴煎熬。如果这种需求长期被漠视,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而走下坡路。因而对于中等生要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对课堂的建议,在课堂上我有意的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融入课堂的氛围之中,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只有将各种程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才会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知识的同步增加,避免热闹的场面背后,学生所获寥寥的尴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如果套用一句广告语来总结第一学期的安排的话,那就是:“英语学习,有点甜!”,但是随后两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就得让他们“吃点苦头”了!也就是逐步让学生了解,“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英语的学习在轻松过后,还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有更长足的进步。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接触到了难点——语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无疑是对他们刚刚树立的自信的考验和毅力的挑战,许多学生都似乎又回到了初中时代的梦魇之中,上课不知所云,思想开始动摇了,怎么办,如何走出这片泥潭?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也许是天意,我市教育局掀起了一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帮我走出了困境。我开始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及现实的条件将学生大致分为两类即Ⅰ:升学型Ⅱ:就业型。对于后者而言,学校对他们来说“育人”的功用,比“获得知识”的作用显得更为必要和现实。让他们走出校门之后能够很顺利的融入社会,能够与人合作、和睦共处;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学会自我调整,以坚毅的性格来面对处理;对家庭、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学会担当。一句话,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不要对他人、社会造成伤害。如果,学校真的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看似平凡的教育目的的话,社会会和谐安宁很多的!
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之后,我就将传统经典中的古代启蒙教育的《弟子规》、《德语读本》等作为自己“成人教育”的参考教材,纳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一个个教人向善、端人品行的先贤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又吸引了过来,之后我又启发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去落实经典教育。随后,又在学校的号召下开展讨论、演讲、写善行日记、分享感受等活动来巩固学习成果。渐渐地,学生的身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遇见老师问好的多了,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了......老师们普遍觉得学生懂事了。那段日子,不仅学生受到了思想的洗礼,我自己也更是受益颇多。我猛然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如此的慈爱,他的智慧结晶让后世子孙享用不尽。感恩,我是一个炎黄子孙,感恩我得闻了传统经典。
不知不觉同学们已跨入高三的门槛。高三对于学生来说,是为高考积蓄资本的关键一年,因而,我的教学计划也必须有所调整了。
高三的上学期,着重对以前所学教材知识点的复习。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活跃氛围;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总体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采用了独创的“分组竞赛合作法”来组织学生复习。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平时成绩将学生划为高、中、低三个类别,然后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由若干名来自不同类别的学生组成,每个课时我在黑板上写出高、中、低三类课堂大致要求,然后每位同学制定自己的课堂目标,让程度好的同学帮助差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最后以竞赛来评定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我则作为一个答疑者,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这种学习方法有许多好处:
其一,它不是一种“拔高教学”而是将全体学生都纳入到了计划中,兼顾了各个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二,他充分运用生生交流的方便条件,及时、高效地解决了中等及稍差学生想问老师,又因种种原因没能问的问题,减少了学习的阻力,增加了动力。
其三,程度好的学生在小组中更加凸显了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学习的优越感及助人的快乐,让他们有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良好的印象进一步促使他们积极进取。
其四,检查环节加入的竞争机制,让同学们无形中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同时程度较差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了积极归因,从而感觉到只要我努力、认真对待是会有进步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成了他们成功体验的一部分。
总之,这种复习方法都建立起了积极的自我肯定,同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与所学的传统经典教育相联系,培养了认真待人、做事的态度。
而高三下学期,则在以前复习的基础上以做习题、考试、总结、反思为主。回首我这三年来的教学历程,我由衷地感到:
第一,只有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才有可能拥有一节让学生有收获,让老师有成就的课,草草应付,误人害己。
第二,教学不是培优教育,教师必须将每位学生纳入你的视野,才会有精彩的师生互动、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
第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自身修养、知识涵养、道德素养、人格魅力等,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条件,也是获得快乐职业体验的必要条件,拿出自己的爱和温情,以父母之心和学生相处,你的教学一定会成功。
第四,学无止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年轻的教师多研读中华古典文化精粹,吸收其优秀成果,这都会给你的人生及事业增色不少的。
第二篇:如何说教学设计
如何说教学设计专题讲座
一、说课的概念
1、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说课的主要目的
说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目标,用好教学手段。说课活动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上课的教师通过语言表述呈现教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呈现教学设计的依据。二是参加说课活动的专家和同行进行评议和讨论,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三是由任课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3、说课的重点
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教”。要把教学设想、预设的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前,一般都要事先写说课教案。写说课教案的过程也是备课的一种形式。说课教案的主要内容不但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说课教案与课堂教学教案的根本区别,写说课教案和说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要说讲授的内容所处的知识地位、思想地位、教学要求是什么、重点、难点;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途径、练习的形式;如何启发,如何指导自学,时间怎样安排、布置哪能些作业等。
说课应该着重体现:(1)如何树立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即所教的课程、具体的章节、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关系。要说说如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的。要说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2)如何体现育人意识。不管哪一门功课,都有育 人的任务。思想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既寓于课文之中,也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地结合课文,渗透思想教育。(3)如何开头和结尾。上课象写文章一样,讲究开头、结尾。开头,要象“风头”;结尾,要象“豹尾”。意思是:头,要开得漂亮,吸引学生;尾,要收得有力,让学生回味无穷。要做到这样,就必须精心设计。语言要简洁、生动,紧扣讲课中心,抓住学生。结尾要总结所教的内容,概括要点,给学生以深省,不平庸,也不节外生枝。好的结尾,还应承前启后,为后面所教的内容过渡、蓄势。(4)如何分类推进。说课应体现“特殊性”,是说你这个班“这样讲”,充分体现班级特点。班上的同学又是分层次的。如何“分类推进”,包括设计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台阶难度的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饭吃”,吃得饱,吃得香,都有向更高程度奋斗的希望。除此以外,还可说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如何坚持综合性,典型引路。实施精讲教法的,特别是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如何在平行班级中,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有侧重点,有学法指导。
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说教材
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点、编者意图及本内容与其他章节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地位。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课也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对教材的分析,重在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思想价值,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的。说教材,即说明所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或某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依据。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确定该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才能为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对学生各种能力达到的层次预设等奠定基础。
2、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和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教师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常常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的制约。如讲授、讨论、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演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说教法,即说明该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依据。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中方法的使用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取舍。恰当的教学方法,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说课中,教师应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的依据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说出来。
说学法,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或技巧,亦即学法指导。因此,教师在制定教给学生知识的方案时,更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观察和思考问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恰当的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结论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概念和培养的能力,给学生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即说出自己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设计等。
说教学程序,对于新授课教学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新课的引入,课题的提出,新课教学的展开,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还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内容。
说教学程序,它是说课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说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明组织实施这一课的方案,如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等。说课的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素质,所以,说课教师要紧紧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切实处理好各教学环节的关系,进行精练、简捷的概述。
4、说教学手段和目标测试题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媒体如挂图、幻灯、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段、新闻图片等引进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新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性强,实用性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因此,教师的说课应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准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手段的好处。当然,切勿为手段而手段,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和效果出发,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也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目标测试题一般是教师根据该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编制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巩固已学知识和运用已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它也应该是说课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编制的题目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的要求。说目标测试题,就是说明教师想编制哪些题目和想要达到的“目标”等,不过,教师在说题目时,应简明扼要,毋须面面俱到,应选择主要的讲述。
说课的内容通常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说课的模式通常可采用:说教材,包括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章节):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运用。说学法,包括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根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说教学程序,包括新课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检测训练、总结巩固。说板书设计,包括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即不能模式化。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说课内容要全面、严谨,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科学性。说教材要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出知识技能的要求;说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要求。说教法要说出所选教法及其理论根据;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方法。说学法要说出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说教学程序要说出各环节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教态、语言、板书设计以及教具的使用。说课要结合实际,以实用为原则。
三、说课的好处
1、说课给教研活动注入了活力。为了说好课,教师加强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的研究,主动翻资料、查依据、寻教法、制教具,与同 行商讨,向老教师学习。这样,由被动的教到主动的教。
2、说与评相结合,共同提高。它是说课者与听课者的双边活动。说课者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述说课堂教学的材料处理,教法选择和教学理论,努力说出高水平。听课者一方面目睹了述说者的现身说法,从中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又要给说者做出恰当的评价。
3、说课丰富了备课内容,促进了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凭借自己巳有的经验或直觉去思考,这种思考是隐性的。上课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基本形式。而说课则要求教师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述说出来,使这些隐性的东西外现出来。同时,也暴露出备课中不易发现的问题。经过同行补充、修改、加工,说课源于备课,服务于课堂教学。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熟练掌握教材的教师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
四、说课与教法和学法的改革
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与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进行的不同活动,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新创举的说课活动,其课堂教学的设计因素中就包含着教师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训练。说课教师依据教学方法的理论说教法,依据学习论说学法,不但说出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教的道理,因而,说课具有了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质。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从理性上认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使人既能听懂又能学会,从而使教法、学法信息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因此,说课能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
(一)说课和教法改革
说课时,教师要说好一节课,必须很好地解决教学的途径和手段问题,即教法。教师说教法,不仅要说选择哪些教法,还要说清为什么,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说好课,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探索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教法具体规定的标准是:⑴选择恰当、多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⑵准备合适、多样的教具、学具;⑶结合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贴切具体地说出所选教法的理论依据。
教师说教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说课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
教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其优势特点以及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明确各种教法的特点和作用,有的放矢合理优选是成功说课的必要环节。不同的教学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也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根据各阶段教学活动的目的,对各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使用不同的教法交替进行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富有生气、不单调、不枯燥,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2、说教法时,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师对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以启发式的观点为指导,否则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说教法时,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要准确、具体、针对性强。
说明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课者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选择教法的理由。
(二)说课和学法改革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 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作为说课内容的一项,旨在突出学法指导的地位,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促使他们深入研究学法指导,并在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
学法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法愈主动、愈灵活,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而学生掌握学法必须具备以下能力:掌握独立探求新知的方法,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的品质,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这些正是说课时教师所反映出来的学法指导水平,因此,说课有助于学法改革。
(三)说课和正确认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
说课时,不仅要说出采用什么教法,还要讲出准备引导学生运用或教给学生什么学法。教法的应用、学法的指导都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因而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学”的方面,但教学方法决不是教法加学法的机械之和,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调活动的统一体。教法和学法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矛盾的统一体。一般来说,教师的教法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的基础是学生的学法,因而学法对教法有制约作用。只有当教师采取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积极配合时,才能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就是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即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实现了从“教”到“学”的教学过程。
五、如何说好课
要说好课,要精心构思,不可信口开河。说课,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是说如何上课,不是简单介绍上课的内容,明确这一点很重要。看对象,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
总的原则,要说透如何贯彻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教育教学原则。
说课也要抓重点,抓关键,讲究“省略”、过渡、照应。说课要说出自己的特色,不人云亦云。我就是我,我的教学方法不和人家撞车,不做“教参”的俘虏。要说清如何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质疑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课中的引例,要体现举一反三的特点。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孙子用兵以一当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同行切磋。说课难,难说课,只要努力,课还是可以说得好的。
说课与上课。说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课说得好,还不等于课上得好。忠实而灵活地执行教案,用巧妙的方法应付课上各种复杂的局面,变通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主导”性,使学生顺乎教者的意志而动,里面又有很多的学问。通过说课,明确了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激励导向,有利于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课说得好,有可能把课上得好,但不等于能上得好,说课不等于上课。
六、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委颁发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它的制订是经过教委领导、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真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说课教师在说课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和要求等,把它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说课应“以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要能驾驭教材,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因此,说课教师应在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要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起来认真钻研,反复揣摩编者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有分寸地发挥创造性。
2、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写出的教案。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有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而说课,则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采用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也就是说,说课重在谈教学策略;教案重在体现教学过程。因 此,说课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写好的教案把上课的环节作简单概述。
3、说课详略得当
说课教师对所说课内容应作详略取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及理论依据等一定要详讲,对一般问题要“略”讲,若不分“详略”,不分主次,必然会使听者感到茫然或厌烦。
4、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是教师依据自己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上课有具体的教学对象,有具体的师生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说课则不同,这是由说课教师给特殊听众(教师)唱“独角戏”,是教师唱给教师听的,它侧重于理论阐述。因为它带有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性质,也可以说,它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说课与上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说课回答了自己怎样上好这堂课的问题。
5、说课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说课教师在说课时应不断设问“为什么”,而且自己应该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切忌说课时使用“可能”、“大概”、“或许”等词语,以免听者不知所措。当然,说课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对教材把握的程度。说课有一般环节的要求,但无固定的模式。
6、说课时,必须脱稿。
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说的灵活、生动。
7、说课的时间限制
说课的时间一般来说在10—12分钟左右。因此,说课是对教师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的检验,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8、要注意说课类别的区分
说课包括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如果是课前说课,不能用“了”这个时态助词,因为它是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尚未 发生。
9、说课的辅助手段
一般情况下,说课是对一节课作出分析,可以利用精要的课件等教学手段,作说课的辅助工具。
七、说课考核等级标准
说课考核等级标准包括: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
1、优秀:熟悉课程标准,能驾驭教材分析、说理透彻,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处理得当。能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能把握住重点、难点。不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具有批判性思维,有创新。
2、良好:语言表述中心突出,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中心突出,语言符合逻辑,条理清楚,主次发明,语言准确。中心较突出,语言无逻辑错语,有条理,叙述清楚。
3、一般:对所述材料有较强的取舍、处理能力。对所述问题比较清晰,仪表端庄大方,仪表亲切、自然。仅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及知识,对所述问题开掘不深,无自己独立的见解。说课过于程序化、模式化,生硬、枯燥、呆板。
第三篇:说教学程序
本节学习要点
1.知识要点:设计思路及程序、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依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等。
2.学习目的:了解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能设计好教学各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有序
开展。
3.学习重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突出重点与突破点的策略,会选择和使用
教学媒体。
4.学习难点: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安排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桂林山水》(‚教学程序‛片段)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
胜地去玩一玩,想不想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欲望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在此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再进行集体交流,这样,在学生做好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再指名读。
3.精读探究,梳理疑难
在精读过程中,可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然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要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意词‚观赏‛与‚欣赏‛。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读读并初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4.欣赏体味,总结全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背诵,此时在现画面,配以音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从而进一步体会桂林山
水的美。
(2)通读全文,激励学生说出读书感想,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
教学程序是说课当中的重头戏,教师们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其表现之一就是在这一版块中花时最多。但在实际的说课活动中,发现教师们在介绍这一板块时,往往空泛地介绍教学的步骤,很少深入的涉及文本的具体内容。以上这位教师设计的《桂林山水》教学程序这一片段的最大问题是对文本的介绍个性不够突出,因为说课者的着力点已经不是要对文本做出独特的、深入的解读,而是用一个程序去套所有的文本,这样的教学程序可以应付所有的课文。无论文本的内容是童话还是诗歌,是小说还是散文,也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可以说上几句所谓“行话”。其实真正推究起来,上面的教学设计绝对是无用的。空乏而不具体、华而不实是上述案例的结症所在。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一、说出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及程序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定的结构与系统,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是从静态角度来规范体现某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教学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基本操作要素。活动程序则是从动态角度来规范体现这一教学活动的大致操作程序。因此,说课教师在说教学设计思路及程序(环节安排)时,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
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清楚。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明白“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学生如何学”的就行。无需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一样讲解。
二、说出主要教学程序与环节的理论依据
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包括“要学什么”、“能学什么”、“学得怎样”;反映在教师教的方面,则是“应干什么”、“能干什么”、“干得怎样”。说课者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包括学科课标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依据)。
三、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具体包括:怎样运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三维”教学目标的有
机统一。
说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说清楚哪些地方应开展活动,开什么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组实验、师生互动交流、课本剧表演、成果汇报),怎样开展活动
等。
四、说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教师的说课,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习题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①
(一)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
(1)抓住题眼(题目的含义)分析;
(2)抓住教材的关键字词分析、研究;
(3)抓住教材中概括性、总结性的中心句、重点段分析
(4)依据教材内容结构,层层深入;
(5)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突出重点;
(6)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急于求解的悬念突出教材重点。
(二)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1)集中一点法——通过许多问题的讲解集中解决一个主要难点问题。
(2)化整为零——把一个比较难懂的难解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先指导学生弄懂小问题,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架桥铺路法——设计一些铺垫,通过“架桥铺路”,帮助学生突破难
点。
(4)提问助答法——把教学难点化解为问题形式,通过提问助答等方式帮
助学生解决难点。(5)迁移过度法——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通过知识巧妙的迁移,帮助解
决难点。
(6)暗示点拨法——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受阻或产生偏差时,应抓住症结所
在巧妙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
(7)动手操作法——通过有目的地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可有效
突破难点。
(8)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把不易解的难点展示出来,更有利于
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说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四要素。课堂教学是以信息交流为主要活动载体而存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教材、板书、幻灯、课件等
都是我们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媒体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说课时,还应说明本节课选用了哪些教学媒体,为什么要选择这写媒体?这些媒体什么时候使用?这些媒体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何作用等。
《桂林山水》(‚教学程序‛片段)
红旗小学
杨晓娥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音画导入,情境诵读
首先播放一首赞美我们家乡芜湖美景的MTV歌曲《半城山半城水》(点击课件)。从欣赏《半城山半城水》导入学习〈桂林山水〉,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创
设了美的情境。
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之后,我配乐诵读课文。(点击课堂录像)
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初步美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表象。
二、欣赏美景,品位表达
播放漓江水的录象,创设课文情境美,触发情感共鸣。(点击课件)
‚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水?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引导学生抓住‚感觉不到流动‛‚可见沙石‛‚无暇翡翠‛展开联想,学习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在学生归纳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后,播放投影,让学生观察漓江水,然后品味‚静‛‚清‛‚绿‛。
请大家看教学课件
再看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吧(点击课堂录像)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走进文本,更进一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内化作者的语言,我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在播放完第二段视频后,我让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定格的画面,(点击课件)然后自己想象还能看见什么,并且模仿作
者的表达进行说话。
请看课堂录像。(点击课堂录像)
三、紧扣句段,强化朗读
紧扣对漓江的描写,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请,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播放实景照片,运用油花图,我设计了‚模仿秀‛的环节,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看图说话,练习语言的运用。
(点击课堂录像)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被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应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
四、创设情境,迁移训练
利用上段写景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段,教师巡回指导。
观赏‚桂林的山‛的录像,激发美的情感。(点击课件)
在学习描写桂林山的一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猜词游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猜一猜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这样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点击课堂录像)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与朗读技巧,反复阅读,学生很好地品位了课文语言内涵的形象美,教师、学生与作者激动、感叹之情溶为一体。
五、体会感情,加深理解
对于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以读代讲,让学生画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教师配乐朗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桂林山水相映的美丽景色。(点
击课堂录像)
引导学生发现山水相应的整体景色,感觉‚云雾迷蒙‛中若隐若现的仙境般的景色美,揣摩联想绿树红花的静态美和竹筏小舟的动态美。把同学欣赏桂林山
水美升华到热爱祖国山河美。
总之,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运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形象美和课文的语言美,力求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服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
任何新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而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是语言教学,只有基于语言品位的领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内化的,只有从文字上站起来的作品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杨老师设计的这一片段与前一位老师截然不同,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杨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从情景诵读、品位语言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纵向深入的思
路,体现了教学的个性特点。
这个片段的教学流程分为五大环节:即音画导入,情景诵读;欣赏美景,品位表达;紧扣句段,强化朗读;创设情境,迁移训练;体会感情,加深理解。第二个环节“欣赏美景,品味表达”是教学中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中心环节。通过美景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以期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又设计一个“自己想象还能看见什么,并且模仿作者的表达进行说话”活动,真正让学生与作者对话,这样使学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转换过程中领悟文章的内涵。在教学程序上杨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多媒体,通过文字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内化作者的写作情感。这样的设计真正能让学生自由自觉的学习、体悟,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阅读是学生
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
《孤独之旅》(‚教学程序‛)片段
瓦子中学
刘智
卢雪梅
一、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2.引入:在我们成长的里程中不可能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可小小少年也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而至。然而孤独往往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悦的互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预习)
1.学生展示收集的作家、作品资料。(多媒体展示)
2.(1)读准字音 嬉闹 凹地 搀杂撩逗 歇斯底里
(2)积累下列词义
厚实:富足、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驱除:
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会利用工具书、资料书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积累知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提示根据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2.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这篇小说讲述一个 故事。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开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张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并能概括全文内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1.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吗?从文中找出词语概
括。
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惧——坚强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在困境中成长,月来月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3.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以及文章的主旨。
(1)小组内合作探究;(2)师生互动:交流小结。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①情感世界的孤独;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鸭群,芦荡、风雨)③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
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4.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1)学生找出并朗读。
(2)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及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通过与同学、文本、老师对话,合作探究,激发阅读思维。并通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体验感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1.你在成长时或许曾遇到过杜小康类似的‚孤独‛经历,请说说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2.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大自然对话,与小说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
六、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
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思考与练习
1.说教程序应说哪几个环节? 2.说教学程序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3.说教学程序关注那些方面的问题?
4.设计一课的教学程序,在备课组活动中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第四篇:雨说教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雨说》教案3
◎ 教学提纲:
1. 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 结合手边的资料查找并了解有关郑愁予的文学常识。
3.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 教学目的:
1、结合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在理解诗歌的主题的基础上,体会作所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4、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比赛,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捉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 教学重点:目标1、2
◎ 教学难点:目标3、4
◎ 教学设想:
1、教法:引导学生自查手边的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然后由教师示范朗读本诗,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再找学生以雨的身份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课后题1,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课后题2,让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要求学生用新诗的形式写下来。
2、学法:朗读体会,记忆背诵,模仿写作。
3、课时设计: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介绍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初步领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有《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他的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解说:准确识读生字是朗读乃至吟咏课文的前提,学生之间互相指正比教师单纯灌输效果更好。)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解说:此步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解说:此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明确: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解说: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为解读意象做准备。)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解说: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学生可
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解说:诗重在读,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把握诗丰富的内涵。最好能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重在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苛求结论。)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说:选取重点段落回读,强化对文章的感悟欣赏,优化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质,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和智能双向发展的绿洲。)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
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
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解说:欣赏品味与具体研习两部分可视课堂实际穿插进行,教师评析要适时而作,适可而止。)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解说:鉴赏诗歌重在朗读,贵在诗趣。以《雨说》为契机,启发激励学生阅读大量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才是最终目的。)
四、布置作业
1.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华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然后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3.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朗读与背诵情况,争取达到熟练记忆背诵。
二、自读诗文,理解并分析每一节诗歌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三、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申明理由。
四、讨论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好处。
明确:主要运用了“拟人”——亲切,便于抒情;另外,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五、再朗诵全诗,体会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与迁移
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诗人的笔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体会,相信我们也能写出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要求:围绕“雪”来进行诗歌的写作。字数、行数不限。
提示:
1、回忆下雪时你的心情和行动,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
2、可以借用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3、注意联想与想象。
4、注意诗歌的押韵。
5、农谚:“瑞雪兆丰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6、下一节课,学生进行作品发布会。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讨论下面的问题。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整体把握诗的内涵和特点。
1.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找出这两节诗中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像力的诗句加以品评,与同学交流心得。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全诗。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这两节诗都强调“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三、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两种文学体裁的不同,并练习写作小散文。
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
第五篇:《说“屏”》 教学设计
《说“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与本单元前三篇比较规范的说明文风格迥异。本文是作者从实用的角度,用专业的知识为大众写成的一篇科学小品,在讲述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教学内容而言,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注意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筛选重点信息,概括内容大意,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二是体会小品文具有诗情画意的语言风格。【学情分析】
基于前几篇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因此在对“屏”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学生基本能够把握。对语言的品味赏析学生也基本能从浅层的角度把握。但本课引用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和分析。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与学法的指导上,尽量做到注意梯度,恰当引导,及时归纳,让学生学会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对语言风格的品味能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提高筛选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设置导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屏的相关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精读品味具有诗情画意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风格。【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老师提问:同学们谁知道“屏”是什么?学生回答。师继续导入语: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屏”都有哪些分类?在我国古文化中,“屏”是不得不提及的内容,关于屏还有哪些文化内涵,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说“屏”》。活动
一、识“屏”析情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后明确: 1.“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2.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活动
二、逐段析“屏”
过渡问题:作者的这些情感都集中在课文的哪一节?(第一节)假设没有这一节可以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删去第一节的原因,教师适时点拨,要点:内容上——起始段点出全文说明对象“屏”。语言美,能体现“屏”的诗意,神秘,表达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与文末”屏是真够吸引人的”相呼应。
教师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谈了谈假如没有第一段会怎么样。现在假如没有第二段,假如没有——继续下去。下面我们分组活动,每两个组来选择一段来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分工,开始活动。
学生自学后交流补充,小组积极展示或推荐某个组展示。假如没有第二节——
预设:第二节讲的是屏风的作用(室外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假如没有第三节—— 预设:第三节讲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为下文写屏的大小、造型作铺垫。假如没有第四节—— 预设:第四节讲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假如没有第五节——
预设:第五节与第一段相呼应,而且没有第五节就没法使读者读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作用。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了解“屏”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后派代表表达本组的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③合作的时间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⑤汇报时的语言表述应为:“我们小组认为„„” 活动
三、品味赏析
过渡语:这几段作为研究古代建筑专家的作者从不同方面给我们绍了“屏”,可是老师最喜欢第一段,因为它语言美。作者说“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记扇扑流萤’的诗句”可见作者出身书乡门弟。作者又说“每次读到有屏的诗词佳句”一个“每”字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是研究古建筑专家而且还是个饱读诗书的文雅之人。因此不管用语还是修辞,都有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身临作者之情,诵读课文。
1.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句、段,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及时点拨、鼓励。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是什么?(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投影全诗)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学生讨论、明确: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与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体现了作者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
设计意图:此环节完成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在品味语言风格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中欣赏一组关于屏的图片,再次感受它的魅力。学生欣赏,老师作如下总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 喜爱
↖
分类 →
设置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