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课标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听力测试命题的“真实性原则”?
所选材料内容贴近生活,而且真实可信,只有真实可信的语言材料,才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库”,对听力内容作出合乎逻辑的正确判断和反映。
2.什么是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首要内容,学习档案用于收集学生作业,通常
为学生的较好作业。
3.什么是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从学生主体出发,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第二,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任何评价技术、手段都要利用。第三,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个性特点,并为其获得最佳发展服务。
4.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又称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
实来反应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式。
5.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在平等、合作与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促使学生不断认识、完善发展自我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不能以绝对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评价不能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评价不仅要注重练习结果,更应注重过程。
6.什么是教学内容弹性化?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适合各地区的一般化学生的,而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教学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自由选择的弹性化空间。
二、简答题
1.简述行为评价的特点。
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效;提前指示演示过程的细节;直接观察演示过程;
根据所定标准对行为进行评价。
2.简述需要分析的几种基本手段,并作简要回答。
需要分析的主要操作方式有:
访谈:通过访谈,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
问卷:问卷使用范围较大,通过设计问题达到需求分析的目的,问卷的问题应该紧扣需求分析的方向。
评价表:学生和教师通过评价表互评或自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则可以通过评价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所在。
观察:教师通过学生课堂和课外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学习材料,了解哪些学生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哪些内容以及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周记:教师通过周记了解学生所想,学生通过近期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表达碰到的困难,提出对教学的一些意见,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3.简述如何使用成长袋。
①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②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
③可以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相互观摩;
④学期结束,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袋上面协商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一张重要的成绩报告单。
4..考试评价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考试是的形式需要开放,可以是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教师出题和学生出题相结核等,考试的内容需要开放,做到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知识综合,试题多答,之情融合;考试的时空要开放,可以课内学习知识考试和课外学习知识考试相结合,整体考试与部分考试相结合等。
5.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持续状态、生成状态。
7.列举作业评价的策略,并作简要说明
首先用教育哲学判断,看非预期性因素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是否反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方向;其次用学习理论,看非预期性因素是否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是否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是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再次用教学理论,看非预期因素是否与教师本人教学修养的实现水平相适应。
三、辨析题
1.强调差异性教学评价,就不需要统一性评价。
错,由于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每—个学生发展的轨迹和速度也不同,评价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从而形成了差异性评价,但是差异性评价是建立正统一性评价的基础至少,同年龄的学生其共性大于差异性,评价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共性。此外缺少统一性评价,就难以比较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差异性评价和统一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课堂教学应该以测试为中心。
错。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中心来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要注重体现人文性和发展性。将完整的个性作为评价对象,并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应该坚决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
错。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原有认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有效利用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领悟错误所在,从而会更加牢固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
4.即时评价应该由老师完成。
错。即时评价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也需要体现以学生为助理的理念。学生
掺假评价少,缺少评价的主动性,就缺乏相应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自觉性,能动的反应,这些反应稍纵即逝,如果学生能参加这种评价,这种反应就能被加强和发展。
5.一本正经的课堂是好课堂。
作为管理者的教师或多或少有这样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而但是过紧的管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所以这样说法不全对。
四.观点论述题
1、如何理解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位置?
终结性评价是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形成性评价融为一体。测验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要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考查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有必要对测验,即终结性评价的成果进行评估。具体地说,终结性评价应在新课程背景下,适应英语学科教学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有哪些评价性的常用语?你觉得完善
2.如何理解阅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读过程中,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法。学习英语离不开学习语法,它
帮助我们研究词型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但是,语法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本身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语言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常常突破某些固定的语法规则而形成新语法现象。另外,再严格的语法规则也有例外情况。因此一些学生由于语法知识不足,概念不清楚而造成阅读理解方面的困难。当然,阅读和语法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掌握语法知识可以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同样,大量进行阅读又可以巩固已学语法知识,并进一步接触新的语法现象。
4.请评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以激励;
②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立,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③把握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思想精髓,灵活地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避免形式化倾向。
五.案例分析
1.试以圣诞节为背景,设计一项娱乐性的考试活动。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刘彩华,1998)。英语的互动教学有很多方式,短剧表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英语小短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枯燥乏味的课文内容生动化、时尚化。另一种方式是学生自编自演剧本。当然互动教学的方式还有歌曲编唱、游戏互动等等。在圣诞节来临之际,给紧张学习的学生一个放松的机会;举行一个English party,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英文文化,同时也能在娱乐中学习英语,改观学生英语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观念;
圣诞 party设计:
晚会开始前,对教室进行布置,形成一个温馨浪漫的party氛围。
晚会进行时。第一项,圣诞英文歌曲学唱。通过录音设备,学习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融入到Christmas-English-Party氛围中。
第二项,游戏环节。(1)单词接龙。全班围成一个圈,主持人随意说个单词,接下来同学说出以前一个同学所说单词结尾字母为开头字母的单词,说错者表演节目。例如:apple-egg-girl-large-eat-teach-hot,以此类推。(2)听词反应。有老师或英文发音比较标准的学生念短文,参与游戏的每个同学代表一个单词,念到该单词,该同学的立刻回答“I’m here!”,反应滞后或未反应者受罚。例:十个同学分别代表数字“one,two,three„ten”,当老师念到“One day,„”,第一个学生必须立刻答“I’m here!”。
第三项,英文小品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或阅读课外小短文自编自演小品。第四项,在游戏和小品表演中穿插歌曲演唱,并进行评比,优胜者得大奖,其他学生均可获得参与奖,获赠小饰品一件,提高学生得参与度。
第五项,领取圣诞礼物。在圣诞树上挂好各种圣诞礼物(礼物可由每个学生自己提供,亲手挂在圣诞树上),然后把代表其名称的英文单词投入到纸盒箱里,每个学生抽取一张,根据单词找饰品,获得圣诞礼物。
最后,伴随着“right,right,left,left,go,go,go„„”这首经典的英文老歌下,全班跳起来了兔子舞„„
第二篇:课标试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3.阅读教学中精读评价有哪些要求?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
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4.《标准》中第一、二、三学段关于识字和写字数量有什么要求? 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5.《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请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6.《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7.《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8.《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具体建议有哪些?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
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
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9.《标准》中关于写字教学策略的具体建议有哪些?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10.《标准》中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策略的具体建议有哪些?学好拼音对学生有什么好处?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帮助识字,帮助读书。提早阅读。扩大阅读量。
11.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请你举例谈谈对“有感情地朗读”的理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
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请你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13.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14.《标准》中关于“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品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15.《标准》中关于“写作”“写作能力”和“写作教学”是怎样表述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6.在写作教学中课标提出哪些注意事项?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什么?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
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8.请你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
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
际能力。
19.请你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
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20.关于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中提出了怎样的意见?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1.课标中关于写字评价具体有哪些建议?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第三篇:2014年初中教师达标测试课标试题(物理)
2014年初中教师学科基本素质达标测试
物理试题(课标与案例)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请用规定的笔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直接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1~12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选择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空白处。少选、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是(20)
A.18个B.19个C.20个D.21个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A.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
3.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三个维度,即了解、认识和c
A.掌握B.知道C.理解D.灵活运用
4.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d
A.了解B.认识C.理解D.独立操作
5.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是b
A.作业评价B.测验C.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d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包含A、B、C
7.既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又将其纳入“课程内容”的是c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科学探究D.传统意义学习
8.下列叙述中,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9.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1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的课程目标属于a
A.过程与方法目标B.知识与技能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知识与价值观目标
11.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acdb
叙永县2013年初中教师学科基本素质达标测试物理试题(课标)共6页第1页
A.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B.电和磁C.机械运动和力D.声和光
12.下列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
A.《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改革的理论基础
B.《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五条基本理念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C.《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于脑科学的学习”
D.《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体现了建构主义和自组织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标准、和四部分内容及“附录”。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部分。
4.根据物理实验的形式进行分类,物理实验可分为型。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③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④;⑤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6.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形态和性、物质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7.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的建构过程,也是建构过程。
8.义务教育教材《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在“第二部分 各章说明和教学建议”的“节”编写一般体例为: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
四、;
五、教学资源。也有部分“节”只有其中的三至四个部分内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正确打 “√” 错误打“×”。
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6.教科书的章名是二级标题,节名是三级标题,教科书每节中的小标题是四级标题,而四级标题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知识点。
7.教育科学出版社“物理教师备课系统”(教师教学用书赠送光盘)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设计、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及其它资源”。
8.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9.美国的“2061计划”指出:公众科学素养标准包括三方面内容: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索和科学事业。
10.“以学生为本”、“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课程理念和“三维教学目标”都体现了脑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题,案例分析与评价题:
1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片断
⑴通过复习内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⑵转化为具体问题:如何增大物体的内能?进一步变为如何提高物体的温度?
⑶让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实例列在黑板上:用火炉煮饭、搓手、利用热水袋取暖、打气筒发热„„
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演示给大家看。
甲同学:用火柴烧铁钉。
乙同学:弯折金属丝。
„„
教师及时将这些实例列在黑板上。
⑷让学生针对黑板上的诸多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对温度升高的实例进行分类。
第一类:用火炉煮饭、利用热水袋取暖„„
第二类:搓手、弯折金属丝„„
让学生再回到增大内能这一问题上,得出结论: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可采取两种办法:让物体吸热,对物体做功。
⑸引导学生运用逆向类比法,提出减小内能的假说:让物体放热,让物体对外做功。①请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评价。
②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分析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第五题,教材分析题: 13题: 阅读下面材料(人教版教科书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片断)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列车关闭发动机后,运动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撒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而伽俐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
①分析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的认识障碍,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②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中蕴含了哪些科学方法?
。①认识障碍: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或亚里士多德的观点);(3分)
教学思路:⑴从实验入手,做好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的运动实验;(2分)
⑵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力和运动的关系。(3分)
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等。(4分)
③热爱科学、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等(3分)
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正确理解“功”的概念,对学生学习能、机械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分析学生在“功”的概念建立过程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建构障碍。
②简述“功”的概念在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列举事例或用力学模型图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①已有知识:⑴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力的作用具有方向性;
⑵掌握了力的测量和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⑶具备本节内容的数学运算技能;
⑷有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4分)
建构障碍:⑴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限于“瞬时”性,而对力作用的积累效果几乎是空白;⑵缺乏能的转化知识,很难理解功的实质;
⑶对“功的计算”在实际情景中难于识别力和距离。(3分)
②“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它是“运动和力”与“能量”的桥梁,对学习机械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4分)
③列举的事例或力学模型图应围绕:⑴是否有“成效”;⑵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⑶从做功和不做功两方面列举。(4分)
第六题,教学设计题:
结合新课程基本理念,完成“磁生电”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片断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请写出教学目标及师生活动安排。
材料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功能
“教学目标参考答案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由于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有过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所以不要求学生利用右手定则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概括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具有热爱科学、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和
第四篇:学课标
学课标,通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王和中心校
李俊琴
9月12日----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2014学课标,通教材教师全员培训。认真聆听了薄老师的“依标托本,凸显语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彩讲座,仔细品读了李莉老师的教材解读,观摩了崔老师高效、扎实的精彩课堂,我耳目一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二阶段时对学生在识字写字中还没有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对阅读要求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高年级了,我要根据高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目标,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品德与生活(社会)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的基本特征。
2.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
3.品德与生活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4.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促进学生的 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和 的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包括、、三方面的九项内容。
6.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源体系,包括、、、、和 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7.课程的资源是、的,包括各种 和 的资源。
8.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是、、、。
二、选择题(共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是()A.开放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不局限于()
A.课堂和学校 B课堂和生活 C学校和生活 D学校和社会 3下列哪些都属于探究学习的内容()
A.搜集信息 B处理数据 C 发现问题 D调查实践 4.教材的呈现方式应适合学生的()能力。A思维水平B 阅读 C审美习惯 D接受能力 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为核心的综合课程。A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B学生能力培养 C学生全面发展 D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三、判断并改正。(每题3分,共15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
2.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探究,也包括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与探究。()
3.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4.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任务、座位、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
5.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四、简答题(共20分)良好、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品德与生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有哪些建议?
4.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15分)
请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一、1.生活性 活动性 综合性 开放性
2.情感与态度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3.观察 访谈 问卷 成长资料袋评价 儿童作品分析 4.良好品德 社会性 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 爱心 责任心 良好行为习惯 个性品质
5.愉快、开朗 积极向上 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6.教科书 学习资料包 成长档案袋 活动材料 多媒体辅助材料 教师指导用书
7.多样的 开放的 有形 无形
8.一条主线 点面结合 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
二、1.ABD 2.A 3.ABC 4.BCD 5.D
三、1.错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对 3.对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4.对 5.错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
四、1.(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2.(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3)提高德育的是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3.(一)充分利用教科书
(二)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
(三)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4.(一)观察记录
(二)描述性评语
(三)达成水平评价
(四)作品评价
(五)学生自评与互评
五、1.体验学习2.探究学习3.问题解决学习4.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