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的鼓励教育
班级管理的鼓励教育
文/朱静
在每个优秀的班集体还未建立起来时,班级内总会有几个常违反纪律、好捣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头疼的。很多教师因处理不当而不能使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转化这些学生有很多方法,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总会找出理想的处理方式。下面我就针对问题生的教育说一下我的处理方法。
在转化问题生时我建议用以下三种方法:
1、寻找优秀点
有人问魏书生老师:“你是怎样对待问题生的?”魏老师说:“不理他就是了。”这里的不理他并不是不教育他、不关心他,而是不理他的缺点、错误。从学生的优点入手进行教育。每位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差生也有他优秀的一面,老师要平时多观察问题生的优点,并记录起来。和学生交流时,只关注学生的优点,少提或尽量不提学生的缺点,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心中并不是道德败坏的学生,打掉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2、多交流沟通
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时要从学生的优点入手,人人都喜欢夸奖,通过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知道他的优点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造就的成就,等步入社会后,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让学生尽量完善自己的人格,使学生自信、自尊,端正学习态度。(班级管理)由于这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并不能通过一次就能转化过来,平时要多沟通。通过老师的爱,让学生爱老师,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3、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成长因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孩子有多么重要。每个孩子的进步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问题生的小小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的表扬,让他知道老师在关注他,并在全体学生面前树立新的形象,抹去在学生心中不好的形象,使其在学校找到自信、自尊、自爱,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地方向,改变不良行为,增强班级凝聚力。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使我们师生拉近了距离;爱使我们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又是爱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只要老师献出自己的爱,没有教育不了的学生,只要老师献出自己的爱,我们的班集体一定是最优秀的班集体。把爱献给学生,我们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把爱献给教育事业,我们将收获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浅谈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宜春实验中学
唐小兰
二00八年元月六号
浅谈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一、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二、构建鼓励教育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三、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关键词]: 班级管理 鼓励教育
担任班主任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较为深入的接触和观察,我发现学生总体有这样的共性:赶时尚,个性张扬,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从整体上看,这些学生之间在个性,学习基础上的差距较大,其中隐含的问题和矛盾也相对多且复杂,这些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我作为班主任总结一下以构建班级管理鼓励教育工作中几点体会。
一、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实质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我一当上这个班主任就发现初一(5)班学生总体凝聚力较强,表现良好。所以我想只要加强有效的管理,就可以建设成优秀班级。如何管理?我认为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鼓励教育方法,来激发本班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鼓励教育的构建,应该以学生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行为科学的研究揭示了学生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认为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引发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当目标实现以后,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新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我班确立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目标。显而易见,班级管理的鼓励教育,关键就是在有效地调控刺激变量既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一颗健康乐观自信心上做文章,也就是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且有效的鼓励要素及措施。如在平时加强“赏识教育”,让学生经常到讲台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生笔谈时积极向上的会心交流等等。
二、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意义
构建鼓励教育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班级各种建设,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鼓励教育,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鼓励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各学科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培养与发展等,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通过鼓励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本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
三、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一)需要鼓励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鼓励在鼓励教育中是第一个要素。根据我们的观察研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归属需要。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要经过主观努力,这就具有了鼓励作用。在我班上开展的“文明之星” “进步之星” “学习标兵”等效果较好,从而激发了成员全方位努力的积极性。
2.情感需要。学生情感需要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喜爱,一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这两个方面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唤发出积极性。我在班上要求学生在联系本上写日小结,开展师生间的笔谈,学生将想对老师说的话表达出来,让我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所想所做,十分有利进行情感交流。并进行师生,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带.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成为无穷的激励力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3.自尊需要。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敏感很强烈的。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要让他多表现他的特长,更不能轻易地批评指责他,伤害了学生自尊很容易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叛逆行为。
4.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奋发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但强弱不同,因而推动力大小不同。心理学家洛厄尔以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强的被试,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而成就需要弱的被试进步就不明显。所以我让学生确定阶段性的可行性考试及发展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5.发展需要。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我班学生而言,还是称为“发展需要”为妥。因为他们尚未成人,其全部行为活动的意义在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他们都希望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成长。这正是班级管理者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根源。
(二)目标鼓励
需要引发的行为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社会大学校,学校小社会”。初一(5)班形象现在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全班同学经历过长时期的共同努力,付出辛勤劳动,以事实、以行动、以成绩来证明的。正因为如此,班级同学深感来之不易、倍感珍惜,在良好的班级集体中,班级有良好的民主气氛,有共同的目标、同学才能以大局为重、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为维护这种形象,同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才能齐心合力。正因为这种合力,我们班的形象得以维护、进一步改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三)参与鼓励
中学时代正值人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参与意识尤为强烈。因而应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消极的被管理者变成积极的管理者。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在好班就读的学生总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班级,这样的学生一般均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学生感到自豪,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树立信心,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一方面尽最大可能让班级成员来实际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如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我们初一(5)班在两个月期间以值日班长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当一天班长,很多同学都能很认真地履行职责,努力做得最好。组建各种班级工作活动小组等,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班级公约监督小组”、“班级一对一学习小组”等都是这样产生的。由于学生参与了班级管理,强化了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竞争鼓励
在班级管理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强调的是班主任在实施管理中,要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更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应该“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这样,就会自觉地把群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化为激励要素,其中较突出的是把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化为重要的激励要素。从而,不仅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我在班级中搞些小群体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从而使班级管理有更高的效能。
(五)评价鼓励
有利于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精神风貌
在学生行为日常管理这一块,我班主要以操行评分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每周、每月分别进行优秀评比结果公布,鼓励学生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良好的班级形象与班级的正确舆论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经常以大会宣布的表扬方式评价一个班级,激发了学生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当个别学生做出或将做出有损集体形象的事时必受到其他学生的监督、制约、强大的舆论力量有助于压制不良行为,班级集体良好的风貌得以进一步改善。
总之,我在班级管理中用鼓励教育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人格尊严,甚至生活习惯传播给学生。
参考文献:鲁法主编《德育社会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3年《闽候县学校获奖德育论文汇编》
殷禺著《智慧的力量》,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年2月版
美国 安东尼罗宾 《激发心灵潜力》1997年12月版
第三篇:表扬鼓励是班级管理成功的教育良策
激励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教育良策
湘潭县锦石中学张海霞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腻而辛苦的工作。我当班主任十几年来,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育人方法,实践证明:运用激励教育的模式,表扬鼓励是班级管理成功的教育良策,可谓屡试不爽,特别灵验。
作为一个班主任,平时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班级琐事令你心烦,心一烦,你对学生讲话时就没有好的态度,动不动就会怪他们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甚而至于批评他们,埋怨他们。事实上,你这样做原本也没有什么错,可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嫌你啰嗦,觉得你讨厌,天长日久就会对你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假如你讲究教育策略,采用一些看起来超乎常规的教育方法去表扬鼓励学生的话,你就能赢得主动权,产生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记得我刚接手锦石中学174班时,学生从不利用一分钟下课时间做作业或搞点学习,一到下课,教室里的座位都是空的,他们要么在教室里打打闹闹,要么在走廊上玩呀耍的,真是急死人了。但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急躁情绪,既不埋怨他们,也不批评他们。相反,我只是问了问他们作业做完了吗?课堂上学得懂吗?他们自我感觉都很好。我就充分肯定他们学习能力真强,不要利用一分钟课余时间就能完成好学习任务。月考成绩出来的话,我就要好好总结总结,看看你们有没有吹牛等等。月考到了,我抓住这一契机,进行了严密的组考,堂堂亲自监考,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作弊行为,结果一出来,学生的考试 1
成绩是一塌糊涂,个别科目比好班级的平均分低20分。在这种情况下,我对学生仍然没有抱怨,只是拿来那些班级的成绩给他们看,然后跟他们说我是井底之蛙,说我如何如何轻敌,说我又是怎样怎样放纵他们等等。面对月考成绩,学生们无言以对,大多数同学都低下了头。趁此机会,我先肯定他们,说他们每个人都很聪明。但天才都需要付出99%的汗水,试问我班有天才吗?有几个是真正的天才?你们不付出怎么有回报?接着我鼓励他们,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后阶段学习目标和要求。如:听课的要求,课前、课后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等等。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注重跟踪,务求落实,就这样,我感觉到学生们越来越服我,174班的学风好起来了。
又如:学校组织学生在操场集会,要求全校学生都搬凳子坐在操场听报告。174班队伍当中有些人没坐好,有些人讲小话等等。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教室后,我根本没有提及这些问题,只找好的方面表扬他们,说他们知道集会的表现代表了一个班集体的形象,说他们坐姿端正,听得认真,不要老师来维持纪律。课余,我就找那几个问题学生分别进行谈话,首先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发扬自己的长处,然后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说老师是看在你们都是好同学的份上,面子观念又强,所以老师今天特意给你们留了面子,相信你们再没有下次了(事实上那些学生并不一定都是好学生)。在后来的几次集会中,我注意到那几个学生确实改掉了过去的毛病。这样一来,我发现效果出奇的好,我班的集会纪律也无须我亲自去组织,有什么问题,只要我一个手势就能搞定。
读唱课十分钟的唱歌时间怎么安排?对于很多班级来讲是个大难题,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不唱歌,教室里乱作一团,搞自由主义的比较多,而我班学生的唱歌却有声有色,无可挑剔。这得益于我有一次发现他们自己安排学唱一首歌,一个人把歌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人到讲台上去教。趁此机会,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进行大肆表扬,说黑板上的字超过了老师的水平,说教唱歌的同学有歌唱家的风范。这样一来,我的表扬成了催化剂,学生们就经常这样做,逐渐形成了习惯,他们隔三差五地学首新歌,唱歌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怎样去找机会表扬鼓励学生呢?我个人认为:
第一、要多观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刻记住表扬鼓励学生。我带的班级里曾有个叫艳艳的女生,成绩比较落后,但见到老师总要喊一声,打个招呼,特别有礼貌。有一次,同年级的谭老师告诉我,艳艳特别有礼貌,见到他总要喊一声,于是在校运会上还给艳艳拍了照。我在班上拿这件事做典型放肆表扬,大讲有礼貌的好处,鼓励他们:喊人不蚀本,只要舌头打个滚。科任教师普遍评价我带的班级学生情商高,很会讨老师开心,太可爱了,到我带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享受。其实学生是要靠老师去引导的,只要你不断地去表扬鼓励他们,没有哪个学生不想成为好学生。我带的班级有个叫健健的男生,人很聪明,但懒得出奇,不做作业是常事,经常拖欠老师布臵的学习任务,成绩当然不很出色。但我发现他英语讲得很标准,音色又特美,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常常在课堂上请他读课文,然后对他倍加赞赏。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变得有上进心了,变得爱学习了,后来他进入了
班上优生的行列。可见,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处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处处可以找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好材料,如:就餐表现好的,主动打扫卫生的,告诉同学做练习题的,关心班集体的,早晨到校早的,讲话文明礼貌的,等等等等。
第二、你可以通过表扬鼓励一个人来达到教育另一个人的目的,例如:我发现女生薇薇打扫卫生太不负责任,我却没有批评他,于是我安排薇薇旁边的一名男生阳阳去打扫老师的集体办公室,指导他做好,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鼓励他,说我真高兴,因为老师的集体办公室今天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被收拾得整整齐齐,阳阳真是个有心人。这之后我发现薇薇打扫卫生比以前好多了,我讲的几个方面她都注意了。于是我又在班上表扬薇薇,说她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如果下次有什么光荣的任务我一定要交给她。听了我的话,她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我点头示意。
第三、你也可以用表扬鼓励一个人而达到教育他本人的目的。记得所带班级的一名新转来的初二学生凯凯,在上英语课时,由于他基础差,常常不听讲,伏在桌上。我心里确实有些恼火,但我没骂他,而是对他说:凯凯,你站起来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不听讲的原因是不是你已经懂了?不需要听了?下面让我来测试你一下:全班同学注意啦!我现在讲一个知识点给你们听,讲完后我要提问的。接着我讲到了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讲完后我提了个问题喊凯凯答,凯凯最终答对了(我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估计凯凯可以答出来)。这时,我就发表感慨说:“聪明人就是这样,你想罚他都罚不到,我本想罚
他站着听课,可他答出来了,坐下听吧,你学英语还蛮不错的。”听了我这些表扬鼓励的话,他上课干劲十足,学习也认真多了。在以后的课堂上表现越来越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向是他弱门的英语在期末考试时考了70多分。
此外,你还可以用幽默的鼓励方式来替代批评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刚开始在食堂就餐时,纪律不太好,有部分学生离开席位,食堂里乱糟糟的,我见了后,没有骂他们,只是说:就餐时“非工作人员”不得离开席位,学生听了很开心,相互转告:“非工作人员”不能离开席位,于是就餐纪律就ok了。又如,有些同学上厕所次数比较多,有时还迟到,为此,我在班上讲:只有鸟没有储存废物的功能,他们经常要排便,我们班有的同学上厕所很经常,你们大概就是所谓的“鸟人”吧!学生大笑。慢慢地他们怕当“鸟人”,于是“鸟人”越来越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鸟人”了。
总之,我认为很多问题不一定要通过批评学生、埋怨学生,甚至对学生大发雷霆才能解决。你完全可以通过表扬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悟,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这样,可以使那些个性顽劣的后进学生在表扬鼓励声中得到改进,使好学生在表扬鼓励声中更趋完美。作为班主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鼓励教育
鼓励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效应
丁洁梅
摘要:鼓励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已被看作是思维的一种更高高追求。中职学校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其创造才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关键词“鼓励;中职教育;数学;创造性思维;想象力;自信心
一、鼓励因素的前提是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对象和现象的一种特别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在渴望认识对象和现象上表现出来的。兴趣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样,兴趣所呈状态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中职数学教育。在数学知识与技巧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因素的作用可使我们的学习效果更加趋近事先设定的目标,同时,它还能缩短学习过程的跨度,所以有没有兴趣因素,将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与得失。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注意力不够集中,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缺乏自信心,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导致学习兴趣低。作为老师,首先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励,让每个同学带有信心去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更多地创造抒发己见的机会,给予足够的启发式引导,如多讲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多关注学生日常关注的话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挥,打破思想禁忌,无所顾忌天马行空式地尽情表现,让他们彻底摆脱束缚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强烈的表现欲,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对课程的兴趣也随之产生。随后老师再辅以正确和适当指导,以及公平的评价或建议,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与莫大的成就感,所产生的能量更是老师和学生都想象不到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学生兴趣只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有的学生天生对此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则不然。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在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与精心的教学设计很有可能使那些原本并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最后做出惊人的进步,学生被引导出来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二、创造性思维中的鼓励因素
“创造性思维”是“逆向思维”“开心思维”“直觉思维”„„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在感觉、知觉、思维过程中所得到知识,新的组合加工,创造出新的意象和观念。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首先表现为永不停歇的革命性,它不将前人的经验、自己的习惯与经验、传统的一贯做法等等看成唯一的、一成不变的。时代的前进,需要一种全新的生存态度、思维方式。墨守成规、迷信权威、习惯性思维方式都是束缚创造力的。
鼓励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爱德华·波诺曾说过“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做好同一件事,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可见创造性已被看作是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数学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中职教育。也就是说,学校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其创造才能的培养,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一味按自己的主观判断标准去衡量,并予以否定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给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应从过去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向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转变。如果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某种数学观念,强迫接受某种数学思想,就达不到共同传递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寻求心灵自由的逆反心理。教师的思想中不可缺少“教学相长”的观念,要树立启发、引导式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鼓励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社会在进
步,人也在进步,现代学生无论是道德观、价值观,还是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也都与以往的学生不同,他们思维敏捷,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寻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已远远超过他们的长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激励对创造性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创造出宽容而浓厚的和人文气息学习氛围。
三、数学教育中的鼓励因素
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就有了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提倡鼓励个性的发展,给予学生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构成中要力求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而学生越是觉得他们是自主的,是受尊重的,就越能激发其个人成就感。现在很多学生有“怪”想法和“奇异”猜想,如果一味地干涉或以教师为中心改变学生、“塑造”学生,把大量的解题技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那么鼓励个性就是一句空话。
同一班级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数学教学应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鼓励学生的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生活对个人来说是独特的,它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个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模式和数学进行交流,因而,数学教育可以用理性把握明确的教育效果同时又是自由的。
在过去,数学教育是一直以学生的理论灌输和题型训练为主,以至于高分就是学好数学的标准。数学解题技能是基本功固然重要,但这只是手段和工具并非目的,如一味地只重视数学技能训练,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是千篇一律。随着人类社会日趋进入全球的后工业时代,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正在不同程度地从形态向后现代形态转换,并对数学教育提出适应其发展的要求。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不是灌输数学知识或技能的强加权威与控制者。数学知识是无法传递的,教师只能传递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构建方能获得。因此,我们要重视个人人格,鼓励个人创造性和独创精神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教育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紧箍咒,而是要为他们创造最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教育.联系方式
谈对中职学生的鼓励教育措施
作者:Editer | 来源:学生处 | 关键词:鼓励,措施 | 编辑:系统管理员 | 更新:2011-03-29 11:07:48
| 浏览:140|
谈对中职学生的鼓励教育措施
贵州省建设学校彭云坚大学毕业整整一年,从教一年以来,我所面对的是我国的中职教育,每天直面的是中职学生。谈起如何鼓励中职学生,我个人在这一年的教育生涯里感受颇深。
要想更好合理的鼓励中职学生。首先还得从我校学生的特点出发。中职学生一度被社会称之为“差生”、“问题学生”。这种说法,虽说不是很准确,有点欠妥,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初中阶段,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了读高中,然后接受高等教育。而成绩落后的学生最后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接受中职教育。在初中阶段之所以成绩差,与他们所受得的家庭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学校、老师注重应试教育、看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常常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譬如说,学生文化成绩好,就表明这个学生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好的学生常常是老师的掌上明珠,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常被冷落。这种教育方式,常常给一些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而中职学校招进来的学生正是在以前的教育阶段被冷落,心理上多多少少有点创伤的学生。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选择接受中职教育的。中职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母经常出门在外不在孩子身边的。
针对上述中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对中职学生的鼓励措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进行。
一、抛弃应试教育的思想,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那么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中职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成才、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成人。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中职教育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智”,还应该看到学生的其他四个方面的发展。当然,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色,或许某些学生只是某一方面表现的很优秀。譬如说,一个学生文化成绩很差劲,但这个学会生却很喜欢劳动。我认为这个学生同样是人才,同样是好学生,那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各项激励时,千万不能忽略这个学生的存在,不能否定这个学生的价值。自从我担任贵州建材工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每学期都从班主任费和班费里面拿出一定数目的费用,按照一定得评选规则,以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的形式来鼓励那些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或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扩大鼓励范围、不惜多一张“荣誉证书”和“一份奖品”。来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数在以前的就读学校里,是很难拿到一张奖状、一本荣誉证书和一份奖品的。长期以来,他们感觉荣誉离他们是很遥远的、也是陌生的,人要是长时间得不到社会、集体、领导所授予的荣誉。我想,人一定是很难找到自我和自信的,尤其是处在“雨季”的少男少女们。所以,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都尽量多鼓励些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们找回自信和自我,跃出以前的人生阴影。本学期结束之时,我计划拟设这样一些荣誉称号(优秀班干部(4名)、文体积极分子(4名)、劳动积极分子(3名)、“思想先进者”称号(1名)、优秀学生(5名)、优秀团员(3名)、三好学生(2名)、五好学生(1名)、思想进步学生(1名))授予我们班的学生;为了防止只有少数学生获得以上荣誉称号,因此,在评选过程中,我特别规定:一个学生获得的荣誉称号不能超过四项。当然目的只有一个:尽量扩大鼓励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学习、生活、相处,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和自豪感。
三、针对中职学生,班主任应戒去“急于求成”的愿望,但不忘时刻教育学生。一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一个过程,教育是每时每刻的事情。面对目前这种情形之下的学生,也许更多的老师是抱有责怪和失望的态度;总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摒弃过去的不良习惯。这种思想,我以前比较浓烈,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思想,但后来发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它违背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过于“急于求成”,我们就会曲扭我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我们就很难看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所露出的破绽。学生也就整天处在老师的责骂和抱怨声中度过;无疑,会给学生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快。所以说,针对中职学生,班主任戒去“急于求成”的愿望,有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四、让改过自新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助手。经过教育,改过自新的学生,应该马上得到班主任和班委的认可和重用。这不仅是对改过自新的学生最好的鼓励和认可,同时还可以带动其它表现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看齐。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如果一个改过自新了学生,仍然还是得不到班主任的赏识,想必他是失望和失落的。
以上四点,是我个人从教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关于对中职学生的鼓励教育措施四点感受和收获。通过实践,证明它是奏效和成功的。当然,在此我也希望和更多的班主任老师通过交谈,获得更有效、更广博的班级管理经验
对高职学生实施激励教育的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9-27 10:51:00 ]作者:尹秀云编辑:studa11071
1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学习情况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当中采取激励教育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发挥自身最大潜能。
关键词高职学生 教育方法 激励教育高职学生的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但偏重实践操作能力,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必须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只有准确认识教育对象,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高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素质的培养需要很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多种丰富的课外文体活动等等,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具体的素质教育方法当中,首推激励教育。2 激励教育初探
2.1 激励教育的理论依据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中的主体来看待,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必须抓住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对主要矛盾;必须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的兴趣、情感等的需求,还必须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以整体综合教育影响施加于学生主体,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效益,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2.2 激励教育的含义
激励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罗森塔尔和杰克逊1968年在其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瓮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伯鲁菲和古德1970年提出了教师期望实现的一般模型: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行为和成就抱着不同的期望;由于期望不同,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态度有不同;教师的态度告诉了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如何。这影响着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可见教师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因此,笔者把激励教育讨论的重点放在教育工作者中的“教师”上。
2.3 激励教育的内容
激励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激励教育的内容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分成:
(1)目标激励教育。目标激励首先让学生为自己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样对学生本身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吸引力。大的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一整体目标细化,分成每一阶段应该实现的具体小目标。如果学生完成了,不论目标的大小,都应该予以表扬鼓励。
(2)典型激励教育。所谓典型,就是突出的,与众不同的。典型的树立如同榜样的力量,如何树立直接决定大部分同学学习的导向。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时发现优秀的学生,比如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放到宣传栏中等等,对于典型教育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典型的标准以及如何树立典型。
(3)信任激励教育。信任激励就是教育者用自己的信任、尊重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对于学生,老师的信任是最好的情感沟通方式。对于高职学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尤其在实训的过程当中,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零件产品或者进行机器维护等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被信任的同时又锻炼了自身的能力,这一教育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
2.4 激励教育的方法
(1)表扬法。对于高职学生,教师应该抓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比如生活自
理能力突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等等。表扬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进行口头表扬,也可以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上报,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总之,表扬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让学生具有更大的动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引导法。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注意观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学生都有哪些细微的变化。比如:高职学生是否具有自卑心理,是否过早社会化等等。对于好的苗头趋势应该大力提倡,最好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对于应该遏制的一定要快速去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首先找出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从长处说起,慢慢引导学生如何做会更好。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结合学生特长予以引导分析。比如举办适合高职学生专业的各项技能大赛,既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进行自我认知。
2.5 激励教育的主体
“激励”,在中文词典中释为鼓动、激发使之振奋或振作,如我国历史上楚汉相争时期楚将项羽领兵攻赵,运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兵法背水布阵,激发士兵奋力拼杀的斗志,即为激励。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养对于激励教育取得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公正客观,不偏不倚。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合格的人民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会对学生起到最大的榜样和激励作用。作为教师,还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在开展激励教育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无疑,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生力量正在日趋强大,高职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高职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群体当中的特殊一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精神面貌,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素质状况以及特点分析要求我们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具体的教育方法当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灵,心与心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信任与鼓励。采取适合高职学生的激励教育方法,会提高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实践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才能运用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才能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奠定高职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颜震华,王绍海.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3]邵宗杰.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班主任教育叙事:在班级管理中,鼓励与批评并用
班主任教育叙事:在班级管理中,鼓励与批评并用
班主任教育叙事:在班级管理中,鼓励与批评并用
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二(1)班的班主任工作,与一年级相比较,我对孩子们的了解更加深入了,这也是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基础,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让这个班级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一个工作经验并不丰富的我来说,想把班级管理好就得多听,多学习,然后就是实践。通过向学校其他老师的学习,还有通过网络的学习,这个学期,我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了鼓励与批评并用,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下面是我在班级管理中,鼓励与批评并用的两个例子。希望大家批阅后能给出良好的建议,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用处。
首先,就是怎样在课堂上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一堂课40分钟,如果能让大部分的孩子都集中注意力,抛出去的问题,大部分的孩子都愿意思考并且积极举手,我想这堂课就是有收获的。但是要真正能够做到并不是容易的事。这个学期我还是沿用上个学期的方法,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这个学期我从网上购买了小红旗的小贴,与上个学期的笑脸小贴相比较,孩子们更加喜欢,孩子只要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就能获得一个小贴,获得五面小贴就能换一面带金边的小红旗,这个方法在我们班挺管用的,通过这个办法的实施,孩子们上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较好。就连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翟家旺,董文博举手也比以前积极了。当然有鼓励,就得有批评,因为总会有个别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开小差。我采用的办法是上课被我点名批评的孩子下课要罚抄作业。
然后,就是班干部的培养问题。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如果班干部在班级中发挥作用了,那班级管理的工作就更好进行了。这个学期,我们班的班干部组成情况是:班长甄思宁,副班长刘凯华,数学课代表张子一,户梓沣,语文课代表于泓扬,王欣奕。组长每个小组一个,分别是刘凯华,甄思宁,王欣奕,刘天旭,张俊嘉,王琳,刘宇轩,普粮郁。这个学期开学初,班干部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有个别组长不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就想是不是哪出了问题呢?开学两个星期后,我就抽出一节课,表扬负责人的班干部,并且进行了物质的奖励,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奖励一块橡皮,懒散不负责的班干部直接撤换,当时我撤换了几个小组长。过后,班干部的工作情况明显有所好转。接下来,我们会定期开一次班会,主要是奖励表现不错的班干部。现在我们班的班干部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去实践,希望在下个学期,这个班级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