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

时间:2019-05-12 01: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

第一篇: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

浅谈在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在教学中注渗透人文关怀就是教学注重以人为本,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聋校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关于“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指出:“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生命的全面升华。”《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学生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美感的重要方法,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写作教学共同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秉承语文新课标理念的“人文精神”,关注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而聋校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阅读教学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在聋校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它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在传统的聋校教育中,教师始终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聋哑学生,认为只要能交给他们一定的知识,会认几个字,会写几个字就可以了,把聋生的生存和发展置之脑后。教师的认知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育方法,促进聋生的发展。而阅读教学就是一重要途径,1、阅读教学是聋生识字的重要来源。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语言障碍,与社会交流,与人交往的主要手段是“写”。因此,识字量对聋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对聋哑学生来说,要回归主流社会,与普通人无障碍交流,3000字的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而阅读教学正为聋生开启了通向汉字宝库的大门。

2、阅读教学是聋生获取间接知识的主要手段。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生活范围狭小,对社

会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认识都是及其肤浅的。传统的阅读教学,老师满堂灌,教师吃力,学生迷糊,致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很多教师选择放弃这块硬骨头。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以聋生的发展为本,渗透人文精神的阅读教学,打开了聋生的智慧之门,阅读让聋生了解了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阅读让聋生感受到了建国六十年祖国的日新月异,阅读让聋生目睹了新时代的残疾人通过教育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栋梁。阅读让聋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3、阅读教学可以提高聋生看话和写作的能力。聋生回归社会后,最大的障碍是与人的交流,看话和写作是聋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以往走出校门的聋哑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非常弱,别人写的看不懂,自己写的别人看不懂。而怎样提高聋生的生存能力,做到以聋生为本,是教育的关键。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丰富的课外知识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办法。

4、阅读教学可以使聋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听力障碍导致聋哑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少,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仅仅通过眼睛。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感知、理解相当困难。而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是让学生接受困难,产生抵触。阅读通过它诗情画意的语言,通过催人泪下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空洞的思想理念,变成了形象生动的事例摆在聋生的面前。原来生活还有是非对错、美丑善恶。阅读帮助聋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他们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丰富人文内涵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在聋校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对话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人之间的谈话,而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深层交流的过程。其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更突出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会、批判、反思、运用及两个或更多人在读文章时的言语交流与碰撞。如果学生缺乏解读文本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的语感,怎么能与文本进行平等对话。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聋校的中段阅读教学来谈一谈我的认识与实践。

(一)、课内阅读:焕发生命的光彩

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不要受教科书的束缚,不论对教材还是对语文活动都要有自己独到理解和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精心指导,促进学生进行个性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让课内阅读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

1、重情趣。

情趣是阅读教学中形成品行的重要支柱,是学习者内在的动力。关注学生的情绪世界,看重教学情趣,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里面“情绪、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三四年级的孩子大多8、9、10岁,学习自主性较差。相对于聋生来说,听力受损,只能以耳代目来认识世界,靠看手势、看口形去理解语言,引起注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健全儿童往往更短,学习自主性更差。阅读教学中时刻关注聋生的“情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就是可以期待的。情趣不应只在导入新课的环节,而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情趣激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联系生活激趣,谈话激趣,故事激趣,猜谜激趣、情境激趣等。如在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情境创设激趣来导入新课,播放了2分钟《泰坦尼克号》中轮船与冰山相撞的录像,聋生一下子就被这壮观、惨烈的景象吸引住了,他们对这个神奇的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在课中我播放了冰山形成的三维动画短片,把枯燥无趣的科学知识活生生的展现在聋生面前。而在课程巩固教学环节,我又用组织了 “南极冰山风光”的影像资料,把地球另一端的绮丽风光拉到了聋生面前,让聋生充满了阅读的浓厚兴趣,在浓厚学习兴趣指引下,阅读教学非常成功。

2、重感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碰撞思想——读到“自己”,读出“问题”。

(1)、认读生词,读“通“课文。

过生词关:包括音、形(字形、手语)、义的掌握。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中段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教学前,我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基本读懂课文,并借助字典、词典,手语书、网络等工具完成生词的学习。对于实在难以理解的引导学生做好批注,在教学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2)、以“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中段的阅读目标要求通过朗读、默读、略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适应的。而阅读教学中,“读”更是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敲门砖”。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齐读、分组读、分段读、男生读、女生读等丰富的形式,学生完成了从“不懂——略懂——理解”的阅读过程。在《漂浮的山》的教学中,课文是用“泰坦尼克号的惨剧”引出给人类带来很麻烦的冰山,我采用了全班齐读的方式以引起全班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注意。课文的三、四、五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前,我提出问题:课文介绍了冰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然后,我采用了个人读——先分组朗读(三段)――略读(四段)――默读(五段)――齐声朗读(重新读三段)等形式去感悟理解冰山的特点。这个过程不是通过教师的“口”传达的,而是聋生在一遍遍读的过程中感悟到的。教师从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聋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

3、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写作,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积累对于阅读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新课标为中段学生提出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指导聋生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1)、词句积累

(2)、科学知识积累。

(3)、阅读方法积累。

(4)、生活积累。

实践证明,聋校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教育理论“人文精神”的指引下,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二)、课外阅读:伴着知识的甘露轻舞飞扬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教学的学习获得了一些的知识,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仅靠课内阅读的有限时间,有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标要求中段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样的目标对于整日封闭在学校这一狭小空间的聋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采取适当的策略,培养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创设阅读的氛围。

(1)首先,注重教室文化的布置:张贴如“生命有限,学问无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等名人名言,制造出爱读书的班级文化氛围。

(2)其次要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3)在班中发出“读书伴我成长”的读书倡议,号召大家要爱书、要看书。

(4)开放学校图书馆,定期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使聋生从有限的空间中走向无穷无尽的知识世界。

2、指导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聋生的课外阅读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我主要向学生提出做几下几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第一,批注式。这是边读书、边勾画、边批示、边注解的一种学习方法。

第二,摘录式。这是读书时摘抄原文或概要的一种笔记方法。

第三,心得式。这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回味,思考加工,产生感想、联想或收获,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当即把它记下来的一种笔记方式。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有帮助的一种读书笔记形式。

3、以活动“促”阅读。

书读完后,要认真组织交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故事会、情景剧、经典诗歌朗诵、班级作文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爱读、乐读。

总之,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就是关注聋生的生存和发展,是以聋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就像灿烂阳光照耀着孩子们的心田,聋哑学生在这片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引导聋生在渗透人文关怀的阅读教学中去学习,去享受,去陶冶,去发展是我们语文教育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

目录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洋溢人文关怀气息的语文教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乐学”和“会学”的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健全人格形成的引导.............................2

(四)良好审美情操的培养.............................2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必要性...............2

(一)人文关怀渗透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2

(二)人文关怀渗透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

(三)人文关怀渗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

(四)人文关怀渗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3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策略..................3

(一)前提—尊重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4

(二)关键—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

(三)途径—鼓励真情实感,培养创新精神................3

四、语文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注意事项................4

(一)注意避免混同于思想品德课........................5

(二)注意避免忽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6 参考文献目录.........................................7

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人文关怀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表现出来?为什么要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应具备怎样的策略?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探讨了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关怀渗透 实施必要性 实施策略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试图改革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关注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含义该如何解读?为什么要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应具备怎样的策略?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一)洋溢人文关怀气息的语文教材

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语文教材传达出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感受、体悟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文章所传达的精神产生共鸣,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价值观。高尔基曾不无道理把文学称之为“人学”,因为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以人为中心,从具体的社会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的生活境遇与遭际、欲念、情感、意志、行为和理想出发,体现着人性的特质。因此,文学在人文关怀领域,不仅表现在具体性与生动性上,而且在内涵的丰富性与渗透力上,都是那些以抽象的方式认识和反映社会人生的其他精神创造物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语文学科不同于政治、历史、社会学科的原因。语文教材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条件下,承载着传承本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任务。语文教材的任务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发展和思想素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人文关怀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等品质得到培养。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关怀不是矫情造作的,而是真诚的,具有渗透性、长期性和积淀性,它会像“春风化雨”般引起学

①生的内心共鸣,正如杜甫《春夜喜雨》诗中所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乐学”和“会学”的培养

引导“乐学”即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为此,很多教师往往在新课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贺拉斯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教学主张。第斯多惠对“乐学”提出了系统的看法。他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乐学的教学原则一方面可以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乐学的教学原则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因为它关心学生的自由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会学”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

②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不用教。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课程目标取代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1 的语文课程。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体现人文关怀的渗透。因为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产生对真理追求的欲望和兴趣,更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让学生轻松、自由的发展。

(三)健全人格形成的引导

汪凤炎在《中国文化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面向21世纪,传承优秀文化、开创未来的中国

③人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自觉地在学科的教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形成三不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关怀渗透。

(四)良好的审美情操的培养

人文关怀是真善美的融合,三者缺乏其一,都将会影响人文关怀的渗透。真是认识的价值取向,善是道德的价值取向,而美是艺术的价值取向。美,不仅包括娴熟的教学艺术技巧,而且包括向学生传递美的教育内容,即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在正确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使语文教学获得真实效果。因此,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是语文教学实施人文关怀渗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必要性

(一)人文关怀渗透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关注人的生命意义、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

在语文教材里,学生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缤纷多彩,大千世界的丰富多样,人情的美好与冷漠。每一篇作品无一不渗透了作者对生命的追问,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你的呼吸。语文课中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人类可能生活世界的建构,在与其进行对话的同时,进行自我观照和反思,从而达到自我人格境④界的提升。”课文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提炼出来,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结晶。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的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的表现手法以及静谧淡泊、超尘脱俗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们所传诵。郁达夫《故都的秋》通过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及眷恋家乡的情感。《寡人之于国也》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美德懿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可见,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重要载体,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

(二)人文关怀渗透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的技能,而且应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

语文课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工具,而且是培养人各方面素养的桥梁。在过去的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工具性地位被空前提高,人文性地位一直被忽视。现在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人文关怀相吻合。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人文关怀渗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存在着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与传统的实用主义结合现象,使得“名与利”变得空前的重要,造成“人文关怀的失落”。有教育学者指出,要培养完整的人,要在完整的世界中培养人,作为教育领域的课程,应该而且也有必要面向人的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人文

⑤世界,使三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结合。如法国的库申在《论美》中讲到“除了真正的道德之外,道德美还包括任何精神的美。”真正的美是和高尚的、优美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润物细无声”般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正确地区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依照美的规律”去生活,去工作。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人性美、《背影》的人情美、《谈骨气》的人格美、《岳阳楼记》的情怀美、《我的叔叔于勒》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东西的揭露,则充分表现一种鞭挞邪恶的批判美,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是帮助这些尚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针对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四)人文关怀渗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西方的一些专家称之为心理性断乳。由于他们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各种关系和因素的作用下,他们的心理出现多种矛盾,表现在情绪和情感上,主要是各式各样的需要日益增长,而他们对这些需要的合理性的认识水平的主观状态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有矛盾。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注重在人文关怀中赞美人性,追求理性,弘扬个性。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 ;《谈骨气》教育学生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策略

(一)前提—尊重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

在当前,优秀人才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一是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二是充分、自由发展的优良个性。当代社会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体的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成就感、学习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其生活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和特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前提。

教育要培养人的个性,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性,确立自由、自律和自我负责的原则;其次要冲破大一统的局面,对教育的所有方面,包括课程、方法、制度等都重新加以认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获得发展的五个方面目标提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新的体验;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标新立异,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这些观点肯定了个性差异,有利于发展良好个性,体现人文关怀中对人性和自由的追求。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首先要把教师从“尊师重道”的高高讲坛和权威中解放出来。当然,这并不是从此否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主导作用,而是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学”为“乐学”。这将会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和谐的发展。其次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关键—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鲁迅先生在抨击旧中国的教育方法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深刻的话:做父母的对于孩子“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患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⑦不会跳跃。”教师围绕教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教参的答案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学习心理疲软,课堂上倦于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传达的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无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和谐民主教学方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思,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采取对话的教学模式是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对话是民主平等的,更多的是知识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对话的教学模式比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更能令学生接受。对话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肯定,有利于唤起了中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同时对话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观点,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三)途径—鼓励真情实感,培养创新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做人的准则,也是他倡导教育的真谛。求真,做真人,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时,应该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生活联系。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室可以看成社会的缩影。因此,作为教育者有必要把社会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真情实感。人的潜能若能得到恰当的激发,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人文关怀渗透的有效发挥,仅仅依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与交流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及时相应地组织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独创性,引导学生采用其特有方式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有效途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的读者对相同的文本的解读因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素养的不同,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观点和见解。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要求。

四、在语文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注意事项

尽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但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这提醒我们在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避免混同于思想品德课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无一不凝聚作者的心血,渗透作者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求与探索。于是,有人把语文学科看成充满了生命意义的学科。不少人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了“泛语文化”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这样,语文课就变成了道德说教课,直接的后果是优美的文章、美好的情感也会让学生反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是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发现真善美,奉献真善美。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渗透道德教育。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立足于文本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人文关怀渗透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师的教情,恰当进行渗透。如果不顾课堂教学实际,不顾文本实际,不注重语言品味,胡乱解读人文精神,那就失之偏颇;如果不顾师生实际,不顾教学实际,不重视语文学习,硬性进

行道德教育,那肯定是本末倒置。

(二)注意避免忽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任何的教学理念只有符合客观教学原则,才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语文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具有想象力的创造精神和充满诗意的人文情怀。这两者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之上发挥和腾飞。这决定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决不能忽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是从客观科学理智的角度审视人文关怀渗透,从而避免了人文关怀的感性化,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以公式化的方法教授语文,强求死记硬背,再加以严格的课堂纪律,虽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无疑会压制学生个人的体会与见解,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除了学科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以外,我们还应要有给予学生情感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既简单又极丰富,既具体又极空灵,既实际又极高雅。我们应该真正去把握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并以“大语文”的理念去适应新形势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注释:

①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篇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8.

②[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97. ③汪凤炎.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68. ④黄佳楣.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2. ⑤张万兴,赵平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90. ⑥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91. ⑦鲁迅.鲁迅选集(第5 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93.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教学人文关怀》,张桂玲,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9期

2、《基于人本思想谈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李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人文关怀背景下的语文课程生命教育》,王天熙,辽宁师范大学,2014-03-01

4、《用语文教材资源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李珣、刘远清,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7期

5、《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人文教育》,刁品飞,课外语文(初中),2013年02期

第三篇:人文关怀

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论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关怀

通过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以主人翁的角度论述个人在工商管理学院所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第一次蒋院长在B308给新生交流会上的讲话,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的被认可。作为管理学院的学子,必须要有管理学院学子该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共场所穿拖鞋,必须要有昂首挺胸的自信精神。在大

一、大二的两年里,更多的感受到老师在精神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样感触很深的是陈延童副书记给贫苦生演讲时候用到的“经济上贫穷,精神、文化上的不贫穷”以及陈副书记在后来的就业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提升,一个成功的学院首先就应该承认它的学子,它的教师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生活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学院众多组织社团的欣欣发展充分表现了学院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另一个表现,极大的认可了学生在学院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发面所处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加强和改进,学院设有学生就业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必须承认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推动学院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者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现在的社会,想要追求个人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作羁绊,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学院尊重人的主体性,不仅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且放心学生的社团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服务,在经济贫苦生中,学院努力为学生争取贷款,争取社会资助来帮助经济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既守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解决了经济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安全演练等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物质层面,学院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努力争取更好的住宿环境给学子,在夏天开放本来给研究生上课的空调教室,甚至在教室处于非上课时间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使我们能够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想一个好的学院应该不仅仅只会传授好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院所形成的人文魅力。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知道、百度文库

第四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汉语中“人文” 的最初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礼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 体现一种人格、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精神。总体而言,“人文”是指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化现象之总和,含文明、文雅、精神教化之 义。

“关怀”常被理解为“关心”、“关爱”的近义词。在1987年版的《现代汉语 词典》中曾把“关怀”解释为“等同于关心”,实际上较“关心”而言,“关怀” 的程度更深,指向性更强,关怀者在关怀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真实感受和达到 的实际效果。「‘」关怀行为在被关怀者的接受和改变过程中实现,主要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真正接受,而不是把对方仅仅当作“客观数据”来 分析。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友善的“你一我”关系而非“我一它”关系;二是“动 机移植”,即“关怀者的关怀动机要流向被关怀者并使其受到影响”「2」关怀者不 一定要满足被关怀者的所有需要,但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使被关怀者接受、认可并产生效果。

具体讲,人文关怀是指“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 为精神内核,从人自身出发,切实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不断完善人的 个性与人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3」可见,人文关怀不仅 体现为一种精神,更侧重于一种实践,是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实施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爱行为,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其 一就目的而言,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是简单的“关心人”。它要求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高度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理性还要付诸情感;其二就内容而言,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具体、多维度的,集中表现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探求人的理想与命运等;其三 就方法而言,人文关怀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知识上进行灌输,还需要关注人 的精神状态和内在要求;其四就范围而言,人文关怀贯穿于社会理念、社会制度、教育过程、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归纳起来,人文关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方式去关 心、理解、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

2.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如何通过对人施加积极、正确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人的精神构建中发 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人类提供人文关怀的过程。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 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 实践活动。”[5」可见,作为一项精神事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 的契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人文精神所倡导的目标本质上一致:都是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性境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 格,从“人”出发进行一种人生教育或精神教育;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 境界和人文精神所关注生活的总体意义本质上一致:都充分体现出从“人”的内 在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个性、精神追求、内心需要和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其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人文精神相一致的终极价值:即“追求人生真、善、美 的境界,观照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6」从这种意义上 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4.“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助人自助”是指“个人、家庭、群体、社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的道路,也即是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反思自己,寻求改变,获得成长。”0}9}其内涵包 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助人和自助。简单来讲,“助人”就是给予别人帮 助,“自助”就是通过引导受助者本人挖掘自身潜能,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 自强”。“助人”到“自助”的过程,也如“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变化。也即,“自助”是通过“助人”需要达到的目标。

将“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着重把 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现代教 育理论认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的 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通过大学生主体认识、思考、实践后 完成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内化’心理过程”。「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 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助人自助”理念强调引 导和支持,主张案主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困境或难题,“社会工作者在整个 工作过程中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川这种“引而

不决”的理念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普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摒弃言之无物、空话大话的泛泛说教,在尊重学生兴趣、情感和己有经

验的基础上,适当举例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的价值 观和知识。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意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应提供一切有利资源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直接为大学生提供各 方面的服务和咨询。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心理、就业、人际、情感等方面 的问题,更要增强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解 决更多同类或更广泛的问题。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贝曾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要求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助”的同时,思 想政治教育者自己也要实现“自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者比学生的知识和阅历 都更丰富,但学习没有贵贱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和大学生互相学习、分享经 验,伴随着大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间不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 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 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忽视这种需要,心理和生活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 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完全的激发或发挥。同时,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 思想和观念无法做到整齐划一,需要也呈现出多样性。当前大学生是具有现实需

要的人。学者尚川教授认为,“学生主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重视;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强调单一的外部灌输,方法简单不具体,思维不灵活,习惯用标准

第五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管理在外科护士孕期间运用效果评价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护理人文关怀管理对临床孕期护士关心帮助由为重要,护士长运用以人为本增强管理水平同时促进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团结凝聚力,大家一起关心孕期护士。现将外科护士怀孕期间人文关怀效果好、孕期护士满意,经验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三年期间共有怀孕护士个。护士长实施人文关怀管理以孕期护士为本,重视关心护士。怀孕护士工作热情高、精神状态好在孕期请假少、很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均能顺利生子,孩子健康。

二、效果评价

R1在排班中体现人文关怀、外科护士工作量大、手术多、病人周转快,每个护士怀孕期间反应大小不一样,身体素质也有差异,根据护士怀孕反应以及孕期月份给予排班上照顾,适合上的班次,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以及孩子的健康发育,使孕期护士能够顺利度过十月怀胎。护士长给予真诚的关心、关注孕期护士。

2.2运用以人本原理、弹性原理积极调动孕期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关心、重视孕期护士、发挥孕期护士的潜能、让孕期护士感受到温暖身心愉快,快乐工作,在人文关怀下受益。

2.3减轻孕期护士的心理压力,外科护士每天工作量大,风险大、对于孕期护士心理压力更大、担心护理工作过强影响宝宝发育、自己身体也承受不了高强度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确保孕期护士切身利益、及时调整孕期反应大、突然有特殊状况的孕期护士休息。人文关怀渗透到孕期护士整个过程中,使孕期护士感到倍受尊重人格、人性的关怀。当心理压力减轻就能够更好地服务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三、小结

总之作为护理管理者,吸取先进的管理的管理方法人为关怀管理,不仅赢得孕期护士的发挥激发调动孕期护士的好评。激发调动孕期护士同时达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目的。

人文关怀管理以人文为本是整个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人文关怀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娜尊 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分析【J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02期

2郑晓云 韩萍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7期

3何月霞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效果观察【J】齐鲁杂志、2011年16期

下载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校阅读教学渗透人文关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主体的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 而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尊重人情人性,在新闻采访......

    聋校教学反思

    聋校教学反思 篇一:聋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

    打造文化强校 尽显人文关怀(范文)

    打造文化强校 尽显人文关怀进贤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新......

    聋校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聋校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聋生由于生理的障碍,他们都有......

    公务员人文关怀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公务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行使着管理国家的权力。他们的心理健......

    人文关怀_演讲稿

    第1页 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上午好,我与大家交流的论文题目是“人文关怀在肛肠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该论文发表在《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第29期。 第2页 按照......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性 作者姓名:任蒙蒙 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方法: 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

    人文关怀实施细则

    人文关怀细则 一、人文关怀目的: 为了营造企业人文关怀的氛围,培养员工阳光愉悦的心态;营造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