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 学 语 文 课 题 研 究 论 文
小 学 语 文 课 题 研 究 论 文
浅 析 小 学 高 年 级 阅 读 教 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徐志林
摘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这一年执教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读写结合”四步阅读教学法。
关键词: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读写结合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因此
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增强能力。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去“读”呢?在这些年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读写结合”四步阅读教学法。
所谓初读感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对课文浅层的语言联系的认识,形成知觉的认识整体,为深入阅读扫除障碍。它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一环。这一环节可与课前预习相结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在第一课时进行。
初读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这一步骤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要求:导入语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快速而有兴致地投入到本节课学习中。也可直接导入。
2.出示自学提纲。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①把课文读2—3遍,读通读顺;②自主解决文中生字、新词;③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④质疑并提出问题。
3.学生开始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方法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
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指导做好准备。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反馈学习情况:读字音、默写、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提出问题等,同时由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板演。
5.自学后教师的引导。在初读感知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教师引导时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内容。导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理解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②明确方式。应该是学生会的不教,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不对”的教师要引导更正,“不完整的”教师要引导帮助补充。③明确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病,以免学生走弯路。
完成初读感知这一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知道语言文字的表达是什么,同时知道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阶段由细读来完成。学生读课文,大声朗诵,一字一句,把课文读正确,在读的过程中,拿起笔来画出优美词句,不理解的词语。此间,随时拿起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习理解词语。逐段进行理解性默读或朗读,分析理解重点词句,理清文
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小标题;巩固生字字音,理解生字词意;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应该认真设计好教学过程,使学生积
极主动地阅读,准确把握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精读感悟。如何进行精读感悟呢?就必须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写人的文章,要问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高尚品质,写事的文章,要问学生: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可点拨学生,划出点明中心的句子,或点明中心的段落。这一阶段由精读来完成。
精读是细读的继续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部分理解完成之后,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某些感触和联想。通过精读,引导学生来品评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进行欣赏性朗读或默读,加深思想情感的体验,使阅读与生活衔接起来,加深认识,受到教育,学习课文优美语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精读中,要做好读活、读美和读透三方面的工作。
什么是“读活”?就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把课文的内容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慢慢地边朗读边想象,读出那种意境,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想象画面,想象意境。这是学生思想感情升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读美”?即在深入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读的有感情。用有声有色的语言去释放和传达课文中语言文
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昂还它个更激昂,委婉还它个更委婉。”走到作者的心里边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什么叫“读透”?为了内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让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再一次朗读全文。精读感悟,实现由部分到全篇内容认识上的升华,建立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思想感情的体验,同时有机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就是做好读写结合,可以续写或改写。续写、改写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合情合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想像力和创造力。
续写的内容多种多样,依文章而定。例如,学习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让学生续写故事,主题为“假如我到了火星”,让学生放开自己是思绪,大胆想象一下火星的生活应该会是怎样的,写一篇想象作文,然后还可以编绘成连环画;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一课,让学生续写大自然还有什么“文字”,增加文章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实际活动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课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在合作交流汇报中,他们演自己的作品、读同学的习作、评自我的感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样,对课文的改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
改写是对课文的再创造,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
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例如,可以让学生动手试着改写古诗,这样一来,除了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古诗,体会与领略古诗的意境,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可以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一个故事,小学阶段这样的古诗是很多的。如学习《示儿》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做改写,将古诗文变成现代故事,写成叙事性的文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者,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从学生的思想出发,从学生的水平着想,引导学生阅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在阅读中畅想、飞翔。
第二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课题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从趣入手,让学生产生自学学习意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良好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的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得的导入方式,创设一个宽松、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和表演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上课,把语文知识组织成一个个的小游戏,学生就会感兴趣、爱学。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是为生活来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脑、动手,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语文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意思的。
(三)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学校、社会、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我们在教中就可以从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在开心的体验中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析、记忆字形、学习生字,学生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出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以后,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后,他们会感受到开心快乐。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生活。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开放教学地点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真实的活动来接受语文知识。例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出房间,到外面多看看,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字、听到的话记下来,到课堂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阐明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
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要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主学习顺利、有成效地进行。学贵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形成,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正面评价,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用,可指导他们制订适度的学习目标,做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但要把握尺度,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给学习感到有困难的学生以足够的肯定信息,要时时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调动他们“我能行”的内驱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愿望。教师要做到使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与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小培养起来。在教学过程通过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课外阅读的研究 目标: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假设:让生怎样有感情的来进行一篇阅读课
思路与方法:(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形式可以是故事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2)每周,教师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3)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内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4)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要有活动方案设计;(5)教师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
获得成果: 通过研究分析,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和知道,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在试题检测中,阅读题失分率明显下降,学生获益较大,值得推广。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草根”课题研究: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
浍南镇中心小学:于三红 陈素梅
我的课题研究来得很是偶然。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课本刚发下来,不少学生刚打开课本,就发出阵阵惊呼:“怎么这么多要背诵的内容!这一学期可怎么过呀!”这也难怪,上学期很多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背完了课本上指定的背诵内容,而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给他们背诵的20首古诗词,很多学生一首都没背。
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可大部分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掌握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呢?我的眼前突然一亮,看过那么多的课题研究,我何不把这也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呢?于是我给自己确定了本学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背诵感兴趣呢?如果能让他们认识到背诵的妙处,他们肯定会对背诵感兴趣的。《杨氏之子》是本册要背诵的课文中较长的一篇。教学时,我一改以往先范读课文的做法,开场白之后,我合上课本,抑扬顿挫地背诵起来。在我背诵的时候,学生们不时发出惊讶声。下课之后,很多学生都围着我:“老师,你背得真好,一个字都没错!”“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才背下这么长的课文的?”
可能是受了我的影响,这篇课文的背诵情况非常好,三节早读课,全班46名学生都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很多学生背诵时都模仿我的语调。见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我决定趁热打铁,给他们下了一道“战书”——本星期的班会课上,我将和他们比赛背诵古诗,全班同学可以联合起来对付我。我还和他们一起友好协商了比赛规则:比赛双方轮流背,已经背过的,不能再背;谁背得多,谁就获胜。
古诗背诵比赛,学生以两首诗的优势战胜了我。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从背诗情况看,上学期20首古诗大家都能比较熟练地背诵了。
比赛结束后,我和学生又有了新的约定:今后只要有背诵的内容,我都和他们一起背,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日积月累,学生通过背诵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课上我信手拈来古诗词的前一句,他们能很快地接上下一句。背诵已不再让学生头疼,他们也都体会到了背诵带来的乐趣,正如一位学生在题为《乐在背诵》的作文中写的那样:“背诵课本上的精彩华章,让我的作文文采飞扬;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让我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
没想到,第一次给自己确定研究课题,收获就如此之大。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论文
本期,我的研究课题是——以合作学习促进小学英语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前期,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并把自己感觉可借鉴的地方进行摘录,另外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英语教学研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作到每次学习必有收获。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达到“以合作促实效”的目的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投放措施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针对所教六年级的孩子特点,先从同桌学习入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投放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进行灵活的分组。简单的按照座位分组是不科学的,它忽略了公平竞争,优劣互补的原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性格、成绩和能力等,让各个小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为后面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铺垫。低段英语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在两人之间进行对话,或是简单的问答练习,结合所教孩子的特点,我首先培养的是二人(同桌)小组活动(即Pair work)。它是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开展,操作简单易行,花时少,易控制,且反馈及时,反馈面广。在开始的Free talk中,新授的Practise中及课结尾的Consolidation中都可以进行二人小组的学习。另外,我还训练引导孩子开展自然小组活动(即Group work)。每一自然小组人数在10-12人左右,考虑到人数较多,所以在平时课堂上很少组织自然小组活动,它耗时多,难控制,但在适当的时候,发挥自然小组活动的作用也能收到颇好的学习效果。一般在单元复习或活动课程中,精心设计自然小组活动,如“记单词竞赛活动”,“我们露一手活动”等等,主要以竞赛的形式,调动每一自然小组的集体合作力量,扩大交流的面,带动每一个成员发展。在实践中,常组织速拼单词,找单词等小组竞赛活动,每当这时候自然小组学习的合力最强,每个人都为取得好成绩尽一份力。
(二)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在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的情况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杜绝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保证“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逐渐形成习惯。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三)采用激励性的合作学习评价。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引导,在我的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全班按座位分为四个大组,为表现好的大组画苹果,一节课后,为苹果最多的大组成员每人画颗五星。其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又会关系到大组的成绩,小朋友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任务和评价都会落实到个人, 针对“搭车”现象等问题, 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任务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 或者就是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举例来说, 对于小组的奖励是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的。例如在英语会话中, 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 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学生讲了一大堆, 而大部分人只是当个配角。由此, 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逃避责任的人, 没有“自由乘客”。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 忽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 都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培养,二人学习小组和自然学习小组的模式孩子们都已经熟悉,有序的合作常规也在逐步形成。下阶段,我要更多的关注合作常规的细化和培养,思考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和设计适当的合作任务,在多元化的评价方面多下工夫。
吴海平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