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补郎乡中心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工作情况汇报
我乡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为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委13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不断增强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教育局的安排部署,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宣传,人人参与
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认真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各小学加大宣传、组织学习,利用校会、班会、家长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作用。各学校结合实际,因地取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我乡小学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持续开展夯实了基础。
我乡小学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小学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纲要》,以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突破口,以少先队为阵地,以新教育实验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为载体,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二、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
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校从班主任与中队辅导员由一人兼任,到打破班主任由语数主要学科老师担任的传统,选聘年纪轻、有责任和能力强的包括语数英及艺体各学科的教师担任的班主任队伍,建立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网络,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大队辅导员具体分管、班主任老师、中队辅导员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少先队干部参与管理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局面,经常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落实整改工作措施,并明确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任务要求,各负其责,实现了课程育人、情感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增强了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队干部的影响。班队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学校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各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利用国旗下讲话后进行总结表彰。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少先队、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课”,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并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各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养成程序,完善各年级的行为习惯教育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多讲身边人,身边事。少先队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学校每学期开展班级育人环境布置评比。
3、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坚持活动育人,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六)提高学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七)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进一步形成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与派出所联系,定期请有关人员到校对学生
进行安全、法制及爱国主义教育。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八)加强问题学生和留守、单亲学生的教育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学校能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留守学生、单亲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九)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认真实施好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班会课、晨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十一)继续抓实体育卫生工作和安全教育。
坚持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要加强检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坚持每天卫生扫除。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十二)实施“校园文化工程”。把校园文化作为推进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在教室墙壁上,走廊过道上张贴名人名言,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教育,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每一项纪律都能化为学生自律的动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在教育内部个别教师思想上仍然存在着教育观念和办学方向的偏差。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个别学校把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偏重于抓纪律,不能从学生的养成教育的点滴抓起,并渗透于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说起来主要,做起来次要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分析考试成绩、抓升学率头头是道,采取的措施一环扣一环,抓学生的思想工作却满足于一般号召,对学生的思想现状摸得不清,措施跟不上,有关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法规、政策,在具体执行中被扭曲、淡化。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不良后果。从家长的普遍心态看,一方面由于人们其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形成,使得家长对孩子
倍加疼爱。另一方面,家长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上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家庭教育畸形发展与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严重脱节。
(三)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思潮的泛滥,给中小学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及高消费、摆阔气、比穿戴、追求刺激等给青少年思想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响;各种表现淫秽、凶杀、抢劫、盗窃等内容的影视、录像、书籍、报刊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严重伤害,带有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缺乏严格的管理。这些现象对在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其诱惑力特别强。因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所特有的猎奇、竞争、好动、比较、幻想等心理特征如不加强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四、下步努力方向
(一)是开展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我乡小学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首的观念。
(二)整体构建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注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年级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教书育人、心理教育育人、家庭育人、环境育人、信息育人的方式,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从整体上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保证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三)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聘请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纪律法制教育,严格校规校纪,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同时,重点照顾和帮扶学校“问题学生”,定期不定期找学生座谈了解,从源头上掌握“问题学生”的心理,并及时加以沟通、疏导,力争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健全和完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机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评价的意见为基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我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补郎乡中心学校
2011年12月25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
实 施 意 见
自中发〔2004〕8号、16号和黔党发〔2005〕10号、12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我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对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新形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仍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我省发生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都不同程度有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参与,表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进一步凸显了加强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为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据纳雍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纳雍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纳教字[2012]13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
2、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稳定是改革、发展、民生的前提;没有稳定,一切改革、发展成果都将丧失殆尽,进而严重影响民生。我乡各小学青少年学生人数五千余人,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各小学的稳定,各小学的稳定直接关系全乡稳定。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之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各小学要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稳定是重大民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抓稳定就是抓民生、抓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抓稳定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3、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升老凹坝软实力、改善老凹坝软环境、塑造老凹坝新形象的必然要求。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必须大幅提升老凹坝软实力,大力改善老凹坝软环境,塑造文明、开放、法治、和谐的老凹坝新形象。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程度、思想道德水平、法治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既是老凹坝现实和未来的软实力,又是老凹坝新形象的重要代表;既是改善老凹坝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又是塑造老凹坝新形象的现实力量和希望所在。各小学要从推动老凹坝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出发,切实抓好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1、学校教育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各小学要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2、各小学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各小学要按照“近、小、活、实、主、新”(贴近学生,小型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主阵地,开拓创新)的原则,重点开设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并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3、认真实施好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各小学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要求,扎实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切实抓好教师培训,突出抓好校级培训,确保全员培训到位,使教师更新观念、吃透精神、掌握方法、明确任务;各
小学要组织教师开展好教研,撰写好教案,按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有机、适度渗透法制教育。
4、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德育进课堂”活动,借鉴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推进德育教育教学创新,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有效方式和有效载体。
5、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各小学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五好”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各小学要认真开设好《贵州省中小学专题教育综合读本》课程。积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国旗下的讲话、团课、主题班会、主题团(队)、征文竞赛、演讲比赛、感恩教育、道德模范宣讲等活动和宣传栏、板报、漫画、小戏小品等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6、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小学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让学校的每一幢房、每一面墙、每一个过道、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树和草,都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都发挥育人的作用。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优美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法治校园等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班级间、年级间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7、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加大心理咨询室建设,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咨询室在各小学全覆盖。加强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将心理辅导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确保各小学至少有1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3名以上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各小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防止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8、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各小学要高度关注、关心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待进生等特殊学生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好学习、生活、成长和思想上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9、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每学期到校开展讲座不得少于2次。
三、齐抓共管,大力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1、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各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小学要进一步明确和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健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2、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各小学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开展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强化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各小学要经常主动地加强与宣传、综治、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共青团、关工委、律师协会等单位的联系,主动利用和整合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多种形式,建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各小学要高度重视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建设,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追究
1、各小学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各小学要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亲自抓、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部署,对重大问
题要亲自过问、亲自督促解决,切实转变一手硬一手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错误倾向。要坚持把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与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相结合,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建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不负责任或不按规定认真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的学校(班级),要进行督促整改,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对工作不力,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责任追究。自本《意见》下发后,凡是有学生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学校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劝阻、领回;对学生参与打砸烧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所在学校班主任、校长及负责人的责任。
附:纳雍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纳雍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2012年2月5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忙于工作却忽视了对青少年的传统道德教育,使很多家庭的孩子出现了严重问题。主要表现是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叛逆顶撞父母和老师,当他们的愿望没实现的时候就埋怨社会和家庭,自悲自弃,做出许多过激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使很多家长即痛心又无奈。
中学阶段是人生打基础的黄金时期,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他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又以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首。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共同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在自我把握、如何选择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然而他们的思维尚欠深刻全面,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够,思想道德的形成出现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有:
(一)自我意识突出,自私自利行为普遍。
少数中学生以自我为主义,缺乏合作精神。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大部分中学生、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家中更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从而持有过度的“自尊感”。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私心也较重,总是享乐为先而免谈节俭,吃要好的,穿要名牌,整天零食不断,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勤俭节约、自我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许多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不要求付诸自己的实践,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较少想到“我为人人”,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形成,就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切为我”,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学习上更是“各自为政”,排除异己,缺少合作精神。而这一切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更有甚者,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标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做事摇摆不定,陷入众多的矛盾困扰之中;对远大理想时时动摇,学习缺乏动力;心理压力过大,消极心理强,又不能及时有效地作自我调节,容易产生封闭心理、逆反心理,甚至是犯罪破坏心理。
(二)公德意识不强,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
部分中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不强,不遵守道德、诚信原则。表现为不尊重家长和教师、同学,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愿自觉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老师后不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文明用语。有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部分学生有吸烟或赌博现象。还有些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不尊重或欺负弱小的同学。更有甚者,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以至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和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既减少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关怀,又忽略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教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三)自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脆弱。
盲目的偶像崇拜,使一些中学生丧失了理智。如疯狂的“追星族”、“发烧友”,大多是情窦初开,不谙世事的中学生。对有的港台歌星、国际球星崇拜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把明星当作生活的全部,当作仿效的对象,而对董存瑞、雷锋等老英模淡漠了,认为“过时”了。在目前教育改革进程中,尽管素质教育、“减负”表面上如火如荼,但是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学生们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因为考试不理想、挨老师批评,或者和同学闹矛盾等,他们很容易焦虑、空虚、怀恨在心、难以把握自己,出现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事件等现象。
(四)知行不统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由于大部分中学生在理论上的知识较为丰富,但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言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中学生还实行双重道德标准,要求他人遵守纪律,关心集体,而自己却一切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对集体和公共事物漠不关心。他们渴望独立,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变幻复杂的外界社会的影响下,很容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标准未曾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的检验而生成为他个人的体验,所以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也就不难解释了。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但现实并非如此,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配合不够协调,是直接导致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对于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体。第一,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机会多、时间长,因而对学生了解比其他教育者更全面、正确。第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占有特殊地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导师,而且也是指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长者。然而,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重一般号召轻个别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新,不够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够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学校不少教师的思想境界不高,不愿同学生和家长交心谈心;“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由于高考是一种淘汰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无形中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现在中学生的苦恼,主要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担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中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也大多选择与学业有关的活动。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学校对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都渐渐成为一种童话般的幻想。
(二)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不良影响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说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较深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家庭对子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自尊心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自觉性、聪明伶俐、有是非鉴别的能力,是因为父母处世公平合理,有错误也公开承认,讲道理,对子女注重方法;而放任型家庭的孩子显得有个性,但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又不接受指导,自我为中心,爱乱说乱动,思维不着边际。因此在良好家庭影响下孩子个性良好,而有缺陷、不良家庭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有的经常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尊敬;还有是教育方法不当,许多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往往给学生定下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百依百顺,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
(三)社会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好奇心使其试图从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交叉中,找到一条实现认识价值的道路。于是他们把着眼点转向了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直接冲击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影响了良好道德人格和品质的养成。旧的体制已经打破,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中间会有许多空隙和漏洞,于是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和不法分子,便趁机沉渣浮起,兴风作浪,污染社会空气,腐蚀人们的灵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带来经济规律所产生的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如果缺乏引导和约束,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使人们在经济大潮中腐化堕落下去。社会上这种消极现象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舆论也是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舆论也即是众人的议论、群众言论,它反映了社会公众或者是肯定、赞扬,或者是否定、贬斥的态度。而形成社会舆论的手段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文艺等宣传工具,也包括人们的评价和议论。良好的社会舆论能形成肯定的环境,对中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催人奋进,勇往直前;否定的环境则产生消极的作用,使人颓废,陷入迷途。所以,全社会要都要多管齐下,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网络发展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错误影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会危及身心的健康。另外,游戏软件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软件大多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极为不利。网上游戏对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但那些只求牟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网上暴力和网上色情充斥其间,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
四、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校应按照新时期“三个面向、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正确育人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学校要规范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组织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例如举行法制报告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团队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读物,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加大舆论的力度,努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要求学生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并组织学生学习、领会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使其自觉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准则。充分利用校园报、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班报等媒介,宣传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人和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诚信乃立身之本,是最宝贵的美德,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人品,守住了人格。
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当前国内受市场经济、商品大潮冲击的时期,一部分人政治信念淡薄,国外西文反华势力处心积虑跟我们争夺下一代的背景来说,培养这种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就尤为重要。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应该把这一点作为不可忽视的、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首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这是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政治条件。学校教育要为社会主义造就新一代人,作为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自己真正充满信心,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确立政治目标,从而激励学生为推动时代进步而发奋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不高,只凭直观感觉、经验体会来论是非,往往道理讲不清,是非辨不明,工作上无所适从,甚至对有些问题总是认识模糊,难免受错误思想和理论的影响。第三,关心国内外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学校的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不与德育有关,所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只问分数、不问政治的倾向,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现象和校园里课堂外的所有与培养下一代有关的情况,做到因势利导,自觉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的一代新人。教师必须注重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加强师德修养尤为重要。而为人师表则是师德的重要标志。人民教师之所以光荣,是因为他们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的表率。我国自古就有为人师表之说。现在讲为人师表,是指在理想、道德、情操、纪律等方面,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作榜样,而且要为全社会作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人格和品质,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
(二)高度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孩子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健康成长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道德教育十分重要的合作者,所以21世纪的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是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家长的世界观、方法论、理想、信念,家长的政治态度、政治表现,家长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家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都要有意无意地起着作用。由此可见,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注重自己个性心理品质。一个家长是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有高尚的情操和气节;有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能支配、控制、调节个人行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之情,是家长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深厚的父子感情、母子感情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基础和开始。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效地对子女表达内心的情感,去感染和培育子女的情感、情操。父母的性格特点,也对子女有着长时间的熏陶过程。家长是善良开朗、豪爽活泼、踏实认真、乐于助人、谦虚自信的性格的人,往往会受到子女的敬佩,会成为子女的楷模。
(三)严格加强网络的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所有的中学生都可持卡上网,既要满足了青少年渴望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游戏交友的合理要求,又要严格把关,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不健康内容,使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益的朋友;还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教给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技术和方法,倡导“网络文明”,提高他们抵制腐蚀和抗拒诱惑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做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使学校、家庭、社会及时沟通,互提建议。每学期学校与其家长信函联系一次,对每期评定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分别将情况通报给家长。建立德育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德育内容。讲学生身边的革命历史,讲李向群、夏明翰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被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感动,激发他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从小树立学习榜样,追随英雄的足迹,追求高尚人格。切实加强德育的学科渗透教育。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观察世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对中学生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五)抓好学校德育教育
⒈理想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我们的共同理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使我们的祖国强大,人民富裕,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公民崇高的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传统,是一种对祖国的责任感,是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热爱之情。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校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育、班团教育课、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每周一下午第四节班团活动课,应每次播放中央台的一周时事评述。每天早晨的升旗活动,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是升华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机会,当五星红旗在旭日下伴着国歌声冉冉升起,在同学们庄严肃目的注视下,心中升腾起一种祖国的神圣感,对祖国崇敬的心情油然而起。为祖国奋斗,为祖国奉献,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⒉理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中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专门发表了文件。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了良好人格的培养。学校应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工作中突出理想教育、公民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经过努力把“合肥中学生形象”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目标远大,情操高尚;勤奋好学,富有智慧;身心健康,勇于超越;礼仪文明,热心公益;遵规守纪,实践成才。”
⒊理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想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它在现实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学校在立足校园阵地的同时,还应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如创新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军训基地、文化实践基地、劳动基地等。我市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到部队军营进行一周的军训。军训坚定了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磨炼了意志,培养了作风,炼就了独立生活能力。这种形式还应多元化开展。
⒋理想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自我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己提出目标,主动采取措施,自觉接受教育,通过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形成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促进崇高理想的实现。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学活动、班级活动应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学可以校通过“风华广播台”、“文学社”、“中学生记者团”、“集邮协会”、“影评协会”、“红十字会”等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都由学生在实行。如:早晨校园管理,午间校园管理实行班级值周;晚自修纪律实行学生干部轮值;学生宿舍、教室、自行车、食堂用膳纪律、课间操检查评分都由学生在实施管理,初步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
⒌理想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是开展理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主题鲜明,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表现了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展示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启迪了同学们的心智,反映了风华正茂的一代青少年的理想境界。我们开展过“三自”(自信、自学、自律);“三求”(求实、求精、求美);“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三新”(学习新知识,倡导新思维,培养新技能);“三创”(创之梦、创之行、创之美)等主题教育,无不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并深受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很好的作用。
6、礼仪教育
(1).完善礼仪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环境、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接受能力等,重新组合具有层次性、系列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原理,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
(2).健全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礼仪教育融于社会日常运行系统之中,更多地综合运用政策、行政、宣传等导向作用,激励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并将之作为考核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教育部门要专设礼仪教育办公室,明确礼仪教育负责人;要尽快健全礼仪教育机制和体制,在制度规范、方法手段、队伍建设、评估激励、经费投入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落实。
(3).提高教师礼仪素质。教育部门要开展“抓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落实局部人员岗位责任,开辟教师自我发展局面”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加大力度组织一级二级培训,力争做到“礼仪教师培训上岗”;鼓励和倡导礼仪教师、班主任承担礼仪教育科研课题,逐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礼仪教育学科带头人。
(4).营造礼仪环境。社会各组织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整合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礼仪教育基地、活动场所和设施,完善社会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建设、净化、防护、监察工程,加强对互联网、电视、图书广播、新闻传媒等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礼仪支持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5).礼仪教育课程化。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和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礼仪教育课程化建设,把文明礼仪教育做为一门学校必修课程,纳入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活动,有实效”。
(6).优化礼仪教育策略。一是强化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倡导自我教育,体现“教学做合一”。二是研究礼仪规范内化对策,注重学生内在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内外统一”。三是礼仪教育心理化,注重心理辅导。四是礼仪教育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五是大力推广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第四篇: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多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只有认识社会的新变化,才能正确地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才能懂得青少年的心思。只有懂得青少年的心思,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真正做到把青少年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一、影响青少年思想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社会现象层面看主要是出现了六个“多样化”。这些社会变化,就是新的社会现实,就是分析青少年思想产生变化的基础和根据。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青少年及其教育者必须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青少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城市的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与过去不同了。人们头脑中“单位”的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就业方式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了自谋职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和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这个复杂的结局显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利。
利益关系多样化,这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青少年追求方向的分离。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同利益的要求在青少年生活中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都会表现出来。
分配方式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人才流动,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片面性。贫富分化趋势的出现,严重冲击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生活方式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带来的好处。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
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采取的对策
1.加强读书指导入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针对青少年阅读的误区,我们要在校里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师生亲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老师对话,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习惯,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榜样是身体力行,在读书活动中作出榜样。在课程改革中,学校要编制阅读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设置阅读课。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在其中,给青少年提供有益的阅读空间,宣传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在读书中激励青少年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从中吸取力量。积极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书刊作品,提高阅读品位。使图书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2.充分利用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
对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电影公司、新华书店、广播电视台等,要积极向青少年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做好面向青少年的优秀影片、戏剧、歌曲和图书民演、展播、展销,并组织他们剧评、影评、书评,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成为青少年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自己的精神园地。
3.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这就要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引导,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构成网络教育网络
加强网络法制、网络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配合和引导。首先,家长要加强网络知识并教育子女要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其次,学校要开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课,加强网络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自控,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的网络有害使用。学校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下载把关工作,预防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给网络提供安全保证。第三,社会上有关单位及学校要建立“家长课堂”向家长培训网络知识、青少年心理知识及家教成功经验,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积极有效。
总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把家庭、学校与社会(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网络,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关心青少年,体现人文精神,不断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青少年,用先进文化塑造四有新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009-04-14 17:56:16)
转载
标签:
教育
内容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精神文明身教三位一体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因为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本职工作表现出深沉的爱,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凝聚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是实现目的,奔向目标的手段。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身教胜于言教,培养良好习惯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家庭,就是凭借家庭的力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管教,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一要管子女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培养他们自立。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象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我们要借鉴国内、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教传统,把子女培养成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家庭成员。现在的青少年群体,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庭中铲除独生子女那种“唯我独尊”观念的温床,于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所有的家庭,都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忍让、合作、助人方面的行为引导,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善意地与别人合作共事,以增强子女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各种活动,阐释一些基本的社会道理和人生道理,并有意识地安排子女参加一些社会交往,对一些事情和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使子女对周围的事物抱正确的态度,懂得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同时,家长要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实事求是地、公正合理地表扬子女的优秀品德,批评子女的一些不良倾向,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准则,改正不良的习气和错误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学校,就是充分发挥学校传播知识、造就新人的功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少年。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改革中。落实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要明确寓德育于教学过程的要求,坚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中国国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学雷锋和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贯彻学生守则和落实校训、校规、校歌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抓住升旗仪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军训、课外、校外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等主要德育途径,建立健全对学校、班级、学生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社会,就是全民动员,“从娃娃抓起”,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一要抓好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明确规范,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要在理论上廓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和各行各业职业道德规范,分清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明确地告诉青少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净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要在实践中严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毒害青少年思想的社会垃圾。二是抓好社会义务服务制度建设。建议组织13岁至22岁成长期内的每一个青少年,通过每年的寒假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或其他特定时间,参加助老敬老、助残扶弱、扫盲扶贫、保护环境等其他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以逐步累计的方式,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一定量义务社会服务工作,以培养广大青少年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精神。
另外,利用”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聘请革命前辈和英模到学校讲传统、作报告,现身说法,也不失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就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青少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