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精选)

时间:2019-05-12 01: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精选)》。

第一篇: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精选)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名师风格

-----赴兰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上良中心小学 黄小燕

首先感谢学区、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4月23、24日,我们学区一行三人带着范校长的嘱咐,前往省委党校聆听国家级名师张学伟、肖绍国、李卫东、魏星的观摩课及他们所做专题报告,可谓是受益匪浅。现就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追求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

1.自然生成,饶有兴味的语文课

4月23日上午,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的张学伟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经典的文段,趣味盎然的课堂,让我仿佛也成了一名学生。张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非常自然,语言幽默,让人感觉这是一节自然生成的课,但教学中又让人感受到他对文本分析独到且设计精妙。有如下亮点:

(1)设计的精妙体现在简洁有序的板书中。本节课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喝酒——上冈——打虎三个场面,分别通过对对话、心理、动作研究,对比凸显了武松“亦人亦神”的特点,作为人的特点,武松倔强(喝酒时)、犹豫(上冈时)、慌乱(打虎时),作为神的特点,武松酒量过人、胆量过人、力量过人。张老师把这些重点有序自然地体现在教学板书中。

(2)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丰富而恰当的教学手段。选文重点表现了三个场面,而这三个场面分析的重点却不尽相同。喝酒场面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分角色多次朗读体会;上冈场面抓住人物心理活动,要求学生边读边划,武松想到了什么,文中有几处描写,标出数字,逐一分析;打虎场面让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语通过表演和有感情朗读来体会,并播放武松打虎视频加深印象。

2.幽默诙谐的讲座

张老师的讲座幽默风趣,比如他在分析当代语文教育现状时说到: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阐述了语文教师教学的艰难和困惑。语文教师不如一条狗,在课堂门口拴一条狗看着,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其效果或许比语文教师在教学更好。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再不改变,很难再适应学生的需求。张老师最后意味深长的说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之时,就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二、我写我存在,我读我存在,我教我存在1.精雕细琢,整体把握。

4月23日下午,我们听了肖绍国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听后感觉最深的是肖老师对课文语言的把握、体会别具一格。他总能从言语之中挖掘出新意,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他在教学中主要以驼铃声作为引子,驼铃声声入课来、驼铃声声入味来、驼铃声声入言来、驼铃声声入梦来。他以一个“英子”的声声呼唤,一个“咀嚼”的细细品味,一曲禅音的无痕渲染,“英子,英子,何日你归期?”(大约在冬季)“英子,英子,这些年,你过的好吗?”(这些年,我过的不好也不坏,只是心中多了一个你的存在。)肖老师的幽默风趣、苦心经营、层层堆砌,牵出孩子们心中固有的情思。课结束时,学生所有的语言都化为胸中的情感,让所有的语言都有心灵栖居地,可谓余音绕梁,绵延不绝。

2.深入浅出的讲座---我学故我存在凡承担公开课,我的惯例:翻看教学参考书,读熟文本,然后上网查找相应课例,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名家课堂实录,再加以比较,吸取精髓,创新改变,尽可能避免“雷同”和“撞车”。但是今天,肖老师向我们剖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开发历程,就如同“十月怀胎”,其艰辛与曲折惟有经历者自知,其幸福与成就也惟有历经者自悟。肖老师从课前对小学12册教科书中同一主题——“童年”文章的整体把握,到重温原著《城南旧事》,再到重游电影版的《城南旧事》,然后与学生共享《城南旧事》读书会,最后在音乐世界寻找驼铃声的共鸣。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朵花开。或许你会诧异于肖老师那圆圆的脑袋里,究竟藏了多少与我们普通老师不一般的东西呢?我想:如此辐射状的开发,一定源自于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名著学习,向名人学习,向音乐学习,向美学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学习。我学故我存在!

听肖老师的课,我做了详细记载,他的这节课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因为《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种课题是以往学生没接触过的,所以,在教学时,他让学生认识分隔号隔开的是什么?从冬天的太阳,童年,和骆驼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时带着这样的疑惑读,感受小英子回忆的是怎样的环境中的故事。

(二)检查自学,交流资源

在检查自学情况后,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作者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作为一篇文美情深的课文,他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找出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件趣事: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在找好四件事情后,主要采用了反复诵读、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老师、文本、同学对话。尤其是“学骆驼咀嚼”这一段,“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

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他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四)反复阅读,感受情感

在这几个场面的教学后,他设计让学生一次次地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并播放《禅寺祖曲》,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冲击中,渐渐感受到林海音对童年的思念,以及在写作时的淡淡的感伤。

(五)拓展延伸,说童年写童年

学生学习完课文,自然产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遐想。肖老师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写:驼铃声会对小英子说些什么?学生的发言真是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课后,他还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这样,既学习了教材,也运用了教材,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样本。

三、树立过程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倡导者李卫东老师上了一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李卫东老师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社会,一字不落地研究教材,挖掘每个字中的教学内涵,丰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迷上语文课,爱上语文学习。李老师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情境”――“感悟内涵”――“会通全文”――“感悟创造”的设计,让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变得通俗易懂,提升了课文的思想性。特别是李卫东老师整节课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色,读出意。其“扎实生动,朴实精巧”的风格令在场老师耳目一新。

李老师讲课求真,在教学中教给孩子们什么是善和美。所以,他在课堂上不“作秀”。他说:教师只有拿出智慧和真情,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拨旺学生的求知之火。

李老师讲课朴实,是因为他的课不讲表面,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而是步步踏实,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扎实落实。他不会因为要赶时间而放弃每一次指导学生的机会,也不会因为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

李老师在《树立过程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报告中也说:语文教学没有了学生心灵的介入,没有了学生心灵的律动,就是无心的教学、无“人”的教学。这不仅是对“人”的否定,也是对“语文”的否定。因为“语文”从根本上说不是知识,不是法则,不是技能技巧,而是人类心灵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他还说: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习惯了要求学生如何去做,学生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就能得到表扬、奖励。于是,学生习惯于处处按别人的要求去做,事事由别人来评价自己。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势必成长为千篇一律的缺乏个体独立性、独特性的人。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从何而来?从人的独立性、独特性中来。几十年前著名学者陈寅恪就提出了“思想之自由与精神之独立”的主张,这实在是创造性之母。失去了独立性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失去了独特性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权利,关注学生的愿望与需求,从点点滴滴做起,让每个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存在。

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承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承认语文学习是心与心的碰撞,而不只是对规范言语的吸收。这种创造性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就是感悟。感悟使得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皮肤去接触,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触摸,用全副身心去探求课文言语的内涵,使语文学习由抽象走向形象,由单元走向多元,由片面走向整体,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此可见,“感悟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整体上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他对语文教学做了一些思考,认定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12个字: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这不是语文教学的三个部分,而是三个层次、三重境界。要发展学生的言语,教师重在教书;加上滋养学生的心灵,教师则是在育人;再加上感受文化,教师则是在育中国人,育现代中国人。语文教师的品格就在于“人”与“文”的融合,“人”是人性、人的情味,“文”是文化。要发展学生的言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滋养学生的心灵,教师又具备真挚的情感、博大的情怀与高尚的情操;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精神,教师又需要具备怎样的文化底蕴。

四、魏星老师的言语生成教学

(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重视朗读和背诵,这样,事情就变得明白了,简单了。

学习语言,这里的“语言”,决不只是指拿出几个词语进行比较甄别的对文本细节的一味纠缠,而是涵盖了文学和文化的融合,人文和工具的融合,课堂和生活的融

合,领悟和运用的融合。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内涵、文学价值、思想精神都是通过文字,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抓住语言学习这条藤,才能学好语文。

(二)学习语言的三条主线:

1、学习“经典语言”。所谓“经典语言”,指的是古典优秀作品的语言。这是一种学生终身受益的语言,阅读后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学习这种语言重在积累,通过长期反复的揣摩领悟,受到语言和文化滋养,是真正的内功。

2、学习“规范语言”。所谓“规范语言”,指的是现代作品重点经典之作。阅读后感受白话语言的精妙和现代人文思想的熏陶。

3、学习“生活语言”。积累语言操作能力。语文知识,穿插在语言学习中领悟运用,一定要注重水到渠成的渗透和随时随地的运用。指望只讲知识学生就会,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

魏星老师在讲座中指出,言语生成规律与阅读教学规律(包括适应律、选择律、组织律、得体律、修饰律)、语识与语用两种知识、学得与习得两种途径及言、意间的转换是阅读教学必须重视的诸多要素,而教师的专业感觉与专业智慧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魏老师以丰厚的理论功底及广博的知识积累,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他的研究与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自己论文写作之道,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强烈共鸣和热烈掌声。

通过讲座,我意识到深入钻研文本的重要性,更深知教学要根据具体学情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从言语生成的规律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学流程。

聆听名师的声音,如聆听荡气回肠的名曲,又似品茗余香缭绕的香茶。他们的睿智、博学,他们为教的激情,为学的严谨,为人的真诚与坦荡,我们无不被牵引、感化、折服!身为新课程改革一线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注重锤炼语文功底,加强文化底蕴,焕发语言魅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好老师!

第二篇: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王晓燕

【“情境创设”要能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要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恰当、及时、精巧的“情境创设”是非常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帮我们巧妙“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可以让数学本身的“矛盾”充分暴露,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机会。】

在这本书中举了这样的课堂实例,我觉得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九加几”时,先出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场景图:碧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漂亮的蘑菇房子……教师说道:“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说着,伴着叮铃铃的声音蹦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学生不约而同地“哇!小白兔!”教师接着问道:“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答:“一只小白兔!”请大家继续认真观察!教师接着说,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出现了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直至第九只,每出现一只,学生就高喊着只数。“草地上一共来了9只小白兔。请大家仔细看屏幕”。教师说道,说着,又蹦出两只小白兔,“这时是几只小白兔啊?”教师问题。“11只”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8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引入正题。

之所以对这个例子印象比较的深刻,一是前段时间去济南学习的时候,有位数学名师在自己的讲座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二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以为热闹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就是课堂气氛活跃,为了热闹制造热闹,而忽视了在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何作用,有些本末倒臵了,事实上老师费时费力的精美的动画制作,精心的教学情境的导入,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因画面的艳丽何小兔子的可爱而陶醉其中,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副作用”更是巨大的。

【口算时,计算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地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却没有把握口算教学的要义,把口算视为笔算的基础,甚至把口算当作笔算来进行解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多的强调了口算的应试功能,把提高口算速度、形成口算技能、以利于在应试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作为口算教学的归宿。新课程更强调口算教学的生活应用和问题解决功能,把口算作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策略之一,帮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左右》教学案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我们用什么来拍掌?

2、生活中有左右手做什么事情?

3、左右手是好朋友,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4、课本上的游戏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右,建立方位感。

1、第一横排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第二横排,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6个同学是谁?

3、同一个同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顺序呢?数的方向不同

4、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5、同桌互说

6、小猫迷路了,用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猫找到家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师举的哪只手?

2、表演体会:两个学生面对面,同一个靠窗的学生在他们的哪一边?同一个人为什么说的位臵不一样呢?

3、把通道当马路,两排同学各走一边,你们靠哪边走?为什么都是右呢?

四、拓展应用】

这个左右上学期我们刚刚讲过,当时这节课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很简单:能分清左右,并能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为自己的教学目标的简单也就导致了自己的课堂容量以及课的深度不够,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也就很肤浅。教学质量从何抓起,从深挖教材,从扎实的备课开始,如果每节课的教材能够吃透,教学目标的把握准确,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质量何愁不高呀?

【关注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中创造“成功”。

1、评价切勿流于形式。

2、评价应有导向性。

3、评价应有价值判断】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称赞声:真棒!太棒了!我们一起祝贺他!嗨,嗨嗨你真棒。这样的评价毫无针对性、导向性,尽管学生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太棒了”,他也会不以为然。

同时评价应该坚持“重导轻判”,通过评价应让成功者,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经过评价,应引领失败者进行反思,找出失败的原因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也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很重要途径。当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表现很难说会精彩异常。

【分析数据用平中,比较接近选平均,相差较大看中位,所有数据定平均,大小排列知中位,整理数据顺次排,单个数据取中间,双个数据两平均】

这段歌谣是教学生会区分中位数、平均数的用处及他们各自的求法,通俗易懂,要点明晰,觉得很好,所以拿来和咱们老师分享。

一个任教30年的优秀教师,有人问他该如何当老师?他说:第一个十年我在教物理,第二个十年我在教学生探索,第三个十年是学生在探索,我在一旁为他们提供帮助。三个十年,三种不同的境界,也是一名教师成长成功之路。希望也都可以沿着这样的道路都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走进名师大课堂

走进名师大课堂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轻负担的同时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成绩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学好文化课还要全面发展„„这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梦想。《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使‘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成真。”

拿到这本书,看到这段话,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急切地想走进如此神奇的名师课堂。第一次知道了韵语识字法的容易、高效,第一次了解到鲸吞牛食的读书方法那么轻松愉快,第一次感受到了精博结合的课堂如此简单实效。

再细细品位一番,是韩兴娥老师的执着与智慧让她收获了今天的丰硕成果。她的目标十分明确,一心为实现课内海量阅读而孜孜不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倾其所有智慧,只为实现课内海量阅读。

韩老师的智慧不是天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她逐渐成为知识渊博的人。读《朗读手册》《晨读十分钟》等中外教育书籍,以提高个人素养;皱着眉头啃完一本又一本中华经典名著名篇,以造就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向同行、各级领导虚心请教,让她的课内海量阅读实验开展得越来越好。如此好学上进而又执着的老师,想不出名都难。

虽然我们进行的是常规教学,但她的许多方法仍能为我所用。下学期,我即将任教三年级语文。针对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归纳了以下比较适用的方法,决定尝试一番。

一、识字、写字教学。

韩兴娥老师在教低年级时的识字方法主要是先让学生读熟文章,再读认读材料。这认读材料上的内容是与文章有关的字、词、句,是对文章的复习与检测。我也可以在常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认读材料,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我很欣赏韩老师的“每日五分钟”。就是每天用五分钟时间考察学生看拼音写词语。只要能做到天天坚持,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字词得到不断的巩固。

同时,韩老师还认为描红是练字的好方法。她在低年级时,把课本中的生字打印出来,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描。她没有让家长给学生报过一次听写,但期末卷上竟没有出现几个错字,其他班老师还赞扬她班学生的字写得好。其实,我们的《写字》教材里也有描红,可以让学生不直接在上面写,而是用薄纸描,这样可以反复写很多次。这不也是巩固书写的好方法吗?

二、阅读教学方法。

韩老师阅读教学模式很简单。先用各种形式读熟课文,再问几个能涵盖全文的问题,最后是出示能扣住重点的句段进行填空,并当堂背诵。

一节课下来,老师对课文教学既没有敷衍,也没有深挖。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背诵,已全面掌握了课文内容,真正做到了轻松、高效。尤其是背填空题,既使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积累了词句,又没有增加学生负担,值得借鉴。

三、写作起步。

韩兴娥老师倡导“中年级作文缓慢起步”。

韩老师在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循环日记”。所谓“循环日记”,就是把学习水平不同的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共用一个本子,每人写一天,四个人轮写一遍后交一次本子,老师批阅打分,四人的成绩作为小组共同的分数。循环日记四天才轮一次,负担不重。虽然没有天天写,但是天天都能受到学生的关注。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督促、帮助学困生写。真是一举多得。

韩老师在书中提到,在作文起步阶段,要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体验的载体。老师可以多举行活动,然后师生一起口述作文,再动笔写,这样学困生也能有话可写。

同时,她还认为,教师“下水”,能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平时,我们就经常“口头下水”指导学生作文。其实也可以学学韩老师,将教师写文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一次,她收到学生的一件礼物,很高兴,想写成文,便拿给学生看,让学生和她一起构思成文。第二天,她将草稿念给学生听,请他们提修改意见,并当场修改,再与草稿进行对比。这样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老师怎样将平凡小事写成一篇具体感人的文章,同时使学生对“为什么修改”“怎样修改”有所领悟。

老师的素养决定了课堂的质量,但也不能忽视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对所有学生的激励。韩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值得我学习,她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所设计的各种奖励也值得我借鉴。

对于我,可学的太多,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但踏着名家走过的路,相信我也能一步步到达自己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吮饮教学甘露

“名师之路”西安学习体会

庆城小学 郭艳艳

3月27日我于全县21名老师赴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使我有幸向名师学习,聆听大师们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我这次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以简单的汇报

这次研讨会共邀请13位名师,作报告6场,示范课13节,研讨会紧紧围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

回想本次学习,留给我最深的印象那就是王文丽老师教学的《月之故乡》,上课时王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学生看后会想到什么?随后引出明月,由歌颂明月与故乡的古诗词导入课文——现代诗《月之故乡》,而这时学生的手里并没有教材,于是老师就让同学们听写这首诗,可以先不加标点,让学生写完读完后再加。在听写过程中,王老师说完第二句的上半句,让学生对下半句,学生竟然对得与原诗一字不差,师生读完后,老师又读了一句: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问学生这句放在哪里合适?结果出现了四种放法,每种放法学生们都有自己合理的解释,放在最后的同学,老师提醒他结尾用句号还是省略号,让学生明白标点也是语言,放在末尾用省略号更好。老师出示原文,与学生书写的作品进行比较,开始学习诗歌。此时学生们的感觉不再是生硬的课文,而是熟悉而又感情的诗,甚至是自己参与书写的诗。于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下子高涨。这种独特的课堂导入,是我教学以来第一次见证,新奇自然却又出乎意料,不用说,文本已在学生心中,老师又说诗的意境是什么大家不用回答,只要读出来就行,结果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优美动听。接着,王老师说文章有中心句中心思想,诗有没有?学生找,找出来,根据中心句,给诗加个题目,学生加上了“看月思乡”和“望月思乡”,王老师又引导同学们比较两个题目,看看哪个更好。老师介绍作者彭邦桢,引入很多望月诗思乡诗,配乐朗诵。用这些诗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感情,增加诗的意境,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这首诗,把自己当成诗人,于是读中便流露出淡淡的愁绪。感情一点点渗透,主题一步步升华,读完后王老师还让同学们说说自己背诵这首诗的妙招。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欣赏歌曲《月之故乡》,王老师问学生什么是故乡?最后与学生总结:哪里有牵挂、惦记,哪里有亲人朋友,......心在哪里安放,哪里就是故乡。这节课与其说是观摩课,倒不如说是一节文学艺术的鉴赏课,王文丽老师很好地诠释了现代诗这种文体教学的新理念,新教法,凸显了语文教学语用这个核心。还有我印象深刻的是魏星老师所上的《水》,上课之前,老师出示了实物苹果,提问:切开苹果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苹果核后,老师又说把一篇课文比作一个苹果,它的核是什么?自读课文,找出《水》这篇课文的核,学生找出了“珍贵”一词,老师鼓励学生继续与作者对话,觉得那些词语或句子特别有新鲜感,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学生找出了如下句子: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雨中奔跑跳跃......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这些句子,尤其是用一勺水洗澡的慢镜头描写,分析的特别透彻到位,学生自己体会出了:奢望,联想,舒畅,惬意,享受等词,老师又让学生结合全文,从中体会出了生活的艰苦,乐观,爱心和珍惜,句句不离水,最后又回归到课文开始的苹果核问题,总结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散文这种写法。在魏星老师的报告中,他提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要有诱惑力,要提问学生有思考能力的问题,不要一开始提问就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泼冷水,问题太难,问题太简单,或问题没意义,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

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是我教学历程的又一次成长,也使我对“文体”、“语用”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体不同,教法就要求异,语用就要呈现不同的功能。了解文体的特点,对我们的教学大有帮助,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大有益处。也使我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重新认识,不再拘泥于大纲中的三维目标,不再照本宣科,要让语文课呼吸到语文自身的新鲜的空气。回顾自己整整十年的小语教学,哪一次的教学目标不是看教参,看别人的设计?而教学参考上面的目标何曾又不是千篇一律呢?按照这个规定去教,完成目标的实用价值又有多少?教给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交流的能力又有几成?拿到一篇课文,我们应该自己先体会,先想想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文章写作上的特点有哪些?自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是自己课堂上的重点,是我们班孩子需要学会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参考仅仅只是参考,不要把参考当成方案,当成实施教学计划的全部。看着名家们将一篇篇课文演绎得如同充满惊喜的杂技演出,他们是站在文学的角度教语文,文章的美感在学生心中流动,而我自己却是站在字词句的角度,把最重要的语文素养没有提及。我觉得自己语文素养是那么肤浅贫乏,没有丰富深厚的文学底蕴,又怎能品味出文中那么多的精华?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

最后,我想用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里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前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教学要凸显的自然美、生态美的特点,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注重细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着停下来,回顾听课的收获,铭记名师们的教诲,向同事们学,向学生们学,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追寻名师,吸吮名师们带给我的甘露,以期待自己能真正的走进小学语文。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第五篇:领略名师风范

领略名师风范 成就教育梦想

——“名师大篷车”心得体会

党蕊娟

乘着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借着“名师大篷车”润泽教育的涓流,11月21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第三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城关小学参加了渭南市“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认真聆听了雷苗和李娜两位老师两节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展示和王艳老师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我受益匪浅。

名师大篷车,如一缕春风,催生心灵的复苏;如一股清泉,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让我们全体数学老师豁然开朗。

第一节是雷苗老师执教的《烙饼》。这是一节返璞归真的数学课,没有华丽绽放的导课语,也没有精巧出奇的环节设计。然而,雷苗老师能够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通过“摘智慧果”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扎实。雷老师以敏锐的洞察力,让学生在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深层次地走进了文本,凸显了数学课堂的本真;

随后,李娜老师执教的《分饼》。课堂上师生互动充分,学生参与度高,使学生能够完全走进文本,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八戒分饼出发,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真正体现了“生本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出彩的表现,获得了全场阵阵的掌声,同时,更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教数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相信学生,放手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立足呈现出一节不仅能体现新课标理念,更能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精彩课堂。

下午,渭南教研所王艳老师的专题讲座《如何上好数学课》,在报告中,王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将自己的成长凝练成“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组织是核心,娓娓谈来。从多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新背景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要在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中实现课改的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次报告,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名师成长的心路历程,更有力地验证了“不断努力,就会遇到更好的自己”这个朴素的道理。

这次“名师大篷车”活动,让我们零距离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第三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将会以此为契机,让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和反思。静下心来教数学,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思考与实践中,创建育人乐园,成就教育梦想!

下载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风范11(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何会平 我拜读了教育专著《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通过“名师视点”“精彩课堂”“深度对话”等几个栏目来展开的,既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

    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初中语文》读书心得 乌兰塔拉中学夏昌河本学期我选择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走进名师课堂——初中语文》这三本书,其中我认为收获最......

    走进名师的课堂

    走进名师的课堂 很幸运的是,我这次能够参加第二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欣赏了台湾和大陆七位名师精彩的七节课,收获多多。这七节课分别是台湾何......

    走进名师

    走进名师——孙双金 孙双金,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镇江市首届名校长。孙双金曾获得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中国青年报......

    走进名师

    走近名师, 感受名师————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活动体会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是带着无限的期盼来到了宜春,走进“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活动”的会场。听着一堂堂名师的课,......

    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合集5篇)

    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赵桂红 2013年11月22日,我校一行7人走出自己的课堂,经过近七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目的地石屏,走进了来自江苏、浙江两省的四位名师的课堂,听了他们的讲座。......

    《走进名师课堂——初中生物》读书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初中生物》读书笔记 为了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我选择了《走进名师课堂——初中生物》这本书,翻开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吸引了我,一篇篇精彩的教学设计,令人......

    名师课堂学什么

    名师课堂学什么 赣县实验学校 钟志羊 4月2日至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与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贾志敏、武凤霞、虞大明„„一位位小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