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九年级英语教情和学情分析
1、教情分析
教材采用了交际性话题探究和功能任务型学习的编写模式。通过每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就每个话题展开探究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任务型学习。如:英语角活动,与外国朋友通信,写电子邮件,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等。真正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所学
语言做事情,在学英语中用英语,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新要求给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同时,备课组成员和睦相处为教学提供了共同进步的保
障。
2、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掌握了一点英,美国家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传统特点,但总体上来说,还比较少.夏季课程安排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如有机会,他们也很想出国亲身体验一些英国/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旅游胜地,风土人情和传统生活.基于现实生活,只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课堂模拟成生活,置身于英语学习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西方国家的旅游胜地,风土人情和传统生活所知甚少,因而词汇量和信息量可能会偏大,加之学生英语成绩的分化比较严重,所以要求学生能课前认真做好预习,借助网络和书籍,了解中英/美传统生活的特点和差异,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预设的任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动态生成,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合作分享.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运用课本知识,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第二篇:九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2009—2010学年英语学情分析
本学期中我担任九年级(3)班英语教学工作,随着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的结束,我感触颇多,可谓得失并重,现将学情分析如下:
一、我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观察,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知识、能力分布不均衡,有的同学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同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从学生的能力来看,多数学生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单词还是语法只知死记硬背,效果不佳。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后复习不到位,上课不够专心,不重视老师的指导。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不能带动集体学习,中层同学思路一般,学习缺乏灵活性,自学能力较差,下游同学人数相对较多,导致不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优秀生缺乏,中游学生停滞不前,下游学生厌学的情况。
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向其他教师的虚心学习,我已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个人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但驾御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很好的进行分层次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准备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业务素质与修养。英语的学习成为人们日益需要的一种必备武器,我们每位任课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用新思 1 想、新观点武装自己不仅通过学习、自学提高英语能力,还要通过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好老师,努力钻研新大纲、新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美育心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为更快地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还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与其他老教师交流经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根据现行大纲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眼耳手齐动,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持续记忆的时间,以便更好地锻炼学生读的能力,听的能力以及写的能力,以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加强学法指导和差生转化。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课后能主动复习,驾御遗忘规律,形成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重知识的联系、比较,使其具备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借助分组方式,提倡优生带动差生,互相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往上跳一跳。
四、继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学习英文歌曲、猜英文谜语、做英式小游戏等加强对同学们英语兴趣的培养,以挖掘同学们学英语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009 年9月
第三篇:九年级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情分析
整体看,除少数学生扎实稳步前进外,多数学生学习状态不好,学习压力有余斗志不足,没有进入初三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学生缺乏相互竞争性,他们在班级的带动性就不强。所以班级缺少这种赶、学、超的意识与风气。2.中层次学生学习较稳,但动力不足,缺乏自信与上进心,目标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认为自己没有赶上好学生的可能,所以能保持目前的水平就可以了。
3.后进生学习态度很不端正,连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听课,完成作业)都不能参与,应付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4.请教老师的学生很少,各班基本上是有数的那几个学生常问老师,绝大多数学生不问问题。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工作不到位。(2)各种要求下达了,但具体检查抓落实不够。(3)练习及作业分层次设置不到位,几乎是一样的。
(4)课后辅导不够。目前看到的是少数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老师有计划的找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指导很少。
三、复习阶段安排: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抓稳放(2.18---4.15)
第二轮复习:专题分析精讲精练,提升能力(4.15---5.15)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巩固提高(5.15---中考前一周)
四、制定目标: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责任到人,包干到 老师全面帮扶。不放弃任何有希望的孩子。
1、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更细致到位。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尤其做好好认为考高中无望而放任自流扰乱教学秩序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强化纪律。重点抓好两个环节,早自习时间、晚自习时间,坚决杜绝迟 到现象。
2.及时强化对学生行为细节的指导。必须抽出精力对于学生细节现象进行 观察,并及时给予校正。如,①指导学生自定学习任务,自主学习。②合理安排 学生自习课任务。③保证重点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周联系,确保对每个有希望的孩子的监督、管理、引导工作。
3.加强和任课老师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学生培养名单及计划。对拔高的学生准备相关练习材料,各位老师一定要给这些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要求细致化的而不是粗放型的。
第四篇: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我校九年级共有学生500人。从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与上一学年比较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尖子生不够突出。学生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偏科的现象,尤其是英语学科,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其他六科成绩还比较可以,就英语特别差.针对自己所带学科存在的问题,在复习教学中制定了相应的复习策略。
1.强化单词的记忆,并结合目前的情况,对优生及中上等学生对一词多义,兼类词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基础题的解题水平。
2.抓好语法的分类复习,在此过程中,就当前所暴露出来的弱点,通过分析试题,教会学生解题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并把知识内容运用于具体解题实践中。
3.对于阅读理解,平时应该加强训练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多选一些内容健康,时代感强,有趣味性的短文限定时间让来专门训练学生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4.书面表达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学生的造句能力差,语法漏洞多,不会审题的原因,写出来的句子大部分使用汉语思考方式或纯汉语式的英语。所以,要重视对作文的评讲和优秀范文的分析。
5.抓好课外补差,减少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45分钟,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老师不要放弃每一个差生,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要用最真挚的情感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呵护他们的自信心,磨砺他们的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评价的第一要素。要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落实到工作中,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差生,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明确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要切切实实的将自己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刻苦拼搏,力争2016年中考迈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范文模版]
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 营里二中
田丽杰
本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物理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 何艳阳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章是热现象。主要学习6种物态变化,及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本节主要有三个内容: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液化的两种方法等。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学习过了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一些蒸发和沸腾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生活中见过烧开水,知道一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但并不知道水烧开时的温度特点以及出现“白气”的原因。很多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实例见过,但并没有与物理中的“汽化和液化”建立起联系。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教法分析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自实验认识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3.通过体验和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吸热,蒸发可以致冷。4.通过分析或实验现象观察得到液化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会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2.通过液化两种方式的研究体会多渠道研究问题的方法。3.通过几个对比实验,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客观记录,养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4.通过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引课
教师播放电视片Discovery中《荒野求生》中的获取淡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过电视片的《荒野求生》吗?(展示一幅主人公贝尔来到海边的图片)。这一天,探险者贝尔来到了荒无人烟的纳米比亚沙漠,在高温无水的情况下,口渴的他面前只有苦涩的海水,他是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淡水的呢?(停顿3秒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师:展示贝尔获得淡水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就是贝尔制作的蒸发器示意图,他先挖一个沙坑,里面倒入足够多的海水,坑上面覆盖一块塑料布,沙坑内的海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遇到塑料布又变成小水滴,滴入下面的水杯中。下面我们也借鉴贝尔的做法通过实验进行污水的提纯。
演示实验──污水提纯(用摄像头将实验投影出去,如图2所示):师:在这个烧瓶中有一些污水,现在给水加热使其变成气体(点酒精灯),烧瓶管口上面用玻璃管把生成的气体输送到指定的位置。这是一块沾有凉水的棉花,前面的同学来摸一下是不是凉的(请一位同学到讲台摸一下棉花)。我把这块棉花放在玻璃管的另外一端用来冷却水蒸气。同学们注意观察管口的位置。看到什么了?确实出现了一滴一滴的水。现在水滴又不明显了,这块棉花已经发烫,再请这位同学来摸一下(请刚才那位同学到讲台再摸一下棉花,并说出棉花的温度的不同)。我再换一块沾有凉水的棉花,我们发现,水滴又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如果继续做下去,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清水了。
图2
展示PPT(在同一幻灯片中同时投影出图1和图2):这个“污水提纯”实验与贝尔的海水获取淡水的过程是非常相似:污水-海水,烧瓶-坑,玻璃杯—水杯,淡水—清水。
教师提问:在贝尔的做法和老师的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师: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板书: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展示PPT(图1和图2):这两种方法都是水先汽化变成了水蒸气。相对来说贝尔采用的是一种较缓慢的汽化方式---蒸发。用酒精灯把水烧开的方法能更快地获得水蒸气,这时水花剧烈的翻腾,我们把这种汽化方式叫沸腾。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设计意图:野外生存的情境虽然学生比较陌生,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由此而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够培养野外生存的能力,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污水提纯实验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另一方面也渗透环保的理念。获取淡水和污水提纯的对比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维。)
教学环节二:蒸发致冷
师: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已经知道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空气流速、温度、液体表面,我们不再重复研究。我们研究蒸发的另一个特点。
学生实验:盒里有一个小瓶,里面装有酒精。下面用棉签沾一点涂抹在手背上,皮肤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凉凉的。
师:思考为什么会有的凉感觉?
演示实验──蒸发吸热:(如图3所示)
师:这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这支显示的是现在室内的温度。这支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试管中,显示的是酒精的温度。现在我要把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看温度计的示数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猜测并回答。
师:实验中我们看到温度计的示数在下降,为什么示数会下降? 学生尝试回答。
师:玻璃泡上有酒精,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这里相当于我们的皮肤。这就是你感觉凉的原因。说明蒸发有致冷作用。
板书:吸热──致冷。
师:病人发烧时除了冷敷的方法,在额头和腋窝等处涂抹酒精,能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到演示实验的验证,层层深入得出蒸发特点。演示实验中两只温度计的对比,使得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蒸发的影响因素不在这里赘述,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态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尤其要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
教学环节三:沸腾
师: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有什么特点呢?(2秒停顿)烧开水大家都见过吧,回忆一下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呢?
生:叫两个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一想烧开水时,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温能达到多高?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实验──水的沸腾:
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套用来研究水沸腾的装置。注意酒精灯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每组的桌上还有一张实验指导卡,上面写明了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请同学们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实验指导卡。
师: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吗?(1)我们在实验中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交流回答。
师:实验中可利用大屏幕上的钟表记录时间。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卡上的内容填写。
师:实验结束,请同学们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水还能持续沸腾吗? 学生回答。
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你们实验中发现的气泡及水温变化特点。
学生交流(投影学生的实验数据表格):对着自己的实验记录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板书沸腾的特点并给出沸点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得出的水的沸点有可能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温度计的误差等因素引起的。师:沸腾的条件就是到达沸点且继续吸热。
PPT展示: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这是不同液体的沸点表。我们看到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氧气的沸点是-183℃。所以常温下空气中的氧气是以气体形式存在的。
师:蒸发和沸腾的共同之处是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吸热。板书:(吸热)
师: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都有哪些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进行整理。教学环节四:液化 师(PPT展示图
1、图2):看这两幅图。这是蒸发获得的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这是沸腾获得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接下来我们研究液化的特点。
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拿出盒中的小平面镜(如图4),这是牙医检查口腔时用的小镜子。先观察镜面,然后对着镜面哈气,再观察镜面与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吗?看出不同就举手。
生:变模糊了,(雾蒙蒙的、有白气)
师:变模糊了是因为镜面出现了一层小液滴。小液滴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看学生的回答情况)
师: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所致。
师:下面再把小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周围烤一烤。再哈气,观察镜面是否还模糊?请同学们实验,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实验、交流。
师:水蒸气遇到比较凉的镜子就能液化,遇到热的镜子就不会液化,说明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即给水蒸气降温可以促使其液化。
板书:降低温度
PPT介绍应用:牙医在使用小镜子前都要在火上烤一烤,就是为了防止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PPT展示图2:为什么在这放沾有凉水的棉花?请同学回答。生:就是为了制造低温环境,让水蒸气遇冷液化。师:那为什么这块棉花后来变得非常热?
生:气体遇冷液化,就要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液化过程是放热的。板书:(放热)
PPT展示:在生活中见到的露水、雾、烧水时的白气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例如露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夜间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PPT展示:这个打火机中的液体是丁烷。常温下它是气态的。在这里它却是液态。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酒精液化(如图5所示)
针管内封闭着酒精蒸汽,我们把有刻度的一面放在下面。观察从上面看刻度是否清晰,压缩活塞,再观察刻度是否清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压缩酒精蒸汽时管壁变模糊的现象。视频展示:压缩针管乙醚液化现象。板书:压缩体积。液化的两种方法。
PPT展示:生活中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并储存在罐中的。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家庭小实验:水烧开后用蜡烛加热白气中间的某一段,这一段的白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