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高语文创新教学探索
职高语文创新教学探索
公主岭市范家屯职业技术中学丁纪萍
职校教育肩负了培养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操作型和复合型人才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在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注重基础从人文科学入手,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所面对的都是职高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其特点,语文底子薄,基础知识差。这就要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语文水平出发,进行系统的训练,使之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相应的听读能力。由于语文教育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
1、转变教学重心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
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
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力,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会去应用知
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
境。例如,作文课上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10-1=?,同学
们的答案是9。还有其它答案吗?同学们开动脑筋列举了生活中的诸多“10-1”的例子,如:①树上10 只鸟,被 枪打掉1只,那么答案就是0。②鱼缸里10条金鱼,死了1条,还等于10。③
夜里点燃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天亮还剩几支,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④桌子10角,砍掉1个角,那么我们
将看到11个角。这种暗示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自觉打开视野,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培养立意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其单纯的命题作文、供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
2、注重质疑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老师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手、动脑、动
口的机会,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课文剧;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
演活动。例如,《鸿门宴》这一课,让学生根据鸿门宴上的材料
来表演《史记》中这一精彩片断,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鸿门宴上的气氛,这样生动的场面使学生对人物个性能够逼真掌握,同时
一改文言文的枯燥无味。使语文教学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处在无压力愉悦的气氛中开展认知活动。这样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赏识学生,建立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主要原
因,我所教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所以缺乏自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为此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赏
识中树立自信。
1、从课堂中入手,为学生创设被赏识的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该从课堂入手,为学
生创设一个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起自
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幼师专业新
来的一个农村小女生,上课提问就害羞的不说话,即使说话了,也结结巴巴,我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她树立自信心。找到成功的自我满足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因
此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注意寻找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她
尝试成功的滋味。
2、优化课堂教学在赏识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托尔斯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
做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例如,学习戏剧《茶馆》
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言,让他们根据人物语言
探索他们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所处的环境,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最终把握人物的内在情感与思想,进而理解认识人物的个
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赏识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强化能力学以致用
职高语文应突出实用能力,与社会需要挂钩。把重点放在口语
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的强化训练上。职校学生口语表达与交
际能力偏差,为了以后的就业,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
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八项内容,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口才和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为重点。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应用文在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应用广泛频繁,信函、公文以及工作简历和求职信的写作,这些都是职高生走上岗位必备的技能。要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如对计算机专业、家电专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写“软
件安装”“电饭煲的修理”等复杂说明文。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语
文基础知识,培养基础能力的同时向专业课程延伸,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的同时,满足学生适用未来职业岗位和
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现代课堂的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语文教育处于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开展
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
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
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例如,《雷雨》
这一课,在课前导言时利用大屏幕播放《雷雨》电影片断,使课
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那个年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利
用幻灯及音像效果,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课的认识更加加深了,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
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
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
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职高毕业生直接面临着就业的考验,要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挑选。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并脱颖而出,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有意识的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二篇:浅谈职高语文教学
关于2013年春季教学总结
——王侯
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虽然并无成绩,但也对职高语文教学有些总结。总结如下: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我认为应有别于普高教学方法,要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相对来说,职高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就一个班来说也是程度不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语文能力很差。名为高中生,而实际语文能力却低得可怜。有的学生甚至连普通的家信、请假条之类的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阅读文章的能力更是叫人哭笑不得。语文教师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学生学习兴趣几乎为零。教学是越来越难以开展了。因此照搬普高教学方法,会事倍功半,收效不佳。故职高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有别于普高教学和初中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愿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那么就无法教学生“学会”,更无从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与自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愿、自立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努力,从而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愿学、乐学、爱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业。
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1)向学生讲清道理,即语文课是专业课的基础课。(2)让学生走向社会作实际调查,或结合学生的实习亲身去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亲身领悟到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3)结合实例分析证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前途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现在有些电脑公司招聘人才时,不仅看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时还注重学 1
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等,通过实例,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知己知彼,施教自如
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教学参考》。同时,才可以按照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小部分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标准去备课、授课。要做到“知彼”,必须课前多作调查、摸底,课后多注意信息收集,多和学生交流。
凡是来职高读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初中常受老师的冷落,平时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因此第一堂语文课我不会语重心长给他们讲道理,而是要求学生先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性格或家庭成员,不管讲什么,只要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就行。通过自我介绍,以改变课堂呆板、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轻松感和趣味性,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和氛围,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
做到“知彼”之后,还要做到“知己”。包括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自我估价;备课中教案的设计、提问问题的设计,力求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利用幻灯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以及月光下荷塘美景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就会体味到作者当时的心情,领会文章的意境了。又如《故都的秋》一文,利用多媒体来授课,展现故都秋天美丽风光,作者对故都秋天喜爱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多媒体的声、色、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整堂课也其乐融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已”。做到了“知已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施教自如。
三、把握尺度,落在实处
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还要在教材处理,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注意尺度,落在实处。所谓“实处”,就是让绝大部分学生能接受,能理解,能掌握。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确实能学懂、学好。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具体可分三步实施: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动手运用。
第一步:感性认识。就是让学生多读课文,熟悉课文。做到学生不熟悉课文,教师不讲课。由于职高学生自学习惯比较差,自学能力比较弱,所以仅靠教师课前提一句要课外预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要求预习时,给他们一些思考题目,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在上课时检查验收。
第二步: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会水到渠成。例如教学《合欢树》时,我先让学生下去收集合欢树的资料和图片,并对比阅读史铁生的另一篇散文《我与地坛》,课堂上通过简单提示,学生便明白了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了课文中作者开始不喜欢去看合欢树到后来经常去看合欢树的原因。
第三步:让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动手运用。这一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成讲读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己完成课内自读课和课外自读课的学习。二是根据范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习作。在学完老舍的《我的母亲》后,让学生体会母亲平时的点滴,从平凡中去体会深厚的母爱,然后写一篇《我的母亲》,很多同学写得很感人。
五、提倡轻松学习,愉快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它应该是愉快的教学、有趣的教学、充满成功喜悦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当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职高生自制力差,千篇一律的教学他们很容易厌倦,针对这一情况,课堂上我常设计一些换角色和演角色的内容。如分析试卷时,有些题目让学生上来讲解、分析;如学习《哦,香雪》这课,我让学生分别扮演香雪、凤娇及其他角色,并出短剧,同学们认真准备,彩排,效果很好。学生在学中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能力培养,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不顾教学内容、对象特点和目的要求而搞“一刀切”,否则必然导致教学状态的僵化;教师必须注意到职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难易度和速度上与普高学生的差异,注意到职校生职业性的特点,研究具体的“学情”和“教情”,进而确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目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的地位,“学”的方法和“学”的效果,这样,职高语文教学才会教出特色,教出效果。
第三篇:浅谈职高语文教学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
职高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让导入起到影响全局、辐射全课堂的作用。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精彩的导语――《长亭送别》的导语:“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追求的一生,大多数人要四处漂泊,不断登上新征程,往往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别离情从古唱到今,无论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进入自主的探究学习阶段。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教学策划的总设计师,指导他们怎么样找资料,怎样分工等等,当好学生学习行为的教练员。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目标,培养学认知能力
要想进一步加强对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实施创新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循环模式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立目标并反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态是自主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所学语文知识的类型和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通过目标强化和目标激励引导学生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便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职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传授认知知识,并强化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目标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提问、呈现考查性的试题等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否达到认知要求;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合作学习,既能拓宽知识的深广度,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够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促使同学们情感交流。
三、结合专业,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教师应该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职业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上出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进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
四、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基于此,应该努力寻求实践机会,大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增强其对语文的兴趣,如:从学校的图书室和学生手头的图书精选出一部分适合高中生阅读且篇幅不长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等书籍。在读书方法上,可采取浏览、粗读、研读多种方法,只要按时完成即可。再如,让学生每月出一期小报。语文学科综合性很强,语文知识囊括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能力体现在写作、听读、编辑等方面,尝试着为同学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这样同学们就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办好小报积极主动去探索,大胆创新,可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开展一封家书,做一项调查,搞一次辩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像课前五分中演讲、语文常识快速抢答、猜谜语、错别字纠正等竞赛活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活泼地参与合作,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得语文教学生动有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书法、写作与普通话等技能和基本功。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啊!学生应聘填个招工表,连字都写得站不稳,不是第一关就过不了吗?写作方面除教材安排的作文序列训练之外,每周引导学生写周记,按写作训练规律由片断到篇章,文体由记叙说明到议论,多侧面多角度地训练。除此之外职高的语文课面对的学生,是接受完学校教育后要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所以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注重实用性,要与学生的专业课结合起来,催化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认为还应对应用文的写作进行严格训练,因为日常生活中应用文运用非常广泛。在上语文课时,教师也可教授学生学习写商业信函、公文以及学生找工作时的工作简历和求职信等,这些都是职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必须准备的一些技能。同时,除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外,还应对学生的普通话加以训练。能否说好普通话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前途,所以学生们学得也很起劲。
第四篇:职高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当前的职高语文课程有着许多不足之处,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改革职高语文课程:融入职教特点,突出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确立“大语文观”,回归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专业发展 考评机制 回归生活
目前,职业学校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的改革上,在语文教学方面,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考核,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之前没有多大变化,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职业教育要“姓职”,就是要以学生选择的专业发展进行教育教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看:
1.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目前职高语文仅有四本教材,且以低沉、揭露为内容的居多。存在着严重的重“语”轻“文”、重“悲”轻“喜”的现象,缺乏知识的世界性和时代特征性。难道我们非得让学生从深仇大恨中去感受生活吗?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领略生活的美好一面吗?
笔者认为,语文教材改革要增加人文性,多点人文关怀。如果语文课本都缺乏人文性,那么怎能够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呢?更不可能通过教学达到语文应有的功能。
2.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职校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学科间的关系。比如,在计算机班级教学中可以把语文与其专业相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文字录入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读写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到高二结束时,计算机专业学生文字录入的速度要求,英文文字录入在250个以上,而中文文字录入的成绩在80个以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计算机专业教师每天都安排大量的文章,让学生提高输入的速度。一般在安排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的切入,慢慢难度加大,从新闻体、科技体、文艺体、古文体到综合体,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在进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听说读写四个手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
学生在学习因特网搜索技术时,计算机教师往往会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查询信息、并学会用正确的工具软件下载资料,在布置作业的内容上,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做一下文章,比如改变朗读课文为网上下载课文朗读录音、配套图片或课件。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但到课堂上往往还是错字连篇,效果不佳。利用因特网搜索相关课文的朗读录音,无疑能够起到很好的校正作用。如《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文章,许多网站都有它的朗读配乐朗读录音与配套图片可供下载,学生在下载材料的过程中,步入月下荷塘的美丽情境,享受着优美钢琴曲伴奏的朗读录音,这预习的效果比传统的方式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可见,语文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使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提供相关的技能练习,形成完备的资料库和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是一种虚假的或者示范性的“作秀”,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相结合,达到日常化、有序化、层次化,从而达到高效率。
二、教学效果考评机制改革
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标准化试题是题海战术的产物,是升学“独木桥”的产物,它容易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逐渐退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日趋淡化。试想,如果现代化办公专业的学生,没有一手好字,甚至连端正清晰都谈不上;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甚至于企业文书都写不好;说明文写成议论文,甚至文句不通,难道语文教学成功了吗?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职业能力差,竞争能力缺乏,用人单位是不欢迎的。由此可见,评价教学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由此观之,教学评价要更新,也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以,考试机制从下到上都要改革,职校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多考几张语文能力证书,如:软硬笔书法段位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中文打字录入等级证书等等,以适应专业需要。一张标准化试卷定“终身”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同时,学生学习的评价和评估的考试方法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运用:
1.开卷笔试式
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但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可以看书及翻阅有关资料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给予解答。可以当堂作答,当堂交卷,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2.小论文式
由老师命题,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解答(以论文形式),即写一篇小论文,文章要有论点、论据、评价、建议等等。
3.口试式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当场回答。这类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杂。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面和口语表达能力。由老师和若干学生组织评分组给予评判。
4.演讲式
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一般最好是学生有亲身经历过的(如曾经阅读过的作品或电影)或在学习过程中,对哪部作品、哪些作家最感兴趣,通过收集资料向同学做出较全面的介绍。这种方式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由一位老师进行评判。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
三、回归生活理念
语文学科有着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及实践性,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对着黑板、一味照本宣讲的话,那将十分枯燥。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生活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共鸣。如学习《小狗包第》时,让养过小狗的学生说说自己家的小狗。或让同学们种植一株植物,饲养一种小动物,观察它们的成长经历,定期做好观察日记。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此外还需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辩论会、本土文化采风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要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如在课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或者进行小品表演。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第五篇:职高音乐欣赏课创新教学初探
职高音乐欣赏课创新教学初探
江干职高
邵妍
【主要内容】: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教学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音乐创新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创新的涵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音乐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就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高音乐
欣赏课
创新教学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国力的提高、民族的强盛都与国民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所以,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了现代音乐教育对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
一、音乐创新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思维模式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种非具象的艺术.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些特征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而充满魅力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播放一段无声的“奔马”片头,以及三段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对比、思考并讨论:你选择哪段音乐?你能为这个影片拟标题吗?能简单描述一下故事将如何发展?各个小组分头讨论,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参加他们的讨论:“选第一个吧,好像是名曲《赛马》,和画面比较相符;”“第二个才好呐,有点滑稽,可以搞成喜剧片;”“我看,三个都选,我们就来个三部曲:第一个音乐《初出江湖》,第二个音乐《闯荡江湖》,第三个音乐《退隐江湖》;故事情节也按这三部进行,”„„几分钟后,学生绝对会给你许多出乎意料的方案,让你感叹学生原来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音乐创新作为一种教学领域,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造环境、条件和创造方法,以及鼓励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
二、音乐创新的涵义
职高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并非指专业性音乐学校的创作活动,而是指通过音乐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以强调有探索性的生动活泼的创作过程为手段,而不过于强调创造结果的发展性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创新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音乐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脱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审美教育的价值就无法实现。笔者认为现代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看作音乐学习的主体,将音乐教学活动看成是挖掘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说“学生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学生的内在需要”。音乐教育要真正体现创造性特点,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应将学生看成音乐的创造者、表现者、欣赏者、评价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音乐接受者。唯有真正确立起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例如音乐欣赏教材中虽然有现代音乐《蓝色狂想曲》等作品,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它们就像古典音乐一样艰深难懂。而高中生是当代流行音乐最广大的听众。笔者在实践中适当得把当代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当代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都补充到音乐欣赏课中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京剧单元时,教师可以把流行歌曲中陶喆的《苏三说》和王力宏的《在梅边》拿来作例子,歌曲都借鉴了京剧的元素;在讲古典作品时可用SHE的歌曲《不想长大》为例,乐曲运用了莫扎特协奏曲中的主旋律作为歌曲的主轴,„„教师认真去挖掘的话还可以列举许多,这些对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极其有益的。
2.音乐创新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创造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创作教学看重的是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从音乐专业的角度看,职高学生的音乐创作结果可能是幼稚的,可能并不符合专业创作音乐的定律,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看,只要学生进入了创作状态,只要获得了创造性的音乐体验,其创造结果是否符合音乐创造标准,事实上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职高学生有职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对音乐的创作,有他们的成功法则。因此,职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在音乐创造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不要过分计较学生音乐探索与创造的结果,而应该保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积累的点滴信心和勇气。唯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逐步培育出热爱音乐审美创造的种子。
三、音乐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1.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各种音响材料如刮风、雷电、飞机起飞等音响,混声合唱曲,打击乐,人讲话声,水声,钢琴、木琴等乐器组合声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
2.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听赏一提问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 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4.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崭新的创见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欣赏一首作品,让学生自己想象、联想,学生们会得出多种答案。
2.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教师的话绝对是正确的,歌谱写错了也那么唱,音不准、节奏不对也不去辨别等。求异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探索多种方法、答案,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如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如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创造性地挖掘,使用课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创造性地教,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开花,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音乐研究与教学探讨》 张飞龙主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学获奖论文精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