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

时间:2019-05-12 01: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

第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小学生习惯养成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 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着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谈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 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着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第二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拥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第 8课时

授课记录: / 1

/ 2

/ 3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各种练习中提高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游戏

30米冠军赛 学习步骤:

一、集体游戏、提高兴趣 教师活动: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队列练习

3.提出游戏的练习要求

4.讲解游戏《找朋友》的方法

5.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1.懂得队列的重要性

2.积极的进行队列练习

3.理解和掌握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4.投入到游戏的联系中去 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点: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奔跑能力 难

点:在练习中能和同伴合作完成练习教师活动:1.提出小组自主的进行跑的准备活动

2.组织小组自主的进行练习

3.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自创一个小型的奔跑的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自创的小型游戏

5.提出30米冠军赛的要求的要求

6.组织比赛

学生活动:1.自主的进行准备活动

2.自主的进行奔跑小游戏的创编和练习

3.积极的投入到30米冠军赛的比赛中去。为自己的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织:

三、相互方法、加速恢复 教师活动: 提出放松的要求

组织放松练习学生活动: 进行放松 组

织: 场地器材:

课后小结:本课是一堂有关发展学生跑的能力的练习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跑”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作好充分的热身。在30米的冠军赛中通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跑的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跑的能力。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拥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第7课时

授课记录: / 1

/ 2

/ 3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 在自主的练习中提高跳绳的成绩 学习内容:游戏

短绳 学习步骤:

一、有趣的小游戏

教师活动: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队列练习.3.提出游戏练习的要求、讲解游戏的方法

4.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1.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2.大胆的为同伴进行示范

3.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去。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点:在合作中掌握短绳的技能 难

点:在合作中提高短绳技能 教师活动:1.组织进行柔韧的练习

2.在示范进行一种角力的小游戏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和同伴想一种游戏。

3.组织游戏

4.提出短绳的练习。(和同伴一起享受自己学会的短绳的方法)

5.组织进行原地的展示。

6.提出进行短绳冠军赛的要求,讲解方法

7.组织比赛

学生活动:1.和同伴一起进行柔韧的练习。

2.积极的探求“角力”的游戏方法。

3.和同伴探求短绳的各种练习方法

4.积极的投入到短绳冠军赛的比赛中去。组

织:

三、互相的放松

教师活动:1.提出放松的要求

2.进行放松

学生活动:相互的进行放松

织:

场地器材: 短绳若干

课后小结:1.这是一节让同学自主玩绳的课.通过学生之间自主的玩绳.让学生对绳的练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快乐之中能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掌握这种方法.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召开的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会议精神,深化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主,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向终生体育的大目标迈进,大力推进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笔者结合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和由毛振明教授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教材。从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的四个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共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五个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课程发展性的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经反复学习探究,特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年教学计划的设计

学年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全年和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比例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的要求:

1、贯彻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是构建课程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的原则,教材(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提供。因此,教师在制定学年教学计划时,不应以教师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竞技运动及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为中心,而应以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避免教师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认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将科学规范办学,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化在实处,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先行起来,真正做到学生是大赢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2、实践性、灵活性与综合性 由于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七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所以在设计全年教学工作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同时做好六年级到七年级的衔接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灵活性(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达学习目标的状况等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及男女生教学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综合性(不仅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运动能力的提高)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内容

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所任教的年级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活动能力、技能基础、体能状况、心理水平、社会交往等情况,为学年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学校整体的课程改革紧紧地配套起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平常每一节课的有序进行。

4、全年教学工作计划(附表一)七年级体育健康课程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一览表:(表一案例)内容 全年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健康课 34 17 17 田径 8 4 4 篮球 6 3 3 足球 4 2 2 排球 4 4 体操 4 2 2 游戏 2 2 乒乓球 2 2 武术 2 2 发展身体素质 2 2 合计 68 34 34(二)设计说明

1、全年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2、本设计方案是按照全省规定的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三次课)来设计,每学期按十七周计算,一学期共五十一节课,一年为一百零二节课其中每周有一节是健康课来进行设计。

3、一节课时可以以一个教学内容或两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但教师必须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来进行教材的选择和搭配及具体课时的比例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有效的实施有效教学,且上好平常每一节课。

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

学期教学计划又叫学期进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年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去,并为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案设计提供依据。

(一)设计要求

1、学期教学计划是以学年教学计划为依据的,是以单元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统筹安排,处理好“开放”和“放开”的关系,从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其教学内容多样性,可行性、趣味性、地方性的特点和原则,搭配好具体的教学内容。

2、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内容的顺序。学期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条件及场地器材设施条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新旧教材合理搭配等方法,优先组合好学习内容顺序。

3、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实施有效教学。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练习来不断完成和巩固提高的。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能使全体教师较为科学的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安排好教学课时,掌握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加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调、沟通、调整、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

4、学期教学计划设计(附表二)七年级学期教学计划设计一览表:(表二:案例)周次 课次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健康课 实践课 健康课 实践课1 1 田径 1 足球1 田径 1 足球3 1 田径 1 足球1 田径 1 体操

1 发展身体素质 1 体操1 篮球 1 体操7 1 篮球 1 体操1 篮球 1 体操9 1 篮球 1 乒乓球1 发展身体素质 1 乒乓球11 1 体操 1 乒乓球1 体操 1 乒乓球13 1 体操 1 田径1 体操 1 田径15 1 游戏 1 田径 16 1 游戏 1 田径17 1 田径 1 排球1 田径 1 排球19 1 田径 1 排球1 田径 1 排球21 1 足球 1 排球1 足球 1 排球23 1 篮球 1 排球1 篮球 1 排球25 1 游戏 1 田径1 游戏 1 田径27 1 足球 1 田径1 足球 1 田径

1 发展身体素质 1 篮球 30 1 武术 1 篮球31 1 武术 1 篮球

1 武术 1 篮球33 1 武术 1 篮球

1 发展身体素质 1 篮球

备注:

1、田径--短跑、耐久跑、跳远

2、体操--技巧、支撑跳跃

3、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二)设计说明

1、本计划设计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全年教学工作计划来制定的。

2、本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内容与课时数量之间的矛盾,协调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更好的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提高教材的使用率,实施有效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同时达到终生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3、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教学综合评价,建立和建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

三、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确保实施和完成。依据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标“开放”和“放开”的精神,将教学内容全部实施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二)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发展,从“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转移”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的内容,强调设计内容的健身性、实用性、科学性,以培养学生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达到终生体育意识的目的。

(三)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辩和探究学习、练习、运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将评价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对教与学都有一个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尤其是要重视对学生发展体系特有功能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灵活运用评价体系。如由终结性评价发展到形成性评价;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的差异评价;由绝对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同时,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家长的任何意见,发展评价的多元化.

第五篇:体育课与体育

喜欢不喜欢怎样去喜欢——

体育与体育课

摘要: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小学生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针对中小学生“喜爱体育运动,但并不喜爱体育课”的现象,对原有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 体育课 学生

体育是一种人造的游戏,发展与游戏的科学。作为一种超越自然的文化,自然而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从各种体育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淋漓尽致的释放了“动物”的本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份量。当今,体育运动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宣泄的途径。体育运动呼唤人们表达自己久欲表达但又不易表达的那种征服欲望,宣泄一下早已被压抑得不能再压抑的情感。当今社会,学生的压力可谓前所未及:学生要面对父母期望的压力,面对纷繁复杂的考试的压力,面对今后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也迫切的需要减轻或暂时的消除。因此,体育运动便成了中小学生特别钟爱的娱乐项目。但是,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在不自发的运动过程中生龙活虎,在体育课中却死气沉沉,甚至出现许多学生逃课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仅仅运用教育升学的压力来说明显然不够,我们有必要从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本身来寻找其原因。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此问题作出一点评析。

1.分析原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学生,他们从久坐的教室来到操场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活动,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乐”。然而,事实上,我们的体育课是一门课程、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与他们想象的体育课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如何来缩小这样的差距?以下就对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1.1.1训练式的教学

竞技运动在社会需要和其自身生命力的推动下,以较快的速度进入了体育的教学内容,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本应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1)学生对某些竞技运动技术并不像期待那样乐观,例如:田径,体操类项目,学生已经表现出了厌恶情绪,但对跑跳游戏类项目却热情不减;(2)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反映在“教不会”和“教不好”的问题上,即所教东西离学生能独立从事的运动项目相差太远;(3)竞技运动关注个体差异的时候,更多的是从不同项目的选择上来考虑的,而在一个项目中则很少考虑多种个体的需要。例如蹲距式跳远的教学,体育教师总是先教原地起跳,慢跑三步起跳,接着三步起跳入坑,然后腾空步练习。在学生基本学会的基础上学短距离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等等,然后学生跟着这个程序漫无目的地练习。这种训练竞技运动员的模式,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东西被迫加以“认真”的学习,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恶情绪。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竞技运动从体现人的价值,培养人的精神方面来看,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是属于少数人的运动,是以挖掘人体大潜能的极限强度运动,不仅单调、枯燥,一般人对它是很难产生

兴趣的。而中小学体育课是面对全体学生,是以促进人的三维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体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一个竞赛的胜利者,去追求“赢”,而是培养一般的学生成为战胜自我的胜利者。

1.1.2填鸭式的教学

体育课是一个教育过程,他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哪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学生就会感觉到体育课与校外体育不一样,感觉到这种体育课缺少主动性、选择性和探究性。目前的许多体育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的选择教授方法,主动告诉学生即将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不需要积极的思考,不需要知道动作的作用、来源、以及为什么学此动作,只要跟着教师的吩咐进行练习就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注重学生内部动机的挖掘,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就把学生本来不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抹杀掉了。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觉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单调性与竞技性。因此我们的体育课要加大学生的选择性、体验性、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

1.2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所达到的结果,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五部体育教学大纲,提出的五个课程目标,基本上都是以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构成体系,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在体育教学目标中,重生理,轻心理,重整体性教育,轻个性培养,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目标设置太空泛、太笼统,目标的衔接没有体现层层递进,目的、任务、关键词混用,目标表述不清;目标的设立中,各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基本相似、内容重复、无侧重点;目标只重视学生目前的发展,忽视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校体育本来就是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发展、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经常发生错位现象,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与学校体育中各层次之间关系不清楚。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研究处于核心地位,而对课程目标的人文性研究甚少。这些问题都会使体育教师从茫然走向随意,使学生从心理上远离学校体育,起不到目标的层层渗透和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使目标更具有层次性,使课程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

1.3单调陈旧的教学内容

从我国先后编写的五套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太多、太死。对我国的地域的差异性,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别考虑的太少,同时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关注也不够。例如: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以短跑作为训练身体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的心率达到140次/min 以上。试想这种教学内容怎么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怎么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国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单纯的竞技体育摆脱出来,广泛开展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适应学生不同身体条件的各种游戏项目,商定或修订竞技项目的规则,使这些项目的约束力小、灵活性大,满足中小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课程改革必须改变原有课程管理体系,使课程管理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另外,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确实存在了一部分“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小学一直滚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直学起跑”的奇怪现象。如果说重复的教学内容和重复性的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但上述的两种现象不但不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相反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感到体育学科没有什么内容,枯燥无味。

1.4 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体育课的分组已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了。教师和学生对不同课程模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对学习项目的选择,均要求对体育课的分组形式作相应的改变。回顾一下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知道,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过于严密,体育课中的各种运动练习时间都是精确到用“s”来计算。例如每个学生练习一次全程助跑起跳的跳远。每个学生用的时间、全体学生所用的时间、中间休息时间和整理场地的时间都计算得清清楚楚,试想这与工业化社会“流水线作业”有什么区别?同时教学组织形式还存在着教师中心论观念。回顾一下一些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公开课就一目了然。教师成了“舞台”上的主角,他尽情发挥,学生机械地如同实验器皿一样。按照教师指示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一般的体育课1周只有2次。学生理应在这每次只有45min 的课堂中充分愉快地活动。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和过分的约束性,怎么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分组。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以行政划分班级,在这种班级分组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同体质、兴趣、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学生同时在学习同一内容,练习同一强度,遵守同一练习时间。试想这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5 终结性、绝对性的考核标准

《体育合格标准》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一名体育教师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依据此标准,无论老师平时教什么内容,学生的能力如何,最后考试都按照统一化的标准来进行测验,并且测试的成绩在体育课的评分中占很大的比重。这种评价标准使学校和学生都带着功利性思想去上体育课,评价的目的难以实现。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改进教学,同时也不利于激励和监督学生进一步学习。目前的中小学对体育课的评价绝大多数都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的方法,终结性评价也叫一次性评价,评价往往被看作为教学活动的终结。“这种评价只重视结果,其功利性显而易见并且缺少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因此,对改进教学、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这种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评价。”我们绝不能把评价理解为考试和评分,很多评价只是为了起到鼓励学生学习和调节教学的作用。日本的评价标准与我国的评价标准大不相同,日本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进步 与发展,并提出应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证,而不是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我国的体育考核标准并没有把体育课的评分标准从整个学习评价中分离开来,相反却把那些不应该列入体育课评分标准的内容也列入了评分体系中,同时又忽略了对学生非体育(如情感、态度等)的成绩的评分。在体育课的评价过程中,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评价;在评价目的上,只求评分的最终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的鼓励与鞭策的积极作用和修订计划与改进教学反馈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评价体系,把目前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单一的、绝

对性的、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绝对性、终结性与相对性、过程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方法人性化。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还是成不了主体。因为学生一旦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尊严、教师的位置、教师的地位在一些教师的眼中,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沿袭着“教与被教”“训与被训”的关系,这必然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教学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上,甚至于会出现“发泄式”、“专制主义”等教学方式,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完全不予考虑。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完全被忽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评不中用”的教师唱主角的“好课”。想一想这种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忽视学生主体参与性的课,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吗?建议

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运动中真正可以体验到运动和学习的乐趣。因此,我认为我们当前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观念上,应该从单纯的体育向“健康第一”转变,从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记忆性学习向思辨创新性学习转变;(2)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把人文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4)课程管理体制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课程管理体制;(5)评价体系的科学化(重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人性化)。(6)优化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些方面,那种认为体育课是“剥夺人生乐趣”观点,将逐渐会转变成为体育课是“协助学生解开人生价值结”的课程参考文献

[1]刘晓莉.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回顾与展望.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77.[2]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60-82.[3]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2.68-109.[4]黄叔怀.体育保健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3.5.[5]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159.

下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精选5篇)

    拥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第 1课时授课记录:2 /17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向同伴展示学会简单的运动的动作 学习内容:广播操《七彩阳光》 踢毽 短绳 学习步骤: 一、 复习、......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读后感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一书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预防为主”、“......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李小丽 一、 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知道健康的定义与衡量标准,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知识(最终定稿)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知识一、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的教学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此同时德育、智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汇报材料(合集5篇)

    体育与健康课程汇报材料东华镇中学作为中心学校,东华镇重点中学,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在全镇是重点单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的窗口,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小学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