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1:5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

第一篇: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利用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可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使学生从小受到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懂得与人合作相处的方法,形成包容、谦让的性格。不同时段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校、在家都能够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既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可舒缓学生在校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课外阅读量达到或超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间书籍的交换阅读,学生与同学、家长、专业人员等之间的阅读交流、讨论,既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社会知识,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情感,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互助与和谐,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读书活动的开展,可形成读好书、好读书风气,提高学生在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以致用和实践创新意识。学生作品(或读后感言)的撰写、发表与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与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在口语交际、动手、动脑、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通过对学生阅读书籍类型、兴趣、爱好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及早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并适时加以辅导与培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及早发现与培养。

根据我市(县级市)电教教仪站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能达二类配备标准的仅占8%,个别农村中小学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室),有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阅览室,也没有教师阅览室,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建设和功能发挥得还远远不够。这样,农村中小学根本不能达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图书室的工作,多次召开学校行政及

相关人员会议,讨论、研究学校图书工作,在遵循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指导方针:“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目标,并责成相关人员写出学校图书室工作的发展计划,经学校行政及相关人员会议讨论、通过、即时实施。先后为全镇24个教学班购置了藏书柜;每年为学校图书室购置部分新书,并通过社会捐赠、毕业班为母校留纪念、部分优异成绩学生家长为同学树榜样、建立班级图书柜与家庭图书柜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对学校图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得到了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缓解了学校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所指出的: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在校、在假日、放学在家等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学校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4%,在假日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4%,放学回家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0%,人均每天阅读量约3页,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约占最低要求的60%;同时还存在学生借书难(学生在校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短,图书管理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图书借阅需求,大部分学生借不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读书难(学生上课时间与阅览室开放时间相抵触,没有在阅览室阅读书籍的时间)、学生课外无书读(学生放学回家或假期,无书可看,课余时间未得到有效利用,以至于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以及书读得少,表达能力弱,交流能力差,又不能及时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导致学习兴趣消减等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阅读、写作、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资料:调查资料)

为了有效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解决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消除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改变学生在校有书没时间读,在家有时间没书读现象,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消除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学校会同相关部门、家庭、社区等人员,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找到了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能有效利用图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

学校在开展利用图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取建立班级图书柜,学生集书(每名学生将部分书籍带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管理,图书资源在班内共享)、学校配书、“每周一书”等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借书难问题,并培养部分教师、学生对班级图书柜进行有效管理。

(资料:班级图书柜班级集书登记簿)

2、采取建立家庭图书柜,学生间书籍的“交换阅读”等办法让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并对每生家庭图书数量、书籍名称,学生间书籍“交换阅读”册数等基本情况加以记载,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情况,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多为学生购买一些适合孩子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书籍。

(资料: 家庭图书柜交换阅读登记簿)

3、适当调整图书管理员作息时间,让更多学生在课余、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能借阅、阅览图书,缓解师生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的时间矛盾冲突。

4、通过班级图书柜与学校图书室部分书籍的定期更换,学生间课外书籍的交换阅读来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使用率和选择率。

(资料:书籍定期更换)

5、开展课外“阅读评级”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达成与奋斗的具体目标,通过必读、选读书目的推荐,对家长给学生购买书籍实施有效指导。(资料:阅读评级实施办法)

6、撰写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增强学生在写作、感悟、明辨是非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抵抗力;写出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讨的经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发现、探究、实践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资料:读后感及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阅读实践活动指导感言与问题探究书写资料)

7、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及早发现学生个性发展方向,并适时加以辅导

与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发表、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动手、合作、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资料:学生个性发展记录个性发展之舞蹈个性发展之美术„„)

8、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形成家庭阅读氛围,疏通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渠道,消除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障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资料:亲子阅读)

9、《学生课外阅读感言》校刊的撰写、阅读、交流、感悟与借鉴,能提高学生在写作、表达、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推荐参与各级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心路成长过程,有利于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资料:文)

10、利用社区图书室、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自我保护与社会责任意识。

在图书资源的利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过程、方法及内容选定的指导,制定了各年级段的阅读指导措施,采用阅读——精读——收集等方法建立学生个人资料库,有条件的学生建立电子资料库(存储盘),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数据的能力与学生的阅读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料:课外阅读指导)

近年来,通过对学校、社区、家庭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实践过程中问题的细心发现,精心研究,对所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仅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特征、专长技能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实现了学校 “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的图书管理工作目标。

2009年10月份的统计材料中可以看出:班级图书柜月人均借阅图书2.3本,家庭图书柜月人均交换阅读2.5册,小学一、二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00字、每册50页、每月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2万字,学段阅读量约30万字;

三、四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50字、每册150页、每月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9万字,学段阅读量约70万字;

五、六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250字、每册200页、每月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20万字,学段阅读量约160万字„„在未计算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阅读量的情况下,各实验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均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课外“阅读评级”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达成与奋斗的具体目标,而且对家长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能实施有效指导,使学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的书籍,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级与检测,有关优秀诗文背诵,成语和格言警句的积累,资料、信息的收集等也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通过撰写“读后感”,在校刊《学生课外阅读感言》或其它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增强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写作、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培养了学生从小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意识,实施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参与、实践、发现、探究、合作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意识、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的愉悦,丰富人身的经历,感受与人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荣誉感,并懂得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生活水平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学生阅读书籍类型、兴趣、爱好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及早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并适时加以辅导与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的发现、发展与培养,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有效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初步形成系统工程意识、开阔视野,找到奋斗的目标。通过阅读革命故事、感恩故事、励志故事、英雄事迹、品德教育丛书„„与对校刊《学生课外阅读感言》的阅读、交流和借鉴,使学生从小能受到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懂得与人合作相处的方法,形成包容、谦让的性格,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能力与对不良风气侵蚀的抵抗力。通过家庭图书柜的建立,创建家庭阅读氛围,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习惯,“亲子阅读”疏通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渠道,让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社会的和谐,家长与孩子的有效交流,可消除孩子对家长的抵触意识,对督促和指导孩

子学习,消除家庭不和谐因素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创建和实现家庭、社会的和谐,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如需查看有关资料,请调阅电子文档。

第二篇: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利用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可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使学生从小受到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懂得与人合作相处的方法,形成包容、谦让的性格。不同时段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校、在家都能够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既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可舒缓学生在校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课外阅读量达到或超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间书籍的交换阅读,学生与同学、家长、专业人员等之间的阅读交流、讨论,既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社会知识,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情感,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互助与和谐,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读书活动的开展,可形成读好书、好读书风气,提高学生在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以致用和实践创新意识。学生作品(或读后感言)的撰写、发表与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与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在口语交际、动手、动脑、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通过对学生阅读书籍类型、兴趣、爱好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及早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并适时加以辅导与培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及早发现与培养。

根据我市(县级市)电教教仪站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能达二类配备标准的仅占8%,个别农村中小学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室),有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阅览室,也没有教师阅览室,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建设和功能发挥得还远远不够。这样,农村中小学根本不能达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图书室的工作,多次召开学校行政及相关人员会议,讨论、研究学校图书工作,在遵循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指导方针:“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目标,并责成相关人员写出学校图书室工作的发展计划,经学校行政及相关人员会议讨论、通过、即时实施。先后为全镇24个教学班购置了藏书柜;每年为学校图书室购置部分新书,并通过社会捐赠、毕业班为母校留纪念、部分优异成绩学生家长为同学树榜样、建立班级图书柜与家庭图书柜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对学校图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得到了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缓解了学校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所指出的: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在校、在假日、放学在家等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学校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4%,在假日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4%,放学回家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0%,人均每天阅读量约3页,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约占最低要求的60%;同时还存在学生借书难(学生在校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短,图书管理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图书借阅需求,大部分学生借不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读书难(学生上课时间与阅览室开放时间相抵触,没有在阅览室阅读书籍的时间)、学生课外无书读(学生放学回家或假期,无书可看,课余时间未得到有效利用,以至于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以及书读得少,表达能力弱,交流能力差,又不能及时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导致学习兴趣消减等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阅读、写作、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资料:调查资料)

为了有效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解决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消除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改变学生在校有书没时间读,在家有时间没书读现象,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消除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学校会同相关部门、家庭、社区等人员,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找到了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能有效利用图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

学校在开展利用图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取建立班级图书柜,学生集书(每名学生将部分书籍带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管理,图书资源在班内共享)、学校配书、“每周一书”等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借书难问题,并培养部分教师、学生对班级图书柜进行有效管理。

(资料:班级图书柜

班级集书登记簿)

2、采取建立家庭图书柜,学生间书籍的“交换阅读”等办法让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并对每生家庭图书数量、书籍名称,学生间书籍“交换阅读”册数等基本情况加以记载,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情况,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多为学生购买一些适合孩子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书籍。

(资料: 家庭图书柜

交换阅读登记簿)

3、适当调整图书管理员作息时间,让更多学生在课余、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能借阅、阅览图书,缓解师生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的时间矛盾冲突。

4、通过班级图书柜与学校图书室部分书籍的定期更换,学生间课外书籍的交换阅读来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使用率和选择率。

(资料:书籍定期更换)

5、开展课外“阅读评级”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达成与奋斗的具体目标,通过必读、选读书目的推荐,对家长给学生购买书籍实施有效指导。(资料:阅读评级实施办法)

6、撰写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增强学生在写作、感悟、明辨是非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抵抗力;写出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讨的经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发现、探究、实践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资料:读后感及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

阅读实践活动指导

感言与问题探究书写资料)

7、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及早发现学生个性发展方向,并适时加以辅导与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发表、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动手、合作、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资料:学生个性发展记录

个性发展之舞蹈

个性发展之美术

„„)

8、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形成家庭阅读氛围,疏通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渠道,消除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障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资料:亲子阅读)

9、《学生课外阅读感言》校刊的撰写、阅读、交流、感悟与借鉴,能提高学生在写作、表达、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推荐参与各级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心路成长过程,有利于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资料:学生课外阅读感言

阅读交流与指导

感悟例文

交流与借鉴例文)

10、利用社区图书室、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自我保护与社会责任意识。

在图书资源的利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过程、方法及内容选定的指导,制定了各年级段的阅读指导措施,采用阅读——精读——收集等方法建立学生个人资料库,有条件的学生建立电子资料库(存储盘),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数据的能力与学生的阅读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料:课外阅读指导)

近年来,通过对学校、社区、家庭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实践过程中问题的细心发现,精心研究,对所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仅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特征、专长技能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实现了学校 “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的图书管理工作目标。

2009年10月份的统计材料中可以看出:班级图书柜月人均借阅图书2.3本,家庭图书柜月人均交换阅读2.5册,小学一、二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00字、每册50页、每月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2万字,学段阅读量约30万字;

三、四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50字、每册150页、每月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9万字,学段阅读量约70万字;

五、六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250字、每册200页、每月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20万字,学段阅读量约160万字„„在未计算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阅读量的情况下,各实验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均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课外“阅读评级”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达成与奋斗的具体目标,而且对家长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能实施有效指导,使学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的书籍,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级与检测,有关优秀诗文背诵,成语和格言警句的积累,资料、信息的收集等也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通过撰写“读后感”,在校刊《学生课外阅读感言》或其它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增强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写作、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培养了学生从小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意识,实施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参与、实践、发现、探究、合作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意识、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的愉悦,丰富人身的经历,感受与人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荣誉感,并懂得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生活水平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学生阅读书籍类型、兴趣、爱好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及早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并适时加以辅导与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的发现、发展与培养,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有效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初步形成系统工程意识、开阔视野,找到奋斗的目标。通过阅读革命故事、感恩故事、励志故事、英雄事迹、品德教育丛书„„与对校刊《学生课外阅读感言》的阅读、交流和借鉴,使学生从小能受到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懂得与人合作相处的方法,形成包容、谦让的性格,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能力与对不良风气侵蚀的抵抗力。通过家庭图书柜的建立,创建家庭阅读氛围,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习惯,“亲子阅读”疏通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渠道,让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社会的和谐,家长与孩子的有效交流,可消除孩子对家长的抵触意识,对督促和指导孩子学习,消除家庭不和谐因素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创建和实现家庭、社会的和谐,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如需查看有关资料,请调阅电子文档。

第三篇: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开发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开发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有效开发,可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多、图书资源不足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可有效解决学校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可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与学生在校有书没时间读,在家有时间没书读现象,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好学、好读风气,及时发现学生个性特征、特长,疏通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及时引导与纠正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使学生从小受到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懂得与人合作相处的方法,形成包容、谦让的性格,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使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或超过《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根据我市电教教仪站每年一次的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大多数学校藏书量不足。现我市(县级市)中心小学共计23所,在校学生人数20399人,图书总量224297册,生均11册;单设初中17所,在校学生人数12649人,图书总量175923册,生均14册。完全中学4所,在校学生人数10239人,图书总量172914册,生均17册。其中有的农村学校生均仅6册左右。以上数字,还包括很多学校的复本书和该剔旧而没有剔除的旧书,准确数字还会低于上述统计数。特别是近一年,大部分农村学校在图书建设中因种种原因没有经济能力再增添新书。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用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利用图书室(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尝试进行研究性阅读,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50万字的总体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图书室的工作,多次召开学校行政及相关人员会议,讨论、研究学校图书工作,制定学校图书室的工作目标,并责成相关人员写出学校图书室工作的开展计划,经学校行政及相关人员会议讨论、通过、即时实施。学校先后为全镇45个教学班购置了藏书柜;每年为学校图书室购置部分新书,并组织毕业班的学生“为弟弟妹妹献爱心,为母校留纪念”活动,把自己在小学阶段购置的课外书籍捐赠给学校图书室,丰富藏书内容,让学弟、学妹们有更多、更好的书籍阅读;新建了学校学生、教师阅览室,添置了书柜、报架;为提高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给图书室购置了电脑;为改善图书的藏书环境和学生的借阅环境,对图书室进行了粉刷及安排专人负责卫生工作;并给图书室安装了窗帘,防灰防尘,这些都给图书工作的管理人员以极大的鼓舞,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搞好学校的图书工作奠定了基础。

(资料:学生电子资料查阅处学生工具书查阅处)

一、制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对学生课外阅读、学校图书管理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分析基础上,联系学校自身实际制定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指导方针:“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图书工作根据这一方针开展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多、藏书量不足、阅览室座位不够,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

二、建立班级图书柜

学校为每个教学班建立了图书柜,图书的来源是:学校考虑一般家长每学期都会为子女购置几本课外书籍,学校就通过学生家长会,发动每名学生将部分书籍带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管理,图书资源在班内共享。把每个学生在家只能阅读几本书,变成能阅读几

十、甚至一百多本书的图书,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都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家长也意识到,各家只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使自己的子女享受到更多的图书资源。每名学生带到班级的图书有明确的登记,放暑寒假时各学生要将书带回家由学生自己管理。

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图书资源,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效益,学校安排了班级图书柜开放、借阅活动。各班班主任兼职班级图书管理员,每个班推选出两名学生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日常借阅工作。学校规定三项基本指标:每学期每班应达到生均集书两册以上(困难学生除外),每生每月要借阅图书两册以上,每班每月集体开放次数不少于10次。并实行月检制度,定期检查各校、各班的图书工作开展情况,图书管理员根据当月的检查记载,写出月检报告,上报学校领导,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加以公布,以便改进后期的工作。班级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到学校阅览室借阅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图书(每次借阅量不超过50本),以充实班级图书柜的藏书,并实行月借还制度,提高图书流通率与使用率。由于各班图书管理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每学期还要对学生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以便他们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班级图书柜活动中的借阅、开放、登记、记载等活动。

(资料:班级图书柜班级图书柜借阅登记簿班级图书柜开放登记簿班级集书登记簿班级图书柜借阅、开放月检统计表课外阅读月检报告)

2008年4月份的统计材料中可以看出:全镇共有教学班29个,学生1247人,集书3343册,图书借阅2768人次,开放356班次,班级图书柜生均图书占有量2.7册,月人均借阅图书2.3本,月班均开放12.5班次,图书质量有27个班达A级。小学一、二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00字、每册50页、每月2册计算,月阅读量约1万字,期阅读量约4万字,年阅读量约8万字,学段阅读量约16万字;

三、四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50字、每册150页、每月2册计算,月阅读量约4.5万字,学期阅读量约18万字,年阅读量约36万字,学段阅读量约72万字;

五、六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250字、每册200页、每月2册计算,月阅读量约10万字,学期阅读量约40万字,年阅读量约80万字,学段阅读量约160万字„„均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建立家庭图书柜

调查显示:农村大部分学生在家有时间无书读,未养成书写读后感言、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和资料收集等方面的习惯,没有条件对在阅读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资料查阅与解决,缺乏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有效指导,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不良习性慢慢滋生,从而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生活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采取了建立家庭图书柜的方法,鼓励家长给孩子购买一些适合孩子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书籍,让孩子既能看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又能看到孩子在喜好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的书籍。

各年级以班为管理单位,建立每生家庭图书柜。根据学校图书室下发的“家庭图书柜图书交换阅读登记簿”所列各项要求对每生的家庭图书数量、书籍名称,学生间书籍“交换阅读”册数等基本情况加以记载,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情况。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多为学生购买一些适合孩子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书籍,使每个学生在家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鼓励学生间图书的交换阅读,并作为好人好事予以记载,加以表彰,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自主学习、行为习惯、资料收集与查阅、问题提出与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正如:“我有图书几十册,整齐队列任检阅,字词句段常收集,天天阅读写心得;我有图书几十册,交换阅读互补缺,一件好事一本书,共同提高齐欢跃。”中写到的一样,不仅要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资料收集、书写感言、争做好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方面的良好习惯,而且要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资料:家庭图书柜家庭图书柜交换阅读登记簿家庭图书柜交换阅读月检统计表)

2008年4月份的统计材料中可以看出:全镇共有教学班29个,学生1247人,建立家庭图书柜1238个,图书总量14776册,生均图书12.5册,学生间图书交换阅读2975册次,生均图书交换阅读2.4册。小学一、二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00字、每册50页、每月2.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1.2万字,期阅读量约4.8万字,年阅读量约9.6万字,学段阅读量约19.2万字;

三、四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150字、每册150页、每月2.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5.4万字,学期阅读量约21.6万字,年阅读量约43.2万字,学段阅读量约86.4万字;

五、六年级生均阅读量:按照每页250字、每册200页、每月2.4册计算,月阅读量约12万字,学期阅读量约48万字,年阅读量约96万字,学段阅读量约192万字„„均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为了班级图书柜、家庭图书柜活动的开展不走过场、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激励措施,对课外阅读优秀班级、优秀图书管理员、优秀学生管理员、阅读能手进行奖励和表彰。上学期学校共评选课外阅读优秀班集体12个,优秀班级图书

管理员12名,优秀学生图书管理员12名,并要求班级图书管理员分别按照学生人数10%的比例评选“读书王”与“交换阅读”标兵活动,给予表彰和鼓励。

(资料:课外阅读优秀班集体课外阅读优秀辅导员学生日记能手学生阅读能手)

四、积极做好图书室的读者服务工作

为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多、图书资源不足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学校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采取了适当调整图书管理员作息时间等措施,让学生在课余、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都能阅览和借阅到图书。

阅览室的集体阅读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00—2:00和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是班级集体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图书管理员在12:50和下午第二节下课时到阅览室按照学生所选书号领取当天课外阅读书籍,做好学生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当老师带领学生在阅览室坐好后,学生图书管理员根据每位同学所选书号、书目发放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带上笔记本,收集、摘录好词、好句。班级图书管理员(辅导教师)则根据学校图书室制定的低、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内容及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结束后,学生图书管理员负责书籍的收集、按编号入柜工作,辅导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登记簿中写上当天参加阅读的学生人数及签名,学校图书管理员则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写出开放情况记载,并评出该次开放效果等级。

(资料:低 中 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悄悄的来,带来一片宁静;轻轻的走,带走满屋书香。是学校阅览室的一条标语,“悄悄的来,带来一片宁静”让学生懂得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因你而存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轻轻的走,带走满屋书香。”是鼓励学生能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员不仅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更注重图书的宣传工作,让每个学生对学校图书目录、内容有所了解,便于及时准确地阅览和借阅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览室共有图书5343册,每次以600册为一个宣传单元进行宣传,宣传资料发放到班,并张贴与显眼处,便于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学生则根据图书的编号进行记录、收藏,每次阅览室开放时间则挑选一本书的书号交与学生图书管理员到阅览室领取,到时则可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大部分来图书馆阅读的学生都能高兴地来,满意地走。

(资料:领导课外阅读宣传学生课外阅读宣传)

在图书室的借阅工作中,由于受到场地、人员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借阅要求,按照学校图书工作“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的精神,班级图书柜、家庭图书柜、学生阅览室是“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学生课外阅读阵地,学校图书室将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深入探究”的主场所。在学校图书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进行图书室图书的宣传,分批次打印包括书号、书名在内的图书宣传资料,下发班级并张贴在显眼处,让学生了解图书室有那些书,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并记录书的编号和书名。学生把所选图书的书号、书名交到学生图书管理员处,统一到图书室借阅书籍,并做好图书室借阅登记。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班级图书管理员可推荐给学校图书管理员登记在册,直接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鼓励他们在感兴趣领域深入探究、有所建树,为使他们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对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有效开发,学生人均图书占有量达到了25册(班级图书柜人均图书占有量2.7册,家庭图书柜人均图书占有量12.5册,学校图书馆人均图书占有量10册),基本解决了农村学校图书资源不足问题,实现了对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有效开发目标。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在没有计算学校图书室学生借阅与阅览室开放阅读量的情况下,班级图书柜、家庭图书柜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已分别达到或超过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图书藏书量不足问题,有效解决了学生人数多、设施不足与学生阅读需求间存在的矛盾,有效解决了学校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有效解决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借书难、读书难、想读自己喜欢的书更难的“多难”现象,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在口语交际、动手、动脑、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改善了学校的校风、校纪、校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体现了学校“全员参与、深入探究,个性发展、共同提高”的图书管理工作目标。

注:如需查看有关资料,请调阅电子文档。

第四篇:学校资源应用计划

学校资源应用计划

为了使教育项目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手段,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使我校的教育资源项目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现代教育资源利用计划。资源应用要做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实现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教育资源的方法,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改变,使传统教学手段转向现代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课程整合。

一、资源应用的方式:

1、利用斑斑通设备和下载资源上光盘播放课。

2、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并利用上面的资源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3、利用IP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下载与教学同步的课件、精彩课堂,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于教学中。

4.利用电化教育资源的“专题教育栏目,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卫生、法制法规、安全、环保等教育。

5.结合斑斑通教育资源,进行教师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 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等的教研活动。6.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或 说课、讲课、评课活动。

7.充分利用斑斑通资源和网络资源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备课等。

二、资源应用措施:

1.将教育资源的利用列入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计划之中,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拟定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2、每学期要将教育资源应用列入各科教学计划之中,每人每周使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3.科任教师每人每学期最少制作1份课件,撰写教育资源应用与教学的随想、体会的文章、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4.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每月一次。

教学资源的划分由于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一般有: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3)网络课件库:按一定知识点组织起来的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有利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扩展学生兴趣的参考资料或适于网络运行的课件;

(4)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这些教学资源都是有层次,有组织,科学地组织起来的,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应用平台,方便教师搜索,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让教学资源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信息成为真正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要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关键就在与教学资源的管理。因此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和规划,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可分为5个方面:存—理—传—找—用。存即保存、存留;理即整理、加工;传即传播、传递;找即查找,检索;用即利用、使用。区的资源中心以“教学与资源”为中心来设计,达到高效,快捷,易用的目的,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五篇: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校本研究课题

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校本研究课题

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一、立题背景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如何加快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已是我国教育发展中重要问题。

为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9月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仅是一项事关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难得历史机遇。要按照“跨越、创新、集成、务实”的思路认真规划和组织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模式,推进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深化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应用,尤其是如何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和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探索出成功的资源应用模式,推广到今后要实施的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中去,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二、研究目标

将卫星教学播放室、多媒体教室作为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研究的重点,将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科学地应用到教育和教学中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之成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文化中心,进而以学校为知识传播源,向社区辐射,传播农村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本地民众文化文明素质。

三、研究内容

1、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强调教师参与培训的方式。1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工作,力图促进广大教师教育观

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

2、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要使远程教育的功能真正得以发挥,就必须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使优质的课程资源能够真正在课堂中发挥作用,研究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尤为重要。探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同时利用网络教室开展计算机教室模式的应用,扩展资源应用范围。

3、合理运用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远程教育同样也要能够显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作用。所以,远程教育的各种作用最终应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远程教育需要突显出来的优势。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在应用中开展理论与模式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带动项目内容的实施,在实验量化、比较的基础上重视辐射功能和拓展功能,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普及推广。

五、参研人员

1、主研人员:远教分管领导、教导处负责人,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教研组长,远教负责教师和网管教师。

2、参研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六、实施步骤

(一)2005年4月——2005年12月

以教导处牵头,组织参研人员队伍,了解参研学科与远程教育资源的对应情况。远教负责教师和网管教师负责培训准备工作,起草并拟定教师培训

方案。教导处组织开展教师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培训工作,撰写培训总结,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借鉴。

(二)2006年2月—2006年12月

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实验,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一些经验,形成基本模式。在实验中继续培训教师。

(三)2007年3月—2007年10月

对基本模式进行实践改进,同时构建评价体系。

(四)2007年12月

开展课题总结,形成“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研究”课题报告。

(五)2008年2月起

逐步在全校各学科进行推广普及,形成整体效益,为同类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提供成功模式和经验。

八、成果形式

(一)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报告》。

(二)《农村初中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规范》。

(三)收集一批适于推广应用的课程整合的案例。

九、组织管理

1、主研人员负责制订课题实验方案,组织教师的培训和实验过程的指导、评估、检查。组织各种交流与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

2、参研人员参加全过程的方案实施,及时完成课题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记录过程,反馈信息,收集个案,整理资料,参与评价。

3、课题结题以后,学校对主、参研人员按贡献率给予奖励。

江油市新安中学课题组

二OO五年三月三十日

下载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的应用(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精选合集)

    浅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探讨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探讨 贵州省思南县瓮溪小学 宋天星 摘要:“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为优化教育设施,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而精心建造的教育资源网络,其......

    学校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及应用总结

    下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下载、整理及应用总结 为了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的要求,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现对本校资源下载、整......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总结汇报

    闽 侯 竹 岐 中 学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研究工作汇报 竹岐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917人,教师79人,下面是我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的......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初探(精选五篇)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初探 刘 振 华 长清区 崮云湖街道 大刘小学 二〇一〇年四月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与应用方式初探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全体师......

    图书应用计划

    小学生读书活动实施计划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目标要求 通......

    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总结2010下范文

    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总结 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有成效的良好运作态势。 一、学校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悉心关怀和......

    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应用工作计划

    远程教育设备资源使用工作计划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